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15508次
3人
9個
6個
18人
1部
我叫威招國
作者:183.62.20.* 回復:17 發表時間:2014-11-03 15:00:42
燕子從晚霞中歸來。 燕子是我們的好朋友。紫燕歸來,帶回了春天,帶來了歡樂,帶來了祥和。 我們很喜歡燕子。我們從來沒有傷害過燕子。幾乎家家戶戶的門頭上,都有燕子累的窩。小燕子學飛時,有時會落在地上,我們會把它撿起,小心地放回窩里。 聽村里的大人們說,燕子是雷公托生的。傷害燕子會得罪了雷公,會遭雷擊的。什么鳥都敢吃,沒有人敢吃燕子。 中國人都有選擇一種動物作為圖騰的風俗。我很懷疑燕子是不是我們當地人的一種圖騰?但從來沒有人去考究過它。 那時候麻雀也很多。我家的屋頂上,常有麻雀飛來飛去。我家住的是一間大屋。是土改時分到的。三戶人家住在一起。中間有個大天井,麻雀就是從天井上飛進飛出,和我們住在同一間屋子里。我們這里的房屋都有一個下廳。正廳在東面,下廳在西面,兩廳相對,中間隔著一個大天井。下廳上邊的墻頭上,有一道孔。這一道孔很窄,小鳥可以躲進去。而我們的手卻很難伸進去。不過,有的地方手還是能伸進去的。鳥兒就是住在那一道小孔隙里的。每到合適的季節,一窩一窩的小鳥就孵出來了。小鳥長大了,就出來學飛。小鳥學飛的時候,常常落到地下,在屋子里亂撲。有時我們在地上也能把它捉到。我也常用梯子捉小鳥。我把梯子放好在墻頭上,然后爬上梯子。用小枝條在那一道小孔上亂撥,小鳥就鉆出來了。有時我一手就把它捉住,有時鳥兒落到地下。母鳥在屋頂上亂飛亂叫,撲下來要救小鳥,但總是沒救成。我每次捉到鳥兒,就把它殺了,串起來曬干,炒熟來吃。但那些麻雀是捉不盡的,每年都有那么多。“麻雀吱,嘴浮浮,亞婆曬谷你來偷,亞公回來捉到你,慢慢摶毛挽上鉤。”那是我們唱的麻雀歌。 麻雀吱的膽子很大。我們在屋邊曬谷,曬豆子,麻雀吱常常從屋頂上飛下來,偷我們的谷子吃。曬豆子的時候,有很多蟲子爬出來,麻雀吱就飛來捉蟲子。它捉到蟲子,就飛回窩里,喂小鳥兒。 村里有一個粵劇團。我屋下邊有一間閑屋,屋子很大。墻頭的一半是用紅磚砌的,一半是用坭磚砌的。大廳也沒有鋪磚。大家叫那屋子做鑼鼓館。每天晚上,村里的演員們就在那里學唱戲。有文武生,有花旦。記得他們演過《相見不相親》,《芙蓉仙子》等。每晚排戲時,大家都在那里看。擠得很滿,很熱鬧。村里招建文是文武生,他常常念的一段唱詞,到現在我還記住:“盆滿缽又滿,大把豬肉分。老親遠處來,大家一齊飲。” 劇團里有個教戲的師傅,我不知他叫什么名字。聽說我的名字就是那個教戲的師傅給起的,我一直想問一下那事,但還沒有查問過。那些演戲的人在世的已經不多了。 白天是沒有人在那里學戲的。我們小朋友們就在那里玩。最好玩的就是那些女孩子,她們在那個鑼鼓架上躥上躥下,學大人們唱戲。有時也唱一些誰也沒聽過的兒歌:“老依依,我依依,誰人捉到我,就得我依依。”雖然唱的不知是什么,但我們聽了也很高興。 我村叫做水埠村,粵劇團也叫做水埠村粵劇團。因為有個“水”字,大旱天的時候,就常有一些村子來請我們村劇團去演出。廉江那邊有一個村子□□籠村,是一條很小的村莊。奧運會跳水冠軍勞麗詩,就是在那個村子。雞籠村每年都會請我村劇團去演戲。他們說,每次演出后,都會下雨。真的很神。 村子里的劇團一直辦到□□以后。□□時期演出過樣板戲《沙家濱》。也演古裝劇,如《牡丹亭》等。小梅清也演過《牡丹亭》里的杜麗娘。杜麗娘是《牡丹亭》里的主角,有時是麗英演,有時是小梅清演。小梅清演《牡丹亭》的時候,已經是七十年代末了。那時候她到雞籠村演出,我也去了。我要在廣播站播音,晚上九點半才可以下班。下班后,我就騎自行車跑了去。夜很黑,穿山過嶺,山路崎嶇,很難走。到那里時,已經是夜十二點多了。小梅清對我說:“你是怎樣認得路來的?”我說:“車到山前必有路呀”。幾十年以后,小梅清還會在我的面前重復那一句話:車到山前必有路。 每年的正月,村里便做大戲。從初十直做到十五。鬧元宵、做年例、孩子出燈,都是在那幾天。那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每年村中有多少個男孩子出生,就要在正月初十到十五這幾天出燈。從初十開始,每天出兩盞。剩下來的,到十五的那一天,全部一齊出了。有時候,出生的孩子多,很多人一齊擺燈酒。主人請吃酒是最難的事情。被請到的人,一定要去。就算你吃不下了,也要到那兒坐一會,送點禮品。有的人一天要跑許多個家來吃燈酒,忙得不可開交。晚上還要燒炮、放煙花、做大戲。人們很早就吃完晚飯,擺上板凳。也有人鋪上一張草席子占位看戲。 正月十五還要殺豬來分眾肉。把熟透了的全豬切開,切成很小的一塊塊,每家每戶都擺上一個小盆子,分眾肉的人便把一塊一塊的豬肉分到小盆子里。家里有多少個男人,每回就給你分多少塊。一直分到沒有為止。沒有男人的家庭,一塊眾肉也沒能分到。那些沒有男丁的家庭,眼看著別人領眾肉,心里很難受。在鄉下,沒有生到男孩子,是很吃虧的。 正月十五還有游神。我們村的大路巷子很直。幾戶人家合在一起,擺開一張八仙臺,上面堆滿食品。幾乎每家都會有一個煮熟了的大肥雞。也有糖果、甘蔗、蘋果,什么好吃的都有。每家還要記住放上一個裝了錢的紅包。游神的人們會在每一個神位的地方停下轎子。轎子里端坐著一尊媽祖神像。有八個人抬著,一群人跟在后面敲鑼打鼓。兩個吹大角的,鼓起個大嘴巴,不停地吹出多種曲調。扛大旗的、打傘的,拿刀拿槍的,什么樣子的都有。每一個人都忙個不停。 轎子剛進村的時候,正好我家的門前擺有一個神位。許許多多的男人女人,都捧著一大扎點燃了的香火,跪在地上接神。轎子停下來了。鑼鼓也停下來。只有那兩個吹大角的更加用力地吹。所有的人都在那兒跪拜。燒香,燒紙錢,燒炮燭,煙火繚繞。直到炮燒完了,紅包被那些游神的人取走了,大家又把轎子抬起來,離開那個神位子,再到另一個神位去。這樣轉來轉去,折騰了整整一夜,才能走完全村的神位。 天亮了。游神的那些人把收來的紅包錢拆開了。錢數過以后,每人一份分開。大家領了錢,又把轎子抬回到上圩的天后宮那里去。
作者:58.249.16.* 發表時間:2014-11-03 21:07:22
很多年以前,我曾經唱過一首歌,叫做《公社的山啊公社的水》。那首歌曲很好聽,到現在我還愛唱。我多次在網上尋找那首歌曲,但都沒能找到。歌詞的第一段是:“天下的風光那兒最美?公社的山啊公社的水。座座青山松柏翠,道道水邊麥苗兒肥。幾翻烈日曬,幾度狂風吹。烈日曬,狂風吹,青山綠水色不退。山頭的花果照樣紅,水邊又添稻麥堆啊稻麥堆”。唱起這首歌曲的時候,心里有無限多的感慨。我們的田野,村外小河邊,鄉間的小路,到處都是那樣美麗、那樣熟悉。每天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金色的光芒照滿大地。那些無憂無慮的孩子們,牽著老黃牛,到村外的山坡上放牧。有時候,他們會坐在牛背上,唱一首兒歌。村民們三三兩兩,一邊吃著香噴噴的紅翻薯,一邊趕路,到田間干活兒。黃鶯在柳底歌唱,百靈鳥高高地飛。午間,村邊的大榕樹下,坐滿了納涼的人群。人們有說有笑,談天說地。有人爬上高高的大榕樹上睡覺。有人在地下畫出一個回形的格子來走乘棋。孩子們跑到山上捉回幾只小甲蟲。有時也捉到幾只鬼蟬仔。用一根線拴住它的一條腿,放在那兒飛。鬼蟬仔“喳喳喳”地叫個不停,很可憐的樣子。直玩到天黑下來,我們也不愿回家吃晚飯,要母親來趕。晚上,月掛中天,孩子們又聚攏在一塊,亂唱亂跳,直玩到深夜。 家鄉的土地改革運動,是在一九五三年。解放以前,我家的土地也有很多,但都被分出去了。后來那些土地又歸回了生產隊。那時候,我家也分到了一間房子。三戶人家,合住一間大屋。那間大屋原來是村里一個有錢人家的。主人去世了。留下母子二人,艱難度日。他們母子二人住一個房子,我們家住另一個房子。大廳是合用的。還有一個房子和下廳,留給另一戶人家住。三戶人合住在一間屋子里,相處得很好。從來沒有為雞犬小事爭吵過。 主人母子二個,心地溫厚。也因為自家是富農身世,從來不敢高聲說話。我父親是黨員,又是村農會干部。因此,他們對我父親也很好。我們對她也很好。她的丈夫叫金壽,兒子叫土桂。有人叫她做金壽三嬸,也有人叫她土桂老母。我叫她做三婆。她的兒子也很和善。因為是富農家庭,一直都沒能成親。他們有好吃的東西,就會留一點給我吃。逢年過節,殺雞殺鴨的,她就會留一個雞腿鴨腿給我吃。我父親也很同情她母子二人。我家有好吃的,母親也會分一些給他們倆。村里也沒有人欺負過她。另一戶人家,也是母子二人,住在一個小一些兒的房子里。她的兒子叫做英強。英強的母親也老了,我叫她做婆祖。我聽見別人總是叫她英強老母。他們有好吃的,也會分一些給我們。英強后來結婚了,有孩子了,還是住那間小房子。記得有一回,我在上圩園地里鋤草,英強婆祖也在那里鋤。她告訴我,鋤草要慢一點鋤,不要太急。太急了,很容易累。累了,反而鋤得不多。我還在地里拔了很多地艾回來喂牛。母親養了生產隊里的一個大水牛,我常常要到地里鋤草。 我家下廳的南邊有一個小門,從小門走過去,有后廊。后廊也有三間房子。最近小門旁邊那一間,是分給我奶奶的。我一直都用來做廚房。另外兩間后來全拆了。我家又在原來的空地上,用坭磚建了一間小房子。姐姐一直都鋪床在那間小房子里住,姐姐小學的一位同學,名叫陳杏玲,也在那里住了很久。 廚房里砌有一個大灶,一個小灶。大灶旁邊天天都堆滿柴草。小門的一側有個大水缸。水缸的旁邊是個小天井。小天井真的很小,也許不到兩平方。剩下的一些地方,擺放一張又大又長的桌子。記得我們原來都是在大廳里擺一張八仙臺吃飯的。后來有了那張長臺,我們一家就在那張桌子上吃飯了。 那時候很少有飯吃,都是煮稀飯。用一口大鍋來煮。煮好了,便倒在一個大盆里涼凍。有時是煮蕃薯粥。煮蕃薯粥要把蕃薯去皮,冼凈切好,放在鍋里,放了水,和大米一塊煮沸。 我們鄉下人家做飯燒的都是柴草。很多時候燒的是稻草。天氣不好的時候,滿屋都是濃煙,讓人喘不過氣來。但我們都習慣了的。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一家人都是住在那一個房子里。那房子很寬大,擺了兩張床。一張是大床,一張是板床。房子里還放了四個大油缸。兩個擺放在床尾,房門兩側也各擺放一個。還放了一張杉木小桌子。桌子上邊掛著一個小竹籃子。小籃子漂亮小巧,家里那些珍貴一點的東西,就放在小竹籃子里。 桌子面上還有一個小鏡箱。小鏡箱是母親用的。但后來都是我們把一些小件的東西放在里面了。桌子還有兩個抽屜,抽屜里放有錘子、鉗子、剪子,什么都放。 我和父親睡板床。床前有一個大油缸。父親在大油缸面上鋪上一塊小木板,上面放有幾本書。有兩本是古代版本。好象是《四書》之類。也有五十年代初出版的書籍。有一本《農村日用大全》,有一本《新的學生字典》,還有其他的。我至今仍保留著父親用過的兩本書,都是五十年代的。□□時期父親用過的那些學習資料,我全都保存下來。 墻壁上貼著幾幅年畫。有一幅是《武松打虎》。有《梁山伯與祝英臺》,也有《花木蘭從軍》。房門旁邊還貼著一幅玫瑰花,是龐鴻尤老師畫的。在那兒貼了很多年。 父親很忙。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要經過他的手。常是通夜不能回家。我夜里醒來時,見不到父親,就會哭鬧。母親只好抱我去找父親。記得有一回深夜,母親抱著我去找我的父親。走到祥佳屋門口的旁邊,有很多稻草,母親不小心,被那些稻草絆倒。我們跌倒在地上,有沒有跌傷,已經沒有印象了。母親從地上爬起來,又抱我去找到父親。 還有一回,我母親沒有抱我去找父親,我就是哭。誰也哄不了我。后來我父親回來,用布帶子把我綁住,吊了起來,用鞭子打我,但我還是不怕。后來又把我推出門外,關上門,說山上有老虎,山貓什么的。我害怕了,哭得很厲害。我拿下鎖門用的那個鐵梢子,用力地打那大門。我把那木門打出了很多痕跡來。那對杉木大門,到現在還留著。我還可以見到那些留下來的痕跡,覺得很好笑。雖然只是一些小事,但留在自己的記憶里,也感到很有意思。 父親每日每夜都為村里忙,有時忙到天亮。但從來沒有多占村里的一點便宜。那時候的每一個**員,都是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實在令人敬佩。我的父親就是這樣的一個**員,忘我地工作。為黨,為人民。從來沒有計較個人的得失。他的思想里,始終閃耀時代的光輝。他是一個真正的**員,經得起考驗。父親每月要繳納五分錢的黨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個月,從來沒有間斷過。當我看見他那個填寫得密密麻麻的黨費證時,我感動到流下了眼淚。記得父親說過,那時在農會工作,每天飲用開水也要扣二分錢的柴火錢。時間長了,積了一筆超支款。直到生產隊時,仍沒能還清。我還記得,那筆超支款有一百四十多元,一直都記在生產隊里的往來帳戶上。直到有剩余以后,才從我家的帳上扣除。 中國**員信仰□□主義,接受**思想教育。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父親每時每刻都沒有忘記。他有一本《論**員的修養》。他把那本書收藏在一個小鐵箱里。□□時期,那本書也沒有毀損。我見過父親戴上眼鏡在煤油燈下讀那本書。《論**員的修養》是**主席寫的一本書,在□□中,幾乎成了**。我父親怕它被損毀,就把它收藏起來。放在小鐵箱里,是最保險的了。 我家的那個小鐵箱,外邊全都生銹了,但里面沒有銹,很漂亮。到現在還留在床架上面。父親遺下的一副眼鏡,一個用油紙折成的小錢包,仍放在里面。我也放了幾個**的像章在里面,還有幾枚古錢幣。那個小鐵箱成了我家的傳家寶。
作者:58.249.16.* 發表時間:2014-11-03 21:08:02
母親常帶我們到外婆家。 外婆家的門前有一個深深的坎,坎的下邊長滿了竹子。竹子的旁邊有兩株黃皮果樹。到了秋天,果子熟了的時候,就會有小朋友把果子摘下來,大家一塊吃。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園子,那里開滿了杜鵑花。我們也常常摘些花兒來玩。母親說那是姐妹花。母親為什么要把杜鵑花說成姐妹花?我到現在也不知道答案。但我聽母親說,那時候,女孩子大了,便聚到一塊住,一直住到出嫁。同一個村的女孩子,都會以姐妹相稱。她們象姐妹花一樣美麗迷人。 我知道外公是一個很愛讀書的人。聽母親說,外公的那些書,全都裝在兩個大缸里,滿滿的。外公有時在外邊見到一兩塊有字的紙片,回來后,也要讓我媽去撿回來給他看。我母親也會一些字,但認識不多。母親熟讀很多詩句。《人之初》.《千字玄黃》,我母親讀得很熟。 外公村里有個盲公,母親讓我叫他觀寶叔。他每次見到我,都把我摸個遍。說我長大了啦,又說我長胖了啦,等等。記得有一回,我在觀寶叔家的旁邊玩,不小心把一塊石子扔入他的屋子里去了,從天井落下,正好落在他的水缸里。他大聲叫著:“是誰扔下的石頭呀,一定是外生王的,等我把你捉來...”觀寶叔叫我做外生王。 我很害怕,拼命地往外跑。跑了很遠,有小朋友說;“你怕什么?他是個盲人呀。” 我想了想,覺得很對。他是個盲人,怎么能捉到我呢?于是我就不怕了。 觀寶叔很會按摩。他走村串戶,給些有錢人按摩,賺錢來養活自已。記得有一回,我到附近上水埠村同學家玩,觀寶叔也在那里隔屋人家給人做按摩。他聽到我的聲音,也能認出我來。這讓我對他的印象更深。觀寶叔老了,卻沒有人照顧他。后來,聽人家說,有一次,觀寶叔在路上不小心,跌落深溝里,也沒有人知道。自己爬不上來。觀寶叔活活的被太陽曬死了。幾天后才有人看見。 觀寶叔死了。 舅舅也讀過私塾。母親說過,小時候,舅舅讀書常常要背書,背不出時,就要被老師打屁股的。于是,舅舅就用一些破紙偷偷的鋪在褲子里面,鋪得厚厚的。老師打鞭子時,就會少痛一些。后來舅舅到我村學校讀小學。到黃坡川西中學讀初中,又到湛江二中讀高中,但高中沒讀完,便出來打工了。母親說,舅舅讀高中時,全都是走路的。從家里步行到赤坎,有四十多公里,每個星期都要走。真不簡單。 外公很有氣力。母親說他捉偷翻薯賊的時候,一跳能跳過九畦蕃薯溝。我不信,母親說是真的。小時候,我常常能吃到外公捉的小魚小蝦。那時的小魚小蝦很好吃。外公也到過國外打工,別人叫他“豬仔客”,他掙了一些錢,回來后買田置地,生活得很好。土改時,也差點被劃歸富農。外公很年邁的時候,我還見過他一次。他坐在廚房的草堆上取暖,見到我的時候,他很樂。外婆也很疼愛我們,我們對外婆有很深的印象。
作者:58.249.16.* 發表時間:2014-11-03 21:08:34
嘉米(女) 英國 特種兵 飛龍 李小龍 中國 功夫明星 豪鬼 火龍 日本 武術老師 春日野櫻(女) 靚妹 日本 高中生 丹 日本 武術老師 蘿絲(女) 意大利 占卜師 七川美華(女) 大波妹 日本 摔跤手 浩迪 美國 犯罪主腦 達尼特 英國 企業家 雨果 德國 摔跤手 蔭 中國 茶館老板 吉魯 蘇格蘭 犯罪主腦 深紅(女) 蘇格蘭 犯罪主腦 弗爾特 墨西哥 摔跤手 塞斯 英國 犯罪主腦 隆 白KEN 日本 柔道老師 肯 紅KEN 美國 柔道老師 剛拳 中國 武術老師 俞伽 噴火佬 印度 瑜伽老師 拳王 黑鬼 美國 拳王 鐵面 蒙面人 西班牙 斗牛士 沙加特 泰臣 泰國 拳王 拜森 將軍 泰國 警察 元 周伯通 中國 詠春傳人 古烈 軍柴 美國 空軍中尉 春麗 靚女 中國 女警 桑吉夫爾 蘇聯佬 俄羅斯 摔跤手 本田 大肥佬 日本 相撲手 布蘭卡 獅王 巴西 獸人
作者:14.23.248.* 發表時間:2015-10-15 12:20:03
博士后>博士>碩士>學士(既大學、本科)>大專(既專科)>中專(高中)>初中>小學>文盲
作者:219.136.135.* 發表時間:2015-12-01 16:56:30
黃志興(茅進)、高浩(薯仔) 中專招國威、招慧欣 中專(高中)招杰興、黃艷芬、黃志堅、黃劍輝 高中陳旻旻 碩士(兩個)黃志明、劉嘉寶、黃志安、黃敏玲、王敏賢 大學(本科)黃志文、黃曼玲、黃志超、黃志豪 大專李勇 碩士
作者:219.136.135.* 發表時間:2015-12-01 17:02:49
《小山崗上的黃芽茶》作者 : 招興 (廣東省吳川市)
作者:222.89.235.* 發表時間:2018-10-13 08:01:27
大學 : 張含韻、韓雪、張靚穎、李雅茵、李芷玲 中專 (結業) : 招國威
作者:36.101.138.* 發表時間:2024-06-04 11:12:48
1 . 博士后導師 ; 2 . 博士導師 ; 3 . 博士后 ; 4 . 博士 ; 5 . 研究生 ; 6 . 碩士 ; 7 . 大學 ( 本科 ) ;
作者:36.101.138.* 發表時間:2024-06-04 11:19:09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