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18569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主樓] 俆教院附小刁劉珺

undefined
一、工作主要特色

刁劉珺老師從事班主任工作已有十四年多了。大家都說班主任工作繁忙、瑣碎,令人心力憔悴,但刁老師卻不這么認為:很忙很累但很快樂。

十幾年來,她已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用激情和智慧塑造一批又一批自信、自主又自律的學生,用激情和智慧營造一個又一個溫馨和諧的班集體,用激情和智慧演繹著班主任工作的輕松與快樂。

二、特色形成過程

如此這般,只因為喜歡!

刁老師喜歡做班主任,十幾年如一日。她最開心的就是和孩子們在一起。只要和孩子們在一起,她的臉上總是洋溢著陽光般的燦爛。課間、閑暇,她與孩子們促膝談心,及時了解孩子的細微變化,并用自己幽默和開朗的性格感染著學生,猶如他們的大姐姐。在各項活動中,她與孩子們榮辱與共。要比賽了,賽場外,她和孩子們一起訓練;賽場內,她和孩子們一起吶喊鼓勁;要召開主題班會了,她和孩子們一起設計主題,編排節目;有同學過生日了,她和孩子們一起唱生日歌……她和孩子們的心越來越近。

刁老師很聰明,她常常能緊扣要點、抓住重點、合理安排、調控節奏,讓學生們既學好又玩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她始終叮囑自己不能忽視的是以下四個環節:

1、設立工作崗位——人人接受鍛煉

刁老師以孩子般的心走進了孩子們的心。每次接新班,在贏得孩子們的信任和熱愛之后,她總是鼓勵孩子們“自己崗位自己找,爭做班級小主人”。在班中,除了大、中、小隊干部有固定的學校、班級工作外,其他孩子也都能找到小崗位。如:圖書管理員、衛生檢查員、雜志發行員等。除此之外還有臨時崗位,如:每天輪換做的小領隊、小班長,十分鐘隊會小主持。學生們的崗位是有了,但要做好各自的崗位工作,還少不了同學們的合作。于是刁老師在各小組之間開展各類小競賽、小評比,讓學生學會在小組中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如果小組中哪個同學有困難或是犯了錯,其他組員可著急了,都會忙著幫他解決困難或是及時提醒,不讓自己的小組在評比中落后。隊長們還自發形成“心手相連”的結對助學小組,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正是由于各小組同學都有這樣的合作精神,才有了班級強大的凝聚力,才有了自主、自律的班集體。

2、關注特殊學生——不讓一人掉隊

對于班級中的特困學生,刁老師一方面結合品社課及晨會、午會課等教育陣地,教育學生處處要節約,杜絕攀比之風,以保護特困學生的自尊心,同時當特困學生在任何方面表現有進步時就自己出錢購買一些必需的學習用品作為對他的鼓勵。同時在班級中設立“小小圖書角”,在增加了全班同學愛讀書的氛圍的同時,也解決了他平時愛看書但沒有錢訂閱雜志的困難,一舉兩得,達到了教育中“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刁老師始終認為教師的素養是學生最直接的教科書。所以她十分注重用自己愛的言行來影響學生。她班有一名聽力嚴重障礙的孩子,平時要靠助聽器才勉強能聽清老師的授課。由于自小就殘疾,全家人更是對他溺愛至極,造成了該生極為任性,與同學關系相處緊張。刁老師接班了解到這些情況后,就翻閱了有關聽力障礙的書籍與教育方法。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她故意時常走到他的身邊講課,讓他聽得更清楚。在做練習時,她特別留心他的書寫,一發現有不懂的,就主動及時地一遍又一遍教他,直到他做對。刁老師對該生的關愛感染了周圍同學,大家了解到聽力障礙孩子的一些生活資料后,不再疏遠他。有幾個同學還主動找刁老師要求與這位聽力有障礙的同學成為同桌,并在外出活動中向他伸出了愛心之手。

l 精心設計活動——捕捉教育良機

作為班主任,經常要完成學校大隊部規定的一些統一活動。在這樣的活動開展中,刁老師精心設計方案,抓住教育時機,發揮活動的最大效用。比如結合重陽、三八、清明等中國傳統節日,對孩子們加強感恩教育。刁老師設計了以“媽媽,你辛苦了”、“爺爺、奶奶們,我們來了”、“來,我們一起試一試”等專題系列教育活動。她時常把孩子們在家庭、社會、學校中尊老愛幼、互相幫助的情形用照片、文字等多種形式展現在教室內,形成了極好的教育氛圍,家長們嘖嘖稱道。又如,她經常關注新聞,有意識地讓孩子們了解時事新聞,學習自救自護,掌握生存技能,懂得輕重緩急。“119”消防日來了,刁老師會請來曾經擔任過消防戰士的李老師來和學生們聊一聊、教一教消防中自救的方法。學生們學得饒有興趣,回家后成為了家中的消防小衛士。

l 善于積累經驗——不斷提升自我

刁老師從事班主任工作已有十余年,應該說是個很有經驗的班主任了,但她總覺得這份工作是一門需要不斷探索的藝術,需要每天不斷地去積累和學習。所以她總習慣及時積累一些特殊學生比較典型的案例素材,編寫班級工作日志,撰寫教育個案,及時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于是那一篇篇記錄著她和學生心路歷程的教育個案,讓她在教育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發現。她撰寫的多篇教育案例已經被選送上掛學校的網站,也有一篇已經入選區教育系統“溫馨故事”大匯編。在新三年規劃啟動之時,刁老師給自己設立了新的目標——成為一個學習型的班主任。

三、班集體建設成果

刁老師孜孜不倦地將別人的成功經驗與自己的教育靈感相結合,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繼續實踐,舉一反三的反思與實踐,鑄就了今天的成果:她與學生共同設計參賽的主題班會年年獲得校優秀獎、她所任教的班級年年被學校評為“文明班”。在校園文化節的各項比賽中她所帶領的班級頻頻獲獎:

07年獲校春季運動會“跳房子”第一名

08年獲廣播操比賽優秀獎

08年在第四屆科技節《揚奧運精神,展生命風采》“軌道競速”中獲優勝獎

08年獲“秀秀你的美術作品”集體獎

08年在 “搭建航天發射架”中獲優勝獎

08年在“暢想綠色家園”科學幻想畫中獲優勝獎

09年獲“唱響我們的歌”二等獎

09年獲拔河比賽第一名

09年在第五屆科技節《低碳世博,綠色家園》知識競賽中獲優勝獎

除此之外,不少學生個人也在刁老師的鼓勵下積極參與市、區各項活動和比賽,獲得不匪的成績。

刁老師的班集體建設之所以取得如此豐碩成果,是因為她常懷進取之心、感恩之心,正如她所說:“身處在這樣一個積極進取、不斷提高的集體中,我個人也跟著集體的腳步前進著。回首這幾年走過的成長之路,我由衷地感謝帶給我幫助的集體。”相信刁老師在班主任工作新的起點上,一定會和她的學生們不懈追求,不斷創新,成為新時期更賦“專業、智慧、魅力”的班主任。

作者:114.238.93.*   回復:1   發表時間:2010-05-01 17:44:43

族譜錄紀念網
[回復] 回復俆教院附小刁劉珺

綻放學生生命之花

--------------------------------------------------

作者(來源):徐教院附小 刁劉珺 發布時間:2008-12-20


綻放學生生命之花
——淺談生命教育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一、背景與意義
近幾年來,媒體關于中小學生自殺或他殺的報道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觸目驚心。往往只是一些在成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便足以讓孩子放棄自己如花的生命或剝奪他人寶貴的生命。
2001年11月初,呼和浩特市14歲初中生凱欽因為鋼筆水甩在老師身上1次而不是老師說的4次,選擇以自殺方式來挽回自己的尊嚴。
2000年8月,因家境貧寒產生自卑心理的吉林省一女生臥軌自殺。
1996年9 月6日,因考試不及格被罰款,河北省雞澤縣一小學五年級男生服農藥自殺。
這是自殺的例子。另有殺人的例子如:浙江金華中學生徐力殺母;湖南衡陽一名初中生李毅(化名)毒翻全家;貴州安順市兩名16歲孿生姐妹將6瓶鼠藥放進稀飯里,毒死親生父母……
面對這些現象,教育者和專家往往從教育體制、思想教育、心理素質培養等方面進行分析,這當然是對的,但我認為還不夠。我們還應該從生命教育缺失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特別是在語文學科中展開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過去我們對語文課的認識總是停留“思想性”、“道德性”上,忽視了其中對人多元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及其人格發展的需求。《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的課程性質表述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決定了它是一門“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為本的學科。其實質就是通過語言文字的教學,充分地認識人的生命的價值和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內在潛能,充分調動生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展示生命的個性,從而最終提高生命的質量。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決定了在語文教學中展開生命教育的必然性。
二、內容與目標
1、那么何為“生命教育”,又有哪些內容呢?
生命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有關生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過對學生進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發展等知識的教授,讓學生懂得生命至高無上的價值,特別是要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同時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態的生命。
語文教學,無論是文本,還是學生、教師,都是最富生命意義的,因此最能也最應該張揚學生的生命意識,從而使文本教學得以最大程度的實現與完善。用生命來解釋生命,用生命來碰撞生命,用生命來補養生命,這才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所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極好教材。但是,有些內容如果教師不去強調,學生有可能一生都不會意識到。語文教師有責任和義務把落實這部分內容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
2、生命教育的內容包括以下三點:
(1)感悟親情—認識生命的不易
在瑞典,老師會讓孩子門摸著孕婦的肚子給他們講人的出生,教育孩子什么是生命,為什么生命來之不易,從而是學生認識到生命之可貴。此外,小學生還被允許到醫院太平間與遺體接觸,同時被告知,一個人的死亡對自己、對親人意味著什么,輕賤生命將會帶來什么后果……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雖然沒有這樣重視生命教育,也沒有開設專門課程進行教育,但是,在語文學科中我們還是能找到很多課文反映親情的可貴,如《麻雀》描述的一只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故事,通過朗讀、討論等方法使學生懂得母愛懂得偉大。這些課文都能讓學生很好的理解生命的誕生、成長、是多么的不易,從而,培養學生從小學會感謝周圍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他們的親人。愛惜生命、呵護生命,從而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2)感悟友情——體會生命的快樂
  一個人的一生必然會有一些朋友。真正的朋友不僅可以同甘共苦,而且可以幫助自己解決許多人生當中的困難和麻煩。可是現在常常聽到一些老師在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管了。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這話一點不錯,我親眼目睹我們班一位同學因借不到繩子跳繩,急得在一邊流淚。在物質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孩子的感情卻越來越貧乏了,快樂也越來越少了。
  比如《草船借箭》在學生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的同時,也要教育學生不要像周瑜那樣因妒忌加害于人,同學之間要以誠相待。再如《再見了,親人》一課讓學生感受中朝兩國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濃厚情誼,號召同學們要互相幫助,要樂于助人。
(3)感悟師情——體會生命的博大
有一位學生是這樣說的“老師,您以靈魂的芳香熏陶著我們,以人格的魅力感召著我們,不僅教給我們知識,而且還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往往在我們迷失了人生的道路時,是老師給我們指點迷津,往往在我們失落自卑的時候,是老師給了我們奮力拼搏的勇氣!我們要感謝老師,感謝他們給予我們的一切。一定要牢記老師的每一句話,讓勞累多年的老師不為我們操心,讓為我們而付出很多的老師得到回報,那就是學生優秀的品格和優異的成績!”
老師是給予我們知識的人,是給予我們打開知識寶庫鑰匙的人。比如《老師領進門》講的是著名文學家不忘老師的啟蒙教育。這樣的課文都在潛移默化地教育孩子感謝師長。教育他們要從小事做起。比如尊敬老師,不給老師添麻煩,為老師擦黑板,給老師倒茶等。尤其是要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回報老師的教導。
3、生命教育的目的
(1)讓學生學會感動
  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積極向上、追求美好的情感能陶冶人的愛心。學生美好的情感被調動起來,可以成為強大的學習動力,推動他們去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發奮圖強,創造美好的未來。
  有個學生在周記里這樣寫道:“人在世上,要學會感激,要感激父母養育了你,感激社會接納了你,感激上天鍛煉了你。只有心存感激,心存感動,才能不斷成長和成熟。當我們知道什么叫感動的時候,我們也就長大了。”感動是心靈覺醒的前兆,是生命燃燒的火種,在感動中教育,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升華人格,陶冶性靈。從某種意義上說,感動就是教育的真諦。
(2)讓學生學有思想。
印度偉大詩人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是應當向人類傳送生命的氣息”。所以教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美好的“善”根。“何以為生”只是教育的初級目的,“為何而生”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我想讓學生學有思想就是教會學生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勤奮上進的學習作風,善良友愛的處世原則,真誠守信的為人之道……
(3)讓學生學出意義。
 理解生命的意義,要注重生命的過程。我很喜歡《沙原隱泉》中的一段話:“爬,不為那山頂,只為已經劃下的曲線;爬,不管最后到達什么地方,只為了已經耗下的生命;爬,站在永久的頂端,不斷浮動的頂端,自我的頂端。爬,只管爬。”生命的過程是一個攀爬的過程,是站在今天的自我的頂端向明天的自我的頂端進步的過程。我總難忘傳說中的荊棘鳥,用劇痛和生命換得一次生命的絕唱,讓人們知道只有磨難與苦痛才能造就輝煌的生命過程。
(4)讓學生學得快樂。
一位詩人說過這樣的話:世界上許多事情都可以等待,惟有孩子不能等待,因為孩子的名字:“今天”。如果孩子的“今天”是絞著手指低頭服罪,是咬著筆頭面紙書過,是噙著眼淚當眾自毀……那還有什么健康?什么快樂,什么自信,什么向上可言?精神生活理應成為校園生活的核心,現代教育必須凸現“生命觀”。

三、過程與策略
【喚醒】
奧地利精神醫學家弗蘭克博士經常問遭遇舉動的病人:“你為什么不自殺?”病人的答案通常可以為他提供治療的線索。譬如,有的是為了子女,有的是因為某項才能尚待發揮,有的則只是為了保存一個珍貴的回憶。利用這些纖弱的細絲,為一個傷心人編制出意義和責任,找到“充實”——這便是他的“意義治療法”。我想,我們的語文教育,也應當來一些“意義治療法”。這種治療,其實是一種喚醒,喚醒學生的善根,能夠讓同學們相互幫助,相互依賴快樂成長。
? 策略一:在活動中教學
讓學生學會感動可以從親情教育入手做“專題式語文學習”:
▲作品賞析: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從音樂、書畫、攝影、古詩詞、影視等藝術作品中選取一類,大量搜集這類藝術中關于親情的作品。如電影《少年犯》、《媽媽再愛我一次》;古詩《游子吟》等。
▲會話練習:要求學生回家和父母作一席談,聽聽他們對自己有什么期望與叮嚀,并做簡要記錄,要求所有學生發表隨感,做課堂口頭交流。
▲觀察練習:所有學生當堂做一次父母親的肖像描寫;回家仔細觀察父親或母親,做一次肖像描寫;向父母要他們結婚或年輕時的照片,做一次肖像描寫。把三次肖像做一個比較,以書面形式發表隨想。
▲作文講評:安排在家長會上,讓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
? 策略二:在親歷中體驗
▲ 采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了解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他們辛苦付出的小故事,把最感人的故事記下來。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父母長輩的愛。如一張賀卡,一杯清茶,一封書信,一張親情小報,陪母親逛逛街,給爺爺捶捶背等等。
? 策略三:在情境中學習
在語文課中創設一種優化場景,激發學生相應的情感,把情感活動和認知活動結合起來確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強調以鮮明的形象強化學生感知教材的真切感,以真切的感情調動學生參與認識活動的主動性,使情境具有鮮明的形象力和感染力,讓學生成為審美的主體,由獲得美感而形成美的體驗,理解美的實質,形成審美意識,是情在理中,情理交融。
如五年級語文課本中《月光曲》這篇課文的設計中,教師就是在導入新課的板塊中融入了情景教學,將音樂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伊始就將音樂融入課堂,借助音樂形象來觸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所謂“曲調未成先有情”為整節課的情感定下基事調,同時又喚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激勵】
激勵并不是對孩子的同情,而是對每個孩子都平等相待,為每個人創造機會,讓他們感受成功,覺得作為成功者的刺激和吸引力,這樣他們才會追求成功,進而取得成功。
? 策略:激勵的評語
在每一次的作文批改中、日記中、甚至是普通的語文作業本中老師有意識地留下幾句激勵式的評語,有利于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事實證明,小學生非常喜歡激勵式的評語,學生說:“讀老師的評語,就像媽媽撫摩我的頭的感覺。”
以下是部分作文的評語,可作參考:
●你閱讀廣泛,積累了大量的詞句。因而在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情時,能用貼切的詞形象地表達出來。老師為有你這樣的學生高興。只要繼續努力。你的作家夢定會圓。
●你的課外生活真精彩,從你的文中老師知道你是個好棋手。不但棋藝好,棋風更好。什么時間也跟你學一招。再學幾年,去參加象棋大賽,一定會拿獎的。
●你寫的校園一角真美。那花、那草、那樹、那長廊無不包含著無比喜愛之情。你是個會觀察、會生活的人,老師、同學都欣賞你!
●你越來越棒了!你的作文真使我大開了眼界。你媽媽人美心更美,她對病人滿腔熱情,對工作一絲不茍,極端負責,這種精神是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啊!我也為你有這樣的好媽媽而感到驕傲!
●看了你的游覽作文,仿佛身臨其境。那兩層樓高的長頸鹿你寫得栩栩如生,那憨憨的大熊貓,機靈的小猴,狡猾的狐貍躍然紙上,讀你的文章是我的一大享受。繼續努力,你的文章是我們的最愛。
【發展】
學生是正在發展著的人,他們有一個生理、心理、知識、能力、情感的發展過程,學生一生都在發展著。在發展過程中,學生不可能是一個很完整的人,教師應該承認并容納學生的不足。教師的責任就是根據學生的特點,創設條件,讓學生主動地完善自己,發展自己。尊重每一位學生,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充分肯定,對他們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則熱情地幫助、指點,以情育情,在師生之間建立起和諧的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要肯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做出的一切努力,肯定和贊揚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切探索、創新、發現行為和活動。
? 策略一:把握人文精點對白
正確把握文本中的人文精點,關注人的情感需求和精神世界才能把握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更重要的還要從學生的人性需求出發,尋找文本與學生之間對話橋梁和結合點,讓學生感受人文精神,傳承人文精神。
例:四年級語文第一學期的《微笑著承受一切》,這篇課文敘述的是發生在我們身邊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桑蘭原是國家體操隊的隊員。她17歲那年參加了在美國紐約長島舉辦的友好運動會,不幸因脊髓嚴重挫傷而造成癱瘓。在接受治療期間,她以“桑蘭的微笑”征服了大洋彼岸的人們。 這篇課文共有7個小節,文章采用倒敘的手法,回憶桑蘭在一次跳馬比賽中不幸負傷,在傷痛治療期間,沒有絕望,而是微笑著承受一切,表現出了這位中國小姑娘面對重大打擊的驚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這篇課文是給予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之文。
課文的重點是3—6小節,難點是理解“微笑著承受一切” 的真正含義。在初知課文內容后,我引導學生找到“堅強”一詞,也就找到了這篇課文的突破口。從重點詞引出了重點句:描寫桑蘭堅強的四個句子。這些語句需要學生通過揣摩并加以體會。在課堂上學生理解了這些句子,也就感悟了主人公是如何向命運挑戰的,也就能懂得一個人只有微笑著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挫折、煩惱,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從而才能感悟主人公的堅強,才能感悟“微笑著承受一切” 的真正含義。
采用什么樣的手段來研讀這些句子呢?起初,我是這樣設計的:在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后讓學生談談你讀懂了什么,讓學生通過討論感悟人物品質,但老師們感到這些句子理解起來不是很難,要讓學生去談,也談不出什么,這樣設計效果不是很好。經過一番思考后,我設計了如下的練習:
在桑蘭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的時候,她(沒有掉一滴眼淚),這令(隊友們)感動。
在桑蘭配合醫生治療時,她(忍著劇痛哼著自由體操的樂曲),這令(醫生)感動。
在桑蘭纖細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動作時,她(總是累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的,這令(周圍的人)感動。
在無數關心她的人面前,桑蘭(總是帶著動人的微笑),這令(所有的人)感動。
詞句所蘊含的情感只有 “意文兼顧”,才能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個練習涵蓋了文本中3—6小節的內容。學生要完成這樣一個練習必須先要理解課文內容。這樣的練習,它將學生學習內容畫繁為簡,畫難為易,體現了一個語言訓練的過程。這一環節可以說是我本堂課的一個亮點。學生在填空的過程中可以從書上直接提取答案,可以要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有過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學生既習得了教材的內容,又進行了語言的操練,達到了思維與語言的統一發展,從而積累了語言,真是一舉兩得。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內容也就水到渠成。學生的情感就沿著這四個句子鋪設的心路一步一步走進這位堅強的小姑娘。桑蘭驚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感動了(隊友們)、(醫生)、(周圍的人),所有的人。此時此刻孩子感動,老師感動。我認為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課時,千萬不可丟失掉這份美麗的“感動”。此時,再讓學生進行朗讀,他們的內心會涌起一種深深的感動,他們的心靈會受到一種震撼。他們飽含深情和敬佩,真正走進了文本。他們把課文的內容和感情通過自己的聲音再次體現出來這是一種在創造,是賦予作品以生命。以讀促情,學生對桑蘭的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從這一重點難點的突破中,我感到老師在備課時一定要抓住文章的練點,讓學生穿行在字字句句的“密林” 中,讓他們沉浸其中,品味再三。
? 策略二:實現師生平等對話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時常會問自己,怎么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在課堂上平等對話,共享語文學習的美好。我想:只有教師對自己角色有了正確的定位,蹲下身來,樹立課堂上教師始終是服務于學生的意識,才能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實現我們教學的智慧。
教師在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充分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和閱讀積累,深入文本思考,“潛心會本文,披文以入境”,并與同伴交流,共同體驗、感悟,實現與文本的平等對話。在與教師、同學的交流時,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再一次實現平等對話。學生在對話中,在對文本的反復琢磨中,體會到了語言文字的精妙;在身心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松懈的狀態下,學生思維活躍,反應熱烈,富有靈性的言語自然而快捷地產生。可見實現師生的平等對話,才能放開學生思維的束縛,給學生一個想象的廣闊空間,使學生的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四、警示與反思
(一)激勵要注意“度”的把握
有首詩說得好:“禾苗干涸了,需要澆水,但不能太多,水多了就會淹死。車胎癟了,需要充氣,但不能太足,太足了就會爆炸。生命短暫,需要關愛,愛不能太多,愛的太多了就成了傷害。”激勵是一把雙刃劍,他可能給學生帶來活力與激情、亢奮與向上,又可能成為學生自尊放大、人格扭曲的溫床。因此,激勵教育必須掌握好“度”。
(二)教師要自我完善
《新課程標準》下,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師再也不能無視學生尊嚴、傷害學生感情,必須更加自覺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把他們當成可堪造就的有為之才,全身心地接近他們,感染他們,幫助他們克服缺點,引導他們走向成熟。只要本著尊重學生并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態度,就不會對學生采取歧視、威逼、體罰等“敵對”手段。尊重學生就是最好的教育手段,一個不懂得尊重學生的老師,永遠成不了一個好老師。
語文可能給學生什么呢?也許只能讓他們更多的感受生命是美好的,語言文字是美妙的,很多感情是有價值的。讓學生多一次真心的微笑,多一次投入的思考,多一次被肯定的機會,多一次情感的提升和思維的創新。讓語文課更多的和學生的內心情感和人生發展相關聯,讓每一個生命更加美好,讓正義與課堂同在,讓真善美與課堂同在。



作者:114.238.93.*   發表時間:2010-05-01 17:48:00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