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18565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主樓] 新記《大公報》時期的經營分析/刁蘇彬

刁蘇彬 華中師范大學新聞系2005級研究生
[內容概要] 《大公報》是中國新聞史上負有盛名的民營大報。以往對它的研究多局限在其政治立場方面。堅奉“文人論政”理念的《大公報》報人在經營方面也有相當建樹,做到“文人氣節”與“商業經營”的平衡,并依靠經營收益支撐起報紙的發展。
[關鍵詞] 《大公報》 經營 胡政之

百年《大公報》史大致共分為四個時期:1902年至1916年為英斂之時期;1916年9月至1925年11月為王郅隆時期;1926年9月至1949年6月為“新記公司”時期;自1949年9月至建國后為新生時期。
而《大公報》最輝煌的時期就是“新記”時期。不過,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社會動蕩不安,報紙的經營發展大受影響,業務難以為繼。另外,1935年吳鼎昌入閣做官,公開辭去大公報社長一職,離開大公報。1941年9月6張季鸞在重慶辭世。本文考察的時期主要是從新記公司接辦到抗戰爆發前。
報紙的發展依賴于社會大環境的穩定、城市商業經濟的發展。從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建立起,國家很快完成基本統一,國民政府也開始致力于國家經濟建設、整頓國內社會秩序。在相對平靜的1927-1936年里,中國經濟年均增長保持在10%左右,是有史以來中國發展最快的時期之一,號稱“黃金十年”。大城市天津、上海等人口繼續增多,商業經濟顯現繁榮景象。
《大公報》在1926年由吳鼎昌、胡政之、張季鸞三人組成的新記公司接辦,于當年9月1日復刊。吳鼎昌任社長,胡政之任經理兼副總編輯,張季鸞任總編輯兼副經理。三人志同道合,優勢互補,各盡所能。吳當時是鹽業銀行的行長,出資5萬元盤下《大公報》;張季鸞是一代文人,文筆極佳;胡政之當時已是著名記者,并且自己也辦有通訊社。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接辦之初,《大公報》職工不過70人,月支出不滿六千元,發行量僅2000多份,廣告收入僅200元左右,每月虧損達三、四千元。到第二年5月份時,即達到了收支平衡。1927年年底時,發行數已達1.2萬余份,廣告收入達每月3200元,開始有了盈利。到1936年上海版創刊,職工人數增加到700人,是當初的10倍,月支出10萬元,全國分銷機關達1300多處,發行量超過10萬份,資產翻了10倍,成為有全國影響的大報、輿論重鎮。胡適曾一再稱許《大公報》是“矮人國”里的“巨無霸”。(1)
探尋《大公報》的發展軌跡,幾下幾點值得學習;
1、胡政之的管理才能。提《大公報》的經營管理就不得不提胡政之。老大公報人陳紀瀅曾說:以經營為本,以辦好報紙為目的,在經營管理上如此用心,并且創造了一系列獨具風格的辦報經驗的,在中國現代新聞史上,恐怕就只有胡政之一人。胡政之做過記者、編輯,辦過通訊社,對報紙可謂了若指掌,為以后經營打下了基礎。
文人辦報常常鄙于求利,不考慮從印刷到發行,從廣告到旅費,從營業到銷路,報紙無法長久。而胡政之在報業經營上眼光遠大,以鐵腕著稱?;I備之初,胡政之出面召回了原《大公報》的許多工作人員,并從其國聞通訊社和《國聞周報》抽調一批骨干人員,組成了新記《大公報》的基本班底。用人方面,他“不養剩人,不養閑人”,用人唯賢。曾任《大公報》要聞版編輯的郭根說:“我覺得《大公報》的成功,大部在于中層干部的健全。以全國報館來說,沒有一家擁有像《大公報》那樣素質高的中堅分子,無論是內勤與外勤。”這一點是與主持報館人事、經營工作的胡政之是分不開的,他精心羅致人才,知人善任,任人唯賢而不是任人唯親,不把與自己有關系的人引進報社,也從來不搞派系。在用人上,胡盡量啟用新人,而不是錄用那些已經成名的人,在當代報業史、新聞史上出名的金庸、徐鑄成、蕭乾、范長江等人,可以說都是由胡發現、由大公報培養起來的。1935年,《大公報》資助默默無聞的青年范長江以“特約通訊員”名義去遙遠的大西北旅行,在《大公報》連載發表他的旅行通訊,轟動大江南北,后來結集出版了暢銷不衰的通訊集《中國的西北角》,范長江一舉成為有全國影響的名記者。在胡政之的帶領下,大公報所有的人都把大公報當成自己的事業,從而奠定了大公報的鼎盛。(2)
2、一整套完善、行之有效的制度。制定《大公報社職員任用及考核規則》,其中包括六項考核標準、三項獎懲辦法。職工福利方面,也有四條規定(恤養金、子女教育補助、醫藥補助費、婚喪補助費),這些制度始終都得到了貫徹。后來,成立《大公報》同人福利委員會,通過了《大公報社旅費支給規則》。此外,還有編輯經理兩部人才通用內外互調、年終獎金等一整套完善的、具有現代企業精神的人事制度。這些制度確立與貫徹,保證了報紙的穩定有序運轉,奠定了《大公報》的成功。
3、各司其職、集體領導。每天清晨,胡政之就趕到報社,第一件事就是巡視經理部,了解發行和廣告勢頭,然后上二樓看報。胡政之大量翻閱各種報刊,一是比較這些報刊的優劣,二是找出《大公報》與優秀報刊的差距,同時還要找采訪線索,及時指令記者去采訪。張季鸞通常是下午兩點多才到報社,先看全國各地的報紙,看通訊社的稿子,會見來來往往的客人。通過會客,他獲得很多信息。晚飯后,再到報社處理稿件。到晚上十一點多,他開始考慮當天的社論。社論基本是當天寫,第二天見報。吳鼎昌因為是鹽業銀行的總經理,通常夜里才能趕來報社,與胡政之、張季鸞議論時局,研究社論,并負責購寸外幣事項。當時印報用的新聞紙全靠進口,紙價的變動隨匯率變動,掌握不好,便招損失。吳鼎昌是金融家,通曉外幣結匯,大公報因此得益不少。繁星四起之時也正是《大公報》“三巨頭”聚齊之時,此時,也是《大公報》社最繁忙的時候。吳鼎昌的資本、胡政之的管理、張季鸞的文章,三者構成了《大公報》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這種資本、管理、文章三者有機組合的運作模式一度領風氣之先。
4、共同理念支撐。剛接辦時,吳鼎昌曾說:“一般的報館辦不好,主要因為資金不足,濫拉政治關系,拿津貼,政局一有波動,報就垮了”。他計劃拿5萬元開一個報館,準備賠光完事,不拉政治關系,不收外股。在《本社同人聲明》中,寫道:“沒有干預言論的股東,也不受社外任何勢力的支配。因此言論獨立,良心泰然。而我們同人都是職業報人,毫無政治上事業上甚至名望上的野心。就是不求權,不求財,并且不求名?!弊畛雒氖恰八牟环结槨薄埣钧[對“四不方針”的解釋是:“曰不黨:純以公民之地位,發表意見,此外無成見,無背景。凡其行為利于國者,擁護之;其害國者,糾彈之。曰不賣:聲明不以言論作交易,不受一切帶有政治性質之金錢補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入股投資,是以吾人之言論,或不免囿于智識及感情,而斷不以金錢所左右。曰不私:本社同人,除愿忠于報紙固有之職務外,并無它圖。易言之,對于報紙并無私用,愿向全國開放,使為公眾喉舌。曰不盲:夫隨聲附和,是為盲動,評詆激烈,昧于事實,是謂盲爭,吾人誠不明,而不愿限于盲。”《大公報》的“四不方針”其實已經跟現代的新聞專業理論十分接近了。(3)
吳鼎昌、胡政之與張季鸞間的完美搭配充滿著偶然性,他們同留學于日本,有著相似的主張與理想,他們對待事物的觀點或許有差異,個人所長也不同,但在整體方針上卻有著驚人的一致性與遠見。當吳離開后,《大公報》仍繼續發展著,初步印證了共同理念維持下體制的可延續性。
5、完善的設施,開闊的視野。就其形態而言,《大公報》在30年代前后的表現已經相當成熟。從國外購進大型高速輪轉印報機,價值20萬元,在華北首屈一指?!敖⒘艘粋€覆蓋面廣、機動性強、反應靈敏的記者、特派員、通訊員網絡,打破了依賴通訊社辦報的陋習。做到地方通訊、本埠新聞完全由自己采寫,甚至一個時期要聞版完全用自己的專電?!?4)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的消息,京津地區各大報均用“東方社電”,唯獨《大公報》使用“本報上海專電”?!洞蠊珗蟆愤€具有世界視野,關注國內外局勢。它對于世界局勢的廣泛興趣、對于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強烈關注令人吃驚。它派記者前往蘇聯采訪工業建設,披露30年代初的國際貿易報告,它關于“農村破產”、中國共產黨在西北的狀況與抗戰淪陷區的報告令人震驚。它開辟的類似“經濟周刊”、“科學周刊”,“星期論文”等嚴肅副刊力圖拓展中國人的智性生活。翻閱《大公報》時,你會發現該報幾乎號召了當時所有的知識精英,胡適、丁文江、傅斯年、梁實秋、張申府------他們中的一些人后來直接參與了國民黨政府在1935年的重組,構成了耳目一新的“人才內閣”。
6、舉辦社會活動,擴大影響。1936年,為紀念《大公報》續刊10周年,報社拿出3000元,分別設立了“科學獎學金”和“文藝獎學金”,以鼓勵該領域的人才,受到好評。熱心社會公益,如倡導戲劇和體育,組織大公籃球隊和大公劇團;募集捐款,慷慨救助全國各地的災難。
7、廣告經營有方。雖然聲稱經營不為營利,但《大公報》的商業運作也做得非常成功,營利頗豐,這與《大公報》廣告經營有方不無關系。“為招徠生意,每晚派人到戲院門口抄寫次日的戲碼,便利了讀者,也獲取了認可。商業廣告則勸誘廣告公司來包寸數,大率每三個月或半年加增包價一次,或則逐漸減少出包的篇幅,這樣不到兩年,銷數日廣,廣告漸多?!保?)在全國設立分銷處達1300余處,形成覆蓋全國的銷售網。打開《大公報》,你會感覺幾乎每份報紙中廣告版面占據了版面的很大篇幅。廣告的內容五花八門,版面設計爭奇斗艷,當今許多知名企業都能從中找到它們的身影,甚至可以說是中國近現代廣告史上的百科全書。
正是有了吳鼎昌、胡政之、張季鸞三人接手《大公報》,才將《大公報》帶到了最輝煌的時期,報業史上也可以將《大公報》的這個階段稱為“吳胡張時期”?!洞蠊珗蟆烽_創性的努力是經濟獨立,它逐漸向一個更成熟的商業與公眾機構演進。今天報紙的經營管理是熱點,也是難點,我們應該多向歷史尋求借鑒。
[引用材料]:
(1)《〈大公報〉》的資金與股份變動情況》,百年潮,2001年8月4日
(2)《報界巨子胡政之》,今傳媒
(3)《〈大公報〉的“四不方針”》,青年記者,2004年第5期
(4)《中國新聞事業通史》第二卷,方漢奇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
(5)《中國新聞通史》,劉家林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
[參考材料]:
《關于近代〈大公報〉、〈申報〉在新聞理念、經營管理上的初步比較研究》,中國新聞研究中心

作者:220.114.151.*   回復:0   發表時間:2010-05-31 11:18:42

族譜錄紀念網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