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LI  

03-08

1594980次

8人

10個

501個

36214人

1731部


站長: [申請站長]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主樓] 湖南李氏族源流  [精華]

長沙源頭李氏

? 本姓呂,宋宰相呂夷簡,謚文靖之后。明永樂間,月山公,諱元,由安徽巢縣遷長沙,接李氏之業,遂改姓李。三世友鑒公,諱恭,遷長沙城東上源頭。清康熙41年(1702)始修族譜,乾隆6年(1787)、道光12年(1832)、同治7年(1868)、1925年續修。清道光間建宗祠于長沙高橋范林。七世李棠,明嘉靖進士,南京兵部右侍郎,謚恭懿。十五世象溥、象鵠、象鵾,清嘉慶進士。十六世李家俊,十七世李世瓛,光緒進士。字派:(自十二世始)宏開景象,家世克昌,承宣祖德,永錫賢良。


長沙李氏

? 始祖伯順公,字從和,宋時人,居江西南昌府豐城縣湖茫。十四世祖從哲公,字智明,宋景定3年(1262)遷居湖南長沙三都花果園,至二十世祖邦芝公仍居花果園。十四世祖從先公下十七世祖源通公,為千夫長,明時戰死長沙,后人始寓湘城,繼徙錦繡都,至二十世開必賢、必選、必端三房,分居于金家垅、大木山、赤石河。1914年四房始合修族譜,稱三修。


長沙、湘潭軍營李氏

? 始祖匯拔公,諱泰卿,原籍江西廬陵縣,官潭州衛指揮,調征滇廣,因功擢升都指揮,調守武岡,解組后初居攸縣,永樂間徙善化湘西之軍營,其子華國,諱宗文,遂占籍善化(今屬長沙);紹國,諱宗武,占籍湘潭,皆以軍營名其族。族譜始修于明萬歷45年(1617),清道光2年(1824)二修,光緒6年(1880)三修,1915年四修。派語:德樹心培福,人開運鼎昌,鴻猷恢世澤,先緒耀南湘。


長沙曲江李氏

? 始遷祖辛士公,江西南昌府豐城縣湖茫里人。明永樂初長沙遇變,居民鮮少,公以逸士托足湖湘,卜居善化六都長樂鄉長松里曲江。清康熙48年(1709)、乾隆40年(1775)、嘉慶17年(1812)、咸豐6年(1856)、光緒19年(1893)、1924年纂修族譜。字派:(自九派始)本日守承先世逢,紹廷政學安邦國,書田基業振家聲,景運文明光祖澤。


長沙碧湘街李氏

? 始遷祖千一公,宋朝時自江西泰和遷湖南善化縣碧湘街十里沖。清光緒間纂有族譜。


長沙雷田坪李氏

? 始祖元公,行五,原籍江西豐城縣湖茫人。明宣德年間,奉例開墾遷湘,開基于長沙嵩北鄉雷田坪。至1948年,已傳23代,共5800余人。宗祠在雷田坪。


長沙高橋李氏

? 始祖伯順公,宋時天官,居江西豐城湖茫。十六代學明公,為廣東布政使,生九子:元道居湖北蒲圻,元通居長沙西鄉塅,元運居湘潭,元迪居善化,元迎居湘陰,元迅居寧鄉,元遞居益陽,元逢居長沙河西后塘。第三子元選,元至正間遷居瀏陽東鄉,十八代定億公,復遷瀏北,二十代安遠,遷居長沙金井,二十七代大慧,遷金華山,二十八代道書遷高橋途沖。明永樂3年(1405)于瀏邑創修支譜,清乾隆13年(1748)、嘉慶24年(1819)、道光30年(1850)、光緒6年(1880)、1934年、2004年續修。乾隆27年(1762)建宗祠五福堂于高橋鎮蔡家沖。李維漢為該族三十六派孫,譜名運楷。子李鐵映,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字派:(自十八世始)定國安邦扶潤廷朝子大道之騰世年逢新景運厚德本延長兆啟英才盛光昌太有常。


長沙清泰街李氏

? 豐城始祖伯順公,傳十六世至學明公,生九子,自江西豐城同遷湖南,次子元通于明永樂間卜居長沙小春山,九子元逢居李家坪,后裔散居星沙及湘陰樟湖嶺、沅江泗湖山等地。明永樂3年(1405)合修通譜,清乾隆13年(1748)通、逢二房合修,道光8年(1828)、咸豐10年(1860)、光緒16年(1890)、1938年二房續修。乾隆27年(1762)建總祠于省垣北門清泰街。舊派:年逢新景運,厚德本延長,兆起英才盛,光昌太有常。續派:業恢忠孝美,佾薦必芬香,矩 遵先哲,家庭集百祥。


長沙神通山李氏

? 宋時三貴公,諱寶,徙居湘潭。福信公,元順帝至正年間孤身避兵遷居善化神通山(今屬長沙縣)。清乾隆46年(1781)始修族譜,咸豐10年(1860)續修,1913年三修。


長沙赤岡沖李氏

? 始遷祖朝斌公,清同治6年(1867)開基于長沙市蘇家巷,后遷居福慶鄉赤岡沖。至1949年,族人共109人。宗祠在赤岡沖。


長沙東山、杲山李氏

? 始祖肇衡公,字權量,原籍江西廬陵縣,元至正間以千戶職官湖南,始遷長沙碧湘街,再析東山陶埠跡、杲山李家湖,族人分布于東山林塘、杲山木魚洲一帶。至1948年,已傳23代,共4100余人。宗祠分東西兩祠。


長沙北山李氏

? 始遷祖源用公,明洪武時偕昆弟徙長沙東鄉北山,以儒為業,總祠在北山源。


長沙廣塘灣李氏

? 始遷祖呂德公,字明齋,原籍安徽懷寧縣,明洪武初年因避亂遷湘,開基于長沙縣橋頭驛沙河西岸下三里許(即九福鄉廣塘灣)。族人分布于廣塘灣附近及湘陰、南縣、華容、岳陽、益陽、洪江等地。至1948年,已傳23代,共4000人。宗祠在廣塘灣。


長沙尖山李氏

? 唐昭宗之孫伯順于唐亡后由長安遁居江西之樂安,十八傳至思榮公,字定昌,明初由江西樂安縣藥師沖轉徙長沙河西胥宇竹子沖,地近尖山,故稱尖山李氏,厥后分八房。清雍正11年(1733)建家廟于杉木橋。嘉慶8年(1803)八房創修族譜,咸豐間各房分修,1949年又合修。宗派:(自十四世始)文章昭著,景遠肇開,祖德崇長,賢才佑啟,先猷式守,敦篤彝倫,和敬鐘祥,家聲永振,遠懷前哲,高亮恢宏,克裕貽謀,道明禮順,達仁由義,慎詔后昆,世頌清芬,丕承駿澤。


長沙新橋李氏

? 始遷祖發廣公,元舉人,明初由江右豐城遷長沙,世居臨湘都新橋。


長沙楚塘李氏

? 始祖瓊公,世居江西南昌。三世廷祿公,字在中,元進士,官至左都副使浙東討虜右將軍,明初遷居星沙楚塘。六世衍為壽、義、秀、和四大房。清道光間始修族譜,光緒8年(1882)續修,1923年三修。同治元年(1862)建祠。舊派:瓊單單單單揚恢式緒豁達起紋心順德家(和陽鳴忠之應一方宗志榮昌)運泰臨。新派:謹厚貽謀遠,寬仁裕后長,勛高華國策,道直永書香。


瀏陽李氏

? 一世李利貞,四十六世唐太宗弟元嬰封滕王,生仕聰,封南昌王。五十一世白,六十世縈,縈生高,為上黨始祖。高生榮,榮生仲福,仲福生承鼒,佐后唐有功,封豐城侯。七十六世遇中,生燾、熹、薰。遇中公率燾公由四川眉州丹稜縣歸湖茫,未幾,徙瀏邑城內而居焉。1944年四修族譜。


瀏陽泊荊李氏

? 始遷祖念亨公,后唐同光2年(924)自江西豐城縣遷居湖南瀏陽縣北羔雁鄉泊荊。1929年纂有支譜。


瀏陽坪上李氏

? 始祖西平郡王晟第十子、隴西郡公憲之五世孫煥公,官吏部員外郎,后唐同光2年(924)挈子望春遷瀏北桎木市坪上。至清光緒33年(1907),已傳35代。


瀏陽膏田李氏

? 始遷祖邇昌公,五代后梁開平時自江西豐城遷此。后人分布于淳口、高田。


瀏陽鄧公山李氏

? 始祖唐太宗三子恪,字為德。遷瀏始祖芳梅公,字雪筠,元至正25年(1365)由平江黃裴培山遷瀏,始居大江里。長子宗江分居蘆溪遷栗樹坪,次子宗河分居七娘山遷淺船嶺,三子宗淮分居泮春鄧公山,四子宗濟分居社港市遷許家沖。清光緒26年(1900)建芳梅祠于鄧公山。乾隆41年(1776)創修族譜,嘉慶2年(1797)、嘉慶22年(1817)、道光28年(1848)、光緒4年(1878)、光緒34年(1908)六修。原派:宗本邦國正,存元仲時興,文武建齊定,朝廷貴進升。新派:懷才逢盛世,行道有名賢,忠厚祥長發,榮華福永全。


瀏陽合口段、西坑李氏

? 始祖后昌公,字必大,元至正23年(1363)率子文書、樂書自江西豐城遷瀏。文書別居瀏北西坑,樂書裔世居合口段。后人分布于龍伏等地。


瀏陽柘溪李氏

? 始祖庸弼公,字殿良,明洪武元年(1368)時因避亂自江西豐城徙吉安,再徙袁州,三徙湖南瀏陽南區金聲鄉柘溪董家園。族人分布于萍鄉、醴陵等地。至1948年,已傳22代,共4100余人。宗祠在柘溪市庵場坪。


瀏陽麻園李氏

? 始祖伯順公,籍江西南昌府豐城縣瓦子街。十七傳至元選公昆季九人于明洪武初年同徙于楚。道公遷蒲圻;通公遷長沙西鄉塅;運公遷湘潭;迪公遷善化;迎公遷湘陰陶陵;迅公遷寧鄉;遞公遷益陽;逢公遷長沙后塘;元選公,字于眾,歷任廣東保昌縣知縣,明洪武3年(1370)遷瀏陽東鄉八都,其子定南,字仲之,號文清,任河南開封府經歷,由瀏東遷北鄉麻園。定南公生三子:國賢裔遷湘陰;國泰裔遷平江;國盛公傳至扶才公生運福、運云、運日、運明,衍為四房。族譜始修于清乾隆21年(1756),道光9年(1829)二修,咸豐3年(1853)三修,光緒13年(1887)四修,1924年五修。老派:定國安邦扶運至,洪芳大景日尚時。續派:再興華勝潤,厚德本延長,兆起英才盛,光昌太有常。筆花園總祠增訂派語:業恢忠孝美,俎薦必芬香,矩 遵先哲,家庭集百祥。


瀏陽季家洲李氏

? 始遷祖宗甫、宗漭、宗顯兄弟,明洪武中自江西南昌遷瀏西李家洲,衍為三支,分居瀏陽及善化腰塘、西塘等地。至清光緒末年,已傳18代,丁口1800余人。
瀏陽膏田李氏

? 始遷祖邇昌公,五代后梁開平時自江西豐城遷此。后人分布于淳口、高田。


瀏陽鄧公山李氏

? 始祖唐太宗三子恪,字為德。遷瀏始祖芳梅公,字雪筠,元至正25年(1365)由平江黃裴培山遷瀏,始居大江里。長子宗江分居蘆溪遷栗樹坪,次子宗河分居七娘山遷淺船嶺,三子宗淮分居泮春鄧公山,四子宗濟分居社港市遷許家沖。清光緒26年(1900)建芳梅祠于鄧公山。乾隆41年(1776)創修族譜,嘉慶2年(1797)、嘉慶22年(1817)、道光28年(1848)、光緒4年(1878)、光緒34年(1908)六修。原派:宗本邦國正,存元仲時興,文武建齊定,朝廷貴進升。新派:懷才逢盛世,行道有名賢,忠厚祥長發,榮華福永全。


瀏陽合口段、西坑李氏

? 始祖后昌公,字必大,元至正23年(1363)率子文書、樂書自江西豐城遷瀏。文書別居瀏北西坑,樂書裔世居合口段。后人分布于龍伏等地。


瀏陽柘溪李氏

? 始祖庸弼公,字殿良,明洪武元年(1368)時因避亂自江西豐城徙吉安,再徙袁州,三徙湖南瀏陽南區金聲鄉柘溪董家園。族人分布于萍鄉、醴陵等地。至1948年,已傳22代,共4100余人。宗祠在柘溪市庵場坪。


瀏陽麻園李氏

? 始祖伯順公,籍江西南昌府豐城縣瓦子街。十七傳至元選公昆季九人于明洪武初年同徙于楚。道公遷蒲圻;通公遷長沙西鄉塅;運公遷湘潭;迪公遷善化;迎公遷湘陰陶陵;迅公遷寧鄉;遞公遷益陽;逢公遷長沙后塘;元選公,字于眾,歷任廣東保昌縣知縣,明洪武3年(1370)遷瀏陽東鄉八都,其子定南,字仲之,號文清,任河南開封府經歷,由瀏東遷北鄉麻園。定南公生三子:國賢裔遷湘陰;國泰裔遷平江;國盛公傳至扶才公生運福、運云、運日、運明,衍為四房。族譜始修于清乾隆21年(1756),道光9年(1829)二修,咸豐3年(1853)三修,光緒13年(1887)四修,1924年五修。老派:定國安邦扶運至,洪芳大景日尚時。續派:再興華勝潤,厚德本延長,兆起英才盛,光昌太有常。筆花園總祠增訂派語:業恢忠孝美,俎薦必芬香,矩 遵先哲,家庭集百祥。


瀏陽季家洲李氏

? 始遷祖宗甫、宗漭、宗顯兄弟,明洪武中自江西南昌遷瀏西李家洲,衍為三支,分居瀏陽及善化腰塘、西塘等地。至清光緒末年,已傳18代,丁口1800余人。


瀏陽、長沙大路李氏

? 始祖萬級公,二十一郎,明洪武12年(1378)由江西豐城縣瓦子街胡茫花墻發跡遷瀏陽縣北鄉二十八都,距永安市大道五里許,因稱大路李氏。傳至五派友政公生廷先;友德公生廷達、廷滄、廷廣。先、滄、廣三公仍居祖地,達公之子永泰遷居長沙,距榔梨市五里許,衍為先、達、滄、廣四房。清乾隆16年(1751)始修族譜,乾隆53年(1788)續修,嘉慶21年(1816)三修,同治10年(1871)四修,1918年五修。派語:邦家延炳運,經業式培基,錫晉昭芳澤,榮因兆代期。


瀏陽山下里李氏

? 始遷祖發梁公,字東山,原籍江西南昌府豐城縣大坡頭湖茫里,元末明初,因避兵亂遷湘,開基于瀏陽縣金聲鄉山下里。族人分布于山下里、易馬等地。至1948年,已傳21代,丁口1000余人。宗祠在山下里。


瀏陽東鄉李氏

? 祖居江西豐城縣湖茫,再遷義寧州武鄉河塘。始遷祖志良公,元末明初遷居湖南瀏陽東鄉,奉為遷瀏始祖。清同治5年(1866)纂有族譜。


瀏陽中洲李氏

? 始遷祖文繡公,明永樂2年(1404)由瀏陽平村遷本邑大河中洲。清道光13年(1833)、光緒12年(1886)纂有族譜。


瀏陽葩南李氏

? 始遷祖發貴公,明永樂間自江西豐城縣遷湘,落業于瀏陽縣大瑤鄉葩南村。至1948年,已傳18代,族人約500人。宗祠在金聲鄉。


瀏陽小板橋李氏

? 始遷祖伯萱公,字伯宣,明永樂時由江西豐城縣遷湘,開基于瀏陽縣永和鄉小板橋。族人分布于永和鄉達滸、東門、古港、高平等地及岳州、衡山等地。至1948年,已傳18代,共3000余人。宗祠在小板橋。

瀏陽六碓李氏

? 始遷祖文通公,明代自平江遷瀏東六碓。后人聚居于三口、六碓。


瀏陽白沙李氏

? 始祖系出唐哀宗子天佑之后,故居豐城縣湖茫,歷傳至仲素公,始遷寧州河塘。又五傳至貴斌公,遷瀏陽,其孫三:華、芳、岳,分居濠溪、黃花洞、黃泥坳,稱三門李氏。
瀏陽李氏 一世皋陶,七十七世至宋時進奇公,字珠,鄉貢,葬廣東嘉應州松田鄉。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木德、火德為同母兄弟,木德居福建龍巖。火德公,字閩海,原居福建汀州寧化石壁邨,后徙居上杭勝運里豐朗岡。生三子:三一郎,名元培,居福建漳泉州;三二郎,名乾培,居福建勝運里坎頭鄉;三一郎,名坤培,因元末兵亂自上杭徙居廣東程鄉縣上垅雅。子孫散居于廣東、江西,尤以粵省居多,明末清初陸續遷瀏,清雍正5年(1727)建總祠于縣治龔家塘,清光緒33年(1907)纂修宗譜。派行:雍睦膺褆祜,綿延席衍蕃,謨猷臧式榖,苞殖庇深根。


瀏陽附石李氏

? 三一郎傳十四世至來瑞公遷此。


瀏陽附石李氏

? 三一郎傳十四世至來貴公遷此。


瀏陽附石李氏

? 三一郎傳十四世至來興公遷此。


瀏陽西湖大塘李氏

? 三一郎傳十五世至洪先公遷此。


瀏陽南鄉上小水李氏

? 三一郎傳十五世至洪盛公遷瀏南上小水。


瀏陽南鄉胡家段李氏

? 三一郎傳十五世至景新公遷瀏南胡家段。


瀏陽楊梅塘李氏

? 三一郎傳十六世至昌和公遷此。


瀏陽白沙吏部李氏

? 三一郎傳十六世至奇森公遷此。


瀏陽南鄉獅子橋李氏

? 三一郎傳十六世至相生公遷此。


瀏陽永和市赤蓮沖李氏

? 三一郎傳十六世至華生公遷此。




醴陵李氏

? 始祖魁公,縣之老寨戶。至1948年,全族人口30人。


醴陵新陽李氏

? 始祖瑩重公,宋度宗景定元年(1260)自江西豐城湖茫遷居淥口鎮華觀殿側。四世廣益公元大德間遷長沙烏龍塘,七世清甫、德甫復遷醴陵廖家店。八世思忠公,明宣德元年(1426)奠居本邑平橋鄉新陽。十世衍為十五房。清雍正5年(1727)一修族譜,乾隆18年(1753)、乾隆39年(1774)、乾隆59年(1794)、嘉慶19年(1814)、道光14年(1834)、咸豐4年(1854)、光緒4年(1878)、1938年續修。族人分布于新陽、大土里、何家沖、觀背窟、下灣、茅陂橋、龍窟洲、荷葉塘等地。至1949年,已傳28代,共2800余人。族祠在新陽。2005年大房十修。名派:清思永景生,象笏登然土,志大學經文,明光萬人紀,敦倫延世澤,樂道繼書香,祖德輝宜紹,宗功慶益長。


醴陵北城李氏

? 始遷祖璧公,元大德初年自江西豐城遷此。族人分布于八步橋等地。至1948年,全族人口約7000人。


醴陵李家牌李氏

? 始遷祖庭新公,元至正間自江西豐城遷此。族人分布于攸縣、瀏陽、四川等地。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人。


醴陵蕉源李氏

? 始遷祖定公,明洪武2年(1369)自福建汀州遷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700人。

醴陵宏夏橋李氏

? 始遷祖受甫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豐城遷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700人。


醴陵妙泉李氏

? 始遷祖榮松公,明洪武3年(1370)自江西廬陵遷此。族人分布于三刀石、君子橋、攸縣、萍鄉。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0人。


醴陵李家坪李氏

? 始遷祖締徽公,明洪武初年自衡陽遷此。族人分布于豆田、長水、里都、鹽山。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人。


醴陵新陽嶝上李氏

? 始遷祖作肅公,明洪武初自江西遷此。族人分布于南城外流碧橋。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人。


醴陵三都李氏

? 始遷祖興堅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臨川遷此。族人分布于神福港。至1948年,全族人口900人。


醴陵河夾垅李氏

? 始遷祖開鳳公,明洪武間自江蘇遷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200人。


醴陵富里李氏

? 始遷祖淑一公,諱文賢,字宗敏,明永樂間由江西萍鄉車田遷居醴陵東鄉富里。清康熙29年(1690)始修族譜,乾隆39年(1774)二修,嘉慶24年(1819)三修,咸豐9年(1859)四修,光緒23年(1897)五修,1940年六修,時男女丁口5300余人,1997年七修,時男女丁口11595人。字派:文用單大萬,春單當嘉登,國正天心順,枝青發秀昌,傳家惟孝友,紹緒盛才良,善積祥恒集,名揚慶益長,宅仁居道義,衍富祖留芳。該族名人李傳信,原清華大學黨委書記。


醴陵枧頭洲李氏

? 一代祖晟公,二十一代景初公,居萍鄉長豐里,生六子,文賢徙醴陵富里,文漢、文秀、文從失考,文祥徙萍鄉車田,文署于明洪武間徙居醴陵雙江口,拓業大石塘,卒葬枧頭洲。子四:楚誠居大石塘;楚訓居楊林塘;楚謨居淥石塅;楚謚居壇頭園。至1948年,已傳24代,共4620人。宗祠在東鄉枧頭洲。清康熙3年(1664)始修族譜,乾隆49年(1784)、道光8年(1828)、同治2年(1863)、光緒28年(1902)、1939年、1991年續修。字派:(自八世始)學思士之日正遵朝廷人才華舒秀錦經綸應運昌忠武承先志恢宏載錫光。

醴陵西塘坪李氏

? 始遷祖榮集公,明洪武間自江西萬載遷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人。


醴陵 山李氏

? 始遷祖子貴公,字文忠,原籍江西省豐城縣,明洪武14年(1381)由江西徙楚南之長沙,卜居里仁坡,后又徙醴陵 山。族人分布于北鄉楓樹橋、李家沖、 山、楊坑及萍鄉秋江等地。至1949年,已傳20代,共2000余人。宗祠在 山李家灣。


醴陵烏石李氏

? 明宣德間來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人。


作者:123.112.208.*   回復:17   發表時間:2008-09-19 17:49:12

族譜錄紀念網
[回復] 回復湖南李氏族源流

作者:125.110.231.*   發表時間:2009-10-30 21:06:45

[回復] 回復湖南李氏族源流

尋家譜;請李姓族人,或知情人,知道定天明文秀,長發積善餘。的派行者與我聯系。謝謝。聯系人,李餘文。手機;13008382000。請發信息我回電話。

作者:183.69.44.*   發表時間:2011-05-11 22:04:22

[回復] 回復湖南李氏族源流

尋家譜;請李姓族人,或知情人:派語,知娛洪應,開啟仁德,大振佳聲,永邦定國,只知道這么多,聽父輩說是明朝江西遷移到湖南桃源。

作者:李大能   發表時間:2012-04-13 21:53:39

[回復] 回復湖南李氏族源流

始祖晟公,始遷祖是晟公第十八代世孫世忠,字守敬,洪武年間征虜副將,原籍茶陵衛世居關頭,奉調郴陽菊花莊,擇居湖南郴州及宜章桐木灣兩地,后不斷分支廣東、四川等地,現尋找四川李氏后裔。李忠仕回友,允從廷尚文,一春逢景盛,萬代必昌隆。

作者:李志華   發表時間:2013-05-13 02:00:49

[回復] 回復湖南李氏族源流

湖南省圖書館網站相關信息:
http://www.library.hn.cn/hnszyl/szyl/bih7/li/csls.htm

作者:李啟煥   發表時間:2013-06-28 23:41:45

[回復] 回復湖南李氏族源流

補充(from湖南省圖書館網):

常德李氏
始祖晟公,第十子憲公, 江西觀察使,長孫游公繼為袁州刺史,遂家江西。子孫蔚起于吉安、吉水、分宜、泰和。二十九世顯旦公,生乘、熏、重、秉。元明之際,干戈擾攘,四公后"必"字輩共二十五房先后遷居湖南常德、安化、漢壽、桃源、益陽等地。乘公生世芳、世立、世允。世芳八子:必達字鳳翥,為常德六李灣始遷祖,必華字中華、必和字中和、必庸字中庸、必榮字中榮,同為東湖山始遷祖,必通為金雞坳始遷祖,必道字鳳鳴,為麻臘嘴始遷祖,必遠為益陽馬輪沖始遷祖。世立三子:必朝字朝鳳,必陽字朝陽,為善卷村始遷祖,子孫分居斗姆湖、赤塘湖、黃市港等地,必龍字龍壽,為長堰沖始遷祖。世允生必旺,遷齋公嘴元普庵。熏公生世鑾、世高、世和,世鑾生必賞,其裔散居半月障、黃金廟、團山、王家港。世高生七子:必寶、必宥同遷桃源南竹山,必實、必寬同遷益陽修山,必賃、必贄其裔蕃衍石灰山、黃土店、龍船灣,必真遷四川。世和生必賢,其裔居李伍灘、鹿角坪、鴻鶴沖、太極障。重公生世良,世良二子:必貴遷黃壁坪,必貿遷花巖溪。秉公生世奇、世可,世奇子必賚,其裔居漢壽木山,世可生必貢,其裔居漢壽七星堆崗塘坪。1948年各支合修族譜,百字派語:能儒天特重,利建守邦基,發祥定有喜,慧聰范愈規,科甲同濟向,錦樂昶瑞宜,誥典偉章貴,醇讓福祿綿,騰輝崇上兆,丕業創硯田,仁秀蘊穎悟,瓊瑤則愛親,言信昭康運,寬裕耀唐庭,高超繩俊杰,豐足道恒盈,協華參修若,楷模慶善成。
常德前后兩河李氏
始遷祖鈞鳴公,明洪武7年(1374)由江西吉水縣折桂鄉彭勝里遷湖廣武陵前后兩河,1948年合修族譜。
常德上大村李氏
始祖憲,唐西平郡王李晟第十子,官江西觀察使,遂留居江西。二十一傳至應高、應成兄弟于元末由江西吉水縣谷村圳上遷湖南武陵縣前河上大村。清光緒間三修族譜。
常德、沅陵李氏
始祖泰和、富山、榮諸兄弟,元末隨朱元璋起兵,以軍功官江西,同落業于豐城縣拖船埠清泉鋪。三公之子或仕常德、或官沅陵,復自江西遷居常德、辰州。1924年四修族譜。
常德沙河街回族李氏
始祖宋時斌公,因征西失敗,遂入贅回教于哈氏。歷四派至明初,化公生子五,長宗秩,遷安徽;次宗勛,世居北京順天府固安縣;三宗法,為湖北沔陽參將,遂落業鍋鐲灣;四宗文,遷江西南昌府;五宗燕,字開先,原居北京,明太祖時任云南副將,永樂2年(1404)調遷湖南常德,落業府城東關外,居沙河街,生四子:身端、身貿、身方、身正。貿遷桃源鳳凰山;方遷武陵莊坪;正遷武陵梁山;端于明宣德間遷桃源剪旗營。
常德東關回族李氏
始祖象貴公,原居鳳陽府鳳陽縣之奔步街。明永樂征剿有功,官遷常衛,遂落業東關。貴公子佳期,期生祥呈、祥吉,吉遷長沙,呈生雅能、雅有,有遷湖北施南府。能生挹枝、挹林。挹林公于明時遷居武陵西莊坪。
常德花巖溪李氏
始遷祖思敬、思賢、思聰、思明、思方等公,明洪武間自江西南昌豐城縣遷此,散居皇極坪、港二口、李七橋、逆江坪、花巖溪等地。清光緒9年(1883)三修,1914年四修族譜。原派:思璽淑純姿,囗廷富春浯,大登尚鳳翔,洽作箴傳家。
常德六李灣李氏
始遷祖鳳鳴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縣折桂鄉拖船埠,因元明之際兵亂而于明洪武7年(1374)偕長子遜忠、三子遜吾遷居常德六李灣,后人分居于常德前鄉青泥湖、麻臘嘴、六李灣、白沙、蘆州障、河婆橋、實竹坪、東門巖橋及蘇家渡等處。麻臘嘴老派:鳳遜淵洪茂德(友)伏木大國朝(萬尚登啟)學水本元家傳樹聲榮華承。灣堤老派:鳳遜淵洪茂德伏木大國應勝世代宗祖承先啟后榮華恒。
常德五家嘴李氏
始遷祖殿公,明洪武間宦湘,卜居常德東關外城頭村五家嘴沿江保。
常德東湖山三渡港李氏
始祖澤梁公,明永樂間自江西泰和宦游常德,子三:承詩居斗姥湖;承書居洞頭沖;承易落業三渡港下李家灣。老派:盛澤承東漢國家之維廷方正光先德人。
常德維新八斗灣李氏
始祖碧公,明永樂年間攜子仕華、仕榮及六李灣一世祖鳳翥公之子漢遜公昆季等先后自江西吉水縣拖船埠大樟樹遷來湖南常德,八世祖均世居維新鄉八斗灣。九世祖芳道、芳眉、芳迎、芳遠四公起因人丁日繁而徙居石門橋龍潭庵、韓家吉、伍家嘴、楓樹崗、德山街、巖灘寺、桃樹崗王家咀、三湖鄉蘆湖里、皇木關。龍潭庵老派:鼻仕允貞元應祚長方登灼先維新世澤作述振家聲榮。
常德長堰沖李氏
始遷祖龍壽公,原籍江西吉水谷村,明永樂間遷湖南常德府武陵縣前河中淰村(今唐家鋪陳家沖腦)。歷二世省週公,再徙長堰沖。老派語:龍省清欽桓春正學子功名遠文人德澤長有謀貽萬。
常德青泥湖李氏
始遷祖鳳翥公,明永樂2年(1404)由江西吉水縣十二都拖船埠遷此。
常德李古子崗李氏
始遷祖仁公,明永樂間因經商自江西吉水縣十二都拖船埠大樟樹遷居常德東門外八官障李古子崗。原派:宗正家興可知先應啟文朝大學士萬代永隆昌。
常德石門橋竹子嶺李氏
始祖順晁公,明永樂2年(1404)因經商自江西南昌來湖南長沙,卜居常德。裔孫清初徙居此地。原派:國經廷顯文宗如大紹有。
常德花巖溪黃土店李氏
始遷祖楚勝公,明時自江西南昌樂平縣遷湖廣黃岡,明末復徙居武陵黃土店北岸。
常德滄浪鄉胡家高橋李氏
始祖自元公,明時自江西遷湖南常德,始居三渡港,復徙長堰坪,再徙雞子山。后人散居栗崗嶺爐頭沖、宣恩、桑植等地。老派:自文應興汝儒為席上珍明和清與后必有。
常德櫧木山李氏
始祖鳳鳴公,傳五世至德鵬公,于明嘉靖年間遷蘆州障白沙灣堤,德鵬公之孫樽公因水災于明萬歷年間遷居后河漸安鄉崗市櫧木山。
常德七耳湖李氏
始祖鳳鳴公,傳八世至楷公,遷居常德蘇家渡萬民崗,旋遷后河七耳湖。
常德藍田廟李氏
始祖德惠公,原籍江西吉水縣拖船埠大樟樹,明朝人,官北京苑平縣太守,五世啟貴公官益陽,卜居三塘街,啟榮公攜弟啟富公卜居常德藍田廟毛公港。老派:啟正仕春明端方永宏庭花開如兆遠木子遇長青。
常德稻羅嶺李氏
始祖曾明公,明末自江西吉水縣大樟樹經商至北京苑平,旋遷湖南龍陽大圍堤丁家吉,后因水災再遷白沙堤。其裔孫先麒、先麟、先虎、先龍四公于清初遷居常德文甲鄉之稻羅嶺。老派:曾應朝尚正先試春治經週代長永聚慶。
常德紫山李氏
始遷祖畢敬公,明代自江西吉水縣谷村胡芒里遷湖南武陵縣紫山。清同治間纂有族譜。
常德李氏
始祖泰書公,原名崇緒,原居江西吉水縣查灘,生二子:法鏡、法明,明洪武時調鎮辰溪,永樂間移屯常德,法鏡居下新村氈帽湖,法明居上新村高堰岡。法鏡十世孫世官公又遷漢壽護國障白蓮湖。與漢壽李氏合譜。
漢壽李氏
始遷祖子義、子壽、子凝三公,明洪武31年(1398)由江西吉水縣查灘遷居漢壽小塘總康家山。子義生二子:崇旭為磚墻開派祖,崇蘊為彭華沖開派祖。子壽生崇科、崇范,其后徙居益陽長田坊。子凝生崇緒、崇經,其后分徙常德及漢壽白蓮湖。清順治11年(1654)始修族譜,乾隆5年(1740)、道光7年(1827)、咸豐10年(1860)、光緒22年(1896)、1927年續修。名派:子崇永紹正,懋育協資生,本固枝彌遠,花繁實益盈,厚培恒毓秀,廣植定敷榮,佳致清風釀,高標曉露凝,蔭垂依峻極,慶錫自天成。
漢壽李氏
始祖信生公,原籍江西永豐縣,明永樂初率二子閣達、閣迪奉命南遷,卜居漢壽縣毓德總石人坳。因賦稅繁重,迪公隱居植木山,后裔不詳;達公鑿塘得石,石有"彭"字,遂改姓彭,四世衍為宗文、宗紹、宗明三大房。清道光21年(1841)續修族譜方改彭復李,光緒22年(1896)三修,1924年四修。
漢壽明月障李氏
始祖泰和公之子乾一公,明朝人,宦湖廣辰州,鎮守五溪蠻,傳四世至達顯公遷居漢壽,后人分布于明月障、永興障、堤邊灣、六房坪、廟德河、六景山、吳家橋、毛家沖、王家港、港二山等地。老派:乾第應鴻達朝賡浩克彰循貽斌贊建惕尚定延祥守列昭。
漢壽牌樓嘴李氏
始遷祖拱、挹兄弟,明正德間自江西余干縣遷此。
桃源鐵山溪李氏
始遷祖均用公,明洪武間自吉水遷桃源縣南白石村之鐵山溪。至1948年,已傳20代,全族人口約1000余人,分布于江里溪、寺坪、廬家坪、沙坪、澄溪等地。宗祠在鐵山溪。族譜創修于清道光28年(1848),1915年、1944年續修。李世松,清乾隆7年(1742)一甲第二名武進士。
桃源李家坪李氏
始遷祖應舉公,明洪武間由江西遷居湖南澧州,旋遷桃源縣北上七里村之湯家坪東岳官。至1948年,已傳20代,全族人口700余人,分布于溫泉、高東、獅子頭等處,及慈利、石門、漢壽、桑植各縣。清同治10年(1871)建宗祠,與萬福橋,仙娘、棠梨岡、天會山各處李氏聯宗。1943年創修族譜。
桃源畬田介子岡李氏
始遷祖順兆公,明永樂2年(1404)自吉水遷于桃源縣東之介子岡。至1948年,已傳21代,全族人口約600余,分布于延溪口等處。宗祠建于介子岡。1932年創修族譜。
桃源關山灣李氏 始遷祖永倫公,明永樂2年(1404)自江西豐城徙居桃源縣東水田關山灣,族人分布于畬田、大田及常德等地。至1948年,已傳19代,族人約500人。宗祠在關山灣。
桃源浯溪李氏
始遷祖盤銘、盤鉞,明永樂年間自江西饒州余干縣遷湖南桃源縣東浯溪之道塘橋。至1948年,已傳21代,全族人口約300余,分布于白麟州、八王坪、剪家溪等處。1931年建宗祠于道塘橋。1931年創修族譜。
桃源木塘雷湖李氏
始遷祖鑒魁公,明永樂2年(1404)由江西吉水遷桃源縣東木塘之雷湖李家坪。至1949年,已傳21代,全族人口約3000余,分布于白麟州、裴家碼頭等處。同治年間建宗祠于李家坪野貓港。1927年創修族譜。
桃源觀國山蛇市橋李氏
始祖國柱公,明永樂間因經商自江西吉水縣李家園大樟樹來湘而卜居此地。其裔孫又于清初遷居常德東門外蘇家渡。
桃源木塘李家灣李氏
始遷祖曾宗公,明永樂2年(1404)由江西吉安遷于桃源縣東杜青村之李家灣。至1948年,已傳17代,全族人口約300余人,分布于橋頭等處。清光緒31年(1905)建宗祠于李家灣。1928年始修族譜。
桃源畬田溪西李氏
遷湘始祖鳳翥公,明永樂2年(1404)自吉安遷常德青泥湖。至玉公再遷于陬市王家灘(即畬田鄉李家坪溪西坪)。至1948年,已傳20代,全族人口約140余人,分布于水田、常德善卷村等處。宗祠在常德青泥湖。1936年創修族譜。
桃源陬市水田坪普山咀李氏
始祖鳳翥公,六派祖知忠公落業漢壽大圍堤獠牙咀,數十年后復徙于此地卜居。
桃源祝庚潭李氏
始遷祖仁忠公,明永樂9年(1411)攜弟仁惠、仁恕自江西豐城湖茫里遷湘,仁惠居沅陵紅土坪,仁恕居龍陽(今漢壽)康家山,仁忠居桃源九莊峪,生景昌,景昌生鸞,明成化間分遷祝庚潭。清光緒30年(1904)始修族譜,1930年、1997年、2004年續修。字派:萬國恩明玉之春,珍如學德必自新,有志永昌際盛世,觀光宏振耀宗庭,象賢濟美紹祖業,孔澤顯遠裕來人,誠信為本傳家風,毓秀文章潤斯民。
桃源畬田興隆李氏
始遷祖三星公,明中葉自江西吉水遷于桃源縣北畬田之興隆。至1948年,已傳19代,全族人口約300余人,分布于黃龍觀、神仙橋等處。清光緒28年(1902)建宗祠于灰山口。清同治12年(1873)創修族譜。
桃源巖壩灣李氏
始遷祖錦公,明中葉由江西遷桃源縣北莫林村之巖壩灣。至1948年,已傳18代,全族人口約200余人,分布于莫溪及慈利等地。清光緒30年(1904)建宗祠于巖壩灣。1944年創修族譜。
桃源陬市李氏
始遷祖必超公,明嘉靖間自江西豐城遷于桃源縣東陬市之涼傘柳。至1948年,已傳20代,全族人口約6000余人,分布于八湖坪、陬市、盤龍橋等處及常德、慈利等縣。清道光6年(1826)建宗祠于陬市土地崗。同治3年(1864)創修族譜,1916年續修。
桃源畬田溪東李氏
始祖玉佩公,字振鵬,原籍昆明。清康熙時贊助吳三桂反正,由云南鎮衡州,敗死。其長子宏德扶櫬葬于桃源縣東新洞寺之團溪灣,其后落業于溪東坪。至1948年,已傳13代,全族人口500余人,分布于陬市、浯溪及衡陽等地。清光緒18年(1892)建宗祠于溪東坪。1935年創修族譜。
桃源潯陽坪李氏
始遷祖華公,清順治末年自安徽始遷湖南安鄉縣,數傳遷桃源浯溪河,后遷潯陽坪。至1948年,全族人口不足百人,分布于中卷河、車溪沖、戚家沖等地。
澧縣李氏
始遷祖吉安公,原籍內江,明時官華王府教授,遂落籍澧州。其子李充嗣,明成化23年(1487)進士,以功晉戶部右侍郎、工部尚書;其孫李槃,明嘉靖17年(1538)進士,工科給事中,出為臨安知府。
臨澧黃家棚李氏
一世祖伏棋公,生于明萬歷年間,卜居臨澧縣新安鄉黃家棚。
臨澧棗木橋李氏
一世祖顯正公,字正士,明朝人,自澧縣清塘堰轉徙臨澧縣北鄉棗木橋。
臨澧檀樹籠李氏
一世祖自蘭公,卜居臨澧縣合口鄉檀樹籠。
臨澧黃陵橋李氏
一世祖必盛公,字世葵,清乾隆年間由湖北監利縣程家集遷居湖南臨澧縣合口鄉上黃陵橋。
臨澧黃陵橋李氏
一世祖大成公,因避明末之亂而自九溪衛遷居此。
臨澧黃陵橋李氏
一世祖伏科公,字百魁,世居此。
臨澧許家橋李氏
一世祖正公,字爾玉,初由江西大樟樹遷湖北潛江縣,清初又轉徙臨澧縣北合口鄉許家橋,生有三子:宗榮、宗元、宗先。
臨澧范家岡李氏
一世祖相奇公,清康熙30年(1691)由湖北石首遷居此。生有四子:尚有、尚利、尚贏、尚郡。
臨澧、石門李氏
始遷祖濱陽公,原籍江西,歷任四川省川東道及左都御史等職,致仕過澧,卜居合口,生子八,剖玉為符,明季兵燹,子孫四散,散處于今臨澧縣合口鄉龍池堰上下及對河游家洲等地。
石門沿市李氏
元末自江西遷湖北當陽,后轉遷澧州石門。
石門白洋湖李氏
明天順間自江西徙此。
石門花橋峪李氏
明弘治時自江西吉水遷此。
石門南圻李氏
清康熙時自湖北荊州遷此。
石門陽泉李氏
清康熙時自瀘溪遷此。
石門磨市李氏
清乾隆時自瀘溪遷此。
石門洞子坪李氏
一世祖懷玉公,清朝人,卜居石門縣易市鄉洞子坪。

http://www.library.hn.cn/hnszyl/szyl/bih7/li/cdls03.htm

作者:李啟煥   發表時間:2013-06-28 23:48:52

[回復] 回復湖南李氏族源流

補充信息:
常德李氏 始祖信興公 相關資料

1. 常德市鼎城區雙橋坪鎮立第、大潛、正應等宗人1998年三修族譜。當地現有1916年(民國五年)二修老譜12卷,系楓樹崗有識之士正利公歷經艱辛珍藏。

2. 《隴西堂.常德.李氏族譜》記載:“第一世 始祖 信興公 原籍河南開封府鹿邑縣……從明太祖征戰有功授河南開封總兵之職后隨駕南京 洪武初年改授湖南常德……長子恭讓……落業于武陵北……藥山坪 離城九十里”

3. 派語:“文 行 啟 世 昌 正 大 立 朝 綱……”

4. 已創建“常德李氏信興公后裔” QQ群,群號325255885,歡迎常德李氏始祖信興公后裔加入,聯系李氏宗親,分享李氏文化,為今后續修《隴西堂.常德.李氏族譜》作貢獻。(申請時請注明住址、真實姓名和手機號碼,以便聯系)

作者:李啟煥   發表時間:2013-07-01 16:53:38

第一頁 [1] 2 跳到 頁/共2頁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