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FANG  

03-09

300642次

3人

6個

99個

2468人

164部


站長: [申請站長]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主樓] 三、方氏源遠與遷徙分布

三、方氏源遠與遷徙分布
據2006年公布的新百家姓,方姓為當今中國第63位大姓,方姓人口大約占了當代人口的0.36%,總人口約430萬。
據譜牒和相關資料記載:自方雷受封方山得姓以后,最初是在河南境內繁衍發展,并有部分人遷居到山西和山東,其中東遷到山東半島的方姓人與當地的東夷人結合,大量接受東夷文化,并要那里建立了方國。在夏商時期,方國已成了一個強大的國族,史稱為方夷。據史書記載:自商王武丁至帝辛時的方國,經常侵擾商朝的邊境和屬國,因此,商朝方國的討伐也從未停止過,卻全都無功而返,方國最后降服于周朝。
到了周宣王時,方雷的63世孫方叔先后奉命征伐淮夷,擊退北方少數民族獫狁的侵擾,又率兵車三千討伐不聽號令的楚國,建立了赫赫功勛,使衰落的西周王朝出現了中興的曙光。在詩經的《采芑》篇中,詩人為此發出了方叔元老克壯其猷的贊譽。周宣王為了表彰方叔的功勞,賜方叔食邑于洛邑,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
方叔生有六子,廷珍、廷璽、廷佑、廷寶、廷琳、廷圭,其后各有傳承,方氏家族的繁衍世系自此有了詳細的記述,方叔也就成了方姓的分宗之祖。方叔的長子廷珍遷居冀州。靖康元年閏十一月,金軍攻克北寬松國都汴京,次年三月,金軍大肆搜掠后,驅擄徽、欽二帝及皇室、大臣等數千人北返,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欽宗之弟康王趙構在南京稱帝,是為高宗,為逃避金軍的追擊,高宗最終定都于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廷珍的65世孫方文錦由于護駕有功,官拜節度使。方文錦的長子方耕道遷居姚江,傳姚江派。次子方嵩年遷居臺州寧海城西門,傳臺州派。三子方履之任紹興上虞教授,履之的玄孫浙東轉運使方彰德隱居于上虞清潭,傳虞嵊派。








方叔的次子方廷璽,遷居青州,其后譜載未詳。方叔的三子方廷佑的后裔分為兩大支脈。其一是廷佑的二十七世孫方進的后代,據文天祥于宋端宗景炎元年所作的方氏族譜記載:西晉初期,方進的十九世孫方尤相任南昌刺使,攜家定居于南昌城內鯉魚池,這是方姓入遷江西的最早記載。方尤相的五世孫方聰生有三子,長子方處,徙居湘潭。次子方顏,徙居福建,他的二十八世孫方明達于明洪武十六年由福建汀州上杭遷居江西定南。方聰的三子方定生有五子:尚仁、尚賢、尚文、尚政、尚信。梁武帝末年,候景叛亂,梁朝軍隊糧食局餉匱乏,方尚仁兄弟五人捐贈糧餉,湖東王蕭繹為表謝意,均賜以高官顯爵,兄弟五人力辭不受,后來分居于江西各處。方定的長子尚仁遷居南康。次子尚賢遷居贛縣五云松林,他的后裔以后逐漸分居于贛倒、遂川、泰和、萬安和湖南衡山、桂東,云南鎮雄,貴州本節、大方,四川舒永,福建武平等地。三子尚文遷居興國龍坪,四子尚政徙居上猶北門,五子尚信則定居南康,他的后裔以后逐漸分居于上猶、南康齊溪口、老鏡壩、蘇家垅、大窩鄉傲唐和重慶涪陵等地。








方廷佑后裔中的另一脈是二十六世孫方纮的后代,也是方姓人口最多的一支。方姓的南遷始于西漢平帝元始五年,即公元5年,當時攝政的外戚王莽已漸露不臣之心。河南太守方纮對此深感憂慮,在面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王莽征召時,無奈的方纮只得掛冠而去,攜家由河南遷徙到歙之東鄉。歙之東鄉在當時為丹陽郡歙縣的東鄉,并不是明清時的徽州地區,而是浙江嚴州府淳安縣,就是今天的浙江省淳安縣千島湖一帶,方纮也因此成為方氏南遷之祖。
方纮的兒子方雄,東漢光帝年間曾任尚書郎、黃門侍郎、官至西河太守。方雄有三個兒子:方儕、方儲、方儼。長子方儕,漢明帝永明元年舉賢良方正,官至荊州南郡太守,封關內候,與文學知名。方儕的二十六世孫方仕南在后唐同光元年遷居平江,就是現在的湖南省平江縣。方儕的三十一世孫萬戶候方汝舟,后唐同光二年遷居岳州長巴陵,就是現在的湖南省岳陽市。方儕的三十四世孫方白允于宗仁宗天啟四年遷居鄂州崇陽縣通城鎮義井,就是現在的湖北省通崇陽縣和通城縣一帶。方白允的九世孫方耀祖、方光祖兄弟于宗端宗景炎元年遷居通山縣。明洪武六年,方儕的四十九世孫方正乾、方郁文、方祥發堂兄弟三人遷居 黃州府黃梅縣。方儕的后代現今主要聚居在湖北、湖南兩省各地。









方雄的次子方儲,漢章帝建初年間,舉孝廉第一,任郎中、補章句令,歷任阜陵、陽翟二縣。元和初年,舉賢良方正,對策天下第一,科博士郎,授洛陽令,升太常卿。漢和帝永元五年,擔任太常卿的方儲,因對郊外祭祀選擇日期的諫言不被和帝采納,并被認為不忠,遂引以為恥而自殺身亡。事后才明白的和帝深為方儲之死悲哀,說:儲死,誰與我共治天下呢?追贈方儲為尚書令、黟縣候,命官護尸歸葬歙之東鄉。同時在方儲修身練丹的柳亭山敕建家廟,并取名為“方仙翁廟”。宋政和七年,宋徽宗賜廟額“真應”。方儲雖然不是主導方氏家族移居江南的人物,但死后卻被神化了,成為方氏一族的崇拜對象,尤其是在封建社會里面,庶民不能隨意建立的家廟本身是顯示方氏為世家大族的重要標志。因此,方儲成為后裔們精神上的凝聚點。
方儲生有三個兒子,長子方儀,字觀之,承父親爵祿,裔孫衍莆田、九江、滁陽等支派。次子方覿,字贊之,封關內候,安石將軍,后裔衍生出池州、湖州、常州等支派。三子方洪,字弘之,拜郎中,封關內候,后裔分衍嚴州、衢州、婺州、休寧等支派,這些支派分遷于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貴州、云南、四川等地。
唐德宗大中年間,方儲長子方觀之的后裔都督長史方琡,從安徽歙縣回歸河南固始方龍山居住。方琡的兒子方殷符,做過御史中丞,又生有七個兒子。其中七子方廷滔曾任過左仆射,他的后裔有的遷到了饒州、信州、江州、蘇州諸郡。三子方廷范是大唐大順年間的進士,歷任主管福建長溪、古田、長樂三縣的官員。因正逢唐朝末年,中原戰亂不斷,無法回歸固故里,便選擇莆田的刺桐巷居住下來,并把刺桐巷改名為方巷。

作者:方港水   回復:11   發表時間:2010-05-04 16:49:08

族譜錄紀念網
[回復] 回復三、方氏源遠與遷徙分布

方廷范有六個兒子都中過進士,長子方仁逸為唐朝光化年間進士,次子仁岳、三子仁瑞、五子仁載為唐朝乾寧年間進士,四子仁遜、六子仁遠中唐朝天祐年間進士,時稱“六桂聯芳”,方廷范也因此被稱為“六桂之父”。又因為第五子方仁載官至上柱國、金紫光祿大夫,方廷范也被封為上柱國、金紫光祿大夫,于是便有了“金紫六桂”這個稱號。宋朝時,金紫六桂方氏已成為閩中的著名大姓,后裔分布于福建、廣東、湖南、湖北、香港、臺灣等地。南宋末年,二桂方仁岳的后裔駙馬方道盛遷居廣東開平,他的后代分布于廣東、廣西各地,還有很多遷居港澳臺及僑居歐美、大洋洲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明朝洪武年間,五桂方仁載的第十七世孫方勝,因軍功封為世襲都指揮使,并由福建莆田復歸河南固始,此后,方勝的后裔發展成為固始大族。據資料記載:唐宋時期定居于福建省莆田縣刺桐巷的方氏后代,有的與阿拉伯商人通婚,有的信奉伊斯蘭教融入回族,并漂洋過海到了國外,形成海外方姓的一支,其中一支在宋元之際避亂遷至海南臺瓊州。








唐末五代的社會動亂,促成了江南方氏第二次大規模遷徙,他們由歙之東鄉和桐廬向徽州山區移民。遷至徽州地區的柳山方氏,主要是方儲的次子贊之和三子弘之的后裔。在方儲的次子方贊之的后裔中二十九世孫方蒙在宋太祖乾德二年遷到歙縣左昌干,其曾孫即方儲的三十二世孫方忠正則于端拱元年遷到蘇村,成為蘇村派的始遷祖。方忠正的長子方桂于天圣元年遷回了淳安縣縣源,為幫源之祖。方桂的六世孫方文毅在南宋紹興年間遷居佘坡,為佘坡派。方忠正的五世孫方天澤于元末避兵亂遷到磘溪,成為磘溪的始遷祖。還有三十二世孫方希道于宋天圣九年遷到寒山,為方氏環巖派。三十四世孫方杰興遷到靈山,成為靈山派。
方弘之的后裔中以方儲第29世孫,晚唐詩人玄英先生方干的后裔分布最廣,人數最多。但最早移居的一派是方干之弟方羽,為躲避唐兵裘甫之亂而遷到歙縣茆田,成為聯臨派之祖。到了北宋時期,方干的后裔即方儲的32世孫方景玘為躲避戰亂移居歙南,發展為方氏方村派。34世孫方承威遷到瀹坑,成為瀹坑派。36世孫方桂則遷到了柘源,為柘田派。南宋以后,方氏仍接連不斷地遷居歙縣,41世孫方子華于南宋紹興年間遷到瀹潭,成為瀹潭派。41世孫方貞獻于南宋紹興十處遷到潛口,為潛口派。42世孫方安忠于南宋淳祐十二年遷到沙溪,為沙溪派。居住在歙之東鄉,即浙江省淳安縣的方儲后裔,遷入徽州主要是唐末五代的動亂時期,南宋初期也有過一個遷居浪潮。以后,由于土地和人口的矛盾,方氏支派在徽州境內的遷徙持續不斷。明正德嘉靖年間,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給了徽州前所未有的震蕩,使方氏家族遷徙和重建方向轉為同農村到城鎮為主。方氏因經商而遷徙的城鎮幾乎遍及全國,尤以江、浙、贛、鄂、川及閩、粵、魯地為盛。













方雄的三子方儼,以功任大都督,也以文學知名,他的后代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等地。最早遷居福建漳州的方姓人,就是方儼的后代。河南固始地處河南邊界與安徽僅一河之隔,他倚大別山,北靠淮河,交通極為便利,即使是在今天,他的水道航運也極為發達。在中國的歷史上,固始是中原地帶與外界聯系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地方。
公元669年,在福建泉州和潮州之間發生了戰亂。唐高宗詔朝議大夫陳政統領嶺南行軍總管事,率府兵3600名,軍校123員前往閩南鎮撫。由于長途跋涉,加上水土不服,官軍戰斗力被大大削弱,雖初戰告捷,卻被當地的嘯亂分子圍困在九龍冊。被困在九龍山的陳 ,一邊進行防守,一邊耕種,同時向朝庭請求援兵。一直到了第二年,陳政的兄弟陳敏等人在河南固始招募了58個姓氏的軍校共5000余人,開赴九龍山進行增援。兩支部隊會合以后,平息了少數民族的嘯亂分子發動的嘯亂。八年后陳政病逝,他的兒子陳元光繼承父職,并極力開發閩南,與當地少數民族進行交流,并于公元686年建立漳州郡。陳元光被人稱為“開漳圣王”,隨著陳政、陳元光父子遠征的河南固始八千多名將士們長留在了福建。

作者:方港水   發表時間:2010-05-04 16:49:52

[回復] 回復三、方氏源遠與遷徙分布

方儼的二十二世孫方子重,字伯虞,河南固始人。當時從征入伍,時任陳政將軍的府兵隊正,平定嘯亂后,被派駐漳州文山(即現在的龍海市榜山鎮崇福村),就地肇基蕃衍,成為方姓入籍福建漳州之祖。宋高宗紹興二十年,被追封為昭德將軍。方子重的十一世孫方進益于唐大中十四年,遷居霞浦方厝城。方進益生有三子:翊周、翊有、翔周。長子方翊周為避戰亂,于后晉天福七年,攜家揚帆北上,至浙江蒼南昆陽塘頭肇基,為塘頭派之祖。方翔周則徙遷浙江金華、義烏等地。方子重的十九世孫方仲文的后裔方大迪、方大迎、方國禮等分居于福建龍海、漳浦、云霄、廣東惠來等地。明清至民國時期,世居福建的一些方子重后人陸續遷居臺灣及東南亞一帶。唐朝后期的僖宗光啟年間,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率部進入福建,其部將方士琮隨軍入閩,成為另一支入閩之祖,他的后裔分布于福州、龍海、漳州等地,清初有一部分遷居臺灣。
方儼的二十四世孫方學盤生有五子,其次子方云二,于唐咸通已丑年從江西弋陽應聘到黃梅縣任教,不久娶妻董氏,定居于此,成為黃梅之祖。










方叔的第四子方廷寶的五十四孫方圓寶,唐景福年間中進士,后唐天成年間勝地撫州臨川縣令。他勤政清廉,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愛戴,離任時,老百姓攀轅挽留,于是便定居臨川黃塘。當地有座橋,屢建屢毀,方圓寶出資重建,名曰三橋,這座橋至今尚存。方圓寶的四世孫方致中,于宋雍熙二年由臨川縣三橋遷居崇仁縣砦源,成為崇仁之祖。方致中的后裔以后逐漸分布于江西崇仁、弋陽、景德鎮、廣昌、宜黃、豐城、南豐、廣豐及四川等地。
方叔第五子方廷琳的二十七世孫方絃后裔傳至二十六世后失考。







方叔第六子方廷圭一支的后裔遷衍分布則較為復雜,其中主要有:方廷圭的三十世孫方武郊遷居成皋,三十二世孫方繼楚遷居曲阜,四十世孫方品杰遷居和州,四十二世孫方至清遷居舒州,四十五世孫方器璉遷居嘉魚縣,四十八世孫方貢達遷居麻城,五十二世孫方師忠遷居蘄春,五十五世孫方申賢遷居武昌郭店,五十八世孫方春申遷居漢中,春申弟遷江夏,六十一世孫方天禎遷居穎川,六十八世孫方玉興遷居桐城,方玉秀遷歙縣,七十世孫方至仁遷居青州,七十一世孫方統九遷衡州,七十二世孫方幸謀遷居彭德,方幸常遷臨淄。七十五世孫方圣楷于宋淳祐九年自浙江省淳安縣遷居江西進賢縣,他的五世孫方文旌,明洪武二年任武昌縣金牛鎮巡檢,攜家眷和二弟方文淑、三弟方文謀由進賢縣遷居于武昌金牛鎮。方文旌的次子方十二、四子方仲三和方文淑的長子方添一、三子方洪三后來遷居于大冶縣。方圣楷的四世孫方福九、六世孫方騰高也先后由進賢縣遷居大冶。
方廷圭的七十六世孫方聰遷居大冶,方開一遷居黃石,方受二遷居鄂州汀祖鎮。清康熙五五十一年,江南多災,方廷圭的九十世孫湖北大冶陳貴鎮方永寧擔挑二子思秀、思瑞順漢江而上,遷居陜西鎮安西口南溝河。乾隆十九年,波折政府遷長江中下游災民于陜西,方廷圭的九十一世孫湖北英山縣方思潮被遷至祚水縣金井河仙人廟小河口。
方廷圭的后裔主要聚居在湖北、陜西等地。















從元末、明初開始,一直到清朝中期,方姓人隨時局的變更,形成了一次遷徙浪潮,方氏家族的分布格局就在這一場持續了400年的大遷徙中基本定形。由于元朝對漢人的殘酷統治,終于激發起反抗的怒火。1351年,韓山童、劉福勇在潁水領導3000紅巾軍起義。與此同時,方國珍在臺州、徐壽輝在蘄州、張士誠在泰州也先后發動起義,與元軍在中華大地上展開一場血與火的較量。從元末到明初的二十多年間烽火連天,兵連禍結。為躲避戰亂,許多人不得不舉家遷徙,尋找安身立命之所。
明朝建立后,曾經作為主戰場的山東、河南、湖北等地十室九空,田園荒蕪,人口銳減,經濟凋弊。為解決這一問題,明朝政府鼓勵向人口稀少的地區移民,并制定了一系列獎勵政策和強制措施。將當時人口較多的山西、江西一帶百姓遷往河南、山東、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貴州、四川等地。移民的方法和步驟大體有譴返、軍屯、商屯、民屯等幾種。作為當時主要遷徙中轉站的山西洪桐縣大槐樹和江西潘陽瓦屑坎,也由此永遠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現今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及云、貴、川等地的方姓聚居地,絕大多數就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
例如,原籍江蘇省淮安府山陽縣的方手,明初功封武略將軍,鎮守河南省唐州,就是今天的唐州縣,他的后裔世居于此。原籍浙江寧海的方榮,以軍功授軍產于山東省茌平縣,江西泰和縣方震攜家遷居湖南新化縣,泰和縣方堯一遷居湖北孝感縣,浙江寧海縣方李遷居云南晉寧縣,江西金溪縣方堯遷居貴州省綏陽縣,湖北孝感縣方孝隨燕王掃北后落籍于河南滿城縣茂山衛。
明朝中葉以后,一些世居福建的方姓人陸續渡海遷入臺灣,如方筆、方繹兄弟定居金門,方藹遷居嘉義,方獻玉、方茂埕、方為修移居白沙,方重善入墾竹南,方揚入墾臺北,方徹祉入墾臺南,方苞入墾嘉義,方求入墾新化,方天生入墾屏東枋寮等等。今日方姓人口占臺灣人口的第53位,分布較多的縣市有臺北、臺南、高雄、屏東等地。
明清之際,四川等地再遭嚴重破壞,人口損耗殆盡。從清初開始,又有大批外來移民遷入四川。其中,最大部分來自湖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湖廣填四川”。由于移民中最多的是湖北人,包括以往從江西遷入湖北的移民后裔,所以人們在“湖廣填四川”的前面,往往會再加上一句“江西填湖廣”。
方姓人遷居香港有明確記載的最早時間是清乾隆七年,世居廣東東莞河田的“五桂”方仁載的后裔方肇基南遷至香港,開拓西貢北區榕樹澳村。方肇基的后裔現有1800多人,分居于香港、內地、臺灣、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
清朝以后,方姓雖然有零散的遷徙分居,但大都沒有形成較有影響的聚集地。
1956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將新安江電站正式列入第一個五年計劃,水電站所在地——浙江淳安縣開始大規模移民。1959年9月,新安江水庫建成,海拔108米以下全部淪為水城。方儲、方逢辰等歷代方氏祖墓葬和祖居、牌坊、宗祠等2000余年來歷史文物古跡全部被淹。至1970年,先后有四萬方姓人被轉移安置到江西、浙江、安徽等省各縣市農村。
如今的方姓人,遍布全國和世界各地,成為中國姓氏中的一大姓。

作者:方港水   發表時間:2010-05-04 16:50:36

[回復] 回復三、方氏源遠與遷徙分布

作者:119.128.212.*   發表時間:2010-09-30 23:25:24

[回復] 回復三、方氏源遠與遷徙分布

作者:59.59.6.*   發表時間:2010-11-13 16:16:23

[回復] 回復三、方氏源遠與遷徙分布

作者:183.167.172.*   發表時間:2011-03-22 17:58:48

[回復] 回復三、方氏源遠與遷徙分布

學習了,謝謝!

作者:方貴標   發表時間:2012-04-08 20:54:34

[回復] 回復三、方氏源遠與遷徙分布

請考察陸良方氏,云南富源十八連山茂鐸村老產社方氏的來歷,我們感覺我們與廣大宗族失去了聯系。

作者:方孟河   發表時間:2012-04-25 10:22:13

[回復] 回復三、方氏源遠與遷徙分布

我們的輩分是:金光良啟政,東永望朝廷,祥發河南遠,吳西今起程。

作者:方孟河   發表時間:2012-04-25 10:25:27

[回復] 回復三、方氏源遠與遷徙分布

各位長輩,有誰能知道現居住在福建省閩侯縣南通方莊的方姓人家是從哪兒遷來的?

作者:方元鳳   發表時間:2012-07-01 10:00:14

[回復] 回復三、方氏源遠與遷徙分布

作者:方毅   發表時間:2012-07-01 18:56:37

1 [2] 最后一頁 跳到 頁/共2頁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