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644164次
2人
4個
247個
8678人
527部
近百年了,四代人,我們時時打開那塵封的記憶。我的老家——湖北省鐘祥市(舊為鐘祥縣)石牌鎮瓦瓷鄉勤勞村(村名應是解放后的名稱)石家坪,這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地名,外界無法知曉,但我知道,一定有一群不知是哪里的人,數十年來,他們的心執著地想與之產生聯系,因為,他們的血管里沸騰著跟我一樣的血液:他們都姓石。這是一個除了悲涼還是悲涼的故事,故事的源頭是93年前我曾祖父的離家出走。當然,在這里,我不得不回顧一下我們家族的歷史。我們的始祖是春秋時衛國大夫石碏公,其82世孫綸公(字玉衡,妻王氏)遷入湖北荊門、鐘祥,是我石家坪坡之始祖,是楨成公之第三子。以下我的直系祖先依次是彩山公、群公、士偉公、淳公、學泰公、锜公、文相公、信章公、廣蓮公……廣蓮公是碏公的第91世孫,是我的曾祖父,其妻張氏。此公頗有文化,頭腦靈活,為村里數一數二的頭面人物。那時,家里相當殷實。大約在民國丙辰年(1916年),三十多歲的他和鄰近的一個蔣姓寡婦(據說姓蔣)一起私奔,從此杳無音訊。廣蓮公在出走之前,已和張氏生有一子,時約三歲,二子尚在腹中。他仿佛有周密的準備,出走前刻有一碑,碑上給兩個兒子分別取名為大忠、大成(誠)。因大成公(即我的祖父)出生于民國丙辰年(1916年),故推測他出走之時為1916年前后。其實,廣蓮公在出走后也還是有那么一兩次“音訊”的。其一,他曾寫信回來詢問家人情況,該信被族人收到,但不知出于何種原因,族人回信說,因他拐走別家女子,家人已被對方斬草除根,云云!其二,解放后,大概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一天,我的一個小媽,即大忠之二兒媳婦在村旁池塘邊洗衣服,有兩個人向她打聽村子里有沒有叫石大忠、石大誠的,由于當時小媽是剛過門的媳婦,加上大忠、大誠都已去世,她便說這里沒有大忠大誠。那兩個人悻悻而走。唉,遺憾!那時,我們家族擁有良田數十畝,相當富裕,但從那事之后,因為官司,家產累盡,家道從此沒落,土改時被劃為中農。到我曾祖父時,家里已是兩代單傳,正值壯年之時,他卻離家出走,失去頂梁柱的家庭,其悲苦何以堪!可憐我那曾祖母,先前頻遭丈夫打罵,爾后獨自一人撫養兩個嗷嗷待哺的幼子,還要時常遭人白眼,那日子該是怎樣的滋味!可是,自我懂事起,家人們談起曾祖,沒有過多的怨恨,有的卻是無盡的思念。現在,曾祖的孫輩最小的也到了花甲之年,作為重孫輩的我也已四十有余,93年來,我們四代人對之翹首以望,希望有朝一日,他的子女,我們的親人,能夠突然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我真的不愿看到,更多的人帶著遺憾離開這個世界……我家族譜上說他遷居湖南長沙,可能不實。我的老家地處丘陵地區,所在村落叫小石垸子(有三、五戶聚居在一起就稱為“垸子”),周圍還有大石垸子、鄒垸子、張垸子、向垸子、李嘴子等,均以姓氏命名;離家兩里外有個大湖叫臺子湖……這些,不知曾祖在他子女面前曾經提起過否?我們的族譜名為《武威堂石氏族譜》,我們的派系是:文章廣大佐國安邦。我輩為“國”字派,“安”字輩亦有數人,不久“邦”字輩也會誕生……我一直幻想,應該說一直相信,終有一天,我會等到那一群人。于是,留下以下地址便仿佛有必要了:QQ234257522,郵箱spqltzhr2002@163.com。
作者:183.93.72.* 回復:7 發表時間:2010-08-08 11:56:02
該回復已被管理員刪除
作者:石玉嬌 發表時間:2010-08-17 17:12:34
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根 有誰看到樓主所述的故事 對故事中的人物經歷有線索者 希望和樓主聯系或留言 以圓樓主家族四百年的夢 我在此謝謝分享線索的同門或其他知情者
作者:石玉嬌 發表時間:2010-08-17 17:20:51
我曾祖父叫石萬金、石萬銀、石萬壽,爺爺叫石肇修,如有知情者,請與聯系,聯系電話:18703535064。
作者:石萬金 發表時間:2010-10-09 08:26:04
繼續尋求中。。。
作者:183.93.66.* 發表時間:2010-11-17 19:34:38
我家族譜摘抄部分內容:武威起脈籍貫歌句總序 石氏武威郡出何,山西江浙三省絡,由此發源從西戌;元帝入藉定長安,座古羅城內鳳凰山,即今之長安城,將住一十代方頗;朝廷恩獎賜武職,升任金陵名標閣;三輩未幾出洪都,創業吉安居太和。鵝掌坵邊五七輩,祖移人煙百年多,朱太祖開辟河南,同胞八祖分離窩,次三兩房吉安守,四歸廣南五黔落,六房酉陽,七八房僚東出外河,長房靖州長灘地,系吾始祖名漢科,遺祖表圣與表賢,圣祖身榮耀喜太和,賢遺通道揚勝灘,明至清初數余代,高曾祖考曾玄末,字轉高鋒遺東翹,翹翁生祖人六房,長次兩房原鄉立,三四五六齊出窩,康熙己丑離鄉地,同心移走四川界,只有晚祖以乏嗣,三五兩房有曾末,我祖行四諱文虛,插照綦江永里小河臺,吾祖落業四坵田。石氏族譜原序文 長幼親疏難以記著,后裔等議將前脈八十字派更取二十字派,輪流注成譜各存抄錄,祖籍宗脈曾玄易知,世代注錄于此,成字之脈。居住地名陜西省鳳仙莊生一祖石晉、李氏,此祖幼儒成名,在朝官居閣老之職,大元在位古羅城鳳凰山,即今之陜西省長安城。駙馬楊俊篡位,謀奪大元江山,楊俊位居三春有余,抄滅大元群臣,吾族晉祖皆被抄殘。膝下之子石廣,私逃隱姓更名,與外祖李飛同姓,更名李廣,逃居安徽省地名吉祥莊,后裔隱姓更名二十余年,待至元末明初以來,廣祖后裔名現云祖九十三歲身故,劉氏祖八十七歲身故共葬地名新龍崗合墳。因元末明初兩交,朱太祖在位各處匪風日盛,人民各逃,吾祖弟兄八人商議,將前脈抄成歌句,隨身傍,歌句書錄于后,外有現云祖遺留傳家置念金錢一圓,重一兩二錢,剪分八塊,八祖身傍各帶一塊,各奔他鄉。此時匪風已急,逃走意迫,未將原譜移走,各將歌句抄帶身傍,原譜在二三兩祖留存。此二三兩祖依避原鄉,未能逃走,日后年久日遠,八祖后裔各處相逢難以分辨,各照金錢合圓歌句為記。八祖離鄉居住地名,書錄于后,長祖漢科劉氏即吾祖逃走湖廣,次祖漢甲唐氏依避原鄉,三祖漢云李氏依避原鄉,余四五六七八此六祖各逃均皆失散:四祖漢耀、姜氏逃走廣南,五祖漢仁、吳氏逃走貴州,六祖漢廉茍氏逃走山東,七祖漢忠、吳氏逃走酉陽,八祖漢伩、朱氏逃走僚東。長祖漢科、劉氏逃在湖廣省靖州添柱縣二圖地名長沙灘鵝掌坵居住,生二子,長祖表圣、楊氏,次祖表賢、楊氏即吾祖,以下生祖七代單傳:一代洪武、唐氏,二代盛橋、唐氏,三代進前、茍氏,四代朝連、王氏,五代忠元、楊氏,六代高鋒、楊氏,七代東翹、楊氏。東翹、楊氏此祖以下生六祖:長祖文生、袁氏,次祖文臣、袁氏,三祖文學、朱氏,四祖文虛、吳氏,五祖文武、楊氏,六祖文進、楊氏,以上六祖均皆婚配,各成創業。此處六祖各居數年,因康熙三十四年甲戍歲,湖廣年歲不豐,人民困苦,六祖商議各逃他鄉:長祖文生、袁氏,次祖文臣、袁氏,皆原居湖廣,三四五六祖同心逃走貴州省鎮遠府印水司汲洞地名老寨居住九年。康熙四十三癸未歲貴州夷亂,四祖等議逃轉湖廣,米價稍平。住五年,康熙四十八年己丑歲湖廣夷亂,四祖等議移居四川省重慶府綦江縣永里六甲小河臺各插照落業居住,地名書錄于后:三祖文學、朱氏落業地名陳家莊,四祖文虛、吳氏落業地名四坵田,五祖文武、楊氏落業地名鐘家嘴,六祖文進、楊氏落業地名新瓦房,以上祖脈注書以下曾玄譜書改舊添新,永遠書錄于后。此譜書族式由光緒二十四年戊戍歲新春月吉日全安,所觀前譜舊故更改添新親手抄錄留存一本,外與胞侄清輝弟兄,抄寫一本成柱之子孫是共存二本,他人未有此譜書,倘若他人私竊留觀,抄寫者子孫絕滅、男盜女娼,非是予之批寫不情鄰里,戚觀之,休得見笑,是年予將譜書注好與福銀之子孫等議,將此譜抄錄各房留存一本,勉強從信者幾人,不從信者甚多,凡有不從信者事小作賊,予是借事生肥之故。予聽此言,將此譜隱存不傳,以免放肆之情。 字派序吾族石公諱昌祥,系南宋時代在江蘇南坪鄉出生,遷徙祖籍長安,持先祖譜牒八十字派,世代有次,長幼分明。元朝中期第三代孫石廣,因先父受害株連,將譜中八十字派更改為二十字派傳世。至元末明初第四代同胞孫子八人,為避戰亂逃生,將譜牒籍貫和字派編成歌句熟記。弟兄分離時原譜次三兩房原居保存,吾祖漢科屬長房移居湖廣定居后,將熟記的歌句整理成命薄依代記載(今稱為老譜),光緒二十四年戊戍歲(公元一八九八年)族親忠齡號全安祖觀老譜之后,一人操勞,按譜源流照舊添新,序文及房支屬員成譜二本后(老譜失蹤)給胞侄清輝抄一本(現已失蹤),本人保存一本傳后裔德高保存(今稱為一修譜),時八十七年。公元一九八五年乙丑歲四坵田清秀公倡議房支代表護議,并大力幫助,以前譜為基礎,照舊添新制譜一百冊各戶備用(今稱為二修譜),原二十字派即將告罄,族親倡議啟動第三次續譜,理順二十年來的人丁變化入譜,擬定二十新字派歸譜畫一,共成一體,勢必世系,按字命名,百世不亂。擬定之后,族人不得任意更改,個別詞和字有不妥之處,必經家族代表決定生效。 始遷祖昌祥持原譜八十字派 表秀再正廷,獻友文思經,朝進聯昌裕,宗盛永成清,仁元從茂泰,福祿景良榮,明應恒北美,洪彥萬祥君,寧浩光建沛,倫佐奉齊禎,順佑忠紹歲,乾字合雙秦,玉國恩長遠,吉慶耀銀輝,蘭芳苧枝桂,家享富貴春。 廣祖改用二十字派 高東文廷彥 世福永成忠,清德現漢表 洪盛進朝宗。
作者:石現華 發表時間:2010-11-21 00:03:10
石氏家族的兄弟姐妹們大家好 我的祖籍是陜西 從我爺爺那就來到鄂爾多斯了 一直到現在整個家族68人 一直沒有族譜 我想找族譜 如果沒辦法找著的話 我想建個族譜 弟兄姐妹們可以幫我嗎?我叫石貴忠我QQ907595551
作者:122.76.95.* 發表時間:2011-01-17 15:09:50
黃梅石氏家族是明代望族。從有關史料上,看到黃梅《石氏家史》一書,1990年成書。但本人無緣看到此書。希望黃梅的宗親能提供這方面的資料。現將有關資料上引用的片言只語摘錄如下,以窺其一斑也:1、黃梅石姓的開戶祖石仕勝的兒子石福山曾招贅于邢氏。(《黃州宗族與宗族生活》引黃梅《石氏家史》,三壽公傳,1990。)2、黃梅石姓的福三公子孫也久已復姓歸宗。(同上)3、黃州居民大多是宋末以后遷入黃州,“戶”的大規模形成還是始于明初報里甲。如黃梅石姓始遷祖石三壽由宋嘉定年間(1208-1224)由都昌遷入黃梅,也是在明初才出現戶,“至明洪武二年(1369)后人編戶仕勝”。(同上)4、黃梅石仕勝戶的上分(福一公支派)與下分(福五公支派)就為爭奪祖墳山發生多次爭訟。黃梅石姓在蟠龍山葬有仁美公,石姓下分認為下分祖福五生子德玉(字仁美),葬仁美的蟠龍山即為下分“私有”的祖墳山;上分則認為仁美為福一(上分祖)及福五公之父,蟠龍山為上分與下分共有的公山。明正嘉年間,上分石蓮峰官至御史,他在仁美祖墓旁其父親,當時上分勢大,盡管下分有諸生石梁為之力爭,但終不能阻止石蓮峰的行為。直到石梁曾孫石昆玉高中進士,由石昆玉出面,下分才將此事翻案。到清雍正年間,兩分又為石昆玉的墳葬問題再起風波,下分舉人石燦等人將其祖先石昆玉葬于仁美墓側,上分人拼命反對在仁美祖葬石昆玉,兩分對簿公堂。(同書引黃梅《石氏家史》,前塘公傳,祭文(楚陽公撰),敬齋公傳,雍正十二年《縣正堂莊公審語》。)5、從此以后,兩分決裂,雖然兩分承認有共同的開戶祖,并且均以石仕勝戶為宗族戶名,但兩分在血緣譜系上各自獨立,下分“另為序列”,構成各自的宗族系統。(同書黃梅《石氏家史》,三壽公傳)6、黃梅石仕勝戶下分五世祖石銓“家饒于財”,他就主張以禮約束村垸族群,參與制定族規活動。(同書P376引黃梅《石氏家史》,義士公傳)7、黃梅石三峰一生積學未遇,但他熱衷于宗族事務,“鄉黨宗族積弱者咸賴扶持,子弟無良者畏姓名之告,以故強凌弱、眾暴寡、智詐愚之習一時俱泯”。(同書引述黃梅《石氏家史》,三峰公傳)8、黃梅石仕勝戶下分五世祖石銓以財富發家,“家饒于財,好善樂施”,也是以培養子弟科名為急務,其家族功名代代不絕,成為黃梅縣的一大望族。(同書引述黃梅《石氏家史》,義士公傳。)9、太高祖墨莊府君諱礲字純若,廩膳生也。封修職郎武昌學博丞郎中部主事竹坡公曾孫,都御史中丞楚陽公(生于嘉靖戊申八月二十三日,卒崇禎丙子九月葬于大松山,嘉議大夫山西巡撫)之孫。(《墨莊書院簡介》引述《石氏家史》墨莊公傳)10、三壽公,字萬紀,生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戊申寧宗嘉定七年甲戊以教籍於梅(愛屯頭咀)。乃世其家歿后,回葬都昌白水塘之西鑫龜墩,辛向有碑至五百余年,碑識久經風雨早就不清,乾隆孫為喜等選吉日重立。(《墨莊書院簡介》引述《石氏家史》烈祖遷途發跡流考)從以上摘錄的文字可知,明代黃梅石氏家族是當地望族,該族于宋代嘉定七年由江西都昌縣遷往黃梅定居繁衍生息,明代萬歷年間探花石昆玉即出于此家族。黃梅石昆玉一家三代進士,石昆玉為進士,戶部郎中、蘇州知府、大同巡撫,晉秩部督;其子有恒進土、贈太仆寺卿,譜忠烈;其孫確,進士,充丹徙、宜興、洪洞等縣知縣。附:黃梅石昆玉家族世系簡表(根據有關資料繪制)石三壽──仕勝──仁美─┬─崇禮(上分)─○─○─○─○─金(號蓮峰,進士,明監察御史)──溥 ├─崇德 ├─崇義 └─崇純(下分)……銓(見下) 銓……梁──承芳──昆玉─┬─有恒(進士)──確(進士) ├─有定──純若(有八子) └─有信──礪──喬年
作者:石勇 發表時間:2012-04-08 14:07:16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