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74654次
7人
51個
104個
164人
29部
編輯:招東山
作者:121.33.247.* 回復:32 發表時間:2009-12-06 14:38:19
招宅村,在湛江市區東南部硇洲淡水街附近,清乾隆間南澳總兵招成萬故里。招宅村原屬塘尾村(吳川縣志記載:塘尾村,國朝南澳總兵招成萬故里),現村民都是本村始祖清乾隆南澳總兵招成萬后裔。因都是招姓居此得名,后代枝繁葉茂,人口逐增,遂成村落,聚落呈混合狀,300多人口。村風民風和睦共處,艱苦創業,現出大學生多名。村民多種蔬菜,有傳統泥瓦工技藝。其府第廢址改建招氏祠堂今尚存。
作者:112.94.228.* 發表時間:2011-10-22 09:39:34
橫沙,原名“橫溪”,曾用名“橫松鄉”。地處廣州市石沙區城西潯崗洲(又名“潯峰洲”,“草鞋洲”,現名“金沙洲”)。 橫沙村始建于南宋有近800年的歷史。明代萬歷37年居南海縣金利司草場堡。民國時期居南海縣第二區貞慎鄉。解放后居南海縣第八區,后改里水區。 1959年4月居廣州市郊區(石井區),中途有改“白云區石井鎮”。2002年7月又居廣州市石沙區(現在的石井街道)人民政府金沙街道辦事處管轄。
作者:58.248.145.* 發表時間:2011-11-01 20:44:50
在廣州市政府西北,環市西路北側,南街接長生里。因在西村五約,且在冰廠后側,故名。長160米,寬2米,花崗巖石板路面。沿路為磚木混合結構民房。
作者:58.249.77.* 發表時間:2011-12-22 20:05:56
在荔灣區政府東南,招村北部。街約建于清朝中期,因招姓居民占多數,故名。長298米,寬3米,混凝土路面。內為磚木結構平房及鋼筋混凝土低層樓房。
作者:58.249.77.* 發表時間:2011-12-22 20:07:31
在廣州市區西北部,珠江西岸,3000人,屬石沙區金沙街。因村址一帶有大量黃沙,后更名為“橫沙”。房屋多為磚木平房,間有混合結構的樓房,沿沙貝河岸延伸。以種植蔬菜為主,織藤是主要的副業。水運方便。
作者:58.249.75.* 發表時間:2011-12-22 20:08:47
在荔城鎮西南30公里,2100人,屬新塘鎮。宋代建村,1955年劃為新河岸,因而得名。建筑物多為紅磚鋼筋混凝土結構,沿公路呈帶狀聚落。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花生、甘蔗、木薯、柳橙,村內有陶土資源,建有陶瓷廠,還有海綿廠、制衣廠等鄉鎮企業。明朝嘉靖年間,歷任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的哲學家湛若水出生于本村,現村內的新塘中學是尚書府遺址。1907年在村內建甘泉小學,是本縣的新學堂之一。
作者:58.249.77.* 發表時間:2011-12-26 21:39:42
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銀行卡賬號: 622202 3602077729721
作者:58.248.78.* 發表時間:2012-01-15 21:07:05
曾用名“長紅村”。在廣州市政府東北部,廣汕公路東側,7070人,屬沙河鎮(現在的天河區長興街)。清朝建村,因村旁為低窪地帶,且土質較粘,常爛泥過膝,故名。房屋多為混合結構的低層樓房,呈塊狀聚落。以種水稻、蔬菜為主,土特產有長湴粉葛。
作者:58.249.74.* 發表時間:2012-02-24 16:59:19
屬在灣仔鎮,在珠海市香洲區西南部10公里,有270人。清代期間,佛山、南海、中山、花縣和中山農民到此聚居成村。原與南山村屬同一村,后遷入現址,以村口有燒瓦窯取名“瓦窯頭”。後因北山鄉有東堡村,該村位南,故改名為“南堡”。聚落在將軍山東北麓,坐西南向東北呈塊狀分佈,建築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耕地面積260畝,以種植花卉、蔬菜為主,是鮮花、蔬菜的出口基地。村前有公路通往香洲。
作者:58.249.75.* 發表時間:2012-02-24 17:11:52
位於廣東省增城市。南安行政村,即沙村北部村落,屬沖積平原,成陸比沙貝村早,由先民從陳家林遷入而成村。土改時將沙村鄉之一、二、四村建一小鄉,之所在南安坊命名至今。1988年,南安村有5000人。
作者:58.248.145.* 發表時間:2012-10-09 17:30:09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