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紀念論壇 該吧是一個特殊吧,只有管理員授權的用戶才可以編輯此吧!

03-24

49135次

0人

2個

2033個

62人


[主樓] 左權同志紀念碑碑文敬讀

中國共產黨新聞
分享到:
太行浩氣傳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左權同志紀念碑碑文敬讀
郭秀翔

2020年02月10日09:00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太行浩氣傳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山西省左權縣麻田鎮北艾埔村十字嶺是左權犧牲地。1985年,左權縣人民政府在這里修建了“左權將軍紀念亭”,亭內中心位置矗立著一塊4米高的正方形漢白玉紀念碑,碑的正面上書“左權同志永垂不朽”八個金色大字。碑的左側書寫著左權犧牲后朱德題寫的“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碑的右側為鄧小平題寫的“懷念左權同志”。紀念碑背面是彭德懷 1942年10月10日撰寫和手書的《左權同志碑志》:
  左權同志湖南醴陵人,幼聰敏,性沉靜。稍長,讀書既務實用,向往真理尤切。一九二五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獻身革命,生死以之。始學于黃埔軍校,繼攻于蘇聯陸大。業成歸國,戮力軍事,埋頭苦干,虛懷若谷。雖臨百險樂然不疲,以孱弱領軍長征,倍見積極果決之精神。中國紅軍之艱難締造,實與有力焉。迨乎七七事變,倭寇侵凌,我軍奮起抗敵作戰,幾過中原。同志膺我軍副參謀長之重責,五年一日,建樹實多。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戰役,率偏師與十倍之倭賊斗,遽以英勇殉國,聞得年僅三十有六。壯志未成,遺恨太行,露冷風凄,慟失全民優秀之指揮。隆塚豐碑,永昭堅貞不拔之毅魄。德懷相與也深,相知更切,用書梗概,勒石以銘,是為志。

彭德懷敬撰
一九四二年雙十節


  “讀書既務實用,向往真理尤切”
  左權,原名左紀權。1905年出生于湖南省醴陵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立下救國之志。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炮聲,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左權積極閱讀進步書刊,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他從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中看到了一條革命道路,決心為改造中國社會而奮斗。在縣立中學讀書期間,左權參加了進步學社社會科學研究社,進一步確立了救國救民的志向。
  1923年底,左權奔赴革命活動的中心城市廣州,投筆從戎,于1924年考入廣州陸軍講武學校,同年轉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成為該校第一期學員。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左權刻苦用功,把精力都集中在學習和訓練上。由于成績突出,黃埔一期畢業后,他被選派到蘇聯學習,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他認真學習軍事理論,刻苦鉆研戰略戰術。
  “中國紅軍之艱難締造,實與有力焉”
  1930年,左權從蘇聯學成歸國,根據黨組織指示,來到江西的革命根據地。在艱苦卓絕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左權歷任紅軍大學教官,野戰司令部作戰科長,紅軍第十軍政治委員、軍長,第一軍團參謀長、軍團長等職,參加了蘇區歷次反“圍剿”斗爭和中央紅軍長征。他以忘我的革命精神和戰斗意志,以英勇、沉著、果敢的戰斗作風,指揮紅軍多次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和“圍剿”。作為一名紅軍高級將領,他愈困難時愈堅定,愈勝利時愈清醒,常善于百忙中擠出時間,鉆研革命理論,翻譯蘇聯紅軍戰斗條令和其他軍事理論文章。長征途中,參與指揮強渡大渡河、攻打臘子口等戰斗。長征到達陜北后,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戰役和紅軍東征、西征,為中國革命奠基大西北作出了重要貢獻。
  “膺我軍副參謀長之重責,五年一日,建樹實多”
  全國抗戰爆發后,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左權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他和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等一起率領八路軍挺進山西抗日前線。
  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左權運用靈活的戰略戰術,指揮八路軍多次粉碎日軍的“掃蕩”。并不斷以實戰經驗教育部隊干部,整訓部隊,嚴肅紀律,顯著提高了部隊正規化的建設。作為八路軍高級將領,他在軍事理論方面有獨到的建樹。從1939年至1941年,他撰寫了《論堅持華北抗戰》《埋伏戰術》《襲擊戰術》等40多篇文章。他與劉伯承合譯的《蘇聯工農紅軍的步兵戰斗條令》被八路軍總司令部列為步兵戰術教育的基本教材。毛澤東稱贊“左權他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這個人硬是個‘兩桿子’都硬的將才?!?br>  1940年8月20日,左權協助彭德懷指揮八路軍發動了百團大戰。歷時5個多月,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軍,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的抗戰信心。1941年,日軍7000余人向黃崖洞兵工廠進攻,在左權的親自指揮下,黃崖洞保衛戰取得了勝利,殲滅日偽軍1800余人,敵我傷亡之比為5.3∶1。戰后,中央軍委稱贊:“這次保衛戰是最成功的一次,不僅我受到損失少,同時給了日軍數倍殺傷,應作為1941年以來反‘掃蕩’的模范戰斗。”
  “露冷風凄,慟失全民優秀之指揮”
  1942年5月,日軍集中兩萬余人,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妄圖一舉剿滅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領導機關。5月23日,彭德懷發出總部撤離遼縣麻田的指令。25日上午,撤離部隊、機關等數千人來到了麻田東北方向的十字嶺下。上午10時左右,日軍兩架飛機飛至南艾鋪、十字嶺上空,在村莊、山溝上空盤旋偵察??偛繖C關剛開始行動,敵人就向南艾鋪沖過來。天上飛機轟炸掃射,在空襲的同時,羊角方向的敵人集中炮火向南艾鋪附近的幾個山頭上猛轟,麻田方向的敵人和他們遙相呼應,拼命向總部等機關人員進攻。彭德懷與左權研究了突圍方案,決定總部和北方局由左權率領向西北方向突圍,轉入外線;羅瑞卿率領野戰政治部向東突圍,轉武安方向。作戰參謀分隨兩路,各帶電臺,由警衛連掩護,各自為戰,沖出去再集合。命令下達后,總部、北方局機關按計劃轉移。此時,敵機發現了運動的部隊,撲過來猛烈轟炸。以山炮、迫擊炮對準十字嶺開火。左權在指揮總部人員轉移時,要求警衛戰士、機要人員一定要保護好電臺和機密材料,卻完全將自身安危置之度外,不幸被炮彈擊中,壯烈犧牲。
  左權犧牲后,周恩來于6月21日在《新華日報》撰文悼念左權,稱贊“左權足以為黨之模范”。與左權并肩戰斗數年的彭德懷飽含深情寫下“壯志未成,遺恨太行,露冷風凄,慟失全民優秀之指揮”。1942年9月,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為紀念左權,將左權將軍犧牲地山西遼縣改名為“左權縣”。
  左權是抗戰期間八路軍犧牲的級別最高的將領,是中共中央委員會確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左權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怕犧牲、不畏艱難、舍身為國、大義凜然的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

(責編:趙晶、謝磊)

作者:丁飆   回復:21   發表時間:2020-02-15 21:43:20

族譜錄紀念網
[回復] 黨的諍友 后輩嚴師

哲人其殞 衷心哀悼 ( 張壽庠)
老夫孓 2020/5/6 15:47:00 瀏覽:2

哲人其殞 衷心哀悼
——緬懷劉樹勛老師
土木系系主任 張壽庠
在旅途中得知劉老逝世的噩耗。想到從此我們失去了一位忠厚長者,失去了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師,我心中十分悲痛。
猶記1948年秋,當時東北大學解散了,劉樹勛老師孑然一身來到中央大學,住在教習房。當時我是土木系三年級學生。早聞劉老盛名。我們幾個同學就主動去拜訪他,大學擠坐在床沿上,聽劉老從國家大事到治學之道講了一個晚上。他那豪放的胸懷和淵博的學識,使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于是我們就到系里、到校部請求將劉老留系任教。當時平津已解放,淮海戰役接近尾聲,南京已處于風雨飄搖之中。中大的教授們只憑著微薄的薪水和幾斗配給的官米度日,學校要維持正常運行已非常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校務委員會還是決定聘請了劉老。從此他又回到了執教多年并曾任過系主任的中大土木系。
解放以后,劉樹勛老師以中國舊知識分子特有的愛國熱情和對新事物的敏感性,接受了黨的教育。劉老總結他平生走過的坎坷道路,慢慢懂得新中國的成立來之不易;深切理解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這個既簡單而又深奧的道理。他努力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積極參加各項政治運動和社會活動。1951年,他參加了農工民主黨。從此,他以極大的政治熱情從事農工民主黨的建設工作。他堅決擁護和服從共產黨的領導,在民主黨派中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和宣傳工作,團結了一部分黨外的知識分子,在宣傳貫徹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密切民主黨派與黨的長期共存的關系中,起了積極而重大的作用。并且,他以自身的模范行動和高尚的政治品格,逐漸成為省內、國內知名度較高的社會活動家。但他始終謙虛謹慎,嚴格要求自己。記得有這樣一件小事:大約在1951年,國家將實行統購統銷,對生活必需品實行配給制。在政策宣布前不久,劉師母在合作社買了幾盡黑布,政策一宣布,劉老硬是要劉師母將幾盡黑布退掉,并且自己還在學習小組上作了檢討。多年來,他從未向系里提出過任何方面的要求,從不以個人或家庭私事麻煩過任何人。雖然他已是民主黨派省和中央的負責人,但他在有關政策方面,關系處理方面,他總是虛心地聽取基層黨組織的意見。他確實做到了與黨同心同德、休戚與共。粉碎四人幫以后,劉老更是精神煥發,積極從事各項社會活動,只要有機會,他總要發言,宣講大好形勢。1984年全國人大六屆二次會議召開了。當時他已82歲了,行動已很遲緩,但他還是堅持去北京開會。
劉老治學嚴謹,常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以他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工程經驗,可以寫出一兩部好書。我們曾勸他,甚至慫恿他趕快寫書,愿意給他當助手,為他配備力量,但他遲遲不肯動筆。有一次他意味深長的對我們說,“我也覺得該寫點東西,但寫書要慎重,寫不好,反會貽誤讀者,不如不寫。”寫書的事就這樣磋砣了下來。文革后,他的各種社會活動很多,抽不出時間,加上年事已高,以致他始終沒有能將自己的豐富學識和經驗用文字流傳下來。雖然這種述而不作的精神,比諸粗制濫造要高明得多,但以我來看,這終究是件憾事。
劉老秉性剛直,嚴于律己,但對后輩卻是十分關懷和愛護的。我每次去探望他,或去談工作,他總要熱情款待,從國家大事到系里的當前工作,與你娓娓而談,毫無倦意。我總得尋找適當時機向他告辭,以免耽誤他的時間和影響他休息。記得在五十年代的一個秋天,我去向他匯報工作,正好他的兒子從北方給他捎來一些鴨梨,一進門他就揀一個大的讓我吃了再談。在五十年代,那種鴨梨在南京很少見,香甜可口。談完話,臨行前他又送給我一個。我看盤中已所剩無幾,就表示已經吃過了,不能再拿,但她執意不依,并且說,“老師叫你吃的,你就得吃?!崩蠋煂筝叺那檎x比梨子更為甘甜,此情此景,使我至今難忘。
劉老師對學校的發展,對系里的各項工作也十分關心,一有機會她總要問長問短,并發表自己的意見。83年學校進行職稱評定,提升一批教師的職務,我去探望他時,告訴他系里的提職情況,他一再問“×××提升了教授沒有?×××這次為什么沒有能提升為講師?×××這次為什么沒有提升為副教授?”我向他解釋,名額有限。不能都提。這次他可有點兒生氣了,說:“這么多年沒有提職稱了,怎么能用名額來限制!這些同志,我看早該提了!”他提到的一些同志,自然是一些老同志,但平時與他也不甚往來,但只要熟悉,他總要未之獎掖和鼓勵。
劉老師是東北人,他的一生經歷了軍閥混戰、東北淪陷、國民黨的黑暗統治以及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艱難的經歷,明顯的對比,使他堅信共產黨,熱愛新中國。他的一生寫出了中國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歷史進程,他的一生,更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耿直脫俗、剛正仁厚的崇高品德。如今,他殞天了,他完成了應有的歷史使命,他無愧于一個為人師表的教育家,無愧于一個清廉正直的社會活動家。緬懷劉老,激勵未來,我們這些后來者,要加倍努力于我們的事業,要倍加珍惜我們的時代!
(南京工學院特刊,第481期,1986年7月2日)

作者:丁飆   發表時間:2020-05-06 16:14:12

[回復] 誕辰 98 年紀念日! 天下孝德 2020/5/11

父親守同、母親考的天堂家園
查看圖片
李守同考的
1923-04-19 ~ 1999-10-30
到訪:3175 墓地祭奠:107 留言:18

獻花
點燭
上香
祭品
掃墓
獻歌
留言


遠的懷念——寫在父親誕辰 98 年紀念日!
天下孝德 2020/5/11 8:57:00 瀏覽:14

父親誕辰98年紀念日(1923年農歷4月19日)
( 1923—1999)
農歷10月30日
今天是我父親的生日,也是父親誕辰98周年紀念日,這讓我更加懷念已故的老父親。
回想起我和父親相依為命一起度過的艱難困苦歲月,所有的酸甜苦辣,所有家庭往事就會浮現在眼前......
父親的一生,平凡而又偉大。伴著深深的思念,循著已逝的時光,懷著滿滿的悔意,輕輕打開記憶的閘門,懷念那深沉而又偉大的父愛。
追憶父親在世時的點點滴滴美好時光,是那么的真切難忘,每每想起這些過去的往事,不由得眼淚就在眼眶里打轉流淌。
父親守同(乳名斗的),十六世李克武長子,共產黨員、生于1923年4月19日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15歲時父親因病去世,和母親及小妹過著牛馬不如生活。艱苦的生活環境使他養成了堅強性格好毅力。使一個一窮二白的家庭逐漸興起。沙河解放后(建國前)曾任中共地下聯絡員、村民兵隊長、農會主席。建國后的1950年參加工作;......先后曾在霞渠、褡褳鎮、贊善供銷合作社、商業局醬菜廠任門市主任、村第6、第7生產隊指導員。村紅白喜事理事會會長。三修、四修家譜、蓋祠堂主持人。1999年10月30日,因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7歲。在紀念守同逝世三周年時,許多黨員、干部、群眾及生前友好參加了紀念活動。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李志軍代表全體黨員和群眾在講話中回顧了李守同同志一生的偉績,總結了李守同同志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作出的卓越貢獻曰“一身正氣深得人民敬愛,兩袖清風堪稱為人楷模、說真話人民知音,辦實事一代名人,一生為人民鞠躬盡瘁、辦好事、深受人民和族民擁護和愛戴的好黨員、好同志、好干部、好長輩”。我們永遠學習他“從容處事累行積善德傳后輩意殷切,洪量待人清譽隆聲名頌鄉鄰潔似蓮”的優良品德。

作者:丁飆   發表時間:2020-05-11 21:48:02

[回復] 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紀念碑碑文敬讀(轉載)

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紀念碑碑文敬讀
林業茂 鄭大壯

2020年05月22日07:52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紀念碑,位于貴州省赤水市南郊杉樹壩的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內。紀念碑正面刻“紅軍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碑后臺階正上方立附碑一座,上刻“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碑記”,全文如下:
  一九三五年一月至三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在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指揮下,在赤水河流域黔、川、滇毗鄰地區舉行了“四渡赤水”之戰。
  是年,“遵義會議”后,一月十九日,紅軍揮師北上,擬在瀘州、宜賓一帶北渡長江,與川陜根據地紅軍第四方面軍會合。國民黨急調重兵防守長江、實施圍堵。紅軍抵達赤水縣境內,于二十七、二十八日先后在黃陂洞、復興場、青杠坡與國民黨軍隊展開激戰;于二十九日在土城、元厚一渡赤水河,火速行軍,越四川古藺、敘永,進云南扎西。國民黨軍隊四面圍追,迅速迫近;紅軍當機立斷,放棄北渡長江,改為東征。二月十八、十九日,在太平渡、二郎灘二渡赤水河,直插桐梓縣、奇襲婁山關、再占遵義城,殲敵兩師八團,獲得長征以來首次大勝。隨后,紅軍移師仁懷,于三月十六、十七日,在茅臺三渡赤水河,進入四川古藺縣境,擺出渡江之勢,敵軍急調各部圍堵,紅軍見敵中計,迅速回師,于二十一日從二郎灘、太平渡、九溪口、淋灘等地四渡赤水河,疾速南進,強渡烏江,近逼貴陽,誘迫蔣介石在貴陽急電滇軍援筑(助)。紅軍調虎離山成功,迅即揮師入滇,佯攻昆明,實策北上,于五月上旬巧渡金沙江,擺脫了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的決定性勝利。
  “四渡赤水”之戰,體現了毛澤東等一代偉人實事求是、審時度勢、用兵如神的宏才大略。
  “四渡赤水”之戰,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光輝范例,是毛澤東生平軍事指揮藝術的“得意之筆”。
  “四渡赤水”期間,許多紅軍將士英勇殺敵,捐軀戰場,遺志后世,彪炳千秋。為世世代代弘揚四渡赤水精神,子子孫孫緬懷紅軍革命先烈,赤水人民敬移325位紅軍烈士忠骨安葬于風光秀美的赤水河畔杉樹壩,敬遷全市26個烈士紀念設施于此,將原建“赤水革命烈士陵園”擴建為“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供后人憑吊瞻仰。爰勒石銘文,以資紀念。
  紅軍烈士永垂不朽!
  “四渡赤水”精神誨育千秋!
  中共赤水市委赤水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四年十二月重立
  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是全國第一個為紀念四渡赤水戰役中犧牲的紅軍烈士而修建的陵園,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弘揚長征精神的重要陣地。
(一)
  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仿照南京中山陵樣式依山而建,正門立有鐵鏈槍式陵園牌,上刻“赤水紅軍烈士陵園”八個鍍金大字。紀念碑是陵園的主體,高19.35米,寓意四渡赤水發生在1935年;碑身呈火炬形結構,用紅、白兩色花崗石裝飾,下部橫向標注四渡赤水的具體時間;碑座四周為4幅漢白玉浮雕,生動再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指揮四渡赤水的戰斗場景。
  紀念碑后為陵區,呈扇形排開108座大理石豎碑,莊嚴肅穆,全部以“紅軍烈士之墓”為碑名;最頂端為長34.2米、高9.5米的巨型長城式屏風,上刻毛澤東的《七律·長征》詩,氣勢磅礴,雄偉挺拔,蔚為壯觀。
(二)
  85年前發生在川黔滇交界地區的四渡赤水戰役,是紅軍長征途中一次決定性的勝利,也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指戰員軍事指揮藝術的“得意之筆”,被西方評論家贊譽為“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遵義會議之前,中央紅軍在經歷湘江戰役后,兵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余人,彈藥奇缺、補給匱乏、士氣低落。而國民黨集結40萬重兵對中央紅軍進行圍堵,企圖在黔北地區徹底消滅紅軍主力,中國革命危在旦夕。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城,之后召開了具有轉折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冒險主義在黨內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打開了中國革命新局面。
  四渡赤水戰役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碑文高度概括了戰役發生的時間、地點,紅軍采取的戰略戰術以及前后經過,展現了毛澤東那“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高超指揮藝術。
(三)
  四渡赤水戰役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紅軍將士們不畏艱險,克服萬難,展現出了寶貴精神財富,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橫斷山,路難行、敵重兵、壓黔境”,四渡赤水并非預定計劃,而是根據戰場瞬息萬變的形勢隨機應變。土城戰斗失利后,毛澤東下令紅軍主動撤出戰斗,放棄北渡長江,一渡赤水跳出敵人包圍圈,保存了有生力量。此后,毛澤東依據敵我態勢多次修改行軍計劃,時而向東,時而向西,時走老路,時走新路,尋求殲敵有利戰機,最終在太平渡、二郎灘二渡赤水河,回師遵義,一舉殲滅敵軍兩個師又八個團,取得婁山關大捷,這是中央紅軍長征以來的首次大勝,更是共產黨人發揚實事求是優良作風的重要體現。
  運籌決勝的指揮藝術。毛澤東一貫的戰法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紅軍所有戰略方針都是建立在“打”這個基本點上,一切的“走”都是為了“打”。如果沒有開始一渡、二渡赤水的“走”,就不能大量調動敵人形成有利戰機;如果沒有之后三渡、四渡赤水的“走”,就無法迷惑敵人,把敵人拖疲、拖垮,從而實現渡江北上的戰略意圖。毛澤東所采用的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方式,就是讓部隊迅速前進和后撤,快速集結和分散,聲東擊西、尋機破敵,堅持把“走”與“打”、消滅敵人和保存實力辯證統一起來,指揮中央紅軍如同游龍,巧妙地穿插于國民黨軍重兵云集的集團之間,積極創造戰機,以少勝多,化被動為主動,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偉大勝利。
  敢于犧牲的英雄氣概。四渡赤水是在極為險惡的條件下進行的,紅軍指戰員在近4個月的戰斗中時刻面臨死亡威脅,但他們憑借著鋼鐵般意志和超人膽識最終獲得勝利。紅九軍團在第四次渡赤水時為掩護主力紅軍順利渡江而錯失了過河最佳時機,毅然決定繼續留在烏江北岸承擔“誘敵”“阻敵”“斷后”、掩護主力紅軍行動的重任。經過艱苦鏖戰,兵力由1.1萬人到最后只剩2000余人,無數紅軍將士用意志和力量、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長征的腳步和足音已漸漸遠去,但偉大長征精神已成為不朽和永恒。

(責編:曹淼、謝磊

作者:丁飆   發表時間:2020-05-24 22:33:36

[回復] 李碩勛烈士紀念亭碑文敬讀(轉載)

激勵后人的不朽教材
——李碩勛烈士紀念亭碑文敬讀
毛志華
2020年06月05日08:03 來源:學習時報
  1931年9月5日,我黨早期杰出的革命家,著名的學生運動領袖和卓越的軍事指揮員李碩勛,在28歲的青春年華,英勇就義于??跂|校場刑場,用自己滿腔熱血寫下一個革命者永不泯滅的厚重人生。65年后,人們在烈士殉難處豎像建亭,并特意將亭前道路更名為“勛亭路”,以永懷先烈,訓育后進。亭前豎立著花崗巖雕刻的李碩勛烈士半身塑像,正面鐫刻鄧小平題寫的“李碩勛烈士永垂不朽”,基座刻有李碩勛烈士寫給妻子趙君陶的絕筆信。全文如下:
  陶:
  余在瓊已直認不諱,日內恐即將判決,余亦即將與你們長別。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為我過悲,惟望善育吾兒。你宜設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謀自立為要。死后尸總會收的,絕不許來,千囑萬囑。
              勛九.四
  寥寥數語,李碩勛烈士從容就義、慷慨臨刑的畫面躍然而出,這泣血文字承載著他對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忡忡憂心,對人民革命事業的摯摯追求,對愛妻愛子的深深眷戀,讀之不禁潸然淚下,亦肅然起敬。
  1903年2月23日,李碩勛出生在四川慶符縣(今高縣)一個清貧的商人家庭。他自幼稟賦聰慧,勤敏好學。先后在成都省立一中、上海大學學習,積極投入各項斗爭。192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五卅運動這一反帝愛國斗爭的推動者之一。北伐戰爭中,擔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25師政治部主任的李碩勛率部在河南上蔡擊敗奉軍,后回師武漢,東下討蔣。1927年8月1日參加南昌起義,被任命為第11軍第25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30年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共江南省委(江蘇、安徽、浙江和上海)軍委書記。
  1931年春,李碩勛奉命到粵贛邊區擔任紅7軍政委,因身患疾病,被迫留在香港治療。其間李碩勛改任廣東省委軍委書記。8月,他赴海南島指導軍事工作,由于叛徒出賣,不幸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忠貞不屈,在寫下碑文所刻“與妻書”后,壯烈犧牲!
  李碩勛以赤子之心鑄就鋼鐵城墻,以泰山之力撐起民族脊梁,他短暫而光榮的一生所表現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風范,猶如一座燈塔,永遠照耀我們在逐夢路上奮勇前行。
  學習李碩勛烈士堅如磐石、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李碩勛生活的時代,中國處于內憂外患之中,社會危機空前深重,人民命運十分悲慘。面對國家危難和人民困苦,他苦苦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和道路。17歲時,他第一次接觸《共產黨宣言》,無產階級先進理論猶如清新的春風,使他那早已萌芽的反帝反封建思想歸宗到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學說上來。在給家兄的信中,他講道:“我們認清只有徹底的用革命手段,堅決地打倒帝國主義,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才是我們死里求生的唯一出路!弟近來對于一切均已置之度外,將本此偉大的使命作終身之奮斗!”從那時起,無論面對什么樣的艱難險阻和重大挫折,他始終沒有動搖,越是危難關頭,越是信念堅定。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李碩勛的革命引路人,妻子的五兄,也是中共江蘇省委代理書記趙世炎被殺害,他堅定表示,要向五兄一樣戰斗和生活。即使“日內恐即將判決”,他依然毫不動搖地對獄友們說,“你們放心,要繼續戰斗,前途是光明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我們要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英勇奮斗。
  學習李碩勛烈士鐵骨錚錚、無限忠誠的堅強黨性。李碩勛的一生,時時刻刻以黨和人民利益為先,以革命事業大局為重。他常說,“共產黨人的一切都是屬于黨的”。1931年在港期間,因工作一時未落實,他誠懇致信中央,“我去留如何,速復電,即遵行”,是他忠誠于黨的生動注腳;1928年,中共浙江省委提名他擔任省委代理書記,受當時中央復雜斗爭影響,未獲批準,他毫不計較個人地位和得失,積極協助工人出身的徐英做好各項工作,是他忠誠于黨的鮮活詮釋;在獄中,敵人打斷他的雙腿,用鐵絲吊在半空,“余在瓊已直認不諱”,坦然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而對黨的秘密絕不吐露半句,是他忠誠于黨的生命絕唱。黨性說到底就是立場問題。身為黨員,就必須把對黨忠誠牢記心中,任何時候都同黨同心同德,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學習李碩勛烈士擔當任事、鞠躬盡瘁的精神意志。李碩勛一生擔任過很多職務。黨調他一地他熟悉一地,調他一處他深入一處,始終躬親盡責,無私無畏,千方百計把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從事學生運動,他為喚起同胞自強覺醒、引導青年投身反帝斗爭積極奔走。軍內任職,他因地制宜加強官兵思想政治教育,讓25師這支曾沾染舊軍閥習氣的隊伍脫胎換骨,成為黨領導下的革命武裝。白區斗爭,他機智果敢、鎮定自若,數次挽救同志安危,讓組織免遭重大損失。主持浙江省委日常工作,他忘我工作,迅速恢復20多個縣的黨組織。任職江蘇省委軍委書記,他以極大熱情和膽量,發動和領導了蘇北的農民起義,并先后籌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第十五軍、第十七軍。“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是共產黨員視死如歸的精神寫照,更體現出他為革命事業鞠躬盡瘁、九死不悔的堅強意志。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進入新時代,我們要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對工作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學習李碩勛烈士理想崇高、真摯濃烈的家國情懷。李碩勛是堅貞不屈的革命者,更是一個有情有愛、有血有肉的人。當他的人生選擇一次次與內心情感逆向而行,絕不是因為不眷顧家園親情,而在于這熾熱的情懷早已從鄉土走向家國。南昌起義前,他看望懷有身孕的妻子,因軍情緊急,只能是匆匆一瞥;白區斗爭,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他,每每出行都要特意讓妻子給自己化裝,只為減輕她的擔憂;香港團聚,幾天的天倫之樂竟成永遠的訣別。在獄中,他將寫好的“與妻書”捧讀良久,斟酌下把“前線”改為“前方”,把“善視吾兒”改為“善育吾兒”?!坝嘁嗉磳⑴c你們長別”“死后勿為我過悲”“你亦努力謀自立為要”,流淌著他對愛妻愛子的愧疚與不舍,更加堅定地表達出他為之追求真理的可貴,為之斗爭理想的崇高,為之獻身事業的偉大。精神有了歸屬,生命才有意義,家國情懷就是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只要我們把遠大理想與個人抱負、家國情懷與人生追求融為一體,常懷愛民之心、常思興國之道、常念復興之志,必能描繪大寫人生、成就非凡意義。
(責編:曹淼、謝磊

作者:丁飆   發表時間:2020-06-09 22:45:07

第一頁 [1] 2 跳到 頁/共2頁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