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19891次
2人
2個
49人
3部
物以稀為貴,不要因我們的姓大多數人不認識,終有一天,他們會知道,這讀pang,不讀feng.逄姓的人們,咱們要爭一口氣,讓世人記住逄。 qq:857051411
作者:218.25.82.* 回復:6 發表時間:2008-10-10 15:07:54
作者:221.215.143.* 發表時間:2008-12-15 13:07:39
逄氏歷史來源「逄」源出:逄(Páng)姓源出有三:1、出自姜姓,上古炎帝的后裔,以國名為氏。炎帝子有人名叫陵,商初受封于逄(今所在地不詳),建立了逄國。也稱為逄伯陵。到了西周武王的時候,逄國滅亡,改其地為齊,改封給姜太公,逄國的后人以原來的國名作為姓氏,成為逄氏。2、起源于夏朝,是有名的弓箭手逄蒙的后代。唐代的學者顏師古說,逄姓的起源和逢姓相同,都是逄蒙的后代。夏朝的時候,有一個出名的弓箭手叫逄蒙,曾經拜后羿為師。他的后代也隨著他姓逄,稱為逄氏。3、起源于春秋時期,春秋時的齊國君主有車左官名逄丑父,他的后代也稱逄氏。成為逄氏的又一支。逄姓始祖:逄伯陵。逄姓出自姜姓,起源于6000年前,炎帝之子逄伯陵,以國名為氏。據《萬姓統譜》記載,炎帝有子名叫陵,商朝初年受封于逄(今山東省臨朐縣石門山),建立了逄國,為伯爵,世稱逄伯陵。后來周武王滅掉了逄國,該國的后世子孫便以原國名作為姓氏,這樣就有了逄姓,故逄氏后人奉逄伯陵為逄姓的始祖。二、遷徙分布(缺)逄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堂號計復堂:越王勾踐從吳國回來,想報亡國之仇。大夫逄同建議說:“吳國現在德少功多,必定很驕傲。我們要是想滅吳雪恥,必須結交齊國,放棄楚國,跟鄰近的國家友好,表面上對吳國友好。這樣一來,吳國必然麻痹大意,我們利用它這個弱點,才能滅亡它。”勾踐采用了逄同的計策,果然恢復了越國的強盛,滅亡了吳國。------------------------------------------------------------6、陵氏、蜂氏、逢氏、逄氏、殳氏、延氏器生鉅和伯陵。《海內經》說“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鐘,為樂風?!?逢伯陵是繼共工、四岳等部族之后而立的商代諸侯,是殷商時代東夷、齊地姜姓氏族的首領。近年考古發掘山東濟陽劉臺子村的逢國墓地,出土了屬于逢國的青銅器,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殷商時期,即為逢國所在地,春秋至南北朝為“逢陵”邑站所。有逢陵故城遺址。為商代逢伯陵建國之地,又作逢陵。位于山東周村城南二公里處。遺址面積二平方公里左右。逢陵、逢伯陵作為地名又被看作是夏、商時齊地的首都,但它的位置歷來有爭議。其實,早在《魏書》和《水經注?!分校鸵呀洿_定了它的地點是今山東周村城南郊的於陵(逢陵)古城遺址。當然,不能排除這個王國在長達千余年的歷史中有遷徙,但是至少在商代它已經存在于於陵古城了。於陵,又作逢陵,南面是一座酷似鳥形的山,叫鳳山,即是古代的於陵。於是古代的烏字,也就是傳說中的神鳥三足烏,於陵在古代也叫烏陵。而逢氏正是以鳥為圖騰的爽鳩氏的后代,奉於陵為神山而建都于此,故歷史上這里一地二名。 逄,上古時,逄和逢兩字是相通的,讀音也相同。所以唐朝時的學者顏師古說,逄姓的起源和逢姓相同,都是逢蒙的后代。上古夏朝時,有個出名的弓箭手叫逢蒙,逢蒙就是部落首領,他拜羿為老師,后羿則是最善于射箭的部落首領。逢蒙的的后代,至商代著名的歷史人物逢伯陵統一了齊地各族,為商代的英雄之一。被商朝廷封在逢地,建立逢國,逢氏是以國為姓?!秶Z.周語下》:“我姬氏出自天黿,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牽牛焉,則我皇*大姜之侄伯陵之后、逢公之所憑神。......”逢公為大姜之侄、伯陵之后,為炎帝之后。姬氏以天黿為神,則為黃帝之后,姬姜聯盟是遠在西周建立以前就存在的,是炎黃聯盟的一個實例。西周武王的時候,逄國滅亡,改其地為齊,改封給姜太公。(《左傳.昭公二十年》:“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逢伯陵(凌)的后代有陵氏,以國為氏的有逢氏,又有蜂氏。逄姓是逢姓的一個分支?!渡胶=洝ず冉洝吩疲骸把椎壑畬O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為侯,鼓、延始始為鐘,為樂風”。 伯陵的第三個兒子名叫殳,是箭靶的發明者,因此,帝堯封他為殳侯,賜他以殳為姓,稱殳氏?!锻ㄖ尽な献迓浴吩疲骸办稀鑫涔Α?。殳人部分又由陜西武功遷居今耀縣、銅川。延的后裔為延氏。延氏族,初居今陜西延安之延水流域。后延人有北遷入狄者,也有東遷入河南及山東者。 ============================================================【逄姓宗祠通用對聯】1.〖逄姓宗祠四言通用聯〗掛冠避世;易位全君。——佚名撰逄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東漢北海人逢萌,字子慶,家貧,曾任亭長。后離家去長安,正值戰亂,兒子逢宇被王莽所殺。他對友人說:“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到今天已經徹底完了,再不離開這是非之地,大禍就要臨頭了!”于是解下帽子掛在東都城門上,回鄉帶著家人渡海去了遼東。光武帝即位后,他又去了嶗山,養心修道,朝中多次征聘,他都不去。下聯典指春秋時齊國人逢丑父,晉、齊鞍之戰中,為頃公車右(在車上右邊護衛的武士),齊軍戰敗,他與頃公換了位子,使頃公得以脫險。掛冠去亂;抗節成仁。——佚名撰逄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東漢逄萌,家貧為亭長,既而去之長安,時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奔磼旃跂|都城門,攜家屬浮海客遼東。下聯典指南宋逄龍,隨文天祥抗呂師夔,戰敗沒于陣。2.六言通用聯:北斗光焰無際;海濤澎湃有聲:逄姓望族居住地“北?!倍智蹲致摗?br>東漢司馬門第;春秋大夫人家:上聯典指東漢左大司馬逄安,瑯玡人。下聯典指春秋時晉國大夫逄滑。3.七言以上通用聯為矢懸門,表丈夫大志; 編廬養晦,樹隱士高風。 ——佚名撰蓬姓宗祠通用聯? 聯載《姓氏族望聯》,全聯典指后漢時期北海人蓬萌事典。( 4.八言以上通用聯:為國捐軀,領三軍而抗敵;聯齊親楚,結四鄰以自安:上聯典指南宋大將逄文龍。下聯典指周代名人逄同。----------------------------------------------------------逄姓家譜文獻 家譜文獻:山東黃縣逄氏宗譜四卷,(民國)逄寶琛總纂,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石印本四冊。注:始祖為[明]逄孜?,F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山東龍口逄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山東安丘景芝逄氏族譜,(民國)逄玉麟重修,民國年間手寫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大眾日報》記者逄春階處。-------------------------------------------------------------家族名人歷史名人:逄安:東漢時期大司馬。逄滑: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逄同:周代越國人。越王勾踐從吳國回來,想報亡國之仇。大夫逄同建議說:“吳國現在德少功多,必定很驕傲。我們要是想滅吳雪恥,必須結交齊國,放棄楚國,跟鄰近的國家友好,表面上對吳國友好。這樣一來,吳國必然麻痹大意,我們利用它這個弱點,才能滅亡它。”勾踐采用了逄同的計策,果然恢復了越國的強盛,滅亡了吳國。逄丑父:據《春秋谷梁傳》和《左傳》記載:魯國的季孫行父禿,晉國大將卻克眇,衛國的孫良夫跛,曹國公子首僂,他們于公元前590年冬十月,同時被齊國邀請去做客。當他們到齊國后,每人都由齊國派使的侍者,季孫行父由齊國的禿頂侍者招待,卻克眇由齊國的獨眼侍奉,孫良夫有齊國的踮腐者陪同,曹公子有齊國的佝僂侍伴,齊國國君齊頃公之母肖太后同叔子在高處觀看笑而譏之,客人非常不高興的回國。晉國大將卻克認為這是齊國有意侮辱諸國,也是他本人的奇恥大辱,為雪此恨,次年(公元前589年),聯合魯、衛、曹三國軍隊,集戰車八百乘,步兵六萬,戰于鞍(北馬鞍山),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齊晉鞍之戰”。經過一場鏖戰,“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齊頃公乘坐的戰車被樹干絆住,驂乘逄丑父與齊君換裝易位,晉國大將韓厥趕至,行臣禮,逄丑父“令”齊君去華泉取飲,齊頃公借機而逃。分布地區逄氏望族居住在譙郡(今天的安徽省毫縣)、北海(今天的山東省昌東縣)。譙郡:東漢時期置郡。在今天的安徽、河南兩省之間的地區。北海郡:漢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置郡,相當于今天的山東省境內。遷徙分布:逄氏氏典型的漢族姓氏,其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二百九十六位門閥。今吉林省的長春市,江西省的鷹潭市,山東省的黃縣、龍口市、安丘縣、膠縣,天津市,等地,均有逄氏族人分布。
作者:123.235.167.* 發表時間:2009-08-26 14:32:59
我老家是膠州的,如題,家譜沒有續下來,我老爺爺是先字輩,我爺爺是金字輩,我父親是德字輩,我的輩份就不清楚了,13583969956,QQ230389898:loveliness:
作者:219.146.198.* 發表時間:2009-12-05 14:36:11
我叫逄萬鵬 這個姓氏 真的很少啊 上次 去醫院 就連博士生導師都不認識 真暈
作者:119.52.26.* 發表時間:2010-01-31 14:19:27
我叫逄萬鵬 QQ513574204
作者:119.52.26.* 發表時間:2010-01-31 14:20:16
膠州馬店東王延莊逄家族譜:清京顯宗忠,。。。。其他待考證
作者:222.93.167.* 發表時間:2011-01-17 10:58:48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