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33540次
1人
1個
14個
35人
2部
廣西蒼梧縣新地鎮? 岑溪市岑城鎮? 藤縣天平鎮廣東省郁南縣平臺鎮都有姓羽的同宗
作者:222.217.87.* 回復:34 發表時間:2009-05-26 19:47:03
歡迎加入羽姓社區
作者:222.217.88.* 發表時間:2011-03-05 11:34:27
有說是如今廣東新會,四川合江,山西太原、陽泉、朔州,山東平邑等地,均有羽姓族氏分布。陜西洛川縣楊舒鄉堯雪村 羽姓很多 漢族.有沒有廣東新會的兄弟,四川合江的兄弟,其他地方的兄弟,大家都加入羽姓社區,大家暢所欲言,都是什么民族,都是從何處遷徙到現住地的。謝謝各位!
作者:116.9.191.* 發表時間:2011-03-08 22:16:23
作者:116.9.191.* 發表時間:2011-03-08 22:16:24
有說是如今廣東新會,四川合江,山西太原、陽泉、朔州,山東平邑等地,均有羽姓族氏分布。陜西洛川縣楊舒鄉堯雪村 羽姓很多 漢族.有請廣東新會的兄弟,四川合江的兄弟,其他地方的兄弟,大家都加入羽姓社區,大家暢所欲言,都是什么民族,都是從何處遷徙到現住地的。謝謝各位!
作者:116.9.191.* 發表時間:2011-03-08 22:21:25
轉載:關于《番禺羽氏族譜》《番禺羽氏族譜》民國羅香林傳抄,線裝一冊。書中鈐有「乙堂」、「羅印香林」朱印二枚。這是一本回族的手抄本族譜,本書內容共有二卷,卷一宗支,卷二詩贊。據譜載,番禺羽氏之祖先,本為西域回紇族人,第一世祖羽鳳麒公,世襲廣州衛軍籍,因功升任廣州都督同知。明末崇禎時,因忠貞守城,為「教門三忠」之一員.另有一說,《廣東番禺羽氏族譜》二十卷,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手抄本,線裝一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注:記事至民國三十三年。
作者:116.9.191.* 發表時間:2011-03-11 19:49:23
轉載:關于《教門三忠》 羽鳳麒(字沖漢)、馬承祖、撒之浮,是明末忠于朝廷、堅持抗清的三位回族將領。三個人的先祖都是南京回民。明代成化年間,羽鳳麒之祖羽士夫、馬成祖之祖馬黑麻及撒之浮之祖共赴兩廣,以戰功留鎮廣州,接回衛指揮世職。清順治四年(1647年),羽鳳麒等3人以擁戴南明永歷帝之功,加督同知,七年,清兵圍攻廣州城,三人共守城池,因孤軍無援,彈盡糧絕,廣州失守。羽鳳麒戎服自縊于城樓,撒之浮、馬承祖以身殉職。事后回民按伊斯蘭教習俗將他們葬于廣州流花橋畔,人稱“教門三忠”。
作者:116.9.191.* 發表時間:2011-03-11 19:58:38
根據記載,“清順治四年(1647年),羽鳳麒等3人以擁戴南明永歷帝之功,加督同知”。說明羽鳳麒在公元1647年是青壯年時期,而《番禺羽氏族譜》記載,“番禺羽氏之祖先,本為西域回紇族人,第一世祖羽鳳麒公”。所以我們羽姓的一個支系,是在十七世紀中葉,在番禺繁延發展的。 本人是廣西蒼梧羽姓人士,根據家譜記載,三世祖羽騰高生於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說明我們蒼梧這個羽姓支系,基本上也是在十七世紀中葉左右,從別處遷徙到廣西蒼梧,在蒼梧開枝散葉的。
作者:220.173.255.* 發表時間:2011-03-19 22:08:16
本人是廣西蒼梧羽姓人士,據家譜記載,“我祖由廣東白社而來遷居廣西蒼邑須維順沖”,而據推算,遷居廣西蒼梧的時間大約是十七世紀中葉,說明這個時間是與遷居廣東番禺的羽氏支系相接近,進一步說明,在廣東白社的羽氏祖先遷居到當地的時間,要比上述兩方面要早得多。
作者:220.173.251.* 發表時間:2011-03-27 18:51:55
轉載羽姓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于地名,出自上古時期羽山,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 羽山,原為古代傳說中的山名,大禹的父親鯀就在羽山被堯帝所殺。在典籍《書?舜典》中記載:“殛鯀于羽山。” 羽山,在東海祝其縣南邊,在史籍《史記?五帝紀注》中記載:“羽山,在沂州臨沂縣界。”在史籍《漢志》中也記載:“東海郡祝其縣,莽改曰猶亭;東海郡厚丘縣,莽改曰祝其亭;兩亭屬縣當互調。”即王莽改祝其縣為祝其亭,改南郡郢縣為郢亭,改遼東文縣為文亭,改蒼梧廣信縣為廣信亭,改六安安風為安風亭。 祝其縣羽山,就是漢朝時期東海郡沂州的臨沂羽山,也就是位于今天江蘇省東海市與山東省臨沭縣交界處的羽山,海拔269.5米,是東海縣的最高峰。羽山背倚齊魯、襟懷吳楚,是一座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史書記載,上古時洪水滔天,民不聊生。堯帝命鯀去治水,鯀采取不斷加高堤防的辦法,使河床越淤越高,最終堤倒水決,淹死無數黎民,鯀因此被堯帝殺死在羽山。鯀的兒子禹接替了父親的治水任務,采用疏導的辦法,一心撲在治水上,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順利地將洪水引入大海,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后來禹接替堯為帝。 羽山頂上原有一口殛鯀泉,口徑有面盆大,常年不涸。按古書所說,鯀死后變成三條腿的鱉,住在這個泉中,所以殛鯀泉每遇陰雨天氣便腥不可聞。遺憾的是,1958年的大躍進時期,羽山下李堰公社一名姓李的生產助理異想天開地要引羽山的水灌溉農田,用炸藥炸塌了殛鯀泉,千古名泉毀于一旦。由于地質構造被破壞,殛鯀泉再也沒有泉水流出來了。羽山上還有三縫石,高約十米,石上有三道整齊的劈縫,傳說是堯殺鯀時試劍的痕跡。 居于羽山的原住民中,自古就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羽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時期官吏羽師,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羽師,是西周初期設立的教授羽舞的舞師。 在典籍《周禮?地官?舞師》中記載:“羽師,敎羽舞。羽,析白羽為之,形如帗也,因稱帗舞。注:帗析五采繒。”也就是教人用彩繒跳舞,如今天的彩綢舞。 在羽師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羽氏。 第三個淵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君主鄭穆公之孫羽頡,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記載:“鄭穆公之子揮,字子羽,其孫頡,以王父字為氏。”在史籍《左傳?襄二十年》中記載:“(公元前552年)羽頡出奔晉。” 鄭國貴族出身的羽頡,是鄭穆公之孫,是一個頗有遠見的人。 羽頡看到自己的國家弱小,隨時都有被大國楚、晉、秦等吞并的危險,認為只有與強國結盟,才會有生存的可能,便向鄭國的當權上卿大夫姬伯有提出與晉、楚兩個鄰國結盟的建議。姬伯有采納了他的建議,在周簡王姬夷二十年(公元前552年)就派他出使晉國,派另一位卿大夫公孫黑(子晳)出使楚國。 公孫黑卻認為這是姬伯有想獨攬大權的陰謀,遂突然發動兵變殺害了姬伯有。這時羽頡已到了晉國,他聽說這一消息后,怕受株連,從此就再也沒有回鄭國。 羽頡非常有才干,在晉國受到晉平公姬彪的重用。后來,羽頡促成晉平公參加了第二次“弭兵結盟”大會。會后晉、楚兩國平分了春秋霸權,在以后的幾十年里,諸侯國之間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 羽頡的后裔子孫,皆以“羽”為姓氏,稱羽氏。 第四個淵源:源于官位,出漢朝時期漢武帝設置的羽林軍,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期門、羽林,為漢朝時期的武職官稱。 在史籍《前漢?百官志》中記載:“期門、羽林。羽林,亦宿衛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也。一說羽,所以為王者羽翼也。” 據史籍《漢書?百官公卿表》中記載:“期門,掌執兵送從。羽林,掌送從,次期門。”其職掌主要負責宮廷宿衛及皇帝出行時的武裝護衛。 期門,就是虎賁軍,先秦時期諸侯國就設有,而羽林,則史漢武帝始創。 在史籍《補漢兵志》中記載:“漢用六郡良家補羽林、期門,蓋三輔園陵賴藩蔽,故取其子弟以備宿衛。”在史籍《史記?天官書》中記載:“北宮玄武,虛危……其南有眾星,曰羽林天軍。”在史籍《正義》中記載:“羽林四十五星,三三而聚,散在壘南,天軍也。”而在史籍《晉書?天文志》中記載:“虎賁一星,在大微西蕃北下臺南靜室旄頭之騎官也。” 漢武帝當時取虎賁、羽林這種星名來象征天子的親軍,既反映了漢武帝求助于眾星、天威保佑,以增加安全感的心理狀態,也反映了期門、羽林軍的精銳與可靠。所謂“如羽之疾”,“為王者羽翼。” 在史籍《續漢書?禮儀志?漢儀》中記載:“正月旦,天子幸德陽殿,臨軒。公卿、將、大夫、百官各陪位朝賀……御史四人執法殿下,虎賁、羽林張弓挾矢,陛戟左右,戎頭脛陪前向右,左右中郎將位東南,羽林、虎賁將位東北,五官將位中央,悉坐就賜,作九賓散樂。”在史籍《續漢書?禮儀志》中也記載:“帝崩,百官皆白單衣,白幘不冠。閉城門、宮門。近臣中黃門持兵,虎賁、羽林、郎中署皆嚴宿衛。各府各警……晝夜行陣。”此外,東漢順帝即位時,曾“召公卿百僚,使虎賁、羽林屯南、北宮諸門。”再于建寧元年(公元168年),曹節“持節將中黃門、虎賁、羽林千人,北迎靈帝,陪乘入宮。”諸多史實表明,在當時,凡朝會、大喪、大儺及皇帝即位等,一般皆有期門(虎賁)、羽林警衛,護衛的次序是期門在前,羽林在后。 在羽林軍的將官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羽林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羽氏、林氏、軍氏等。 第五個淵源:源于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北魏拓拔部羽弗氏族,屬于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 在典籍《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中記載:“羽,虜姓,后魏羽弗氏改為羽氏。” 羽弗氏,出自鮮卑羽弗部,有漢譯為已弗氏者。但按史籍《魏書》所述,仍應為羽弗氏。羽弗部族人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在漢化改革過程中皆改為漢字單姓羽氏,后融合于漢族之中。 注: 另外,在鮮卑拓拔部中還有一個羽真氏族,為《魏書》脫載姓氏,亦隨羽弗部同改為漢字單姓羽氏。
作者:180.138.177.* 發表時間:2011-04-01 23:17:56
作者:180.138.177.* 發表時間:2011-04-01 23:33:13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