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71680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文登市西郊米山鎮的長山村,背靠長學山,南有309國道通過,村子不大,僅300多戶人家,但名氣不小。據當地人講,長山村的名氣與歷史名人出生在這里的元代將軍,被稱為第一位抗倭將軍的刁通有關; “村子里的姓氏很雜,刁姓也算不上大姓,但是年代確實比較久遠,至少在元朝就已經在長山村繁衍了。”長山村支書刁同良告訴我們,本來他手里曾保管著一套刁氏家族的宗譜,但是被河南鄭州的一位名叫刁文的同村人借走,一直沒歸還,這也讓我們一睹家譜真容的想法落了空。 刁同良說,按照這個譜系記載,長山刁家從刁通的前三代先祖開始到現在的譜系一點都不亂,算起來到他這一輩,應該是刁通的第十七八代子孫了。不過據陪同我們采訪的米山鎮文化站老徐介紹,他們在見到這套刁氏家譜時曾拍照保存,家譜是用綾質材料制作,棕色,長約2米,寬約1.3米,是村里另一位刁通后人在“文革”期間偷偷保存下來的。 對于這位700多年前的先祖,長山村的刁家人談起來充滿了自豪感。“刁通作為武將,一輩子沒打過敗仗,最后所做官職也很高,所以他死后得到了皇帝親下圣旨立碑的待遇。”刁同良說。 而對于現代的文史工作者來說,他們對刁通感興趣,還在于他是文登歷史上第一位領導抗倭的將領,而文登史志部門的研究則認為,刁通是文登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將軍。 根據刁氏后人的介紹,刁通出生在南宋末年,當時文登已屬元朝,所以他長大后就加入了元朝軍隊,因作戰英勇,剛剛20歲就當上了從征馮翊校尉(相當于團級軍官),因不滿長官濫殺無辜,憤而辭職還鄉。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元軍攻取襄樊二州后,刁通又應征參戰。丞相阿術讓刁通任先鋒,選精兵三百余名讓他總管,先后克樊城,定鎮江,奪淮南,屢立戰功,5年后升為進義校尉,6年后升為武略將軍,管軍千戶,賜銀牌;7年后升宣武將軍總管,兼管領東征漢軍招討使司事,佩戴金符,鎮守揚州。 據《元史》記載,刁通用兵如神,戰術變化莫測,從湖北一直打到瓊崖諸島,并東渡對日作戰,歷盡艱險,從征三十多年從未打過敗仗。元順帝年間,由于倭寇常來山東東部沿海一帶搶劫,時任招討史的刁通奉旨東征,在文登安營扎寨御倭,扎寨的地方就是現文登市環山街道辦事處的西寨。刁通死后就葬于長山村西北的一處向陽坡地。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一個關于刁通后人的傳說。據說其后人由于被人密告欲謀反而招致滅族,有一個小孩在大水泊姥姥家出門,躲過了搜捕,后來改姓于,所以有“真刁在大水泊,假刁在米山”的傳說。刁同良對這個傳說也未置可否,只說是這個小孩后來在元朝滅亡后還是恢復了刁姓。 在去往村后刁通墓遺址的路上,幾塊大石頭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這就是前年從地下挖出來的刁通墓碑。”刁同良告訴我們。 墓碑共有四塊,看得出是被人為劈開的,若是合在一起該有2米高,可以想象當年此碑豎立在墓前的時候還是很高大的。如今,石碑靜靜地躺在路旁小河溝上,周邊雜草叢生。盡管經過了多年風雨的侵蝕,碑身正面看上去依然平整,上面密密麻麻的碑文也清晰可辨。在一塊石碑上,斷斷續續可以看到這樣一段文字:“述之公諱通,字叔達,文登長孝山陽人也,世以農業為生……”“天兵南下,仗劍從征”“為家盡孝,為國盡忠,古之制也,丞相大悅。曰,塞因拔都也……”等非常工整的陰刻楷體字樣。 刁同良說,石碑本來是安置在村北墓地里的,“文革”期間被以破四舊的名義劈成四塊當成鋪路石,時間一久就沉沒于地下了。“石碑在墓地上的時候,上面還曾經有一個碑頭,上面刻有‘圣旨’兩個字,下面有石雕的龍環繞和負碑的石龜。除了碑額被文登市文物所收藏外,其它東西還在村后的古墓遺址上。” 刁同良的一番介紹讓我們看到古墓的心情變得更加迫切。當我們順著泥濘的鄉間小路來到墓地遺址的時候,看到的只是茂密的莊稼和草叢,草叢中還散落著幾個據說為守墓的石獅的大石塊,其模樣看上去依然生動。經過指點,我們看到在被壘成擋土墻的石塊中,包括當時用來負碑的“赑屃”以及在墓地甬道上的石狗、石人等殘缺不全的雕像陸續呈現在眼前。其中一塊殘存的龍紋石刻石雕,據說是碑體的一部分,上面的龍鱗龍爪以及扭動的龍身子看上去清晰而生動。刁同良向我們描繪起他曾了解的墓地:占地面積大約40畝,墓前有石門,甬道兩側依次是石狗、石師和石人,然后是墓前豎立的兩塊大理石石碑,碑額刻有“圣旨”兩個大字,碑體正反兩面均有字,墓碑后面是刁通的墳墓。 地下的墓穴又在哪里?里面有沒有出土過有價值的東西?刁同良說,經過這么多年,也沒曾聽說出土過什么古物,而且由于墓地處于山坡上,地下巖石地形也難以開挖,目前他們將一個已知的洞口用石塊封死了。來源:威海新聞網 發表時間: 2009-07-25
作者:117.95.16.* 回復:79 發表時間:2009-07-26 07:08:14
長山村刁家后代出了很多有出息的子孫,我們要好好珍惜,要把這些人物、事跡記錄下來,寫成譜書傳給后人,凡與族人有關的人和事,也都要記載在譜上。現住北京的刁其玉,現住青島的刁麗麗與刁建軍,都是熱心公益的長山村刁家年輕后代,他們對刁氏家族如何重新整理祖宗留下的遺產(刁通墓園)?對如何建立文化和傳統的同源性?都非常關心。希望有更多的刁家后代站出來,好好研討并規劃一下我們長山村刁家的祖先事宜。
作者:刁培俊 發表時間:2010-05-14 22:43:25
「長山刁氏」歷史上的定位長山刁氏掛譜自 全公 記起,是為有正式記載的第一世始祖。第二世為 成公,生五子,第三世為珎、玉、通、貴、佺。元朝名將刁通是長山刁氏的第三世。引經據典(一)文登市志 第十七節 米山鎮(44村)長山 唐初,刁姓居長山之陽,稱長山刁家。明時,又建長山宮家、東西長山,清末4村合一,稱長山。長山村沒有關于唐朝以前的記載,最早只能追溯到唐朝初年。此乃我這支系刁姓先祖最早可考的史記。引經據典(二)元朝名將刁通刁通,字叔達,長山山陽(今山東文登米山鎮)人。元朝著名將領。他出生在南宋末年,聰明好學,時天下大亂,文登已屬元朝,刁通投筆從戎,作戰英勇.剛剛20歲就當上了從征馮翊校尉(團級軍官),因不滿長官濫殺無辜,憤而辭職還鄉。據史料記載,公元1269年,元軍攻取襄樊二州,刁通又應征參戰,元朝阿術丞相選派驍銳精兵300余名,交付刁通總管,充任先鋒部隊………。從后向前推斷,刁通應是公元1240年前后的生人,當時山東已被蒙古軍占領「蒙古在1227年滅西夏后即全力攻金,汴京在多次被圍后,金哀宗放棄汴京,向南逃走,最后被圍在蔡州。在蒙宋夾擊之下,金朝于天興三年(1234年)正月滅亡。」。刁成,生五子,珎、玉、通、貴、佺,刁通是排行老三,由此也可以推斷 成公 應是公元1210年前后的生人,當時山東被金朝(1115-1234)統治。長山刁氏掛譜有正式記載的第一世始祖 全公,生一子,成。由此也可以推斷 全公 應是公元1180年前后的生人,當時山東被金朝(1115-1234)統治。由以上的推算可以明確顯示,「長山村刁氏」至少有八百二十年之久,在歷史上定位在中國北宋、南宋期間的金朝。
作者:刁培俊 發表時間:2010-05-23 14:46:37
長山村傳說『真刁在大水泊,假刁在米山』據說明代初刁通的后人謀反被滅族,幸有一小孩出門去大水泊姥姥于家,躲過了搜捕,后來改姓于,所以人們傳說“真刁在大水泊,假刁在米山”。現在長山村人還這樣說:『刁于不分』或『活于死刁』的說法。另有據說,當時還有一家三兄弟分三個方向往外逃亡的族人,事后也已證實確有其事。據以上分析:明初長山刁家發生滅族之災后,可能有外地刁姓族人遷入居住,所以也就人們傳說“真刁在大水泊,假刁在米山”。當時傳說里所謂的「假刁」這家族人,有可能是現住山東青島即墨的刁氏一族,也就是河北任邱縣.太祖名鞏生,生六子.適明朝移民,長子清修與六子淑修留原地以奉宗祠.二子冉修去山東章邱,三子自修去山東長山村居住一段時間,之后再遷居即墨縣。這些事都是歷史事跡的研考,如有錯誤,請告知,謝謝!
作者:刁培俊 發表時間:2010-05-30 12:54:20
文登長山村宗親 大家好我將于下月7月7日或8日親訪文登長山村尋根問祖,屆時歡迎與長山村宗親當面請教。臺北刁培峻 2010/6/12
作者:刁培俊 發表時間:2010-06-12 15:45:30
尋找長山村宗親長山村的刁氏宗親其實很多,自清末年間之『長(成)』字輩之后,是為「永、守、培、基、其、維……」,為數眾多,但多般移居外地發展,甚少與長山老家來往,現在長山村老家需要你們的關懷,請連絡一下吧!也許你覺得這里已是人事皆非,也許沒有甚么值得的大事,但是別忘了,在網絡上可以看到有許多宗親正在尋找他們的家譜,而這里的『長山村刁氏家譜』正在尋找住在外地的子孫,回個消息吧!
作者:刁培俊 發表時間:2010-06-19 16:27:34
今日與刁文宗親電話連絡,得到刁文的支持,刁文的弟弟刁培江宗親也非常支持有關「長山村刁氏」家譜的整理與后續相關事宜。刁文1927年生于米山鎮長山村。原鄭州市政協副主席、黨組書記,原禹縣縣委書記。刁培江1945年生于米山鎮長山村。北京體育大學畢業。歷任河南平頂山市體育部、宣傳部部長、文化局局長等,現退休。
作者:刁培俊 發表時間:2010-06-19 17:21:13
文登長山村刁氏明初;約1390年前后,文登長山村刁氏發生『滅族之災』,在這一時期有小部分刁氏子孫逃至外地,之后發展出四大分支。(一)山東文登長山村刁氏分支(二)山東煙臺馬山寨刁氏分支(三)山東文登乳山寨刁氏分支(四)蒙古赤峰刁家段刁氏分支
作者:刁培俊 發表時間:2010-06-22 12:26:06
文登長山村刁氏如何重修「長山村刁氏家譜」?如何重建「長山村刁氏宗祠」?懇請 長山村刁氏后代子孫 共同響應
作者:刁培俊 發表時間:2010-06-22 15:45:43
作者:刁友標 發表時間:2010-06-24 12:35:12
友標宗親 看到你的留言,你們廣東惠州刁氏字輩:永守培基其維孝友刻念恒業尚在經書是嗎?我們可否互相聯系,謝謝! 我們這里沒有qq號,我的郵箱e-mail:pj_diau@yahoo.com.tw
作者:刁培俊 發表時間:2010-06-24 17:58:22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