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182808次
9人
12個
204個
934人
101部
讀譜札記1上官人莊饒有武批注,個人之見,與大家討論,望讀者表現高度修養,勿急勿躁,勿噴勿拍!為了壓縮文章篇幅,本人計劃將本話題分數稿發表。所引用的譜序有的是本人據譜錄入,有的下載于饒氏一家人等網站。現在少有人研究古譜,更不說通讀古譜。都是人云亦云,以訛傳訛,輕松省事。不讀古譜原文,所謂的研究只不過是浮光掠影,水中浮萍。希望所選的古譜序言,能揭示真相,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
作者:饒有武 回復:13 發表時間:2020-05-28 21:50:34
■這篇是 “七世孫 熙和輔氏謹志”,從“志”字可以看出不是熙和輔氏本人創作。引用或修改他人文章時,一般署名用“志”、“識”或“書”等字眼,落款是不同的。當然也有聒不知恥、膽大妄為者署上“撰”的。?我見過一家譜牒文獻上有《相國序》,原落款是宋景炎章鑒,卻變成了元貞陳永廷撰;還有《羅倫序》也有同樣的遭遇。 雖說“書”也有撰寫著作的意思,但在非本人原創而改寫他人文稿時,用書而不用撰,這是約定俗成的。如我見過一篇落款為書的序文,文中寫出了原作者的卒葬,要是本人原創的話就解釋不通了,難道自己知道自己何時死,葬于何地嗎?葬于何地,可以遺言,什么時候死自己定得下來嗎?■二文寫作的時間隔了三十多年。按年份太平在前,大中在后,是不是光輔抄襲前人呢?從落款“志”來看,應該是后人改寫光輔的圖序,且改寫者冒七世孫的名義發表。普遍認為是光輔所作,沒聽說過是熙和輔氏所作。光輔文廣為流傳,熙和輔氏只在小范圍內發行。?此文倒底改于何時,是不是清朝呢?無法得知。幸好改寫者署上“志”,算是有良心,不然夠你搞半天。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5-28 22:00:23
■“考之《說文》,則喜為黃門侍郎”。《說文》全稱《說文解字》,是東漢時編著的字典,沒有現代字典中的詞條,只會對喜字進行解釋,不可能有與喜字風馬牛不相及的“黃門侍郎”的記載,更不可能載有“喜為黃門侍郎”。饒喜或許有其人,但《說文》上絕對不可能有記載。查《說文》,對喜字的解釋是:“樂也。從壴從口。凡喜之屬皆從喜。歖,古文喜從欠,與歡同。虛里切”;對熹字的解釋是:“炙也。從火喜聲。許其切”。對僖字的解釋是:“樂也。從人喜聲。許其切”。真不知道熙和輔氏先生從哪一本《說文》中查到了“喜為黃門侍郎”!原文中為《氏族志》,此書編著于唐朝貞觀年間,是記載宗族譜系的官方著作。若有饒熹的記載,只會載于《氏族志》,不可能載于《說文解字》。改寫者可能是想借《說文》的權威性來作為依據,自欺欺人。改寫者功力不夠,改出丑了!?真正有學問的人,一定具有科學態度和學術精神,絕不會修改古人的文獻。修改者是半吊子,自以為聰明,不可能不露出馬腳。特別是當今社會,媒介高度發達,各家族過去秘不示人的古譜,今天公布于世,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大家互相借鑒參考。若沒有正確的態度,勢必會對古譜造成一次空前未有的大破壞。正確的態度是:以錯傳錯,以疑傳疑,可以加注,不能修改!重在當代,不究遠祖。■這篇序文中雖說提到了“始祖?元亮公世居其地”,卻是一篇偽序,作不了數上不了算。再說,修改者插入了元亮,卻未刪除饒洞天,一地何有兩個始祖?上官人莊饒有武撰本人撰文章,早年發表于多個網站,近年來好多網站整改,文章丟失殆盡,故重發于此。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5-28 22:04:06
本人所撰文章,早年發表于多個網站,近年來好多網站整改,文章丟失殆盡,故重發于此。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5-28 22:05:10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