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HAO  

03-09

220145次

4人

5個

100個

1234人

117部


站長: [申請站長]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主樓] 名門望族之上社郝氏

名門望族之上社郝氏

在山川秀美,梨果飄香的山西原平(原崞縣)梨鄉同川上社村,矗立著一座明清風格的石券門樓,門樓上“晉賢故里”四個磚雕大字依稀可辯,是便是中華郝氏主流支派“曬書堂”堂主,東晉名士郝隆的故里。

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載:“伏羲氏的弟名骨,一說名省。骨的子孫在殷帝乙時有人名子期,被殷王封于郝鄉(今山西太原)。子期和子孫在郝鄉定居,其子孫以封地得姓郝。”據《上社郝氏家族史》中敘,其家族源于山西太原郝鄉(今郝莊),為太原郝氏的嫡派分支。相傳漢代郝夔(其孫為郝廉,字子康,被眾多太原郝氏后裔尊奉為始祖)出任中郎將時,攜家眷及族人駐守邊關,在漢與匈奴交界處的古崞縣(今原平)一帶,遂后以駐地為籍,世居郝家寨(今上社村前身)。祖上相傳郝隆為郝夔的十五世裔孫。故現山西原平(原崞縣)梨鄉同川上社村是其故里,也是中華郝氏主流支派“曬書堂”的祖庭所在。

據傳郝隆生于西晉惠帝初(約公元291年),卒于東晉海西公末(約公元368年),終享古稀之壽。

明永樂版《太原府志?人物篇》載:“郝隆,字佐治,處士,崞縣人。少博學,無書不讀。七月七日,見富家曝曬衣服,乃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曰:曬腹中書耳。與族人世福同爨。詔復其家,名重一時。”

乾隆二十一年修《崞縣志》卷三,鄉賢篇中載“晉公隆,辟為南蠻參軍,杞鄉賢有傳,晉處士郝隆墓在縣東一百里上社村”。

光緒壬午年續修《崞縣志》陵墓篇曰,晉南蠻校尉參軍郝隆墓在縣治東南七十五里銅川上社村。

上社村隆公祠現存的清同治八年碑載:“先生諱隆,字佐治,東晉名士也。嘗為征西官屬卒,未得志。余考當時王、謝諸公皆溫所辟,其后裔皆至卿相,為一代名臣。而公終生不遇未表,見士固有幸有不幸歟!《世說》載公軼事風流,曠達想見,其為人而佳話千秋,兒童盡悉。則亦足以不朽矣,又何必得志一時后為榮哉……”

郝隆一生嗜書如癡,學富五車,名揚東西兩晉,《世說新語》里就記有其三則故事,故里上社村曾建有“曬書堂”。

郝隆先后生活于晉朝南北兩地,西晉末年,因“永嘉之亂”,漢政權南遷,建立東晉政權偏安一隅。,郝隆率部分族人南下避亂。.他前半生在北方,后半生在南方,是江南郝氏“曬書堂”的開派之祖。因而,其后裔也分為兩大支流,一支在山西晉北同川原籍,一支在江南安陸一帶。南方安陸支族中,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唐朝宰相郝處俊。北方同川支族中,也有眾多出類拔萃的佼佼者。同川趙村現存的唐長壽三年(公元694年)《為金輪圣神皇帝修故伽藍之碑》中,就刊刻有11位郝姓功德主的姓名和官職。他們是:上柱國郝永師、郝仁楷、郝仁惠,為正二品勛官;上輕車都尉郝仕哲,為正四品勛官;輕車都尉郝士廓,為從四品勛官;上騎都尉郝仁喜,為正五品勛官;代州北樓屯官騎都尉郝泰靜,為從五品勛官;騎都尉振師郝開云,為從五品勛官;果毅郝正路,為正七品武職;清涼府隊正郝玄明,為正九品武職;五臺縣錄事郝石生,為文職縣吏。另外,崞縣舊志將晉將軍郝勝、金河東北路轉運使郝俁均為郝隆后裔。同時刊載于志書中的還有金進士郝居簡(為郝俁子),明嘉靖壬午科(公元1522年)舉人、知州郝璋,嘉靖庚午科(公元1570年)舉人、通判郝桂芳,清康熙丙子科(1696)舉人、大同教諭郝操,乾隆戊午科(公元1738年)武舉人、雞鳴驛把總郝廷選,嘉慶甲子科(公元1804年)舉人、曲沃教諭郝鵬翔,同治丁卯科(公元1867年)武舉人郝鷹揚。以及明朝以歲貢生出任訓導的郝大本、郝應熙,明歲貢生郝應熒、郝瓚、郝玳和清歲貢生郝生銳等。

據了解,上社村的明朝以前的郝氏譜牒早已失傳,清乾隆年間在重新整理族譜時,查上社村郝氏除大部為歷代世居外,也有部分是認祖歸宗后陸續遷入的郝氏后裔,新舊郝氏皆認同是太原郝鄉(郝莊)支族,并一同供奉郝隆為其先始祖。故清乾隆年重修族譜時,便一并匯編入族譜。現如今人們已無法分清新老族人了。同川郝氏的定居歷史距今已有2100多年,西漢至西晉末為15世,東晉至元末45世,明朝至今26世。同川郝氏以郝隆為先始祖啟,至今已有71世。隨著族群的不段擴大,氏族分支勢在必行,現在同川地區有共同血脈,供奉共同祖先,同為”曬書堂”后裔的郝氏,主要分布在原平同川上社、南河底、南旺、觀里、東山底等五村,人口共計約6500余眾。

上社村除留有“晉賢故里”石券門樓和郝隆衣冠冢外,還于清同治八年在郝家祠堂旁修建了”隆公祠”,祠門兩旁曾置有木刻楹聯:“為布衣有光東晉,作參軍大振南蠻”。之外,上社村還有春秋戰國時的古城遺址和古戰場跌馬溝,以及漢代文化遺址與郝家寨舊跡、金代書齋此君軒、元代壁畫墓、明代岱山廟、清代古戲臺等文物古跡。遍布上社村大街上的多處古代閎樓,更是這里獨特的一道風景線。

盡管如此,人們記憶最為深刻的還是曾經懸掛在同川南河底郝氏宗祠里的那副楹聯:“賦娵魚辨小草諷謝調桓名士清談傾江左,生典午官參軍曬書坦腹故鄉遺址在沱東”。[楹聯中, 典午為隱語。典的意思為掌管,司的意思也是掌管。午,按十二生肖午即馬。所以,典午暗指司馬。因為晉朝為司馬氏王朝,所以,典午也指晉朝。]

楹聯短短的34個字,精辟地概括了郝隆的生平事跡,山西五臺舉人劉升瑛不愧為一支神來之筆!


作者:郝運江   回復:10   發表時間:2014-02-05 19:33:20

族譜錄紀念網
[回復] 回復名門望族之上社郝氏

讀《郝懿行世系考》有感

郝懿行先生是清代著名訓詁學家,是我崇敬的郝氏先祖之一,近來讀到先生《世系考》,對先生據典考證之嚴謹風格非常欽佩。先生博學,句理說事皆有出處,實為我輩學習的楷模。
然而晚輩不敬,思維想事多跳躍無限,無意囿於書籍典經,所論多從歷史人性自然出發,因此對先生《世系考》一文末尾觀點略有不同的看法,希望與所有同親切磋。

先生言:“居霸州者,多顯仕。餘嘗覽其族譜,首列始祖經,蓋不知以太原者為大宗。其序乃雲:‘吾族本姬姓也,周初封霍叔于霍,而分封其支庶于郝。’是說也,異乎所聞。余蓋疑而未敢信雲。郝氏本非姬姓,與霍亦不同宗,當由土俗音訛,裏巷鯫生創為異說。遂令郝霍二姓無妨謬語同宗。所謂數典忘祖,于古未聞。古讀郝音如釋也。”

就晚輩所知,郝氏淵源古遠,出處並非一處。在有上古文字記錄之前就已存在赤邑之地,而且並非僅僅山西一處。按照古代氏族部落起氏習慣,赤邑當為本來的地氏演變為後來的姓氏,即郝氏。郝音古讀確有如釋,然古人語音混亂繁多,各地不同,所謂十裏不同音。除釋音之外,更多讀壑音,也有讀黑、讀火、讀好等語音。讀壑音最多、最廣泛,至今猶是。在懿行先生當時也應該讀壑音,至於好音實在是後來普通話改革以北方方言為標準硬性規範所致。如按先生的觀點,那麼今人根據《新華字典》被稱呼為好音,當作何解?豈非也有“數典忘祖”之嫌?

先生考證之郝氏鼻祖,確為郝氏大宗。但不等於郝氏沒有其他源流,特別中華姓氏錯綜複雜,古人書寫文字以及發音均不規範。尤其一些外來民族的融合,都增加了一些姓氏的源流。郝氏本來地出西北,且是西北望族,與外族接近,不論是由於戰爭因素,還是由於文化商貿因素,都有被融合的可能,現已所知有古代烏桓國人起名郝氏,又有回族郝氏、滿族郝氏,南方也有白馬氏的子孫起名郝氏等等。至於北方,雖然山西是大宗是眾所周知,但在歷史的不斷變化過程中,誰能肯定沒有其他姓氏的誤讀誤記演變郝氏?或者有的直接改為郝氏?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北魏的鮮卑族後來完全消失,和漢族融合,改用漢姓,其中難道沒有郝氏麼?反之亦然,郝氏同樣有的因為各種原因改為其他姓氏。所以有人認為郝霍同宗、郝赫同宗、郝何同宗,甚至有郝古(骨)同宗都不奇怪。晚輩認為這不算“數典忘祖”,這只不過是歷史進化的自然結果,可能原本就不是一個“祖”,但這並不影響我們作為同一個姓氏存在著,而且有了更多的源流,更能夠增加我們的文化和歷史的多樣性和傳奇性。這些都是我們後人應該感謝先人並且感到自豪的。

作者:郝運江   發表時間:2014-02-11 17:33:56

[回復] 回復名門望族之上社郝氏

中華郝氏“曬書堂”祖庭溯源

木且有本,水且有源。況人乎!人為萬物之靈。正本溯源,光耀祖宗是吾輩之天職。荀子曰:“祖先者類之本也,無先祖而吾身惡出,即有先祖而不知某為吾之先祖,而吾身仍為識其何所出。”郝姓于何時而起?史載商代第二十七代君王帝乙封其子子期于郝骨氏故地——山西太原郝鄉(今太原郝莊一帶),其子孫以封邑為氏,是中華郝氏的主流支派,為當代海內外郝氏所公認的郝氏發祥淵源,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今太原、晉中地區尚有郝莊、郝村、郝家堡、郝家溝、郝家寨等眾多郝氏村落及郝氏文化遺跡,山西全省郝姓人口達30余萬,可見山西太原是中華郝氏的發祥祖庭。

從先秦到漢魏,郝氏主要繁衍于今山西太原、晉中及陜西、山東、河北、河南一帶,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并逐漸形成太原、京兆兩大郡望。太原郡為秦莊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晉陽,其轄郡相當于今山西五臺山、管涔山以南、霍太山以北的太原、忻州、晉中地區。京兆郡為漢代首都長安“三輔之一”,其地在今西安至華縣一帶。

從秦漢魏晉直到隋唐,郝氏名人多出自太原。如:秦上卿郝晏、其孫郝瑗為太原郡守,郝瑗子郝夔世居太原、西漢名士郝子廉,上谷太守郝賢,因從大將軍抗擊匈奴封眾利侯、郝黨封亭鄉侯,三國時曹魏大將郝昭(太原陽曲人)封“雜號將軍”。唐朝有中書令,一代名相人稱“六翮相公”的郝杰(字處俊)。

隋唐、宋元時期,郝氏族人已廣布山東、四川、江蘇、浙江等地。明、清時期,湖南、福建、東北等地也有郝氏族人散居。近代以來郝姓裔孫又漂洋出海,徒居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及歐美國家。

中華郝氏家族的堂號主要有:“太原堂” 、“曬書堂”、“豐文堂”、“三余堂”等,其中“曬書堂”典出自東晉名士、南蠻參軍郝隆“坦腹曬書”的故事。其后裔均以“曬書堂”或“曬腹堂”為其堂號,尊奉郝隆為中華郝氏主流支派“曬書堂”的堂主。

“豐文堂”典故出自元代名士郝經。郝經為山西上黨陵川人氏,博學多才,官至翰林侍讀學士,一生著述頗豐,主要著有《續后漢書》等,這支郝氏后人遂以“豐文”二字為其堂號。
山西既是中華郝氏的發祥祖地,也是郝氏名人薈萃,英賢輩出的中心區域,郝氏的郡望堂號“太原堂”、“曬書堂”、“豐文堂”,均源出于山西郝氏,山西確是中華郝氏當之無愧的祖庭圣地,是中華郝氏的根之所在,脈之所維。“曬書堂”堂主郝隆祖籍何處?“曬書堂”后裔的祖庭何在?是我等子孫需理清的大事。

據考證,明代嘉靖、萬歷、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光緒年間編修多種版本的《山西通志》,明永樂年間《太原府志》,乾隆二十一年修《崞縣縣志》,光緒壬午年續修《崞縣縣志》和乾隆年間續修的《崞縣上社郝氏譜牒》均記載:晉代處士郝隆字佐治,世居崞縣(今原平市)上社村,博學多才,無書不讀,滿腹經倫。七月七日,見富家曝曬衣物,乃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曰:“曬腹中書耳。”累世同居,望重鄉里,詔復其家(免除各種賦稅、徭役),為當地名門望族,人稱“曬書堂”郝氏,也有的稱之為“曬腹堂”郝氏。

今山西省原平市上社村為其故里,大清同治八年,上社村郝氏家族為紀念和祭典先始祖郝隆,在其故居“此君軒”遺址上重修了“郝翁(隆)祠”。

隆翁祠堂座落于上社郝氏家廟(即容房)左方,它正殿三間,左、右廂房各一間,正殿供有先始祖郝翁(隆)木制牌位一面,呈老蘭底色,二蘭為邊色。祠堂院內植有柏樹、丁香各一株,寓意隆翁祠堂“萬古長青,百世遺香”。隆翁祠大門前兩旁立有對聯曰:“為布衣有藝東晉,作參軍大振南蠻”。郝翁祠堂前原立有《晉處士郝佐治先生祠堂記》石碑一塊,現已移至郝氏家廟。由于歷史原因,現郝翁祠堂已被拆毀,遺址為今上社村學校和村委會大樓所占用。

上社村地處原平市東部的同川地區與五臺縣毗鄰,是原平市東社鎮第一大村,村莊地形屬丘陵區,丘陵起伏、溝壑縱橫。 上社村西、北、東三面環山,北有龍尖山。東有金山,西隔河槽有龍尾巴山,南部地勢開闊面對福壽山(主峰僅海拔876.4米,比上社村水平面略低)是其天然屏障,同河由西向東從村南邊緩緩流過。上社村占地東西相距約5公里,南北長約6.5公里總面積約32.5公里。是當地著名的“風水寶地”。

原平是全國著名的酥梨之鄉,同川是其主產地,而品質又數上社最佳。每年春末梨果花香撲鼻,紅白相間,秋來梨果掛滿枝頭,酥梨、紅富士、黃元帥,黃紫飄香使人垂涎欲滴,據崞縣志載: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設置銅川縣時,已有上社村,可見該村立村久遠。 上社郝氏世居崞縣上社村(現原平市),世世稼穡齊家,勵精圖治,代代讀書濟世,效忠國家。為當地受人稱頌的名門望族。上社村也是著名的古村落,村莊南北長東西短,古街古巷縱橫,上千年的古樹眾多且枝繁葉茂。該村考古曾發現有多處戰國遺存,特別是村內明清古建筑頗多,在全縣亦屬罕見。其主要有: 隆翁祠、郝氏家廟(容房)、關帝廟、岱山廟、二郎神廟、古戲臺、大寺、娘娘廟、土地廟、龍王廟等建筑。村莊四周建有古圍墻,東,南,西,北四門門樓尤存,遙想當年上社之恢宏氣勢和壯觀規模。

上社村“曬腹堂”郝隆后裔占全村人口的95%,2004年重修《上社郝氏家族史》和《郝氏宗譜》時。僅載入的郝氏子孫就有4803人(不完全統計),其中上社村現有郝氏子孫2800余人,祖籍上社而在外工作的郝氏族人則不計其數。

據考,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時,先始祖為避戰亂,率部分族人背井離鄉南下避亂,郝隆被征西將軍桓溫聘為“南蠻參軍”,寄居于潤州丹楊(今安徽省當涂縣東北小丹陽),為郝氏“曬書堂”支系的江南始遷之祖。其子孫繁衍播遷,成為江南望族。《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對此有明確記述:郝隆七世孫郝廻任南梁江夏太守,遂家于丹陽徒至安州安陸(今湖北德安),為安陸郝氏開派之祖,其子郝勝(字破敵)為北周沔州太守,其孫相貴,拜滁州刺史,封甑山縣公。相貴有子二人,長子處俊,次子處杰。處俊于唐貞觀中進士及弟,承襲父爵,累遷吏部侍郎、中書令、檢校兵部尚書,為唐高宗時一代名相,《新唐書》、《舊唐書》均為之立傳。

郝處俊雖家居安陸已達數世,但依據魏晉、隋唐時世家大族標示郡望的習俗,仍稱“太原郝氏”,故歷代《山西通志》、《太原府志》、《崞縣縣志》均將郝處俊收入“鄉賢錄”,列為太原名賢,郝氏族譜家乘也將之錄為太原郝氏傳人。郝處俊為官清正,臨事敢言,曾勸阻唐高宗勿讓位于則天武后,深為武后忌恨,因其一身正氣,“操履無玷”,武后難以加害,及至武后臨朝稱帝。處俊之孫象賢為太子通事舍人,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后遂借故將其誅之。象賢臨刑時極口大罵,揭露武后種種丑行。武后怒極,令其“寸磔而死”,并將其祖、父開棺戮尸。

經此慘變,郝處俊子孫后裔和宗親族屬四處逃匿,有的逃回湖北安陸,有的散居于江蘇南京、句容、蘇州,也有的逃回原籍山西老家。江南郝氏曾一度沉寂,其傳承脈絡難以理清。另據江蘇淮安《淮山郝氏宗譜?五卷?首一卷》(清郝嵩云修,光緒二十八年木刻本)記載,明朝初年蘇州富戶、郝氏“曬書堂”后裔郝貴四被迫從蘇州閶門遷往江蘇鹽城,在鹽都縣葛武鄉郝榮莊落戶,是為鹽城郝氏始遷之祖。

郝榮莊地勢低洼,常遭水淹,明代萬歷年間,鄉人取土筑圩,莊東、西莊各留下一個人工小湖,后人稱之為“日月雙照”引為祥瑞。一條東西向的夾溝河穿莊而過,一座小巧玲瓏的磚拱橋將南莊與北莊連成一體,宛如玉帶圍腰,被稱為風水寶地。據傳,郝貴四的第十五代裔孫郝嘉俊逝世安葬時,葬禮隆重,鼓樂齊鳴,適巧一只雄鷹叨魚飛過,驚聞鞭炮聲,魚從口中掉下,正好落在鼓上,活魚跳躍,咚咚作響。人稱:“天魚擊鼓,大吉大利,其后人必定同將入相,振興門楣”。及至郝嘉俊曾孫,今臺灣政界要人、曾任蔣介石侍從室主任、臺灣“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行政院院長”、“國民黨中央副主席”的郝柏村先生(郝貴四第十八代傳人)顯貴時,人稱為先人風水顯應。

據族譜記載,郝榮莊郝氏與興化鄭氏世為姻親,“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因幼年家貧,曾隨舅父郝兼三在郝榮莊凈土庵讀書。1931年臘月初八,凈土庵毀于火災。1935年由董事郝遐倡議重修,并在正殿正脊上方刻有“民國二十四年曬書堂公建”十個大字,此題刻系郝柏村之父郝肇基所書,由此可以認定郝榮莊郝氏確是郝氏“曬書(腹)堂”宗支衍派,由此也確定郝柏村、其子郝龍斌(現任臺北市市長),均為現原平市上社村郝氏后裔。現郝榮村尚存有郝氏宗祠及郝柏村故居。1999年郝柏村、郝龍斌父子曾攜眷歸鄉祭祖省親,受到當地*政*府*與郝氏宗親熱情招待。

2004年上社郝氏族人歷時三年,在清乾隆年間族人所修郝氏家族譜牒的基礎上,續修“上社郝氏家譜”時,重新查閱了大量的古籍文獻和大小家乘譜牒,對先始祖郝隆進行了認真地考證。

查明永樂年間編《太原府志》二十卷文,人物篇二百一十頁云:郝隆字佐治處士,崞縣人,少博學,無書不讀,七月七日見富家曝曬衣服,乃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曰曬腹中書耳,與世福,累世同爨,詔復其家,名重一時。
閱乾隆二十一年修《崞縣志》卷三,鄉賢篇中載“晉公隆,辟為南蠻參軍,杞鄉賢有傳,晉處士郝隆墓在縣東一百里上社村”。

查乾隆編《崞縣志》卷四,古跡篇云:《此君軒》為同川晉處士郝隆所建,并錄有明朝王鑰題詞一首,曰:
桂林名姓一枝新,萬竹青青德有鄰

渭上風煙分別派,山陽詩酒屬閑人

心潮已可冰霜窟,眼界寧知花柳塵

山宣背從今看輝映,嫩香新粉四時香
(注:山宣實為一字,無奈字體不支持)

據大清同治八年歲次己巳律中太簇轂旦所建“晉處士郝佐治先生祠堂記”,石碑中稱:“先生諱隆字佐治東晉名士也”(現碑刻尚存)。

經查閱光緒壬午年續修《崞縣志》,陵墓篇曰:晉南蠻校尉參軍郝隆墓在縣治東南七十五里銅川上社村。

本族二十世孫郝進業(滿元),宣統三年摘錄家譜曰:“始祖郝翁諱隆(字佐治號曬書古人),官至南蠻參軍,村中有祠堂,葬于村南,墓前有石碑,墓后有塔。”

目前,上社村東門石頭門裙上磚匾額殘存的《晉賢故里》四字仍清晰可辨,與隆翁祠堂石碑記載相吻合。

另原平市南河底村郝氏為上社郝氏的重要分支之一,該村原有圣旨牌樓一座,上題有五臺舉人劉升瑛所贈聯語一幅曰:“賦陬魚辨小草凋謝調桓名土清淡傾江左,生典午官參申曬害坦腹故鄉遺址在沱東。”
從殘存的族譜中知“曬書堂”郝氏開派之祖郝隆有三子,長子郝勝娶趙氏為妻,其氣概勝人,曾任東晉管軍戶懸帶銀附金,賞賜紫綬銀魚袋召(光緒壬午年編《續修崞縣志》卷五、人物志有傳);次子郝正、字端甫娶張氏為妻;三子郝順,娶原氏為妻。

郝隆之嫡孫郝思進,娶劉氏為妻,生有二子,長子敬先,娶韓氏為妻,后遷往五臺居住;次子敬祖,娶趙氏為妻,生有一子士忠,娶馮氏、韓氏為妻。崞縣郝隆后裔連綿不絕,傳至明代郝德蘊、郝德美兄弟二人時已達四十五代。因明朝以前譜牒失傳,殘存的譜系又不連貫,故清乾隆年間族人重修郝氏族譜時,將郝隆供奉為先始祖,將郝德蘊、郝德美二人供奉為一世祖。斗轉星移,歲月滄桑,隨著氏族的不斷繁衍和壯大,種族分支勢在必行。上社郝氏二世祖有仲融、仲成、仲雨、仲完、仲實兄弟五人。老大仲融生有三子,其中思整為長,思禮為次,思道為三。在分支時,郝氏族人即按長幼分序,思整之后裔統稱東股,思禮之后裔統稱南股,思道之后裔統稱為西股,東、南兩股世居上社村。其中最大支系為東股,又細分為大小東股。西股傳至六世祖公贊時,其后裔寄住山西代縣峨口。二世祖仲完率其后裔遷居南河底村,2004年上社村重續修家譜時,即以此為據進行續編,至今亦已有二十六世。

上社郝氏從東晉郝隆(公元322年)始,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九十余年歷史,其后裔已多達七十一世。今山西省原平市(原崞縣)上社村郝氏為“曬書堂”的嫡派宗支,上社村成為中華郝氏主流支派“曬書堂”的祖庭所在和中華郝氏“曬書堂”后裔朝宗謁祖的圣地。

“曬書堂”堂主郝隆事跡考及有關聯語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和明代廖用賢《尚友錄》中均載錄了郝隆的軼聞逸事多處。

郝隆曬書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

[譯文]

吳征西參軍郝隆(佐治)在七月七日走出屋門,在陽光下仰面躺著。別人問他這么做的原因,他回答說:“我在曬書。”

并是高才

王夷甫云:“閭丘沖優于滿奮、郝隆。此三人并是高才,沖最先達。”

[譯文]

王衍說:“閭沖(丘沖)比滿奮、郝隆優秀。但這三人都是高才之人,而閭丘沖最先顯貴。”

一物二名

謝公始東山之志,后嚴命屢臻,勢不獲已,始就桓公司馬。于時人有餉桓公藥草,中有“遠志”,公取以問謝:“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秀而有二稱?”謝未 即答。時郝隆在坐,應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謝甚有愧色。桓公目謝而笑曰:“郝參軍此通乃不惡,亦極有會。”

[譯文]

謝安起初有東山隱居的用心,后來朝廷嚴厲的命令多次下達,看趨勢不會停止,才就任宣武侯桓溫的司馬。在這時候,有人贈送桓溫藥草,里面有“遠志”。桓溫拿出來問謝安:“這藥又叫‘小草’,怎么一種東西卻有兩個名字?”謝安還沒有作出回答時。當時郝隆在座,隨聲回答道:“這很容易解釋:居住在山里就稱‘遠志’,走出了山就是‘小草’。”謝安聽后很有羞愧之色。桓溫看著謝安笑著說:“郝參軍這番話是沒有惡意的,也很有興味。”

蠻府參軍

郝隆為桓公南蠻參軍,三月三日會,作詩。不能者,罰酒三升。隆初以不能受罰。既飲,攬筆便一句云:“女取(jū)隅躍清池。”桓問:“女取隅是何物?”答曰:“蠻名魚為女取隅。”桓公曰:“作詩

何以作蠻語?”隆曰:“千里投公,始得蠻府參軍,那得不作蠻語也?”

[譯文]

郝隆(佐治)任桓溫的南蠻參軍。三月三日聚會,比賽作詩。作不出詩來的人,罰飲三升酒。郝隆開始時因為作不出詩挨罰。喝了酒后,提筆就寫出一句:“女取隅躍清也。”桓溫問:“女取隅是什么東西?”郝隆說:“我千里迢迢投奔您,才得到一個蠻府參軍,哪能不用蠻語呢?”

——摘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作 者:山西省太原市郝孔儒(原平市上社村郝氏二十三代孫)

通訊電話:13703583699或0351-3158860

作者:郝運江   發表時間:2014-02-11 17:48:58

[回復] 回復名門望族之上社郝氏

郝隆與《蘭亭集序》

在山水靈秀,果木飄香的山西原平(原崞縣)市梨鄉同川上社村,矗立著一座明清風格的石券門樓。門樓上“晉賢故里”四個磚雕大字依稀可辯,這便是中華郝氏主流支派“曬書堂”堂主,東晉名士郝隆的故里。郝隆(字佐治),生性詼諧、博學多才,滿腹經倫,無書不讀。為東晉時著名的飽學之士,他的許多軼聞逸事,一直為后人所津津樂道。

西晉末年,因“永嘉之亂”,漢政權南遷,建立東晉政權偏安一隅。為避戰亂,大量人口從中原遷往長江中下游,史稱「衣冠南渡」。眾多僑州僑郡的設立,深刻地影響了東晉的政治面貌。同時,客觀上促進了長江中下游經濟文化的發展,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亦隨之遷往江南。東晉時期,為南下避亂,郝隆與眾多名士高人僑居這里,經常聚集一處談玄論道,放浪形骸。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歷三月初三,浙江會稽山水清幽、風景秀麗。“初渡浙江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聚集當時的社會名流高士,舉行風雅集會。這些名流高士主要有司徒謝安、辭賦家孫綽、矜豪傲物的謝萬、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兒子獻之、凝之、渙之、玄之、徽之等四十一人.郝隆有幸也參加了這次盛會。

江南三月,通常是細雨綿綿的雨季,而這一天卻格外晴朗,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惠風 和暢,溪中清流激湍,景色恬靜宜人。蘭亭雅集的主要內容是“修禊”,這是中國古老 的流傳民間的一種習俗。人們于農歷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邊舉行祓祭儀式, 用香薰草蘸水灑身上,或沐浴洗滌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災與不祥。

蘭亭雅集的另一個項目是流觴曲水,四十一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兩旁,然后由書僮將斟酒的羽觴放入溪中,讓其順流而下,若觴在誰的面前停滯了,誰就得賦詩,若吟不出詩,則要被罰酒三杯。觴滯郝隆時因不能作,被罰三杯酒。喝完酒后郝隆隨手拿筆寫了一句“娵隅躍清池”。桓溫問:“娵隅是什么東西?”郝隆說:“蠻人把魚叫娵隅。”桓溫不解問到“作詩為什么要用蠻語?”郝隆說:“我從千里迢迢跑來投奔你,才得了個南蠻參軍,怎么能不說蠻語呢?”,眾人聽后哈哈大笑。郝隆用這種方式表達了他對桓溫不重視自己的不滿,很是幽默。南朝?宋?劉義慶所著《世說新語》第二十五排調篇就祥盡記載了郝隆的這一軼聞逸事:

{原文}   
 
郝隆為桓公南蠻參軍,三月三日會,作詩。不能者,罰酒三升。隆初以不能受罰。既飲,攬筆便一句云:“女取(jū)隅躍清池。”桓問:“女取隅是何物?”答曰:“蠻名魚為女取隅。”桓公曰:“作詩何以作蠻語?”隆曰:“千里投公,始得蠻府參軍,那得不作蠻語也?”

這次蘭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詩兩首,十五人成詩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詩各罰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兒子王獻之也被罰了酒。清代詩人曾作打油詩取笑王獻之。“卻笑烏衣王大令,蘭亭會上竟無詩。”
風雅集會后,與會者把詩匯集起來,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篇序文,以記錄這次雅集。于是,王羲之乘著酒興,用鼠須筆,在蠶紙上,即席揮灑,心手雙暢,寫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膾炙人口的《蘭亭集序》。.它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成為文壇佳話。

《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禊帖》。《蘭亭集序》共計324字,凡是重復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個“之”字,各具風韻,皆無雷同。王羲之酒醒之后,過幾天又把原文重寫了好多遍,但終究沒有在蘭亭集會時所寫的好。其文書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kuài jī)山陰之蘭亭,修禊(xì)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shāng)曲( qū)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shang)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chěng)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雖趣(qǔ)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xì)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shāng)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漢譯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們)在會稽郡山北面的蘭亭聚會,到水邊進行消災求福的活動。許多有聲望有才氣的人都來了,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這里有高大的山和險峻的嶺,有茂密的樹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輝映環繞。把水引到(亭中)的環形水渠里來,讓酒杯飄流水上(供人們取飲)。人們在曲水旁邊排列而坐,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可是)一邊飲酒一邊賦詩,也足以痛快地表達各自埋藏在心中的情懷。
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輕輕吹來。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這樣來縱展眼力,開闊胸懷,窮盡視和聽的享受,實在快樂啊!

人們彼此相處,俯仰之間一輩子。有的人喜歡講自己的志趣抱負,在室內(跟朋友)面對面地交談;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情懷,不受任何約束,放縱地生活。盡管人們的愛好千差萬別,或好靜,或好動,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這樣的體驗)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自己所要的東西暫時得到了,快樂而自足,竟不覺得衰老即將到來;待到對于自己所喜愛或得到的事物感到厭倦,心情隨著當前的境況而變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歡快的事頃刻之間變為陳跡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況人壽的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為烏有。古人說:“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當我看到前人發生感慨的原由,如果碰到和我想法一樣的,(我)總是面對著(他們的)文章而嗟嘆感傷,心里又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我)本來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謬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以前一樣,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作的詩。縱使時代變了,世事不同了,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后世的讀者也將有感于這次集會的詩文。


郝孔儒簡介

郝孔儒,太原上社郝氏家族二十三世,文化程度大專,1942年7月12日生于祖籍上社村,幼年隨母赴太原尋父謀生,曾就讀于華北工學院,畢業后分配國家大型一類軍工企業:山西興安化學材料廠(國營二四五廠)工作。他勤奮好學、刻苦鉆研業務,熱愛兵工事業,多年從事國防軍事建設,有著豐富的生產經營管理和計劃、經濟管理經驗,先后擔任基層干部、處長、分廠廠長、部長等職務,現任山西興安化學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濟師,組織和參與了多項國防重點工程項目的建設,由于他出色的表現,多次受到國防科工委、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等上級機關的表彰。

他熱愛故鄉,對家族有著深厚的感情,受族人重托,在擔任“上社郝氏家族史”總編期間,與編委會全體成員一道不辭辛勞,查閱史料,嘔心瀝血。為家書的問世,各盡職守,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

由郝孔儒宗親快遞的《上社郝氏家族史》一書我已經收到,待我抽出時間,陸續將上社家族部分資料發表到咱們網站,請宗親們關注本站。《上社郝氏家族史》一書得以成功批量印刷,是我郝氏宗族的一件大喜事。《上社郝氏家族史》的完成,是你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四處奔波凝聚而成的;是你們智慧的結晶;是你們辛勤付出的成果。她充分證明了上社郝氏族人求真務實、精誠團結、樂于奉獻和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在此向郝孔儒宗親以及上社郝氏家族史編委會全體成員表示感謝,感謝諸位宗親為郝氏家族作出的貢獻!

作者:郝運江   發表時間:2014-02-11 17:49:51

第一頁 [1] 2 跳到 頁/共2頁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