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29359次
0人
3個
5個
2007-07-26 10:16:02 來源:安徽商報 去年和今年,有8名高二學生從太和一中走進中科大少年班,這在安徽乃至全國的教育史上都屬鳳毛麟角,阜陽的大街小巷爭相傳頌:太和一中神了! 在太和一中創造奇跡的同時,社會上的反響卻是褒貶不一。拋開一切褒貶,冷靜看待太和一中的8名科大少年班學生,他們究竟以怎樣的方式,考入了令同齡人神往的高校?太和一中的教育這些年發生了什么變革,才掀起一場在外界看來類似于“制造人才”的運動?這場運動是實惠了少數人,還是讓整個學校為之一振,成為太和教育在全國崛起的排頭兵?帶著諸多疑問,記者昨天采訪了太和一中校長刁衛華等人士。 “要像黃岡中學那樣打造名校” 一部分人表示:大學辦少年班,是否適合學生的心理正常發育,是否有利于學生的正常成長等已存有爭議,太和一中這樣的做法,可能有揠苗助長之嫌;另一部分人則對校方表示贊同:要創名校,就要有非凡之舉,發揮孩子的潛能,在考試中能考出好成績,提高高考升學率,是眼下衡量高中教學成功與否的主要標準,況且少年班存在的只是爭議,對錯與否還有待討論。 不論社會褒貶如何,在太和一中都存在一個不爭的事實:兩年間,有8名16周歲左右的高二學生,成為科大少年班成員。這樣的成績,使得省內眾多高中望塵莫及,太和一中果然神了。 “我們要像湖北黃岡中學那樣成為名校!”徐海龍在剛過去的兩年里收獲頗豐。2006年7月,徐海龍所帶的高二理科班級,同一班竟有5人考過科大少年班分數線,最終4人選擇了就讀;2007年7月,班級步入高三之后,又有3人考上清華,1人考上北大,今年全縣高考前6名的學生,也都出自徐海龍的班級。更為可喜的是,全班51人,49人過一本線,2人過二本線,600分以上有40人之多。有了這樣的“資本”,作為年級副主任的徐海龍,理想就是要創造一所像黃岡中學那樣的名校。 徐海龍說,黃岡模式與太和一中的做法不同,他們不讓學生提前參加考試,而是讓學生在高中就學習大學知識,去參加世界奧林匹克數學、物理等比賽,并在大賽中拿到名次,提高學校的知名度、美譽度。“我們學校只是進行分開、分層次教學,拔高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提前進入大學學習。” 這樣的說法在校長刁衛華那里得到了肯定,但要含蓄一些。“學校要進行內涵式發展。”刁衛華說,內涵是指學校要有品位、要厚重,通過去年與今年的兩次沖擊科大少年班成功,整個學校的士氣高昂,人心思進。“成為名校當然是目標,這個過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精英教育”與“公平教育”矛盾嗎? “培養尖子生考科大少年班,那剩下大部分學生的利益怎么辦?高中就進行‘精英教育’,是否符合未來國家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標?”一位學生家長,同時也是阜陽某媒體記者的先生質疑說,當全校的目光都放在培養尖子生身上的時候,必然會有意無意地將優秀的師資偏向特殊人群,無形中剝奪大部分學生公平享有教育資源的權利。 在太和中學剛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也意識到可能存在的問題。 太和一中高二年級主任閆惠軍承認,用正常的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考少年班,是不可能的。“培養特殊的人才,必須用特殊的方式。”閆惠軍說,去年學校4人考入科大少年班后,給自己這一屆師生造成壓力,是繼續輝煌還是曇花一現,關系到教師的名譽與學校的聲譽。據了解,去年太和一中的高二有24個班,徐海龍帶的就是一個“加強班”;輪到閆惠軍這一屆時,學校有意識地將成績較好、潛力較高的學生分配到三個班中。“如果將學有余力與學有困難的學生放在一起,對兩者都不公平。”閆惠軍說,當時在分配班級時,三個班的師資力量與其他班僅稍有差別,總體來說還是均衡的。 “還是用事實說話,看看學校究竟是怎樣使大部分學生都受益的。”校長刁衛華拿出了今年夏天高三學生的錄取名單。在這份名單上,記者看到,高三共1200余人,除科大少年班外,3人考入清華、2人考入北大、3人考入科大,考入復旦、上海交大等名校的比比皆是。“600分以上107人,全省前100名我們有5人,一本以上304人,二本以上745人,三本再加上藝體類,全校本科達線率超過千人。”刁衛華說,大部分學生都從學校的改革中得到了實惠,少數學生考入少年班,這只是學校改革的“附屬品”。 考少年班,是嘗試而非目的 被校長刁衛華稱為改革的“大運動”開始于2004年。“同城有兩所省示范高中,不進行改革,學校就無法發展。” 刁衛華說,太和一中與阜陽一中同屬省示范高中,但享有的生源卻不同,在處于生源相對劣勢的情況下,必須進行“大動作”。據其稱,去年太和一中中考分數線是660.25分,在阜陽地區只是中上等水平,被太和一中錄取的較優秀學生,在阜陽一中卻“排不上號”。另外,由于地域優勢,阜陽一中可以從整個阜陽地區擇優錄取學生,而太和一中的錄取范圍,被局限在太和縣。太和一中要想保障生源,持續發展,必須在管理上和教育模式上,創造自己的獨門秘笈。 2001年至2004年,每逢招聘時節,刁衛華與分管領導就分片包干,駐扎在省內知名的各師范院校,“要想在生源上競爭,必須先在師資力量上取得優勢。”刁衛華說,4年中,學校共招聘年輕教師200余人,而整個太和一中的教職工總數才300余人,教師隊伍的年輕化,接著老帶新、結對子、指路子,讓年輕教師很快成熟,形成人才階梯,是改革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拿出拳頭“產品”。“關鍵是用人,也就是以人為本。”刁衛華說,從2004年開始,學校分為三個年級部,強化了二級管理,使年級部成為職責分明、任務具體、權力明確、相對獨立、全面負責某一年級教育教學工作的管理實體。三個年級互幫互比,推進學校整體集約化發展。同時,將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拎出來”,進行個體強化,充分發揮這部分學生的潛力。“怎樣嘗試發揮出來的潛力?就是在高二時考少年班。”刁衛華說,本屆有20人參加科大少年班的考試,他們并不是組成所謂“快班”,而是因材施教,學校充分滿足他們學習的欲望。 “考少年班只是嘗試,并不是目的。”據了解,太和一中并沒有向各年級下達硬性指標,去年20多人參加少年班考試,落榜的學生在今年的高考中,全部超過一本線。“這是一種激勵方式,我們希望全校學生都有積極向上的目標,并形成傳統。”在刁衛華的指引下,記者看到學校門前的牌子上,刻著太和一中的校魂:每位學生都是希望。 沒有“神童”,只有因材施教 有媒體報道,太和一中出了“神童”。對于這樣的稱號,太和一中的領導、教師和學生,都不以為然。“哪里有什么神童,最多是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太和一中校長刁衛華如是說。 在刁衛華決定推出“少年班”作為拳頭產品之前,對外界對少年班的爭議也早有耳聞。“就算有神童,如果沒有受到適當的教育,最終也不過淪為‘方仲永’之流。”刁衛華認為,在將學生送進少年班之前,必須解決一些一般的高中忽略掉的問題,那就是對學生心理的關愛。 3年前,學校設立了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室在更多的時候,是個擺設,起不到什么作用。”刁衛華說,等到學生出了心理問題到咨詢室咨詢時,恐怕學生的心理疾病已嚴重化,不容易挽回,所以必須消滅在萌芽之初。去年,4名學生考進少年班后,學校很擔心:他們能適應那里的生活嗎?提前進入大學,會不會影響他們的心理發育?班主任在今年暑期進行了回訪,發現4名學生在科大生活、學習得很愉快,沒有出現任何不適應。 “學校把每一位老師都培養成了心理咨詢師,每一位班主任、任課老師都是做思想工作的行家好手。”刁衛華說,為了讓學生覺得學習是需要,不是負擔,學校對全部老師進行培訓,《給班主任的101條新建議》等心理書籍發到每位老師手中。 “請相信,真的沒有神童。”刁衛華如是說。是因材施教讓8名學生走進了科大少年班,實行差別式教學,注重人的作用,才是“制造人才”運動的根源。
作者:117.95.17.* 回復:0 發表時間:2010-04-15 08:47:23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