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31958次
2人
2個
14個
76人
1部
東周的第一位皇帝叫宜臼,在位51年.這是真的嗎.
作者:61.223.239.* 回復:1 發表時間:2010-09-05 16:11:58
在華縣東北13公里處的渭河灘上,有座陜西最古老的鄉鎮——王宿,它見證著中國上古周王朝800多個春秋的興衰更替,上演過西周滅亡、東周肇啟這一轉折關頭的活報劇。斗轉星移,世事更迭,3000年來,古鎮在煥發出新時代光彩的同時,仍散發著厚重的歷史氣息。 據《左傳》、《史記》記載,早在周穆王時期,周室曾在此修筑祇宮。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封庶弟姬友于棫林(王宿東南),友創建古鄭國,自為桓公。他勵兵績麻、教民耕牧,使國富民殷。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年)因桓公治鄭有功,被詔授周廷司徒,進京輔政。可宮廷斗爭劇烈,寵妃褒姒生子伯服后,唆使幽王廢申后和太子宜臼,并欲加害。申后潛回申國;宜臼在桓公的掩護下,東逃古鄭南劉,“曾宿渭濱之陽”(見《左傳》),在河灘牧馬偷生。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聯合繒、犬戎起兵攻入鎬京,殺死幽王,平定褒姒之亂。鄭武公(桓公子)自渭濱找到太子宜臼,護送回朝登基,是為周平王。平王見京城戰火毀壞嚴重,決定遷都洛陽,從而開啟東周時代。 在當地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平王東遷第一天,自鎬京(西安西)東行90余公里,走到華州古鄭,他不忘搭救之恩,堅持落駕曾隱身之地渭濱南劉,是夜大宴鄉賢耆老,封賞救難的山野鄉民。更重要的是他要了卻一段情緣。當時在隱藏流浪中,得到一村姑關照,倆人愛慕同居,生有一子不滿兩歲。因目下地位天壤之別,不可能將村姑母子迎進宮中。平王就地封賜幼子以本人名字為姓,即姓宜名丘,民間流傳的“宜丘太子”。同賜當地居民世代免除皇糧國賦。為感念平王宿住犒封,人們改稱南劉為王宿鎮至今,所以此地只剩一個北劉村。平王隱身的渭濱嗣后修祠建廟,成了如今鎮北的渭濱小學;宜丘太子莊園就在其父生活過的宜臼村,即今鎮北0.5公里許的宜家村;護佑太子逃難的申國隨從,在鎮南0.5公里安身立業,留下今天的申家自然村。 王宿古鎮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是典型的西北地區古堡子。雖然城墻早已湮滅在塵埃中,但二三十米高的城樓,曾經巍峨地橫跨入鎮大道,可惜在“大躍進”時拆除,遺址成為鄉鎮中學。據鎮上老輩人講,鎮東南有座會館廟,西頭有座老爺廟,均供奉著文武財神——紅臉關公。正街偏東是座三官廟,供奉著掌管天、地、水的三神,廟前一柱30米高的旗桿,是古鎮的地標,人稱旗桿廟。街中路北為劉家祠堂,占地約5畝,13間寬蓋了7間三進庭殿,院子松柏楊槐蔭庇,石榴桃杏花繁。解放后改為供銷社門面,兼營百貨副食、生產資料、食堂旅社。街里的大戲園子,唱過革命樣板劇,舞臺毀后蓋成了村委會。街東西中有3架桔槔井,是鎮上命脈,井水清凜甘甜,整天吱吱呀呀七上八下的為民汲水,如今被鎮辦自來水所替代。古鎮繁華不再,但基本格局未改。那時江西弋陽人來鎮上賣米,定居修筑出后世的弋家巷;安徽亳州人販來藥材設堂行醫,置辦了南北走向的亳州巷;晉商把鹽鐵煤船運古鎮銷售,發財后建成山西會館,今天已改成衛生院,仍然在造福鎮民。在《華州初志》曾記載,“古鎮商貿、手工、種植養殖、農牧業都十分發達。”王宿古鎮地處平川,為交通要沖。它北依渭河,南臨官道。北渡渭洛過同州(大荔),可通朔方大漠;東北經朝邑濟黃河,能到蒲津涉晉冀;東出潼關下豫魯覷淮揚;南越秦嶺上巴蜀串荊楚;西望長安京都,戰略物資如糧絲銅鐵在此中轉,又是東西南北各方特產和生活必需品的集散地。在水運為主的冷兵器時代,王宿確有“舟楫車馬”之利。漕運船家商賈要在此加糧添水;陸行公差販夫要來鎮上歇腳交易。熱情好客的王宿人敞開胸懷,笑迎八方嘉賓,使鎮上商客云集、店鋪林立。雖經春秋戰國、秦漢隋唐、五代宋元,戰禍兵燹屢毀屢建。發展到明清,鎮容商情達到頂峰,常住人口逾萬。東西街長1公里,南北將近0.5公里。宿店客站、食堂茶館、糧行米棧、酒坊醋房、醬園菜場、毛皮布店、百貨日雜;騾馬市、屠宰場;鐵匠鋪、鑄鏵場、瓷瓦店、木器廠、手工作坊等,一街兩行,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每逢農歷4、7、10日趕集,更是車水馬龍、人山人海。每年農歷四月十二古會,四鄰八社鄉民紛至沓來,甚至連山西、河南的農人也前來采購夏收農具;十月初二會正好在秋后,更是渭北人糶糧售棉,秦嶺山民出賣核桃毛栗、木耳香菇,華州人購買過冬物品的大好時機。解放以后,關中政治中心從華州(縣)西移至渭南,加之上個世紀30年代初隴海鐵路開通,渭河水運、陸路畜役皆讓位于現代交通運輸,古鎮開始衰落。盡管商貿諸業保全,但在“以糧為綱”的指導下,居民逐步演變成了從事農業生產之民,古鎮的集市也減為每旬逢3、9日兩集。 經歷過歷史的風風雨雨,古鎮在改革開放中煥發了青春。土地承包責任制解決了吃飯問題,多種經營全面發展,王宿變成了全縣首富。1986年省農機公司送貨下鄉,一輛摩托兩三千元,其他鄉鎮無人問津,一卡車摩托在王宿脫銷,第二天又拉來3卡車仍然告罄。“王宿人富了”的消息,驚動了省領導,電臺電視臺、報紙雜志紛紛前來報道。 縱觀歷史,王宿的遠古先祖們,敢冒殺頭之險,接納遭難太子,給以庇護與愛情,充分反映出愿為正義獻身的精神。歷朝歷代天南海北之人,來古鎮商賈公干,王宿以誠相待兼收并蓄,不欺生不歧視,海納百川的利他利人,從而快速發展了古鎮。解放后農田基建,可河灘地天旱鹽堿白花花,暴雨洪水成災,父輩們挖溝排澇,引渭沖堿;1968年洪災后開稻田、挖魚池、種蓮菜,因地制宜,使糧田畝產從一二百公斤越過了400公斤大關。國家號召科學種田,王宿人率先多種經營,辦豬場、羊場,建雞鴨孵化廠、粉條、豆腐加工廠,920菌肥接種站等,成了推廣新生事物的排頭兵。新時期,王宿人依然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又創造了諸多的全縣第一。即第一個栽黃桃、酥梨,種蘆筍、金針、甜玉米,把綠色食品銷到了歐美;第一個實現方田林網化,建成渭河、機井雙灌雙排旱澇保收高產田;第一個自籌資金修鄉道,村村早通柏油路;第一個農戶出資買汽車,辦起長途客運、貨運站;第一個農家自購大型機械拖拉機、挖掘機、自動磨面脫粒機,和聯合收割機;第一個農民蓋高樓,修浴池,辦公司,通電話,用“大哥大”、手機,騎摩托,購小轎車等等…… 春來秋去,歲月如歌。當歷史的煙霧塵埃落定,古鎮新貌為之一震。你看那整潔舒展的街道,磚混樓房紅門綠窗;水泥馬路筆直,車輛來往如梭;銀塔高聳云天,電信通訊倍忙;飯店餐桌酒菜飄香,歌廳卡廳燈火閃耀;商鋪貨棧、攤點、收糧站人頭攢動,工農商貿經濟活動如此頻繁。再看那無垠的田野,猶如一幅綻開的彩色畫卷,春暖桃紅梨白麥青菜花黃,夏季樹茂果碩筍青瓜甜,秋來棉亮椒香玉米燦燦,寒冬大棚如云,反季節蔬菜源源上市。這里的產業結構正在發生著根本性轉變,一個古老而現代的王宿,已生機勃勃地呈現到世人的面前。
作者:宜鵬 發表時間:2011-08-07 13:19:47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