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93345次
1人
1個
34個
542人
50部
阮姓,系自偃姓,始祖出自上古時期的羲皇少子,名夫,號瑜伯,黃帝賜其阮姓。也就是說阮姓人原本姓偃,后來因為幫助黃帝,有戰功,黃帝賜其阮姓。這時候,應該是有一部分人姓偃,一部分人阮。據《南史》記載,東晉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瑜伯原居陳州(宛丘),后因佐皇帝有功,封食邑昆侖大夏之西。瑜伯醫術高明,割皮療肌,手到病除,是中華醫學解剖學的鼻祖。皋陶是阮姓。瑜伯第四十代裔孫阮皋陶,帝舜時代任大理官,封隴西皋地,故城在今甘肅涇川東南。舜命其制定五刑律法,為中華法治文化先驅。至商代阮髡,有功于商,受封諸侯國,因不忘世襲阮姓,在涇渭建立阮國。周文王晚年做了一系列伐商的戰略準備,周圍許多封國被他或攻滅或收并,唯有西北邊的密須國(子爵,商侯國)不服,密須國在今甘肅靈臺縣。有記載說,初,西伯(周文王)問太公:“敦可伐?”太公曰:“密須”。(今靈臺縣有陰密,故即殷之密須國,今本縣東南隅亦密須地)管叔曰:“其君疆(強),明伐之不可!”太公曰:“先王伐逆不伐順,伐險不伐易”。遂自阮(國)徂共(阮之邑,今水泉寺共池)。而及密須,人自縛其君來歸。” 密須國人違抗大國的命令,帶兵去打阮國(今甘肅涇川東北)。打到共(今涇川縣城北水泉寺, 漢安定縣故址)的地方,周文王立刻大發威力,惱將起來,便帶兵去阻住密須國的兵隊,不久滅了密須國。《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皇矣》: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篤于周祜,以對于天下。無然:不可如此。畔援:跋扈。岸,高位。篤,加厚。祜(護hù):福。對:配,配得起。商末,周武王伐商。阮僖上書諫,武王不聽,遂棄國而居。密須國忠于商王,與周對抗,被文王滅了。阮國無力直接對抗周國,被迫棄國而居。阮國被周吞并后,阮僖之子阮訚被武王祿為大夫,仍封邑于阮,子孫以國為姓。阮僖傳下第十五代孫阮肥子,后從西北涇川遷徙河南陳留尉氏縣隱逸。東周至春秋戰國時期,阮肥子裔孫500余年不參政,阮氏在陳留發展壯大,成了聲名顯赫的望族,后定郡望為陳留郡。 阮國確切的標志性遺址是涇川縣阮陵,阮陵即阮姓人氏之祖陵,在今城關中學和背靠的山上,該山又名兼山。 阮姓開始往中原遷徙時,大家約定為了紀念阮國,全部姓阮,到達今河南的陳留一帶時開始定居下來。阮姓在陳留一帶生息繁衍,逐漸成為當地非常有名望的家族。后來,其他地方的阮姓大多是從陳留遷移出去的”。阮姓人后來主要遷徙到河南、安徽、江蘇、廣東,廣西,越南。越南姓氏大多來自中國。越南幾個王朝的開國國王本人或其始祖全為華裔,例如阮朝的阮福映(閩人)等等。據阮氏家譜中的雜記記載,越南的阮氏與紹興的阮氏是同宗。南宋時,阮姓一支南渡,一支逃難到越南。1928年,越南還有阮姓到紹興來尋根問祖。?
作者:220.170.44.* 回復:0 發表時間:2008-10-02 20:48:14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