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Pé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篯姓,為顓頊帝有玄孫陸終第三子篯鏗之后,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和《姓氏尋源》所載,顓頊帝有玄孫陸終,陸終第三子姓篯名鏗,受封于彭地(今江蘇省徐州),建立大彭國,稱為彭祖,其子孫以國為姓,稱為彭氏。
2、出自妘姓,為為帝嚳時的火官祝融之后八姓之一有彭姓。據《國語》所載:“祝融之后,八姓,己、董、彭、禿、女、斟、曹、芊,周滅之。”此說是講彭姓為祝融之后,為八姓之一。
3、出自漢后有他族改姓而來。據《姓氏考略》所載,有胡、西羌、南蠻,清時滿、蒙、回、苗、白、瑤、土家、苦聰、彝、拉祜等民族有彭姓。
得姓始祖:彭祖。彭姓出自顓頊帝的后裔,上古時代,顓頊帝有一曾孫名吳回,吳回在帝嚳時為火正祝融(用火的官)。吳回的兒子陸終娶鬼方氏的女兒為妻,陸終之妻懷孕三年后都未能產下一子,萬般無奈的陸終只好用利刃剖開妻子左肋下方,產下三子,剖開右肋下方,又產下三子。六個兒子中的第三子名鏗,后來被封在大彭,為商朝時的諸侯國之一,彭鏗是個有名的長壽者,據說他一生活了八百多歲,經歷了夏、商兩代,所以又稱他為彭祖。他的子孫就按照當時習慣,以國命姓,稱為彭姓,他們尊彭祖為彭姓的得姓始祖。
殷商時諸侯國大彭,即今天的江蘇徐州銅山境內是彭姓的發源地,其后彭姓的繁衍播遷,均是出自此支。商末時,大彭氏失國,此時已有彭姓人遷居河南南陽一帶,其中有位名叫彭仲爽的人由南陽去楚為大夫,是為彭姓徙居湖南、湖北的開始。秦末時楚漢爭霸,位于楚國都城的徐州處于戰亂狀態,有一支彭姓為避戰亂而離彭城遠遷隴西。漢時有長平(今河南西華)侯彭宣,舉家遷居河南淮陽,后于淮陽發展成為望族。魏晉時,由于戰亂及官職周遷等原因,彭姓人大舉南遷,此際有史料表明,今山東、陜西、甘肅、江西、四川、貴州,福建等省均有彭姓人在活動。南北朝北齊時,彭宣八世孫彭景直徙居瀛州(今河北河間),九世孫中有一支遷居安定(今甘肅涇川縣北)。唐玄宗時,為避安史之亂,彭景直之子彭構云遷居袁州宜春,彭姓開始稱盛于江西省境,彭構云五世孫彭玕因仕宦而落籍廬陵(今江西吉安)吉水之山口村,并有江西其他彭姓輾轉遷徙于福建。其中彭士然的后裔遷湖南西部,唐末時,彭玕六世孫彭嗣元遷居分宜縣。宋神宗時,嗣元的九世孫彭延年因被任命為潮州刺史,遂定居于廣東揭陽之浦口村,是為彭姓廣東始祖。后又于此派分出福建漳州、泉州等支派,在閩粵發展成為望族。其中彭延年的第三子彭銳的裔孫彭君達,于明洪武十六年(一三八三年)遷入廣東梅州,是為梅州彭姓始祖。另據載,彭姓亦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有一百四十五人分遷于河南、甘肅、山東、河北、湖北、湖南等地。自清代開始,閩粵彭姓有部分移居臺灣,并有移居東南亞及歐美的彭姓人。至此,彭姓已廣布全國各地。如今,彭姓分布廣泛,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分布最多,上述三省的彭姓約占全國漢族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彭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九。
彭姓始祖—籛鏗
彭祖籛鏗系黃帝之第八代孫,陸終之第三子。傳說陸終娶鬼方國女蚩為妻,女蚩只有一乳,懷孕三年,孩子總生不下來。陸終只好剖開其左脅下,取出三個兒子,又剖開右脅取出三個兒子。其中第三個子籛鏗封于大彭國——彭城(今徐州市)。自堯帝起,歷夏、商兩朝,享年800多歲,商代帝官拜賢大夫,娶妻四十九,生子五十四。故其后代子孫以國為姓,皆姓彭。徐州系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彭祖的事跡、遺跡甚多,城中4.6米高的彭祖塑像,白發銀須、神采奕奕;還有彭園、彭祖祠、彭祖廟、彭祖、彭婆墓和彭祖井等遺跡。徐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歷代都是中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彭祖的苦心經營,功不可沒。歷史上對于彭祖事跡的傳說甚多,其中眾所周知的是長壽,贏得八百長壽之聲譽。由于他長壽的秘訣有如下幾方面:1.彭祖天性好靜寡欲,不拘不節,自然自在。2.隨師尹壽先生學成無為之道,悟泐人生哲理,不追求功名利祿,只求逍遙自在。3.善于導行氣而修內功。4.修身養性,彭祖不但學識淵博,而且人格高尚,善良慷慨,寬厚大量。連圣人孔子也贊彭祖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后世之人都把彭祖作為幸福長壽的象征。關于彭祖的平生閱歷,有如下史料可以說明。王逸著《史記·五帝本紀》中云:老彭為堯臣,商武丁43 年已亥(公元前1282年距今3281年)大彭國亡。唐宰相系表云:顓頊帝玄孫大彭為夏伯,少康中興(夏六代王)封其孫元哲于豕韋(今滑州韋城)至周郝王時失國。由此可知,元哲之后代世襲韋侯至周止,歷夏、商、周三朝。又《大戴禮紀·虞載德篇》云:老彭與仲傀并列,為商初之功臣,以一說彭祖802歲,商初已有672歲,至商七代中宗(即大戍王)時逝世。又一說彭祖逝世于二十四世孫之時(跨入安世系彭文彬時),若一代平均以33年計算,二十四世則為入812 年,但不足二十四世,享年802歲并非沒有根據。至于彭祖一生不求功名利祿,只求逍遙自在的事例不少。相傳公元前4600年,彭祖和他的兩個兒子彭籛武、彭籛夷隱居福建名山碧水之間,住于幔亭峰下,茹芝飲瀑,遁跡養生。據《武夷山志》記載:彭籛武、彭籛夷一生下地就成長起來,一陳春風吹過,他們就能呼喊爹娘,二遍春風吹過送來春雨澆灑,就能站立。彭祖用三片自己種的春茶泡水給他們飲,就能下地奔跑。從各方資料推斷,他們是一對弈生兄弟,系福建彭族始祖。后人便把此山命名為武夷山,直延用至今。相傳彭祖隱居武夷山時,教人開墾荒地,種植糧棉、 花果、茶葉,挖井取水。據說他種的茶葉味道香淳,引來七仙 — 鐘離權、呂洞濱、曹國舅、何仙姑、李鐵拐、韓湘子、藍采娥。他們一致商定賜他壽享880歲。福建武夷山脈,毗鄰江西省,主峰黃崗山,海拔2158 米,是福建省第一高峰。彭祖與兒子的遺跡尚存,有墳墓和石碑,其中存放武夷山宮中的一座石碑上還可以看到彭籛武、彭籛夷的名字。現在的武夷山已成為國家級的旅游圣地。在當年彭祖居住過的幔亭峰下建起了一座現代化的“武夷山莊“,有花園、曲徑、亭臺樓閣。據傳說彭祖隱居于閩,后為避戰亂,再度隱居四川名山(今彭山縣)至仙逝。后人將其居住的山命名為長壽山(也叫彭山)。為紀念這位杰出的彭族始祖也不知那個朝代在此設立彭山縣。彭山遺跡有彭祖墓園、彭祖墓、彭祖祠、彭祖仙室,室外內有石雕的壽星彭祖肖像,室外陳列八掛圖案,歷歷在目。四川省彭山縣人民上至政府官員下至一般百姓歷年都到此慶祝彭祖壽星節。上述遺跡證明彭祖確實仙逝于四川彭山。而彭祖故鄉徐州原先只有彭婆墓,沒有彭祖墓,這也說明彭祖歸老于四川彭山。至于后來的彭祖墓在徐州出現也許是后人為紀念他而建的。據《彭城志》記載:大彭由在徐州市城西三十公里,是古大彭人居住地。山北又稱大彭村,大彭國都城在大彭由下。大彭由今稱為義安山,海拔 262 米,今山北三里處大彭村又稱大彭集,屬銅山縣夾河鄉管轄。又據出土文物考證,大彭國應該是在龍山文化時期部落聯盟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大彭國最初的政治中心可能在大彭村一帶。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發展,便遷移到環境更為優越的徐州市中心,建起原始村寨和城堡,作為政治活動中心,并且迅速發展,國力強盛。先后助夏平定西河武觀判亂,助商剿平邳人反判。根據目前發現的文物資料證實,徐州是大彭國的發祥地,而大彭村則是大彭國的誕生地。彭祖祠原來位于徐州城東北隅,又叫彭祖樓或彭祖廟。北魏時徐州剌史元延明將它遷建于城垣東北角上。此樓恰好在汴( 開封市)泗之交匯處。酈道元的《水經注·泗水》曾有這樣記載:“聳望川原,極目清野,斯為佳處也”。彭祖樓下有彭祖墓。至于彭祖祠內的彭祖井是帶有傳奇色彩的古跡,相傳此井泉如玉液,常飲此泉可以長壽。明朝一詩人馬惠曾為“彭祖井”賦詩一首。
古井城邊不記年,名留彭祖世相傳。
玉沉汲虎人何在,金鼎蟠龍客已仙。
秋石苔浸秋雨積,梧桐葉落晚風旋。
誰能更把寒泉浚,一飲須教壽八千。
在彭祖井旁豎立著十丈高的石碑,上書“彭祖井”三字,落款署名已看不清。現此碑已移到徐州博物館的碑園內。有關彭祖井傳聞很廣,在北京的國子監內,有一塊明朝萬歷丁丑年(1577年)鐫刻的“彭祖觀井圖”上面刻有彭祖觀井的畫像。彭祖腰系纜繩連著柳樹,由書童扶持躬身觀井,其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圖左上方有宋陳端題名,贊揚彭祖處事小心謹慎,希望后世效法彭祖。現在,彭祖的遺跡已不是往日的模樣。重修的彭園、彭祖祠、彭祖井在徐州市人民政府的保護下,煥然一新,給旅游觀光的海內外彭姓族人及其他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彭姓社區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彭氏家族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
查看更多討論帖>> | ||||||||||||||||||||||||||||||||||||||
彭姓社區最新話題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