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161471次
1人
1個
64個
1382人
115部
龐善政 龐善政(1121——1215),廣東省化州木賢開基祖,字敬禮,號光化,原籍福建省福州府,閩縣珠池村。公之先祖筮仕粵東,后定居南海縣疊滘隨沙村。正配陳氏,誥封六品安人,鄉謚安靜。庶配朱氏,誥封六品安人。 善政公生于豪門之家,飽受封建倫理道德及文化教養的薰染,自小刻苦好學,嫻熟古訓經史,有登科致仕之志。及長,立身處世,皆中矩規。其精于風水,善作詩文,語調清新,吟詠韻和鏗鏘,每點評山水,活用易學及典故。吟化州下郭及自己壽藏山的詩作,至今詩意不遜,后人樂于傳誦。其文章言簡意賅,氣勢磅礴,脈絡前后緊密相關,深得唐宋風骨。因此,至宋孝宗乾道二年丙戌科(公元1166年,是年46歲)舉進士,后授翰林院庶吉士。正是承先人遺志,光宗耀祖;啟后世之圖謀,樹一代仕宦新風。一家之中,其為祖者嚴,為其妻者敬,為其子者孝。妯娌和睦,兄友弟恭,其家融樂。齊家之政,來自公之誠意、正直、修身之德。文章傳世,是善政公終生之志,朝夕以詩詩教子,但愿世世文筆生花。果然天人巧合,因果有應,長子居仁南海拔魁,任高涼郡教授,且好善樂施,受郡守李公授予“為誨如川”之匾。其次子居義歲進士,亦甚榮耀。善政公在世時,享有:“文壇著美,翰苑流香,蘭桂芬芳,衣冠顯耀,一堂俱興五福”之美譽,此是其好德善教所致。 公生平深究陰陽五行奧妙,雅好山水。當居南海時,曾遍訪名山大川,以消其意,至耄耋之年,適已解組,而次子又選貢,欣然與偕視任,來到高州,仍以遨游山水成趣。及來化州,先尋山嶺之宗及支脈走向,誠心擇地定居。發現化州南清塘大嶺,有三條支脈,一支入化城,二支入黃槐、木賢,三支入豺嶺六龍田。公先沿每第一支脈追至化城三里坡,此地較合公意,但嫌太近城府,考慮近城居住,必定復雜,后不取而去。接著到化州之西南下郭考察,此地山清水秀,盤旋屈曲,使人一睹為快。公初判此地,將來出人可末龍榜,但發人不超過二千之數,且兩水合流橫貫化州城,將來此地必定擴展為繁華商區。如果擴為商區,周圍地形必受破壞,龐氏子孫又與異姓雜處,人口發展必受限制,所以此地亦不為取。于是對下郭評點賦之以詩,詩曰:“石龍滴落少男家,丙水含辛灌巽花。坤壁題名龍榜末,只憂后代裂胎砂。”至今下郭,果真辟為新市,下郭土地擴建新宇,下郭居民,與異姓雜處。 公對清塘嶺支脈走向化城考察完畢,不為所取之后,再考察第二支脈,即距化城東南十余里之黃槐和木賢地區。先到黃槐(松柏山旁),對此地認為金、木、水、火、土俱備,是個生財有道,繁衍有人之所,于是建宇居住于此。后經細心分析,此地雖好,但有“血火臨頭”之嫌。據公判定,將來黃槐會出麻風后裔,由此有離開此地的念頭,于是聲言離去。先在旁居住的李氏先祖,聞訊趕來,向公求索黃槐整幅土地。公不直言離去此地的真正原因,故意對李公說:“龐、李兩姓住得太近,恐怕你李姓將來會欺負我龐氏子孫。如果有欺負,你李家會出麻風子孫,所以我打算離去此地。”李公聽了,應允叮囑后人不欺負龐姓子孫。黃槐李氏至今,雖有人也有財,但不出公所料,果然曾出現了麻風病后裔。 公離去黃槐,來到木賢,深感此地山川靈秀,舉目處處生機蓬勃。土地眾多,均為丘陵平原組成。低處可作良田,高處可作坡地,是天然宅居地和耕稼場所,是繁殖人口的靈地,正合公意,于是選擇今之龐氏大宗所處建宇而居。左右兩山,恍若兩鳳展翅雙飛,朝正東方日出,故稱此地為雙鳳朝陽。公在木賢定居之后,又考察清塘嶺第三支脈,踏著蜿蜒山勢而至今之豺嶺六龍田,此地乃六水匯龍,是繁族之所,后又將居義祖的后代遷到豺嶺六龍田定居。其二子定居完畢,對木賢豺嶺兩地子孫,于日后發展和支分,就有希望和寄托,此是善政公生前精心思考所及。 公生于封建之世,受封建迷信影響,精心卜擇三穴寶地,寄托于身后貽福子孫。當考察黃槐時,便有終老之志,自卜壽藏于松柏山,將此地的構成及利弊之處,均以八卦風水的詩文形式留給后人。其詩曰:“自詹松柏壽藏山,二九相調局轉閑。羊押雞蛇濤艮竅,牛抄豬兔鬧離關。澤風令婦朝初月,歸妹良緣舍長男。但恨媾精離氈枕,遠孫多宴鹿鳴餐。”此地似金笏槽形,坐甲向庚兼卯酉,都由公生前定好,并囑其二子將陳朱二妣和自己合葬于此;其次是為居仁居義百年后安葬,卜擇了多谷崩埌山一穴,定好坐辛向乙兼戌辰方向;再次是為其林丁二媳卜擇瓜塘地方,也定好山向,并囑咐后人,將二媳安葬于此。卜擇三處地方已完成,安排一切考慮也極端周到。后來清朝一國師看了公所卜擇的壽藏山及住所,竟然跪在公的墓前說:“先師畢竟是先師,找到這么好的祠堂地,找不到這么好的壽藏山……”可見其在尋找居所是花了一翻心思的。公繁族之志,貽福后人,耿耿于懷,毫不放松。總之,一腔熱血全傾注在繁育子孫之園圃,望子孫之苗,茁壯成長,綠樹成蔭,花繁果豐。 自公之后,至今未足千年,公之后裔,除留居化州外,支分廣東之高州、電白、信宜、吳川、廉江、湛江、遂溪、海康、陽江;廣西之博白、陸川、興業、貴港、北流、欽州、防城、合浦;海南之海口、澄邁、瓊山、臨高、瓊海及定居海外他鄉等地,亦不乏其人。子孫之眾,如螽斯之和集,至今尚未完全計及。不僅子孫之眾,還代有奇跡。科舉之世,名宦、鄉賢、參將、進士、解元、舉人、拔貢、歲貢、副榜、署按察、道臺、知府、通判、知縣、教諭、同知武等,歷歷可數。科舉廢,新學興,大專生、大學生為數不少,研究生、博士生時有所增。科、處、廳、部級領導,各地均有。正如粵莊公所說:“是安知非天以此來報施善人,而豈相宅陰陽所能強致耶?”不管如何,只看實踐所證,公之為人,興文章,入仕途,終有成就;望子成龍,亦順其意;興家繁族,所算所料,已得其所,不愧有“真異人也”之稱。(欽州龐子桐整理)主要參考文獻1、《化州縣志》;2、《木賢龐氏族譜》3、《鳳井源流》4、宗親口述
作者:龐坤光 回復:4 發表時間:2010-10-29 22:11:51
我家族譜一世祖就是善政公
作者:龐興藝 發表時間:2014-04-10 02:30:24
我是廣西的、、、
作者:龐業桂 發表時間:2015-03-05 20:41:01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