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卜仁 廈門網 www.xmnn.cn 日期:2009-10-11
辛亥前輩丘明昶
■丘明昶位于鼓浪嶼晃巖路上的樓宇
■丘明昶之墓上刻有孫中山手訂的“革命軍旗”和“青山埋俠骨,黃土吊英魂”挽聯。
文/洪卜仁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時間寓居馬來亞(現馬來西亞)的檳城,當地閩南華僑出錢出力,積極支持,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祖籍廈門市海滄區新垵村的丘明昶是其中的一位。
新馬華僑金融業的先驅
丘明昶(?-1946),世居海澄縣三都新垵村(今廈門市海滄區新垵村)。這里是閩南著名僑鄉,遠自明末清初,村里就有人背井離鄉到南洋謀生。三四百年來,村民過番下南洋,蔚然成風,至今村里百分之六七十的村民,都還有親人分布于新加坡、馬來西亞和緬甸等國。
丘明昶自幼聰明伶俐,愛好讀書。年輕時,受到村里出洋風氣的影響,他拜別父母,跟著過番的鄉鄰搭乘大帆船前往新加坡。先在一家店鋪當文案兼記賬,幾年后學會商貿經營訣竅,毅然辭職到馬來亞的檳城尋找機會,創辦起吉昌油索行。他起早摸黑,誠信經營,熱忱服務,深得客戶信賴,生意興隆。隨著業務的擴展,又相繼在新加坡和印尼的巴干亞比等地,開設吉昌油索行分行。
隨著資產的迅速增值,平日關注市場動態的丘明昶,目睹新興的橡膠業和碾米業有利可圖,于是“購地辟種植場數百畝,更與族人合股開‘米郊’、‘橡膠郊’。十年經營,業至數十萬,不可謂非商中之雄矣!”繼而,他參與創建新加坡和豐銀行,先后擔任和豐、華僑銀行董事會主席、董事16年。1935年新加坡僑資大華銀行誕生,他參股并被推選任董事會的副主席、董事,是新馬華僑、華人金融業的先驅之一。
最早的檳城同盟會骨干
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不久,廈門籍華僑陳楚楠在新加坡成立中國同盟會南洋分會,作為南洋革命黨人的總機關。
1906年,孫中山來到馬來亞的檳城,受到陳新政、吳世榮、黃金慶和丘明昶等人的熱情接待。為傳播革命思想,孫中山此行在小蘭亭俱樂部發表演講,抨擊清廷政治腐敗,官員貪贓枉法,列強侵犯不斷,民族危機深重,鼓動僑胞參加革命,推翻清廷,建立民國。
其時,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保皇派在南洋勢力還相當雄厚,僑眾們對孫中山的講演不理解,對其敬而遠之。而腰纏萬貫的丘明昶領悟孫中山的革命主張是振興中華、民族復興的“至理名言”,深表擁護。這年9月,孫中山組建中國同盟會檳城分會,丘明昶和陳新政等十多人是第一批會員。未幾,孫中山將中國同盟會南洋總機關從新加坡遷到檳城,丘明昶參與創辦檳城閱書報社,購置革命報刊,舉辦時事演講,發展革命組織,捐資籌款支持革命活動,成為中國同盟會檳城分會的主要骨干。全國華僑聯合會原主席莊希泉在檳榔嶼加入中國同盟會,就是陳新政、黃金慶和丘明昶三人介紹的。
參與籌辦華文《光華日報》
創辦于1910年12月20日的光華日報,迄今仍在馬來西亞全國發行。這份世界上最長壽的中文報紙的誕生,丘明昶功不可沒。當時,鑒于清末南洋華僑思想都比較保守,孫中山與陳新政、丘明昶等主要骨干策劃辦報宣傳革命,孫中山親自給報紙取名《光華日報》,寓意“光復華夏”。歷經一番周折,《光華日報》于1910年12月20日在檳城問世,丘明昶是籌辦《光華日報》6人小組的成員之一。
《光華日報》創刊后,每天出版兩大張,社論、電訊、新聞、廣告都采用4號字長行編排,重要啟事排在最前。
辛亥革命期間,《光華日報》是南洋革命黨人重要的輿論陣地,對推動民主革命和傳播文化教育等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在南洋華僑社會有很大影響。《光華日報》是全世界歷史最久的五家華文報紙之一,丘明昶自1911年任《光華日報》第一屆議員,第二屆至第四屆協理,第五屆、第六屆副總理,繼又蟬任第八屆、第九屆協理,第十八、二十屆董事,1934年還與陳新政分別任《光華日報》正副主席,前前后后擔任《光華日報》高層職務20多年,捐資獻智,建樹甚多。此外,新馬的一些革命報刊,如《國民日報》等,也聘丘明昶為董事。
資助孫中山在檳城費用
1911年4月27日廣州起義失敗,孫中山從美國往日,日本政府不讓入境;轉赴越南、新加坡,也都被拒簽證。孫中山只得避難檳城,經濟拮據,囊空如洗。他攜帶家眷婦幼一家五六口,租住柑仔園一間小房子,每月房租和柴米油鹽等生活費用100元都無法支付,幸好有陳新政、黃金慶、吳世榮、丘明昶等11人挺身而出,共同長期負責孫中山在檳城的生活起居費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后,臨時政府面臨財政困難局面,孫中山授意創辦中華實業銀行,派沈縵云、莊希泉赴南洋招股,支持政府,丘明昶是南洋華僑認股最踴躍者之一。廈門軍政府成立,亟需款項,也得到丘明昶募捐資助。然而,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時,“孫大總統暨諸同志函邀”丘明昶回國任事,他卻婉辭不就,不居功,不圖利。他的這種高尚品德,受到華僑的稱贊,甚負時譽。
為表彰他為革命做出的杰出貢獻,孫中山頒獎“旌義狀”;南洋同盟會用武昌起義的兩個槍彈殼,分別鐫刻“丘明昶先生惠存”和“建設民國紀念”銘文相贈送。1946年3月12日丘明昶病逝,其墓碑上刻有孫中山手訂的“革命軍旗”和“青山埋俠骨,黃土吊英魂”挽聯。
丘明昶關心廈門建設
文/洪卜仁
丘明昶勤儉起家,“嘗戒其子輩曰:吾少貧,爾曹知之。今得在南洋占一席地,積幾文錢,無他,恪守一勤字耳。”他生活儉樸,熱心興辦社會公益和文化教育事業,在僑居地新加坡、馬來亞,他與許生理等于1917年發起創辦鐘靈學校,任校董會主席、名譽校長。他提倡女權,反對女子纏腳的陋俗,主張男女平等,女孩子要上學念書。1919年,又與陳新政、許生理等創辦福建女子學校,擔任首屆校董會協理、董事。
對于家鄉的文教和地方建設事業,他也慷慨解囊。1916年,捐助過廈門《民鐘報》經費,還捐助過廈門中山醫院、鼓浪嶼中山圖書館及中山公園。1922年他利用回國旅游參觀的機會,返回久別的桑梓故土新垵村,并就目睹“種種之衰退氣象”,致函村里的瑞軒等家族老長輩,表示整頓故鄉重任,他“責無旁貸”。他對梓里當年應興應革事宜,提出看法和建議,強調指出:“處此優勝劣敗之世界,女子為將來國民之母,若無教育,必無賢母;既無賢母,哪來賢子。”極力主張女校“與男校并重”,將“女學校宜繼續維持”列為村里第一件頭等要事。接著他提出“迷信神權宜速刪除也”,認為村里每年花在迷信活動“耗費為數不貲”,而又“無補時艱”,他主張刪除,而且以身作則,不拜鬼神。他還提出“填平廁池”、“修理路政”、清通溝渠等,也都是村里應該改革的要事。他在即將結束這封信前,還擔心女校的命運,再次提及“女校關系吾鄉教育,諒諸公定能樂從也”。
丘明昶一生所做善事,不勝枚舉。當廈門進行近代化城市改造的那個時代,他也回廈投資房地產業和開設“明昶”公司,在今鼓浪嶼晃巖路72號-74號建置別墅,并在老家新垵村興建占地3090平方米的紅磚古厝萬吉樓。
抗戰勝利后的1946年3月12日,丘明昶參加南洋同盟會舉行的孫中山逝世紀念大會,會后上山植樹,不慎跌傷,醫治無效病逝。南洋同盟會為他舉行隆重的悼念儀式。
邱明昶,也叫邱十二,那是因為他擁有十二個“丫頭”,可他只要她們為其服務,不娶為妾。
20世紀初,邱明昶出洋致富后也回鼓浪嶼置業,成立萬記商行。他投資廈門的碼頭,搞進出口貿易等,在房地產業也頗有作為,據說今中山路華僑銀行斜對面那排樓房就是他的。此外,邱明昶在廈門頗有地位和勢力,可以一呼百應。他堂兄邱揚陳遭日本浪人綁架后,就是他通過關系安全保釋的。他還參與李漢青等對黃仲訓霸占日光巖地皮為私家花園的訴訟,曾擬建延平公園。
邱明昶回新垵所建三落大四規紅磚大厝,就建在振慶堂和振祥新厝的西邊,被稱為萬記大厝,極為豪華氣派。
萬記商行的事業擴展后,分設萬吉分號,并在新垵萬記大厝之側,又建了一座三落大六規紅磚大厝,建筑面積在1500平方米以上,占地3090平方米,其規模和豪華度比“豐記”的振慶堂還要大還要高,氣勢非凡。可惜的是,萬記在土改中被評為地主,兩座紅磚大厝均分給無房的貧農居住。待到20世紀80年代落實華僑政策將這兩座大厝歸還原主時,已成為一個空殼,屋內的家什盡失,房屋也相當破損。但模樣依舊,風韻猶存,特別是第二落主厝的立面上,各種空斗砌圖案,依舊華彩耀眼,不減當年風采。厝前的曬埕、花崗巖條石平整如初,還見當年的盛況!
■ 以上內容由網友共享上傳,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族譜錄贊成該內容或立場。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 如果您認為該介紹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可以 對其進行修改補充>>
■ 同時您還可以 進入丘明昶吧 與其他愛好和關注丘明昶吧的網友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