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18569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重修王母池碑 泰山管委宗教科科長姜豐榮撰文 泰山南麓有道觀曰王母池,唐以前稱群玉庵,原岱岳觀之一隅,傳為西王母發祥地。其地負山面城,左倚絕澗,右逼老君堂,松柏封閣,流水潺潺,有泉泓澄,大旱不涸,誠云山之都會,煙霞之窟宅也。其始建無考,魏曹植有“驅風游四海,東過王母廬”之句;宋李諤《瑤池記》稱“黃帝嘗建岱岳觀,遣女七人修奉香火,以迎西王母”,知其來久矣。唐高宗有事泰山,分岱岳觀為二,其西改祀老子,武后賜名“白鶴觀”,俗稱老君堂,其東之王母殿仍祀西王母,自高宗以下六帝一后修齋建醮咸于此。清末以降,戰亂頻仍,殿宇頹圮,己丑后雖幾經葺治,終因經費不給,未能遍舉。丙午至丙辰歲,再遭劫難,神像蕩然,道士離散,廟貌蕭索,香火頓絕,見者無不惻然。時逢戊午以來,政通人和,百業俱興,癸酉八月,王母池正式恢復宗教活動,成立坤道院,遂邀刁宇松、刁宇峰住座。鋤理荒廢,爰立規矩,同心同德,共秉虔誠,以集資修廟為己任。賴十方善信及海內外名流大德同仁鼎力資助,鳩工庀材,日有所營,月有所構,不數月而廢者復興,壞者復成,器用之宜有者咸備,齋宿退休悉皆有所,告竣于甲戌七月。凡增建齋堂庫房各兩楹,重修東過廳三間,改建旃房十三間,塑王母、斗母、慈航、靈官神像各一鋪,凡殿宇、神像乃至榜題之屬,悉皆彩繪。巍巍宏構,頓復原貌,信教善士祈禱有依,游人耳目為之一新,真盛德之事也。故凡廟以靈而著,以人而盛,不有創者何以興,不有繼者何以盛,其無量功德流傳百世,冀后之樂善者相繼于無已也。是為記。贊助者俱勒碑陰。 泰山王母池住持人、華山派第二十五代刁宇松暨全體道眾立石。 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題額并書丹。 泰安化馬灣石刻廠張秀森等刊石。 公元一九九五年歲次乙亥農歷九月九日重陽佳辰立。 【說明】 此碑在泰山王母池山門內東側,立于1995年農歷9月9日。碑通高265厘米,寬79厘米。碑首高80厘米,寬84厘米,鳳飾。額篆“重修王母池碑”2行6字,陽刻,字徑11厘米。碑身高185厘米,其陽刻文17行,滿行45字,凡328字,字徑2.5厘米,楷書。碑陰刻贊助者姓名四列,計42人,本文略而不錄。
作者:117.95.17.* 回復:0 發表時間:2010-04-06 09:09:15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