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218681次
2人
4個
91個
1601人
122部
福建省古稱“七蠻之地”,自晉代開始有中原漢人南遷入閩。福建康氏族人眾多,主要分布在同安、漳州、龍海、詔安、漳浦、惠安、華安、南平、南安、廈門、福清、閩侯、福州、福鼎、福安、霞浦、羅源、閩清、三明、永安、龍溪、莆田、仙安、泉州等市縣。有些地方,建有600余年歷史的康氏祠堂,或收藏著支系完整的族譜,或者流傳著康氏族人的軼聞故事。雖然脈絡不盡相同,但有跡可尋福建康姓許多是從北方南遷而來。雖然脈絡不盡相同,但有跡可尋。一、漳州康氏族人始祖是隨軍隊南遷而來。晉代“永嘉之亂”,遷入福建的僅在泉州一帶。到唐朝初年,第一次大南遷朝廷派軍隊征戰到到福建,爾后在漳州一代屯墾定居。61姓當中沒有康姓。唐末第二次大南遷,河南固始農民義軍南下到漳州,后來建立閩國,其中就有康氏。漳州龍海的康氏族人傳說祖先是當兵的,而且來自河南固始縣,可以印證這一點。二、莆田康氏族人始祖是因官避難而來。康澄任后唐大理寺少卿,因石敬瑭之亂,與子康楊同避難到莆田,成為莆田開基祖。其祖父,叫康子元,是唐開元年間入住福建泉州建陽縣的官吏,是福建康氏族人公認的康氏入閩始祖之一。其父是山東澄洲刺史。康澄的名字便與其父任職地有關。康澄后人子孫眾多,分居福建、廣東、湖南和海內外。分支包括惠安、永春、同安、漳州,包括香港、澳門、臺灣,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莆田是福建康氏族人集中地之一,目前有5000多人。自康澄一世(931年)計算,距今有1000余年,50多代后人。現存尚書祠堂、侍郎祠堂、光祿祠堂、孝廉祠堂以及太史坊、 文華應制坊等。惠安縣有康氏族人14000余人。另外,莆田檔案館保存著莆田康氏族譜和莆田塔山康氏族譜,拜讀族譜無不讓人感慨萬千。三、永春玉斗鳳山是福建最具特色的康氏族人主要聚集地之一。在這里形成播遷康氏人口眾多的一支。其始祖為福建始遷祖康子元的后人。康孟聰于明朝宣德年間入永春,初居錦斗,后人分布玉斗、玉美、鳳溪、竹溪、紅山、爐地、玉西、詩元、蓬壺、坑仔口、桂洋、下洋等鄉鎮,以及湖南長沙、江西鉛山縣、浙江蒼南縣。目前。永春有康氏族人27000余人。江西和湖南有2.2萬人。鳳山康氏玉斗大宗祠位于永春縣玉斗鎮玉斗村。大宗祠里的《桃源鳳山康氏族譜》共有170本,系1992年八修族譜。族譜記,福建省康姓來自河南光州固始縣。康毓琪諱子元,是唐開元四年(716年)進士,歷官宗正太卿上柱國加右承相,觀天下將亂,疏請致仕,旨準入閩觀風,同夫人孔氏暨子仲境來自東昌,先居建寧,后住興化城仁德里崇福鄉。六傳至康澄,九傳至康楊,俱為鄉賢,歷代斯文蔚起。康楊傳康士祿,生子三:長天墀居崇福礪山,次天階未詳,三天德遷泉郡。天德傳真福,真福生昆保,入閩已二十三世。昆保生孟聰,孟聰與王夫人于明宣德年(1426一1435年)間因避難,兄弟分散,由安溪感化里相隨入永春,先居錦斗蘆丘,后移鳳山美安,子三:福成于明成化八年辦理入戶陳貴,福瑞移居院內,福清移居江西。鳳山康氏入永春至今歷570余年。鳳山康氏系永春大族,至六修族譜時,分布到永春的鳳溪、竹溪、玉斗、爐地、伯卿、梅田洋、坑仔口、下洋、曲斗等地;移居到福建省福清、三明、永安、尤溪、福州、廈門、泉州、南安;有的還遠徙到至浙江蒼南,江西上饒、鉛山于都、贛州,湖南長沙(善化),臺灣省及海外等地。桃源鳳山族譜現有70本。每逢節日族人們祭拜祖宗,燒香祈福。四、廈門同安區康姓族人。同安康姓目前主要分布在新店鎮洪前村新民鎮禾山村(即豪山)。傳說因為康氏族人與5座山有關。同安族人“本出光州固始”,南宋家住龍海的康厝林社的康氏5兄弟為逃兵患,擇山隱居,有待日后尋親。今天永春的坑仔口、玉斗的鳳山、同安洪前的箱山、龍海紫泥鎮的安山、新民鎮的豪山的康氏族人均系“五山”后裔。濃郁的宗祠文化,彰顯地方特色祠堂文化是歷史文化遺產。康氏宗祠是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永春的康氏大宗祠現在保存完好。建筑風格優美,宗祠文化濃郁。民國13年(1924年)鳳山康氏七修族譜時,家族昌熾,乃于永春縣玉斗鄉玉斗村興建鳳山康氏大宗祠,即現在所存者。祠有三進,有前廳、后廳,有左廊、右廊,有左右護厝,是結構完整的著名宗祠,連大埕等建筑面積有1965.5l平方米。祠里對聯體現了祖宗和先賢的勛績,大門橫披“金門華胄”,聯曰:“玉斗肇基綿大德,鳳山毓秀振宗風。”大廳主要石雕對聯有: “玉牒流芳支分衛國,斗樞啟運派衍閩天。”“京兆開基淵源克紹,蘄公懋績史傳流芳。”“大理名卿曾傳奏議,華山循吏夙著嚴明。”“玉牒想宸游詩題御畫,斗牛沖劍氣績著滇疆。”永春鳳山康氏各支都有祠堂,如院內二房祠堂、院內五房祠堂、坪上祖祠。大宗鳳館、小宗鳳館可惜被毀。康氏族人為赴永春縣城辦事及縣學考試之便,在縣城建有大宗鳳館、小宗鳳館。大宗鳳館在西門,即縣堂與老城隍廟之后,現拆建為縣糧食局;小宗鳳館在東門文廟后。康氏院內祠宇是有近500年悠久歷史的宗祠,系康孟聰公次子康福瑞建于明嘉靖11年所建,面積600多平方米。魁星神像,雕塑祖像,祠堂前層巒疊嶂。永春康氏院內祠堂至今遺有許多聯匾。至明代康太和官至工部尚書、禮部尚書,以不忘康叔后裔源住京都,乃于興化堂宇題聯曰:“康叔遺徽綿世澤,尚書衍派振家聲。”總督部堂孫爾準、巡撫部院韓克均賜匾曰“桂院揚芳”。清永春首任州牧、清浦杜昌丁題聯曰:“鳳山直映紫峨眉,五鳳同登帝闕;燕穴揖回金列榜,群燕上集云朝。”明知永春縣事許其誼題聯曰:“萬樹疊青,晝日康候蕃錫馬;雙峰拱秀,中天鳳羽煥苞儀。二、浦南康氏宗祠。浦南是多姓共居之地,箱山康姓居其中。1995年重建宗祠。步前石柱對聯“上溯周叔封千年播衍振南浦,高居唐京兆百世傳家興箱山”,此乃同宗借光,光宗耀祖之格言。三、豪山康氏家廟。始建于元代末,歷經明清,代代有修繕,今天基制仍沿照舊制不變,保留明代建筑風貌,是同安區祠堂系列中最大,保護最完好的明代建筑,可稱為文物珍品。柱子上的聯對也有著極高的賞析價值。另外宗祠里保存了樸實而包含中國傳統教育價值的宗規族戒,如:“禮云,小宗可絕,大宗不可絕,權其重也。故一人無后,立兄弟之子繼之……”以重繼嗣。“元日乃生物之始,報本追遠宜也……”以慎祭祀。“耕以養生,讀以養德,二者吾家之最重……”以敦本業。“吾祖宗起家,皆以勤儉為本,固有今日。凡我子孫皆當師之…..”以訓勤儉。 福建康氏族人的歷史是一部生動的家族徙居繁衍史,是南北融合發展的變遷史之一;現存的鳳山族譜、莆田族譜以及塔山族譜,有極其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現存的宗祠集家訓、明代建筑藝術與一體;福建的康氏宗祠文化,是一筆寶貴的傳統文化教育的教科書。
作者:康威 回復:2 發表時間:2012-02-02 19:04:42
請問輩分怎么拍?我來自印尼從爺爺那代就已經移民到印尼,我只知道我們是福建人
作者:康珊珊 發表時間:2013-11-22 15:53:07
我是永春鳳山康
作者:康福山 發表時間:2022-12-09 17:08:20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