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25159次
1人
1個
10個
21人
1部
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在山東曲阜林前村出土了三件青銅器,其中有一件是春秋中期魯國大司徒厚氏的元黼,高28.6厘米,寬25.2厘米,重7.24千克。厚氏元黼的形狀為直口淺盤,平底,圈足,腰部有一束箍。蓋上有花瓣形捉手,可卻置。整體飾變體蟠虺紋,蓋的捉手和圈足鏤空。其蓋、器對銘四行二十五字:“魯大司徒厚氏,元黼作膳,其眉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之?!?br>魯國大司徒厚氏元黼銘文大意是:“魯國的大司徒厚氏,鑄造了元黼做盛肉食之用,祈望我族萬年長壽無疆,子孫后代永遠寶用此器。”其黼蓋子的捉手和圈足處理成鏤空式樣,是春秋時期青銅器皿的典型特點。共出土的還有兩件同樣銘文的器皿。古籍史典中關于“惠伯鞏之后”的姓氏爭論一直未休,但根據文物實載,惠伯鞏之后在春秋中期確實姓“厚”,并已經稱為“氏”,即為貴胄世家,厚氏官至魯國的大司徒,主管魯國的土地和教化民眾、官司籍田,負責征發徒役等,如同當今主管國土資源、城市建設的副總理。古人所爭論的“觜”,其實就是以星宿形狀和位置來形容的地名。觜宿,原專用來指二十八星宿之一,屬火,為猴,由三顆恒星星座組成,有觜宿一(獵戶座λ)、觜宿二(獵戶座φ1)和觜宿三(獵戶座φ2)。在中國古代星圖上,是西方第六宿,居白虎之口,口福之象征,故觜宿多吉。按古漢字“后”、“厚”、“觜”三字并通之解,因以轉用“厚”來形容魯國的觜邑(今山東青島),惠伯鞏之后分封在該邑,后用邑名作為姓氏,稱厚氏,其后裔曾分布在山東青島、榮城、即墨、膠州一帶,后遷徙至河南洛陽,成為望族。厚氏族人在秦、漢之際有輾轉遷入高麗、倭奴者,后在朝鮮、日本生息繁衍,在朝鮮為櫻田厚氏,在日本為大仁田厚氏,多是歷為政界名士。
作者:厚姓人 回復:0 發表時間:2010-03-26 10:48:32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