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72001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1.郡望: 弘農郡:弘農郡始建于西漢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治所在弘農縣(今河南靈寶函谷關城),其時轄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內鄉以西、宜陽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陜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華山以南的地區。王莽執政時期改名為右扶風。東漢初期復名弘農郡,東漢末年又因避漢靈帝名諱而改名為桓農郡。三國時期曹魏國再次復名為弘農郡。十六國時期的前秦國移其治到陜縣(今河南陜縣)。北魏時期又改恒農郡。北周明帝再改西恒農郡為弘農郡,還治弘農縣(今函谷關)。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黜,到隋朝大業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又復置,移治今河南省靈寶縣北部,隋朝義寧元年(丁丑,公元617年)又移治到陜縣。到了唐朝武德初年(戊寅,公元618年)弘農郡被徹底廢黜。 渤??ぃ簹v史上的渤??ぴ诘赜蛏嫌袃蓚€稱謂,另一為渤海國。西漢時期從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唐朝時期的東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為主體亦建立過渤海郡,先稱振國(震國)又稱渤海國,其時轄地在今東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后來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國。渤海國地跨烏蘇里江兩岸,在今遼寧、河北、山東三省之間的渤海灣沿岸一帶。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榇筮|國契丹族耶律·德光所滅,以后不復存在。 河西郡:最早的河西郡是戰國末期魏國所設,其境約在今日山西、陜西一帶。漢朝時期所說河西郡是指河西四郡,即今甘肅的酒泉、張掖、敦煌、武威,是西漢武帝拓邊后于漢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秋季所設置的。北魏時期設置的河西郡故治在今山西省臨汾地區。唐朝時期設置的河西郡,其時轄地在今云南省蒙自縣、山西省汾陽縣一帶地區。 上 郡:古翟國屬地,秦朝時期設為上郡。漢高祖劉邦元年(公元前206年)初更名為翟國,農歷7月復為上郡。匈奴占領期間歸都尉治,塞外匈奴時期歸障,屬于并州。上郡下轄二十三個縣:膚施,有五龍山、帝、原水、黃帝祠四所。獨樂,有鹽民。陽周,橋山在南,有黃帝冢,王莽時期稱上陵疇。木禾、平都、淺水,王莽時期稱廣信。京室,王莽時期稱積粟。洛都,莽曰卑順。白土,圜水出西,東入河,王莽時期稱黃土。襄洛,王莽時期稱上黨亭。原都、漆垣,王莽時期稱漆墻。奢延,王莽時期稱奢節。雕陰、推邪,王莽時期稱排邪。楨林,王莽時期稱楨□。高望,北部都尉治,王莽時期稱堅寧。定陽、高奴,有洧水,王莽時期稱利平。望松,北部都尉治。宜都,王莽時期稱堅寧小邑。雕陰道、龜茲國,當時屬于國都尉治,設有鹽官。 北平郡:戰國時期燕國始置。秦國滅燕國后沿用,轄地在河北東北部和遼寧西部,治所在薊縣,現在北京當時屬廣陽郡,與右北平之間隔著漁陽郡。西漢時期北平屬廣陽國,東漢復為廣陽郡,均與右北平隔著漁陽郡?!妒酚洝だ顚④娏袀鳌酚小皬V居右北平”。三國時期北平屬燕國,右北平北部為東鮮卑(后為宇文部)所侵,其地日狹,漁陽不變。西晉時期,燕國并漁陽郡。右北平郡改稱北平郡,轄地不變。東晉十六國時三郡轄地多有變化,燕國時稱燕國時稱燕郡,漁陽時設時撤,北平較穩定。晉、魏時期,北平郡遷新昌(今河北盧龍)屬平州(州治在遼西郡)今地當時為燕郡,為幽州州治所在。漁陽屬幽州。隋朝時期,撤遼西郡,北平郡治不變。漁陽郡治還至現薊縣。今地屬涿郡,轄地廣大,自天津向西北延伸出長城與突厥相接,郡治時稱薊縣。唐朝時期北平郡改為平州,唐開元二~天寶二年(公元714~743年)為安東都護府,漁陽分為薊州和檀州,北平為幽州治所,轄大約今天京、津兩市,置范陽節度使,至此“北平”第一次消失。梁國時期,北京稱幽州,置盧龍節度使。后唐依舊。晉朝時期割與契丹。遼國時期,實行五京制,有上京、東京、西京、南京、中京,其地為南京析津府,屬平州。金國時期,亦實行五京制,有上京、東京、西京、南京、北京,其中“北京”在今內蒙古赤峰南、寧城西,稱北京大定府。今北京為中都大興府?!氨本钡谝淮纬霈F。北平未出現,原地為平州。元朝時期,今北京為大都路,轄大約京津兩市。北平未出現,原地為永平路。北京未出現。明朝初期,北京稱北平,北平至此重新出現。明成祖遷都前改北平為北京,實行兩京制,遷都后亦稱京師?!氨本背霈F,“北平”再度消失。清朝入關,襲用明朝稱法。清帝遜位,袁世凱竊權,拒絕南下,國民政府被迫遷往北京,北京名稱不變,北平未出現。北洋政府倒臺后,國民政府駐南京,北京改稱北平。1949年己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復改北平為北京,定都于此?!氨逼健敝Q至此在中國大陸消失,但臺灣、香港等地仍有些人稱之為“北平”。 2.堂號 渤海堂:以望立堂。 弘農堂:以望立堂,亦稱桓農堂。 河西堂:以望立堂,亦稱臨汾堂。 上郡堂:以望立堂,亦稱翟國堂、都尉堂。 北平堂:以望立堂,亦稱廣陽堂、薊州堂、范陽堂。 藏春堂:宋朝時期的刁約,做學問、做文章都很刻苦。開頭做館閣校理、后進使館、又當揚州知府。辭官回來,在潤州安家,號“藏春堂”。蘇東坡送他的詩有“春在先生杖履中”,意思是連你的拐杖、鞋子都飽藏著春天的溫暖。 永春堂:資料有待補充。 聿修堂:資料有待補充。 虞慶堂:資料有待補充。 五美堂:資料有待補充。
作者:180.126.232.* 回復:0 發表時間:2010-09-15 08:12:34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