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王弘誨出生時文筆峰天空晴霽,萬里彩霞,娩房里也閃現異光,是奇才出世之兆。幼年在父親的栽培下,4歲能讀《四書》,過眼不忘。8歲日記千言初學作文。9歲父親帶到縣城應試,文章驚人,縣令非常賞識,勉勵其努力學習,但不要過早應試。13歲進入縣童子班學習,李少峰知縣讀其文章大加贊賞,以國士禮相待。遵縣令不要過早應試之教,至嘉靖四十年(1561)七月才參加省試,當時恰逢父親被選送上京,弘誨考中第一名舉人(解元)。于十一月赴京會試,路經南京時,正遇父親參加廷試后病危,弘誨送湯端藥,小心服侍父親,終因醫治無效病逝,弘誨歸家服孝3年。
嘉靖四十四年(1565),23歲參加禮部考試,進士高第,選庶吉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海南直諫世宗入獄,弘誨冒險探獄,侍醫藥日夜調護,海瑞得以康復。隆慶四年(1570),任翰林檢討,預修《穆宗實錄》?!秾嶄洝沸蕹?,萬歷五年(1577)三月任會試同考官,后晉編修。后歷任國子司業,南京春坊右諭德,南京國子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北京禮部右侍郎(任《會典》副總裁兼經筵講官),北京禮部左侍郎,太子賓客,充日講三品,掌詹事府教習庶吉士等職。萬歷十四年(1586),王弘誨充己丑會試副考,北京吏部左侍郎,萬歷十七年(1589)升南京禮部尚書,成為一代名臣。萬歷二十七年(1599),弘誨以病乞休致仕。萬歷四十三年(1615)五月,弘誨卒于鄉,享年74歲。卒后皇帝敕葬并追贈太子少保。明神宗特遣分巡海南提學副使戴嬉等諭祭葬,稱之為“三朝碩士,一代偉人”。
三朝碩士,一代偉人——王弘誨歷史貢獻部分內容:
一、奏考回瓊。上奏《擬改海南兵備道兼提學道疏》并獲準在海南設立考場。
二、剛正不阿,不畏權貴。寫了《火樹篇》和《春雪歌》來諷刺當朝權貴。
三、為人正直,分明事理。在海瑞因直諫拂逆圣意下獄時,不怕受牽連,每天早晚都去探監看望,調藥護理。
四、大膽加強中西文化交流,為早期中西文化的交流立下不朽功勛。曾引薦意大利人立瑪竇于萬歷皇帝;在南京時,王弘誨曾帶利瑪竇去參觀孔廟和參拜孔子,推薦他讀儒家和道家的經典,在王弘誨的影響和建議下,利瑪竇翻譯了《道德經》和《論語》等著作,儒家和道家思想正是在此時才明確地被傳到西方。
五、關心并在正確處理民族關系問題上獻計獻策。其《議征剿黎寇并圖善后事宜疏》雖不受到當時朝庭的采納,但其建議卻是中國近代、現代處理民族關系的基礎。
六、不戀權勢,堅持辭官。在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正二品)時十三次向皇帝辭官還鄉。
七、興建書院,教育后人。萬歷三十年(1602年)在定安縣城建一座尚友書院,還資歷助修建澄邁的天池書院,文昌的玉陽書院等,并親到這些書院授課。
八、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王弘誨致仕歸里時,特意從南京帶回松苗松籽,在今定安縣雷鳴鎮龍梅村南兩里的許的荒山上,開墾30多畝地,種上松苗松籽。當地群眾稱為“王尚書松林”。現在村民已封山育林,加以保護。
九、修橋造井,方便群眾。萬歷年間,王弘誨在縣南25里李家圖友梅村西龍門塔下,建水濟橋,方便群眾來往。又在今定安縣龍門約3公里水出村隨近挖出一噴泉井,王弘誨命名為“漱玉泉”。此井質量澄沏甘醇,井由石條疊成。
十、環保和航海方面的先驅。在鋪前看一看他當年所立的柱:它上面清楚記載著禁止破壞當地環境的內容,并以該柱和七星嶺做為航標為出海人引航!
十一、著作甚豐,一代文章山斗。主要有《尚友堂集》十卷、《天池草》十卷、《南溟奇甸集》六卷等,體裁涉及詩、文、奏疏、表箋、序跋、題記和碑銘等,十分豐富。王弘誨還刻行了大量古籍,讓士林受惠,計有《重編國朝名錄》四十卷、《真德秀文章正宗》三十卷、《丘文莊公瓊臺類稿》二十卷、《張事軒文集》十卷和《許子偉廣易通》四卷。特別是《天池草》收錄入《四庫全書》,是海南名人著作收錄入《四庫全書》的二位名人之一(另一位是丘濬)。
十二、對歷史學的貢獻很大。王弘誨晚年熱衷于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其《纂修嘉靖實錄》和《明代十三朝實錄》作為國史原始史料,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資料。
十三、忠義世家,教育后人。告老還鄉后,王弘誨修建“王氏宗祠”,對先人的敬仰;修建仿宮殿建筑風格的“八角殿”并放置皇帝像并日夜參拜。教育后人忠義為做人之根本。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王弘誨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王弘誨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