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640632次
10人
31個
376個
12666人
506部
看來咱姓蔣的還真不少。。。。。。
作者:218.57.204.* 回復:39 發表時間:2009-04-24 17:51:38
一、源流(一)蔣姓出源有二:蔣氏出自姬姓,為周公姬旦的第三個兒子叫伯齡之后,以國名命氏。據《元和姓纂》載:“周公第三子伯齡封蔣,子孫氏焉,國在汝南期思縣。”期思縣因期思公復遂而得名,治所在今河南淮濱縣。后來,蔣國被楚國所滅,伯齡的后代子孫就以原國名命姓,稱蔣姓。(二)少數民族中有蔣姓。滿、蒙古、回、拉祜、保安、布朗、苗、瑤、傣、土家、壯、羌及苦聰人都有蔣姓。蔣姓的最初發祥地為河南,尊伯齡為處姓始祖。伯齡受封大約是在公元前1046年,當時的封國在河南省尉氏縣西。大約在周宣王時(公元前827~公元前782年),西周為了強化對淮河中上游地區的控制,將姬姓蔣國遷至河南淮濱縣東南。西周末,蔣伯齡的第九世孫蔣誕(字仲世)為周幽王的太子太傅。周幽王命蔣誕之子蔣薨返蔣國,越十代孫蔣蟾一直住在河南的弋陽,傳位到蔣簡。戰國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楚宣王滅蔣國。蔣氏后裔除部分留居河南之外,其余都四處流亡。秦漢之際,蔣姓已進入陜西、山東等地。其中,進入山東的蔣氏在博興、壽光兩地繁衍發展最快,成為當地名門望族。他們以“樂安”為堂號。也有一支蔣氏轉徙至遼城,蔣簡的第十代孫蔣球隱居于邱山之下。西漢惠帝時(公元前194~公元前188年),蔣球的第七代孫蔣衍移居關中咸陽。蔣衍的第四代孫蔣良由關中卜居杜菱(西安)。蔣良的孫子蔣詡哀帝時(公元前6~公元前1年)為兗州刺史,為避亂,退隱江陵(湖北荊州沙市)。蔣詡的裔孫就是大名典典的蔣橫。東漢初,蔣橫隨光武帝劉秀南征北戰,特別是征討赤眉有功,被封為“逡遒侯”、任大將軍。司隸羌路誣陷蔣橫謀反。光武帝信以為真,誅殺蔣橫。蔣橫9個兒子避禍南逃。蔣橫的冤死,朝野不平,民謠四起:“君用讒慝,忠烈是殛;鬼怨神怒,妖氛充塞”。光武帝醒悟,下旨徹查蔣橫冤案,處斬羌路,并將蔣橫九子隨地封侯,即:公華侯潁、會稽侯鄭、臨蘇侯浙、臨湖侯曜、浦亭侯巡、臨江(今四川省忠縣)侯川、九江(今屬江西省)侯稔、云陽(今陜西省淳化)侯默、函亭(今江蘇省宜興)侯澄。蔣橫一族也因此擴衍至江南的江蘇、江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并且成為當地的開基始祖。尤其是在江蘇宜興的蔣澄成為江南蔣氏中最大的一支,后裔遍及江南各省。東漢末年,一支河南蔣氏遷徙至山東東萊郡,三國時曹魏的蔣濟即為其后裔。蔣翊的第十世孫蔣休自樂安遷義陽羨縣(今江蘇宜興),其后裔分衍于浙江奉化一帶。三國末期,零陵郡人(今湖南永州零陵人)的蔣琬繼諸葛亮為蜀國丞相。蔣琬(193~246年),字公琰,零陵郡人(今屬湖南永州零陵人)。據湖南永州、廣西全州梅潭《蔣氏通譜》載:蔣琬為蔣橫的第十一世孫。蔣琬年青時就以才能聞名于郡縣,隨劉備入蜀。劉備在漢中稱王后,封蔣琬為尚書郎。諸葛亮主政時,任他為東曹椽,舉茂才,遷參軍,又遷長史,加扶軍將軍。諸葛亮去世時推薦蔣琬替代他為相,進尚書令,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后封為安陽亭侯。魏滅蜀時,蔣琬長子蔣斌、次子蔣顯皆戰死。西晉咸寧元年(275年),蔣琬第三子蔣贊攜母毛氏遷居廣西的全州洮陽梅潭;其后子孫散居湖南永州、廣西桂州之間。全州進分之六十的蔣姓都出自蔣贊這一支。唐總章二年(669年),陳元光入閩開漳,有蔣姓將佐隨軍入閩,落籍八閩。至宋代,蔣氏族人已遍及福建、廣東、浙江、江西等南方省份。明末清初時,福建、廣東的沿海蔣氏族人開始遷徙至臺灣,甚至移居海外。蔣介石敗退臺灣時,浙江蔣氏大批族人也隨同遷臺。蔣姓在長期的遷徙與繁衍中形成主要郡望地有:東萊、樂安;主要堂號有:樂安、鐘山、九侯、居易、亦政、慎樞等。蔣姓在中國姓氏人口中列第43位,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0.47%。以四川、江蘇、湖南、浙江四省蔣姓人口最多,約占全國漢族蔣姓總人口的60%。二、入明與遷徙唐廣明元年(880年),蔣高因避戰亂入閩,定居于德化縣上涌鄉龍嶺金山。蔣高的第四子蔣喦又遷居仙游西鄉萬善里,(今榜頭鎮)。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蔣喦的第十二世孫蔣公于攜子蔣千二打獵到尤溪湯川下井村佳灣,結茅而居。后,蔣千二移居尤溪湯川的坑底(即今下井坑底垅);后裔分遷尤溪的溪尾秀橋、長華,西濱七斗以及南平的巫臺、新坑等地。蔣千二的第三世孫蔣萬一遷居大田縣四十五都東奄池(現廣平鎮五豐村);蔣萬二遷居尤溪湯川的上廳(今下井);蔣萬三遷居漳州府龍巖縣溪南;蔣萬四遷尤溪的大厝坑底(今秀橋、長華);蔣萬五、蔣萬七遷居尤溪的三十都蔣洋;蔣萬六遷居寧州府羅源縣;蔣萬八遷居尤溪的四十都蓮浦;蔣萬九遷尤溪的四十五都湯頭乾;蔣萬十遷居沙縣東門(今鳳崗鎮東山村)。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第十七世孫蔣松五移居二十五都福藤坑(今臺溪鄉福廷坑)翌年,蔣松六移居二十二都玉溪(今中仙鄉玉溪村)。唐末,蔣勇舉家南遷入贛。蔣勇之子蔣紀入閩,居寧化石壁,宋代遷福建的長汀。據廣東《興寧縣志》載,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蔣紀的第七世孫蔣和任汀州游擊,征寇陣亡,葬于廣東的梅州。蔣和之子蔣法德襲父職,官至南昌總兵。蔣法德解職后卜居廣東的梅州;其后裔分衍廣東的興寧、惠州、淡水等地。南宋寶慶年間(1226~1227年),尤溪縣湯頭的蔣萬一、蔣萬七兄弟遷徙至大田縣,分居于五峰、前坪。(見大田五峰《蔣氏族譜》、大田前坪《蔣氏族譜》)明代時,蔣源清從尤溪二十都(今湯川)騰峰調遷十八都(今溪尾)萃田后遷居十八都(今雍口村)下坑;其后裔蔣上明移遷西濱七斗王村,開基立業。三明市蔣姓人口有12432人,在的三明市姓氏人口中列第43位,占全市總人口的0.46%;其主要集中在尤溪縣、大田縣。其中,尤溪縣有蔣姓人口6359人,占全市蔣姓總人口的51.15%。具體分布為:三明市區814人,永安市539人,沙縣465人,建寧縣155人,將樂縣190人,泰寧縣43人,尤溪縣6359人,寧化縣53人,大田縣3607人,明溪縣137人,清流縣70人。三、譜牒與文物(一)譜牒尤溪中仙玉溪村《蔣氏族譜》尤溪中仙玉溪村《蔣氏族譜》始修于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首修入閩蔣高七房七子族譜。后有過多次續修。尤溪中仙文井村《蔣氏族譜》尤溪中仙文井村《蔣氏族譜》始修年代不詳,1958年曾重修。尤溪湯川《蔣氏族譜》尤溪湯川《蔣氏族譜》始修年代不詳。該譜分三個部分:一傳紀地志、二世系、三世紀。大田五峰《蔣氏族譜》大田五峰《蔣氏族譜》始修年代不詳。該譜載,其開基始祖為蔣萬一,南宋寶慶年間從尤溪縣湯頭遷居大田五峰。大田前坪《蔣氏族譜》大田前坪《蔣氏族譜》始修年代不詳。該譜載,其開基始祖為蔣萬七,南宋寶慶年間從尤溪縣湯頭遷居大田前坪。(二)宗祠尤溪文井村蔣氏樂安堂尤溪文井村蔣氏樂安堂始建于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由蔣福五所建。該祠堂建筑規模輝宏壯麗,正堂為三層樓,上下兩廳,前有門廳,大門,設上下天井,設計奇特,巍峨壯觀。文革期間,該祠堂被毀,于1981年重建。尤溪湯川蔣氏祖厝尤溪湯川蔣氏祖厝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上年(1284年)。該厝為增式廊,分上、下廳與后樓。尤溪湯川龍井蔣氏祖厝尤溪湯川龍井蔣氏祖厝始建成于元正統十三年(1345年),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被莆賊李丘、兵賊曹琳焚毀,明嘉靖四十五年重新建造。尤溪西濱七斗村《蔣姓族譜》尤溪西濱七斗村《蔣姓族譜》始纂于明隆慶三年(1569年),由蔣以候主持編修;1984年,由第四十代族長蔣紹安主持續修;2002年,由第四十代族長蔣紹武整修族譜。尤溪中仙蔣姓朝陽堂二祠尤溪中仙蔣姓朝陽堂二祠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建。該祠堂毀于文革期間。尤溪玉溪村蔣姓大宗祠尤溪玉溪村蔣姓大宗祠,又稱上房坊,始建年代無考。該祠是一座純木結構的建筑,建筑面積288平方米,占地面積485平方米,由六扇,正廳堂,兩邊房,兩廂房,左右后通廊,后廳,上下埕,圍墻,小門組成。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初八,該祠被德化縣蘇億土匪焚毀,民國34年重建,1987年全面維修,為當時全縣修繕最完整的大祠堂。四、人物(一)古代蔣高蔣高,尤溪蔣氏開基始祖,唐廣明元年(880年)任江西吉洲刺史,后擢兵部尚書左仆射。蔣樟蔣樟,尤溪中仙文井村人,北宋開寶元年(968年)尚書仆射。蔣敏蔣敏,尤溪中仙文井村人,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為吏部侍郎。蔣安土蔣安土,尤溪人,北宋大觀三年(1109年) 特奏名。蔣福成蔣福成(生卒年無考),尤溪縣人,本是尤溪煉鐵場的爐主。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二月,蔣福成聯絡縣人起義軍領袖鄭永祖,響應沙縣鄧茂七起義,率領煉鐵工人和農村貧民造反,10多天,聚眾萬余人,攻破尤溪縣城。他率軍向沙縣進軍,與鄧茂七部匯合,攻占延平府,北上破順昌、邵武,攻光澤,據杉關。正統十四年二月,鄧茂七被叛徒出賣,在延平陷入明軍伏擊圈不幸陣亡。四月,義軍仍在各地堅持與官軍戰斗。后因官軍不斷增援,義軍終被各個擊破。蔣福成血戰于亂軍之中,下落不明。蔣秉銓蔣秉銓,明代尤溪湯川人,曾任建寧府教授,江西盛藩長吏。蔣堯勛蔣堯勛,明代尤溪湯川人,任廣東高州府吳川縣知縣。蔣之椿蔣之椿,清代尤溪湯川人,任福州東門巡檢。(二)現代蔣冠祥蔣冠祥,大田太華鄉湯泉人,民國31年(1942年)參加革命,任中共特委工作人員,民國34年9月在龍門奪槍戰斗中犧牲。蔣輝蔣輝(1930~1950年),尤溪縣湯川鄉下井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任第二野戰軍軍大25大隊文化干部,1950年3月14日在貴州省惠水縣剿匪戰斗犧牲。蔣宗泗蔣宗泗,大田太華鄉湯泉人,地下黨接頭戶,1950年3月被捕折磨致死。蔣清廣蔣清廣,大田太華鄉湯泉人,民國32年(1943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晉江軍分區獨立營連長,1951年在仙游縣剿匪時犧牲。蔣超蔣超(1894~1951年),字其陞,號逸塵,大田縣廣平鎮五峰村人,曾任縣監察委員、廣平區分部書記、大田縣參議長、福建省參議員等職。民國17年,他不就盧興邦委任的旅長之職,離家浪游上海、南京、北平等地,經人介紹進入北大旁聽,認識了愛國志士蔡公時遺孀和教育家陶行知,深受其民主思想的影響。民國22年,蔣超回鄉創辦萬厚小學,組織大田陶行知生活教育社,推行陶行知的“全民教育”、“教育救國”和“鄉村師范”的主張。同時提倡解除女子纏腳,嚴禁賭博和抽鴉片。民國27年,蔣超在中共大田地下黨的啟發下,支持印刷《田民呼聲》5期,揭露大田縣長廖基貪贓枉法的罪行,迫使福建省當局把廖基調離大田。民國32年4月,省保安處成立“大田縣特種會報”剿共組織,蔣超被聘為調查員,參加剿共行列。民國38年7月,尤溪縣解放后,蔣超表示愿意棄暗投明,將其武裝編入均溪游擊大隊二連,參加解放大田。1951年7月,蔣超被鎮壓,1987年根據起義投誠政策給予平反。蔣光斗蔣光斗(1917~1946年),大田縣前坪村人,民國28年(1939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1年2月,蔣光斗任中共閩中工委湯泉直屬區委書記。他認真從事黨的統戰工作,使鄉隊副鄭友三支持革命,以他家為地下黨的秘密交通站。 民國33年5月,蔣光斗任中共閩西北特委湯泉直屬區委書記。黨組織派他跟從特委常委蔡敏開辟閩贛邊新區,打通秘密交通線。其時,他身患肝病,組織上要照顧他隱蔽養病,但他堅持跟蔡敏一道,開辟永安洪田根據地和通往建、泰寧的交通線。民國35年2月,蔣光斗在明溪縣境內執行任務時被捕。在獄中,他堅持斗爭。敵特借口把蔣光斗押赴省城永安,在途中便殺害了他,時年29歲。附:蔣氏大宗碑記昔者,周公正天地之紀,立君臣之度。朝諸侯于明堂;復寶命于元子。于是,旌以車服,錫以山川。雖名上公之位號,實用王者之禮樂。然猶大錄豐功,優命諸子,宅魯候於曲阜,城蔣國于期思。父邦于前,子邦于后,得姓之始,斯非盛歟!是以,再見春秋,永為藩輔。受介圭而作瑞,分寶玉而展親,備物典冊,異姓為后,南面享者,十有余世。其后,天子微弱,下堂而見諸侯;大國憑陵,戎車而窺王室。漢陽宗國,楚實侵并,既食采于漆水,又轉封于遼城。爵土雖微,親賢不替,自是侵以吞削,又居于安樂。漢徙賢豪,以強京輔,我蔣氏遷于杜陵,干葉扶疏,皆為岳牧。有若父臨上黨,子守弘農。初并命于帝庭,別增榮于王相。欲加寵異,分賜黃金。依漢室之仁恩,成我祖之光顯。兗州繼美,高世而立,拂衣灞上,不窺王莽之朝,臥病長安,猶載杜陵之水,優閑三徑。荊棘塞門,名先兩龔,游止二仲,跡列於高士,行書與孝子,猗歟休哉!有若步廣加冠,應生美其禮,乘輿奉轡,鐘會重其才。賢能繼出,文牒交映。及乎,漢室崩頹,三分鼎立,俱有德命,并顯當時,大司馬之匡蜀也,才非百里,運籌三分,統武侯之后事,成劉主之霸功。護軍之捍吳也,舉忘私誓,俱用節儉。存錫衛府之帳,歿賜蕪湖之田,太尉之衛魏也,軍國大事,文武兼資。高論總于萬機,嘉謀協于三主。溯乎兗州之后,三葉至于大將軍,逡遒侯遭遇讒慝,功業夭枉,九子浮于廣陵,兩祖址于羨陽。泰伯之高讓,延陵之高節。爾其川澤平遠,氣象清和,君山磅礴繞其前,鬲湖泓澄介其里。雖圣賢之后,宜有明德,亦形勝之地,必生通才。不然,何以宗黨雍熙,閨門郁穆,世稱嗣學,家踐德義。太邱父子,羔雁成行,平原兄弟,文章連價。自過江以還,凡數十年,或書當代之史,或列先賢之傳,禮樂各位,紛綸葳蕤;不可遍舉也!余聞之:高則顛躓,卑則淪圮,霍、陽、韓、魏,既勘剪滅,欒、囗、胥、原、降為皂隸。而我蔣氏,永中和之氣,守禮讓之族,根深葉茂,源派靈長。是以東西兩宗,繁衍千室,皆聿修厥德,無忝前人。翰飛士林,武接賢路。夫一日復禮,天下歸仁。況累代冽渙乎!高祖陳長沙國侍郎,隨朝請大夫府君,所存者大,所及者遠。歷隋主巡幸維楊,百司兼食,公獻米萬擔,用廩千官,手詔優寵,謙讓而退,以全乎高也。曾主建安府君,進退觀時,偃趨順世,邴生自克,陶令歸來,荷庥庇于孫枝,樂琴書于親友,任道安命,推才重賢,名士聞風,自遠而至。王父鄭州司兵府君,孝通神明,仁及草木,修已而已立,遺名而名高,再踐王臣。一行郡掾所許,當年之友,無非高士之才,則漢陽王張柬之,御史大夫李孝杰,蓋其倫也。天乎匪忱,中世而沒。因昌於延州刺史府君。以積德累仁,宏才碩量,動為世則,言為時范,余風翔乎憲府,政事命于禮門。國庠取法,代仰司成。天子題詩,榮興郡國。嘗以張仲孝友,侍宴周宣,馬生詞賦,陪游漢武,正言直道,造膝危詞,論已歸于謝公,行焉避于國子,未伸王佐之略,竟失蒼生之望 。小民何詁,銜哀吁天。凜敬奉于遺訓,思隕墜于前烈,將何以傳韋氏之經,竟太初之史。霜露之感,歲月其除,假寐永嘆,維憂用老。乃考乎發源,周宗為本,稽之中葉,吳王為鄉,從吳則是存乎舊,歸周則不忘乎本。恭維先旨,附葬于周。自受周氏以來,無他錫姓,旁列九土,咸承一宗。雖前言往行,布在方策。至于述祖德,敘家風,固子孫之所舉,不敢闕也。嗚呼!惟后稷允迪于前,惟周公能開厥后,盛德之禮百世,君子之家萬年。宜乎弘頌徽猷,累揚德業,乃相與崇建貞石遏立通衢,俾舊績光于千載之上,遺美施于萬葉之后。其詩曰:洪為蔣國,得姓之始,我祖受地,期思是里,文王之孫,周公之子,茅土同封,山河濟美,彤弓(弓比),六轡耳耳,本支百世,荊棘塞門,蓬蒿閉徑,迨乎三國,各振英聲,太保光輔,魏階已平,司馬匡翼,蜀郡惟清,護軍勤勞,吳朝載寧。追惟兗州,慶延良嗣,九子同徙,二宗本泊,毗陵之鄉,陽羨之地,函亭云陽,蘊靈毓氣,圣賢之后,形勝旁通,詩書代業,禮讓家風,軒冕居貴,邱樊恭蒙,紛綸江左,籍甚寰中,恭維先德,忠孝文懿,煢我小子,銜恤茹悴,遺范未書,斯文將墜,晝則忘餐,夕則假寐,合宗聚族,刻石方塘,祖德美備,芳聲載揚,仁賢繼及,胤祚靈長,子子孫孫,克傳無疆。 唐大學士七十代孫洌薰沐敬撰
作者:59.60.199.* 發表時間:2009-05-29 11:05:29
我是廣東的。。。蔣氏后人。。。
作者:116.18.156.* 發表時間:2009-05-30 17:03:57
我覺得蔣姓的祖先是偉大的
作者:124.229.196.* 發表時間:2009-06-06 11:21:02
我是滁州蔣家人,不知出自哪簇
作者:218.82.66.* 發表時間:2009-07-04 08:09:09
搞一個聯系方式。我們一姓的也好共同發展!
作者:124.228.101.* 發表時間:2009-07-06 16:15:50
哎留電話干啥 天下蔣無二姓 來看你們了
作者:116.24.72.* 發表時間:2009-09-15 17:05:27
我也姓蔣,叫蔣妹妹
作者:117.136.1.* 發表時間:2009-10-01 16:25:15
作者:122.234.25.* 發表時間:2009-10-06 19:03:02
作者:122.234.25.* 發表時間:2009-10-06 19:04:54
蔣氏尋宗網(http://www3.pei.sympatico.ca/yfjiang/)
作者:142.68.248.* 發表時間:2009-10-26 00:19:49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