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18560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刁卓小朋友者,文娟之子也。猜測其貴庚,大約三四歲也。受某雜志托,欲捏造一篇家教文字,便想從文娟處采集一兩句刁卓小朋友之童言稚語。文娟回郵件,標題為“好玩的來了”。打開一瞧,果然好玩!征得文娟同意——擅自加上點評,鏈接上臨時討來的照片,一并發出。孟子云,“獨樂樂,與眾樂樂,孰樂?” 1.兒子一歲半左右,對穿制服的人特有好感,而且統稱為“保安叔叔”。忽有一日,電視上正在播《長征》,小屁孩看著老毛等一干穿著軍裝的偉人,興奮地大呼:“保安叔叔、保安叔叔!” 點評:刁卓童蒙,不省人事。殊不知,那些偉人,非但不是保安,恰恰,是需要人家來保他們的安的。似乎,中央警衛團就是干這個的。再說,按照年歲排下來,偉人和刁斗的輩分之差,豈止叔叔乎!制服乃社會符號也,刁卓小朋友之莫名興奮,難怪也。證明,從小動物向社會人的初途狂奔,加速中也。 2.有一陣子,學校圖書館宿舍有一堆沙子,是兒子最喜歡去的地方之一。下午二課的時候在那兒玩,常看到小哥哥、小姐姐們去圖書館宿舍一樓練琴。有阿姨問兒子:“刁卓,你去彈鋼琴嗎?”兒子不假思索,非常認真地回答:“不去,刁卓長大了彈鋼琴,現在玩泥巴。”(當時兒子大約1歲10個月) 點評:不假思索,并非杳無來由。在刁卓的概念中,彈鋼琴和“大”緊密相連。當然,假如刁卓將來“長大”真的和鋼琴有干系了,那時候,對“大”的理解又是什么呢?估計,到了高中的時候,沒準呀,一看見琴房,想起的,又該是“小”的符號了。另,刁卓小朋友潛意識中將現在和將來分得很清晰,該干什么干什么的意識很強哦。 3.兒子一點點長大,開始會察言觀色。大約2歲的那一段時間,兒子干了壞事,只要看著我臉色有變,兒子就會先發制人:“媽媽,你不要生氣,也不要不高興哦,我們是好朋友啊!” 點評:似乎確鑿,猴子們也會察言觀色的。于是,它們也忝列高級動物。2歲的刁卓,其智力發育已經超越猴子無疑,察言觀色順理成章。前些年,先發制人曾作為美國外交的基本國策,小布什政府因而廣受爭議。拿刁卓小朋友的案例看來,儼然本能,并不神秘嘛!2歲就知道祭出“朋友”這一人類價值的尚方寶劍來為自己的情感安全保駕護航,厲害! 4.小區里有一個賣饅頭包子的小鋪,我們擔心包子里的肉不新鮮,所以,一般只給兒子買饅頭。有一天,同在一起的還有一個小朋友,人家買了包子,就在兒子跟前吃,兒子看了人家之后,馬上跟我說:“媽媽,我不要這種饅頭,我要哥哥這種有肉肉的饅頭”。 點評:憑什么,人家就能吃“有肉肉”的饅頭?我想,刁卓小朋友大概的概念就是這樣吧。可見,關于平等意識,并不需要灌輸,本能而已。朱小曼博士在一次教育研討會上的發言,說的也就是這個而已。其實,教育并不能給人增添什么,不要肆意剝奪掉孩子們的本能,已經是傳說中的好教育了。但愿,刁卓小朋友永葆平等童心不動搖哦! 5.兒子剛學會說話不久,發音還不是太清楚。晚上進房間睡覺要跟各位道晚安,每天都揮動小手說:“爸爸保安、媽媽保安、奶奶保安!”一家人都是保安。 點評:所有的幽默,大概都含有某種“錯位的意味”。刁卓小朋友把“晚安”說成“保安”,應該算是第一層錯位。很認真地說錯話,當屬第二層錯位。一家人都是保安,倒不必然屬于錯位。比如,《激情燃燒的歲月》里的石光榮,一家人都從軍,世襲著光榮下去了。其實,認認真真犯錯誤的事情,并非小朋友專利,大人也會的。 6.有一陣子,兒子干了壞事,我總是喜歡逗逗他,說“刁卓壞蛋!”,每每此時,兒子就會很嚴肅地辯解:“刁卓好蛋!” 點評:對“壞蛋”這個詞的真正體察,還是我鄉下人進城之后的事情。童年在隴東鄉下,沒領略過。原因有二:其一,雞是自己家養的,蛋新鮮而及時,來不及壞;其二,雞蛋匱乏,有了就吃,沒人會等它壞。后來,現代化養雞場和農貿市場普及之后,相信“壞蛋”的氣味兒大家都領略過的。當然,刁卓小朋友領略過沒有,我并不知道。至于“好蛋”,乃蛋之本來,刁卓沒說錯。 7.有一次出去外面玩,爸爸牽著兒子的手,兒子突然趴到地上,爸爸來不及放手,把兒子手扯痛了,大哭。爸爸問:“脫臼了嗎?”兒子說:“脫臼了。”媽媽一看形勢不對,想轉移兒子注意力,就問兒子,要吃一個橘子嗎?兒子馬上停住哭說:“吃兩個會好一點。” 點評:僅此看去,刁卓小朋友的確具備一流談判家的資質。其一,痛哭之時,尚且睜著一雙利益之眼,絕非傻哭;其二,爭取同情,當然得把問題說嚴重點兒,故此,未必脫臼未必懂脫臼,一口咬定脫臼;其三,問句“吃一個橘子”的重心在橘子,他卻能偷天換日于無形,將焦點鎖定為橘子的數量,還鏈接上良好預期。毅然決然云到——吃兩個會好一點! 8.有一日,兒子翻看我們的結婚照。看著照片里沒有他的份,很不高興。于是,把我給叫過去,很認真地對我說:“媽媽。下次我再也不要你跟爸爸結婚了!” 點評:有些人來這世上一遭,天生就是專供俺們這些個凡夫俗子們佩服的。看完刁卓小朋友的這點兒小心思,不能不,再次又再次地佩服弗洛伊德先生和他的“俄底浦斯情結”說兩回。這是一句蘊含真情的話,屬于真理的第二個維度——情感與信仰。但是,和真理的第一個維度——真相,卻去之遠矣。在孩子的邏輯里,他的世界天然就是這樣子的,是不能沒有他的。
作者:117.95.16.* 回復:0 發表時間:2010-07-18 07:59:06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