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HAO  

03-09

220139次

4人

5個

100個

1234人

117部


站長: [申請站長]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主樓] 郝姓溯源通考

郝姓溯源通考
目錄:
古代文獻中關于郝姓起源和郝字字源的論述
郝骨氏與郝姓出自復姓
郝姓始祖?郝姓遠祖初探
郝姓起源初探
郝姓起源再探
郝姓發(fā)源地
傳說中的郝國
帝乙檔案
帝乙是漢族郝姓的始祖之說不能成立
質疑帝乙封子之說的真實性一
姓氏不可考一
姓氏不可考二
郝賢是匈奴人嗎?
郝姓名人簡介
北京出版社,您好,郝氏
篡改青銅器銘文而制造的假錯冤案
山東省萊州市北陵郝氏家譜簡介
山東省萊州市郝氏始祖郝伯全


古代文獻中關于郝姓起源和郝字字源的論述
要想準確了解漢族郝姓起源問題,學習古代文獻中關于郝姓起源的論述的原文是非常重要的,同時還必須學習郝姓家譜的序言和地方志(陜晉省志、縣志),三者相結合,研究分析比較考證,才有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來。幾年來為了學習郝姓起源,根據(jù)姓氏學者提供古代姓氏文獻目錄,在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和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圖書館查閱古代文獻,從先秦文獻《世本》查起,但是,查到唐朝才始有郝姓起源的論述,同時還查閱了古代文獻中關于郝字的字源的論述,均予以復印和抄錄。并且寫了點筆記。為了和郝氏宗親共同學習,現(xiàn)將唐宋時期有關漢族郝姓起源論述的原文,按年代的順序分述如下:
一《說文解字》
1作者 東漢 許慎(公元30—124年)
2原文:郝 右扶風鄠鄉(xiāng)、盩厔縣。從邑,赤聲,呼各切。
3版本:臺灣商務印書館發(fā)行《文淵閣四庫全書》223冊195頁
4館藏:國家圖書館分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講解文字形體和考究字源古代文字學專著,亦是我國第一部字典,具有權威性,對后世影響巨大。許慎之后,多人注釋,版本很多。許慎說鄠縣(今改為戶縣)、盩厔縣(今改為周至縣)郝鄉(xiāng)的鄉(xiāng)名,是郝字的字源。由于歷史的變遷,許慎稱之古代的郝鄉(xiāng)為今陜西省戶縣祖庵鎮(zhèn)郝村(見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政區(qū)大典》)。
二《急就篇》
1作者:西漢 史游撰,唐朝訓詁學家顏師古(公元581—645年)注。
2原文:西漢史游:郝利親
顏師古注:郝,京兆盩厔鄉(xiāng)名也,因地以命氏焉。漢有郝賢,今盩厔縣猶出郝姓。利親,言其善父母也。
3版本: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223冊6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急就篇》是我目前查到的最早論述郝姓起源的文獻,唐朝顏師古提出以盩厔郝鄉(xiāng)的地名命郝氏之說,也就是說盩厔郝鄉(xiāng)是漢族郝姓的最早發(fā)源地。盩厔郝鄉(xiāng)之說距今近1400年。并且得到早期郝氏家譜的佐證,我認為是可信的
三,《元和姓纂》
1作者:林寶,唐朝憲宗時朝議郎太常博士,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成書
2原文:郝,出于郝省氏,太昊之佐也。帝乙時,子期封太原郝鄉(xiāng),因氏焉。
3版本:臺灣商務印書館發(fā)行《文淵閣四庫全書》890冊750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顏師古提出盩厔郝鄉(xiāng)之說200年后,林寶又首次提出太原郝鄉(xiāng)之說的,首次提出郝姓得姓遠祖、得姓始祖、得姓時間、得姓發(fā)源地等。但是其中有的說法需要商榷,需要研究的問題有:
(1) 林寶將盩厔郝鄉(xiāng)改為太原郝鄉(xiāng)的文獻根據(jù)是什么?至今查不到,請幫助查明。
(2)太原郝鄉(xiāng)是指太原縣郝鄉(xiāng),還是太原郡郝鄉(xiāng)?太原縣何時建置?太原郡有幾個郝鄉(xiāng)?古代的太原郝鄉(xiāng)現(xiàn)在在哪?有何歷史文獻根據(jù)嗎?
(3)“帝乙時“如何解讀?
(4)子期,如何解讀?是指郝省氏的裔孫名字叫期,還是指郝省氏的裔孫叫子期。
(5)歷史上有無子期這個人?子期是被何人所殺?他的后裔姓郝嗎?
四《說文系傳》
1作者:徐鍇,五代宋初文學家,初仕南唐(公元937—975年),后歸宋,官至常侍
2原文:郝,右扶風鄠縣、盩厔縣,后邑,赤聲,吼作反。
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223冊546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徐鍇研究《說文解字》,而著《說文系傳》,史稱小徐本。其兄徐鉉亦奉宋太宗之命校定《說文解字》,史稱大徐本。哥倆均為《說文解字》的研究專家。
五《大宋重修廣韻》,亦稱《宋本廣韻》
1作者:北宋 陳彭年等奉宋真宗之命重修、校訂《廣韻》,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完成。改名《大宋重修廣韻》
2原文:郝,姓也,殷帝乙時,有子期封太原郝鄉(xiāng),后因氏焉。
3版本: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新校互註宋本廣韻》507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陳彭年關于郝姓起源的論述是根據(jù)唐朝林寶提出的太原郝鄉(xiāng)之說寫的。但其刪除“郝,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币欢?,為什么刪除這一段,沒有說明理由。另外,在子期兩字之前加了一個有字,為什么加有字也沒有說明理由。
六《新唐書》
1作者:北宋文學家、史學家、經(jīng)學家歐陽修(公元1007—1072年)等
2原文:郝氏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封于太原之郝鄉(xiāng),因以為氏。
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273冊591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歐陽修關于郝姓起源的論述是根據(jù)唐朝林寶的太原郝鄉(xiāng)之說寫的。但是他把子字解讀為裔孫,因而說漢族郝氏得姓始祖是期。歐陽修的解讀,得到郝氏家譜的佐證,我認為歐陽修的解讀是正確的。
七《集韻》
1作者:北宋 丁度等,1067年成書
2原文:郝,,《說文》:右扶風鄠、盩厔鄉(xiāng)。亦姓。
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236冊752 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集韻》北宋時期的文字學者仍然稱郝鄉(xiāng)在鄠、盩厔縣。
八《通志》
1作者:南宋史學家,右迪功郎鄭樵(1104—1162年)
2原文:郝氏,出于赫胥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時,有子期封太原郝鄉(xiāng),因氏焉。
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373冊301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鄭樵關于郝姓起源的論述是根據(jù)唐朝林寶太原郝鄉(xiāng)之說寫的,但其有兩處修改,一是將郝省氏改為赫胥氏,二是在子期兩字之前加了一個有字。但都未說明理由。您能解釋他改的對不對嗎?
九《古今姓氏辨證》
1作者:南宋 右迪功郎鄧名世撰,其子鄧椿年編
2原文:郝,出自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孫封于太原之鄉(xiāng),因以為氏。
3版本:2006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王力平點校本599頁
4館藏:國家圖書館
5提示:鄧名世關于郝姓起源的論述也是根據(jù)唐朝林寶的太原郝鄉(xiāng)之說寫的,但他也有兩處改動,一是裔孫之后沒有名字,二是太原郝鄉(xiāng)改為太原之鄉(xiāng),也未說修改的理由。
十《路史》
1作者:南宋 羅泌撰,其子羅蘋注
2原文:“帝之弟郝骨氏,為帝立制,其裔孫子期,帝乙封之太原之郝,后有郝氏、郝骨氏。”“郝,今太原有郝鄉(xiāng),太昊弟郝骨氏后。一云右扶風盩厔鄉(xiāng)也。帝乙時,有子期因封之曰郝云?!薄疤缓箫L姓國名記:郝、辰 、巫、武、沅?!?br>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383冊79、255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羅泌關于郝姓的論述是采用唐朝林寶的太原郝鄉(xiāng)之說和顏師古的盩厔郝鄉(xiāng)之說兩種說法寫的,但他修改較多。一是將太昊之佐改為太昊之弟和伏羲氏之弟,太昊和伏羲是一個人嗎?二是將郝省氏改為郝骨氏;三是說郝骨氏之后有郝氏和郝骨氏,即有郝骨復姓,但是從目前所能查到的歷史文獻和家譜中,還未發(fā)現(xiàn)有郝骨復姓者,您知道有姓郝骨的嗎?四是羅泌首次提出太昊之后有風姓郝國之說,您知道郝國嗎?何時滅亡的?
十一,《名賢氏族言行類稿》
1作者:南宋 章定,1209年成書
2原文:郝,《姓纂》:出于赫咠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時,王子期封太原郝鄉(xiāng),因氏焉。
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933冊738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章定說他是根據(jù)唐朝林寶撰《元和姓纂》而寫郝姓起源的,但是對照可知,章定沒有看過《元和姓纂》的原文,他實際抄的南宋鄭樵撰《通志》關于郝姓起源的說法,但是還抄錯了兩處。一是將赫胥氏改為赫咠氏,二是將有字改成王字,是完全沒有歷史文獻根據(jù)的。是他杜撰了王子期之說,是赫咠氏的王子?還是誰的王子?他讓你猜嗎?他的杜撰制造了郝氏起源的混亂之說。
十二《姓氏急就篇》
1作者:南宋學者王應麟(公元1223—1296年)
2原文:“郝氏,《廣韻》:殷帝乙時,子期封太原郝鄉(xiāng),因以氏?!薄啊短票怼吩疲撼鲎院率∈?,太昊氏之佐也。裔孫期封郝鄉(xiāng)?!?br>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948冊671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王應麟說郝姓起源他是抄自《廣韻》和《新唐書》,對照原文可知,他的引文不甚準確,或者說他抄的不是原文。
結束語
以上摘錄了唐宋時期姓氏、文字學者關于郝姓起源和郝字的論述的原文。前后對照可以看出,唐宋時期的姓氏學者存在引文不說出處,修改前人的論述不講理由的問題,這就為后人的閱讀制造了困難和麻煩,因為你無法知道他改的對不對。歷史上好像后人總想修改前人的論述,已成為姓氏學者的習慣。這應該說是一個不好的習慣。這是造成“姓氏不可考”的根本原因。為了對照研究比較分析,下面擬按著構成姓氏起源的要素進行分類統(tǒng)計:
1郝姓得姓時間:殷帝乙時,即公元前11世紀。
2郝姓得姓發(fā)源地有兩種說法:鄠縣、盩厔縣郝鄉(xiāng),太原郝鄉(xiāng)
3郝姓得姓遠祖有四種說法:郝省氏、赫胥氏、赫咠氏、郝骨氏
4郝姓得姓始祖有四種說法:期、子期、王子期、無名字
5郝字字源的說法是比較統(tǒng)一的,古代的鄠縣、盩厔縣的郝鄉(xiāng)是鄉(xiāng)名是郝字的字源
以上多種說法中,請您研究一下那一說法是正確的,根據(jù)是什么?希望郝氏宗親參加這一討論,通過認真的討論,我相信會得出正確的結論來。并請幫助審核上述引文有無錯誤,有錯誤請告知,“提示”為我所寫,不對之處請指正。發(fā)WX9988@HOTIL.COM 謝謝
北京 郝火河 2010年7月1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112.237.189.*   回復:21   發(fā)表時間:2014-02-05 18:05:16

族譜錄紀念網(wǎng)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山東省萊州市郝氏家譜簡介
山東省萊州市位于山東省東部,膠東半島西部,瀕臨萊州灣,萊州有山有水有海有島,氣候適宜,是人類生活的好地方,也是長壽之鄉(xiāng)。元朝元統(tǒng)元年(1333年)郝伯全率家人從河北省棗強縣遷至山東省掖縣(今改萊州市),從此掖縣開始有郝姓,郝伯全是掖縣郝氏家族的始遷祖。元、明朝時期,伯全公后裔主要遍布在山東省東部和河北省棗強縣,之后向東北華北擴散,當今伯全公的后裔已遍布全國,乃至走出國門。所以介紹掖縣郝氏家譜情況,對分布各地的伯全公后裔的尋根問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故本文根據(jù)掖縣郝氏家譜資料做一簡要介紹,供郝伯全后裔宗親參考。
一郝伯全公的簡歷:
郝伯全是掖縣北陵郝氏家族的始遷祖,他的原籍是章陵大槐樹莊鐵碓臼村,即今湖北省棗陽縣蔡陽鎮(zhèn)。據(jù)家譜記載伯全公是南宋章陵郝拯的后裔,在南宋景定年間,他出生在章陵的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里,少年時代受到良好的教育,為章陵的庠生。宋朝末年連年戰(zhàn)爭,伯全公為避戰(zhàn)亂,于1284年率家室北遷河北省棗強縣定居。他在棗強創(chuàng)辦私塾從事教育幾十年,培養(yǎng)了幾代人,他的學生中出了幾個進士,因而深受棗強學子的敬重。元朝末年于1333年他又東遷山東省掖縣北陵疃落籍。他在北陵生活了25年,于1358年逝世,他活了90多歲,是一位老壽星。他臨終遺言:“掖縣山水清秀,我死后要葬在這里”,子孫遵照遺囑,將始祖葬在北陵疃后,墓地九畝九分,四周黃花灌叢,成為北陵郝氏先塋地。由于歷史的變遷,北陵疃早已不在了,但600多年來這里一直是郝氏的祭祖地??谷諔?zhàn)爭時期,由于日本軍國主義侵占掖縣,無法進行祭祖活動,記得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于1946年清明節(jié),我隨本村七甲族人去北陵先塋地祭祖,當時先塋地僅剩下1至8世的墓碑,大革命年代連這些墓碑也被革命了,600多年的祭祖地消失了。但是掖縣郝氏后代仍稱郝伯全為掖縣北陵郝氏始祖。
二郝伯全后裔的遷徙與分布
伯全公娶徐氏生了五個兒子。始祖認為:孩子大了不能都留在身邊,應該讓他們離家自謀發(fā)展。于是他在晚年決定分家,除留二兒表正以外,其余各方子孫均需離家另立基業(yè)自謀發(fā)展。事實證明伯全公的決定是培養(yǎng)后代的英明之舉。根據(jù)始祖的決定,各方子孫陸續(xù)分赴各地另立基業(yè)。
1 始遷祖的大兒子郝仁邦在河北省棗強縣落戶,成為棗強縣郝氏始祖。仁邦娶司馬氏,生了兩個兒子(紹遠、文遠),成為棗強縣郝氏一大支系。
2 始祖的三兒子郝成通在青州府益都縣落戶,成為青州市郝氏始祖。成通娶王氏生了三個兒子(綏遠、仕閔、彥昭),其后裔發(fā)展到山東北部地區(qū),成為青州市郝氏一大支系。
3 始祖的四兒子郝宗禮娶王氏生了二個兒子(遵遠、明達)。郝遵遠、郝明達兄弟二人于明朝洪武年間遷到即墨縣落戶,成為即墨縣的開基祖,這一支系已擴展到嶗山、膠州、高密、平度等縣市成為青島市郝氏一大支系。
4 始祖的五兒子郝高儀遷到蓬萊縣落戶,為蓬萊縣的始遷祖。高儀娶江氏生了三個兒子(崇遠、榮卿、繼可)。郝高儀的后裔多去東北各省定居,留在蓬萊市的人不多,現(xiàn)在蓬萊市灣子口村還有其后裔17戶的支系。
5 留在始祖身邊的二兒子郝表正,生于1309年,卒于1399年。他以行商為業(yè),以忠孝為本,為始祖養(yǎng)老送終。表正娶唐氏生了三個兒子(明遠、文強、仕舉)。成為萊州市一大支系。
6 郝表正的長子郝明遠亦遵照始祖的離家創(chuàng)業(yè)的教導于明朝洪武年間東遷棲霞縣創(chuàng)業(yè),成為棲霞縣的郝氏始遷祖。由于棲霞縣的郝氏支系在明清兩朝出了三位進士,特別清朝著名經(jīng)學家、訓詁學家郝懿行為祖爭光,棲霞郝氏名聲大振,家族昌盛,形成棲霞一大旺族,其后裔分布在17個鄉(xiāng)鎮(zhèn)72個自然村。是伯全公后裔中的較大的一支郝氏支系
7 郝伯全后裔的多支到招遠縣創(chuàng)業(yè)構成了郝姓大縣,已知明朝永樂初年,第四世郝生、郝蔥遷到招遠縣大呂家村創(chuàng)業(yè)。第四世郝理、郝達二人遷到招遠縣南莊院村創(chuàng)業(yè)。第七世郝忠、郝興二人自掖縣柳行村遷到招遠縣張星集創(chuàng)業(yè)。第九世郝敬與第十世郝才支自掖縣柳行村遷到招遠縣城北橫掌后郝家村創(chuàng)業(yè)。第十世郝經(jīng)、郝孝二人自掖縣柳行村遷到橫掌前郝家村創(chuàng)業(yè)。
三掖縣郝氏家譜簡介
根據(jù)家譜資料,掖縣郝氏家族始遷祖郝伯全從章陵帶來了唐宋時期章陵郝氏家譜,但是傳至某代傳丟了。伯全公從1284年北遷河北棗強,1333年又遷到掖縣北陵疃落戶,一直到明朝萬歷年間長達300多年間沒有修譜。到明朝永樂年間,第四世郝迪、郝真等先祖從北陵西遷柳行村,之后伯全公的后代陸續(xù)從北陵外遷,北陵疃就消失了,掖縣郝氏中心就移到了柳行村。傳到第9世才首次修掖縣郝氏家譜。
1明朝萬歷年間的《掖縣北陵郝氏族譜》是掖縣北陵郝氏第一部家譜。伯全公的第9世郝從德(1554—1641年)第一次組織修掖縣郝氏家譜,并邀請了棲霞縣和招遠縣的伯全公后裔參加修家譜事宜。參加修家譜的有第9世郝從德、郝丞業(yè)、郝璽、郝昂、郝守栻(棲霞縣),第10世郝黨、郝有才、郝東齊、郝連第(棲霞縣)、郝良任(招遠縣南院莊)、郝寧(招遠縣張星集),第11世郝易林(招遠縣南院莊)等12人。明朝萬歷22年(1594年)掖縣第一部郝氏家譜《掖縣北陵郝氏族譜》修成,這是多么珍貴的遺產(chǎn)?。∥覀兘裉焖赃€能知道我們的祖先,應該記住修譜者的功績。這里還要特別感謝修家譜的組織者郝從德,他開創(chuàng)了掖縣郝氏修家譜的先河,他十八歲入掖縣庠,二十六歲稟生,三十六歲貢生,三十九歲任掖縣東萊呂先生祠書院山長,后被薦掖縣學訓導,晚年告老還鄉(xiāng),做了一件修家譜的大好事,也為伯全公在棲霞縣、招遠縣、蓬萊等縣的后裔修家譜創(chuàng)造了條件。
2清朝康熙年間,第11世郝秉純又組織第二次修譜,參加修譜有第11世郝秉純、郝浩令,12世郝永高、郝輔風、郝瑞、郝明、郝進顯、郝士圣(招遠縣橫掌),13世郝繼先、郝德輝、郝士逈(棲霞縣)、郝作樞(棲霞縣)、郝景春(招遠縣南院莊)等13人。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第二屆《掖縣北陵郝氏族譜》修成。
3清朝同治年間,第16世郝吉午組織第三次修譜。參加修譜有第16世郝吉午、郝中倫、郝如瓚、17世郝化南、郝?lián)种t、郝士侹,19世郝毓慶(蓬萊縣灣子口)等7人。公元1864年修成《掖縣平里鄉(xiāng)麻渠社柳行郝氏譜牒》。這次修譜雖然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沒有找到上兩次的家譜,直到吉午公去世也未見到老譜。由于間隔了200年,時間長了一點。所以第三次修譜漏了第五世一輩人。
4民國初,17世郝松齡和18世郝學隆組織掖縣柳行村第四次修譜,參加修譜者:17世郝松齡、郝士忠、郝士德、郝士興、郝士純、郝丕駿,18世郝學隆、郝學周、郝省山、郝有序、郝有儀、郝元壽、郝元德、郝元昌、郝延壽、郝成信、郝永德,19世郝經(jīng)先、郝觀政、郝升庭、郝鴻業(yè)、郝慶林,20世郝日昇、郝長興、郝長清等25人。1913年修成《掖縣臨郭區(qū)麻渠社柳行郝氏通譜》。第四次修譜實為兩個修譜班子寫有兩本家譜,一是《四甲郝氏通譜》由郝松齡、郝士忠主稿,二是《七甲郝氏通譜》由郝學隆、郝省山主稿。兩譜合為《掖縣臨郭區(qū)麻渠社柳行郝氏通譜》。此譜內(nèi)容較為豐富。
5民國29年柳行村第5屆修譜,參加修譜有:17世郝士忠、郝士和,18世郝學隆、郝有倫、郝延奎,19世郝鴻治、郝壽山、郝桂山、郝運田、郝福堂、郝殿恩,20世郝長鴻、郝聚釗、郝同昌、郝蘭芳、郝日昇等16人。1940年修成《掖縣西障區(qū)柳行郝氏通譜》
6,1970年柳行村第6屆修譜,參加修譜有18世郝延奎、郝元烈,19世郝鴻治等3人,修成《掖縣平里店公社柳行村郝氏譜牒》
7,2000年柳行村第七屆修譜,是由19世郝維明和21世郝治年修成《萊州市平里店鎮(zhèn)柳行村郝氏統(tǒng)譜》。此次修譜歷時二年多的時間,他們查閱歷代譜牒資料,他們挨家挨戶的調查核實,他們無私的奉獻和努力,感動了廣大宗親,給予他們積極的幫助。有的幫助他們調查核實,有的戳破了天篷取下藏在房梁的家譜供他們核對,總之在宗親的共同努力下,一部700年的家譜《萊州市平里店鎮(zhèn)柳行村郝氏統(tǒng)譜》終于完成了。這部家譜解決了好多歷史遺留問題,找回了第五世一輩人,還幫助外遷的伯全公后裔解決了尋根問祖的問題。
在修譜過程中,我的胞弟郝維明得了重病,但他仍堅持修譜,我回去看望他時已經(jīng)病危,但他還在核對修改家譜 ,令我十分感動。我就勸他:“好好養(yǎng)病,家譜的修改讓侄子們?nèi)プ觯P于郝姓起源問題,待我回北京去圖書館查一查,再告訴你”,令我痛心的是,他沒有看到家譜的印成就離開了人世。為了實現(xiàn)我的諾言,也是為了紀念弟弟維明,我70歲才開始學習研究郝氏起源問題,由于文史基礎知識的不足,雖然堅持學習了8年,但至今也未完全搞明白郝姓起源的諸多問題
8萊州市郝氏有修家譜的傳統(tǒng),萊州市郝氏分三、四、七甲,實為三大支。每甲有家譜,四、七甲還有家廟,而且每家也都有家譜,每家的家譜是一張近兩米高一米寬長方形紅紙,上面記有前十世的祖先(第7屆修譜后,從伯全公記起)左考右妣,只記兒子、兒媳,不記女兒,有點重男輕女。家譜每年春節(jié)前小年掛起祭祀,元宵節(jié)后收起。
萊州市除柳行村外,還有嬰里村、麻渠村、柞村高山郝家村、過西蒼上北村、掖縣城關、梁郭前郝家村均有伯全公后裔分支,有的分支也有家譜
四郝伯全公后裔修譜簡介
以上介紹了萊州市郝氏修譜情況,根據(jù)家譜資料知道,除了萊州市以外,分布各地的伯全公后裔也都有修譜。主要有:
1 青州《郝氏統(tǒng)宗志》,伯全公后裔中最早修譜的是青州益都縣始遷祖郝成通的后裔郝錦甫,他于明朝嘉靖43年(公元1564年)編修《郝氏統(tǒng)宗志》,并寫《郝氏族譜序》。青州郝氏家譜比掖縣家譜早了30年。前兩天在郝氏網(wǎng)上看到一位青州市宗親寫到,他看到我寫的《郝伯全—山東省萊州市郝氏家族的始遷祖》一文在留言中說他還不知道郝成通。根據(jù)家譜資料介紹,郝成通是掖縣始祖郝伯全的三兒子。在1333年隨父東遷掖縣路過益都時,住在王家大院被益都大戶王氏看中要招婿,伯全公應允,郝成通成親落戶益都。郝錦甫之后有無家譜不得而知??赡苡屑易V但也遺失了,所以這位宗親不知道青州市郝氏始遷祖郝成通。
2棲霞縣有多部郝氏家譜。伯全公第三世郝明遠于明朝洪武初年遷到棲霞后,其后裔郝守栻、郝連第于1594年參加掖縣第一次修譜,1664年棲霞郝士逈、郝作樞參加掖縣第二次修譜?,F(xiàn)在看到的棲霞家譜均為清朝的,有清朝光緒十年(1884年)郝聯(lián)蓀等修《棲霞郝氏曬書堂支譜》。這是伯全公后裔眾多家譜中唯一公開的家譜。還有光緒34年修《棲霞縣北埠村郝氏世譜》。另據(jù)家譜資料中介紹:伯全公第17世清朝著名經(jīng)學家郝懿行(1757—1825年)修過《棲霞縣郝氏家譜》,他為考查棲霞先祖世系和祭祖,于1806年來掖縣柳行村,我村七甲族人郝振清接待了郝懿行一行,“賓主聚處相歡,敘先世遠離情由,擇日祭祀,祭拜祖墓,合族皆陪,同到北陵祖塋,周視墓原,細閱墓表,敘支派源流。”但懿行未見到明朝掖縣祖譜,因當時柳行村也未找到明朝郝氏祖譜,實為憾事。
3蓬萊市有多部郝氏家譜。清朝乾隆56年(1791年)修《山東蓬萊縣灣子口村郝氏世譜》,之后于1821年、1861年、1887年、1922年四次續(xù)修。1941年撰《郝姓支系考》。
4招遠市有多部家譜,招遠縣張星集小郝家村家譜初譜修于1901年,1930年又續(xù)修《山東招遠縣郝氏宗譜》。另外南院莊一支伯全公后裔于清朝咸豐8年(1858年)修《山東招遠縣南院莊郝氏家譜》,1907年、1958年、1973年、1988年、2000年重修。還有招遠縣橫掌村一支伯全公后裔亦有家譜。
5伯全公的后裔分布在膠東半島大部分縣市(即墨市、龍口市、萊陽市、平度市、青島市嶗山等)和河北省棗強縣均有家譜,但對其修譜情況不詳。
五 為萊州市郝氏尋根問祖
萊州市郝氏始遷祖郝伯全的老祖宗又是誰呢?根據(jù)郝氏家譜資料,并參考宋朝以前的姓氏文獻以及陜西省、山西省地方志關于漢族郝姓起源的論述,還參考東漢許慎撰《說文解字》關于郝字的解釋,相互考證而得出萊州市郝氏老祖宗的世系是:
郝省氏;——期(商朝末年,盩厔大原郝鄉(xiāng),今陜西省戶縣郝村人);——郝晏(秦昭王時期,盩厔大原郝鄉(xiāng)人);——郝瑗(西漢初,盩厔大原郝鄉(xiāng)人、后遷太原郡晉源縣,晉源縣已于公元979年宋太宗攻占晉陽城夷為廢墟,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郊);——郝廉(西漢,今山西省太原市);——郝廻(南北朝梁武帝時,今安徽省當涂縣小丹陽人,后遷湖北省安陸市);——郝處俊(唐朝,今湖北省安陸市);——郝拯(宋朝,今湖北省棗陽市);——郝伯全(南宋末年,今湖北省棗陽市人、后遷山東省萊州市北陵疃)。
萊州市郝氏老祖宗的軌跡是從陜西省開始,經(jīng)山西省、安徽省、湖北省、河北省,到山東省萊州市落戶,歷經(jīng)六省。老祖宗的軌跡是非常粗線條的,希望伯全公后裔宗親核對指正。
六 結束語
以上介紹萊州市郝氏家譜的情況,由于手頭的資料不多,僅僅說了個大概情況。在學習家譜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幾個問題提出來,愿于宗親一起學習討論。
1是重男輕女問題,萊州市郝氏家譜只寫兒子、兒媳,不寫女兒,我認為這是不合適的,丟了半邊天。我看到有的家譜注意到男女平等問題,家譜中寫有女兒,而且寫到女婿、外孫、外孫女為止。我認為這種寫法是好的。
2是家譜中有密不宣人的規(guī)定,我認為這一規(guī)定值得商榷。家譜為什么要保密?為什么不能對外呢,有何秘密可泄?我琢磨不透其道理。我認為不應該保密,應該交流。由于保密的規(guī)定,全國郝氏家譜只有十幾部公開,才得以保留下來。古代受到印刷條件的限制,手寫抄不了幾份,好多家譜傳不了幾代就傳沒了,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當然今天不用抄寫了,復印非常方便,但是也有能傳幾代的問題。如果能獻給國家圖書館,將會永久保存。
3修家譜是否有消失的危險?我認為存在這個危險的。修家譜要有幾個基本條件:
(1)修家譜多在農(nóng)村,而且必須有郝姓相對集中的大村。城市修譜非常困難,根據(jù)家譜知道伯全公在北京的后裔有幾十人,相互很少聯(lián)系或沒有聯(lián)系,所以在北京修不了郝氏家譜。
(2)有敬祖收宗的熱心人,還需要有一定文化、歷史知識,要有奉獻精神,才能修譜。
(3)有老祖宗留下的家譜資料,
(4) 修家譜要化錢的,要有一定的經(jīng)濟支持。
由于社會的發(fā)展,人口流動較大,農(nóng)村城市化的發(fā)展,落葉歸根概念的淡漠,將會失去郝姓相對集中的大村,因此將會失去修家譜的基本條件,所以家譜存在消失的危險。
4關于伯全公后裔尋根問祖的建議。由于伯全公異地創(chuàng)業(yè)的祖訓,伯全公后裔外遷的人較多,所以尋根問祖有一定的難度。尋根問祖要提供以下情況:
(1)老祖宗是何縣市、何鄉(xiāng)鎮(zhèn)、何村莊?
(2)父母及祖孫幾代的名字(字與號)
(3)遷出本村的時間?
(4)萊州市柳行村是伯全公后裔的中心,有700年的家譜可查。但僅限于居住過北陵、柳行村的人,而外遷以后的人,特別是第二代以后的人名是查不到的。比如說要查招遠市張星鎮(zhèn)大郝家村的世系,萊州市家譜只有張星鎮(zhèn)郝姓始遷祖郝興及第二代郝宗的名字,以后的世系在萊州市的家譜就查不到了。所以要查張星鎮(zhèn)的郝姓世系必須與當?shù)芈?lián)系才能查到,可以寫信給當?shù)卮逦瘯?lián)系,請他們幫助解決。
以上看法不一定對,提出來與宗親學習討論,敬請批評指正,批評意見寄北京郵電大學眷18432信箱 郵編100088
北京 郝火河 2011年4月4日

作者:112.238.141.*   發(fā)表時間:2014-02-08 14:25:10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山東萊州郝氏家族的始遷祖——郝伯全
山東省萊州市郝氏家族的始遷祖
作者:郝維新

袁義達張誠先生著《中國姓氏—群體遺傳和人口分布》一書稱:“當代郝姓人口已達到360萬,為全國第七十一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3%?!庇址Q:“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東、河北、山西三省,大約占郝姓總人口的59%;其次分布于黑龍江、陜西、遼寧、內(nèi)蒙古、河南,這五省的郝姓又集中了25%。山東居住了郝姓總人口的25%,為郝姓第一大省,占省總人口的1%?!焙滦杖丝谠谏綎|分布廣泛,但不均衡。根據(jù)袁義達、張誠先生的研究,山東省郝姓人口分布主要在東部地區(qū),即膠東半島及其附近地區(qū)。

膠東半島地區(qū)的郝姓人口從何而來?其中重要的一支系源自掖縣(今萊州市),郝伯全(1264—1358年)是掖縣北陵郝氏的始遷祖。根據(jù)家譜記載,郝伯全是宋朝章陵棗陽郝拯的后裔。在南宋景定年間(1264年),郝伯全出生在章陵棗陽(今湖北省棗陽縣)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里,少年時代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南宋末年連年戰(zhàn)爭,兵荒馬亂,民不聊生。郝伯全為避戰(zhàn)亂,于元朝至元甲申年間(公元1284年)率本房家室離開章陵棗陽北遷河北省棗強縣定居。他在棗強創(chuàng)辦私塾,從事教育幾十年,培養(yǎng)了幾代人,可謂桃李滿棗強,深受棗強學子的敬重。元統(tǒng)癸酉年間(公元1333年)他又率全家東遷山東省掖縣北陵瞳落藉。他在北陵生活了二十五年,于公元1358年逝世。他活了九十多歲,是一位老壽星。他臨終遺言:“掖縣山水清秀,我死后要葬在這里?!弊訉O遵照遺囑,將始祖葬在北陵瞳后西北地,墓地九畝九分,四周黃花灌叢,成為北陵郝氏先塋地。從始遷祖至八世祖考妣均葬在這里(住掖縣的),六百多年來這里一直是北陵郝氏的祭祖中心。北陵疃位于今萊州市平里店鎮(zhèn)西北障村的西北約一公里處。由于歷史的變遷,北陵疃早已不復存在??箲?zhàn)期間,由于日本軍國主義侵占掖縣,無法進行祭祖活動。記得抗戰(zhàn)勝利后,于1946年清明節(jié),我曾隨本村(萊州市柳行村)郝氏七甲族人幾十人去北陵先塋地上墳祭祖。此時先塋地僅剩下幾塊墓碑。大躍進年代,連這些墓碑也無蹤影了。六百多年的祭祖中心也隨之消失了。但郝氏后代仍稱郝伯全為北陵郝氏始祖。

始遷祖郝伯全娶徐氏為妻,他們生了五個兒子。始祖認為,孩子長大了,不應讓五個兒子都留在身邊,應讓他們離家自謀發(fā)展。于是他在晚年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分家。他于公元1356年正月初二日,備置酒席,廣邀親友,大宴賓客,并將五房子孫召集齊全。在席間當眾宣布他的決定,將郝家數(shù)十年積蓄的財產(chǎn),銅錢萬貫,金銀八稱,分成五份。令五房子孫各領祖?zhèn)骷耶a(chǎn)一份。他決定除留二兒子郝表正奉養(yǎng)老人外,其余各房子孫均需離家,另立基業(yè),自謀發(fā)展,不許戀此一方故土,相地而居。郝伯全決定孩子離家自謀發(fā)展、開拓創(chuàng)業(yè),是培養(yǎng)后代的英明之舉,具有深遠的影響。

根據(jù)始遷祖的決定,各房子孫陸續(xù)分赴各地,另立基業(yè)。

他的長子郝仁邦(二世祖),到河北省棗強縣定居落藉,成為河北省棗強縣郝氏始祖。仁邦娶司馬氏,生了兩個兒子(紹遠、文遠),成為棗強縣郝氏一大支系。

始遷祖的三兒子郝成通(二世祖)到青州府益都縣落藉,成為青州市郝氏始祖。成通娶王氏,生了三個兒子(綏遠、仕閔、彥昭),其后裔已發(fā)展到山東省北部地區(qū),成為青州市郝氏一大支系。

始遷祖的四兒子郝宗禮(二世祖)娶王氏,生了二個兒子(遵遠、明達)。郝遵遠、郝明達(三世祖)兄弟二人于明朝洪武年間遷徙即墨市落藉,成為即墨市郝氏開基祖,這一支系已擴展到嶗山、膠州、高密、平度等地,成為青島市郝氏一大支系。

始遷祖的五兒子郝高儀(二世祖)東遷蓬萊市定居落藉。為蓬萊市郝氏始遷祖。高儀娶江氏,生了三個兒子(崇遠、榮卿、繼可)這一支系留在蓬萊市城東的郝氏人數(shù)雖不多,但其后裔多去東北三省定居形成東北郝氏支系。在蓬萊市灣子口村有其后裔十七戶的支系。

留在始遷祖身邊的二兒子郝表正(二世祖),生于公元1309年,卒于1399,他以行商為業(yè),以忠孝傳家,為始祖養(yǎng)老送終。表正娶唐氏,生了三個兒子(明遠、文強、仕舉)成為萊州市郝氏的開基祖。

郝表正的大兒子郝明遠(三世祖)也遵照始祖的離家開拓創(chuàng)業(yè)的教導,于明朝洪武戊申年間(公元1368年)由北陵遷徙棲霞市城關村開拓創(chuàng)業(yè)。成為棲霞市郝氏始祖。由于棲霞市郝氏支系,在明、清二朝出了三位進土,特別是清朝著名經(jīng)學家,訓詁學家郝懿行為祖爭光,使棲霞市郝氏名聲大振,家族昌盛,形成當?shù)匾淮笸?,其后裔分布在十七個鄉(xiāng)鎮(zhèn),七十二自然村,共有二千一百二十八戶。形成當?shù)匾淮笸澹彩鞘甲婧虏笠嶂凶畲蟮暮率现怠?

另外,始祖郝伯全的后裔在招遠市、也有很大的發(fā)展,招遠市南院莊村有其后裔近五百戶,成為南院莊郝氏一大旺族。在招遠市張星鎮(zhèn)大郝家村現(xiàn)有郝姓二百多戶,成為大郝家村郝氏一大支系。

萊州市是始祖郝伯全的根據(jù)地。六百七十年來,其后裔有了較大的增長發(fā)展,分布較廣。從四世祖郝迪、郝真從北陵西遷柳行村開拓創(chuàng)業(yè),其后裔先后集中到柳行村,隨著北陵疃的消失,柳行村也就成為北陵郝氏新的中心。在柳行村已有始祖郝伯全的二十四代嫡孫。現(xiàn)有郝姓三百余戶,是萊州市郝姓人口最多的郝姓大村。此外,在萊州市還有過西鎮(zhèn)滄北村,大原鎮(zhèn)三教村、梁郭鎮(zhèn)前郝家村、后郝家村、平里店鎮(zhèn)諸流村均有其后裔支系。

總之,郝伯全的后裔如同瓜藤一樣在膠東半島地區(qū)不斷滋生擴展。六百七十多年來,人口備興,繁衍昌盛,已蔓延全國各地,其后裔有的已走出國門,在世界各地定居。 始祖郝伯全所倡導的開拓創(chuàng)業(yè)精神永遠激勵著他的后代,不斷開拓創(chuàng)業(yè),不斷發(fā)展。萊州市郝氏后裔永遠懷念始遷祖郝伯全。而在河北省棗強縣的郝氏支系親切地稱始祖郝伯全為魯伯。

郝伯全19世孫 郝維新,2003年12月
通訊信址:北京郵電大學18431信箱, 郵編100088

作者:112.238.141.*   發(fā)表時間:2014-02-08 14:26:31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山東省萊州市北陵郝氏家譜簡介

山東省萊州市北陵郝氏家譜簡介
元朝元統(tǒng)元年(1333年)郝伯全率家人從河北省棗強縣遷至山東省掖縣(今改萊州市)北陵疃,從此掖縣有了郝姓,郝伯全是掖縣北陵郝氏家族的始遷祖。元、明朝時期,伯全公后裔主要分布在山東省東部和河北省棗強縣,之后向東北華北擴散,當今伯全公的后裔已遍布全國,有的走出國門。介紹掖縣北陵郝氏的歷史和家譜情況,對分布在各地的伯全公后裔的尋根問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故本文就北陵郝氏家譜做一介紹,供北陵郝氏宗親參考。
一北陵始祖郝伯全公的簡歷:
郝伯全是掖縣北陵郝氏家族的始遷祖,他的原籍是章陵大槐樹莊鐵碓臼村,即今湖北省棗陽縣蔡陽鎮(zhèn)。據(jù)家譜記載伯全公是南宋章陵郝拯的后裔,在南宋景定年間,他出生在章陵的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里,少年時代受到良好的教育,為章陵的庠生。宋朝末年連年戰(zhàn)爭,伯全公為避戰(zhàn)亂,于1284年率家室北遷河北省棗強縣定居。他在棗強創(chuàng)辦私塾從事教育幾十年,培養(yǎng)了幾代人,他的學生中出了幾個進士,因而深受棗強學子的敬重。元朝末年于1333年他又東遷山東省掖縣北陵疃落籍。他在北陵生活了25年,于1358年逝世,他活了90多歲,是一位老壽星。他臨終遺言:“掖縣山水清秀,我死后要葬在這里”,子孫遵照遺囑,將始祖葬在北陵疃后,墓地九畝九分,四周黃花灌叢,成為北陵郝氏先塋地。由于其后裔外遷,北陵疃于清朝初期就消失了,但600多年來這里一直是郝氏的祭祖地。記得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1946年清明節(jié),我隨本村七甲族人去北陵先塋地祭祖,當時先塋地有1至12世的墓碑,而1985年回掖縣時,不知何因?老祖宗的墓碑也不翼而飛了?600多年的祭祖先塋地消滅了。但是掖縣郝氏后代仍稱郝伯全為掖縣北陵郝氏始祖。
二郝伯全后裔的遷徙與分布
伯全公娶徐氏生了五個兒子。始祖認為:孩子大了應該讓他們離家自謀發(fā)展。于是他在晚年決定分家,除留二兒表正以外,其余各方子孫均需離家另立基業(yè)自謀發(fā)展。事實證明伯全公的決定是培養(yǎng)后代的英明之舉。根據(jù)始祖的決定,各房子孫陸續(xù)分赴各地另立基業(yè)。
1 始遷祖的大兒子郝仁邦在河北省棗強縣落戶,成為棗強縣郝氏始祖。仁邦娶司馬氏,生了兩個兒子(紹遠、文遠),成為棗強縣郝氏一大支系。
2 始祖的三兒子郝成通在青州府益都縣落戶,成為青州市郝氏始祖。成通娶王氏生了三個兒子(綏遠、仕閔、彥昭),其后裔發(fā)展到魯北地區(qū),成為青州市郝氏一大支系。
3 始祖的四兒子郝宗禮娶王氏生了二個兒子(遵遠、明達)。郝遵遠、郝明達兄弟二人于明朝洪武年間遷到即墨縣落戶,成為即墨縣的開基祖,這一支系已擴展到嶗山、膠州、高密、平度等縣市成為青島市郝氏一大支系。
4 始祖的五兒子郝高儀遷到蓬萊縣落戶,為蓬萊縣的始遷祖。高儀娶江氏生了三個兒子(崇遠、榮卿、繼可)。郝高儀的后裔多數(shù)去東北各省定居,留在蓬萊市的人不多,現(xiàn)在蓬萊市灣子口村還有其后裔17戶的支系。
5 留在始祖身邊的二兒子郝表正,1309年生于棗強縣,1399年卒于北陵。他以行商為業(yè),以忠孝為本,為始祖養(yǎng)老送終。表正娶唐氏生了三個兒子(明遠、文強、仕舉)。成為萊州市郝氏一大支系。
6 郝表正的長子郝明遠1335年生于北陵疃,娶萬氏1365年生一子郝本。北陵三世郝明遠于1368年東遷棲霞縣城關創(chuàng)業(yè),成為棲霞縣的郝氏始遷祖,棲霞市也是伯全公后裔中較大的一支郝氏支系
7 郝伯全后裔的多支到招遠縣創(chuàng)業(yè)構成了郝姓大縣,已知明朝永樂初年,北陵四世郝生、郝蔥自北陵疃遷到招遠縣大郝家村創(chuàng)業(yè)。四世郝理、郝達二人自北陵遷到招遠縣南莊院村創(chuàng)業(yè)。之后北陵七世郝忠、郝興二人自掖縣柳行村遷到招遠縣張星集創(chuàng)業(yè)。北陵九世郝敬與第十世郝才支自掖縣柳行村遷到招遠縣城北橫掌后郝家村創(chuàng)業(yè)。北陵十世郝經(jīng)、郝孝二人自掖縣柳行村遷到橫掌前郝家村創(chuàng)業(yè)。形成招遠一大旺族
三掖縣郝氏家譜簡介
根據(jù)家譜資料,掖縣郝氏家族始遷祖郝伯全從章陵帶來了唐宋時期章陵郝氏家譜,但是傳至某代傳丟了。伯全公從1284年北遷河北棗強,1333年又遷到掖縣北陵疃落戶,一直到明朝萬歷年間長達300多年間沒有修譜。到明朝永樂年間,第四世郝迪、郝真等先祖從北陵西遷柳行村,之后伯全公的后代陸續(xù)從北陵外遷,北陵疃就消失了,掖縣北陵郝氏中心就移到了柳行村。傳到北陵9世,于1594年柳行村才首次修掖縣北陵郝氏家譜。
1明朝萬歷年間的《掖縣北陵郝氏族譜》是掖縣北陵郝氏第一部家譜。伯全公的第9世郝從德第一次組織修掖縣郝氏家譜,并邀請了棲霞縣和招遠縣的伯全公后裔參加修家譜事宜。參加修家譜的有第9世郝從德、郝丞業(yè)、郝璽、郝昂、郝守栻(棲霞縣),第10世郝黨、郝有才、郝東齊、郝連第(棲霞縣)、郝良任(招遠縣南院莊)、郝寧(招遠縣張星集),第11世郝易林(招遠縣南院莊)等12人。明朝萬歷22年(1594年)掖縣第一部郝氏家譜《掖縣北陵郝氏族譜》修成,這是多么珍貴的遺產(chǎn)??!我們今天所以還能知道我們的祖先,應該永遠記住修譜者的功勞。這里還要特別感謝修家譜的組織者郝從德(1554—1641年),他二十六歲稟生,三十六歲貢生,三十九歲任掖縣東萊呂先生祠書院山長,后被薦掖縣學訓導,晚年告老還鄉(xiāng),做了一件修家譜的大好事,他開創(chuàng)掖縣北陵郝氏修家譜的先河,也為伯全公在棲霞縣、招遠縣、蓬萊等縣的后裔修家譜創(chuàng)造了條件。
2清朝康熙年間,第11世郝秉純又組織第二次修譜,參加修譜有第11世郝秉純、郝浩令,12世郝永高、郝輔風、郝瑞、郝明、郝進顯、郝士圣(招遠縣橫掌),13世郝繼先、郝德輝、郝士逈(棲霞縣)、郝作樞(棲霞縣)、郝景春(招遠縣南院莊)等13人。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第二屆《掖縣北陵郝氏族譜》修成。
3清朝同治年間,第16世郝吉午組織第三次修譜。參加修譜有第16世郝吉午、郝中倫、郝如瓚、17世郝化南、郝?lián)种t、郝士侹,19世郝毓慶(蓬萊縣灣子口)等7人。公元1864年修成《掖縣平里鄉(xiāng)麻渠社柳行郝氏譜牒》。由于修譜間隔200多年,這次修譜沒有找到上兩次的家譜,雖然做了很大努力,但直到吉午公去世也未見到老譜,實為憾事。
4民國初,17世郝松齡和18世郝學隆組織掖縣柳行村第四次修譜,參加修譜者:17世郝松齡、郝士忠、郝士德、郝士興、郝士純、郝丕駿,18世郝學隆、郝學周、郝省山、郝有序、郝有儀、郝元壽、郝元德、郝元昌、郝延壽、郝成信、郝永德,19世郝經(jīng)先、郝觀政、郝升庭、郝鴻業(yè)、郝慶林,20世郝日昇、郝長興、郝長清等25人。1913年修成《掖縣臨郭區(qū)麻渠社柳行郝氏通譜》。第四次修譜實為兩個修譜班子寫有兩本家譜,一是《四甲郝氏通譜》由郝松齡、郝士忠主稿,二是《七甲郝氏通譜》由郝學隆、郝省山主稿。兩譜合為《掖縣臨郭區(qū)麻渠社柳行郝氏通譜》。
5,1940年柳行村第5屆修譜,參加修譜有:17世郝士忠、郝士和,18世郝學隆、郝有倫、郝延奎,19世郝鴻治、郝壽山、郝桂山、郝運田、郝福堂、郝殿恩,20世郝長鴻、郝聚釗、郝同昌、郝蘭芳、郝日昇等16人。1940年修成《掖縣西障區(qū)柳行郝氏通譜》
6,1970年柳行村第6屆修譜,參加修譜有18世郝延奎、郝元烈,19世郝鴻治等3人,修成《掖縣平里店公社柳行村郝氏譜牒》
7,2000年柳行村第七屆修譜,是由19世郝維明和21世郝治年修成《萊州市平里店鎮(zhèn)柳行村郝氏統(tǒng)譜》。此次修譜歷時二年多的時間,他們查閱歷代譜牒資料,他們挨家挨戶的調查核實,他們無私的奉獻和努力,感動了廣大宗親給予他們積極的幫助。有的幫助他們調查核實,有的戳破了天篷取下藏在房梁上的老家譜供他們核對,總之在宗親的共同努力下,一部700年的家譜《萊州市平里店鎮(zhèn)柳行村郝氏統(tǒng)譜》終于完成了。這部家譜解決了好多歷史遺留問題,找回了第五世一輩人,還幫助外遷的伯全公后裔解決了尋根問祖的問題。
在修譜過程中,我的胞弟郝維明得了重病,但他仍堅持修譜,我回去看望他時已經(jīng)病危,但他還在核對修改家譜 ,令我十分感動。我就勸他:“好好養(yǎng)病,家譜的修改讓侄子們?nèi)プ?,關于郝姓起源問題,待我回北京去圖書館查一查,再告訴你”,令我痛心的是,他沒有看到家譜的印成就離開了人世。為了實現(xiàn)我的諾言,也是為了紀念弟弟維明,我70歲才開始學習研究郝氏起源問題,由于文史基礎知識的不足,雖然堅持學習了8年多,查閱了古今姓氏文獻、陜晉地方志和部分家譜資料,也積累了不少姓氏資料,但至今還未完全搞明白郝姓起源的諸多問題
8掖縣北陵郝氏有修家譜的傳統(tǒng),北陵郝氏分三、四、七甲,實為三大支。每甲有家譜,四、七甲還有家廟,而且每家也都有家譜,我看到的家譜是一張近兩米高一米寬長方形紅紙,上面記有前十世的祖先,左考右妣,只記兒子、兒媳,不記女兒,有點重男輕女。家譜每年春節(jié)前小年掛起祭祀,元宵節(jié)后收起。
萊州市除柳行村外,還有嬰里村、麻渠村、柞村高山郝家村、過西蒼上北村、城關、梁郭前郝家村、諸流村等均有伯全公后裔分支,有的分支也有家譜,但修譜情況不詳
四郝伯全公后裔修譜簡介
以上介紹了萊州市郝氏修譜情況,根據(jù)家譜資料知道,除了萊州市以外,分布各地的伯全公后裔也都有修譜。已知有:
1 青州《郝氏統(tǒng)宗志》,伯全公后裔中最早修譜的是青州益都縣始遷祖郝成通的后裔郝錦甫,他于明朝嘉靖43年(公元1564年)編修《郝氏統(tǒng)宗志》,并寫了《郝氏族譜序》。青州郝氏家譜比掖縣家譜早了30年。前兩天在郝氏網(wǎng)上看到一位青州市宗親寫到,他看了我寫的《郝伯全—山東省萊州市郝氏家族的始遷祖》一文在留言中說他還不知道郝成通。根據(jù)家譜資料介紹,郝成通是掖縣始祖郝伯全的三子,在1333年隨父東遷掖縣路過益都時,住在王家大院,被益都王氏看中要招婿,伯全公應允,郝成通成親落戶益都。郝錦甫之后有無家譜不得而知??赡苡屑易V也遺失了,所以這位宗親不知道青州市郝氏始遷祖郝成通。
2棲霞市郝氏家譜。1368年北陵三世郝明遠攜妻子兒女到棲霞落戶后,1594年其后裔郝守栻、郝連第參加掖縣柳行村第一次修譜,1664年棲霞郝士逈、郝作樞參加掖縣第二次修譜。他們都帶回北陵家譜,可能都遺失了?,F(xiàn)在看到的棲霞家譜均為清朝的,也就是說北陵三世郝明遠到棲霞500多年后始有修譜。在清朝光緒十年(1884年)郝聯(lián)蓀等修《棲霞郝氏曬書堂支譜》,由于500多年沒有修譜,棲霞十七世郝聯(lián)蓀等不僅無法了解北陵郝氏的歷史,而且對棲霞前四世也不甚了解,所以只能寫“生卒未詳、父族生卒俱未詳”等語,看來修譜間隔時間不能太長,以80年為宜。北陵家譜有秘不宣人的規(guī)定,唯棲霞支譜是伯全公后裔家譜中唯一公開的家譜。此外棲霞還有光緒34年修的《棲霞縣北埠村郝氏世譜》。
3蓬萊市有多部郝氏家譜。清朝乾隆56年(1791年)修《山東蓬萊縣灣子口村郝氏世譜》,之后于1821年、1861年、1887年、1922年四次續(xù)修。1941年撰《郝姓支系考》。
4招遠市有多部郝氏家譜,招遠縣張星集小郝家村家譜初譜修于1901年,1930年又續(xù)修《山東招遠縣郝氏宗譜》。另外南院莊一支伯全公后裔于清朝咸豐8年(1858年)修《山東招遠縣南院莊郝氏家譜》,1907年、1958年、1973年、1988年、2000年重修。還有招遠縣橫掌村一支伯全公后裔亦有家譜。
5伯全公的后裔分布在膠東半島大部分縣市(即墨、龍口、萊陽、海陽、平度、青島嶗山等)和河北省棗強縣,但對其修譜情況不詳。
五 結束語
撰寫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紹掖縣北陵郝氏的歷史和修譜者的奉獻,我們要永遠懷念修譜者的貢獻。以上所述是我根據(jù)歷代北陵郝氏家譜資料綜合整理所寫,是否準確?還有待北陵郝氏宗親審閱修改指正,謝謝!指正意見請寄北京郵電大學眷18432信箱 ,郵編100088,或發(fā)XIANGQ32@GMAI.COM轉給我
郝火河 2011年10月10日初稿,

作者:112.238.141.*   發(fā)表時間:2014-02-08 14:27:34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郝姓名人簡介

1、郝晏是先秦時期的盩厔郝姓人,是目前從史料中看到最早的郝姓人,在《新唐書》和《古今姓氏書辯證》等書中均有郝晏的名子,但介紹的很簡單,在《新唐書?宰相世系》中只寫了六個字“裔孫晏、秦上卿”,其意是說郝晏是郝姓始祖期的裔孫,在秦國任上卿。郝晏在郝氏家譜中亦有介紹,如南朝時期在梁武帝王朝任江夏太守的郝廻所撰《丹陽郝氏源流總序》中稱:“秦昭王時,郝晏受封食邑,治理太白山終南大原,鄉(xiāng)人感其義于盩厔城東故居建祠焉”綜合郝氏家譜資料可知,郝晏生活在戰(zhàn)國時期,少年勤奮好學,生性豪獷多智,年輕時周游各國,先在楚國任職,但因仕途發(fā)展不合其意,而轉仕秦國。郝晏的才能得以充分發(fā)展,馳騁秦國政壇數(shù)十年,官至上卿。秦昭王(公元前306-250年)在位時,郝晏已年邁。秦昭王念其對秦國的忠心效力和政績卓著,封其食邑。于是郝晏從秦都回到郝鄉(xiāng)故地,居盩厔城東(今陜西省周到縣東終南鎮(zhèn)),他負責治理太白山終南大原,為當?shù)匕傩兆隽瞬簧俸檬?,因而受到終南大原百姓的擁護,所以“鄉(xiāng)人感其義,于盩厔城東故居建祠焉?!贝苏f雖無史證,但我認為說得是可信的。至少也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2.郝瑗是郝晏的孫子,盩厔人。在《新唐書》書中只寫了六個字:“晏孫瑗,太原守。”在郝廻所寫《丹陽郝氏源流總序》文中也有郝瑗的介紹。廻文曰:“晏公之孫瑗,事漢高祖,為治粟內(nèi)史,奉命守太原郡。因郡人郭琚獻地,遂與太原侯嬰筑城,環(huán)十里許,辟六門告成,遂家焉,是太原自郝始矣。”由此可知郝瑗在漢高祖時任治粟內(nèi)史,后調太原郡任太守。當時太原郡治所在晉陽。郝廻說筑太原城是指建晉陽城墻,城建好以后,郝瑗就把家搬到晉陽城落戶。從此太原郡始有郝姓人,郝瑗就是太原郡郝氏家族的始祖。林寶所說太原郝鄉(xiāng)也是郝瑗搬到晉陽城以后,為郝瑗的裔孫所建。而今太原郝鄉(xiāng)已蕩然無存,且無太原郝鄉(xiāng)遺址的孝古發(fā)現(xiàn)。太原郝鄉(xiāng)究竟在哪?還有待考證。另據(jù)王繼祖先生所寫《太原歷史概述》一文介紹,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北宋第二代皇帝趙光義對北漢憑借晉陽,對壘二十余載,對晉陽人民的反抗深惡痛絕詔廢太原城,把晉陽城火燒水灌夷為廢墟。從此晉陽古城在三晉大地上消失了。
3.郝賢,西漢太原人,在《新唐書》中稱:“晏孫瑗,太原守,生賢,漢匈奴中郎將”。由此可知,郝賢是郝瑗的兒子。在司馬遷寫的《史記》中也有郝賢的記述,稱郝賢為“上谷太守四從大將軍,捕斬首虜二千余人,以千一百戶封賢為眾利侯。”郝賢在反匈奴入侵的戰(zhàn)斗中立了功而被封為眾利侯。
4.郝廉,字子康,西漢太原人,是郝瑗的裔孫。郝廻撰《丹陽郝氏源流總序》一文中稱:“孝文間,廻十八世祖廉公為漢鞠躬盡力,死而后已。漢本始間,太原國相劉公瑾,邑令伏侯升,特請恩表其節(jié)于門,“門下孝子”。另據(jù)明朝學者方用賢所撰《尚友錄》稱郝廉“性廉潔,一介不取于人,嘗遠行于路,每飲水,輒投一錢井中,。過姊家,姊設食,乃暗留金席下而去?!本C上所述,郝廉以忠孝兩全,為官清廉而聞名于當時,是西漢高士,為當時的人所敬重。
5.郝昭,太原人,三國魏將軍,少年入軍為部曲督,鎮(zhèn)守河西四十余年,屢建戰(zhàn)功為雜號將軍。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奉曹真令守陳倉、諸葛亮率數(shù)萬蜀軍來攻打,還使昭的鄉(xiāng)人靳詳說降,昭不為動而固守,堅守二十余日,救兵至,蜀軍乃退,賜爵列候。他在晚年反對厚葬,提倡薄葬。
6.郝散,匈奴族人,于西晉元康四年(公元294年)五月,在谷遠聚眾起義,攻打上黨(在今山西省襄垣東)誅殺官吏,8月郝散率眾降,馮翊都尉殺之。為兄報仇,其弟郝度元又率馮翊、北地馬蘭羌、盧水胡起義,連破數(shù)城,掀起關西各族人民起義,并開西晉末年農(nóng)民起義之端,加速西晉王朝的滅亡。
7.郝隆,東晉汲郡人,為征西大將軍桓溫的南蠻參軍。農(nóng)歷7月7日,人們都曬衣裳,惟有郝隆仰臥在庭中,人問之?曰:“曬吾腹中書耳?!焙侣『脤W,善于應答,掌握蠻語。
8.郝廻,潤州丹陽人(今安徽省當涂縣),在南朝梁國任江夏太守,為政清廉,晚年自丹陽遷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定居。
9.郝孝德,山東平原人,隋末農(nóng)民起義軍首領,公元613年率數(shù)萬人起義,攻打章丘,奪取黃河下游以北廣大地區(qū),后歸瓦崗軍,封平原公。他屢建戰(zhàn)功,大敗王世充,加速了隋王朝的滅亡。
10.郝處俊(607-681年),唐朝安州安陸人,少年勤奮好學,尤愛《漢書》,崖略暗誦,貞觀年間中第進士。累遷吏部侍部,副佐李劫征戰(zhàn)高麗有功。高宗時升至宰相,為人正直,品行端正,臨事敢言,在帝前議政,必引經(jīng)據(jù)義,甚得高宗信任。時高宗多病,欲讓位武則天,處俊直言諫止,因而得罪了武則天。但因處俊操履無玷,無法加害。武后奪權后,借故把處俊的孫子郝象賢殺了。
11.郝章,汾州人,宋朝著名畫家,善畫人馬。南渡居閬州,年雖80歲,畫人騎非常人所及,稱絕一時。宋朝是郝姓藝術人才輩出的年代,著名畫家有郝澄(句容人)郝士安(太原榆次人)郝處(江南人)郝惠(河東人)郝隆(太原人)郝銳等,還有著名中醫(yī)郝允(博陵人)。
12.郝定(?一1216年),山東兗州人,金朝末年山東紅襖起義軍首領,在泰安舉事抗金,連攻克十余縣,建立政權稱帝,國號漢,年號順天,后被俘遇害。
13.郝經(jīng)(1223—1275年),澤州陵川人(今屬山西省)少年家貧,白天以賣柴奉養(yǎng)父母,晚上刻苦讀書,為人氣節(jié)高尚。金亡逃難到河北,居蒙古將領張柔家,得讀其藏書,并經(jīng)張柔推薦給元世祖,世祖問他經(jīng)國之道,他列舉了50條,世祖看了,非常高興,任他為翰林侍讀士,派他出使南宋。南宋勸他投降,他不肯,被賈似道扣留在真州(今江蘇儀征),長達16年。在被扣留期間,專心著作,著有《太極演》、《原古錄》、《通鑒書法》、《玉衡貞觀》和《陵川集》等書。元朝南伐,公元1275年南宋以禮把他送還,北還后病卒,謚文忠。
14.郝?lián)u旗(?一1664年),又名郝永忠,陜西延安人。本為旗手,故名郝?lián)u旗。他是郝姓第一猛將,初為李自成部將,李白成犧牲后,他與李錦等聯(lián)明抗清,在湖南、廣西屢敗清軍,1647年取得金州大捷,后轉戰(zhàn)兩湖、四川等地,1663年在攻打四川巫山時被俘,不屈犧牲。 .
15.郝懿行(1755-1825年),山東棲霞人。是清朝著名的經(jīng)學家、訓詁學家。嘉慶四年進士,官至戶部主事。他淡于榮利,潛心研究學問,尤長于名物訓詁考據(jù)之學,肆力著書立說。主要有《爾雅》、《爾雅義疏》、《春秋說略》、《鄭氏禮記箋》、《山海征箋疏》、《茍子補注》等書。所著甚豐,學問淵博,深得皇帝嘗識。奉旨:“郝懿行所著書,當交南書房翰林閱看。據(jù)稱郝懿行學問淵博,經(jīng)術湛深,嘉慶年間海內(nèi)推重。所著各書精博邃密,足資考證,即著留覽。”郝懿行妻子王照圓,也是才女,博涉經(jīng)史,聰慧過人,著述甚多,主要有《詩說》、《烈女傳補注》、《女錄》、《女?!返葧?。
16.郝夢麟(1898--1938年)河北蒿城人,早年投奉軍當兵,1926年歸屬馮玉祥部當旅長,北伐戰(zhàn)爭時歷任師長、軍長,1937年調入四川山洞陸軍大學將官班學習,行至重慶,獲悉蘆溝橋事變,即返回部隊要求北上抗日,后奉命率部赴石家莊前線,行前立下遺書,誓死抗日。1938年10月率第九軍,參加太原保衛(wèi)線,任中央兵團長,后為配合友軍部隊夾擊日軍,在大白水前線殉國。國家定為抗日烈士,在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有其照片和抗日業(yè)績介紹。
17.郝振基(1870—1942),河北霸縣人,后居玉田,自幼習昆、弋兩腔,生凈戲皆為其所長。后任戲班教師。1917年到北京,先后參加月和社、榮慶社演出,1939年散班回鄉(xiāng)。擅演《棋盤會》、《草詔》,尤善演猴戲《安天會》、《鬧天宮》、《花果山》等劇。
18.郝清玉(1904-1935年)河北正定人,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領導正定農(nóng)民起義,歷任中共正定地委委員,順直省委常委兼農(nóng)委書記,保定直屬特委書記,曾一度主持順直省委工作,1931年在天津遭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在獄中堅貞不屈,后犧牲在北平草嵐子監(jiān)獄。
19.郝樹才(1904-1986),陜西延安人,戰(zhàn)斗英雄,1935年參加工農(nóng)紅軍,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戰(zhàn)斗中,曾立特等功四次,大功一次,獲戰(zhàn)斗英雄稱號。1937年在平型關戰(zhàn)斗中負傷,1942年在南泥灣大生產(chǎn)運動中,又兩次獲勞動英雄稱號,1954年復員回鄉(xiāng),將復員生產(chǎn)資助金和殘廢撫恤金捐獻給集體。曾任譚石原大隊黨支部書記。1984年被選為全國擁軍優(yōu)屬、擁政愛民先進代表大會代表。是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20.郝慶山(1915—1983),河北定州人,民兵英雄。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定北縣民兵連長,定縣村黨支部書記。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期間,帶領民兵燒炮樓、割電線,開展地道線,打擊日偽軍和國民黨反動派,炸毀火車頭8個;炸橋梁、鐵路70多次,斃、傷、俘敵軍共百余人,繳獲**26支、電話機8部。1944年被晉察冀邊區(qū)授予戰(zhàn)斗英雄稱號,1945年獲勞武英雄稱號。1946年出席晉察冀邊區(qū)勞武英雄大會,1950年出席全國戰(zhàn)斗英雄大會。后任定縣郝白土農(nóng)業(yè)合作社社長,定縣政協(xié)付主席。1960年出席全國民兵代表會議,是第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21. 郝 隆:字仕治,晉代人,官荊州刺史桓溫的南蠻參軍。農(nóng)歷七月七日,人們都在曬衣服,唯有郝隆睡在院中,有人問他為甚麼,他答道:“曬我腹中的書罷了。”
22. 郝 昭:字伯道,三國時魏國太原人,為雜號將軍。鎮(zhèn)守河西四十余年,軍民畏服。諸葛亮圍困陳倉,昭與之對峙二十余日,亮不克而退,昭因此被賜為爵列侯。他反對厚葬,提倡薄葬,并身體力行。
郝 澄:句容(今屬江蘇?。┤?,宋代畫家,他所作道釋、人馬,筆墨清勁而善于設色。
23. 郝 質:介休(今屬山西)人,北宋將領。少年從軍,挽強第一。以防御西夏、平貝州賊亂有功,累遷六宅使。其治軍嚴謹,犯者不貸,而犒賞優(yōu)厚,平時自奉儉約,尤篤于信義。
郝 章:汾州(今山西省汾陽)人,宋代畫家,長于畫人馬,與路皋橐駝、張遠山水并稱“河東三絕”。
24.郝 惠:河東(今山西省永濟)人,宋代畫家,善山水人物,為燕文費之師。
25.郝 經(jīng):字伯常,順天(今北京市)人,先世澤州陵川(今屬山西?。┤耍肌W者、書畫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史學家、哲學家。累贈昭文館大學士、司徒、冀國公。其字畫天資高古,取眾人之長為己有,故其筆畫俊逸,遒勁,無傾側妖媚之態(tài),為當世之名筆。著有《太極演》、《原古錄》、《通鑒書法》、《玉衡貞觀》、《陵川集》等。
26.郝 定:兗州泗水(今屬山東?。┤耍鹉┥綎|紅襖軍首領。曾率軍攻克滕、兗、單諸州,萊蕪、新泰等10十多個縣,建立政權,國號漢,年號順天。
郝 浴:字冰滌,又字雪海、復陽,號中山,直隸定州人。順治六年(1649年)舉進士,授刑部主事。順治八年(1651年)改湖廣道御史,巡按四川。順治十一年(1654年)九月,因忤吳三桂被劾,部議坐死,后從寬謫戍奉天(今之沈陽)。順治十五年(1658年)五月,徙鐵嶺,居于南門之右,謫居這里十八年,康熙十四年(1675年)圣祖玄燁廉其冤,以原職召還,復授湖廣道御史。在離開鐵嶺的時候,把自家居室獻給鐵嶺人作為士子讀書處,把“致知格物之堂”改稱“銀岡書院”;把十八年來購置的二百二十五畝土地和城內(nèi)西南隅的一段地基,獻給書院,留為“生徒肄業(yè)之資”。當人們來到鐵嶺“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緬懷周總理的時候,都自然地想起銀岡書院的歷史和它的創(chuàng)始人郝浴??滴跏拍辏?680年)授廣西巡撫??滴醵辏?683年)卒于任所。
27. 郝子廉:太原(今屬山西省)人,性廉潔,一介不取于人。嘗過姊飯,留十五錢默置席下去。每行飲水,常投一錢于井中。以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太守從大將軍擊匈奴,功封眾利侯。
28. 郝夫人:晉代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汝南內(nèi)史王湛之妻。王湛兄嫂鐘夫人,出身名門,郝氏不因低賤而低三下四,鐘氏也不因富貴而盛氣凌人,時人稱:“鐘夫人之禮,郝夫人之法。”
29. 郝孝德:平原(今屬山東?。┤?,隋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袖,曾聚眾數(shù)萬起義,轉戰(zhàn)于黃河下游以北地區(qū),加速了隋王朝的滅亡。
30. 郝處?。喊碴懀ń駥俸笔。┤耍曝懹^進士,累遷吏部侍郎,高宗時官至宰相。為人正直,品行端正,凡他規(guī)定的民俗,都很符合道理和實情。


作者:112.238.141.*   發(fā)表時間:2014-02-08 14:29:23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北京出版社總編先生 您好!
我是北京郵電大學的離休人員。最近看到貴社出版的張艷艷編著《百家姓姓氏大典》一書,裝幀設計、印刷精美。學習后,覺得美中不足的一點,就是該書對郝姓起源的論述值得商榷,尚欠準確、可靠,對此有點不同看法,僅供參考,具體意見如下:
1我對“編著”感興趣,我認為寫編著是比較客觀的,編著是既要引用古人的論述和當**古的發(fā)現(xiàn),又要進行研究比較姓氏學問的結果。古老的姓氏有幾千年的歷史,不引用古人的論述,你怎么知道?如果沒有考古發(fā)現(xiàn),你比古人知道的還多,真是神仙了,不是神仙,就可能是在編瞎話。但是姓氏著作不能是僅僅抄書的結果,抄書的忌諱是,不研究其內(nèi)容真?zhèn)巍⒉还軐﹀e就抄,抄了就容易上當,好像是規(guī)律。如2003年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張豈之作序,唐群著《郝》姓專著,作者不研究姓氏歷史,不研究何謂著?不看古代姓氏原著,不看晉陜省縣地方志,不看家譜,就知道3000多年前的郝姓起源,真是神了。但是一核對就漏餡了,實際唐先生寫的漢族郝姓起源全是抄的當代姓氏著作作者發(fā)明的郝姓起源之說。張艷艷與唐群所述內(nèi)容雷同。他們可能工作太忙了,或者被評職稱所逼,匆忙抄書所致,情有可原,但要實事求是為好。
2關于帝乙封子之說,作者說有關郝姓起源的論述是根據(jù)南宋鄭樵、章定的著作而寫的,但是對照可知,作者連一本原著也未看過。所以其內(nèi)容,根本不是作者的原義。僅舉一例,南宋鄭樵撰《通志》氏族略中稱:“郝氏,出于赫胥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時,有子期,封太原郝鄉(xiāng),因氏焉?!编嶉愿嬖V我們,郝姓出自赫胥氏(一稱郝省氏),商王帝乙在位期間,赫胥氏的裔孫期封在郝鄉(xiāng),期的裔孫因以郝鄉(xiāng)地名而姓了郝,從此漢族有了郝姓。從鄭樵的論述中怎么能看出期是帝乙的兒子呢?其中“殷帝乙時”只表示郝姓得姓時間,無他義。那么“帝乙封子”之說又是怎么來的呢?那是《通志》出版800多年以后,1974年臺灣黎明文化事業(yè)公司出版彭桂芳著《五百年前是一家》一書中,彭先生對《通志》的原文又刪又改而變成:“商帝乙封子期于太原郡郝鄉(xiāng),因以為氏?!迸硐壬氯藗兛床欢g成“郝姓的得姓,是在殷商的第27代天子帝乙之時,帝乙于公元前1191年即位之后,把他的兒子期封于今山西太原的郝鄉(xiāng),后來期的子孫,就以國為氏。我國的郝姓也自此出現(xiàn)?!辈艩繌姼綍l(fā)明了“帝乙封子”之說。彭先生可以不同意甚至反對鄭樵的論述,但是采取這種篡改古人論述的手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他不僅篡改了鄭樵的原意,而且改掉了一個作者的誠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赫胥氏的裔孫期是遠古風姓一支的后裔,而帝乙則是遠古子姓的后裔。期和帝乙不僅500年前不是一家人,而且在3000年前就不是一家人,怎么期就成了帝乙的兒子呢?這完全是彭先生發(fā)明的,這也完全是彭先生為其“500年前是一家”的立論而編造的“根據(jù)”,所以不足為信。彭先生也不是第一發(fā)明人,因為早在元朝《排韻增廣事類氏族大全》一書的作者(未寫作者姓名,稱之無名氏好了)就采用篡改前人的論述而杜撰帝乙王子期之說,不過元朝無名氏比彭先生的高明之處,在于他不寫自己姓名,使你不知道他是誰。他引用前人的論述不說出處,刪改前人的論述不講理由,制造混亂,還能獲取專利。如果彭先生看過《排韻增廣事類氏族大全》就好了,說引用此書就容易多了,就不用去又刪又改《通志》了。彭先生的著作在大陸出版后,大陸的不少姓氏著作的作者,甚至北京市研究歷代帝王歷史的帝王廟管理處舉辦的百家姓展覽,不辯真?zhèn)?,就采用帝乙封子之說。帝王廟管理處比彭桂芳先生高明之處是只抄結論(帝乙封子)不說根據(jù)(引用《通志》)。另外,彭先生說殷商27代(一說29代、又說30代,到底是多少代?可能是我國對“代”的定義不嚴密所致,弟弟接哥哥的班,算一代還是算二代?專家也算不清楚吧?)天子帝乙有一個叫期的兒子?經(jīng)查古代史、古代姓氏文獻就是查不到帝乙有一個叫期或叫子期的兒子,也是佐證。此外,查一下歷史上有無子期這個人呢,也可以佐證。經(jīng)查宋朝鄧名世撰《古今姓氏書辨證》稱:“子期:出自羋姓,楚平王子結,字子期,為大司馬。白公勝作難,殺子期于朝,后世以字為氏?!庇纱丝芍獨v史上確有子期這個人,但他不是帝乙的兒子,也不是郝姓是得姓始祖。綜上所述,帝乙封子之說是不能成立的。
3關于郝姓出自復姓的問題,作者說是根據(jù)《新唐書》編寫。但是北宋歐陽修撰《新唐書》的原文是:“郝氏出自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封于太原郝鄉(xiāng),因以為氏?!睂φ赵目芍麄兏牡锰x譜了,也證明作者確未看過《新唐書》的原文。其實歐陽修、鄭樵、章定所寫郝姓起源論述都是源自唐朝林寶撰《元和姓纂》關于郝姓起源的論述,都沒有說過郝骨氏,不涉及復姓問題。所謂復姓郝骨氏,是南宋羅泌撰《路史》一書中寫過郝骨氏,而作者張冠李戴,按在歐陽修的頭上。另外,作者稱:“炎帝神農(nóng)氏有稱郝骨氏者,為太昊(伏羲氏)之臣,”不知有何歷史文獻根據(jù)?據(jù)我目前所能看到的古代姓氏文獻,好像郝姓與炎帝神農(nóng)氏毫無關系,因為郝姓是遠古風姓的一個分支,而炎帝則為遠古姜姓,風姓與姜姓,不僅500年前不是一家人,而且可能5000年前也不是一家人。這是否作者想證明郝姓也是炎黃子孫?我認為這個問題需要論證的,其實我認為“炎黃子孫”的說法就是不科學的,似有數(shù)典忘祖之嫌?還不如說“盤古子孫”呢,有的學者稱中華兒女為“華夏子孫”是比較科學的。同時作者把炎帝和太昊伏羲說成同代的人,好像神話傳說也沒有這樣寫過吧。太昊、伏羲是不是一個人,也有不同看法??赡苁俏疑僖姸喙?,不過中國遠古歷史是一筆糊涂賬,三皇五帝的多種說法,那個說法為準,誰說的清楚?天曉得。再說夏商周吧,國家實施“夏商周斷代工程”,化了上千萬,集中數(shù)百名專家,采用最新科學技術手段,用了五年時間的科研成果,好像還不能完全得出最后的結論,只是階段性成果,還有不同看法。斷代為什么怎么難?在我這個外行人看來,可能是因為一些人的杜撰發(fā)明所致,后人總想比前人知道的多,制造混亂,而造成眾說紛紜。不信請看,據(jù)夏商周斷代工程報道,僅武王伐紂的時間就有40多種說法,這些杜撰發(fā)明者為后人制造了多少麻煩啊!浪費了多少納稅人的錢啊,說遠了,不啰嗦了。所謂復姓問題,也不是唐群、張艷艷的發(fā)明,他們只是抄了杜撰之說。因為早就有人發(fā)明此說,看到較早的是延邊大學出版社出版徐寒主編《姓氏千年大尋蹤》有此說法,至于徐寒先生是不是第一發(fā)明人,尚未考證清楚。
4作者在文中還引用了東漢許慎撰《說文解字》和北宋《廣韻》兩書,可惜的引用的均不準確,是否還是抄的二手貨,不得而知,至少是抄書都抄錯了。《說文解字》有多個版本,有小徐本、大徐本等等,但就未見到作者所寫的版本。現(xiàn)將原文摘錄,供作者參考:
《說文解字》;“郝,右扶風鄠鄉(xiāng)、盩厔縣,從邑,赤聲。呼各切?!保ㄒ娕_灣商務印書館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223冊195頁)
清朝段玉裁注《說文解字》略去注釋,原文是:“郝 右扶風鄠、盩厔鄉(xiāng),從邑,赤聲。”(見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續(xù)修四庫全書》205冊629頁)
《廣韻》:“郝 姓也,殷帝乙時,有子期封太原郝鄉(xiāng),后因氏焉。”(見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236冊203頁)
5關于姓氏圖騰問題,我不懂姓氏圖騰問題,但是幾年來我查閱古代姓氏文獻,還未看到過有關郝姓圖騰的論述。好像古代姓氏學者也都不知道郝氏圖騰,可是郝姓得姓3000多年后,中國時代經(jīng)濟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學國情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大有先生著《尋根萬年中華》一書中有郝氏圖騰之說,可惜作者沒有告訴我們郝氏圖騰之說是他的考古發(fā)現(xiàn),還是有何歷史文獻的根據(jù)。書中說王大有先生是“綜合型學者,集美術家,圖騰文化學者,文化人類學者,歷史學家----”并說“涉及文獻學、考古學、圖騰學,古文字學、歷史地理地名學、天文學等多個領域。”北大真有人才,王大有先生確是天才,他比司馬遷知道的多多了,他知道“400萬年人種根系,5萬年文化根基----,能尋萬年以前的根。但是可惜的是,王先生只顧研究一萬年前的根了,好像知道遠的不知道近的,也可能對得姓3000多年的郝姓的根不感興趣,對照比較可知王先生也確實沒有看過古代姓氏譜諜文獻中關于郝姓起源的論述,所以王先生說的郝姓起源的論述,就造成了古人不知道的,他知道,而古人知道的,他又不知道。所以他在郝姓尋根中僅僅寫了幾十個字確有重大發(fā)明創(chuàng)新,除了郝姓圖騰之說,他還為漢族郝姓發(fā)現(xiàn)一個新祖宗——“郝子期(商)”。為了查明郝姓的新祖宗,我在人民大學圖書館線裝室同志的幫助下,用了半年多的時間查閱了《文淵閣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續(xù)修四庫全書》、《四庫未收輯刊》、《四庫禁燬叢刊》和有關歷代人名索引資料、地方志、家譜、工具書等書中的郝姓人,復印和摘錄了800多郝姓人的資料(民國以前的),可就是查不到郝子期,古代姓氏學者都不知道郝子期。估計又是王先生的考古發(fā)明。我感謝王大有先生“逼”我查了不少書。后來又查閱當代姓氏著作中的郝姓人名才發(fā)現(xiàn),古代姓氏學者不知道的郝子期,殷商之世絕對沒有的郝子期,而當代數(shù)位姓氏著作的作者都知道郝子期,真神了!但是誰抄誰的,誰是第一發(fā)明人,我就說不清楚了。不啰嗦了。郝氏圖騰之說作者可能抄自王大有先生的發(fā)明?估計再過一萬年能否查到郝氏圖騰之說的歷史文獻根據(jù),我是懷疑的。
6關于郝姓郡望問題,除了作者所說的太原、京兆以外,還有安陸也是郝姓郡望。因為安陸郝姓出了一個宰相,就是唐朝高宗時的宰相(中書令)郝處俊?!缎绿茣贰杜f唐書》均有傳記。史學家對他的為人和政績倍加贊許。
7作者所寫其他內(nèi)容尚有斟酌之處,就不啰嗦了。作者所寫郝姓起源的論述,在其之前至少有數(shù)人都是這樣抄來抄去的。是不是我對貴社和張艷艷同志的要求過于苛刻,對不起,請原諒。我想研究學問,著書立說,就應該實事求是,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另外作為首都的居民,我真誠希望北京出版社的出版物更可靠、更準確一些。希望貴社出版的姓氏著作真實反映姓氏歷史。因為只有尊重歷史,只有實事求是,才能正確弘揚中華姓氏文化,否則就有可能制造混亂,制造麻煩,為后人制造郝姓考古課題,為后人增加不必要的姓氏考古成本。更可怕的是,把杜撰的郝姓歷史重復10遍20遍就變成正史,假的變成真的,令人費解。但是,這就是當今姓氏文化的現(xiàn)實。真被800年前南宋著名學者洪邁所言中,他說:“姓氏之書大抵多謬誤,如唐《貞觀氏族志》,今已亡其本。《元和姓纂》誕妄最多。國朝所修《姓源韻譜》,尤為可笑。”又說”姓氏所出,后世茫不可考,不過證以史傳,然要為難曉?!保ㄒ姾檫~撰《容齋隨筆》)所以他得出“姓氏不可考”的結論。姓氏著作的現(xiàn)實,說明郝姓可考嗎?我也是懷疑的。我是學習無線電通信工程的,無線電工程講究準確可靠,否則無法實現(xiàn)通信,你敢杜撰發(fā)明,一試驗就全露餡了。而姓氏歷史無法試驗,所以姓氏歷史領域發(fā)明頗多。這好像是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應用學科最大的區(qū)別。但是我對于這一現(xiàn)象難以理解,為此去年我寫了兩篇短文,羅列比較了古今姓氏著作中關于郝姓起源論述的各種說法。發(fā)至郝氏宗親網(wǎng)站長審閱,但是只發(fā)表了拙文《郝姓起源初探》。而《“姓氏不可考”讀后感》未予上網(wǎng)。
8作者在書中引用了不少古代姓氏、歷史文獻,建議作者再版時都把原著再看一下,再做些核對。如書中183頁稱“盤古氏(即伏羲氏)”,322頁“伏羲又叫神農(nóng)氏”的說法可靠否?請再核對一下此說法的根據(jù)。最好在書后能列出參考書目錄、作者、版本。
9 建議貴社設置與讀者聯(lián)系的電話,并在出版書籍上注明電話號碼,方便讀者與貴社的聯(lián)系??煞窀嬖V讀者與作者的聯(lián)系方法。上述意見,本想與作者直接聯(lián)系,當面請教,交流信息,探討漢族郝姓起源的相關問題。但不知作者的信址,只好麻煩您了。但是如果作者年輕,就算了,以免影響其著書立說的積極姓,能否轉告,請您慎重斟酌。
10本人是學無線電通信工程專業(yè)的,對姓氏譜諜學是門外漢。為山東省萊州市郝氏家族尋根,70歲從零開始學習古今姓氏著作,學習了八年,結果連一個漢族郝姓起源也未完全搞明白,而且有越學越糊涂的感覺,可能是老糊涂了,所以上述意見定有不當之詞、錯誤之處。敬請批評指正,等待您和作者對我的批評幫助,謝謝!

作者:112.238.141.*   發(fā)表時間:2014-02-08 14:30:26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篡改青銅器銘文而制造的冤假錯案

一、消息來源
新年伊始,我看到一條重要的消息。由于不會上網(wǎng),看到的很遲。但這條消息使我知道在青銅器銘文上記載有郝姓人的名字,所以我非常高興,這應該是郝姓起源的銅證吧。這條重要消息源自郝書常宗親的《尋根之旅之一》稱:“我在搜集郝氏資料過程中,偶爾看到華東師范大學劉正教授的文章《商周古文字史料中的善卷與蚩尤》,發(fā)現(xiàn)竟有郝姓人的信息,令我喜出望外。文中提到何光岳先生在《善卷的來源和遷徙?善卷帝者師》一書中列舉的三件殷商代青銅器銘文,銘文是,“魯司徒元做善鼎”、“郝伯肇做孟妊善廬”、“郝伯祀做善廬”。這里我們不管作者所要論證的內(nèi)容和觀點,只提取與郝有關的信息。劉正教授對銘文的解釋是:“郝伯肇做孟妊善廬”、“郝伯祀做善廬”就是郝伯肇給自己的夫人孟妊善做了一件武器贈送給她,郝伯祀給善做了一件武器贈送給她,孟妊善,孟是排行,妊是姓,而善是其氏。善氏表明了她所在的善國為古薛國之支流而她嫁給了郝國國君郝伯肇,郝國與善國的婚姻聯(lián)盟關系已經(jīng)十分清晰。另一位郝國國君郝伯祀的出現(xiàn),更證明了郝國國君的爵稱是“伯””
因為我上的工農(nóng)速成中學(建國初國家為了培養(yǎng)工農(nóng)干部辦的中學),沒有學過遠古史,且對古文知識知之甚少,所以對劉正教授對青銅器銘文的解釋沒有完全看懂。好在劉教授說他是根據(jù)何光岳先生在《善卷的來源和遷徙?善卷帝者師》一書中列舉的青銅器銘文所寫。為了學習何先生的著作和劉教授的文章,我到國家圖書館及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圖書館查閱,但是令我失望,就是查不到劉教授的大作《商周古文字史料中的善卷和蚩尤》,也查不到《善卷的來源和遷徙?善卷帝者師》一書,因此我產(chǎn)生懷疑,難道又是假的?為此我給書常宗親打了多次電話均未打通。后在國家圖書館、人大圖書館的多方幫助下,終于查到了2010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貴體健編著《善卷帝者師》和1990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何光岳先生著《東夷源流史》兩書。通過學習比較《東夷源流史》、《善卷帝者師》兩書,才知道又是假的。不知何人又撤換了我們的老祖宗,而制造了一起篡改青銅器銘文的冤假錯案。
二、冤假錯案
為什么說這是一起冤假錯案呢?請先看證據(jù),何光岳著《東夷源流史》第十五章第二節(jié)善之名義中說:“周、春秋時期的諸侯很重視自己的膳食享受,也設膳人之官,還鑄專烹牲肉的膳鼎,如“魯司徒元作善鼎”、“邿伯肇作孟妊善鼑”、“邿伯祀作善鼑”等等。諸侯掌管膳食之官也叫膳夫,權勢很大,財物也多?!?br>何先生著《東夷源流史》一書中根本沒有郝伯肇、郝伯祀兩個人。這就是我為老祖宗翻案最重要的證據(jù)。是誰杜撰的呢?經(jīng)查是貴體健編著《《善卷帝者師》一書篡改青銅器銘文兩個字,把“邿”字改成郝字,把“鼑”字改成廬字,才有了所謂的郝伯肇、郝伯祀。是不是貴體健杜撰的,我不能斷定,據(jù)貴先生說他出書前修稿十次,并將書稿送給很多專家審閱,好像都白送。這位杜撰者不僅敢于篡改國寶青銅器銘文而制造冤假錯案,而且有嫁禍他人之嫌,想把篡改的責任推給何光岳先生,實在不是一個學者應有的文明道德行為。不知杜撰者出于什么目的?安的什么心?為什么要篡改?但是可知這位篡改能手的杜撰結果,就是把郝姓人的老祖宗給撤換了,非要把姓邿的兩個人當郝姓的老祖宗,真是莫名其妙!
再說說對何先生原文的解釋,我覺得何先生說的非常明確,不容易費解。依我看何先生說了三句話,一說春秋時期諸侯很重視自己的吃飯問題,二說諸侯為了吃好飯設了廚師長叫膳夫,三說為了做好飯讓人鑄造了煮肉的鍋叫膳鼑。就是這三句話讓劉正一解釋就復雜了,也走了樣。我對劉正教授還真有點意見,因為這位教授連個書名都搞顛倒了。讓我這個79歲的老頭子不知跑了多少冤枉路,浪費了多少時間,在幾個圖書館跑來跑去,就是找不到《善卷的來源和遷徙?善卷帝者師》,經(jīng)圖書館多方幫助才知道是劉正把書名搞顛倒了。現(xiàn)在說說劉教授的解釋吧。初看劉教授的解釋確實讓郝姓人高興,給郝姓起源找到了青銅器的銅證。然而高興后的失望更令人啼笑皆非。根據(jù)郝書常上述引用劉正的解釋,對照比較何先生的原文,我認為兩位專家說法是有矛盾的,值得商榷。一是何先生說的是春秋時期諸侯吃飯的問題,而劉教授說是殷商時期兩國聯(lián)姻的政治問題。是誰搞顛倒了?二是殷商時期的青銅器銘文,又怎么會記載幾百年后春秋時期的事呢?是誰搞顛倒了?三是何先生說善鼑是春秋時期諸侯用煮肉的鍋,而劉教授把善鼑變成了武器?又是誰搞顛倒了?四是劉教授說的“夫人、國君、善國、薛國、聯(lián)姻”等,不知從何而來?何先生沒有說,不會又搞顛倒了吧?五是關于三件青銅器銘文的解釋,因我不懂青銅器銘文,所以必須學習。學習了中華書局出版劉正著《金文氏族研究》關于青銅器銘文意義的研究,知道對銘文有不同的觀點。我參考其中“傳遺后世說”的觀點,僅對“邿伯祀作善鼑”銘文,我試著學習編瞎話兩則,一則為:“我叫祀,是邿國中央伯一級的大官,我把煮肉的鍋留給兒孫做個紀念吧,要記住你們的老祖宗啊”。二則是“我叫邿伯祀,是邿國著名的銅匠,我為諸侯做的煮肉的鍋,刻上我的名字以流芳后世?!闭垖<以u說我編瞎話的水平,夠59分嗎?編瞎話不納稅,還能拿點稿費,開玩笑了。綜上所述我認為劉正是在《善卷帝者師》杜撰的基礎上再進行藝術加工而成的解釋,可能完全曲解了何光岳先生原文的原義,一位青銅器銘文專家怎么連何光岳先生說的現(xiàn)代白話文都看不懂?令人費解。所以我不敢恭維劉教授的解釋。這里要說明一點,我沒有查到劉教授的原文,以上質疑完全是根據(jù)郝書常的引文所寫,如果我說錯了,請劉正教授批評指正。
推翻冤假錯案必須有確鑿證據(jù),而且是一件得罪人的事。為了老祖宗的正名我必須得罪這樣的專家。綜上所述,是我推翻冤假錯案的根據(jù)和理由,通過學習知道,《善卷帝者師》的作者篡改青銅器銘文而杜撰郝姓新的老祖宗,是不能成立的,也是徒勞的。
三學習后感想
1試說“撤換老祖宗”運動,綜上所述我們郝姓的老祖宗又被撤換了,換成邿姓的兩個人當老祖宗。而且換祖運動還沒完沒了。根據(jù)我多年學習比較考證,換祖運動是從南宋末年開始的,元、明達到杜撰的巔峰,而當今姓氏著作、姓氏辭典的不少作者也決不甘落后,他們把我們的遠祖和始祖都換了十幾個了,還不甘心。更令人費解的是有的郝姓人參加“撤換老祖宗”大合唱,其典型人物就是明朝山西人郝葵如,不知他出于什么目的?可能嫌棄自己的老祖宗是個平民,而去找一個帝王的親戚霍叔當自己的老祖宗。數(shù)典忘祖之輩的數(shù)典忘祖之作《郝氏家乘》原序,作為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的古籍將永遠保留著這位山西郝姓人的恥辱。多年的學習研究比較郝姓起源的論述使我感到:我們郝姓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姓氏,因為有人老想撤換我們的老祖宗。作為郝姓的一員曾在拙文《質疑“帝乙封子之說”的真實性》中大聲疾呼“姓氏著作的女士、先生們,請筆下留情,別在隨意折騰懲治我們的老祖宗。謝謝!”然而令我失望的是,我再次發(fā)現(xiàn)多起冤假錯案。而制造這起冤假錯案的“法官”竟然有研究古代史權威。他們又把我們的老祖宗撤了,換成“邿伯肇、邿伯祀”。為此我再次大聲疾呼:請這些“法官”要注意政策,要重證據(jù),別在隨意制造冤假錯案了,謝謝!
2試說杜撰、抄襲、引用的區(qū)別。學術研究必須去偽存真,所以絕不能抄襲與杜撰。我先給大家說個笑話,傳說北京某院的一位院士培養(yǎng)了一位博士小偷,這位博士不偷錢物,而是竊取別人的科學研究成果。把別人的論文寫上自己的名字,是缺少知識、道德的不勞而獲的抄襲者。所以抄襲者比小偷好不了多少。有人告訴我寫的《郝伯全—山東省萊州市郝氏家族的始祖》一文被人抄襲了,替我宣傳我的老祖宗,不算抄襲,但不應該去掉我的名字。再說抄襲和杜撰的區(qū)別,我認為抄襲者抄襲的論文,肯定有一定科學價值的論文,沒有科學價值的論文不會被人抄襲。而杜撰者則是把真的變成假的,變成沒有科學價值的論文,我發(fā)現(xiàn)杜撰者有兩種本事,一是篡改引文,二是編瞎話。所以杜撰者比那位博士好不了多少。
另外,我認為引用與抄襲是有嚴格區(qū)別的,不要把引用別人的研究成果當成抄襲,在文章中只要注明引文的作者和著作的引用,是正常的學術著作。所以引用和抄襲兩者是有嚴格區(qū)別的,不能混淆的。如你看一下何光岳先生的著作就知道他引用的古文太多了,幾乎每一段都有引文。再比如說我們郝姓起源3000多年,你不引用前人論述,你怎么知道郝姓起源?除非你是杜撰者、抄襲者。關于引用也有很多問題需要注意,引用別人論述必須小心謹慎,必須比較研究,必須去偽存真。否則引用假的夸張的也就不好了,因為這樣不僅是在宣傳錯誤的東西,要造成時間、金錢的浪費,而且要為當代制造不必要的考證,要為后人制造不必要的考古成本。我就引用過錯誤的論述,后來學習發(fā)現(xiàn),教訓深刻。故此我向研究考證郝姓起源的宗親提一點建議,引用別人的論述必須先核對引文的可靠性,再比較研究其論述的準確性,最好引用唐、宋時期的姓氏文獻,而不要引用元朝以后的姓氏著作,因為太難引用了,不去偽存真,就容易上當。此外,看到事業(yè)有成的郝氏老總想要研究郝氏起源,這是大好事。我建議最好參考2000年前呂不韋的做法,老總任主編,組織專門研究寫作班子,查閱古今姓氏文獻、陜晉地方志和郝氏家譜關于郝姓起源的論述,并且按照構成姓氏起源諸要素進行歷史的系統(tǒng)的分析、比較、考證,去偽存真,寫出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的郝姓起源的論述,這是為郝姓做公益事業(yè),功在千秋啊。希望夢想成真。
3試說制造冤假錯案的原因?我認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依我看,他們制造冤假錯案并非都是惡意。但是他們的要害可能受“時間就是金錢”、“一起向錢看”的影響,他們把時間、金錢看得太重了,有的人吝嗇時間到了連一本古代姓氏文獻也不看,也不看晉、陜地方志是怎么說的,更看不到一本郝氏家譜。他們也不愿意去核對一下原文,去偽存真,圖省事東抄點西抄點而大寫特寫郝姓起源的論述,甚至能寫出《姓氏辭典》來。這種寫法是把屬于歷史學范疇的姓氏起源問題當成小說來寫,所以寫不出笑話來那才怪了呢?這種事例太多了,枚不勝舉,僅舉最新出版的兩本書,一本是廣州花城出版社陳文官著《中華千家姓》杜撰了“子旗”之說,另一本是中國書店出版徐寒主編《中華百家姓秘典》杜撰郝骨氏與郝姓出自復姓之說,這兩位因杜撰新說有可能先富起來,但是他們可能失去一個作者應該有的職業(yè)道德,他們寫的不是宏揚中華姓氏文化,而是玷污中華姓氏文化。我希望他們有勇氣推翻我為老祖宗翻案的證據(jù),我已通過出版社給多位作者寫信請教,其中就有給徐寒先生寫過信請教,看來這位作者沒有一點勇氣推翻我的證據(jù)。另外書常親宗親介紹網(wǎng)上有朱*宏發(fā)表《姓氏考略》有“康丁封子之說”,這是郝姓得姓3000多年的最新“發(fā)明”。此說值得商榷。按朱某說殷商康丁有個兒子叫子期?而又有人說帝乙的兒子也叫子期,這就是說殷商第27代和第30代帝王都有一個叫“子期”的兒子?有這個可能嗎?朱某能告訴我“康丁封子”的立論根據(jù)嗎?如果拿不出證據(jù),這可能是天大的笑話?我認為考證姓氏起源的學術研究是不能吝嗇時間了,而且還要花點錢的,更不能編瞎話。比如我為老祖宗翻案,雖然這不是學術研究,而僅僅為了找到他們制造冤假錯案的證據(jù),但也浪費了很多時間,復印資料還浪費不少錢。但我認為值得,因為有收獲,我抓住了那只編瞎話的黑筆。而且我還要感謝這些“杜撰者、抄襲者”,因為他們逼我去學習古今相關文獻。是他們逼我學習郝姓起源成為我晚年的最大愛好,欲罷不能。如《五百年前是一家》一書杜撰“帝乙封子之說”,就逼我去核對其引文是否可靠?一查引文被篡改了!我再查帝乙有沒有叫期(子期)的兒子?經(jīng)查古代文獻才知道帝乙有五個兒子,但是就沒有一個叫期或子期的兒子!因為帝乙沒有叫期或子期的兒子,所以有的人想當?shù)垡业膶O子就難了。有誰能幫助解答我的困惑呢?我認為實事求是是做人的根本,文明、道德、知識比時間、金錢更重要。
以上所說多為牢騷,還有可能牢騷過了頭。目的想為凈化郝姓起源的混亂說法做點力所能及的比較考證,也覺得有點自不量力的向專家挑戰(zhàn),目的是向這些專家請教。由于歷史、姓氏知識所限,文中定有不當之詞與錯誤之處敬請批評指正。特別希望劉正、貴體健先生不吝指教,批評意見請發(fā)到QQ郵箱:1289040439@qq.com轉給我,謝謝。 .
郝火河 2012年3月10日初稿

作者:112.238.141.*   發(fā)表時間:2014-02-08 14:32:00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附件:郝書常

尋根之旅之一
提供一點關于郝國的珍貴資料
郝維新宗親發(fā)表的《傳說中的郝國》,從學術著作、地方志、家譜等幾個角度對郝國進行了研究考證,勾勒出了遠古郝國的基本輪廓。我在修家譜前期準備過程中,搜集關于郝姓起源、發(fā)展、播遷等方面的資料,偶爾發(fā)現(xiàn)了一點關于郝國的資料,十分珍貴,奉獻給諸位宗親,希望能夠推動郝氏、郝國的研究考證。
維新宗親引用郝回(梁武帝時江夏太守)《丹陽郝氏源流總序》一文,文中說“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初封大原于郝,為邦國,后因以為氏,凡郝皆其后也。至春秋時,郝為小國,迨隸盩厔之終南,徙并州之太原,周末自終南徙巴蜀漢中?!焙禄剡@段話告訴我們幾個信息,一是“封大原于郝”。大原,即今長安縣大原村,這里后來屬“京兆”之地。正好吻合了郝姓的郡望之一,京兆郡。二是“為邦國”。也就是郝姓受封時即是封國,即商代的諸侯國。三是遷徙,“之終南”、“自終南徙巴蜀漢中”,“并州之太原”,這是關于郝國和郝姓遷徙的最早文字?!稄V韻》稱:“商帝乙之弟期,封國于郝”?!堵肥贰穱?,有“郝、辰、巫、武、沅”。還有《陜西地理沿革》、《神州地名詞典》以及張寶林《祖庵鎮(zhèn)》都有“商代帝乙之弟封國于郝”、“古駱國、商郝國”的記載。綜上所述,足以證明,郝國不僅是傳說,而是歷史的真實存在。
我在搜集郝氏資料過程中,偶爾看到華東師范大學劉正教授的文章《商周古文字史料中的善卷與蚩尤》,發(fā)現(xiàn)竟有郝姓人的信息,令我喜出望外。文中提到何光岳先生在《善卷的來源和遷徙?善卷帝者師》一書中列舉的三件商代青銅器銘文,銘文是,“魯司徒元做善鼎”、“郝伯肇做孟妊善廬”、“郝伯祀做善廬”。這里我們不管作者所要論證的內(nèi)容和觀點,只提取與郝有關的信息。劉正教授對銘文的解釋是:“郝伯肇做孟妊善廬” 、“郝伯祀做善廬”就是郝伯肇給自己的夫人孟妊善做了一件武器贈送給她,郝伯祀給善做了一件武器贈送給她,孟妊善,孟是排行,妊是姓,而善是其氏。善氏表明了她所在的善國為古薛國之支流,而她嫁給了郝國國君郝伯肇,郝國和善國的婚姻聯(lián)盟關系已經(jīng)十分清晰。另一位郝國國君郝伯祀的出現(xiàn),更證明了郝國國君的爵稱是“伯”。這兩件青銅器的銘文,對我們研究郝姓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對銘文的分析,足以改寫所有姓氏著作對郝姓起源的結論,①郝姓得姓不是以地名為氏,而是以國為氏。商周時期,封地均稱國,各諸侯國內(nèi),置卿、大夫,士等爵位,卿、大夫有封邑,即食邑。郝姓是商王所封,應是諸侯國無疑,絕非封邑。故郝姓得姓應以國為姓。②郝國分封的等級是“伯”,也就是堯舜以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的中間,爵位較高,在商朝時屬于貴族階層。③郝姓得姓地點在陜西周至?!蛾兾魍ㄖ尽?、《周至縣志》以及《神州地名詞典》都有同樣的記載;“古駱國、商郝國”, 梁武帝時江夏太守郝回也明確提出“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初封大原于郝。”“郝國”,兩個國君“伯爵”的爵位,和郝氏最先的家譜記載的“封大原于郝”三者匯合,完全可以下結論,郝姓得姓地點在陜西周至,是大原而非太原。我想郝姓應是源于周至,盛于太原,正是春秋時期郝國那場亡國災難,使我們的先人們從昔日的貴族淪為平民甚至奴隸,被迫東徙太原,重新開始了艱苦卓絕的生存斗爭。過去,閱讀先秦史料,曾為很少看到郝姓人的史跡而困惑不解,今天感到與那次亡國之痛和大遷徙不無關系。然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直至漢代以后,郝姓人又重新崛起,步入輝煌,以太原為中心舞臺,充分展示了郝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才輩出的生動局面。郝姓成為太原聲名顯赫的名門望族。前幾天從網(wǎng)上看到,有人問,山西大姓中哪家的家譜最好,幾位王姓同志直言不諱:《郝氏族譜》。
這兩件極其簡單的青銅器銘文曾使我眼前一亮,但要真正徹底弄清郝姓的源出,得姓始祖等一系列重要問題,仍任重而道遠,困難重重。我們的老祖宗到底是誰?這是必須要搞清楚的,不能總在幾種說法之間徘徊,望各位宗親努力。
我不懂姓氏學,為了修家譜,勉為其難看了一些資料。以上如有不妥,敬請各位宗親批評指正。

郝書常

作者:112.238.141.*   發(fā)表時間:2014-02-08 14:32:52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郝伯泉與萊州府郝氏


稍一涉及郝姓家族史,便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一個十分獨特的人物,他雖然名不見經(jīng)傳,事不載志,但在千千萬萬的郝姓家族中,其知名度絕不亞于郝晏、郝瑗、郝夔、郝賢諸輩,真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就是為當今郝姓萬派共宗的萊州府郝氏大顯祖郝伯泉。

萊州府顯祖伯泉公事跡

今天,無論是萊州、登州、青州、濟南、真定、清河各地的郝姓絕大多數(shù)都自稱伯泉公的后裔,對于這位共同祖先,也都能略知一、二。然而,關于伯泉公的其人、其事,則有許多不同的說法。
首先,關于郝伯泉的名字,便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宋代右正言,知制誥兼史館修撰王曾撰《郝叔老墓志銘》記載:他名叫郝肹?!洱R河晏城郝氏四修族譜》稱:他名郝臘,字伯泉;《棗強郝氏族譜》作郝膝,字伯全;《臨淄郝氏宗譜》作:郝膝,字伯泉?!度R州府郝氏通譜》記載名:郝伯全,又名肹,字叔向,號陽社;《益都郝氏族譜》記為名:郝伯泉,又名肹,字叔向,號陽社;《即墨郝氏譜》記為名:郝肹,字叔向,又字靜正,號伯泉;《山東博興縣郝氏族譜》記作名:郝涌源,字錫簫,號靜正,又稱肹公??v觀各家史乘,雖然眾說紛紜,但總的來說是大同小異,即都稱他為郝肹公或郝伯泉公。因此,較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他名叫郝肹,字伯泉,又名涌源,字叔向,又字靜正,號陽社。

關于郝伯泉公的事跡,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因此,所知就有三種說法,這里介紹出來以饗讀者。

第一類說法認為:郝伯泉是唐玄宗時人,生于武則天垂拱元年戊子,他是唐代大臣郝處俊的后代,傳遞世系是:郝處俊生子北叟、南容,官中書令、侍中,郝南容生子象賢,官頓丘縣令、秘書郎,(郝北叟,官司議郎)郝象賢生三子,各居一州,散處一州各縣地。其中一子名叫肹,字伯泉。傳說郝肹出生前七日七夜有成千上萬只鸛鳥棲息于安陸桂樹上,群鳥嗚鳴,聲音似吹簫一般,因而取字叫錫簫。郝錫簫是安陸人,官居安陸太守,奎章閣大學士,封甑山王。此說見于山東博興、益都等郝氏族譜。但譜中所記郝處俊生活時代與正史極相似,足以可信。

第二類說法見于濟南地區(qū)的一些郝氏族譜。如:《齊河晏城郝氏四修族譜》、《棗強郝氏族譜》等書中。這些族譜中記載說:郝伯泉是唐代晚期人,官任濟南太守,他是郝象賢之孫、鄜州刺史郝處傑之兄郝處俊的后裔。父親郝大顯,祖父郝圣慧,曾祖郝復元,但這一說法不見于正史,除族譜外,文獻無徵,且持此一說者不多,殊不可信。

第三類說法都認為:郝伯泉是山東掖縣人,是掖縣郝氏早期的一位極重要的尊祖。但關于郝伯泉的時代與家族來源則又各持異說,相互矛盾。益都譜說他是唐代晚期時人,生于唐睿宗文明元年甲申,卒于唐代宗廣德元年癸卯,官贈戶部侍郎。
臨淄譜、蓬萊譜都說郝伯泉是從安陸遷徙入齊魯始祖郝象賢的第十二代孫,父親叫郝錫,祖父名郝超,曾祖名郝真。但臨淄譜說他是南宋末元初時人,生于宋光宗紹熙元年庚戌,宋時中進士,官授萊州太守,侍制直學士;而蓬萊譜等則記載郝伯泉的生活時代、事跡幾乎與即墨譜一致,只是出生年代早一、二年而已。

河北故城譜、山東武城譜、平原譜又都說郝伯泉是安州遷萊州府始祖郝象賢的第十三代孫,但記載他是北宋前期人,生于宋太宗雍熙元年,卒于宋神宗元豐五年,是宋大中祥符元年進士,官任冀州太守,后升為刑部尚書、奎章閣學士。
還有一種說法把郝伯泉當作唐代時人,卻又說他出于河北棗強郝氏,是棗強遷齊魯始祖郝舜,字象賢的孫子,官至兵部尚書、金紫光祿大夫。

避開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異辭。根據(jù)郝伯泉故地安陸、襄陽等地方的族譜,再參證其它文獻,便可以得到一個較清晰的伯泉公形象,據(jù)文獻記載:郝伯泉歷史上確有其人。據(jù)《郝叔向老墓志銘》,他名叫郝肹,是唐代人,他是安陸郝氏始祖郝迴的八代孫,傳遞世系是:郝迴生子破敵,官居江夏太守;郝破敵生子吳伯,官居沔州刺史,郝吳伯生子相貴,官兵部尚書;郝相貴生子處俊,官滁州刺史、甑山縣公;郝處俊生子北叟、南容,官居中書令、襲甑山縣公;次子郝南容生子象賢,官任頓丘縣令、秘書郎;郝象賢生三子,其中一子:郝肹,官居太子通事舍人。因此,郝迴原籍今江蘇省潤州丹陽,梁武帝時,他帶領家族赴任江夏太守,自潤州丹陽遷徙入鄂省定居安州安陸。唐武則天時,郝象賢曾徙居河北棗強,子郝肹移居齊河縣三樂口鄉(xiāng),郝象賢被誅戮后,郝肹公落籍萊州府掖縣北鄉(xiāng)北陵疃,成為后世宇內(nèi)聞名的萊州府郝氏開山鼻祖。
傳說郝象賢學問淵博,是當時鄂冀諸省著名的碩學鴻儒,他娶姚氏生三個兒子。他重視子女的教育。傳說他以《詩》、《書》、《春秋》等儒家經(jīng)典傳授諸子。郝象賢的三個兒子,后來郝象賢被武則天誅戮時,紛紛散居一州各縣,成為各縣地郝氏一派始祖。其中第三個兒子郝叔向,分居萊州掖縣北鄉(xiāng)北陵疃,又成為安陸分支萊州府郝氏一派始祖。因此,郝叔向即伯泉,便是千古聞名的郝伯泉公。
據(jù)安陸譜和襄陽譜:郝伯泉生于武瞾垂拱元年戊子夏歷四月十五日戌時,卒于唐代宗大歷八年癸丑閏十一月初十日,享年八十八歲。郝伯泉生活時代,正是武則天篡唐稱帝、安祿山、史思明亂唐的時代。傳說郝伯泉是一個勇猛仗義的儒生。當兵荒馬亂之時,他召集族人同鄉(xiāng),組織起御寇自衛(wèi)的鄉(xiāng)勇民兵隊伍,保衛(wèi)了宗族和鄉(xiāng)里的安全。從此聞名當?shù)?。萊州刺史判州事聽說了郝伯泉的事,很賞識他的干將之才,便招募他入伍,當了一名小小的千夫長。后郝伯泉因累建軍功,被唐皇朝封為工部侍郎、奎章閣學士、千戶侯。唐肅宗即位元年,郝伯泉年逾六十便請奏解甲歸里,告老還鄉(xiāng)。郝伯泉回到萊州掖縣北陵疃后,息武興文,創(chuàng)辦平仲書院,教育族中子弟,勸導里中后人,直至逝世。郝伯泉公在興辦平仲書院時,寫了著名詠景詩。這四首小詩,千余年來,一直在郝姓族人中廣為流傳,至今許多郝氏子孫都能熟誦。

茲錄該詩如下,以供郝姓族子傳誦,以睹先人翰墨文采。

春:花落斷橋流水,鶯啼深院輕煙;雨歇桃源浪暖,澄潭未許龍眼。

夏:赤日遠銜葵影,薰風濃帶荷香;案上書添碧色,芭蕉綠映南窗。

秋:階下黃葩曉露,庭前丹桂秋風;未忍拋書歆枕,冰輪馭正舟車。

冬:煙淡淡迷古樹,月明明浸梅花;昨夜階前積雪,余暉白映窗紗。

又一詩為證: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唐代宗李豫大歷八年閏十一月初十日郝伯泉逝世,葬在萊州府掖縣北鄉(xiāng)北陵疃郝家林祖塋。可惜此墓廬毀于“大躍進”年代。假如墓廬仍在的,凡是郝姓子孫回來,都總要到這里來敬香祭祀,頂禮朝拜,以追溯那永遠的血緣之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124.131.111.*   發(fā)表時間:2014-02-09 14:33:26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備極蕃昌的郝伯泉家族

武瞾垂拱元年四月十五日,一個神異的圣嬰郝伯泉誕生時,他的生父跑到屋門前親手植下一棵小樹,說:“若你長大,則吾宗蕃衍?!睅资旰?,這棵樹果然長得高大挺拔,枝繁葉茂,極非尋常。而那個圣孩也已長大成長,且娶了三位妻子,生有九子、三十七孫、八孫女、一百七十曾孫,八十曾孫女,創(chuàng)造了一個古今罕見的巨大家族。

據(jù)多種郝氏族譜記載:掖縣北陵郝氏顯祖伯泉公娶了三位才德兼優(yōu)的夫人,第一夫人彭氏,誥封一品夫人,生于武瞾天授元年庚寅,卒于唐代宗廣德元年癸卯;第二夫人田氏,誥封一品夫人,生于武瞾如意元年壬辰,卒于唐代宗大歷十三年戊午;第三夫人李氏,誥封武則天神功元年丁酉,卒于唐德宗興元元年甲子。郝伯泉公與三位夫人共生育了九個優(yōu)秀兒子,他們個個都功名卓著,成就雯然,而且子孫興旺,后嗣蕃昌。其中,三位夫人各生三子,分別:
郝博,字惟棟,號肇基,生于唐玄宗開元三年乙卯,卒于唐德宗貞元十一年乙亥,官任大理寺大理卿,娶張氏生一子:郝煋;再娶薛氏又生四子:文貴、文茂、文秀、文瑨。
郝菑,字惟柱,號臨清,生、卒未記載,官任右驍衛(wèi)將軍,娶妻汪氏,生五子:德祖、承祖、宣祖、烈祖、元祖。
郝錕,字惟松,號道行,生卒未記載,官任都督府別駕佐貳都督,夫人田氏,生三子:耀、輝、皝。
以上三人,均為彭夫人所生的。
郝益,字惟材,號有恒,唐代宗時進士,中第一百八十名,官至中書舍人,集賢殿書院學士修撰官,娶張、佘二位夫人,共生七子:中鼎、尚訓、獻明、清源、明遠、臣福、承宗。
郝強,字惟權,號表正,官任門下省諫議大夫,娶唐、喬二位夫人,生三子:宣卿、正卿、仕舉。
郝景,字惟林,號宗禮,官至秘書省秘書丞,娶王氏生二子:圣烈、文強。
以上三人,均為田夫人所生的。
郝墨,字惟柏,號松年,官至萊州司馬,夫人朱氏,生二子:大成、大忠。
郝清,字惟枝,號成通,官至縣令掌判縣事,妻鄭氏,生二子:崇芳、敬芳。
郝晏,字惟相,號云君,官至太府寺太府卿,夫人韓、劉二位夫人,共生五子:紹祖、泰祖、贊祖、禮祖、圣祖。
以上三人,均為李夫人所生的。

關于伯泉公與彭、田、李三位夫人所生九個兒子的排列次序,各譜稍有不同,而九子的名字,更是大有出入。茲介紹幾種不同情況?!洱R河三樂口郝氏四修族譜》和《棗強郝氏族譜》所記九子名字依次如下:
朝泰、朝祖、朝青、朝揚、朝宗、朝登、朝柱、朝棟、朝樑。
而《益都郝氏族譜》、《臨淄郝氏宗譜》所記九子名字則依次如下:
朝博、朝菑、朝錕、朝益、朝強、朝景、朝墨、朝清、朝晏。
《安陸郝氏通譜》、《即墨郝氏譜》等所記又完全不同,九子依次是:
道行、德行、孝行、美行、義行、仁行、禮行、金璞、金榜。

關于郝伯泉公九子所生子女人數(shù)、名字,各種族譜、家乘所記也很不一樣。安陸譜記載有二十九孫,壽光譜、即墨譜、益都譜、臨淄譜、齊河譜、棗強譜等所記為三十七孫,河北清河譜、故城譜、景縣譜等所記是四十六孫,而河北河間譜、霸州譜等郝氏族譜更明確記載郝伯泉有三十七個孫,八個孫女,一百七十個曾孫、八十個曾孫女。此時的郝氏宗族,人丁興旺,家族繁榮,赫赫如日中 。

作者:124.131.111.*   發(fā)表時間:2014-02-09 14:34:05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萊州府郝氏大分析

俗諺說:“樹大分枝,人大分家?!彪S著萊州府郝氏伯泉公家族的飛速發(fā)展壯大和人口的急劇繁衍增長,原有大家庭的分析、裂變,已勢必在行。
唐代宗永泰元年乙巳歲正月初二日,新春佳節(jié)的喜慶氣氛正洋洋未消。這一天,年已逾八十的萊州府掖縣北陵疃郝氏大族祖郝伯泉公忽然置酒備席,廣邀親友,大宴賓客。席間,郝伯泉將九房子孫召集齊全,然后當眾宣布了一個驚人的重大決定:將郝家自霍云君以后數(shù)千年來所積累的祖產(chǎn):銅錢四十萬貫,金銀四百余稱,一并均分為九股。合令三妻位下共九房子孫,各領祖?zhèn)骷耶a(chǎn)一份,然后立即離開家鄉(xiāng),另一立基業(yè),各自自謀發(fā)展。后因三位夫人啼泣請求,郝肸遂稍改原來的決定,重新宣布:除彭、田、李三位夫人名下各留幼子一房奉養(yǎng)老母以盡溫情之義以外,其余六房子孫,不許戀此一方故土,而令其各自信步天下,擇木而棲,相地而居。接著,郝伯泉卜占離家吉日,并于這一天將新修的《郝氏家譜》九套,分授給九子,各領一套,囑令他們隨身攜帶,妥善珍藏,不忘所出。臨行前,這位偉大的老人又口吟七言古詩一首,與諸兒作別。
詩云:
信馬登程往異方,任尋勝地立綱常;
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xiāng)即故鄉(xiāng)。
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須薦祖宗香。
惟愿蒼天垂保佑,三三男兒總熾昌。
三位夫人與幼子郝錕也各吟詩兩句,共成一首八句詩相送。
詩云:
三郎肸老有三妻,彭田李娘三子齊。
創(chuàng)業(yè)興家離祖地,歸來報命省親闈。
吾思日久難相會,宗葉分枝為汝題。
若有富貴與貧賤,相逢須念共根蒂。
這兩首八句詩,前者叫做外八句,后者叫做內(nèi)八句。伯泉夫婦囑咐諸子誦念此詩,牢記心中,以為他日子孫認祖相親的憑證。規(guī)定以后郝氏子孫相逢,凡能背誦此詩者,即是同宗親派,請升堂入室,不得異視。倘有違吾命者,子孫不昌,福壽不長,汝等各宜牢記在心。
就這樣,萊州府掖縣郝氏伯泉公的六房子孫,備好車馬,打點行裝,攜藏譜、詩,告別老父慈母,然后躍馬揚鞭,紛紛踏上了充滿希望與憧憬的新征途。
很多郝氏家乘譜牒,都詳細地記載了這次萊州府郝氏大分析的情景,并記載了三妻九子的徙居之地。郝伯泉當時曾規(guī)定,將九子所徙居之地的名稱,代替九子之名。
現(xiàn)參考多種郝氏族譜,將伯泉公九子所徙居之地開列如下:
郝博,徙居青州府博興縣;一說遷臨淄縣齊都。
郝菑,徙居青州府臨淄縣皇城營;一說遷益都縣星落村。
郝錕,留居萊州府掖縣北陵疃侍奉彭夫人,因掖縣北陵疃為祖居之地。郝錕因此又作郝祖。
郝益,徙居青州府臨朐縣洪山一帶。
郝強,徙居真定府冀州棗強縣城;一說徙居定州城。
郝景,徙居河間府景州城;一說徙居順天府霸州城。曾留居萊州府掖縣平仲故里侍奉田夫人
郝墨,徙居萊州府即墨縣;一說徙居兗州府沂州諸城縣。
郝清,徙居廣平府清河縣。
從上表看來,郝伯泉公的九房子孫,仍主要散居在山東各地,另有少數(shù)幾子徙居河北。但湖北地區(qū)的許多郝氏族譜如鄂東修譜以及東昌、武定、歸德等譜所記的情況又大不相同。這里也列表如下,以供參考:
郝朝泰,徙居江蘇應天府句容縣、淮安府鹽城、蘇州府常州縣。
郝朝祖,居山東萊州府、登州府、青州府、濟南府。
郝朝青,徙居北直隸順天府霸州、真定府定州、冀州等。
郝朝宗,徙居山西太原府、平陽府、潞安府。
郝朝陽,徙居湖廣襄陽府、安陸府、德安府。
郝朝登,徙居河南彰德府、歸德府、汝寧府。
郝朝柱,徙居四川成都府、漢州綿竹縣、德陽縣。
郝朝棟,徙居福建興化府,分居浙江嘉興府。
郝朝樑,徙居陜西西安府、漢中府、平?jīng)龈?br> 上兩表的記載大不相同,我們且不論誰對誰錯,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那就是郝伯泉九子的后裔都極為興旺蕃昌,且不斷裂變出許多新的小家庭小分支。到至今時,伯泉公的裔孫們已廣泛地散布在中國江南大地中。郝伯泉公成為絕大多數(shù)郝姓宗族以及大多數(shù)山東、河北等郝氏家族的共同始祖。

作者:124.131.111.*   發(fā)表時間:2014-02-09 14:34:52

1 [2] 最后一頁 跳到 頁/共2頁
 
發(fā)表回復:
標題:
 
內(nèi)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fā)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nèi)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jīng)發(fā)現(xiàn)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nèi)容發(fā)表者承擔。請慎重發(fā)表!網(wǎng)站穩(wěn)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