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HAO  

03-09

220144次

4人

5個

100個

1234人

117部


站長: [申請站長]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主樓] 郝姓溯源通考

郝姓溯源通考
目錄:
古代文獻中關于郝姓起源和郝字字源的論述
郝骨氏與郝姓出自復姓
郝姓始祖?郝姓遠祖初探
郝姓起源初探
郝姓起源再探
郝姓發源地
傳說中的郝國
帝乙檔案
帝乙是漢族郝姓的始祖之說不能成立
質疑帝乙封子之說的真實性一
姓氏不可考一
姓氏不可考二
郝賢是匈奴人嗎?
郝姓名人簡介
北京出版社,您好,郝氏
篡改青銅器銘文而制造的假錯冤案
山東省萊州市北陵郝氏家譜簡介
山東省萊州市郝氏始祖郝伯全


古代文獻中關于郝姓起源和郝字字源的論述
要想準確了解漢族郝姓起源問題,學習古代文獻中關于郝姓起源的論述的原文是非常重要的,同時還必須學習郝姓家譜的序言和地方志(陜晉省志、縣志),三者相結合,研究分析比較考證,才有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來。幾年來為了學習郝姓起源,根據姓氏學者提供古代姓氏文獻目錄,在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和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圖書館查閱古代文獻,從先秦文獻《世本》查起,但是,查到唐朝才始有郝姓起源的論述,同時還查閱了古代文獻中關于郝字的字源的論述,均予以復印和抄錄。并且寫了點筆記。為了和郝氏宗親共同學習,現將唐宋時期有關漢族郝姓起源論述的原文,按年代的順序分述如下:
一《說文解字》
1作者 東漢 許慎(公元30—124年)
2原文:郝 右扶風鄠鄉、盩厔縣。從邑,赤聲,呼各切。
3版本: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文淵閣四庫全書》223冊195頁
4館藏:國家圖書館分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講解文字形體和考究字源古代文字學專著,亦是我國第一部字典,具有權威性,對后世影響巨大。許慎之后,多人注釋,版本很多。許慎說鄠縣(今改為戶縣)、盩厔縣(今改為周至縣)郝鄉的鄉名,是郝字的字源。由于歷史的變遷,許慎稱之古代的郝鄉為今陜西省戶縣祖庵鎮郝村(見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政區大典》)。
二《急就篇》
1作者:西漢 史游撰,唐朝訓詁學家顏師古(公元581—645年)注。
2原文:西漢史游:郝利親
顏師古注:郝,京兆盩厔鄉名也,因地以命氏焉。漢有郝賢,今盩厔縣猶出郝姓。利親,言其善父母也。
3版本: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223冊6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急就篇》是我目前查到的最早論述郝姓起源的文獻,唐朝顏師古提出以盩厔郝鄉的地名命郝氏之說,也就是說盩厔郝鄉是漢族郝姓的最早發源地。盩厔郝鄉之說距今近1400年。并且得到早期郝氏家譜的佐證,我認為是可信的
三,《元和姓纂》
1作者:林寶,唐朝憲宗時朝議郎太常博士,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成書
2原文:郝,出于郝省氏,太昊之佐也。帝乙時,子期封太原郝鄉,因氏焉。
3版本: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文淵閣四庫全書》890冊750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顏師古提出盩厔郝鄉之說200年后,林寶又首次提出太原郝鄉之說的,首次提出郝姓得姓遠祖、得姓始祖、得姓時間、得姓發源地等。但是其中有的說法需要商榷,需要研究的問題有:
(1) 林寶將盩厔郝鄉改為太原郝鄉的文獻根據是什么?至今查不到,請幫助查明。
(2)太原郝鄉是指太原縣郝鄉,還是太原郡郝鄉?太原縣何時建置?太原郡有幾個郝鄉?古代的太原郝鄉現在在哪?有何歷史文獻根據嗎?
(3)“帝乙時“如何解讀?
(4)子期,如何解讀?是指郝省氏的裔孫名字叫期,還是指郝省氏的裔孫叫子期。
(5)歷史上有無子期這個人?子期是被何人所殺?他的后裔姓郝嗎?
四《說文系傳》
1作者:徐鍇,五代宋初文學家,初仕南唐(公元937—975年),后歸宋,官至常侍
2原文:郝,右扶風鄠縣、盩厔縣,后邑,赤聲,吼作反。
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223冊546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徐鍇研究《說文解字》,而著《說文系傳》,史稱小徐本。其兄徐鉉亦奉宋太宗之命校定《說文解字》,史稱大徐本。哥倆均為《說文解字》的研究專家。
五《大宋重修廣韻》,亦稱《宋本廣韻》
1作者:北宋 陳彭年等奉宋真宗之命重修、校訂《廣韻》,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完成。改名《大宋重修廣韻》
2原文:郝,姓也,殷帝乙時,有子期封太原郝鄉,后因氏焉。
3版本: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新校互註宋本廣韻》507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陳彭年關于郝姓起源的論述是根據唐朝林寶提出的太原郝鄉之說寫的。但其刪除“郝,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一段,為什么刪除這一段,沒有說明理由。另外,在子期兩字之前加了一個有字,為什么加有字也沒有說明理由。
六《新唐書》
1作者:北宋文學家、史學家、經學家歐陽修(公元1007—1072年)等
2原文:郝氏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封于太原之郝鄉,因以為氏。
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273冊591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歐陽修關于郝姓起源的論述是根據唐朝林寶的太原郝鄉之說寫的。但是他把子字解讀為裔孫,因而說漢族郝氏得姓始祖是期。歐陽修的解讀,得到郝氏家譜的佐證,我認為歐陽修的解讀是正確的。
七《集韻》
1作者:北宋 丁度等,1067年成書
2原文:郝,,《說文》:右扶風鄠、盩厔鄉。亦姓。
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236冊752 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集韻》北宋時期的文字學者仍然稱郝鄉在鄠、盩厔縣。
八《通志》
1作者:南宋史學家,右迪功郎鄭樵(1104—1162年)
2原文:郝氏,出于赫胥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時,有子期封太原郝鄉,因氏焉。
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373冊301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鄭樵關于郝姓起源的論述是根據唐朝林寶太原郝鄉之說寫的,但其有兩處修改,一是將郝省氏改為赫胥氏,二是在子期兩字之前加了一個有字。但都未說明理由。您能解釋他改的對不對嗎?
九《古今姓氏辨證》
1作者:南宋 右迪功郎鄧名世撰,其子鄧椿年編
2原文:郝,出自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孫封于太原之鄉,因以為氏。
3版本:2006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王力平點校本599頁
4館藏:國家圖書館
5提示:鄧名世關于郝姓起源的論述也是根據唐朝林寶的太原郝鄉之說寫的,但他也有兩處改動,一是裔孫之后沒有名字,二是太原郝鄉改為太原之鄉,也未說修改的理由。
十《路史》
1作者:南宋 羅泌撰,其子羅蘋注
2原文:“帝之弟郝骨氏,為帝立制,其裔孫子期,帝乙封之太原之郝,后有郝氏、郝骨氏。”“郝,今太原有郝鄉,太昊弟郝骨氏后。一云右扶風盩厔鄉也。帝乙時,有子期因封之曰郝云。”“太昊后風姓國名記:郝、辰 、巫、武、沅。”
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383冊79、255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羅泌關于郝姓的論述是采用唐朝林寶的太原郝鄉之說和顏師古的盩厔郝鄉之說兩種說法寫的,但他修改較多。一是將太昊之佐改為太昊之弟和伏羲氏之弟,太昊和伏羲是一個人嗎?二是將郝省氏改為郝骨氏;三是說郝骨氏之后有郝氏和郝骨氏,即有郝骨復姓,但是從目前所能查到的歷史文獻和家譜中,還未發現有郝骨復姓者,您知道有姓郝骨的嗎?四是羅泌首次提出太昊之后有風姓郝國之說,您知道郝國嗎?何時滅亡的?
十一,《名賢氏族言行類稿》
1作者:南宋 章定,1209年成書
2原文:郝,《姓纂》:出于赫咠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時,王子期封太原郝鄉,因氏焉。
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933冊738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章定說他是根據唐朝林寶撰《元和姓纂》而寫郝姓起源的,但是對照可知,章定沒有看過《元和姓纂》的原文,他實際抄的南宋鄭樵撰《通志》關于郝姓起源的說法,但是還抄錯了兩處。一是將赫胥氏改為赫咠氏,二是將有字改成王字,是完全沒有歷史文獻根據的。是他杜撰了王子期之說,是赫咠氏的王子?還是誰的王子?他讓你猜嗎?他的杜撰制造了郝氏起源的混亂之說。
十二《姓氏急就篇》
1作者:南宋學者王應麟(公元1223—1296年)
2原文:“郝氏,《廣韻》:殷帝乙時,子期封太原郝鄉,因以氏。”“《唐表》云:出自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裔孫期封郝鄉。”
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948冊671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王應麟說郝姓起源他是抄自《廣韻》和《新唐書》,對照原文可知,他的引文不甚準確,或者說他抄的不是原文。
結束語
以上摘錄了唐宋時期姓氏、文字學者關于郝姓起源和郝字的論述的原文。前后對照可以看出,唐宋時期的姓氏學者存在引文不說出處,修改前人的論述不講理由的問題,這就為后人的閱讀制造了困難和麻煩,因為你無法知道他改的對不對。歷史上好像后人總想修改前人的論述,已成為姓氏學者的習慣。這應該說是一個不好的習慣。這是造成“姓氏不可考”的根本原因。為了對照研究比較分析,下面擬按著構成姓氏起源的要素進行分類統計:
1郝姓得姓時間:殷帝乙時,即公元前11世紀。
2郝姓得姓發源地有兩種說法:鄠縣、盩厔縣郝鄉,太原郝鄉
3郝姓得姓遠祖有四種說法:郝省氏、赫胥氏、赫咠氏、郝骨氏
4郝姓得姓始祖有四種說法:期、子期、王子期、無名字
5郝字字源的說法是比較統一的,古代的鄠縣、盩厔縣的郝鄉是鄉名是郝字的字源
以上多種說法中,請您研究一下那一說法是正確的,根據是什么?希望郝氏宗親參加這一討論,通過認真的討論,我相信會得出正確的結論來。并請幫助審核上述引文有無錯誤,有錯誤請告知,“提示”為我所寫,不對之處請指正。發WX9988@HOTIL.COM 謝謝
北京 郝火河 2010年7月1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112.237.189.*   回復:21   發表時間:2014-02-05 18:05:16

族譜錄紀念網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萊州府掖縣分支:客家郝氏

客家人是中華民族中一個最優秀的人群共同體,它是兩晉至宋時代內遷豫冀魯皖蘇交界地帶的漢族移民長期集居于此后形成的一種特殊群體,客家人以其刻苦耐勞,剛強弘毅,辛勤創業,團結奮斗和勇于開拓進取的客家精神而聞名于世,客家郝氏又以其人文蔚起,英才輩出,忠孝傳家,書香門第和最富于向外開拓精神而成為全世界客家人中最重要、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一支。

棗強客家郝氏是伯泉公支裔
棗強縣位于河北省東南部,清涼江西岸。古屬廣川郡、信都郡、直隸冀州,它是絕大多數客家人的最初落腳地,是客家的搖籃和祖地。據多種郝氏族譜記載:棗強客家郝氏的開基始祖是伯泉公的第五子郝強。
郝強,又名郝棗,或作郝朝強,均因他所遷居地棗強而得名,他的字惟權,號表正,生于唐玄宗開元十一年正月十一日,祖籍安州安陸,由原籍萊州府掖縣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大分析,郝強即率領本房家室西遷居信都郡棗強縣,落籍棗強縣寺宅城,開拓新的基業。據門莊譜等多種譜載:郝強在唐肅宗乾元年間,官任門下省諫議大夫,寧州刺史等職,郝強的后裔也有在豫冀魯皖蘇各省做官者,因而豫冀魯皖蘇五省郝強的子孫為興盛,郝強因此被尊為豫冀魯皖蘇客家郝氏的始祖即著名的“棗強公”。
郝強的配匹與子女,各譜所記姓名與人數多不相同,綜合各種郝氏家乘,得知棗強客家郝氏始祖郝強共生三子:宣卿、正卿、仕舉。長子郝恩,又名郝吉龍,也作郝潛科,號宣卿;次子郝嘉,又名郝門龍,也作郝潛莊,號正卿;三子郝營,又名郝潔龍,也作郝潛孝,號仕舉。
譜稱:郝強三子均有功名,長子郝吉龍是進士出身,后辭官不做,隱居卷子里;次子郝門龍,官封承事郎,因官遷居定州;老三郝潔龍,官封諸折沖府錄事,兵曹參軍,留居棗強縣寺宅城村。
據信都譜載:郝強長子郝吉龍,娶妻呂氏生子二人:文昇、武昇。次子郝武昇,妣趙氏,生二子:濬善、守善。長子郝濬善,妣胡氏,生一子:崇信,郝崇信輔佐宋太祖掃平成漢有功,官至節度使,宦居汴京,卜居開封祥符縣,崇信傳到六世孫郝端性,御駕南征,成為祥符縣郝氏一世祖,郝端性又傳十二世孫郝隆,字景昌,明成化年間進士,官至大理寺,又知金華府,為政斐然,崇祀鄉賢祠,郝隆,生子名叫宗啟,字文卿,嘉靖舉人,授知博平縣,后升為知澤州。郝宗啟學問深邃,事親至孝,居鄉勵行,蒞政有聲。
郝吉龍的長子郝文昇,妣吳氏又生二子:長子郝明善,次子郝清善。郝明善娶妻孟氏,生子二人:長子郝熙志,次子郝康志。郝熙志之妻馬氏,繼妻門氏,各生一子:長子郝崑,次子郝崙。其中次子郝崙,北宋時進士,官至尚書,長子郝崑,字松壽,據譜說就是北宋初年的大臣郝松壽,譜稱郝松壽是進士出身,官至均州刺史,拜尚書左仆射,知興化府,最后官至尚書省戶部判部事,后受命守荊州,因兵敗被貶甘州后衛,河北棗強郝氏一支,至郝松壽時臻于極盛,成長當時整個郝姓中最顯赫尊貴的家族。
據卷子譜與北漳灘譜,郝松壽娶妻康氏、繼配馬氏,共生七個優秀的兒子,后來大概因郝松壽落難遭災,子孫為避難又分居各地,郝松壽七子的后裔備極興隆。因為尊稱其祖郝松壽為“七子公”,他的七個兒子分別是:
長子郝久昌,任信都府推官之職,仍居棗強,娶妻毛氏,又生四子:澤、源、淵、沅。長子郝澤,創居淮陽,分派太康、上蔡、襄城、項城、淮濱、亳州、太和、臨泉、曲阜等處;次子郝源,創居淮陽,分派寧陵、睢縣、杞縣、中牟、鄢陵、扶溝、許昌、登封、臨潁、汝南,又分派偃師、伊川、滎陽等處;三子郝淵,創居曲周,分派永年、大名、館陶、臨西、南和,又分派陽谷、鄄城、鄆城、東明、梁山等處;四子郝沅,創居齊州晏城,分派臨邑、章丘、禹城、夏澤、墾利、陽信、沂源,子郝幹,字直卿,號勉齋,創居臨淄,官至青州府知府,有善政,民稱“郝父”。為理學大儒,從祀圣廟,子孫昌盛,分派榮成、文登、牟平等處,孫郝永,由淮陰至如東,分派南通、海門、啟東、海安等處。
次子郝久隆,居棗強,妣何氏,官至靈州衛城參軍,又生三子:長子郝勇,創居高密,分派安丘、沂水、五蓮、莒縣、蒙陰等;次子郝德創居曲阜,分派泗水、平邑、寧陽,又分派嘉祥、汶上等處,裔孫郝定為紅襖軍農民起義首領;三子郝詔,創居膠水縣,分派昌邑、安丘、壽光等處,裔孫郝靖,清初平賊有功,至祖封為大總戎;裔孫郝世桓襲蔭,官至南皖總兵,分派壽光、洛城羊角溝等處。
三子郝久成,創居定遠,官滁州都督府別駕,妣鄧氏生三子:長子郝然,分派旌德,又分派休寧、祁門等處;次子郝和,創居靈壁,分派渦陽、利辛、鳳臺等處;三子郝泉溪,創居廬江,分派桐城、樅陽,裔孫郝仲元,號嗣如,理學大儒,從祀圣廟,子孫分派宿松、望江等處。
四子郝久善,創居信都、齊州,舉孝廉,未出仕,妣宋氏,有二子:長子郝伯,字海龍,號良相,舉孝廉,由信都棗強遷霸州文安縣龍街,分派永清、固安、武清、寶坻等處;次子郝僚,字海虎,號良臣,登進士,官至節度使參政,創居真州,分派清苑、望都、曲陽、行唐、靈壽,又分派阜平、博野、平山等處,子孫昌盛。
五子郝久康,創居信都棗強,知貢生,官高唐州都督府別駕,妣羅氏生三子:長子郝建業,創居河間府獻縣河城街,后代立為始祖,分派泊頭、武強、武邑、阜城等處,孫郝雯,登進士,官至節度使參軍,第十一代孫郝天佑、郝伯虎、郝居仁、郝周先,叔侄同登建炎丁未進士,郝居仁官至樞密使,派下子孫歷元明二朝,科甲獨盛,分派臨清、夏津等地,臨清裔孫郝仕俊,登萬歷進士狀元及第,官至禮部尚書,內閣大學士,賜謚文裕,修遺家譜及家訓傳世,子孫昌盛。次子郝棟,創居東昌聊城,支分陽谷、禹城、茌平、齊河等處,子孫繁昌榮發。三子郝祺潭,創居六安高皇鄉,裔孫郝琮,登萬歷戊戌進士,授大理院評事,治獄有方,累官至南直隸按察使、布政使司,告老歸家后,定居霍丘縣城,主建淮堤等,每月朔望施米濟貧,壽八十九歲,親弟郝錦,登天啟壬戌進士,累官至禮部尚書,三次推辭入閣,后奔母喪,建尚書于霍丘城,晚年專心詩詞書法達二十年,壽八十八歲,支分壽縣、八公等處,子孫昌盛。
六子郝久盛,創居信都棗強,妣胡氏,生二子:長子郝廷,創居齊州晏城,分派益都、掖縣、棲霞、招遠,分派蓬萊、黃縣、福山等,子孫昌盛;次子郝朝,創居萊陽,分派即墨、高密等處,裔孫郝道周,登明天啟進士,欽點翰林院,官至內閣大學士,崇禎時殉國,追贈理學儒宗,道光五年諭旨,從祀圣廟,遺有重修家譜,并排序八句,子孫昌盛。高密裔孫解元郝殿邦與即墨榜眼郝國梁同增修家譜,流傳齊魯各地。
七子郝久安,創居商州資陽,妣沈氏生二子:長子郝功,分派綿竹、德陽,又分派彰明、羅江、澧陽等處,澧陽裔孫郝希賢,登元仁宗延祐五年進士,中左榜進士第一名狀元,官至秘書郎,后赴任威州知州遭遇害,其子孫又居東平等地,羅江裔孫郝丹元,素有德性,忠孝雙全,分派茂州、威州、崇慶州等處,子孫昌盛;次子郝成,在敘州府益賓縣安邊黃家承嗣,宋時進士,官至河南節度使,分派隆昌、榮昌、忠縣、豐都、云陰、巫山等處。
又據《客家流遷徙居棗強播衍各地的部分姓氏》一文記載:郝強傳至第八世郝大源、郝大本倆兄弟,兄郝大源徙居湖廣德安府孝感縣臥龍里,弟郝大本移居湖廣荊州府江陵縣萬城街里。嗣后,子孫又支分麻城。黃岡、大悟、漢州、巴東、秭歸、天門、監利等地。

棗強分枝:齊州晏城客家郝氏

齊州晏城即山東省西部、黃河北岸的德州地區,古時屬濟南府。這里是客家人的非常重要的聚居地,也是山東著名的必經黃河重要津口的僑鄉。據郝氏族譜記載:齊河客家郝氏是棗強客家郝氏的一個分支。
齊河客家郝氏的開基始祖名叫郝廷,據寺宅城譜和安陸譜,郝廷,又作郝珽,字伯虎,號良君,北宋時人,一說南宋時人,原籍河北棗強縣寺宅城,為郝伯泉第五子郝強的裔孫。史稱:郝珽是北宋時期進士,初任大理寺丞,至道二年升為太常州刺史,為官江蘇,后來任職期滿,告老還鄉,本欲歸棗強,途經黃河要津齊河晏城時,因愛這里山青水秀,又有美麗地傳說齊國大夫晏弱、晏嬰封國采邑的故事,遂卜居于此,居于齊河晏城三樂口,史稱“郝堂先生”。郝珽移居齊河后,家族興隆,子孫蕃昌,成為當地望族。因此在齊河縣晏城里的郝氏宗祠里,至今仍供奉郝珽為始祖神。
譜稱:郝珽娶妻周氏,生有四個兒子:慶吉、慶華、慶榮、慶壽。郝珽的子孫又支分山東各地,其中次子郝慶華徙居臨淄縣,生二子:世元、世享;郝世元次子郝澤立徙居維縣;郝世享一支則遷至萊陽縣立業開基。
郝珽第四子郝慶壽,生子世明與郝千郎二人,其子郝世明,字起所,又徙居江蘇贛榆縣,生四子:南用、南銘、南振、南蘭,其中郝南用生子郝國賢,郝國賢再生五個兒子:均名、均仲、均顯、均耀、均榮。其中郝均耀一支又遷至山東安丘縣開基。
郝珽的長子郝慶吉,字理政,官至朝議大夫、判尚書武部員外郎,謚忠莊。后來,由于郝慶吉晦跡仕途,辭官不做,隱居齊河縣表白寺,他的家族遂由晏城遷至于此地。
譜稱:郝慶吉娶妻米氏生二子:世新、世升。他們的后裔,又為興盛不衰,散處五蓮山南魯各地。其中次子郝世升,娶妻吳氏生六子:長子郝澤玉、次子郝澤善徙居沂州莒縣大官莊立籍;三子郝澤富、郝澤才徙居山東五蓮縣洪凝村,五子郝澤通,六子郝澤達則支分五蓮山口相邸村。
郝慶吉的長子郝世新的后裔則更加興盛。據譜載:郝世新娶妻許氏、李氏生了四個兒子:澤質、澤煥、澤賢、澤才。《客家姓氏淵源》所收錄的郝氏族譜,即詳細地記載了郝澤質、郝澤煥、郝澤才三大支客家郝氏后裔的詳細情況,茲參照他譜介紹如下:
長子郝澤質,名興,舉人出身,娶妻劉氏,生五子:伯敬、伯仁、伯信、伯孝、伯忠,其中第二子郝伯仁,號仲禮,官任松江府知府,生一子:郝和倫,后遷至浙江發跡。第四子郝伯孝一支也徙往浙江。兄弟五房中,又以長子郝伯敬最旺。郝伯敬,名義,號仲海,官任鳳陽府通判,拜中順大夫,謚俊卿賢哲,居齊州濟陽,他又生四子:宗禮、昭禮、穆禮、貴禮,其中老二郝昭禮,歲貢生,官任博興縣學訓導,生夢卿、善卿、長卿、顯卿四個兒子,后裔分居武定府陽信、惠民、商河等處,而郝長卿又生二子:長子郝汝泰,徙居河南;次子郝汝昌移居鄭州。
郝伯敬的長子郝宗禮,雖未涉官場,但積善行義,名聞鄉里,人稱徵士,后以子孫貴,誥封為中憲大夫。郝宗禮生四子:應昌、應盛、應興、應榮。郝應昌,名靜五,號唯英,廩生出身,誥贈文林郎,生子三人:郝瑱、郝璋、郝琚,創業于齊州大夫營,后又支分成武、定陶、東明等處;郝應盛,名德宣,號鳴英,副榜進士,誥贈文林郎,后裔遷居真定府藁城、井陘及欒城等處;郝應興,名榜宣,號烘星,生四子:分徙各地。老大郝禎,居江蘇蘇州府吳縣城內;老二郝祧居昆山縣城;老三郝祿徙居揚州府高郵州;老四郝祝遷居鎮江府丹徒縣。郝應榮,名耀宣,號滿國,亦生三子:老大郝集盛,居射陽;老二郝道盛,居太平府當涂、蕪湖等處;老三郝德盛居應天府句容縣。
郝伯敬的三子郝穆禮,生三個兒子:應隆、應明、應遠。他們的子孫又分居各地。郝應隆生三子:長子郝崇云,居濱海縣城內,老二郝貞云,居濱海濱淮,老三郝啟云,徙居安徽蕭縣。
郝世新的第二子郝澤煥,名發,相傳他這一房子孫有一個特點即正月初一食食素。郝澤煥娶妻宋氏,生一子:郝叔,也作淑敬,字均福,誥贈文林郎,居萊州城大基山道士谷內。郝叔生了四個兒子:秩禮、德禮、祖禮、先禮。長子郝秩禮,生子二人:繼受、宏倫,后裔世居萊州前麻渠;三子郝祖禮,生子郝荀孫,后代居萊州平里、柞村等。四子郝先禮,字德宣,官任山東福山縣尹。在兄弟四人中,以老二郝德禮一支最顯。郝德禮,號佐才,官任益都縣尹,有三子:伯朝、伯胡、伯明。長子郝伯朝,官至翰林院侍講,使門楣大顯,又生三子:老大郝震卿,字道享,官任宿州倉大使,后裔居沭陽;老二郝誠軒,字道泰,號文興,居萊州西繇;老幺郝延秀,居掖縣珍珠。郝德禮的次子郝伯胡,居萊州臨郭;幼子郝伯明居朱橋河東、伍城等,生二子:蘭卿、禮卿。郝禮卿一支,又徙居棲霞牙山。
郝世新的第四子郝澤才,娶妻梁氏生三子:仲敬、仲恭、仲信。長子郝仲敬又生四子:本禮、善禮、仕禮、伯禮,其中郝本禮,支分益都、臨淄等處;郝仕禮后裔則徙居蓬萊、福山等;郝澤才次子郝仲恭,也生三子:旺禮、興禮、宣禮,其中郝興禮后裔世居黃山、牟平、文登等處。
從上面我們可以感受到客家郝氏族姓,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向外開拓精神。

作者:124.131.111.*   發表時間:2014-02-09 14:35:50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萊州府府支:霸州郝氏

在河北省定州盧奴即漢時置盧奴縣,北齊時改安喜,宋時升為中山府,明時降為定州。《霸州郝氏族譜》中,記載了瀛州益津關郝氏另幾支的情況,與冀魯兩省地區族譜所記大不相同。譜中記載:霸州益津郝氏開基始祖郝清有兩位妻吳氏、姜氏共生三子:勇虎、勇龍、成剛。
郝勇虎,字維宏,娶妻張氏,居霸州益津,生二子:屺、岐。老大郝屺,字方仲,妻馮氏生一子郝曇,郝曇,字日敏,妻彭氏生一子郝玠,后裔不詳。
郝勇虎的次子郝岐,字芳桓,妻姚氏、曹氏生二子:郝暠、郝旵。長子郝暠,字月華,妻吳氏生一子:郝瑗。次子郝旵,字星華,后裔均不詳。
郝清的另一個兒子郝勇龍后裔則較為興旺。譜載:郝勇龍生一子郝樘,郝樘生一子郝詔,郝詔生子郝博,郝博生一子郝鐮,郝鐮生子郝浚,郝浚生子名叫郝儀。
霸州益津郝氏傳至第八代郝儀府君,又于北宋初時,自霸州益津關徙居定州清苑縣臼樓。據傳說當年郝儀府君在清苑縣臼樓村一戶楊氏人家當教書先生,后娶楊氏女為妻,遂留居于此,去世后葬于臼樓村北塋,后裔繁衍興盛,成為清苑郝氏的重要一支。
郝儀府君的后裔極為興旺。在元大臣郝采麟撰寫《陵川文集?世系記》稱:郝氏系出有殷帝乙,支子封于太原郝鄉,因以為姓。十世祖諱儀,值五季之亂,自龍莊。九世祖諱祚,復自潞徙澤之陵川,遂為陵川人。八世祖諱善,七世祖諱從義。六世祖諱璋,公高祖諱昇,字子進,曾祖諱天挺,字晉卿。祖諱思溫,字和之,金貞佑避兵河南,金亡寓居保定,卒而權厝郭外,門人誄曰:“靜直處士”。父諱經,字伯常,夙負海內重名,終翰林院侍讀學士,嘗奉命使宋,拘執一十六年,全節而歸。二叔父諱彝,字仲常,不仕,三叔父庸,字季常,奉訓大夫,知穎州。仲、季三人沒而權安厝保定,不肖孤采麟暨克紹,伏因陵川故居淪沒,惟松楸宛然,且塋原湫隘,遂置田孟州西北虎山之原,遷祖父母以下合葬焉。一則取其水土深厚,二則距鄉先不遠,歲時往來便於拜掃,特伸霜露之感。大德己亥初吉,集賢直學士、朝議大夫采麟謹識。
綜合各譜得知:郝璋生三子:昺、昇、旦,郝昇,字子進,他譜作字連榮,生二子:天挺、天褆,郝天挺,字晉卿,官至集賢院大學士、大監檢校書籍事、藝文監丞,妣張氏、繼配司馬氏,生二子:思溫、思恩,郝思溫,字和之,官為霸州詔討司,妣許氏,生三子:經、彝、庸。郝經,字伯常,官為翰林院侍讀學士、國信大使,謚文忠,妣張氏,生三子:采鳳、采云、采麟。郝采麟,生二子:墅、尚。
郝思溫的次子郝彝,字仲常,而他譜作郝緯,字伯堂,總管府同知未赴任,故匱玉不仕,生二子:克紹、克操。郝思溫的三子郝庸,字季常,又他譜作字伯賞,知穎州,萬戶府佐理軍政、奉訓大夫,生二女。
郝昇的次子郝天褆,生一子:恩溫,郝恩溫,官至定州州尹,生二子:廉、康,郝廉,字伯秀,郝康,字伯全。此支不詳。
郝璋的長子郝昺,生一子:源,郝源,字清卿,妣王氏,生二子:輿、輦。郝輦,字正之。
郝璋的三子郝旦,后改名震,字子陽,晚年自號東陽老人,生三子:天佑、天祺、天禎,郝天佑,字賢卿,妣宋氏,生一子思直,郝思直,字繼先。此支不詳。
故郝經的高祖璋,曾祖昇,字子進,昺、震(初名旦),祖天挺,字晉卿、天祺、天佑,字賢卿、天禎,源,字清卿,父思溫,字和之,謚靜直處士、輿、輦,字正之。譜稱:郝儀,傳說郝氏始自太原,遷澤、潞,復遷許、洛,復再遷于燕、趙之交。治經業儒者。六世百有余年。郝儀又徙居潞州,第八世孫郝祚,又遷居澤州陵川,郝祚生一子郝善。郝善生一子郝義,郝義生子郝璋,郝璋生七子,其中一子名叫郝升,郝升生子郝天挺。郝天挺生一子郝思溫,郝思溫,字和之,生三子:經、彝、庸。
另外,河北省懷柔縣廟城的《城南郝氏族譜》還記載了另一種郝清家族世系。該譜稱:郝清之子郝泰芳即郝大芳生有一子叫郝正敬,郝正敬生一子翔云,郝翔云生一子名珮,郝珮生二子:應祥、應瑞。其中長子郝應祥,出使外國未歸,這大概是郝姓出國的最早記載。次子郝應瑞,生一子德瑯,郝德瑯生二子:寶信、寶義。郝寶義生一子:郝榮。
據族譜記載:萊州府分支郝氏清公一派即霸州郝氏以伯泉公為一世始祖,從第二十二代家字輩開始,以下輩份派語是:
家聲傳芳,瓚慕卓紹,書香永繼,勤修習才。

作者:124.131.111.*   發表時間:2014-02-09 14:36:28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盧奴霸州譜所記郝清家族

在萊州府掖縣北陵郝氏伯泉公九子之中,幼子郝錕一支最初留居祖地掖縣平仲故里鄉北陵,傳十余代之后,開始分遷至招遠、棲霞、掖縣麻渠、臨郭、朱橋等區,后裔繁衍興盛,構成郝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各地《郝氏族譜》的不無錯誤甚至可說是粗糙的記錄中,仍可以看出郝錕這一支家族從萊州府掖縣到招遠、棲霞、麻渠、臨郭等大體脈絡。
據多種族譜記載:郝伯泉九子中,幼子郝錕,又名郝祖,字惟松,號道行,生活在盛唐時期,官至都督府佐貳都督。當年萊州府郝氏大分析時,郝錕奉父母之命留居祖地,因名“祖”,定居于掖縣平仲故里鄉小北陵疃即黃家灣涯,故又名郝陵,郝錕被留在掖縣北陵疃,侍奉父母,給父母養老送終。
傳至(郝錕的)第十三代郝遠銘,徙居登州府棲霞縣大霞址。據傳說郝遠銘為元代初中時期人,官至太府監太卿,夫人張氏、萬氏共生三子:笨、箵、笭。長子郝笨,娶妻王氏生子四人:賢、猷、功、利。
郝遠銘的次子郝箵,妻丁氏,生二子:貢、獻;
郝遠銘的三子郝笭,娶妻李氏生二子:立、興。
家史稱:當時有郝姓族人郝穆、郝勝二人,犯反叛朝廷大罪,被元皇朝征剿,族人被誅連甚眾。為了避免誅連之禍,郝獻、郝立二公隱姓埋名改霍氏,于元至正二十二年離開棲霞,攜妻與眾子侄一同遷往湖廣麻城縣龜峰山、杏花村一帶。郝獻、郝立二公因此成為這一派郝氏的麻城始祖。郝獻娶妻陳氏,生五子:明德、明遠、明善、明來、明光。據筠連郝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四年,郝明德弟兄五人又從湖北麻城孝感遷居入四川,隱居于四川榮縣。郝明德有三孫:長孫郝貴任千總武職定居筠連,次孫郝屯留居榮縣;三孫郝佐入敘即宜賓縣。

作者:124.131.111.*   發表時間:2014-02-09 14:37:05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掖邑北陵郝氏族譜



掖邑北陵郝氏,出於棗強,棗強郝氏,肇自原本安州安陸,從族望也。由是唐宋為甲族,或曰三皇伏羲號曰太昊,有位佐臣者郝省也,由是淮水受姓之始祖也,或曰殷商春秋渭河列國,子期之後裔也。予家譜載;予族至唐太宗貞觀間,魏征為相,予先祖處俊公舉進士,仕至唐高宗總章戊辰同東西臺三品,鹹亨辛未晉封同中書門下三品,上元甲戌加封中書令。武曌垂拱戊子有誣告太子通事舍人象賢公謀反罪,褫職誅戮之,或寸磔而亡,其祖父毀棺戮尸,其子曰肸公,字伯泉,來山東萊州郡掖邑北陵避禍,是為郝氏開山鼻祖也。第予家譜載;宋仁宗景祐甲戌,王曾為相,士類翕集,放進士榜,得張唐卿三百餘人,而流吭一門五董,世艷其榮。予先族祖拯公,以童科賜進士出身,仕至襄州推官,而梅氏與予家及襄城龍奉先,隋城李玉皆以同年,敦契誼,推官公遂留家舂陵之唐白水之河口下大槐樹莊鐵碓臼。又譜載;元世祖至元甲申,予先族祖祿昊、宏烈諸公以襄陽郡舂陵至章陵之戰禍連綿,兵荒馬亂,同年棗陽縣文庠生諱伯全公,始徙北直隸真定府棗強縣時,初設塾蒙舘,哉此師資,擢至周文公私塾。蓋在諱伯全公以滿腹四書六藝經義也,稱謂三舍八邑之師焉。周文公子與曾孫四人,均以經術文辭登科進士。數載之久,予祖諱表正公預見此地窄人稠,非子孫長久之計也,每思遷徙濟南府齊河至青州府益都、壽光、臨淄,又至萊州府掖邑數縣地耳。諱表正公者,商賈也,曾客蹟山東萊州府掖縣邑北鄉平仲故里之晏樂窩耳。平仲者,齊大夫晏嬰也,淳於、嬰里、柳行、店街、大溝崖謂晏樂窩耳,或曰晏邑平里,有碑記為證矣。予高祖皆塟地、落籍於萬歲河南岸黃家灣涯之北陵上,是為郝氏初祖也。
諱伯全公生五男;次諱表正公守唐以來先族祖肸公之裔墓廬,移居北陵,惟次宗禮居平仲故里有曰店街守家業,餘者擇木而棲,相地而居矣。
諱表正公生三男;明遠、文強、諱仕舉。長明遠公生一男;本,始居登州府棲霞縣城郝宅,次文強生四男;生、蔥、理、達,始居登州府招遠縣,且長生、次蔥二公析界河張星大呂家,次理、次達二公析居磨起山東麓南院莊。
諱仕舉公生三男;諱玉、迪、真,惟長諱玉公至今為北陵之分支始祖也。子曰;諱昉、暉。傳四子;志明、志文、志宗、志甫,再傳至朝陽、朝卿、朝恩、諱朝柱、朝弼、朝俸皆出為玉公裔族人後。然則迪、真二公至今為平仲故里之晏樂窩夫族分支始祖矣。是暉公以父廕,仕至從事郎,娶姜氏,周文忠公之甥女,例封孺人,賜冠帔,生二子;長志宗出居坎上;次志甫始居麻渠。周文忠公曾薦暉公知綿竹縣,綿州通判監州。因志甫無嗣,過繼子朝陽為嗣,子曰;汝時、郝時;汝時傳四子;長紘宇、次紘宙、次紘章、次紘光。惟紘宇,字庭堂,傳二子;添福、旺福是矣。因周文忠公為棗強縣宅城人氏焉。
趙、梁世家大溝崖上,而真公由是居晏樂窩之柳行東崖上,擢劉善之進士,與趙定基之子好勵、猶子好霖,梁淳之於皆同年,而淳與真公為同鄉黨,士論稱賞,時相平仲故里劉公善甚相愛重,擢給事特敕守秘書、功曹。生四男;暐、晛、昕、昀,皆居平仲故里柳行疃。蓋在郝暐公生子志強,傳朝宗,有學行篤於教子,生興以詩經入太學。成化間,初舉楊溥仕至招遠縣典史,蔚有時望,其沒也,文節楊公狀其行,忠簡公呂公銘其墓,始徙招遠縣張星集也。興生文高,文高傳五子長曰安、次曰泰、次曰寧、次曰禎、次曰祥是耳。而晛、昕二公始徙萊州府城南之老平頂山西麓村莊,又而昀公裔世居平仲故里老母珠河之東崖上。昀公生二男;志業、志祖。長志業生三子;朝棟、朝楷、朝輔,傳汝聖、汝瑆、汝贒、汝珵,皆為真公裔族人後矣。
迪公始居平仲故里老母珠河之西崖上,生二男;映、曉。長映生二男;志遠、志運。長志遠始徙居招遠縣張星集。次志運始居西繇萬歲河北岸古里鄧家中腰疃,而志遠生朝堯,朝堯生二男;忠、賢。因忠無嗣,故志遠以從兄志強之孫、朝宗之子興承祧矣。次曉生二男;志增、志鴻。長志增生朝達,師事縣丞劉公英,公偉其才器,以甥女妻之,劉公英世家晏嬰故里。朝達由是居晏嬰故里土圩子,生二男;清善、潔善,長清善生二子;蕓蒸、蕓起。長蕓蒸,字敬,生二子;德仕、德運,始居招遠縣鴻障,次蕓起生二子;才支、才照。才支亦隨伯敬遷鴻障也。次志鴻生二男;朝欽、朝楨。長朝欽生二男;溟善、汝善。次汝善生二子;應德、應吉。長應德生四子;伯、倫、經、孝。次經、次孝亦始居招遠縣鴻障。不久,經又徙居張邴堡是耳,次朝楨生漢善,漢善生三之;丞德、丞業、丞典。次丞典,字永盛,生宗仁,亦遷居鴻障,故鴻障者有;敬、永盛、才支諸君與經、孝是矣。此朝欽、朝楨、清善皆世居平仲故里之老母珠河西崖上。故迪公裔五子;清善、潔善、溟善、汝善、漢善傳敬、蕓起、蕓端、蕓彥、蕓師、應德、應吉、丞德、丞業、永盛諸君皆出為迪公裔族人後矣。
予少時聞先君子與汝珵父兄交遊甚熟,而平仲故里之店街、柳行疃、大溝崖之間,田、徐、趙、梁世家其地,郝氏仕第相望,累有同年之好。予嘗屢過平仲故里之晏樂窩,朝楷之孫、汝珵之子郝璽一門群從周旋,欸曲放歌,或文儒對詩皆縱酒,文節徐公圖,字汝春為西塾師,每與出其所藏名書奇跡及世續家譜,井然甚明,有若田公深夫所為序,與其所自著,皆可不朽。予每為士節興嘆,或書錄誦文,何其先世之多,賢而後嗣之尤盛,詩書忠厚之積,豈不長哉!
予今年歸自梓裡,璽遣令子持家譜示予,俾為之序。忝予之舊聞,若合符節,因文考實,悉數餘篇,而鄉袞之文章在是,郝氏之先德在是,其後賢之繼承亦在是也。予手肅末學,何能為之輕重歟?然若敬璽之尊崇先祖,率勵族人,用心亦廣矣夫。
萬曆二十二年甲午端月十五日 九世孫 從德 謹誌。

作者:124.131.111.*   發表時間:2014-02-09 14:37:41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安陸分支:萊州郝氏

在唐宋時代的郝姓中,有一支與湖北襄陽和河北棗強兩派郝氏都有很深淵源關係的著名郝氏宗族,那就是萊州府掖縣北陵郝氏。
北陵位於山東省掖縣東北鄉,有一條萬歲河岸上的遺址叫做晏嬰字平仲故里土圩子之旁邊。在古代是個土埠高地很象皇帝陵園故名。北陵郝氏興起於唐代中期,據多種族譜記載;北陵郝氏的始祖是郝象賢。
關於北陵郝氏始祖郝象賢以上祖先的承傳世次,各種譜乘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山東郝氏世譜】認為郝象賢是郝處俊的孫子,又是北宋襄陽郝氏名儒臣郝拯的族祖。
據族史記載;北陵郝氏是安陸祖郝處俊的一支後裔。郝處俊當時唐高宗知朝政事兼任中書令,妻有兩位;龍氏、彭氏等生育了五個兒子,見於各種族譜記載的有;北叟、南容、東叟、朝瑞、朝麟等多位,北陵郝氏即出於南北朝梁時江夏郡太守郝迴之曾孫相貴一支後裔。郝相貴在唐高祖李淵在位時任滁州刺史,甑山縣公,也是開國的功臣,娶夷陵郡通守、唐高祖時任硤州刺史、安陸郡公許紹之女為妻,生三子;處彥、處俊、處傑。但【唐史】及清代學者郝懿行所撰【郝氏世系攷】中只記二子;處俊、處傑。郝處俊自幼喪父,發憤努力學習,博覽群書,成為學識淵博的宰相。他喜歡讀【漢書】,反復誦讀,坐臥手不釋卷,有些精彩的章節,他都能隨口背誦。貞觀年間參加科舉考試,中舉進士,吏部尚書高士廉欣賞郝處俊的才學,授著作佐郎,掌撰擬文字,襲爵甑山縣公。郝處俊兄弟關係融洽。他生五子;北叟、南容、東叟、朝瑞、朝麟。郝北叟官任司議郎、太子典膳;郝南容初官任頓丘縣令后升為秘書郎,娶林氏、李氏生下兩位優秀的公子;象賢、象猷。郝象賢便是北陵郝氏始祖。
有的文獻記載說郝象賢官任太子通事舍人,後被周朝武則天當權執政誅戮之。郝象賢生三子,其中幼子名叫郝肸,字伯泉,當即意識到安陸郝氏將落難遭禍。於是奔向海濱之山東遠逃避禍,最後徙居山東萊州郡掖縣平仲故里鄉北陵疃,成為山東掖縣郝氏開山鼻祖。
郝肸公的後裔,後來便成為著名的掖縣郝氏中的一支。族譜上說;郝肸遷居掖縣北陵後,娶奉禮郎彭志筠之曾孫女為妻生子數人;郝錕、郝博、郝菑等多位。郝錕,字道行,娶田氏生三子;耀、輝、皩,其中郝皩,字孝德,取表字依其長幼次序兄弟至德、敏德、孝德,娶妣王氏生數子;鮌。郝鮌,字周禮,娶張氏生數子;鋮。
郝鋮,字維則,這時晚年雖生活在劉豫時代,金朝掖縣北陵郝氏世代務農,家境貧困,郝鋮以後幾代子孫皆家境貧寒苦於繁重的徭役。牠發生在金太宗完顏晟天會八年庚戌九月,濟南府知府劉豫即位為大齊皇帝,改元阜昌。劉豫,字彥游,景州阜城人氏,宋朝宋高宗皇帝即位之初。劉豫受命知府任濟南府,撻懶任東路軍以六路軍師升爲六部路都統,領金兵來攻劉豫,殺死守濟南城的宋朝將領關勝,投降金國軍隊,金太宗任命劉豫為京東東路與西路淮南路安撫使、知東平府兼諸路馬步軍都總管。劉豫聽說金太宗要立一個傀儡政權,就多方運動送給西路軍移賚勃極烈完顏宗翰許多珍寶,於是兼左副元帥完顏宗翰在金太宗面前推薦了劉豫。天會八年庚戌九月,金太宗下詔冊立劉豫為大齊皇帝,建都大名,號為北京,劃定山東、河南、陜西為其控制。劉豫當上皇帝後,對黎民百姓橫征暴斂,苛捐雜稅多如牛毛,以什一法檢括民田,強拉壯丁建立鄉軍,劉豫還助紂為虐,多次侵略宋朝土地,給南宋以很大威脅。
郝鋮,字維則,娶妣姜氏生一子;郝垚。郝垚,字高勛,曾在宋時官任萊州府帥司,妣趙氏生二子;毓、誨,郝毓,字鍾秀,曾在揚州任江都縣令,妣任氏生數子;郝玨。郝玨,字百雙,在平里店街開豆腐作坊為營生,娶妣葉氏生一子;堃。郝堃,字大輿,號載靈,為人生性好義,掌持家政督耕課讀,濟急扶貧傾為鄉里敬服的當人,妻許氏、田氏、彭氏生二子;佺伯、佺仲。郝佺伯是個秀才,在平里鄉里教授五經為業,娶妣王氏、徐氏生數子;徵彪。郝徵彪娶妣孫氏、唐氏生數子;遠銘、鉅師。郝遠銘曾在棲霞縣城建書院教誨子弟,奉承香火,傳道學,名重一時。郝遠銘娶妻張氏、萬氏生三子;笨、箵、笭。郝笨勤奮好學,辛苦持家,上奉雙親下撫二弟,年僅三十九歲時以薦登州儒學教授。郝笨妻王氏生四子;賢、猷、功、利。郝猷生一子;良。郝箵妻丁氏生二子;貢、獻。郝笭妻李氏生二子;立、興。
招遠縣張星郝氏始遷祖郝鉅師,字仕銘,山東省萊州府掖縣朱流鎮北陵人氏,於明朝洪武末年攜家眷自掖縣遷登州府招遠縣張星居住,以開豆腐作坊為營生,後遷大呂家,去世後塟於圈子邨東南,後裔世代居此,大呂家遂為招遠縣張星郝氏。
郝鉅師妣周氏、趙氏生五子;笙、篵、籲、篴、籈。。郝笙妣呂氏生二子;曌、晿。郝曌妣趙氏生二子;燴晅、燴暙。郝燴晅,字氜閤,妣楊氏生二子;嵀琞、嵀鼅。郝嵀琞妻呂氏生二子;鑦、錟。郝鑦妻李氏生二子;渂琇、渂琻。郝錟妻欒氏生二子;渂誴、渂誟。
張星分支第三世郝曌支次房子燴暙公世系;郝燴暙,字敊詍,明朝中期初任平涼府某縣主簿,娶妣蔣氏生一子;嵀峲。郝嵀峲妻王氏生二子;飍、鬊。以上祖孫三代移居平凉府地。
郝燴晅次子郝嵀鼅妣李氏、徐氏生二子;釪、鏦。郝釪後改郝鎺妻傅氏生二子;渂鈆、渂璥。郝鏦後改郝誴亦生二子;渂鎠、渂瑺。
郝篵妣張氏生二子;勗、暥。據墓誌銘記載;郝鉅師的這一支,自鉅師至渂琇、渂琻七代祖孫均附塟在郝鉅師墓地,即招遠縣張星集圈子邨東南。
掖縣北陵郝氏第十代郝佺仲,字有材,妣呂氏生四子;朝暉、春暉、朝春、朝奉。第三子郝朝春,於金章宗末年萊州守將徐汝賢被任命部屬知監事,後加入楊安國紅襖軍,金國仆散安貞攻下萊州城,郝朝春與徐汝賢在跟金兵巷戰中非常激烈。徐汝賢不幸英勇犧牲。登州刺史耿格在關鍵時刻發生動搖,返回投降金兵。郝朝春帶著一部分族人向招遠撤退,厭惡戰亂,隱居那裡。蒙古滅金國後,由北陵徙居招遠縣南院莊另開基業,後裔形成南院莊派。
郝朝暉,字連榮,妣任氏生一子;宗曦。郝宗曦,字占鳳,妣徐氏生一子;昇雯。郝昇雯,字鎮宅,妣孫氏生一子;景達。
在朱元璋平定天下是為明朝初年,郝占鳳曾攜子郝鎮宅亦遷居招遠縣張星集後,亦稱張星郝氏。郝景達,字相麟,娶妣張氏、王氏生四子;荃、萗、菂、莙。其中郝荃,郝菂二子情況,今已不詳。而次子郝萗、四子郝莙後裔則源遠流長,綿綿不絕。
郝萗,字伯康,妣姜氏生二子;最、樷。郝最生二中;惠崧、惠嵤。郝惠崧,字峭悥,生子鎺鎠。但張星郝氏卻以郝鎺鎠為開基始祖,郝鎺鎠為郝萗曾孫、郝景達玄孫。張星郝氏始祖郝鎺鎠生四子;誩、誟、諥、謃。郝誩後改郝敬生子渂鈄。郝誟生子渂瑡。郝諥後改郝忠生二子;渂鎬、渂彩。郝渂鎬後改郝文高生於明嘉靖丁亥,是郝肸公的第二十世孫,掖縣郝氏張星派宗譜所記長房到此為止。
郝莙,字伯成,妣鄧氏生三子;聯、聃、聰。明朝建文年間,郝聃這一支後裔曾徙居招遠縣城北鴻障溫家邨。郝聰一支後裔曾徙居招遠縣溝上邨。牠譜記載不詳。郝聯後裔不詳。

作者:124.131.111.*   發表時間:2014-02-09 14:38:28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從安陸到東牟:牟平郝氏
漢魏六朝以來,郝姓以武傳家,世代有為軍事鉅族。這種軍事世家有為於變亂之世,無功於太平盛世時期事情。即所謂可為亂世之梟雄,不能為治世之良吏。因此,終李唐一朝盛世,郝姓反而韜晦不顯,族姓衰微不振。
郝朝麟公後裔有一支遷居萊州衛文登縣東牟城寧海州一帶。傳說金代的全真道七子之一郝大通家族便是這支安陸郝氏後裔。
郝朝麟十四世孫郝升,入全真教道時,易法名大通,法號廣寧通玄太古真人,寧海人,生於金熙宗天眷三年庚申正月初三日,這是根據北京白云觀收藏有一本民國十五年丙寅迎賓道士梁至祥抄的【諸真宗派縂簿】這個簿共列有教派八十七派,其中第十三有華山派。【諸真宗派縂簿】系譜載;廣寧祖師郝姓名大通,字太古,號廣寧,繋山東登州府文登縣人,生於金熙宗天眷庚申歲,幼壯卜筮授教,正月初三聖誕,十二月三十飛昇,元世祖敕封;廣寧通玄太古真人。元武宗加封;廣寧通玄太古真君,留傳第十三華山派,至一元上崇教演全真,沖和德正本,仁義禮智信,嘉祥宗泰宇,萬里復元亨,清靜通玄,化體性悟,誠明養素,守堅志虛靈慧,業生希賢,遵秘法慎修,保純真敬,謹規良善,默功毓秀,英勤能扶世運積久,大丹成永建,根基厚仙,瀛書盛名,圓滿光華照,云天慶上升。
郝大通自幼喪父,事母至孝,寧海郝家不僅富甲一州,而且世代游宦。據馮壁撰【太古集?序言】云;‘師俗姓郝,世居寧海,為州人之首戶,昆季皆從儒學,兄諱俊彥,舉進士第,官至朝列大夫,昌邑縣令’。郝大通的哥哥郝俊彥,曾中過進士,做過朝列大夫、昌邑縣令等官職,郝大通與其兄郝俊彥一樣,起初也是以習儒業為主,但與其兄不同的是;他天性厭惡紛華,喜愛淡泊,無意於仕途,故有徐琰撰【廣寧通玄太古真人郝宗師道行碑】稱其稟賦穎異,識度夷曠,蕭然有出塵之資,郝大通自幼喜愛周易,讀【易】手不釋卷,但常苦於無明師指點。一日忽然夢中有神人授其【周易】秘義。自此之後,深通陰陽、律暦、卜筮之術。因傾慕司馬季主與嚴君平,故效仿二人以卜筮為業,隱於市廛,故有【金蓮正宗記?廣寧郝真人】稱其資質豐美,不慕榮仕,深窮卜筮之數,黃老列未嘗釋手,凡遇林泉幽寂之地,則徘徊而終日忘返,郝大通於金大定七年七月,全真教祖師王重陽由陜西終南抵達寧海,游歷寧海各地,物色門徒,見郝大通資稟不凡,有意感發之。九月的一天,郝大通仍然一如既往,貨卜於市,當時寧海人士大夫慕其名者,紛紛環列左右,簇擁周圍。王重陽背坐於郝大通卦肆前,一言不發,久而久之,郝大通雖覺其人與眾不同,但竝未在意,只以為是一般的求卜者,於是便對王重陽說;‘請先生回頭’。王重陽卻答;‘只恐先生不肯回頭’。一語之下,令郝大通極驚奇,覺此人絕非凡俗,於是立刻起身作禮,跟隨王重陽來到朝元觀或全真庵,把自己所作的一首詩呈獻給王重陽,詩曰;‘同席諸君樂太古,未明黑白希夷路。今朝得遇達人吟,伏望先生垂玉句’。王重陽以詩相答;‘口愛郝公通上古,口談心甲神仙路。足見翠霧接來時,日要先生清靜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據【郝氏宗譜】抄本記載;寧海州牟平郝氏在眾多郝氏宗派中屬於太昊氏族郝省族後裔,郝氏大宗派,牠是唐朝著名的安州安陸郝氏郝處俊的後代,郝氏從安陸遷徙到寧海州牟平,大約在唐宣宗朝時期,牠的始遷祖郝偓佺。
譜載;郝朝麟在唐高宗時官居大理司直,是掌管刑法的官吏,後升爲武部員外郎,娶妻彭氏、裴氏生數子名叫郝尚良,郝尚良在唐玄宗時任節度使司,娶妻高氏生三子;顯淳、顯美、顯善。郝顯淳少好勇,喜讀孫子、吳子兵書,足見郝顯淳是個勇猛剽悍,能征善戰,曾被朝廷征兵為平定安、史之亂,多次為朝廷率兵遠戌邊關,屢建奇功。因此,官任鳳翔府節度使又加封太尉等官職。郝顯美在唐肅宗是推薦補宿衛。
郝顯淳娶妣袁氏生四子;火、炏、焱、燚。郝燚生於唐肅宗至德元年丙申,他深通地輿山川學說,曾上【兵勢】疏後,官至嶧縣丞,升爲兗州通判,娶武氏生二子;景、晟。郝晟生於唐德宗貞元八年壬申,長得身高體壯,孔武有力,平時好舞槍弄劍,唐文宗時任渭州太守,娶黎氏生一子名叫偓佺。
安陸郝氏九世郝偓佺在唐宣宗時,由安陸徙居山東萊州東萊郡掖縣平里店,又從平里店遷至登州東牟郡蓬萊縣魯南溝舒郝邨、福山縣壚上邨、寧海州牟平縣上武寧邨,定居於寧海州牟平縣城南鄉高陵湖畔邊上,遂開牟平高陵郝氏,後裔在此曾建郝氏家廟。
牟平郝氏高陵郝氏始祖郝偓佺,生於唐文宗大和二年戊申,初娶聞氏生三子;浞、河、溯。二娶平氏又生四子;海、洲、溥、泗。長子郝浞居平里店邨,次子郝河魯南溝舒郝邨,三子郝溯居壚上邨,四子郝海遷居文登縣草廟郝家山邨,五子郝洲遷居文登縣牟山郝家屯,其中第六子郝溥留居高陵湖畔岸上一個邨莊。
郝溥生活在時值唐朝末年,政治腐敗,天災人禍不斷,天下將亂之世,終於爆發了黃巢起義,天下英雄群起響應。郝溥在黃巢起義爆發不久,便相攜同郝泗兄弟二人一同投奔起義軍,參加義軍後,如魚得水,在隨義軍南征北戰的過程中,英勇善戰,屢建奇功,不久便在義軍中脫穎而出,受到黃巢的重視,攻占唐都長安。黃巢稱帝時,郝溥被黃巢任命為東北而行營先鋒使,青州萊州二州防禦使;郝泗被黃巢任命濟南兗州二州防禦使,並在瑕丘縣定居落籍。
譜稱;郝溥生於唐懿宗咸通五年,娶妻鄭氏生三子;鈺、鏑、鍖。長子郝鈺初居荊山寺,其子移居車家疃,數十代裔孫遷居郝家莊。次子郝鏑遷居牟平縣城外武寧邨。三子郝鍖夫人馬氏生四子;材源、材資、材友、材林。其中三子郝材友娶何氏生二子;建乾、建元。郝建乾娶丁氏生一子;郝裒。
安州安陸是郝偓佺的父母之邦,是萊州、登州、寧海州郝氏的根據地。郝偓佺的祖父母生長於此地,他的八位直系祖先都塟在此。因此郝偓佺生前便對安陸祖地念念不忘,竝於唐懿宗咸通元年、唐僖宗廣明元年兩次回安陸掃墓,此後郝偓佺一再囑咐子孫一定要守護祖先坵墓,定期祭掃。但過了百十餘年,當宋代之世,因兵亂戰火,阻隔山東的郝氏已無法回安陸掃墓,而安陸的五十畝祭田及郝氏故居遺址,已被他姓人家侵占殆盡。到宋仁宗慶暦元年,山東郝氏郝偓佺的曾孫郝材友、五世孫郝建乾、郝建元、郝建魁、六世孫郝裒、郝衷、郝袤、郝裹等人一同回安陸祭祖掃墓,見物非原主,遂狀告於安州安陸府縣衙,意慾收復故地,但一直懸案未決。
譜稱;郝建乾生於宋太祖開寶五年壬申,自幼受儒家以忠孝仁愛為核心的正統思想,致使以孝知名,其弟郝建元以悌知名,皆出於天性。郝建乾之孝,他的生母早亡,繼母何氏不慈,繼母當在郝材友面前讒毀他,他因此失愛於父,但他是一個篤孝純至之人,繼母愈是如此,他對繼母愈孝順,作為郝建乾異母弟的郝建元則以孝友恭恪知名,他年僅數歲見建乾被母打駡,就哭著攔阻。至於成年人,每觀其母,母兇虐,才少了一些,遇母指使建乾,他必與兄共赴,故捨身護兄的郝建元,知名於友悌兄長之譽,歷仕宋真宗、宋仁宗二朝光祿大夫、封及妻子。
郝裒生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庚戌,字聚寬,也以德、孝、悌、信、讓五條家法訓試子孫,認為此五條者立身之本,娶姜氏生三子;安伯、安仁、安侶。郝安侶生於宋仁宗慶暦四年丁亥,字正蕓,居家以孝友聞,授迪功郎,娶黃氏生二子;東牟、東萊,其中次子郝東萊,字基山,官至陽信縣主簿,移居桑落墅邨。郝東牟生於宋哲宗天祐元年丙寅,字如山,他的思想信仰始傾向於道教,娶呂氏生二子;俊彥、俊昇。
郝東牟其人自幼聰慧過人,負有俊才,又勤奮好學,心懷大志,由郡學生入貢京師,於金海陵王天德年間進士,官任博興縣主簿後升爲知縣,朝列大夫。長子郝俊彥於金海陵王貞元四年也考中進士,官任朝列大夫、昌邑縣令。郝俊彥元配嚴氏生三子,寓居牟平縣城里,續娶夏氏也生三子,卜居都昌縣邑城外夏店郝家莊。次子郝俊昇即郝升或郝璘由於全真道教祖師王重陽指點和影響,於金世宗大定七年成為全真七子之一的華山派道祖師,竝改名郝大通。


作者:124.131.111.*   發表時間:2014-02-09 14:39:10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我們現居內蒙古,聽父親生前說過,先祖曾是弟兄三人,祖籍山西,走西口來內蒙古定居,后兄弟三人失散。又因伯父所保管家譜,在文革中燒毀,無法知道先祖為哪支,請族人有這方面相關信息者,給予解答。

作者:郝俊峰   發表時間:2014-09-16 09:03:34

第一頁 [1] 2 跳到 頁/共2頁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