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178969次
9人
12個
204個
933人
101部
塵封的記憶謹以此文獻給我的父母上官人莊饒有武撰第一篇 我家的老宅一、我家的老宅我兄弟都在外謀生,老宅久已無人居住,無人檢修,早已倒塌,現在只能見到殘垣斷壁,雜草叢生,真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老宅在茶庵嶺上官人莊,我在這所老房子中出生,并生活了十五年。十五歲后我就出門謀生了。雖說只在里面住了十五年,可是老房子在我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無數次夢回故鄉,魂牽老宅。老宅子在村莊的中間,不知建于何時。我祖父楚泉公死得很早,在我父親幾歲時就死了,祖父是不可能建那房子的,那房子最遲是我曾祖父振波公建的。從當年房子的情況來看,不是很破爛,也不新,與上官仁莊的其他老房子比起來,是建得最遲的。可能建于晚清,那時大概有百來年的歷史了吧。樓板以下是火磚,上面是泥磚,算是青磚瓦房。我們這里極少見到茅草房,只有來我們這里的湖南人住茅房。老宅圓樓方,樓板嚴絲合縫。樓上有一人多高的空間,可以住人,擺了大大小小幾十個壇壇罐罐,大壇子有一米多高,小的只有尺把高。不知是祖輩傳下來的,還是我父親積累的寶物。我父親把這些壇壇罐罐按大小搭配分成三份,分別放在三間樓上,準備將來分給我們三兄弟。屋倒塌后全成了碎片,什么也沒有了,即使這些壇子在,我們也沒有誰要,我們用不上。若是官窯產品,倒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我想這些壇子中是不會有官窯的。我曾在家里拿了一個小壇子裝米,能裝20斤米,這是我從父母那里繼承的唯一的有形財產。希望我兒子孫子把這個壇子當官窯傳下去。樓上還有一個大谷倉,約五六個立方,能裝幾十擔谷。從房子的建筑質量來看,建房者只是一個衣食不愁的中等富裕的農民,從房子上看不出主人半點顯赫與輝煌,既沒有敗落的痕跡,也沒有新興的跡象。老宅是我的家世證書。
作者:饒有武 回復:27 發表時間:2020-08-24 09:40:49
第三篇 我的父親一、父親的茅栗角我的父親名叫饒邦灼,生于1911年。中等個子,年老后背駝得厲害,年青時直不直我不知道。他26歲生我大姐,35歲生我大哥,42歲生我二哥,44歲才生我,到我懂事時他已經是老人了,他年青時是什么樣子我當然不知道了。那時的人不比現在,現在六七十歲的人還見得很年青,那時四十多歲的人就老得不成看了。他臉色墨黑,瘦臉上皺紋分明,如版畫一般。去世入殮時不黑而變成黃色了。他見人帶笑,見到干部更是動員臉上所有的細胞,笑容可掬點頭哈腰。但對我們兄弟卻很嚴厲,動手就是幾茅栗角。茅栗角是我們這里的方言,食指和中指彎曲打人的腦袋叫做打茅栗角或挖栗角。我在外面犯了事后,會在帽子里墊上一些紙,回家后挨茅栗角時能起到緩沖作用減少疼痛。挨栗角最多的是我,因為我背有反骨喜歡頂嘴。大哥比我大九歲,三兄弟中他性格最好,再說在我懂事后他已經很大了,沒見父親打過他。二哥的脾氣也比我好,也沒挨什么打。只是我水深火熱苦大仇深時刻準備挨打。我父親具有雙重性格,能屈能伸,不同的人不同打發,不同時間會說不同的話,談不上狡猾而有些狡黠,小隱于野更談不上。人說有根有種,我不明白我為什么不象我父親,而是性格剛強,決不茍且于人,也不茍且于事。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8-24 10:13:08
二、一盒大公雞他對我們的教育我記得的一句話是“家無讀書子,官從何處來”,這句好理解我記住了,還有什么桐子開花之類的我記不得了,意思也是鼓勵要好好讀書。他是這樣教育我們的,也是這樣做的。當時在上官仁莊我們三兄弟是讀書最多的,再困難我父親也要送我們上學。父親送大哥讀完了初中,二哥讀完了高中,我讀完了師范。后來我和二哥都取得了大專文憑,雖說這時父親已去世,卻是他為我們打下了基礎。我六歲發蒙上學。那年二哥去上學,媽媽要我跟他一起去學校試一試,如果老師收就上學,一試還試上了,從此走進了學堂門。那是一九六一年,當時要求七歲發蒙。當年的學校在廟里,說是廟,卻沒見到菩薩,也沒有斗拱飛檐紅墻黃瓦,只不過是一般的民宅而已。廟里住著一家人,肖永長家,他弟弟叫幺兒,卻都不是和尚。那只是一個教學點,下官仁莊饒靜安是老師。一間房子里兩個年級,進門的右邊是一年級,左邊是二年級。桌子板凳全是學生自備。就一個老師,語文算術兩門課,比私塾不同的是用的是現代教材不是三字經之類的了,增加了算術,仍然每天要寫毛筆字。沒有唱歌也沒有體育,我想這些靜安老師可能自己都不會,想教也教不了,他不過是跟他父親邦文伯父讀了幾年私塾,認識幾個字罷了,沒有進過洋學堂。廟旁不遠是碾屋,是上、下官仁莊和破屋里三個莊子的公共財產。U形的石槽尺來寬,連接成直徑約十米的圓盤組成碾槽,兩個直徑近一米的石碾輪安裝在木架子上,碾槽中心有一根立軸,裝碾輪的木架子與立軸用一根大木頭連接,牛拉動木架子帶動碾輪在碾槽中轉,碾壓碾槽中的糙米。這就是碾,原始的大米加工機械,每次可以碾米二百來斤。六十年代中期被人盜走了碾槽、碾輪,沒有碾槽碾輪,就等于沒有心臟,后來碾屋也拆了。沒有碾后我們吃米只得在碓里舂了,生產隊里有碓,雖說足不出戶,工效卻大大降低。碓也是原始的大米加工機械,圓形的石碓臼上大下小如窩窩頭,一尺多長的石碓頭安在一塊大木頭上,大木頭中間橫插一根木軸,兩邊的木承插在兩塊大石條上的固定槽上,大石條上還裝有木扶手。舂碓者站在大石條上,腳踩大木頭的后頭,利用扛桿的力量將另一頭的石碓頭懸空提起,然后快速松開,石碓頭砸向碓臼中的糙米,將糙米舂成熟米。力氣大的一個人可以舂,力氣小的可以兩個人一起舂,我經常和我二哥一起舂米。碓和碾恐怕是新石器時代的產物了。糙米是推子推出來的,推子也是原始的加工機械,很多家庭有,就不介紹了,已經離題了。一天下雨,父親特意帶上一盒大公雞香煙去廟里接我下學。大公雞香煙一毛五分錢一盒,是當年大隊干部普遍抽的煙。靜安老師見我父親來了,就出教室和他到碾屋里說話去了。估計一盒大公雞香煙抽得差不多了,靜安老師回到教室,讓我提前下學去碾屋,說我父親在等我。來到碾屋只見一堆煙頭,余煙杳杳。父親將我背在背上回家,一反常態,對我和顏悅色異常溫柔,說話輕得難以聽清,我受寵若驚。看慣了父親吹胡子瞪眼睛,很不習慣父親的喜眉笑眼;聽慣了父親聲如炸雷,很不習慣父親的輕言細語。他鼓勵我要發奮讀書,再一次向我灌輸“家無讀書子”和“桐子開花”之類的說教。我在父親的背上想,可能是靜安老師為了對得起那一堆煙頭,說了我的好話,才使父親對我態度大轉變。在廟里讀一年級,二年級在下官仁莊讀,三年級轉到了茶庵小學。一九六七年小學畢業。下官仁莊的教室設在楚明爹家的上堂屋,后又搬到有富家的上堂屋。這是一進兩重的房子,右邊住的有富家,左邊住的似乎是楚訓爹,后來振堯爹從貴州回來后住在那里,可能那是他的房子。楚訓爹后來住在左邊的箱房里,右邊箱房住的季香的父親邦炎叔。下堂屋住的老柳家。當時上堂屋有節門,后來節門拆了,一敝通。背書是老式教學法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學生經常要完成的一項任務,也是枯燥無味、最頭痛、最不愿做的事。背書要到老師跟前去背,不熟練的要讀后重背。一天有一個同學在老師那里背完書來到座位告訴我:“我亂雞巴背老師都不知道,給我打了一個鉤。”我聽說后,只把課文的前段和后段記熟,把書拿到靜安老師跟前,裝腔作勢背了起來,邊背邊用眼睛的余光偷看靜安老師,他并沒有發現我在打混,便放心胡謅,最后大聲背完最后一段,告訴老師背完了。靜安老師拿起筆在我的書上打了一個鉤,還連聲說:好,好,好!不知道他說的好是什么好,管他什么好,我早早過關了就好!這次背的是小麥生長過程的一篇課文,記得課文中有一句話是:冬天厚厚的積雪為麥苗蓋上溫暖的被子,插圖是積雪下的小麥苗。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8-24 10:13:51
三、沒有筆上四年級時的語文老師是賀慧玉,年青漂亮,干練灑脫,對學生要求很嚴格,每天的作業本都要親自收齊,沒交的不能放學。我沒有筆,每天的作業要等別的同學做完后,借別的同學的筆來做。一天放學時,賀老師來收作業,問我為什么沒做作業,我告訴她我沒有筆,要等別人的筆。她以為我撒謊,看了我的書包真的沒有筆,她問我二哥有沒有筆,我說二哥也沒有。她不信,去操場找正在排隊放學的二哥。我在教室窗戶里看見她在二哥的書包里找了一陣沒找到筆,回到教室把她的自己的筆借給了我。有一次放學后我在教室里掃地,跟現在一樣,學生輪流值日打掃教室的衛生。掃地時跟同學逗打,摔在講臺的石塊上,頭上摔了一條大口子,鮮血直流。賀老師慌了神,牽著我的手帶我去衛生院敷藥,問我痛不痛,囑咐我回家后好好休息。雖說賀老師年紀不大,那時可能還沒有結婚,卻象母親一樣關懷學生。特錄二事,置于此篇,以為紀念。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8-24 10:22:44
四、兩元錢我在讀小學六年級時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下學期幾乎沒上什么課,這半年是最亂的時期。好歹舉行了一次升學考試,只寫一篇作文《記一件有意義的事》,其他什么也沒考,考題寫在黑板上,老師不用命題,也不用制卷,輕松!我不假思索,杜撰了一個故事,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說是日近黃昏,放牛回家后去收購組賣芭茅桿,忽然狂風大作,烏云滾滾,電閃雷鳴,眼看暴雨將至。看前面賣芭茅桿排隊的 人如長龍,收購員不慌不忙,人人心急如焚。站在我后面的幾個人在焦急地議論,家住得如何如何遠,回家后一定會是落湯雞。我宅心仁厚,樂于助人,雷鋒再世,讓給他們先稱。我回家雖說晚了一些,涼風吹得我薄弱的身子瑟瑟發抖,卻心暖若春,因為我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云云。我要交卷卻被同學拉住不讓交,要給他們抄。給旁邊的幾個同學抄完后就交卷了。考卷也不知道改沒有改,后來想上學的都上學了,我估計沒改,考試只不過是走過場而已,白白浪費了我杜撰的一個精彩故事。當時可能全國的學校都癱瘓了,我們茶庵嶺算還能上課。原來茶庵嶺沒有初中,1967年下半年開始辦初中。1967年的小學畢業生成為初中生。1968年不知道是哪位有識之士的主張,還是上級的指示,學校招兵買馬招降納叛,把本應在外地上學而上不成學的初中生,管你是幾年級,都招了回來,組成一個班為初中二年級,編為一排,我二哥就是其中之一,從六中回到茶庵來讀初二。原初中一年級學生集體留級,仍然是初中一年級,為二排。1968年的小學畢業生也是初一,為三排。教室在原茶庵小學,原茶庵小學屋后的小山上新建了新的茶庵小學。讀第一個初一的教室在我們茶庵大隊的大隊部禮堂。大隊部在對門山上,離我上小學一年級的廟里不遠。開學的第一天老師布置要有筆記本,我向父親要錢買筆記本,父親一時拿不出錢,沒給,因此沒上學。第二天父親給我兩元錢,不知這兩元錢是從哪兒弄來的。我上街買了筆記本才去上學。寫到這兒我在書柜里找出當年的筆記本,上面作了記錄:“此本于一九六八年春季在我大隊部上初中一年級(后作廢)時,購于茶庵嶺合作社。當時老師為李天道、姚文安。已開學一天了,因沒有買到筆記本,還沒有上學。后在家里拿了人民幣二元整,購得此本樣三個,三脫一與季,欲與熊一,熊嫌貴免之,乃此本也,剩一作了主矣。剩錢購得最良之墨名曰‘文化先鋒’,乃武漢市公私合營老胡開文制墨廠出品也,而一點沒用,作我墨吊之食矣。還購得中字筆一枝,亦優質也。”今天看了可笑,后面的半文言文恐怕只有自己看得懂了。學白話文的小學畢業生寫出這樣的記載,不是太差。可能是童年時代看古代小說看多了的影響。我與下官仁莊的有東坐一桌,他是我小時候最好的朋友,上面的記錄里說的季就是他,他小名叫季香,“三脫一與季”,脫是脫手,意思是三個本子賣一個給季香了。上面說的熊是熊學斌,我的外甥,我們都在一個班,我要賣一個本子給他,他嫌貴沒有要,這就是“欲與熊一,熊嫌貴免之”。免之用“不受”較好。筆記本上還記有“在大隊部時與代啟五的侄兒代海波打了架,數學老師在我的作業本上批曰:‘到學校只看一點娃娃書、打架,何不在家里勞動’”。代海波圓臉,很橫,與他打架的事忘記了,為什么會知道他叔叔的名字也不記得了。是自己當年記的,肯定假不了。從這條記錄來看,我當年肯定不是善曹操。初一有幾十上百人,只開一個班,全在大禮堂里,只見人頭攢動,象糞缸里的蛆婆,上課亂哄哄的。一次數學老師講“數軸”,告訴學生,越往右數越大,越往左數越小。如-100比-1小。學生不接受,議論紛紛,大家只認識100與1,知道100比1 大,不認識-100和-1,你說-100小,-1大,大家當然難以接受。進入初中后開始學習負數,將整數擴充到有理數,是數的第一次擴充,是一個難點,教學方法不得當的話,難以突破這個難點。當年根本就沒有課本,老師憑自己上學時的記憶給學生講課,真是為難他了,還談什么教學方法?賀茂常站起來大聲問老師這是為什么?賀茂常是茶庵街上的裁縫賀德杏的兒子,賀德杏是四屋賀家人。老師解釋的仍是“越往右數越大,越往左數越小”,還是沒人信。教室里一鍋粥,愛學習的在討論這個問題,不愛學習的渾水摸魚趁機打架。這時站在教室外的李天道老師來到門口大聲說“越往右數越大,越往左數越小,這是規定,你記住就行了,沒有為什么”,這才鴉雀無聲。李老師也并沒有講清這是為什么,還是硬性地規定,但他在學生中有威信,學生服他。他一聲大喝,才穩住了陣腳。李老師上語文課,紀律很好。當時全沒有課本,所以老師要求有筆記本,不作筆記更難掌握學習內容。語文課以《毛主席詩詞》為教材。第一課是《沁園春?長沙》,課堂上要求當堂背誦,點人背誦,這不比靜安老師可以糊弄,馬虎不得,我不得不認真讀了起來。李老師點我背,我用一口氣背上闕,換一口氣背下闕,不到一分鐘背完全詩,李老師滿意地點了點頭說:“不錯!很熟練,很大方。”前幾年播電視劇《恰同學少年》,我們學校老師問我下句是什么,我說出下一句是“風華正茂”,又一口氣背出下闕。“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是《沁園春?長沙》下闕里的句子,時隔四十多年我仍然記得很清楚,能一字不差地背下來。我想我還是對得起我父親的兩元錢的,父親想盡辦法給我弄兩元錢買學習用品,還不是為了使我能學好知識嗎?我并沒有辜負父親的希望,也并不象數學老師批的“只看一點娃娃書、打架”。我小時候記性很好,老師要我們背圓周率一百位,我一個多小時就能背下來。一次考政治,老師布置了復習題。當時只上半天學,我下午在生產隊出工,在田畈里堆草堆,休息時背老師布置的復習題,背得滾瓜爛熟。考試時聽說考卷前一天泄密,臨時增加一個復習題中沒有的考題寫在黑板上:“談談你對正在進行的中蘇邊界談判的看法”。我答了兩點,一點是只要蘇有誠意談判就會成功,圓滿解決邊界問題;第二點是在談判的同時要作好戰備,防止蘇聯進行突然襲擊。我看書看得多,還會由此及彼左右掛鉤東扯西拉瞎聯系。“邊談判邊備戰”就是與解放戰爭時國共兩黨“雙十協定”掛的鉤,毛主席去重慶談判時就作好了兩手準備。我對答案非常滿意,果然得了全校唯一的一百分。這個題復習題中沒有,大部分同學不知如何下手,有同學大量列舉邊界糾紛中對方如何無理,長篇大幅辛苦萬分卻沒有得到分,不服,找老師扯皮。老師拿出我的答卷說:“答得再多不對題也沒用,你們看饒有武的,廖廖數語,如射喉中的,答題就該這樣答。”扯皮的同學啞口無言,不得不服。那時考試題目不難,我一般都會得滿分。一次語文考試時將襲擊的“襲”字寫成了尤字頭衣字底,少了一撇,被扣了一分,從自以后我不會將襲字寫錯了。還有一次解釋詞語“向背”,我對這個詞語毫無印象,沒答出來,扣了兩分。后來搞清楚了是擁護或反對的意思,向背這個詞從此記入了骨。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8-24 10:37:21
五、一把機關槍我孫子宸子現在各式各樣的槍都有,每年都要買幾把,幾元錢一把是便宜的,貴的幾十元錢一把。他說要買就得買,不光買槍,還有飛機、坦克、艦船,各種汽車,海陸空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發展,我只得感嘆:“軍費開支太大了!不能家庭經濟軍事化。”槍支是小孩的最愛,我小時候也是一樣。一天早晨我們一群學齡前的小孩子在門前場里玩,父親從街上回來,買了一把機關槍給我,所有小孩一齊圍了過來觀看,羨慕不已,全上官仁莊沒有哪個小孩有過這樣的一把槍。這把機關槍一尺多長,黃色的木槍托,黑色的鐵皮槍筒,前面有真機槍那樣的支架。槍身上有一個搖柄,搖動搖柄槍發出“嗒嗒……”的連續響聲,真的象一把機關槍!我愛不釋手,晚上睡覺也放在床頭。槍壞了后我拆開搖柄上的鐵皮,觀察內部構造,原來搖柄上裝了一個鐵皮齒輪,齒輪前有一塊固定的小鋼片,轉動搖柄時,帶動齒輪轉動,齒輪拔動具有彈性的小鋼片,小鋼片打在下一個齒上發出響聲,再轉再打,響聲不斷。槍壞了是因為小鋼片長期使用彈性疲勞而折斷了,我試圖修復,卻找不到合適的鋼片,只能找到鐵皮,鐵皮不行,沒有彈性。可惜這一把見證父愛的機關槍沒有保留下來。我幾歲時就有很強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目力所及,一覽無余,看什么東西都能一眼看明白。小時候自制手槍,噴霧器上的鐵管當槍管,縫衣針折斷針鼻安裝在自制的小五鉆上,在子彈殼底部鉆出小洞,再將鐵管套在子彈殼中,底部有擊發裝置,橡皮筋作為動力擊發火紙,引發槍管中的銃藥,能打六、七十米遠,實驗時能將銃子打入木板中,威力可與真手槍媲美。我有木工工具,槍托制作精美。大家玩的是火紙槍,我玩的是真家伙。自制手槍使小伙伴趨之若鶩,我是附近幾個村莊的小朋友和同學間知名的槍械專家,大家樂于把子彈殼和鐵管給我。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8-24 10:40:25
六、一件花棉襖上小學時父親給我買了一件花棉襖,樣式新穎,中長,大翻領,厚厚的很暖和。一件很普通的棉襖并沒有什么特別,值得一寫嗎?當然值得一寫!在今天這樣的衣服不屑一顧,但那時極少有人買商品衣服,連請裁縫做的都很少,都是自己家里做,自己裁剪,手工縫紉,樣式也是老樣式。上裝中式對襟算是新樣子了,有的還是從胳肢下系扣子的,那種樣式叫大襟。一般男人穿對襟,女人穿大襟,當然也不盡然,男人也有穿大襟的,特別是棉衣,幾乎全是大襟的。褲子腰很大,不象西裝褲有開口,穿時兩手提著褲腰,先左后右或先右后左折疊褲腰,使褲腰貼緊肚皮,兩邊抄緊,用一根繩子一束,褲子就穿好了。肚皮處的褲腰有三層,是折疊所致,其他地方只有一層。不光是農民穿這樣的衣服,有些地方干部也是穿這樣的衣服。你想啊,那時要是穿上這樣一件樣式新穎的衣服,豈不相當于現在穿上頂級世界名牌嗎?現在有幾人能穿世界頂級名牌啊!棉襖買回來后,我喜歡,媽媽也很高興,連聲夸獎好看,好看。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8-24 10:42:00
七、醫院讀報1965年父親右腿胯子上深部膿腫,在人民醫院住院手術。我與媽媽、二哥輪流去服侍他,大哥那時正在當兵。我媽媽廚藝非凡,會做很多農村婦女不會做的菜,別人會做的菜在她手上做出來與別人不一樣,色形味香樣樣俱全。那時接新親家,家家都要弄小酒喝。小酒不是到家家戶戶去喝,而是將宴席擺在主人堂屋里,一般有兩桌,坐著客人和陪客,各家做好的菜都搬到主人堂屋里去,一席吃完后,撤下剩菜,再擺上另一家的酒菜,人不下席只換酒菜。莊子大了席就多了,再能吃的人吃過幾席后就吃不下了,有時從早吃到晚,只能是象征性的吃一點。而我家的菜上去后,筷子一動贊不絕口,撤下來的只是空盤子了。汆丸是我媽媽的拿手之一,她做的汆丸松嫩味鮮,湯色清亮,口感與別人做的不一般。父親在蒲圻住院時,要是買到了肉,媽媽就會給他在家做汆丸。抗戰時我們上官仁莊駐扎了一個班的日本兵,團山頂上有他們的戰壕。我家有一只當年日本兵留下的單兵野戰鍋,深的,扁的,有彎,能在野外做一到兩個人的飯菜,電視劇中可以看到日本兵掛在腰上。不知這家什應該叫什么名字,我們的方言叫憨鼓筒,“單兵野戰鍋”是我取的名。做好的汆丸盛在單兵野戰鍋里,由我送到醫院去。這是給父親的,媽媽不會給我吃,路上禁不住香氣的誘惑,有時會偷一個丸子或喝一口湯嘗鮮止饞,因為數量有限,不能多偷。父親住的病房有十多張病床。他不知從哪兒弄來一張報紙,藏在他的枕頭下。我去了后他要我讀報,問他讀什么內容,他說隨便讀,只要讀出聲來就行了,并說哥哥在這里也每天給他讀報紙。我挑了一篇文章讀了起來。他不停地要我大聲讀,再大聲一點。當時我有十歲了,報紙上的文章能流暢地讀出來,并注意吐字清楚,抑揚頓挫,力爭有表情。我賣力地讀了一陣,無意中瞄了父親一眼,見他并沒有聽,而是兩眼放亮,用得意的眼光來回掃視著病房里的每一個人。我一下子泄氣了,原以為他久臥病床感到無聊,讓我讀報是為了排解煩悶,沒想到竟是為了展示他的教育成果,要我大聲讀,是為了讓全屋的人都聽得見。他這時心里肯定在暗暗地說:“你們看,我的兒子個個讀了書,都是有文化的人!嘿嘿!”秦始皇用巍峨的萬里長城為他立下了千秋豐碑,大運河是隋煬帝等帝王用他們如椽的巨筆在中華大地上繪出的最壯麗的詩篇,他們的名字與他們的功績一起載于史冊。我父親是一個小農民,只不過是萬里長江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小的水滴,無聲無息地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他是茫茫宇宙中一粒小小的塵埃,飄浮在浩翰無邊的星空中,來無影去無蹤,沒人知道他的存在,更沒人知道他曾經存在。他幾歲就成為孤兒,沒有父親的關愛,沒有母親的呵護,孤苦伶仃,伴叔祖生活,歷盡世間艱辛。他能成家立業,生兒育女,已是不幸人生中的大幸。他沒有文化知識,他的兒子能上學讀書,識文斷字,強于同輩,更強于父輩,這是他的驕傲,是他“望子成龍”愿望的初步實現,得意一下無可厚非。得意的眼神掃描全場正是他最高級的享受,發光的雙眼展現了他內心無比的快樂,這是一個小農民心理正常的反映。他雖說是一個小農民,卻有遠見卓識,知道智力投資,終生致力于履行“家無讀書子,官從何處來”的治家信條,堅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再辛苦再困難,也要送我們兄弟讀書。我們兄弟能有今天,實實在在得益于我父親,沒有他就沒有我們兄弟的今天。我們兄弟雖說比上不足,卻比下有余,衣食不愁。我為他創作的墓聯是:“沖齡失怙依叔祖,尊儒重教裕后昆”,下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上聯說的是他幼年喪父由叔祖父養大。墓聯概括了他人生的特點,極具人文特色,也表達了我們兄弟對父親的感恩之情。我們兄弟就是我父親的希望和寄托,是他生命的延續,是他人生的豐碑!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8-24 10:49:43
八、父女之交父親生一女三子。老大是我姐姐,名叫桂英,小名囡兒,1951年14歲嫁到新力家李家。姐夫名叫熊世江,原籍是益陽公社古井熊家,父母早亡,伴姑母遷到了新力家李家。世江哥當年任茶庵公社新力大隊黨支部書記,生了二子二女,英年早逝,那時我太小,對他沒有任何印象。世江哥去世后,青峰三甲楊家楊紹宏1962年來新力家入贅,又生了二子二女。紹宏哥是手藝人,會木工、瓦工,多才多藝,為人隨和,善于交流。他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嘴里總是刁著一根煙,煙粘在嘴唇上,說話也不掉下來。他說話有條不紊,滔滔不絕,天南海北總也扯不完。他來上官仁莊做事時,松林的爺爺階爹會經常與他一起閑聊。他們是同行,又都是侃大山的能手,算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珠聯璧合,棋鼓相當,不時高潮迭起,哈哈滾滾。他對我很親近,他雖說是姐夫,卻如父親一樣慈祥,我很樂于跟他說話。他經常出題考我,一般我都答不出來。他出的題對于一個大人來說,可能難度不大,但對于一個八九歲的孩子來說難度系數就不同了,他把我的智力估計得過高了。有一次他問我,一斤釘子七毛五,一兩釘子多少錢?木工常用釘子,他出題不離他的本行,具有行業特色。我算了半天也算不出來,不知道該怎么算。那時我已經上學了,可能還沒有學習除法,算這個題目不光是要會除法,還要會四舍五入。他出題的目的可能是要考我會不會四舍五入,他即使說一斤釘子七毛錢,一兩多少錢,那時我也算不出來。當年姐姐出嫁時,嫁妝是到漢口置辦的。小時候聽父親講,他去漢口置嫁妝時漢口的湯丸如何好吃,每天過江后要先吃一碗湯丸。聽他的說法,當年他應該住在武昌,因那時還沒建武漢長江大橋,若住武昌則要輪渡過江去漢口。我不明白為什么要去漢口買嫁妝呢?蒲圻買不行嗎?父親并不是什么富人,沒必要講究那排場,姐夫家也不是大戶人家,不存在怕他家瞧不起的問題。父親可能是心想不能虧待自己的閨女,給閨女的就要是最好的,打腫了臉也要稱胖子。..........(有內容刪除了)“嫁了的女,潑了的水”,這句話說得未免有點絕情,話雖是這樣說,但血緣關系豈會因出嫁而斷絕,如覆水難收!話雖是這樣說,但父母很少把嫁了的女當成潑了的水,還是一如繼往地關心出嫁了的閨女,嫁了的女也很少把自己當成潑了的水,父母的養育之恩無不時刻銘記在心。有福的女人在出嫁后的確會以婆家為家,因為有了新的家庭后會有新的親情,丈夫、子女是終生不可割舍的至愛,畢竟丈夫、子孫才是自己終生的依靠。而無福的女人會至死也不會把婆家當成家,思維一直會停留在娘家,事事會以娘家為重。這種人是最愚蠢的,道理很簡單,娘家的兄弟、侄兒不會是你終生的依靠,你想靠他也不會讓你靠,他有他的圈子。兄弟只不過是旁系血親,生身父母及所生子女才是直系血親。只有生身父母才會全心全意撫養你成人,不無二心,也只有親生子女才會給你養老送終。這是自從有了人類以來的、亙古不變的真理。姐姐是有福之人。當時太窮了,人人自保無可非議,分給自己父親一匙湯,一口飯,別讓他餓著肚子回去,我看也是應該的。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8-24 10:59:07
二、姨媽我的母親名賀福英,娘家四屋賀家里埠纖。媽媽說我舅舅叫賀佳瑤,后來去看過家譜,才知道舅舅叫賀佳桂、佳炎。舅舅都沒有兒子,佳桂過繼賀智修做兒子。智修是家瑤的兒子,家瑤子孫多,所以媽媽說舅舅叫家瑤,不提佳桂了。我沒見過外公、外婆,只聽說父親曾用轎子接外婆來過我家,也沒見過舅舅。外公良誥死得早,外婆黃氏改嫁到羊樓洞的李先生,是左家的帳房先生,生了我的姨媽李桃英。左家是羊樓洞街上的大戶人家,不知是做什么生意的。李先生的妹妹是左家的媳婦,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我們叫她爹爹。五短 身材,臉上有麻子,聲音宏亮而和藹可親,言談舉止可以看出是一個很能干的人。不知她為什么叫我“丫頭”。據說是羊樓洞街上非常有名的人物,羊樓洞街上的人稱她為左家三媽,左家的兄弟多,可能是爹爹的丈夫是老三吧。她幾次來過我家,二哥在六中上學時常去她家,我也幾次去過她家,最后一次去她家是一九八五年暑假,向她打聽姨媽的住址。她領我到小餐館里叫了一碗肉絲面,從家里帶去幾個皮蛋和半瓶酒,讓我在小餐館里吃中飯。我那時年輕不懂事,不知道叫幾樣菜請爹爹吃飯,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愧疚。她對我們很好,不然不會經常來往。李先生在他妹妹家做帳房先生。后來姨媽嫁給了左家,嫁給了左家三媽的兒子,姑舅老表成了親,姑媽成了她的婆婆。過去的人不知道近親不宜結婚,還說這是親上加親,把路幫寬一點。姨父一家人住在沙市市,姨父名叫左本蒲,我只見過照片,穿著中山裝,戴著呢子帽,臉色白凈,文質彬彬,是當時干部的標準裝扮。兩個表哥叫左佛海、左佛新,都是汽車司機,表姐小名叫毛毛,不記得大名了,表妹叫左佛慧。毛毛的眼睛近視,媽媽說是因為姨媽與姨父是老表成親近親結婚的原因。上圖:沙市姨媽1988年來茶庵嶺。后排自左至右:左佛海、賀智修、饒有文、左佛新,前排:饒小杰、孔林生、饒大杰、姨媽、左佛慧、饒含雪、嚴美珠。1988年夏天,羊樓洞爹爹病重,姨媽帶著表哥左佛海、左佛新和表妹左佛慧來羊樓洞看她的姑媽兼婆婆,準備給她處理后事,爹爹卻沒有死,他們不能在羊樓洞久留,把喪葬費留給左家的人后,來到了茶庵嶺找到了我們,在茶庵嶺住了一個晚上。1978年姨媽來過一次上官仁莊,那年我還沒有結婚。當時連電話坐機都沒有普及,20年后的1998年我家在我們學校中率先裝上坐機,2000年后手機高度普及,近幾年手機幾乎人手一部,連農村老頭老太們好多都有。有的老頭老太耳朵聾,聽不清電話,也不會拔號,手里拿著手機,只當是小孩子的玩具。反正是兒女們更新換代下來的,丟了可惜,帶在身上能向沒手機的老頭老太顯擺一番。現在家庭很少用坐機了,這得益于聯通,不是聯通與移動兩家公司的競爭,移動電話不會發展這樣快,商家競爭用戶受益,通訊發達,有利于經濟的發展。當時因為通訊不暢,我沒能知道姨媽來了的消息,沒回家與姨媽見上面。后來我回家后,媽媽告訴我姨媽來的消息,并說姨媽帶了一包尼龍襪,要是美珠回來了也能得到一雙,媽媽為美珠沒有得到一雙尼龍襪的匱贈而遺憾不已。媽媽去過幾次沙市,回來時總是帶來一大包破舊衣服,能穿則穿,不能穿的拆布片補衣服糊幫子做鞋子。文革期間去過一次,帶回一個象現在的蛇皮袋一樣的袋子,比蛇皮袋要厚一點,如書包大小,媽媽縫上一根布帶子,給我做書包。我們那時的書包都是自己家里縫的,遠遠沒有現在的書包大,因為沒有幾本書,更沒有參輔資料。這次還帶來一塊呢子布料,嫩草綠色,我說不準顏色,總之很鮮艷,準備給二哥結婚用的。后來沒見二嫂穿過這件布料。還有一位姨,不知叫什么名字,因為死得早,不知結沒結婚就死了,我們沒見過。姨死后,姨父另娶了女人,我家與她家仍然當作親戚走動,就如姨在世一樣。姨父叫吳英富,個子較高,極其仁和。另娶的姨媽個子不高,抽煙,極愛整潔,聲音響亮,和藹可親,生了表兄志道、志德和表姐十兒,兄妹三人都象他們的父母,彬彬有禮,仁義有加。他家在云臺山再往前的白羊垅吳家。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8-24 18:41:01
三、猜謎語小時候我媽媽給我們猜過的一個謎語是:“伍子胥占鄱陽,劉伯溫曰高強,薛仁貴瞞天過海,楚霸王失在烏江。”這個謎語中含有豐富的知識,有四個歷史人物:伍子胥、劉伯溫、薛仁貴、楚霸王,有兩個地理名稱:鄱陽湖、烏江,還有一個成語:瞞天過海。謎目是小孩子的一種游戲。謎面巧妙地把一些歷史知識與暗射的事物相結合,這樣的謎語幾歲的小孩沒法猜得出來。其實謎底很簡單,就是小孩子經常玩的一個游戲:打水漂。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鄱陽湖在江西。謎面的意思是伍子胥占據鄱陽湖,暗射五個手指捏著薄石片。伍子是五爪的諧音,鄱是薄的諧音。劉伯溫是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朱元璋的軍師。謎面的意思是劉伯溫是裁判,評價誰打得好。薛仁貴是唐朝名將。傳說唐太宗李世民率領大軍,征討高麗,被汪洋大海擋住了去路。唐太宗面對滔天白浪,不敢渡海。薛仁貴造了一條大船,在船上建造宮殿,樓臺亭閣,鮮花美酒,唐太宗心花怒放,不知不覺中渡過了大海。后來人們便用“瞞天過海”這個成語來形容用謊言或偽裝來欺騙對方,背地里偷偷地行動。“薛仁貴瞞天過海”是指打得好的水漂能漂過水面,直達對岸。楚霸王項羽,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的最強武將。他與劉邦爭奪天下,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202年兵敗垓下,突圍至烏江邊,無臉見江東父老而自刎。這就是“楚霸王失在烏江”,暗射打得不好的水漂沉入了水中。這個謎語謎面生動形象,暗射合理,并且包含了豐富的知識,不光可以益智,還能學到歷史知識。媽媽在我們猜不出來時,給我們講解了其中的含義,使我記住了這些歷史人物和地名,特別是“瞞天過海”的故事,由于媽媽講解生動,使我印象深刻。四屋賀家是遠近聞名的大村莊,過去讀書的人多,有較濃的文化氛圍,媽媽身在其中,受其影響,她又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她還講過孔融讓梨、哭竹生筍、割股救母、臥冰求魚等等故事,現在知道這些故事是《三字經》或《二十四孝》里的故事。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8-24 18:41:18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