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146228次
2人
3個
33個
849人
83部
[ 字號:大 中 小 ] 進入駱姓社區 (5) 一、姓氏來源駱 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歷史來源1、出自姜姓。據《姓譜》和《元和姓纂》所載,姜太公之后有公子駱,子孫以名為氏。2、出自嬴姓。據《史記》所載,惡來革之玄孫曰大駱,子孫以名為氏。3、春秋時鄭大夫王孫駱之后。4、據《史記·東越列傳》所載,越東海王搖,姓騶,騶一作駱。或稱夏禹裔孫少康之后有駱姓。5、出自他族改姓。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代北人他駱拔氏,后改為駱姓;唐時吐谷渾人有駱姓;唐時駱元光祖先為安息人,過繼為駱奉先養子,改駱姓;金時女真人散答氏、獨鼎氏,后改漢姓駱;清滿洲八旗姓薩克達氏后改為駱姓;今滿、布依、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得姓始祖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說字望,又稱呂尚、呂望,號太公望。商末周初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匡扶文王興周,輔佐武王滅紂,是周朝第一開國功臣。成王時封于齊,建都營丘(今山東淄博東),授以征討五侯九伯之特權。姜太公之后有公子駱,為別他族,子孫以其名為氏,稱駱姓。因姜太公功高蓋世,智慧超群,于是駱姓子孫便奉姜太公為駱姓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駱姓出自齊國,亦即駱姓發源于今山東境內,齊都營丘就是駱姓最早的繁衍之地。此后,伴隨著時代的變遷,駱姓逐漸遷往江南。江南的駱姓,有言出自齊太公之后,有言出自越王勾踐之后,而當時的越國,是傳自四千年前曾經中興夏室的少康。由此推溯,此支駱姓應是夏禹的后代子孫。先秦時期,駱姓不見于史。秦漢之際,見諸史冊之駱姓有秦重泉人駱甲,東漢馮翊(今陜西大荔)人駱異孫,河南尹駱業,東漢末會稽烏傷(今浙江紹興一帶)人駱俊、駱統父子。這說明在魏晉以前,今北國之陜西,南國之浙江已有駱姓人定居。魏晉南北朝時期,永嘉之亂,五胡亂華,政權更迭,勢力擴張,無一不伴隨血腥的殺戮和兵火過后的凄慘景象,人民流離失所,飄泊天涯,以求一方凈土,得以安身養命。時江東偏僻,人口稀少,又有長江天塹阻隔刀兵,于是駱姓伴隨其他士族,大批南下,與原居會稽之駱姓相融合,經繁衍發展,逐漸形成了駱姓會稽郡望。此后至隋唐,駱姓在今河南之洛陽、內黃等地繁衍迅猛,族大人眾,成為婦孺皆知的著姓之一。并逐漸北移,在今河北、山西等地播遷繁衍。宋元兩代,稱盛于江浙一帶的駱姓,播遷到今福建、廣東,待成為閩粵兩地的較大家族后,又逐漸播遷云貴等地。明初,山西駱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浙江、河南、河北、山東、北京等地。明中葉以后,閩、粵等沿海省份之駱姓有渡海定居臺灣者。滿清入關后,有八旗姓改為駱姓者,加之河北等省駱姓人入居京城,使北京之駱姓漸多。如今,駱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廣東、貴州、北京等省市多此姓,上述三省市之駱姓約占全國漢族駱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郡望堂號駱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會稽郡,秦治所在吳(今江蘇吳縣),東漢移治山陰(今浙江紹興);2、河南郡,治所在在雒陽(今河南洛陽東北);3、內黃縣,治所在今河南內黃。 堂號:“才子”、“河南”、“甌香”等。 宗族特征1、駱姓揚名,始于東漢陳留相駱俊,而駱姓最知名人物當為駱賓王。2、駱姓來源龐雜,時至今日,許多駱姓人家已難準確辨析已出自何支。3、明清兩代駱姓進士及第者共三十七人,以南方人居多,北方僅兩名。其中駱成驤為唯一一名狀元,也是清代四川唯一一名狀元。
作者:61.52.56.* 回復:0 發表時間:2010-06-16 15:34:45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