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18565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主樓] 愚公刁大富

undefined
來源: 黔西南日報 2009-12-26 金州一版


  刁大富出生在興義市則戎鄉枇杷樹村董家坪生產組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村基層干部。幾十年來,憑著一個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憑著一顆為家鄉父老鄉親謀幸福的熱心,與則戎鄉干部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身處逆境不氣餒,立足山區求發展,帶領全鄉群眾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僻壤窮鄉”的陰影,不靠天,不靠地,用自己的雙手改變了家鄉的命運,開辟了通往小康的道路,讓人們折服于則戎人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頑強拼搏的精神。

  則戎鄉位于黔西南州府所在地——興義東南面,座落在國家級風景區萬峰林中,全鄉國土面積108.6平方公里。

  則戎鄉是一個“山高水遠石頭多,一出大門就爬坡”、“有女不嫁本地人,小伙外出去上門”、“山高水遠石旮旯,山藥苦蕎包谷粑,要想吃碗大米飯,除非做月生娃娃”的地方,邊遠偏僻,貧窮落后。到處是石旮旯,崇山竣嶺,地處典型的喀斯特地區,生態環境十分惡劣。昔日的則戎,沒有一條平坦的路,翻山越嶺的羊腸小路又陡又窄。沒有一口泉水,沒有一條溝渠,人畜飲水靠接“望天水”。全鄉6000多畝土地就鑲嵌在400多座大山那縱橫交錯的石旮旯里。“遍地亂石窩,畝地一大坡”。一畝地分成一千多小塊,有“三窩包谷不在一塊地”的說法。大片大片的石旮旯地廣種薄收,多數人家每到青黃不接時都缺口糧,靠政府救濟,緊巴巴地過日子。

  由于土地太小塊,不能用牛犁,只能用特制的“人拉犁”、“雞嘴鋤”耕種莊稼。“春種一大片,秋收幾籮籮”。惡劣的自然環境讓在這里生活的人倍感艱辛和無奈。

  則戎的干部群眾在缺水、少土、欠糧的困境中左沖右突,疲于奔命。溫與飽這兩個最基本的生存條件成了他們的奢望。為了生活下去,有的人甚至不惜變賣家產,外出尋找生存之路。有的舉家外遷云南、廣西等地,背井離鄉,拓荒度日。但“官出于民,民出于土”,離了土,老百姓就像魚兒離開了水,搬家畢竟是無奈之舉,故土難離啊!

  生存的欲望使老百姓思考著,尋找著;強烈的責任感使作為中國共產黨基層干部的則戎一班人思索著、尋求著。

  1963年,刁大富任枇杷樹大隊的大隊長。1968年任大隊黨支部書記。他想,自己作為干部,解決群眾的困難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而要解決群眾的困難,最關鍵的是要改造生存的環境,多收糧食,讓人民吃飽肚子。于是,受大寨改天換地的事跡和河北遵化沙石峪人民農田建設做法的啟發,一個“立足本鄉本土,炸石造地,從根本上解決吃糧問題”的想法在他腦海萌生了。于是,他跑東家,串西家,動員聯絡村民,團結一心,向貧困宣戰,向石山進軍。炸石造地,從此拉開了序幕。

  其他法是:先將泥巴從石旮旯里掏出來放在一旁,然后,將露出的石頭炸碎,填平,再砌成堅固的地埂,形成一塊塊平整的地基,再把掏出來的泥巴填回去。這樣,一塊塊梯地就形成了。經過一個冬春的苦戰,全村將一些亂石旮旯改成了64畝平整的梯地,糧食畝產第一次達到400公斤。緊接著,埋石造地逐步漫延到周圍各個村寨。

  1976年,調到公社任副書記的刁大富甩開膀子搞坡改梯的信心更足了。他經常和王芝龍書記一起下隊參加勞動,到施工現場嚴格檢查,和鄉親們同甘共苦,經常是披星戴月,頂風浴雨,跋涉在崎嶇山路上。

  1984年,刁大富任則戎鄉黨委書記。

  從1975年到1990年,在刁大富的帶領下,經過15年的奮戰,則戎鄉共改造出梯地4400畝,凈增耕地900多畝。糧食產量增加了106萬公斤。則戎鄉坡改梯的事跡被寫成長篇通訊登在《貴州日報》上。則戎以治山改土、炸石造地的形象,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被譽為“貴州的沙石峪”,聲名遠揚。

  1991年,國家決定實施糧食以工代賑坡改梯,建設基本農田。則戎人民的干勁更足了。國家以工代賑坡改梯實施5年,全鄉累計投勞92萬多個,完成土石方150多萬立方米,群眾投入資金70多萬元,改出梯地3700多畝,新增耕地800畝。1992年栽種杉苗12萬株,杜仲7萬株,花椒4萬株,油桐500畝,竹子600窩;1993年至1995年,全鄉種植杜仲40萬株,油桐3500畝,柑桔5萬株,桃子、李子、芭蕉3萬棵、花椒6萬株。

  1991年12月21日,江澤民總書記在貴州遵義視察,親切接見了刁大富。他是貴州省三名農林先進代表之一。江總書記關切地問:“大家都學則戎,則戎有哪些經驗?”刁大富向總書記匯報:“則戎鄉黨委政府率領廣大干部群眾,向貧困宣戰,與惡劣的生存環境抗爭,大搞坡改梯,地改田。荒山陡坡廣種經濟果木,向‘山上建銀行,山下建糧倉’的目標奮進……”足足匯報了15分鐘。

  江總書記越聽越高興,翹起大拇指稱贊說:“則戎的路子走對了,貴州要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就必須走這條路。你要好好帶領群眾干,爭取早日實現你們的目標。”

  握著江總書記溫暖的手,刁大富保證:“總書記,我一定不辜負您的厚望!”得到總書記的肯定和鼓勵,刁大富干勁更足了,回到則戎后,又帶領全鄉群眾改地8000多畝,造田1000多畝,每畝田都建起了水池保灌溉。有了保水田,則戎人民結束了生娃娃才吃白米飯的歷史。

  1996年,刁大富任則戎鄉人大主席,1999年退休回到他的家鄉枇杷樹村董家坪村民組,繼續進行坡改梯、地改田、修水池的工作。現在,他和老伴一起,帶著兒子兒媳,孫子孫女,依然奮戰在坡改梯工地上。石匠出身,古稀之年的刁大富,干勁仍然不減當年,擺弄著手錘、灰刀砌石墻。還新修了兩口共520立方米的水池,灌溉他家的五畝水田。

  則戎鄉原黨委書記陶紹祥曾說:“刁大富造的田,是則戎人民的代表作。”

  現任則戎鄉黨委書記黃莉和鄉黨政領導一起,正帶領著則戎人民逐步實現“山頂綠帽子,山腰錢袋子,山腳糧壩子”的宏偉目標。在山頂種植白枝樹、苦楝、酸棗等樹木,山腰種植花椒、金銀花、桃子、李子、核桃、桔子、板栗等經濟藥材和果木。在山下地改田,修水窖水池,徹底解決人畜飲水、灌溉靠天下雨的歷史。在經過改革開放的洗禮和中央西部大開放戰略實施后的今天,則戎正在朝著通往小康的道路邁進,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生活環境得到了改善,村村修通了公路,村民安居樂業。

  刁大富說:“我從一名普通的農家子弟,成長為一名國家干部,離不開黨的培養,家鄉人民的哺育。我要繼續保持不畏艱辛,戰天斗地,艱苦創業的精神,像愚公移山那樣,為山區人民作出應有的奉獻,為則戎父老鄉親致富奔小康發揮余熱,為描繪家鄉:更美好的藍圖譜寫創業新篇章!”鄉親們勸他:你老了、該休息了,還苦什么?刁大富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我們改好了,子子孫孫都受益,我雖然老了,但還要發揚“沙石峪”精神,給子孫作榜樣,為家鄉人民作更多貢獻。

作者:114.238.33.*   回復:3   發表時間:2010-04-12 10:12:06

族譜錄紀念網
[回復] 回復愚公刁大富

生態環境好多了

  則戎鄉坐落萬峰林腹地,四面環山,過去是敬南區下屬的一個公社。由于不通公路,群眾的生產生活物資全靠肩挑背馱,苦不堪言。則戎有個分銷店,布匹、鹽巴、煤油、火柴等群眾生活必需品,要通過兩條山路人力運輸。一條是敬南至則戎,20多里,負重翻山越嶺要走兩個多小時;另一條是從興(義)巴(結)公路旁的常家丫口到則戎,10里山路。小型日用品從敬南方向運來,大型物資如煤油等必經常家丫口。

  曾帶領則戎群眾炸石造地的退休干部刁大富說,則戎缺水,主產包谷、小麥、黃豆和山芋,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水平均低于全縣。上世紀六十年代,由于人口增長,土地產出與人民生活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起來,人們開始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墾荒上,許多墾荒者將鐮刀鋤頭投向先民們未觸及的山頂。樹砍光了,山變禿了,荒墾完了,能種糧的地方都種上了,可新增的土地仍然無法滿足群眾的生活需求,80%人家為解決溫飽發愁。“滿山石頭多,種地就爬坡,只聽鋤頭響,秋收幾籮籮……無水、無電,土地不出種,好多人家都有搬家的念頭!”1971年,一股搬家的熱潮從則戎啟動,不少人家變賣微薄家產、拖兒帶女,進冊亨、去望謨,過廣西,上云南……一人搬家,數人流淚,黨委干部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在深沉的思考過后,黨委決定發動群眾開展一場群眾性的、大規模的農田基本建設攻堅戰,充分利用土石交換律,向石山要地,向大地要糧。

  “1974—1978年,共造地2800畝,1983—1991年,造地321畝,造地投資89.5萬元,國家補助6萬元,修水井1300口,投資25萬元,自籌13萬元,開、挖、填、砌土石方405.8萬立方米,修1米高、0.8米寬的平直地埂468公里,改地后,糧食總產量比改地前增長100萬斤,增產的糧食,主要出自新造的土地。”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制。“1985年,鄉黨委政府出臺了‘誰造誰有,20年不變’的政策,讓老百姓吃了‘定心丸’,并組建專業隊有償服務,加快了炸石造地進度。”

  1992年,市政府將則戎、安章和洋坪三鄉合一建立則戎鄉后,鄉黨委政府抓住興義市建設第一批國家初級電氣化縣(市)的機遇,實現了村村通電。同時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財政增長作文章,提出了“山頭綠帽子(綠化),山腰錢袋子(經果林),山下糧壩子(種糧)”的發展思路。

  “1993年,則戎老百姓將原來的1900多畝石旮旯地改為3400畝‘三保’(保土、保水、保肥)地,凈增耕地1500多畝,糧食平均畝產300公斤,人均占有糧食近300公斤,人均純收入357元,‘望天田’就變成‘保水田’則戎人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2000年全鄉在石旮旯中改地8000多畝、造田1000余畝,每畝田都建起水池保灌溉,則戎人民結束了‘過年才能吃頓白米飯’的歷史。此后6年,全鄉共種金銀花11000畝,種植篁竹草5000畝;種植花椒4000畝、麥熟李500畝,建設無公害早熟蔬菜示范基地2000畝;6000多畝石旮旯地變成19580畝耕地,其中水田6800多畝,旱地12780畝,糧食產量7431噸,人均占有糧食359公斤,90%以上的農家都吃上大米。全鄉70%的農戶已實現

  ‘四個一’(即戶均實現一口小水窖、一個小水池、一畝良田、一口沼氣池)目標,土如珍珠水如油,一碗泥巴一碗飯的狀況成為歷史。”

  這是刁大富當年記述的幾組數據。這些數據,記錄著則戎人民自力更生、開拓生存之路的戰斗歷程。順著歷史的長河溯源而上,我們仿佛又回到了當年建設者們的起跑線上。

  “現在好多了,修了水窖、水澆池,拉通了電,建立了沼氣池,修了通村通組路,農民種地還不交糧,一年還有近3000元的收入,這要感謝黨委和政府!”



家庭收入高多了

  “解放之初,連吃飯都成問題!”

  “現在的家庭收入整整是60年前的69倍,我們的收入高多了!”刁大富的經濟賬成了60年來則戎群眾增收的縮影。據刁大富回憶,他們家由于人口多,土地少,解放之初,全家只有351.2元收入,隨后在20年中基本沒有太多增長。

  1949—1957年,農民收入快速增長期,平均每年遞增6.6%,農民人均收入由43.8元上升到62.9元,增長66.4%,年均增加3元,農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1956—1978年,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年均增長2.44%。其間,1959—1966年農民收入呈負增長,1966—1970年受“文化大革命”破壞,農民人年均收入僅增加3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只增加1.6元。1971年實現良種化,則戎農民收入增長有所加快。1978年,則戎農民人均純收50元。此后,隨著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加上農業基本建設戰線潛在能量的釋放,經濟出現快速增長。到198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00元,年均增長13.95%。1992年后,鄉黨委政府將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定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點突破和全面攻堅,則戎經濟改革邁出了重大步伐并取得了很大進展。

  “上世紀90年代后半期,農產品的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主要農產品供給由長期全面短缺變為總量基本平衡,豐年有余,農產品供給出現相對過剩。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下降,增產不增收。”刁大富說,“由于物價上漲,農業投資過大,實際上農民的收入是停滯不前。2005年黨中央出臺減免農業稅、實行糧食直補等一系列惠農舉措是增收的關鍵。另外,扶貧開發力度的加大,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推進,也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支出項目也在逐年增長。”刁大富說,1950年他們家消費支出是7.85元,1995年買一臺18英寸黑白電視機、買一臺電風扇;2007年買一臺冰箱、買一臺洗衣機。到2008年,全家共用去3466元,送人情禮用去3760元,足足高出近500倍。如今,他們家的人均純收入從50多元上升到2500多元,支出后仍有積蓄。

作者:114.238.33.*   發表時間:2010-04-12 11:07:15

[回復] 回復愚公刁大富

undefined
興義市則戎鄉黨委原書記刁大富
羊腸山道變通途

  則戎人民得到上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關懷,發揚則戎精神,艱苦奮斗,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衣、食、住、行變化巨大,在我看來,單“行”就是一篇大文章。

  則戎鄉坐落萬峰林腹地,四面環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敬南區下屬的一個公社。由于不通公路,群眾的生產生活物資全靠肩挑背馱,苦不堪言。則戎有個分銷店,布匹、鹽巴、煤油、火柴等群眾生活必需品,要通過兩條山路人力運輸。一條是敬南至則戎,20多里,負重翻山越嶺要走兩個多小時;另一條是從興(義)巴(結)公路旁的常家埡口到則戎,10里山路。小型日用品從敬南方向運來,大型物資如煤油等必經常家埡口。

  當時,分銷店駐地場壩大隊新場壩小隊的兩名社員黃榮剛和黃榮方,都是身強力壯的漢子,做事把穩。分銷店選中他倆專事“挑工”。他們從則戎分銷店挑起兩籮筐雞蛋或其他農副產品,送到敬南供銷社,再從敬南挑回工業品。有時山路因雨稀滑,他們用棕繩或稻草捆在鞋上防滑,一步一個腳印,丈量崎嶇的羊腸小道。從常家埡口運煤油到則戎也不輕松,煤油桶連油帶桶400多斤,用兩根木桿將煤油桶夾緊梱牢,木桿兩端各有兩人用肩扛著,像抬花轎那樣抬煤油桶。平路上,每人肩上100多斤;上陡坡時,前面兩人肩上擔子不算重,可肩上的肉被木桿往后扯得生痛,后面兩人幾乎承受了所有的重量,累得喘不過氣來。煤油桶抬到則戎,幾個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濕,連褲腰帶都沒有干的!老百姓養頭肥豬想賣好價錢,也必須像抬煤油桶那樣,把肥豬抬到常家埡口或敬南。

  這是則戎人民沒有公路時的生活縮影,還有許許多多因交通不便造成的困難。后來,得到上級關懷,則戎人苦干加巧干,村組公路四通八達,客車貨車開到家門口,拉進運出不發愁,出門想乘車招手就是。今年夏天,常家埡口通則戎、敬南的公路已用水泥硬化,客車貨車跑起來平平穩穩,黃榮剛和黃榮方這樣的“挑工”早就失業啦!

  1991年,我因工作成績突出,受到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的親切接見,我向總書記匯報了則戎鄉黨委政府帶領全鄉干群在喀斯特地區戰天斗地,改善了生產條件提高了生活質量,鑄就了聞名省內外的則戎精神。總書記聽著高興,翹起拇指稱贊:“則戎的路走對了,貴州要改變貧窮舊貌就必須走這條路。你要好好帶領群眾干,爭取早日實現你們的目標。”我握著總書記的手保證:“一定不辜負您的厚望!”之后,我把總書記的鼓勵帶回則戎,和黨政一班人帶領群眾奮斗不止,到2000年全鄉在石旮旯中改地8000多畝、造田1000余畝,每畝田都建起水池保灌溉,則戎人民結束了“過年才能吃頓白米飯”的歷史。

  幾年后,我退休回家。接下來的幾屆黨委政府領導有方,比我們干得好,人民群眾的生活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哇!前幾天,本村的幾個老人對我說:“現在,則戎人的生活比解放前地主過的日子好百倍!不信,你去調查,解放前的地主哪家有過電視機、電冰箱、電磁爐?哪個地主家門口通水泥路?哪個地主老爺出門招手就可以坐車?”

  (本報記者 黃貴華 整理)



作者:114.238.33.*   發表時間:2010-04-12 11:09:05

[回復] 回復愚公刁大富

undefined
則戎鄉原黨委副書記、71歲的刁大富當年與鄉黨委一班人帶領群眾“砸山造地,坡改梯”。如今又帶著村民們在石旮旯種植藥材石斛,既增加了收入,同時又治理了石漠化。  


作者:114.238.54.*   發表時間:2010-04-23 18:00:08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