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各支艾氏宗族均公認夏朝汝艾為有文字記載以來的艾氏第一始祖,其故鄉甘肅天水郡為艾氏的發祥地和祖籍,故甘肅天水郡應是遠古時期艾氏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
l 河南省湯陰縣既是北艾的主要產地,又是商朝武丁帝的侯爵后裔封地—艾國所在地,應是遠古和上古時期艾氏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
l 浙江四明(今寧波市)是海艾的主要產地,這一地區應是遠古和上古時期艾氏人口較多的地區之一。
l 湖北蘄春是蘄艾的主要產地,這一地區應是遠古和上古時期艾氏人口較多的地區之一。
l 根據傅說所居之地曰傅巖,嚴光隱居之地曰嚴灘,杜甫所居之地曰杜陵,自古以來多以居民的姓氏為其居住地的地名,以龍崗坪為中心的江西修水流域(包括銅鼓縣、修水縣、武寧縣、永修縣一帶)在商朝武丁帝46年(約公元前1225年)前后封建艾侯國,東周平王封為艾子國,春秋時(公元前504年)改稱艾邑,秦漢時置為艾縣,直到隋朝開皇9年(589年)廢除艾縣,在長達近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以艾為名,艾侯國的都城龍崗坪到宋朝時仍稱艾城,曾為建昌縣和永修縣縣治的艾城,至今仍名艾城鎮,原武寧縣城關鎮直到1966年“文革”時一直名古艾鎮,說明這一地域應是上古和中古時期艾氏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詳見注2 )
l 周初(約公元前1066年)至春秋戰國期間,山東牟縣(今山東萊蕪市東南)有艾陵/艾山,今泰安市東南有艾陵,今山東沂源縣西南名艾陵/艾山/艾邑(詳見注2 );2009年7月27日查閱《北朝四史人物索引》獲悉,西魏(公元535—556年)宗室元珍和元萇先后被封為艾陵男和艾陵伯,說明此時仍有地名艾陵。由此可見,山東萊蕪/沂源/泰安艾陵至少有1600年(公元前1066—公元556年)的歷史。事實上,山東萊蕪市東南接沂源縣西南一帶的山脈綿亙數十里,現今仍名艾山,此艾山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以艾命名的這一地域應是上古時期和中古時期艾氏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編者按:北朝四史指《魏書》、《北齊書》、《周書》、《北史》)
l 江蘇邳縣北接山東郯城縣界也有艾山,東魏武定8年(公元550年)在此設置艾縣,這里應是中古時期艾姓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
l 南北朝時期有了各姓氏的郡望,各姓氏郡望所在地是該姓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甘肅天水郡(治所為平襄,即今通渭縣)和隴西郡(治所為狄道,即今臨洮縣南)是艾氏郡望,這一地區不僅在遠古時期是艾氏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而且在中古時期仍是艾氏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
l 河南省河南郡(治所為今洛陽市)和汝南郡(治所先后為今上蔡、平輿、汝南縣城)是艾氏郡望,這兩個地區也應是中古時期艾姓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
l 浙江睦州壽昌縣(西晉太康元年設置,治所在今建德縣大同鎮西;幾經廢興,治所遷至今建德縣西南壽昌鎮;1958年廢入建德縣)是東鄉艾氏始祖宰(行九,號滄洲)公隱居之地,到北宋末年時還有以艾命名的艾溪、艾原等水名和地名,說明這一地區自唐朝晚期至北宋末年是艾姓人口較多的地區之一。(詳見可叔公于1274年撰寫的《禮洞艾氏族譜序》)
l 2009年11月9日,在邵陽縣諸甲亭鄉查閱《各甲續譜資金結算表》獲悉,以安、雅、晚公為始遷祖的湖南邵陽縣艾氏宗族現有20000人(其中五甲5344男丁,七甲3719男丁,九甲934男丁,共有男丁9997人,男女合計約20000人)。主要聚集地為諸甲亭鄉和酈家坪鎮,其中諸甲亭鄉中山村1700多人,酈家坪鎮蔡家田1600多人,是兩個艾姓人口最多的村莊。酈家坪鎮杉木橋、干塘村、大巖村、栗樹廟村、姚家鋪村及邵東縣的神風中鄉等村都有艾姓人口。依據迄今統計上來的數據,湖南邵陽縣是艾姓第一大縣,中山村可能是艾姓第一大村。(吳公子慶忌公后裔)
l 以癸二公為始遷祖的湖南永州竹溪艾氏于2005年參加修譜的人數達7000多人,其中,以牛角壩鎮、高溪司鎮和普利橋鎮為中心的冷水灘區艾姓人口5500多,相鄰的東安、祁陽、祁東及江華4縣共約1500人。(以宰公為始祖的東鄉艾氏外遷后裔)
l 湖南省平江艾氏第27世孫隆輝來函告知,1993年版的《平江縣志》載,平江艾姓有5227人,均為平江艾氏始遷祖華仲公后裔,其中艾氏先賢穆公后裔2800多人。(以中庸公為始祖的江西永豐艾氏外遷后裔)
l 仁清(音譯)在《百度貼吧·艾姓吧?尋找艾姓家人》中稱,以盛公為始遷祖的湖南桃源縣艾姓有2000人左右。
l 以伯源公為始遷祖的湖南永州市零陵區馬迴艾氏宗族約有1000人,其中馬迴村634人,遷往區內富家橋鄉等鄉鎮、村莊共300多人。
l 延齡在網上發布信息稱,益陽縣龍光橋等地有艾姓人口幾千人。
l 據一些宗親在電子網絡上提供的信息,漢壽縣荷塘、文武橋和南陽嘴、新化縣大坪村、溆浦縣橋江、麻陽縣老田(今隆家堡、文昌閣等鄉鎮)、綏寧縣、新邵縣、安鄉縣、攸縣、臨武縣、湘潭縣、郴州市、臨武縣等地均有艾姓人口,但沒提供具體數字。
5-2、江西省(約45700人)
l 據順才說,江西東鄉縣有40個艾姓村莊,艾姓人口共約15000人,均為宰公后裔。
l 1996年與東鄉東村聯合編修《禮洞艾氏宗譜(14修)》的貴溪縣14村、鷹潭縣6村和余江縣4村艾姓人口共計約10000人。(宰公后裔)
l 江西進賢縣衙前鄉、池溪鄉等7個鄉鎮12個村莊艾姓人口共約6000人。(宰公后裔)
l 以中庸公為始祖的江西永豐艾氏宗族于1998年參加修譜的人數約10000人。
l 江西修水縣征村德彬告知,該村艾姓約500人。(以海清公為始祖的浙江金華艾氏外遷后裔)
l 與修水艾氏同宗的江西武寧施儀來信說,1992年參加修譜的武寧縣、瑞昌縣和永修縣艾氏宗族共有2200多人。(其中大多數是海清公第15世孫康節公的后裔)
l 建輝在電話中說,以孟春公為始遷祖的江西崇仁縣六家橋鄉艾坊村艾氏宗族約有1000人。
l 江西金溪縣地方志辦公室介紹,金溪縣雙塘、翁塘、琉璃雙塘、陳坊、謝坊等村艾姓共有數百人,均為東鄉艾氏后裔。
l 以宋朝初唐公為始遷祖的江西新建縣松湖艾氏宗族在上世紀70年代約有600人。
l 正冬發來郵件稱,江西鄱陽縣艾家村有50多人。
l 江西泰和縣水槎鄉艾氏宗族現有40多人。(唐公后裔)
l 據悉,高安縣、銅鼓縣、樂安縣、吉安縣、上饒市等地有艾姓人口,但沒得悉具體數字。
5-3、陜西省(約6000人)
l 《陜北米脂艾氏宗族史略》稱,據不完全統計,以旺公為始遷祖的陜西米脂“小艾”最多時達5000余人。
l 據有為來信,米脂“老艾”僅幾十戶、數百人。“老艾”后裔說,先祖從四川來米脂作官,遂在此地定居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