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878057次
8人
11個
311個
17493人
480部
彭城彭祖祠彭祖祠是彭祖后裔追本溯源,海內外彭氏宗親魂牽夢繞的敬仰先賢、祭祖圣地。祠內供奉著大彭國的開創者、華夏第一壽星、彭姓的始祖——彭祖。坐落在彭祖園中部,福山南麓,是一座高大雄偉的秦漢式建筑。這座建筑背依福山,周圍松柏常青,數十根紅色廊柱,支撐起巨大的殿宇。其上紅漆彩椽,斗拱相接,常有白云裊裊,仿佛繞梁而過。彭祖祠高11米,建筑面積218平方米,白墻碧瓦,氣勢非凡。祠堂前是面積330多平方米的祭臺,臺面用上等青石鑲鋪,寬敞整潔。祭臺中央有一尊鼎狀的大銅香爐,爐中香火燎繞,祭拜者絡繹不絕,使這里的氣氛顯得應重、肅穆。彭祖祠門上懸掛著一塊巨大的匾額,上書“彭祖祠”三個鎦金大字金光閃耀,由當時年已92歲高齡的馮亦吾先生題贈。兩邊的楹聯是:壽星不落垂千古風范長存播九州;彭壽無疆萬古千秋永膺祀典祖恩廣育群黎百姓同上春臺。彭祖祠內的陳設簡潔、莊重、大方。迎面上懸一塊大匾,上書“德宗壽祖”,概括了彭祖的功德。迎門為彭祖金像,像總高3.20米,周身用純金貼成,成導引姿態:兩目微含,慈藹可親,雙手呈陰陽和諧之勢。金像背后是一塊面積10平方米的巨幅木質浮雕,精雕細刻著云蒸霞蔚、祥云盤旋的圖案,仿佛要把人們的思緒帶回到那久遠的過去。在浮雕兩邊,各有一幅云錦裝飾,每一幅云錦上面,都有800多個銀色的小龍圖案。左邊墻上是一幅“彭祖世系圖”。全圖根據《史記》等典籍的記載,采用圖表的方式,羅列出從古帝王少典、黃帝,直到彭祖及其56子的世系源流和其他各分支的發展情況。圖上展現的人物,多數是中國歷史上曾顯赫一時,并對國家民族有重大貢獻的偉人。從圖上可一目了然地看出,彭祖與黃帝是一脈相承的血緣關系。右邊是“大彭國形勢圖”。史書記載,堯帝封彭祖于大彭,大彭國成為夏、商時代的重要方國,“大彭國形勢圖”即表現了這一歷史。圖中標出了商政權不斷遷涉的位置;繪出了大彭國的地理位置和周邊形勢;標明了大彭同姓國豕韋和昆吾的位置,以及一度為大彭征服的邳、女先、班方等國的位置,也繪制出與大彭同時期的一些政權、部族的名稱。“大彭國形勢圖”從歷史的角度,表彰了彭祖作為東方的人文始祖,開發彭土,促進華夏東方文明發展的歷史功績。 承師殿內,供奉的是彭祖及八大弟子,這龕臺正中的便是彭祖,自古以來,彭祖都被視為長壽之神,許多正史、典籍都已記載了彭祖的身世,從而證明他是一個真實的人物。彭祖從師尹壽子,學得真道,他隱居武夷山修煉,晚年回到蜀地,住在彭山象耳山中,后移居到今天的彭祖山,他對所處的社會和自然環境、衣、食、住、行、運動、藥物等進行不斷調整,從而總結出一套自成體系的長生理論與技法,他經常云游四方,將長壽之道廣為傳授,便民間百姓大受裨益,而彭祖本人活了八百余歲。人們慕名前來晉謁彭祖,紀念這位天下第一長壽老人,希望能學他,做到健康長壽,順其天年。 彭祖祠是“彭祖四勝”之一,是人們追尋彭祖功績,尋訪彭祖文化,祭祀彭祖并祈福、祈壽的莊重場所,是徐州作為彭祖文化發源地的集中體現。
作者:彭振郊 回復:68 發表時間:2010-07-11 23:12:31
歷經風雨的彭氏宗祠依然默默地矗立在那里,在古代與現代之間,形成一個空隙,一種阻斷,讓人在充滿思緒飛揚的空隙和阻斷的空間里去探尋一個家族的興衰,去默想一個民族的命運走向。歷經近兩個世紀,特別是在文革期間,彭氏宗祠遭到嚴重的破壞。2000年9月,重慶市人民政府將彭氏宗祠建筑群列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 重慶市云陽縣有關部門正加強對彭氏宗祠的保護、開發力度,投資130多萬元建成了2.95公里的旅游專線,不久后的彭氏宗祠將成為三峽庫區又一道亮麗的景點。
作者:彭振郊 發表時間:2010-07-13 21:43:54
江西省安福縣金陵彭氏宗祠 江西省安福縣洲湖鎮王屯村位于綿亙起伏的天柱山北麓,滔滔陳山河南畔。該村以歷史悠久、環境優美以及誕生過中法戰爭中上疏主戰援臺的清代進士、儒官王邦璽和抗日時期作家慰問團團長、愛國詩人王禮錫等名人志士而聞名遐邇。其歷史古跡、名人舊宅等人文景觀甚多,僅明、清兩代遺留下來的祠堂就有十余座。其中上圃自然村的金陵彭氏宗祠因古老斑駁的風貌、別具一格的建筑設計和兩旁觸犯皇禁的祠廟命名而籠罩上神秘的色彩,給世人留下重重疑團。 上圃金陵彭氏宗祠又名萃秀堂,俗稱“左右祠”,位于該自然村前排民宅中央,面對青山、田野。祠堂前有一坊門屋廊,三條弧形門。中間大門青石門坎,兩旁一對石獅威武蹲踞,背后上方“華秀流芳”蒼勁的四字赫然醒目。墻柱上鐫刻對聯:“理學法曹第,司成總憲家”、“柱史家聲舊,徵君世澤長”,其含意深邃,似在顯耀村莊文化歷史的輝煌。整個屋廊古風猶存,令人肅然起敬。
作者:彭振郊 發表時間:2010-07-14 09:43:17
跨過坊門石坎,穿過寬闊的沒有圍墻的鵝卵石庭院,便是祠堂。祠大門上方曾掛有“金陵彭氏宗祠”金字橫匾。祠堂長約七丈,由三棟房屋組成。堂內有六對粗大屋柱,一座回形天井。奇特的是,它的結構、形狀與一般祠堂迥然不同。它上棟窄小,但屋頂高聳,似鶴冠突兀于雞群;兩側墻中部呈圓拱弧形,兩端如燕尾翹起;前后垛角平直整齊,猶如古人帽沿。整個屋頂像龍頭,更似鳳冠,氣勢磅礴,威嚴無比。上、中兩棟交界處,兩側墻距突然增寬,猶如衣肩凸起。中、下兩棟屋頂高度下降,連成一體,如一長袍飄然拖曳至大門廊前。除正中大門外,左右兩側各有一扇大門,分別鐫刻“儲祥”、“凝瑞”橫匾。堂無后門,也無后窗。站在高處眺望,整個祠堂宛如一頂官帽,連帶一襲衣袍,攤開平放,仰面青山、藍天,顯得平靜、安祥、悠然。祠堂設計如此別出心裁,令人嘆為觀止。
作者:彭振郊 發表時間:2010-07-14 09:43:55
祠堂兩側,明清兩代民屋櫛次鱗比,排列有序。其中幾棟宅第門前,“理學名宗”、“大戶第”等字體清秀雋永,引人注目。令人驚異的是,村東頭樟樹下有一座青龍古廟“盤踞”,村西頭有一座白虎祠“蹲伏”,似一對神獸布成陣營,使村莊景觀獨特異常,威風凜然。按古代說法,天上有二十八座星宿,左邊七座為“青龍”,右邊七座為“白虎”,中央一座為帝王。在封建社會里,百姓取名若與皇帝名字有一字相同,也會招來殺身之禍。而該村祖先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竟以“左青龍、右白虎”命名村頭祠廟,豈不是以帝王自居,不懼全村滅族之災?
作者:彭振郊 發表時間:2010-07-14 09:44:32
2003年,上圃村民自發捐工募資,修茸了金陵彭氏宗祠,并重建了青龍古廟。如今祠堂煥然一新。它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在向人們敘說村莊往昔的輝煌,贊頌先輩們為正義而敢于依法斗爭的“桀驁”精神,鼓勵后代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時期發奮圖強,艱苦創業,使村莊跟上時代的步伐,更加繁榮昌盛。我們相信,在搶救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物的新形勢下,上圃金陵彭氏宗祠——這件失傳近一世紀的“皇賜珍品”將會以真實、完整的面貌和新時代所賦予的新內涵重新展現于世人面前!
作者:彭振郊 發表時間:2010-07-14 09:45:22
六百年史冊載先輩輝煌功業數千支畫筆繪后人宏偉藍圖
作者:彭振郊 發表時間:2010-07-14 09:46:06
追本溯源先祖上有籛鏗構云德全諸公昌萬世尋枝覓葉子孫下衍兩廣湘鄂川黔各地茂全球
作者:彭振郊 發表時間:2010-07-14 09:46:35
彭家珍祠 在金堂縣城廂鎮。又稱彭大將軍祠。系1938年按孫中山生前指令修建。祠為園林式古典建筑,庭院約18畝,亭、閣、樓、軒,松柏滿園,綠蔭修竹。彭家珍(1888-1912),四川金堂人,1912年初,在北京炸死清宗社黨首領良弼,自己也受傷犧牲。同年3月革命黨人追認為大將軍。
作者:彭振郊 發表時間:2010-07-14 09:48:17
湖北省陽新縣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始建于明朝,時建土木結構,富麗堂皇,在當地五座宗祠首屈一指。1927年在此成立了陽新縣有才區蘇維埃政府,1934年被國民黨燒毀。2006年7月,成立了以彭方超為理事長的彭氏宗祠理事會,歷經三年建設使得彭氏宗祠初具規模。 我族開基祖宋朝吏部尚書彭汝礪(見宋史卷346 列傳150),他的墓冢在陽新縣木瓜圓。我們的字輩是:汝堯念添泰,彥千慶辛丙.鍾開文初惠,德萬時日必.欲大光宗祖,先宜達義方,易書承世澤,安惠立官常.保國忠為本,成才教以良,嗣賢善繼述,年遠愈克昌。89年續派;唯儒久尊道,秉直施政強.俊美全長盛,毓秀桂蘭芳。 我族于1937年集大成合修過宗譜,有85分卷,也就是說文梁公派下有85戶,據分卷遷居錄記載,祖上有許多遷往四川、河南、陜西、安徽、湖南、江西云南、江蘇、甘肅的宗親,現在以失去聯系。其中四川的云陽、陜西的寧陜有我們同宗的,因為我在網上看到與我們的字輩相同。 今年 10月1日,我們舉行了慶祝宗祠落成大典,鄂贛兩省八縣三市的宗親代表參加了大會,有的代表并做了熱情洋溢的發言。83歲高齡的彭騰芳致詞,理事長彭方超介紹了建祠三年來的點點滴滴。晚上所有外省縣市代表參加了關于成立湖北省彭氏宗親聯誼會及文梁公(彭汝礪)派下宗親聯誼會,彭騰芳宣讀了倡議書。與會代表都在倡議書上簽名。
作者:彭振郊 發表時間:2010-07-14 20:52:16
蒲田彭氏大宗祠 蒲田彭氏大宗祠坐落在莆田縣新度鎮港利村涵口。港利村原有世德祠、清源祠和尚書祠三座彭氏祠堂,因年久失修,早已圯廢。1993年,彭元輝等發起重建,合三祠為一,即在原尚書祠遺址上建造“彭氏大宗祠”。 1995年,祠內設立“彭氏歷史名人紀念館”,紀念受姓始祖彭祖、宋吏部尚書彭汝礪、宋大學士彭受、宋潮州刺史彭延年、宋國子祭酒彭椿年、宋狀元彭彝甫、明刑部尚書彭韶、明兵部待郎彭汝楠和清廣東巡撫彭鵬等歷史名人。祠堂內張掛著彭姓歷代部分匾額、坊表的文物照片和文字資料;廊墻照壁上鐫刻著許多名人的楹聯和題詞,為彭氏大宗祠增添了濃厚的歷史文化色彩。 近年來,彭氏大宗祠正以它敬宗睦親、弘揚祖德的獨特魅力招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宗親前來尋根謁祖,如世界彭氏宗親聯誼會會長彭炳進先生、彭水井先生和香港海外彭氏聯誼會會長彭本舟先生、臺北《莆仙會刊》總編彭文森先生等相繼攜海外宗親前來認親拜祖,極大地增進了海內外彭氏同胞的友好情誼和民族感情。
作者:彭振郊 發表時間:2010-07-14 20:55:45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