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HAO  

03-09

220144次

4人

5個

100個

1234人

117部


站長: [申請站長]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主樓] 中華郝氏族源考辨

郝氏歷代源流

史公著《史記》,以千古之才為先秦各諸侯國考敘王族世系,使許多族姓的遠祖源流系次昭彰于萬年之后,但郝國在《史記.世家》,不列其名,為彌補郝姓遠古歷史的這一空白,歷代郝氏族人特別是宋元明以來的郝姓子孫們在修撰譜乘時,往往都要仿《世家》之例,補上一篇遠祖世系提綱,但這些由修譜者煞費苦心編撰出來的遠古世系,或系依祖輩傳說而錄,或據各種野史小說中的遺文佚事雜編而成,有的甚至完全是修譜者憑空杜撰,因而往往互相矛盾,錯誤叢生,漏洞百出,絕非信史。只因為這種譜系傳習己久,己為廣大郝氏子孫接受,以備郝氏子孫尋根問祖的參考。
經典明載:郝氏出自風姓,而風姓是太昊集團的姓徽。但《百家姓孝略》說:郝系出太昊氏郝省封于郝。唐朝顏師古作注《急就篇》說:郝,京兆盩厔鄉名也,因地以命氏焉。漢有郝賢,今盩厔縣猶出郝姓。利親,言其善父母也。東漢時許慎撰《說文解字》亦同此說。權威的氏學經典,唐朝太常博士林寶撰《元和姓纂》卻說:郝,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帝乙之時,子期封太原郝鄉,因氏焉。此一說出,歐陽修撰《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和鄭樵撰《通志.氏族畧》、宋本《廣韻》等都從其說。但南宋時人羅泌撰《路史》說:″帝之弟郝骨氏為帝立制,其裔孫期,帝乙封之太原之郝,后有郝氏、郝骨氏。又云:今太原有郝鄉,太昊弟郝骨氏后,一云:右扶風盩厔鄉也,帝乙時有子期因封之曰郝云,太昊后風姓國名記:郝、辰、巫、武、元。此文說明古皇伏羲氏之弟,曰骨氏,名帝達,其裔孫名子期,帝乙時封于大原郝地,后子孫以地為氏,曰郝骨氏,至商,因郝姓地為郝骨氏發祥地,故為郝氏。既有郝骨氏,亦有郝省氏,或曰郝胥氏,而許多郝氏族譜也紛起效尤,為什么屬于中原太昊集團的風姓郝氏與屬于帝嚳族的子姓郝氏有兩種不同說法呢?這在郝姓族源史上,一直是個不解之謎。
權威的姓氏學鄧名世在他的杰作《古今姓氏書辨證》卷十一中說:郝,出自郝省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孫封于太原之氏,因以為氏。鄭樵所作的《通志.氏族畧》說:郝氏出于赫胥氏,太昊之佐也,殷帝乙時,有子期封太原郝鄉,因氏焉。這里鄭樵所引″赫胥″就是中國民間流傳那本《世本》:皇古三,神通十八(之八),赫胥一世的。因此鄭樵作序說:夏商周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氏所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東周之后,姓氏合而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秦漢之后,姓氏不分,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
遠古時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團的徽示,氏是一個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標志。姓氏合二為一,是秦漢時才開姓的。
今日的郝姓只是氏,而非姓,郝氏是風姓中分離出來的,風姓的始祖是東夷集團的大首領太昊。《古今姓氏書辨證》卷一說:風,太昊伏羲氏之姓也,三皇以來有天下者異德則異號,異號則異姓,異號者,如伏羲或庖羲,神農或曰炎帝,黃帝或曰帝鴻,異姓者,如炎帝生于姜水,黃帝生于姬水,皆以為姓,詳此即太昊,東方之帝,木生風,故伏羲以風姓,實象其德,黃帝之相風后,即其裔也,春秋有任、宿、須句、顓臾四國在濟水上,此風姓司太昊之祠。因此郝姓也以太昊為遙遠的始祖。光緒三十一年《山東郝氏世譜.世次韻語》中,便有″淵源太昊長"之語。明言郝姓源于太昊。
清時王梓材輯錄《世本集覽》云:″帝世二,疏仡上之二,太昊之世,分封郝骨,咸烏巴人之先。"其實郝骨就是指郝省氏部落的泛稱,當郝省氏部落最初加入東夷集團時,它本是太昊氏的婚姻氏族,后來太昊部落氏族強盛,成為東夷部落集團的大首領,郝省氏部落附屬于太昊部落,它與太昊部落氏族的關系便由婚姻氏族變為父子氏族,因而郝省氏部落又以太昊為本族始祖.
《史記正義》引《括地志》說:郝邑故城,漢盩厔縣也,秦以前郝都,風姓,在京兆郡長安縣西二百四十里。北宋樂史撰《太平寰宇記》卷九十七記載:晚唐五代時的部分郡望中中說:京兆長安,漢代盩厔縣。即陜西省盩厔縣。這是唐朝以前史料記載的。
《古今姓氏書辨證》卷三十六入聲十九鐸云:郝,秦上卿郝晏,唐有土蠻楊、劉、郝三姓世為長襲封王,又盧水郝奴垂慕容氏既敗之后,稱帝長安,姚萇攻降之后,燕有平北司馬郝景,北燕有昌黎郝越。但郝氏修譜時,卻將太原郝氏茫然無緒的遠祖世系一口氣聯糸到期被封郝,并上溯到女媧時帝達,少典時郝骨氏和傳說時代的郝省氏、伏羲氏、太昊,列出了以太昊,郝省氏到子期、郝晏、郝瑗、郝夔、郝賢、郝廉、郝黨等有名或無名可考者三十七世,時間跨越堯、舜、虞三代及夏商周各朝,其間不僅掛一漏萬,且多半于史無征,令人難置信,被后世的一些姓氏書和郝姓家譜廣泛采用,并且添遺補漏,越來越詳細,降低了他們的可信度和史料價值,此例一開,后世郝氏修譜一旦先世失考紛紛效仿舊習,牽強附會,將本族扯入其名賢之后,以藉此光耀門楣。
在編撰的三皇五帝至夏商周以后唐宋元各朝所列郝姓的世系,雖漏洞百出,卻也可能有郝氏族人的祖先一代一代耳提面命傳下來的世系成份。因此,雖不可全信,但也不可不全信,否則,就有數典忘祖之罪過。

作者:27.221.102.*   回復:16   發表時間:2018-06-18 16:07:00

族譜錄紀念網
[回復] 回復中華郝氏族源考辨

眾說紛紜的郝國創始傳說
郝姓的主源
追溯郝姓歷史長河之源,便會遇到商周時期的大原郝國,上下郝國雖有兩個,即赫胥之郝和渭水之郝,但前者的歷史湮沒無聞,后嗣衰微不昌,獨有渭水之郝之后一支,子孫繁榮。在郝姓的民眾,絕大多數都自稱是這個渭水之郝的后裔。
一赫胥之郝
太昊之世,部落氏族中產生了一位杰出的人物,名叫赫胥。赫胥也作郝胥,即郝省,曾輔助太昊為民造農牧佐政有功,太昊因此封于郝,并贊言爾后嗣將大出。后來,郝省氏的后代果然備極蕃昌,成為今世郝姓的最主要族源。因此,許多郝姓族譜都追尊郝省為其血緣始祖。
郝省的聰明才華,使他名聞遐邇。太昊派他當輔佐之助手,他佐臣期間,為太昊的事務治理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太昊對郝省非常贊賞信任,因為郝省能議朝政利敝,以輔助太昊。嗣后,太昊對郝省更加親信器重,將他的自己美麗的小女兒嫁給郝省,又賜郝胥風姓,風為太昊之異姓,是太昊為東方之帝,木生風,故伏羲以風為實象其德,郝省受賜風姓,實際上只是被任命擔任風姓部落的首領,繼承風姓正統,后世于是以赫胥為風姓始祖,太昊又封赫胥于郝,因此赫胥又叫郝胥或郝省,神農之世,炎帝又將郝省改稱郝骨。見于清時王梓材輯錄《世本.集覽》:“帝世二,疏仡上之二,太昊之世,分封郝骨,咸烏巴人之先。"
一渭水之郝
太昊之佐臣郝省氏的裔孫叫期,做了商朝第十六代、第二十九位王帝乙的專門治理水利的官吏,期頗能承繼光大乃父治水事業,其時渭河水患致澇成災,久治不好,帝乙派期善于治水,前去治理。期采取疏導和障堵相結合的辦法,頗見成效,渭得治,人民安居,帝乙對期治理渭之功,大加嘉獎,將渭河流大原封給他作埰邑,并賜子姓認作帝乙的兒子為子期。期去世后,人們感念他的功德,尊他為渭水之神。
期的后裔頗為發達,在這里建了郝邑小邦國,期建立的盩厔大原郝地,是杰出的一個,渭水即陜西渭水,大原疑作太原,許多史書都作太原郡郝鄉,因此這一帶便是古老大原郝國的故地。然而時代太過久遠,渭水流城古老大原郝國興衰演變的歷史面貌,己淹沒無聞,所以郝國在商末周初時期一直存在,到春秋早期,周人在這里建立的秦國強大起來,兼并這里的小邦國郝地首當其沖,被秦滅掉。
大原郝國滅亡之后,郝人以邑為氏,姓郝氏,成為歷史上郝姓宗族的一支族源。這支郝氏,主要集中分布在陜西中部一帶。春秋至戰國時,郝姓宗族的許多成員在秦國做官任職。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和民國十三年《安徽揚州丹揚郝氏家乘姓源》等記載說:戰國秦國大臣上卿郝晏,就是此支郝姓的后裔。
秦地郝邑之后的此宗郝氏,后代宗族衰微,不見發展繁昌,郝晏之前便再也不見有什么人物載入典籍史書,大概此宗郝氏,后來日見衰落,漸漸地便消失于歷史長河之中了。
期雖死,但他的家族后裔卻備極繁昌,后世郝氏子孫都尊他為得姓始祖。晉時汝南內史王湛在《晉都尉王夫人郝氏神誥》中認為:"郝氏出自期。"山東郝氏世譜.世次韻語》開首也說:″子期生民",即認期為郝姓血緣始祖,期之后的這支郝氏,就是當今郝姓的最主要和正宗族源。

作者:27.221.102.*   發表時間:2018-06-18 16:08:45

[回復] 回復中華郝氏族源考辨

郝國話文明
在《呂氏春秋》說:″當禹之時,天下萬國,至于湯三千余國。"這是夏朝初小國林立。許多部史書均有這樣的記載。又《晉書》說:″自孔甲以后以至于桀,諸侯相兼,其能存者三千余國。"綜合上述史書等得知,夏朝之初,有萬余個部落方國,當時方國與部落之間征戰不息,經歷商朝之初,僅剩下三千余國。而《晉書》又說:″春秋之初,尚存千二百國,迄獲麟之末,二百四十二年,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而見于春秋經傳者百有七十國焉。"由此可知,從商初至周時春秋之末,方國之間的兼并更加激烈殘酷,大部分方國被消滅了,可惜史書沒有留下這些國名,到春秋末期留下國名只有一百七十國。故郝國歷史,經典所記語焉不詳。關于郝國地位置所在,文獻早有記載,《說文解字》說郝在右扶風鄠盩厔鄉。″《史記正義》引《括地志》說:郝邑故城,漢盩厔縣也,秦以前,郝都風姓,在京兆郡雍州長安縣二百四十里。《太平寰宇記》卷九十七:雍州長安縣條云:郝邑在縣西二百余里。清雍正十三年敕修《陜西通志》說:盩厔在堯舜時代即為古駱國,夏屬古雍州,商稱郝國和崇國。類似的記載也見于大量方志與族譜之中。漢代盩厔縣,唐宋雍州長安縣,即陜西省盩厔縣。據考證,古郝邑故城位于陜西省盩厔縣城東渭水與黑水匯合之處之南岸的終南、九峰、尚村、祖庵等一帶。
譜牒紛傳赫胥之后受封于郝,建邑開始,以郝為氏,但赫胥族所封之郝所建之邑究竟在哪里?卻長期是個謎。
大原郝國究竟是在山西省太原還是陜西省盩厔呢?由于時代太過遙遠,資料奇缺,證據不足,至今難以定論,因此作為郝姓發源地之一的大原之郝所在地,至今仍是一個有待郝氏子孫們去探索的不解之謎。
郝姓大都自稱出自大原郝國,但關于這食邑之郝為誰所建,則各家傳說不一,莫衷一是,歸納起來,約分為兩大類不同的說法,兩類即郝省之族所建說和期之族所建說。
郝國為郝胥族所建,郝姓出自郝省之說,流行于秦漢魏晉時期,見于《潛夫論.氏姓篇》《世本》等早期氏學經典一文,清時王梓材輯錄《世本.集覽》云:皇古三,禪通十八(氏):倉頡一世:柏皇二十世;中央四世;大庭五世;栗陸五世;麗(昆)連十一世;軒轅三世;赫胥一世;葛天四世;宗盧五世;祝融二世;昊英九世;有巢七世;朱襄三世;陰康二世;無懷六世,厲山神農之先;包羲一世女媧,神農八世。"其中赫胥一世就是傳說赫胥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自幼聰敏睿智,有圣人風度,年僅十五歲時,便成為太昊的得力助手和輔弼大臣。
隨著赫胥氏族的繁衍壯大,又分衍出許多新的氏族。赫胥本是兩個人,傳說赫胥是火正,是管理部落事物的,而胥是木正,后成為南方之官,負責觀測南方天象,赫胥是太昊與伏羲兩族融合的產物,赫是太昊氏的族人,太昊之世,赫是火正,郝人應是該屬于這一氏族,赫應是郝人的祖先,由太昊族的郝和伏羲族的胥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個新的氏族赫胥氏族,他們的首領便叫赫胥,作為兩族融合的產物,赫胥氏具有非常強的生命力,自太昊時代末經至神農氏,直到祝融時代,赫胥一直世襲火正和木正、農正之職,能推廣用農耕和用火取火取熟食,造福人們,并被授于郝省的稱號。
期之族所建說法,起源于林寶著《元和姓纂》、《廣韻》、《通志.氏族略》等,此后大多數姓氏學者著作都從其說,在郝氏族譜中也以此說最流行。這一種說法認為古郝國邑地是由太昊——赫胥——帝達——少典——神農——郝骨這一族系所建,史載郝省裔孫期事商朝,襲封于郝,后便以郝為氏,見于《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其它氏學經典。

作者:27.221.102.*   發表時間:2018-06-18 16:09:57

[回復] 回復中華郝氏族源考辨

沉淪與復興戰國時期的郝姓
郝國自商代帝乙時受封食祿埰邑,歷商、周兩個王朝,一直頑強地生存了四百余年至周莊王時期才告終結,因周莊王時,秦武公先后征服并吞了綿諸、邶戎等之后,初設縣制以管理所得之地,使秦國勢力達到關中渭水流域。但郝國期間歷史,朝代盛衰、風云變化的情況,一直鮮為世人知曉。
郝國雖然立國短暫,但在歷史上,郝國只不過是個勢力不大的彈丸小邦,先秦經典中對它僅有一鱗片爪的記載,讓用歷史科學之繩,將這些零星的史料碎片串聯起來,再結合出土文字資料的輔助來勾勒出郝國歷史的大體輪廓。
郝國滅亡之后,郝氏族姓一度衰落,在歷史上銷聲匿跡達三百余年之久,直到戰國晚期,否極泰來,以郝晏為代表的郝氏族姓在沉淪了數世紀之后首次崛起,這個郝國遺民的后代,馳騁秦國政壇數十年,掛印封侯,左右朝政,威懾天下,赫赫如日中天,后來郝晏之后雖然悲劇性地隕落,但百足之蟲,死而勿僵。郝晏后裔繼續發展為漢代郝姓的勃興打下了基礎。
秦武公十四年也是周莊王十三年在郝姓歷史上是一個極非常的年代,那場亡國的悲劇給郝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一日之間,祖國家園成為滿目瘡痍的廢墟。昔日的貴族淪為亡國之奴,郝國的子民們大部分戰死疆場,余下的也多淪為奴隸,變為秦國異族統治下的臣民。因此秦人滅郝實為郝姓歷史的里程碑,從此郝姓由一個擁有四百年悠久歷史的貴族邑姓,淪落為普通的姓氏,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國破家亡之后,帶著亡國之痛,郝姓族人開始了背井離鄉的大流亡,他們有的逃到中原各諸侯國避難,從此散居四方,大部分的郝國遺民則被迫向秦國腹地內遷,定居于陜西杜陵、武功、杏城、雕陰等縣,其中有一支內遷至盩厔,形成秦漢以后時期著名的盩厔郝氏,另有大批郝國遺民,被浮諸渭黃,以實海濱,遷徙到廣大的秦嶺以南地區,特別是巴蜀地區。這些南下秦嶺的郝國遺民后裔,后來便形成了南方少數民族中的郝姓。如歷史上著名的土蠻,有的郝氏族譜記載說:還有一支郝國遺民,甚至逃至東胡之大興安嶺以南地區,其后裔形成扎薩克與遼西的郝姓,并說霍云君便是這宗逃到扎薩克與遼西的郝氏后裔,至郝晏才返回秦國。

周惠王姬閬與其叔子頹因王權相互殘殺,之后又有周襄王與其弟叔帶兄弟反目,手足相殘的爭權奪利。這時秦穆公于周襄王時,出兵攻打函谷關,開辟國土,遂稱霸西戎。

作者:27.221.102.*   發表時間:2018-06-18 19:26:35

[回復] 回復中華郝氏族源考辨

沉淪與復興戰國時期的郝姓
郝國自商代帝乙時受封食祿埰邑,歷商、周兩個王朝,一直頑強地生存了四百余年至周莊王時期才告終結,因周莊王時,秦武公先后征服并吞了綿諸、邶戎等之后,初設縣制以管理所得之地,使秦國勢力達到關中渭水流域。但郝國期間歷史,朝代盛衰、風云變化的情況,一直鮮為世人知曉。
郝國雖然立國短暫,但在歷史上,郝國只不過是個勢力不大的彈丸小邦,先秦經典中對它僅有一鱗片爪的記載,讓用歷史科學之繩,將這些零星的史料碎片串聯起來,再結合出土文字資料的輔助來勾勒出郝國歷史的大體輪廓。
郝國滅亡之后,郝氏族姓一度衰落,在歷史上銷聲匿跡達三百余年之久,直到戰國晚期,否極泰來,以郝晏為代表的郝氏族姓在沉淪了數世紀之后首次崛起,這個郝國遺民的后代,馳騁秦國政壇數十年,掛印封侯,左右朝政,威懾天下,赫赫如日中天,后來郝晏之后雖然悲劇性地隕落,但百足之蟲,死而勿僵。郝晏后裔繼續發展為漢代郝姓的勃興打下了基礎。
秦武公十四年也是周莊王十三年在郝姓歷史上是一個極非常的年代,那場亡國的悲劇給郝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一日之間,祖國家園成為滿目瘡痍的廢墟。昔日的貴族淪為亡國之奴,郝國的子民們大部分戰死疆場,余下的也多淪為奴隸,變為秦國異族統治下的臣民。因此秦人滅郝實為郝姓歷史的里程碑,從此郝姓由一個擁有四百年悠久歷史的貴族邑姓,淪落為普通的姓氏,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國破家亡之后,帶著亡國之痛,郝姓族人開始了背井離鄉的大流亡,他們有的逃到中原各諸侯國避難,從此散居四方,大部分的郝國遺民則被迫向秦國腹地內遷,定居于陜西杜陵、武功、杏城、雕陰等縣,其中有一支內遷至盩厔,形成秦漢以后時期著名的盩厔郝氏,另有大批郝國遺民,被浮諸渭黃,以實海濱,遷徙到廣大的秦嶺以南地區,特別是巴蜀地區。這些南下秦嶺的郝國遺民后裔,后來便形成了南方少數民族中的郝姓。如歷史上著名的土蠻,有的郝氏族譜記載說:還有一支郝國遺民,甚至逃至東胡之大興安嶺以南地區,其后裔形成扎薩克與遼西的郝姓,并說霍云君便是這宗逃到扎薩克與遼西的郝氏后裔,至郝晏才返回秦國。

周惠王姬閬與其叔子頹因王權相互殘殺,之后又有周襄王與其弟叔帶兄弟反目,手足相殘的爭權奪利。這時秦穆公于周襄王時,出兵攻打函谷關,開辟國土,遂稱霸西戎。

作者:27.221.102.*   發表時間:2018-06-18 19:29:39

[回復] 回復中華郝氏族源考辨

郝晏家族首度崛起
郝國滅亡之后,有一部分郝國遺民仍然留在渭河流域地區的盩厔鄠縣故地,堅守己經殘破不堪的丘壟家園,他們淪為秦國臣民后,并沒有完全絕望,相反,經過近千年痛苦的裂變后,他們獲得一種新生,開始以普通平民族姓的身份去征服生活,通過征戰、仕途、經商、講學等方式,重振郝姓宗族的聲威,戰國晚年在異軍崛起的郝姓家族中,郝晏家族即是這種奮發進取的新郝姓宗族之代表。
鄧名世在《古今姓氏書辨證》中說:秦滅郝,其族仕秦,上卿大夫郝晏即其后。元代郝姓著名文人郝經在族譜圖序中說:郝國為秦所滅,子孫仕秦者有郝晏。各家郝姓族譜,也無不說郝晏是古郝國遺民的后代,所以郝晏是古雍州郝國遺民的后代,至于他的祖先世系文獻不足徵,已不得而知。
郝晏的籍貫,各種族譜傳說不同。丹陽譜說他居杜陵;安陸譜、荊州譜等說他祖籍山西并州太原縣晉源村,出生在東胡烏桓山后,返回秦國,仍居太原。安徽省六安《郝氏世譜》則認為郝晏仍居故郝國邑地,并說:“蓋郝入秦后,其宗族未嘗他徙太也。″此話雖不全面準確,但說郝晏是雍州郝國遺民是對的。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只說郝晏是秦國人,未指明秦國何地,由此可見,郝晏是那支留居故地的郝國遺民后代。
偉大史學家司馬遷著《史記》時,雖然沒有給郝姓宗族史上的這位杰出人物單獨立傳,但郝晏生平事跡之散見于族譜、野史者有許多為正史所無,如:安徽省丹揚、六安譜等均記載說郝晏生性豪獷多智,年輕時從河北、奉天游說歸太原祖居,常游說諸侯各國。譜稱郝晏最初在楚國做官,但仕途發展,不合競如愿,因轉而仕秦孝公,因秦孝公求賢納才,以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為己任,廣施恩德,救濟孤寡,招募戰士,明確論功行賞的法令,并頒布了求賢令,命國人大臣獻富國強之策。故在這里郝晏的才能得到發展,最后掛印封侯,稱雄諸侯,成為戰國大夫上卿之一,他官至上卿國相,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地原在郝國故地,渭河流域十二縣,號為霍云君。大概郝晏當時封地很大,但他在這些地分別設立縣制都邑派族人管理。因此,西漢文帝時博士賈誼曰: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郝晏的子孫后裔,各種記載很不一致,有的說郝晏只生一子:郝伯,郝伯一支遷居太原封地。而大多數族譜則說郝晏娶妻姬氏、嬴氐二位夫人共生十一個兒子:萊、榮、芳、蘭、艾、藝、萱、藍、萌、言。家族人丁非常興盛發達,郝晏作秦相數十年,肯定是姬妾眾多,因而子孫也應很多。
據記載說郝晏因受商鞅造反之罪牽連,秦惠文王聽信公子虔和公孫賈捏造謠言,于是便借將對秦國有功的商鞅車裂之刑,并遂使滅商鞅和郝晏之家,似乎商鞅和郝晏的子孫被殺盡了,其實不然,因為郝晏的子孫眾多,又散居各地,他們在商鞅車裂后,確實有大部分被滿門抄斬滅族,但他有許多幸存者,他們或逃于外,或隱姓埋名,頑強地生存延續下釆,所以郝晏的子孫至少有七支幸存并傳衍下來,一支為京兆派,如:四川成都譜所記的郝伯。另一支避亂隱居太原縣晉源鄉,傳說是郝晏的長孫房郝璦的這一支,也有的說是幼子郝說即郝言一支,并說這一支卸形成后來的太原郝氏;還有一支即遷烏桓山的那一支,上谷、漁陰七修譜因此說郝晏居烏桓山,子孫繁衍。
郝晏的這支最興盛的后裔,或遭殺戮,或逃難異國,或改姓隱居,宗族又一度中衰。《安陸郝氏世譜》稱:秦孝公卒,諸郝避秦惠文王之禍,始別著籍,從此郝氏宗族又各奔東西,分散到四方,另立基業,謀求新的發展和生機。另一支傳說遷往漢中郡長樂。漢源譜說:郝晏九子郝萌,遷居漢中長樂。
在民間野史有這樣一條極重要的記載:霍,秦相郝晏號霍云君,子孫氏焉。可見,霍云君的子孫中,確實有一支避禍隱姓埋名改姓霍氏,成為郝姓的一支重要的分支姓氏。此外一支即遷居長安府的那一支,京兆十一修譜因此說郝晏居杜陵,子孫繁衍。另一支避亂隱居漁陽,傳說郝晏七子郝萱這一支,另一支曾作為屬副將跟從秦朝大將公孫壯東上征戰魏國,后被公子虔、公孫賈一伙逼死,怕受牽連之罪,逃至塞北大漠諸胡,成為后世當地匈奴大姓。

作者:27.221.102.*   發表時間:2018-06-20 23:12:19

[回復] 回復中華郝氏族源考辨

天下郝姓出太原
——漢魏時期郝姓的復興
沮陽郝氏與西漢郝姓的初興
郝國被秦滅之后四百余年,霍云君郝晏族子孫被誅后一百余年,郝氏族姓在經過長時間的亡國、滅族陣痛之后,至西漢初中期之際,忽然以嶄新的面貌出現于世人面前,以上谷郡沮陽郝賢家族的崛起為標志,郝姓開始走上復興之路。
秦與西漢郝姓鳥瞰
霍云君郝晏死后,郝姓宗族為避商鞅車裂之禍,紛紛逃散匿跡,族姓的發展進入低潮,但郝氏不愧是一個具有很強大生命力的優秀族姓,到秦漢之際,便有些杰出的子孫走出低谷,如:郝瑗、郝夔、郝極、郝泰等,郝璦之名見于《漢書》等,史稱:他博學多才,在漢朝初時,職任太原郡守。又有郝夔,漢匈奴中郎將。有郝泰,精通百經詩書和兵法,隱居不仕,但郝璦之書名不傳,籍貫不著;郝泰其名,亦系托稱,類似仙道。大概當時去公子虔、公孫賈和商鞅被車裂之禍不遠,郝姓族人仍心有余悸,不敢公然顯示自己身世的緣故吧。只有郝極一支漢中郝氏,以草莽出身,最后功成名就,封侯食國,開郝姓復興之先河。
迄至西漢中期,以郝賢為代表上谷郡沮陽郝氏和以郝桐為代表的沈黎郡嚴道郝氏同時崛起,南北輝映,從而重振郝氏族姓的聲威,從此之后,郝姓便興盛不衰,至東漢太原郝氏臻于極盛。
漢中郝極家族的初興
秦漢鼎革,楚漢相爭之世,大批英雄豪杰乘勢而起,應運而生。漢初的郝極家族,即是其中代表。
據四川蜀縣華陽《郝氏宗譜》記載。郝極家族便是霍云君郝晏的直系后代。譜稱:郝晏有一子名叫郝佺,官任蜀郡守,郝佺生一子郝極,史稱郝極為漢中楚國人,陜西省南鄭一帶人。他出身綠林,在秦末民眾起義中乘勢揭竿而起,成為該地一支義軍頭目。后來,這支隊伍被漢中王劉邦收編,郝極因此一名群盜長,成為漢中王手下的一名小將。他的地位本來沒有什么變化,但后來時來運轉,漢王朝實行消滅異姓諸侯,鞏固劉氏政權的政策,給郝極的發跡提供了絕好機會。郝極順應時勢,擁護中央王朝,反戈一擊,攻打第二代齊王田楚、臨江王共尉等等,最后大功告成,幫助中央將齊王、臨江王等國勢力消滅。此后,郝極更加效忠中央政府,又隨劉邦剿滅各異姓諸侯,特別是在消滅九江王英布的戰斗與黃敖等同時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黃敖在漢高祖十二年十月被劉邦封為邔,食邑一千戶,同時郝極也被封郫侯。郝極封郫侯四十年后去世,謚"武侯"。因此為郫武侯。
郝極生子名叫郝璜,漢景帝二年,郝極去世后,郝璜以子承父位,嗣封第二代郫侯,郝璜封郫侯十九年于漢武帝建元六年去世,謚為"夷侯",郝璜去世后,由兒子郝岐嗣襲為第三代郫侯,食邑增至三千戶,時值漢武帝為強化中央集權而采取削藩政策,郝氏家族的郫侯國也未能幸免,元狩四年,漢武帝以郫侯郝岐謀反叛廷的罪名為借口,廢除郫侯,將郝岐處以邊疆塞外城旦。至此西漢歷史上的郫侯國在生存達七十余年后終告消亡。雖然郝氏郫侯國廢除后近五十年,漢宣帝采取寬容政策,開皇家廟藏查閱舊籍,下詔各級政府尋求先世功臣之后,除罪復家,加爵受賞,以示劉氏皇室的恩寵,但是郝氏郫侯家族后裔這一支郝氏望族從此消失不見了。

作者:27.221.102.*   發表時間:2018-06-27 17:06:18

[回復] 回復中華郝氏族源考辨

河內安陽郝軍家族


史稱郝軍為殷侯國人,河南省安陽一帶人,他出身綠林,在秦末農民起義乘勢揭竿而起,成為該地一支義軍頭目。后來,這支隊伍被殷王司馬邛收編,郝軍因此成為殷王司馬邛手下的一名小將。
郝軍的開基始祖就是郝晏的兒子郝藝、郝艾倆兄弟。譜稱:為躲避公子虔、公孫賈等人的追捕迫害,郝藝、郝艾二人相攜逃入趙地,落籍趙郡真定,后遂成為真定人。秦末時真定郝氏是京兆郝氏的一個分支,自郝軍的祖父輩才從京兆徙居真定的。真定郝氏的第一、二世開基立業祖先,大概沒有什么功業名聲,因此史書失載他們的名字,而查冀州清河郡棗強縣廣川村郝氏譜載:郝軍是郝藝之孫,則郝藝為真定郝氏開基祖直到第三代,因出了那位趙將賁郝軍,才聞名遐邇。
譜稱:郝軍之祖父郝藝徙居河北真定,郝軍得罪仇家,為避禍移居安陽,郝軍是秦末趙將殷國司馬邛的心腹和最得力的支柱,即封郝軍為趙將賁,故《方輿紀要》卷十六北直七說:秦始皇六年,伐魏,取朝歌。項羽立司馬邛為殷王,都此。漢置朝歌縣,屬河內郡。秦二世三年,信武侯靳歙奉劉邦之命進攻邯鄲、朝歌等地。司馬邛則派郝軍迎戰于湯陰,結果郝軍軍隊大敗于靳歙,靳歙突破防線,渡淇衛水,包圍司馬邛所在朝歌城,郝軍損兵折將,慘敗之后,逃到太行山馬洞嶺,靳歙乘勝窮追不舍,竟單人獨騎追到馬洞嶺,被郝軍手下暗箭射傷。從此這支郝氏家族便與靳歙結成大仇。漢高祖元年底,靳氏兄弟率大軍與劉邦聯合進攻安陽、邯鄲,同郝軍報殺之仇,雙方在淇縣朝歌一場激戰,結果郝軍全軍覆沒。只他自己一人逃脫,他的妻兒子媳中有男女五人被靳氏兄弟抓獲,后來都被殺掉。此后,郝軍又在秦末吋至漢高祖時,多次受到靳氏兄弟的打擊,最后在漢高祖三年,郝軍的朝歌城被靳歙大軍攻破,郝軍也終于戰死開封的沙場。
郝軍的生的兒子見于野史族譜上的只有長子郝籍,后裔不知所終,郝軍的后裔情況,史書和家乘失載,大概后來家族衰落,便湮沒無聞了。


《史記.傅靳蒯列傳》說靳歙力守雍丘,攻打叛漢的王武等人。奪取梁地后,率部將兵攻打守菑南的楚將邢說,大敗邢說,并活捉了邢說等都尉二人,司馬軍侯十二人,招降敵官兵四千余人,后在滎陽東大敗楚軍。漢高祖三年,賜給靳歙食邑四千二百戶。此后靳歙率部將兵眾抵河內郡,攻打駐守在朝歌城趙將賁郝軍,大敗趙將賁郝軍,活捉騎將二人,繳獲戰馬二百五十匹。等等在幾次重要戰役中,靳歙共斬敵九十首級,降伏城邑五十九座,平定郡國各一個,縣城二十三個,活捉諸侯王、柱國各一人,二千石以下至五百的不同等級官員三十九。漢高后五年去世,謚號:肅侯。
司馬遷稱:靳歙去世后,他的兒子靳亭繼承侯爵。二十一年,靳亭犯事國人過律之罪,漢文帝后三年被剝奪侯爵。故司馬遷評價:陽陵侯傅寬、信武侯靳歙皆高爵,從高祖起山東,攻項籍,誅殺名將,破軍降城以十數,未嘗困辱,此亦天授也。

作者:27.221.102.*   發表時間:2018-07-07 10:34:23

[回復] 回復中華郝氏族源考辨

顯赫一時的上谷郡沮陽郝賢家族
″內史世澤,太原家聲"。
在郝姓早期歷史長河中,有一支與太原郝氏同樣著名的家族,便是上谷郡沮陽郝氏,這個家族出了漢初以來第三個郡守郝賢而顯赫一時,聞名后世。
上谷郡是古時中原農耕文明與北方游牧文明的分界點,是漢朝北部邊防要沖和重鎮,亦是薊城的西北屏障,匈奴、鮮卑、烏桓甚至高句麗的騎兵皆在這里窺關牧馬、沖擊馳突,漢將周勃率軍平定燕王盧綰叛亂,越過居屬關隘,為漢朝蕩平北疆。漢景帝時有飛將軍李廣鎮守上谷郡,力戰匈奴,留下李廣的才氣天下無雙的千古英名。漢武帝有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皆晉升為大司馬,因前有罷太尉之位,后置大司馬位,以代替太尉之職,故衛青、霍去病得以名正言順地管理日常的軍事行政事務。上谷郡太守郝賢四從大將軍衛青擊匈奴,首虜千級以上功封爵侯,是元朔六年五月壬辰。第二年眾俐侯郝賢坐為上谷郡太守入戌卒財罪,國除。這是《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記載的。
在《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又云:是歲也,大將軍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為天子侍中。善騎射,再從大將軍,受詔與壯士,為剽姚校尉,與輕勇騎入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及相國、當戶,斬單于大父行籍若侯產,生捕季父羅姑比,再冠軍,以千六百戶封去病為冠軍侯。上谷太守郝賢四從大將軍,捕斬首虜二千余人,以行一百戶封賢為眾俐侯。"是歲,失兩將軍軍,亡翕侯,軍功不多,故大將軍不益封。右將軍建至,天子不誅,郝其罪,贖為庶人。
根據這些史書記載和《安陸八修譜》記載:郝賢,字伯公,河東和田人。郝賢是霍云君郝晏之兄郝企,字平仲的笫七代孫。但大多數郝姓家譜,如安徽六安譜、丹陽譜、南和譜等,均認為郝賢是霍云君的直系后代,出自郝晏長子郝萊,一說是第四子郝蘭,一說是第十一子郝言之子郝廣一支。譜稱:郝廣,字耀山,漢初官任總兵大元帥,娶妻張氏,生五子:尚、安、述、究、宛。其中幼子郝宛,足智多謀,漢高祖時曾任真定太守,政績斐然。但郝宛生性喜靜樂道,年三十歲時便退出仕途,改行修身仙道,并改名郝澹,郝澹娶妻荀氏生三子:定國、護國、平國。南和譜稱:郝澹時家族自太原遷居石邑縣,郝定國,字正平,漢高祖十年舉正直入仕,官任沛曇令,漢文帝時攝東萊郡太守。郝定國娶妻霍氏生二子:敬處、敬觀。長子郝敬處,漢文帝二年癸亥,官任本州戶曹椽,辦事頗見成效,州牧因將其政績上報,被升為侖朝正,到景帝時累官至上谷郡太守。因此由石邑縣遷居沮陽,夫人毛氏,封恭人,生三子:藉、荇、蒿,其中老二郝荇,字大宗,曾官任河東太守,夫人柳氏,生一子便是后來封侯掛印的沮陽人郝賢。
史稱:郝賢自幼好經國濟世之學,有大志,年輕時即成為鄉里豪杰。漢景帝時曾發生七國之亂,周亞天為大將軍,郝賢被發兵去征伐。周亞夫很能用兵,先穩住十五個諸侯國,然后使用計策,僅用三個月工夫,把七國的叛變都平定了。漢武帝時曾下一道詔書,叫各郡縣推舉品行端正,稍有才學,能夠直話直說的人,史書謂″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當時推薦到京師來的一百多人,其中有郝賢,被官府朝廷派往去做上谷郡太守。
自漢武帝開啟匈奴大戰的大幕之后,上谷成為漢軍集結出塞的大本營之一。元光六年漢軍四路出兵,進擊匈奴,時任車騎將軍衛青從上谷出兵,取得龍城大捷,就此成為漢軍第一統帥。西漢中期名將趙充國曾以匈奴中郎將的身份率兵駐屯上谷。元光六年壬子,匈奴又來進犯,一直打到上谷。郝賢急報朝廷的軍情,漢武帝委派衛青、李廣等四個將軍,每個將軍帶領一萬人馬,分四路去抵抗匈奴。漢武帝建元以來,郝賢一直守住北方的邊界要塞,元朔五年丁己,作為上谷太守郝賢參加大將軍衛青打了個大勝仗,擄來了十幾個匈奴小王,一萬五千多個俘虜。漢武帝為了鼓勵將士們打匈奴,設壇拜衛青為大將軍,加封賜土地和戶口,同時郝賢太守因捕斬擄來二千多個俘虜,以軍功封為眾俐侯,賜食邑一百戶和土地。元狩二年庚申,匈奴再一次打到上谷,殺了幾百個漢人,搶了一些牲畜、財物,不等漢朝軍隊過去就走了。這時可把漢武帝龍顏震怒,免了郝賢的上谷太守,以打敗仗定死罪,并削奪眾俐侯的土地和戶口。因漢朝己有了一條規矩:罪人可以拿出錢來贖罪。郝賢交足了錢,贖了罪,做了庶民百姓。郝賢做了平民回到老家,打獵,還喜歡文學,欣賞司馬相如和別的文人的文章,自己也會做詩。但他的雄心大志并不在文學方面。
元狩四年,匈奴騎兵再次進犯上谷郡,殺了千余當地的老百姓,搶了些糧食和財物返回去了。漢武帝又派大將軍衛青和車騎將軍霍去病各帶五萬人馬追擊匈奴,郝賢仍跟隨車騎將軍霍去病,做幕僚軍師,從代郡出征擊匈奴,飛將軍李廣之子倒立了功軍,霍去病的大軍連接打勝捷報,逮住了單于手下的三個王,還有將軍、相國、軍官等八十三人,消滅了匈奴八九萬人。匈奴逃到漠北。從此,漠南不再有匈奴的軍營了。
據族譜記載:郝賢娶妻劉氏生一子:郝崇,又作郝宗,金城太守,又妣王氏、公孫氏生六子:廉、孝、尚、況、忠、彥。史稱:郝賢的后裔非常興盛,分支眾多,第五子郝忠一支留居沮陽,一支分居棗強縣,另一支徙居南和縣,還有一支徙居湖北省光化縣,再一支徙居山東平原縣。

作者:27.221.102.*   發表時間:2018-07-07 10:37:47

[回復] 回復中華郝氏族源考辨

上谷分支清河郡棗強縣郝氏

東漢時期,清河郡棗強郝氏因出了個才傾天下的大才子郝慧而名揚于世。據多種族譜記載;清河郡郝慧家族是上谷郡郝賢的后裔分枝,它出自郝賢七個兒子中的第三子郝孝一支。
據安陸譜、六安譜、江都譜、當涂譜、棗強譜等稱;郝孝,名以貴,字良佑,性純厚,幼善騎射。漢武帝三十年召補宿衛,有一次,郝孝跟從漢武帝到上林苑中打獵,他箭射飛鳥,百發百中,漢武帝見狀稱奇,問他;‘這是什么道理’。郝孝答道;‘道理不是從來沒有的,這是其中第一個道理吧’!即:帝曰;‘有道乎’?答曰;‘道無不有,此其一焉’。漢武帝聽了心領神會,便升他為京兆尹。郝孝為政仁厚,以德令天下,民不忍欺,不久兼管左馮翊、右扶風都尉,后任職期滿,遷職為左諫議大夫。當時有輪臺之議,漢武帝莫能決,于是召郝孝、黃宏等人入問,郝孝答道;‘致貧者兵也,兵止貧自止,原陛下圖之’。漢武帝聽后愴然,即下詔罷輪臺之議。

譜稱;郝孝娶妻黃氏生四子;長子郝馝,字宇江,官任京兆尹;次子郝馥,字廷治,官侍中;三子郝馡,字菊園,四子郝馠,字任君,其中第三子郝馡一支最顯,郝馡于漢宣帝時以賢良方正起家,初官外襄陽縣令,后因除大蟒有功,被召為中郎將。郝馡娶妻張氏生三子;長子郝祐,字正周,官太常卿,三子郝祺,字行周,隱居不仕,次子郝祜,字篤周。
譜稱;郝祜年十二歲,值匈奴猖狂,危及中國漢皇朝安全,郝祜因上京奏言戰爭,其言愷切詳明,漢元帝頗為心動,因而授他中郎將之職,參與塞北軍事,郝祜果然不凡,多次以奇計破匈奴,受到漢元帝獎賞,后以功升為敦煌太守,不久改任代郡太守。他的一支后裔,因此留居于此,形成東漢時的代郡望族。
譜稱:郝祜娶妻項氏生三子;道、善、良。郝道,遷居清河郡,娶妻劉氏生三子;淵、沅、源。郝淵,遷居上黨郡,郝沅,自幼好學,三教九流無所不通,尤深入于牛醫,郝沅娶妻伏氏生三子;憲、慧、懋。次子郝慧,便是以‘旺旺登波’之雅度為世人所知的大才子郝慧。

郝慧,字捷智,史稱;郝慧家世貧賤,父親是個牛醫,但這個出身貧賤的郝慧,卻是一個有非凡才氣的大才子,他的才學事跡,雖隱然不見于史。但在當時其名傾天下,其才之高,十八歲時便使得當時名噪一時的才子荀淑佩服得五體投地,與黃憲齊名,稱為已之師表。可惜他年僅六十八歲便不幸去世,他的后裔,便形成有名的清河郡棗強郝氏。

作者:27.221.102.*   發表時間:2018-07-07 10:43:16

[回復] 回復中華郝氏族源考辨

顯赫一時的京兆郝黨家族

在郝姓早期歷史長河中,有一支與太原郝氏同樣著名的家族,便是京兆杜陵郝氏,這個家族因孕育出了一位中國封建社會循史的典范郝黨而顯赫一時,聞名后世。

郝黨,杜陵人,據《太原陵川郝氏譜》記載;郝黨是郝晏之兄郝企的第六代孫,但大多數郝姓家譜,如;晉陽譜、懷來譜、冀州譜等,均認為郝黨是郝晏的直系后代,出自郝晏的長子郝萊之子郝宙。譜稱;郝宙,漢初官任總兵大元帥,生五子;安、寧、宏、定、容。其中幼子郝容,足智多謀,漢高祖時曾任淮南郡太守,政績斐然。漢文帝時郝宏,性純厚,幼善騎射,漢文帝時召補宿衛,下詔令郝宏為京兆尹,郝宏為政仁厚,以德令天下,民不忍欺,遷職為諫議大夫。

郝容娶妻蔣氏生三子;嵩、峯、侖。長子郝嵩,漢文帝二年官任本州島戶曹椽,辦事頗見成效,州牧因將其政績上報,被升為侖朝正,到漢景帝時累官南陽郡、汲郡太守,夫人韓氏生三子;彬、彰、彩。其中老三郝彩,曾任右內史京兆尹,夫人柳氏生一子,便是后來封侯掛印,成為漢時亭鄉侯的京兆人郝黨。

史稱;郝黨,自幼學習法律之學,有大志,喜歡做官,年輕時即為鄉里豪杰,曾役使鄉人到南陽做事,他的家族也因此從京兆遷到南陽郡苑縣,漢武帝末年郝黨曾花錢買了一侍郎謁者的小官,后來又用同樣方法買了兩百石的卒史,后因為官清廉正,又精明能干足智多謀,富有領導才能,升為廣陵國相,為政期間,處議當法,持法寬平,深得民心。漢宣帝聞其名,召升為廷尉正兼中郎將。在廷尉正、中郎將又以公平正真聞名,不久又任命郝黨為揚州刺史,旋即升為江夏郡太守,秩比二千石。郝黨任江夏郡太守八年,力勸農桑,重視教化,政績斐然,故有外寬內明深得吏民心,戶口歲增,治為天下第一。漢元帝時以中郎將命郝黨與王惲等行萬國。數年后至元始五年乙丑,漢平帝下詔封郝黨為亭鄉侯,賜黃金百斤,旋即拜太子太保,遷御史大夫。史稱;郝黨擅長治民,不善也為相,后世把他與黃霸、龔遂一同視為中國封建社會循吏之代表。

據族譜記載;郝黨娶妻糜氏生一子;郝良,又妣倪氏、師氏生七子;石、公、叔、季、釗、劍、宗。而據《漢書?功臣侯表》等其它史乘記載;郝黨長子郝良又名郝臣,郝黨去世后,敕塟大陵山,御制碑文贊辭刻于墓。史稱;郝黨的后裔非常興盛,分支眾多,第六支郝釗一支留居京兆杜陵,一支分居南陽苑縣。另一支徙居廣陵,還有一支則在封地居此,也有一部分居住在他的成名之地江夏。郝黨的后裔,不僅人丁興旺,而且家族榮顯發達,子孫為吏二千石者三人,其中長子郝臣一支最顯。郝黨去世后,郝臣嗣封為第二代亭鄉侯,食邑增至一千五百戶,官至農都尉,郝臣在位四年,直至去世,謚為毅侯,同年郝臣之子郝弼嗣封亭鄉侯,他于王莽始建國三年官任五經博士九卿,他的兒子郝輔嗣封為亭鄉侯,直至王莽失敗,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亭鄉侯國才被廢除,從此以后,不知所終。



史學家班固撰《漢書》曰:"孝平之世,政自莽出,褒善顯功,以自尊盛,觀其文辭,方外百蠻,亡思不服,休征嘉應,頌聲并作,至乎變異見于上,民怨于下,莽亦不能文林也。"
漢朝武官的級別分:將軍、中郎將、校尉三級。由于將軍并不常置,有戰事時才冠以統兵者將軍之稱時一般武官所能獲得的最高為中郎將。秦置中郎,至西漢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將以統領皇帝的侍衛,屬光祿勛管轄,品秩為比二千石。漢平帝時又置虎賁中郎將,統虎賁郎,后有羽林中郎將,統羽林軍,與虎賁中郎將同級,品秩比二千石,低于將軍。東漢以后中郎將的名號被各割據勢力廣泛加于武官,不再限于禁衛統領等職,成為一個大致介于將軍和校尉之間的階層,其職位、品秩、權力差異很大,統兵將領亦多用此名,其上再加稱號時:如使匈奴中郎將、北中郎將等。

作者:27.221.102.*   發表時間:2018-07-07 10:49:14

1 [2] 最后一頁 跳到 頁/共2頁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