著有《大連--祖籍山西永濟黨氏族譜》,纂者自1990年起著手搜集資料,查閱了大量的文獻典籍百余本,歷時十五年,全譜共十二萬余字。
前 言
中華姓氏文化源遠流長。據統計,見于文獻資料的姓有6000多個,其中常見姓有300個。黨姓在北宋年間編修的《百家姓》444個單姓中排位第291位。在清朝康熙年間(約1700年)編修的《御制百家姓》中因尊孔崇儒的原因,黨姓排于第4位(孔師闕黨,孟席齊梁,高山詹仰,鄒魯榮昌)。近代,1996年10月,杜若甫、袁義達先生編著的170萬字《中華姓氏大辭典》由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該辭典的“后記”公布了當代中國300個常見漢族姓氏,這300個姓氏的人口大約占了我國漢族人口的98.5%。黨姓在其中排列231位,與穆、燕相鄰(約占總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幾的比率――纂者注)。
每個姓都有它自身的淵源流變和獨特的文化特征,內涵極為豐富。做為黨姓,我們始終困惑于它的來歷,更是始終想方設法想探究出它的淵源。通過本書我們將逐一揭開它其中的奧秘和令人神往的歷程。
中國古代的姓氏是區分族屬的特定符號,具有明世系、別婚姻、區分等級貴賤等社會功能。同時,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每姓、每族中都娶有數不清的其他姓女子,本族、本姓中的女子也嫁到了數不清的其他姓氏男子家中。而且歷史上很多少數民族改用漢姓,尤其是漢族,不斷融進各少數民族血統,這些現象反映了人類進化、人口流動、民族融合、社會進步以及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不斷鞏固與發展。
木有本、水有根。做為一個中國人,不管他在何方,不管他漂泊多遠,編入宗譜,列入門墻,祭先祭祖,托庇于列祖列宗的福蔭之后,總是最大的心愿。這種生生不息的尋根意識,使我們這個民族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同化力以及認同感。
中國人的姓氏歷史悠久,使用古遠,且每一個姓氏都有自己專門的家族生命史,這就是家譜。中國的家譜,導源于上古,延續于當代,上下數千年,和中國的歷史一樣悠久綿長。夫族之有譜,猶國之有史。族之有譜,所以動木本水源之思;而國之有史,所以明興衰治亂之由。意義之廣狹雖有別,而所主之功用則無殊。尋根追祖、敬重譜系,實為炎黃子孫數千年來源遠流長之雅風,世界各國,莫與倫比。中國人向有“三世不修譜即為不孝”的說法,一般修譜間隔最長不超過30年。
數千年來,各家族、姓氏的繁衍,悲歡聚散,記錄著中華民族祖祖輩輩感人至深的創世歷程,折射著中華民族燦爛之光。有著數千年修史傳統的中國,修有眾多的通史、斷代史、地方史……。因此,做為一個家族也更應該有自己的一部家族的繁衍史、血緣親族史、姓氏史。通過姓氏,我們知道自己的肉體、心靈、心理之血脈傳承,從而使自己不致于太昧于自己之短暫人生。
姓,就是中國人的根。我們的姓氏,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文字和語言,我們的根在哪里?要了解我們的根,首先就得認識我們的姓。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謂“尋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侖,江河祖海”,是謂“問祖”。追本溯源,乃是人類之天性。中國人由于歷史傳統和文化背景的緣故,尤為重視尋根問祖。纂者歷經十余年時間從大量典籍文獻中鉤沉輯佚,力求以科學性、知識性、系統性的建構與雅俗共賞的文筆,全面介紹黨姓的淵源、歷史演變、家族文化等。同時對各種說法詳加考訂,去蕪求精,大體上理清了上古世系的來龍去脈。本書可以使你慎終追遠,回味無窮,從深層意義上感受到我們華夏文化的悠久、永恒與多彩。因此,讀完此書,你不僅能追溯到黨氏姓氏的源頭,了解到一系列同姓氏起源有關的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和軼事傳聞,還會增加許多有關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化制度的知識,而且亦是傳家之寶,留傳后人,使子孫不忘自己的姓與根,不忘自己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公元二00三年,黨氏家族興盛、子孫滿堂,是為中興,遂修《家譜》,傳之子孫。
黨玉柱
1990年起筆于白云山長太齋
2003年7月整理
2005年3月29日完稿于錦云中園
2006年1月1日于綠波書香齋審定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黨玉柱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黨玉柱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