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74652次
7人
51個
104個
164人
29部
編輯:強志仙、強省吾、招煊、招東山、三月雨仙、周末、朱一達 字體:招東山、黃志安
作者:120.85.196.* 回復:58 發表時間:2011-08-24 12:50:31
【 招氏家乘譜牒介紹 】 家乘譜牒,是中國族姓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是記述某一姓氏家族世系傳承演變和人物活動的書,也可以說是一家一族的歷史專書。中國自古已有編修家乘譜牒的傳統。早在商朝,已有譜牒檔案,官府設置掌握譜牒的官員。 家譜的內容和體例、格式,一般包括譜名、譜序、凡例、遺像、像贊、祠規、族約、家訓、世系、傳記、遺事、藝文、派字、碑記、婚冠、喪祭、族產、墳塋、墓銘、祠記、遺稿和題跋等各個方面的內容。修譜的目的在于敬宗收族,將家族的源起、遷徙、繁衍、發展的情況錄于譜系,使子孫了解家族發展的歷史,祖先創業的艱難,從中受到教育和啟迪。 目前在民間收藏招氏族譜較多,全國各地單位的圖書館還收藏招氏族譜少量。
作者:27.47.166.* 發表時間:2011-10-21 21:00:57
主要介紹橫沙、招村、高涼、上朗、招邊、橫縣、井深、鳳凰、白沙塘、下朗、羅家、高第等地的族譜。 (略),詳情請見《招氏鴻跡》(網絡版),【招氏族譜】欄目。
作者:58.249.12.* 發表時間:2011-10-21 21:02:29
字輩派語介紹 派語的功能與作用,簡單地說,就是用來區分同姓同系人的輩分。如果沒有字派,而僅僅只知道年齡,就很難判斷同姓者某某的輩分,因為有的人年齡大而輩分小,有的人年齡小而輩分在前,這就會輩分不分,尊卑難辨。有了派語,在同姓交際的過程中,互通派字,祖孫、父子、叔侄、兄弟等等關系,就一清二楚了,才不至于產生輩分世次的混亂。 古代宗法制度規定:宗廟或墓地的輩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稱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稱穆,用來分別宗族內部的長幼、親疏和遠近。祭祀時,子孫也按這種規定排列行禮,即左為昭,右為穆,父曰昭,子曰穆,余此類推。后來,“昭穆”泛指家族的輩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由于宗族觀念的淡漠,人們為子女取名,大多已不再按字輩規定。因此,從現在招姓人群的名字中,已難以知道他的輩份。由于古代山河阻隔,交通不便,不同地區、不同宗族的字輩也不統一。【 招氏字輩派語擷珍 】 海南省海口市竹林村招氏字輩:廷朝文章,承國寶祥。天賜篤慶,家世永長。
作者:58.249.12.* 發表時間:2011-10-22 20:33:45
(略),詳情請見廣州市石沙區橫沙村的招煊老先生,在本社區所發表的《試論誰是南海招氏的始祖》里面的“(四)祠聯石刻”所講的內容。
作者:120.85.172.* 發表時間:2011-10-22 20:41:41
肇慶高第村招思晟堂墓志(略),詳情請見《招氏鴻跡》(網絡版)。
作者:27.47.166.* 發表時間:2011-10-22 20:51:39
(略),詳情請見本社區的“招氏名人 --- 招子庸(1)”
作者:112.94.228.* 發表時間:2011-10-22 20:58:22
(略),請見本社區的“招氏名人錄”(1)、(2)、(3),“招氏掌門人”(1)、(2)“招氏名人”等欄目。
作者:120.85.172.* 發表時間:2011-10-22 21:15:20
【 家書可傳世 皆因字字見真情 家訓能留名 終是句句顯摯誠 】 招氏家規家訓 孝父母,尊長上;和宗族,睦鄉里;教子孫,安生理;崇節儉,完糧餉;正名號,勤祭掃;敦有愛,嚴內治;習禮讓,守廉潔;嚴非為,戒爭斗;別婚姻,辨異同;重親盟,戒越葬;懲游戲,禁淫欲;勿偏愛,嚴謗誣,存宗信。 ① 耕讀: 田必力耕,書必勤讀;不耕不讀,不如犬畜。 ② 教子: 家有子弟,教之成人;若任游蕩,必害終身。 ③ 安分: 為人在世,各安本分;利己損人,終必無用。 ④ 貿易: 公平交易,童叟莫欺;奸謀敲詐,害己損人。 ⑤ 交接: 與人交接,務必正人;此須茶酒,切莫吝惜。 ⑥ 嫁娶: 男婚女配,為理之常;慎擇賢否,門戶相當。 ⑦ 慎真: 交母喪亡,早宜思量;不稱有無,盡孝盡忠。 ⑧ 追元: 祖宗雖然,祭祀必誠;清明冬至,不是閑臨。 ⑨ 修身: 嚴以待己,恕以待人;花街柳巷,謹步莫臨。 10. 謹訓: 家訓至此,句句格言;子孫恪守,世代相傳。
作者:27.47.166.* 發表時間:2011-10-23 21:09:39
“招”的名義和圖騰 黃帝苗裔,祖名肇姓。 招:會意,從手。召聲,呼喚。《說文》:招,手呼也。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本義:打手勢叫人來。如:招迎(招呼使接待;招引迎接);招求(招引導求);招招(招呼的樣子);招誘(招喚勸導);招護(招呼,關照);招應(招呼、理睬)等等。 招,引申義為領導、引導,古代往往多用于人名。招氏族多為古代領導者、引導者,故亦容易為政治所牽累。招氏族是典型的以祖名(因故改姓)為姓氏的族,并以“招”為氏族崇拜的原始圖騰和祖征,出現招姓。
作者:58.248.83.* 發表時間:2011-10-24 20:52:53
解讀姓氏 吾民吾土 沒有姓氏的人,這個地球上有沒有?也許有,但他(她)總有個稱謂,或叫“無名氏”。這稱謂與“無名氏”,便是他(她)的姓氏。姓氏不只是私人的事,亦不只是家庭的事:姓氏是一種文化,它關系我們的歷史與血脈。通過姓氏,我們能知道我們的生命之所由來,從而打開久郁心中的大結: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 通過姓氏,我們能知道自己內體、心靈、心理之血脈傳承,從而使自己不至于太昧于自己之短暫人生。“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謂尋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侖,江河祖海”,是謂“問祖”。“尋根問祖”不在于祈福祖先,而在于明白我們自身:我們與祖先血脈相連,祖先曾經的困難與輝煌。一定會通過這血脈,流傳到我們現在。 通過姓氏,我們能知道古代社會的姓氏也曾有高低貴賤之別。“氏”曾經為貴族所獨有,丟“氏”即是貴族之位,故“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有“氏”者貴,無“氏”者賤,這古代是常理;據說三代以前,有貴族身份的男子只稱“氏”與“名”,而不稱“姓”,只有婦人稱“姓”。至于“庶人”,當然無“氏”,故只稱“名”。 通過姓氏,我們知道何人之間不能通婚。同姓是一道門檻,我們的祖先3000年前已規定,所有的男女均不能跨過這道門檻,而走進婚姻的殿堂。但“同姓不婚”不是“同氏不婚”,若謂“氏”重在“別貴賤”,“姓”則重在“明婚姻”:“氏同姓不同,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氏”可改變,而“姓”則是不變的。至于在秦朝、漢朝時期,“姓”、“氏”合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 “姓”、“氏”是中國先人的偉大發明,我們千萬別小看它,“姓者,生也”,“因生賜姓”,這是血緣傳承的標志;“氏”者,旁支別屬也,“胙土命氏”,這是地位身份的象征。“姓”重血統,而“氏”重地域;一縱坐標,一橫坐標。兩者交叉,便把每個人固定在唯一的靶心上,給后人回溯歷史,提供了無上的方便。 “姓”、“氏”合流以后,“氏”升為“姓”,“姓”、“氏”都站到了表示血統的那一邊。于是中國人又發明了“地望”,再次建立起地域、身份之坐標。這縱橫坐標的發明,是一項偉大的發明,真可譽為“第五大方面”。要知道,多數歐美國家遲至世紀中期才開始采用姓氏制度,而朝鮮、越南等亞洲國家至10世紀左右才相繼使用姓氏,日本更遲至1870年(明治三年)才準許百姓取姓。中國也許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制度的國家。 “姓”、“氏”而外,中國人又發明了“名”。“名”是用來區別同“姓”、同“氏”中之外不同個體的。“姓”、“氏”、“名”之外,中國人又發明了“字”。“字”是從“名”孳乳發展出來的另外的“名”。 “姓”、“氏”、“名”、 “字”之外,中國人更發明了“號”。這“號”的發明,恰表現了中國先人秩序中求活絡、強制中秋自由的“靈活精神”。“號”的精神是自由,取法靈活,不受限制。“號”可以說是“姓氏文化”中的一包調味劑,常常叫人回味無窮。 由姓氏而家庭,由家庭而家族,由家族而家族文化與家族文化精神。一姓有一姓之個性,傳統所養,基因所逼,個體很難逃脫其規律。或帝王氣不足,或側重政治、軍事,或“5世6公”、“九代封侯”,或“數世科名,門第清華”,或專心于一門而成工商世家,畫畫世家、醫藥世家……。家族文化乃是中華文化之縮影,在家族文化,吾人即可遭到祖先之生存狀態、虛世心境、價值觀念,更可讀到吾土吾民之悲歡離合、之生滅盛衰、之死去活來……
作者:58.248.145.* 發表時間:2011-10-29 21:31:57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