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72000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煙臺北寨村刁氏馬山寨刁氏遷居始祖 禮公,原籍為文登長山村,是長山村刁通的后人,自清干隆年間遷入馬山寨至今,衍興兒祖,約二百七十多年,早期以農維生,族益日大,支益日繁,后來人丁劇增,生活事業更發展到農漁業(養殖業)。馬山寨刁家的發展,在第二代分為北寨、南寨兩支系。第三代由于人丁繁盛,詎能合爨,壹鵬公、壹洪公的子孫又分成六個支系。在清代年間,除有一部分子孫去外地發展外,現今北寨村刁家后代尚有二百多戶。馬山寨「刁氏家譜」修譜2010年開始,與北寨村的培祿宗親商議修立宗族世譜乙事,由 壹鵬公后人培祿主持,召集宗親并協助整理各支族人之名冊,目前馬山寨的「刁氏家譜」草本大致完成,已寄去煙臺北寨了,希望能盡快核對校正,也許不久,我們馬山寨的「刁氏家譜」就可修譜完成了。馬山寨的刁氏宗親比較團結,此次族人名冊的收集,效率很好,這段期間,培祿宗親與秀基宗親奉獻心力,共同執行這族譜修撰的巨任,在此一并致謝。希望在此建立馬山寨刁氏宗親的聯系平臺刁培峻 QQ:1538412595
作者:刁培俊 回復:16 發表時間:2010-07-29 07:38:18
家族源流考記 文登長山村刁氏源流 文登長山村刁氏家族的源流,可追溯到南宋金元時期,早在八百多年前,約一一八零至一一九零年,先祖全公入居文登長學山陽開始,是為長山村刁氏的始遷祖,世以農業為生。長學山是一座山的名字,雖然海拔不高,是本地比較高的山脈,其左右的前方各有一座山相連,好象是一只猛禽鵰,左右的兩座山像是兩個翅膀,蓄意待發,騰空萬里,早有風水先生看好此山此地。刁家居住的長山村就坐落在長學山前。長山村由四個小區或四大姓氏組成。分別是刁氏(刁與鵰同音)、宮氏(宮與公雞和弓箭同音)、于氏和邵氏。刁氏居住區緊靠長學山,處于山前或整個村莊的最后;宮氏區處于刁氏的前方,位于村子中間;于氏區處于整個村莊的左前方前,邵氏位于右側處于低洼區域。全公生一子成公,成公生五子;珎、玉、通、貴、佺,老三通公為元代名將,子孫三代世襲爵位。據文登史記記載:元朝著名將領刁通,字叔達,山東文登米山鎮長山村人。出生在南宋宋理宗紹定年間,聰明好學,文登當時屬金朝,時天下大亂,通公投筆從戎,作戰英勇,剛屆二十歲就當上了從征馮翊校尉,因不滿長官濫殺無辜,憤而辭職還鄉。元世祖至元六年(公元一二六九年),元軍攻取襄樊二州后,通公又應征參戰,丞相阿術讓通公任先鋒,選精兵三百余名讓他總管,先后克樊城,定鎮江,奪淮南,屢立戰功,五年后升為進義校尉,六年后升為武略將軍,管軍千戶,賜銀牌;七年后升宣武將軍總管,兼管領東征漢軍招討使司事,佩戴金符,鎮守揚州。 據元史記載,通公用兵如神,戰術變化莫測,從湖北一直打到瓊崖諸島,并東渡對日作戰,歷盡艱險,從征三十年從未打過敗仗,官至招討使世代世襲。元朝年間,倭寇常來文登搶劫,時任招討史的通公奉旨東征,在文登安營扎寨御倭,扎寨的地方就是現環山街道的西寨。通公是文登歷史上第一位領導抗倭的將領,也是文登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將軍。通公生八子,其長子懷寶公世襲招討使,懷寶公生三子,其長子士敬公世襲武略將軍,為人豪邁,這三代是刁家最輝煌的時期。 遷徙分布 明初,長山刁家發生了滅族之災,據傳是因朱氏先人看上刁家祖墳是一塊風水寶地,意欲占有,與刁家發生了一些紛爭,待其朱氏后人打下江山之后,唯恐長山刁氏再度掘起,便急欲鏟除,終于在洪武四年(1371),派兵誅滅長山村刁氏,當時因走漏消息,所以有些刁家后人逃過一劫。 其中有一家小孩剛好出門去大水泊姥姥于家玩,躲過了抄斬,后來就改姓姥姥家于,從此避居在文登大水泊村改姓發展。另外也有一家三兄弟從長山村分成三個不同方向逃難,老大去了乳山,老二去了云南,最小的被管家帶到東北遼寧。 去了乳山的這一家,經過百多年之后,開始遷入花家疃、乳山寨鎮定居,并以姓建村名為刁家,目前只知道架公是第一個到刁家塂的,且是乳山刁家塂村刁姓人的族譜或掛譜里能查到的支系完整的最早的一代。乳山刁家塂村現在大約有100戶人,先后從這里遷到外地的估計四、五百戶或更多,據說僅在新疆某地就有一個叫刁家溝的村,有300百余戶人,幾乎都是刁家塂村遷過去的刁姓人的后代。 去了云南的這一家,約三四十年之后,于明永樂年間又搬回海陽、即墨一帶定居。定居在海陽的刁家現在已發展到海陽市小紀鎮小紀村、海陽市小紀鎮大刁家村、海陽市小紀鎮小刁家村三個村鎮,目前三村已有一千多戶刁姓人家。 去了東北遼寧的老三,之后其后人又搬回山東定居。好象是落腳在即墨王村鎮發展定居,于清初闖關東期間,住在即墨王村鎮的刁家再度遷移至遼寧建平縣,再轉移至蒙古赤峰發展。其刁氏后人現有56戶,阿魯科爾沁旗周圍村莊刁氏后人約有60多戶,共約120戶左右。 清初期間,住在文登的刁家后人,有兩兄弟到了現在的大連莊河鞍子山鄉。長兄名為刁正林,二弟名叫刁玉林。他們在那里安家落戶,并繁衍生息,隨之便有了如今的刁家屯。 到了清初年間,刁家后人 瑞公返回長山村重建新村,開始了長山村二次創建家族的基業。之后到了「文」字輩,建立了六個分支,這就是目前長山村刁家的六房分支的來由。 馬山寨分支始遷祖 禮公是避居在文登大水泊村姥姥家的刁家后人,于清干隆年間,自大水泊村遷居馬山寨村開基創業。文登長山村刁氏,自先祖入居,至今二零一零年已有八百二十年之久。 文登長學山刁氏家譜第一世:全(配譚氏):南宋淳熙、紹熙年間,約1190年,由云南遷入,當時金朝統治山東。子一,成。第二世:成(配郭氏):南宋嘉定年間,約1210年,金元戰爭時期。子五,珎、玉、通、貴、佺。第三世:珎(配喬孟氏)元朝時期。子五:懷德、懷祿、懷禮、文進、文秀。玉(配潘氏):元朝時期。子三,仲才、仲美、世忠。通(配王氏):元朝招討使,1240年左右生。子八,懷寶、懷仁、懷直、懷義、懷信、懷達、懷恩、懷福。貴(配于氏);元朝時期,子四,福昌、彥明、彥和、彥美。佺(配姚氏):元朝時期,子三,國瑞、國祥、國寶。第四世:元朝時期。(約1270年)懷德(配于毛氏):子三,士文、士正、(行三)。懷祿(配姜氏):子四,士元、士真、士信、士高。懷禮(配喬氏):子一,士智。文進(配孫氏):子四,士用、士玉、士泉、士順。文秀(配李氏):子二,士中、愛仝。仲才(配張氏):子二,士良、士賢。仲美(配隋氏):子二,士寧、士興。世忠(配氏)。懷寶(配劉氏):通長子,世襲招討使。子三,士敬、士女、士敏。懷仁(配于氏)。懷直(配于氏):子二,士誠、(行二)。懷義(配劉氏):子二,士讓、士謙。懷信(配氏)。懷達(配王氏):子二,文桂、文榮。懷恩(配王氏):子一,文聚。懷福(配王氏):子五,文、正、(行三)、(行四)、(行五)。福昌(配李氏):子三,士隆、士珍、(行三)。彥明(配李氏):子一,德林。彥和(配宮氏):子五,世昌、世安、世才、世錄、(行五)。彥美(配吳氏):子四,巨元、巨允、巨聚、巨城。國瑞(配喬氏):子二,士溫、士恭。國祥(配于氏):子二,士曇、士云。國寶(配王氏):子三,士斌、士淮、士注。第五世:元末,約1300年。士文、士正等共五十三位。士敬(配宮氏):子一,鵬翼。以武略將軍仍襲祖職。士女:士敏(配氏):子三,鵝舉、云舉、孝忠。第六世:(約1330年)。鵬翼(配氏):子一,徇。鵝舉云舉孝忠(配氏):子五,惠、理、鼎、庸、顯。第七世:元末年間(約1360年)。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發生『滅族之災』后,推斷可能就是這一代(待查),幸有一刁氏子孫逃至大水泊村發展,也有是去乳山寨村與蒙古發展的。 徇(配氏):惠(配氏):理(配氏):鼎(配氏):庸(配氏):顯(配氏):
作者:刁培俊 發表時間:2010-08-25 18:01:07
馬山寨分支發展事記明初洪武年間,長山刁氏發生滅族之災,有刁家后人逃往大水泊姥姥于家,并隱匿改姓于,于大水泊村低調繁衍生息兩百多年,至子孫十多代。在明末清初年間,文登大水泊村于氏子孫開始大量遷移至煙臺龍口、長島、馬山寨等地區發展,之后于清干隆三年,約公元一七三八年,住在大水泊村的刁家后人 禮公,也遷往牟平馬山寨北寨村開基創業,是為我族遷居馬山寨之第一世始遷祖。馬山寨刁氏遷居始祖 禮公,原籍為文登長山村,自清干隆年間遷入馬山寨至今,衍興兒祖,約二百七十多年,早期以農維生,族益日大,支益日繁,后來人丁劇增,生活事業更發展到農漁業。清末年間,當時大環境艱難,生活不易,很多刁家子孫開始闖關東,近者有去北朝鮮,遠者更有去黑龍江省或庫頁島發展,之后大部分皆有返回家鄉,也有部分則繼續留居東北各地區發展。馬山寨刁家的發展,在第二代分為北寨、南寨兩支系。第三代由于人丁繁盛,詎能合爨,壹鵬公、壹洪公的子孫又分為六個支系。在清代年間,除有一部分子孫去外地發展外,現今北寨村刁家后代尚有二百多戶。第一世始遷祖 禮公生三子:壹鵬、壹洪、壹蘭。,第二世『壹』字輩:分為北寨和南寨二個分支。北寨分支:壹鵬、壹洪。南寨分支:壹蘭。第三世『守』字輩:北寨分為六個支系:壹鵬 - 守貴分支,守文分支,守全分支。壹洪 - 守才分支,守禮分支,守意分支。早期馬山寨建有刁氏宗祠祭拜祖先,也有世代相傳的譜書,可惜后來毀于文革除四舊期間,目前北寨只留有部份掛譜可供參考,也由于現在子孫眾多并分散在外省地區居住與發展,聯系非常不易,是以無復修之舉。為了彰顯家族的血脈相連,唯恐族人忘記先祖的名諱與世系關系,今必須重修家譜,大家共議,本現有記憶與部份掛譜所敘而修為煙臺馬山寨刁氏家譜。庶不負前人,承先啟后之盛舉。聊以釋后人之疑云爾。
作者:刁培俊 發表時間:2010-08-25 23:30:47
馬山寨南寨分支發展事記馬山寨第二世 壹蘭公遷移到南寨另立門戶,也就是南寨的分支始遷祖。然而南寨分支之發展,始終人丁不旺,且自始無譜書、掛譜之整理與記載,僅參考同宗北寨的字派世代相傳,以致年代稍久,只留下部份口述可供參考,甚至連前幾代祖先之名諱也無法得知,實感遺憾而有愧之,基于尋根留本與承前啟后,期望我族后人開始要慎重的搜尋整理先祖之事跡,重修家譜以便后人可以尋根問祖。馬山寨南寨的分支經過近一世紀的『守、興、連、仁、文、永』字輩的先祖傳承,一直傳到第九世的『世』字輩,南寨刁氏分支后嗣也僅傳有 世茂公一人。不幸十九世紀中葉,民國之初,國家未定,二次大戰及國共內戰的接連發生,全國紛亂,民生凋弊。 世茂公只身自山東經遼寧轉往韓國仁川發展,之后便定居于韓國近三十多年,生五子二女,于一九八四年再遷居臺灣臺北市定居,為遷臺第一代,至此馬山寨南寨的分支遷移為臺灣分支,目前發展到「基」字輩。此次修譜,關系到文登長山村、煙臺北寨村和臺灣等分支的刁氏族人,其意是愿我族各分支后人都能接續先祖擬定之字派,尋根留本,清緣備查。
作者:刁培俊 發表時間:2010-08-25 23:31:45
煙臺馬山寨「刁氏世譜」,2010年版本,續譜編輯與校對工作已完成,目前正在美編當中,也即將開始正式印制。
作者:刁培俊 發表時間:2010-09-03 18:27:29
祝賀煙臺馬山寨「刁氏世譜」,2010年版本付印!刁品安
作者:112.2.221.* 發表時間:2010-09-03 20:08:20
祝賀煙臺馬山寨「刁氏世 譜」,2010年版本付印!
作者:刁友標 發表時間:2010-09-03 23:17:25
作者:刁友標 發表時間:2010-09-03 23:17:26
作者:刁友標 發表時間:2010-09-03 23:17:43
作者:刁友標 發表時間:2010-09-03 23:17:54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