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18566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主樓] 寶應地區喪事習俗------刁仁東默



一個人正常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規律,在目前情況下是無法避免的。各個地區由于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操辦的方式也不一樣。寶應地區喪事習俗大致分為如下過程:離世之前、離世后(1天、3天、5天、7天、42天、100天)。

一.離世之前。

當去世者快要離開人間時,經常要痛苦掙扎一番,家里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此時沒有任何解救辦法,只有將精神寄托與迷信之中。于是請來一個專門從事佛教活動的和尚或是道人念經,那樣做他們以為是為了表示提前向陰間當差的交上買路錢。民間稱之為念欠賬(千張),念完后和尚或是道人立刻離去,留下紙灰用一袋子裝著備用。有時死者(未斷氣)也被扶著磕頭道謝,穿好妝尸衣服,(這通常由上了年紀的人置辦,妝尸衣服一般提前做,從內到外全是新的,還有帽子,襪子,鞋子和一條直覺棉被子),然后躺著靜候那一絕命時刻的到來。人死之前,體里有最后一刻的能量釋放,腦門部分的皮膚會松弛下來,人稱放光現象。(醫學上是瞳孔放大,心臟停止跳動)。

二.離世后

1.尸體處理。

咽氣后,死者立即被抬上板門(民間叫升高),理順尸體,系上念欠賬準備好的“錢”袋子,蓋上直覺棉被,臉上蒙上紙,頭部墊上一灰袋枕頭。然后在板門下方點上一盞小燈,死者的靠頭部位,擺上一碗米飯插上筷子和一些果品魚肉豆腐之類祭品。尸體一般放在正屋中,在大門外還要掛上一盞點亮的馬燈(招魂燈),還要放上一個燒紙錢的面盆,門口放上一個簡易拜墊,便于吊唁的人祭拜。同時寫一個牌位。現在板門很少用了,都用樣棺便于尸體保存,防止腐化。尸體停放根據情況不同確定天數,有1天、3天、5天、甚至還有7天。一般三天(死者去世當日為一天,收斂后第三天很早就出發,有親人護送去火化,以前是土葬)。

2.喪事操辦。

下一步就是布置靈堂,播放哀樂,安排報信,建立喪薄,所有一切都是由一個與死者關系最緊上主負責。一般喪事同門家族的人都要幫忙,自覺行動,各負其責,買菜的買菜,找桌凳找桌凳,燒飯的燒飯,搭棚子搭棚子。有的也請樂工或者樂隊(死者是老人),專門有人請客和置客,同時也安排人根據關系遠近發放孝布、孝帳,長輩,同輩一般不戴孝,(夫妻除外有時也戴)。子女戴白孝,黑袖章,披麻,蒙鞋子(子女白色的,遠房的藍色的),曾孫輩的戴紅的,也有人家全堂孝,全是白的。吊唁的人通常要買來紙和蠟燭外加其他物品(花圈,被面,羽絨被等),也有直接出人情錢。子女此時為孝子孝女,他們不問喪事操辦,一心陪著自己的親人,晚上也睡在尸體旁邊,吃飯都站著吃,客人坐席后開飯期間,還要磕頭賠禮致謝:人多招待不周,照顧不到。所有親戚朋友到齊后,排成長長的隊伍,安排到土地廟送飯,樂工或者樂隊在前,上主提燈引路,孝子孝女在后,其他緊隨。總共送三次飯,孝子孝女低頭彎腰,腰里扎著草繩,披頭散發拖著鞋子。這期間樂隊或者樂工是很忙的,奏愛樂,代為哭喪,有的人家還安排唱戲給圍觀的人看。尤其歲數大的人死去,必不可少。

3.尸體收斂。

憑吊幾天后,該是尸體收斂的時候了。之前由上主安排,事先打招呼,請一些年歲較大的一點人到時幫忙把尸體放于棺中,并負責抬棺子(民間稱為負重的)以及埋葬等事宜。假設是三天(大多數是三天),到了第二天下午開始,由上主帶路,孝子提著哭喪棒,一家一家跪拜請求負重的到時務必到場,負重的一般是不好拒絕的。第二天晚上負重的和所有親戚朋友一起吃飯,吃完飯后開始收斂。收斂由負重的年長的人負責,他們先向死者作揖跪拜,然后一個抬頭,一個抬腳,把尸體放于準備好的棺中,象在板門上一樣理順,然后用一紅線穿上銅錢在棺木中間吊線,讓尸首左右對稱,上下位置停放合理,蓋上被子,只留出臉部。此時孝子孝女跪在門前,其他所有戴孝的都依次跪在后面等候。完畢讓家里所有人繞棺一圈,最后一眼瞻仰儀容,然后蓋上蓋子,進入到下一步---完釘。完釘又叫封釘,一般由死者的上表親執斧頭,上表用剪子從孝子頭上剪下一點頭發,放于棺子留下的一個主釘眼中,當上表手落斧子時,孝子口中要喊著死者的稱謂說:“xxx,躲釘!”釘子釘好后再把孝子孝女的麻摘下扣于主釘上,在棺木上再蓋上一個孝帳-----一條被面子,此被面以后傳給頭男長子長孫或者長女。到此收斂結束。停放正屋,等候第三天時辰到來。有的人家也請和尚或者道士念經做佛事稱為出腳言口。

4出殯.送葬。

出殯送葬前,事先確定人數,要求去的人數成單數,回來成雙。孝子必去,其它根據親戚關系和代表安排多少。負重的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開墾墳塋地,一部分去火葬場,以前都是一起去塋地(土葬),上主還要安排一人聘請陰陽先生(地理先生懂地理八卦的人),陰陽先生會提早到達墳塋地,選好地址然后負重的開始工作---開墾好墓地,等候骨灰盒或是棺材的到來。出殯準備:一口燒紙用的壞鍋,內面放上燒紅的木炭,一把壞雨傘,一盆萬年青,一面鏡子,一把尺,一桿秤,一條鯽魚,一抖稻子,一小瓶菜油,一棵菜,一枚硬幣,兩把掃帚,以及與喪事有關的所有非貴重東西等。出殯開始,由負重的用叉子叉著內面放了燒紅木炭的鍋子引路,負重的抬棺跟著,孝子打著雨傘拖著哭喪棒緊跟,其他送葬人員隨后,等到全員上車或者上船后直接開往火葬場。家里安排,用新掃帚把家里打掃一遍,掃除所有晦氣,放上一抖稻谷,在稻谷上插上小尺,放上一面鏡子,插上一桿秤,秤鉤上掛上那條鯽魚,再在一抖稻谷旁,放上一盆萬年青。拆除門外所搭建的棚子,借來的東西一般都由主人自己拿回去。所有在家幫忙的人,全都投入到忙下午的回杠飯當中去,回杠飯就是送葬的人完成送葬埋葬的任務,回來后吃的飯。

5.下葬及其以后事宜。

當火化結束時,死者的骨灰用紅布包著,直接放于骨灰盒中,然后由孝子端著,蹲在雨傘之下,在未下葬之前要求一般不見陽光。此后直接駛向墳場。現在是公墓,方便多了。下葬也有一套要求:地理先生在負重的開挖好墳塋地后,先抓一把疏土撒于其中,負重的在巢穴中間挖一方形小塘,由地理先生在其里面放上一枚硬幣和孝子帽上的棉花球,接下來就是下棺,或是放下骨灰盒,放好后在其棺靠頭部位,放上一小瓶菜油,一朵花。最后填土開始,一直到完成,墳塋成型后,擺上墳塋帽,由孝女或是晚輩哭著撒土。在墳塋正面插上哭喪棒擺上祭品,將木炭火鍋倒扣,同時還有孝子,孝女的舊鞋子也倒扣墳塋上包括一把雨傘。焚燒紙錢,眾人叩頭離去,埋葬結束。

在回家的時候,負重的鐵鍬鐵叉都要求拖著拿回去,不允許扛著。快到家時。所有去墳塋地的人要求跨過一道事先準備好的燃燒的火關,跨過火關的人會得到小糖塊,喝上一口糖水(寓意就是由苦到甜。忘掉悲傷,轉向快樂,重新生活),去掉戴孝標志物。地理先生排好六七時間和百日時間,便于家里人平時祭奠,天天上飯用。最后一起用大餐,結束喪事。

6.六七,百日。

喪事過后,對于家里人要做的事就是守七。總共有六個七,也就是42天,每七天要舉行一次祭奠儀式:點燈,擺放祭品,戴孝,焚燒紙錢,流淚哭泣,最后吃飯。沒過一個七要求人數都比前一個人數多。到了六七的時候還要舉行盛大儀式,也有安排在五七的,請和尚或者道士做佛事,所有親戚朋友也要到場出人情,祭奠過程基本差不多,就是多了女兒,或者相當于女兒身份的人換飯儀式,規模大,七七還要敬七。到了100天(百日)的時候,也要祭奠,不過規模不如六七大,隨著死去的人時間的長久,她/他們也被漸漸淡忘。只有到了周年的時候或者重大節日(清明,七月半,冬至,除夕夜)才會想起。

7.與喪事有關的俗語。

與喪事有關的俗語基本都是被人們認為是不吉利的,雖然常聽說,但并沒有人總結,除非損人。

燒骨頭揚灰:人死火化后,骨灰撒于江湖河海之中,回歸自然。

拖死人過街:以前的火葬場都建在城區里,鄉下的死人要運到城里,經過大街小巷,故有此一說。

死犟:人臨死之前,頭腦昏胡,認為自己一切都是對,不愿意接受別人意見。現在形容一個人比較固執己見。

死要錢:人死過程中,常焚燒紙錢,許多人認為死人也用錢,每一環節都要燒紙(念千張,升高后,吊唁,祭奠,守七。六七,百日等)現在形容一個人不給報酬就不干活。

活要鼻子死要臉:人在世時,與人見面多少都要打扮一下,尤其鼻子部位。人死后由于臉部變形很難看,很嚇人,故要進行整容,其它部位變化不大。現在表示一個人本來沒有那事情,為了面子偏要說出有那事情即吹牛。

吊死鬼擦粉死要臉:上吊死去的人,面容更難看,更嚇人,為了掩蓋面部表情常在臉上涂上厚厚的一層粉。現在形容為了自己面子什么是都可以干。

死要面子活受罪:一個人在世時多次磨難,死了以后喪事辦的很好看。形容一個人在眾人面前表現不錯,而背后又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人。

死過去:意思就是走開,滾開。

死胡同;表示沒有出路了

死水:表示不流動的水

死話:表示大腦轉不過彎,沒有商量余地,固執,呆板。

鬼話:騙人的話

鬼火;磷火

作者:61.155.66.*   回復:1   發表時間:2010-06-13 16:21:14

族譜錄紀念網
[回復] 回復寶應地區喪事習俗------刁仁東默

喪事習俗大同小異

作者:222.184.28.*   發表時間:2010-06-18 12:42:21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