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18527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 2009-10-26 ] 小課題結題報告: 學生不對老師說心里話的原因調查研究 銅山縣馬坡鎮中心小學 刁紹光一、課題提出的背景:暑假后,我妻子調到了一個新的學校,原來的學生來家里玩,說起了他班學生原來的表現,妻子感到很詫異,因為這些都是教這班學生時沒有看到或聽說過的,因為她在教育教學中還是比較注重與學生的交流的。由此我心中產生了一個疑問:學生為什么不對老師說心里話呢?特別是對正在教他們的老師?心里話是學生內心的真實寫照,它是了解學生的窗口,也是處理好師生關系的基礎。但大多數學生很少或根本就沒有與老師說過心里話,在與老師談話中或是敷衍了事,或是言不由衷,或是吞吞吐吐。二、研究內容:1、深入研究學生的心理及行為,了解學生與老師相處時的內心活動。2、調查教師與學生交流時的方式方法及行為習慣。3、比較師生交流時的心理及行為態度,找到學生不對老師說心里話的根本原因。4、根據調查研究的結果,探索有效的措施,解決學生不與老師說心里話的問題。三、研究重點:師生交流時學生的心理及行為,以及師生交流時教師的行為及態度對學生能否與教師說心里話的影響。四、三個研究階段:第一階段:第一學期(2008年10月—2009年2月)研究起步階段。對本課題進行理論上的準備,閱讀《教育心理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及教師的心理進行初步的了解。然后精心準備調查問卷,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總結,找出幾個學生作為我的研究對象,同時找出參照組,進行對比,找到學生不與老師說心里話學生方面的原因。第二階段:第二學期:(2009年3月—2009年7月)深入研究、分析階段。學習課題理論專著,做好筆記。與教師進行座談,全面了解教師與學生談話時的態度,情緒變化,表情等,從中分析學生不愿與老師說心里話的教師因素。結合第一學期調查研究的結果,探索總結促使學生說心里話的措施。根據這種措施與學生進行交流,第三階段:(2009年8月—2009年10月)整理結題階段。 根據一年來的調查研究,分析學生不與老師說心理話的各種因素,以及教師的應對措施,進行總結,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去。 五、研究方法:1、文獻法:先翻閱資料,了解其他人對本問題的研究成果。2、調查法:①通過調查,與教師座談,了解教師與學生談話時的一般心理及表現。②通過問卷了解學生心里的真實想法,及心理變化情況。③選定幾個學生進行知心談話,了解一些不被老師覺察的學生心理。3、對比法:①選定幾個和老師說心里話的學生,同時選定幾個不與老師說心里話的學生,分別調查他們的心理及表現,對之進行對比,找出之間的差異,從學生角度找原因。②選定常有學生與之說心里話的老師和不常有學生與之說心里話的老師,分別調查他們平時的心理及表現,對之進行對比,找出之間的差異,從老師角度找原因。4、經驗總結法:在自己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隨時積累素材,進行歸納總結,探索出有效的措施,形成可行性調查報告,供自己今后教育、教學所用。六、研究的預期成果:1、明確學生與教師交流時雙方的心理,在交流時能根據學生的需要及教師的特點真心交流,做到師生之間無所不談,使師生之間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也使學生的成績及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地提高。2、寫一些案例分析及一篇結題報告。七、具體實施過程:通過一年的小課題研究,現在我就“學生不對老師說心里話的原因及對策”研究的結果和對我教育過程中的運用做一些介紹。(一)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和學生的溝通,對教師的訪問,我發現學生不對老師說心里話既有學生的原因,又有教師方面的原因(為主要原因)。學生方面的原因:1、學生對老師有種畏懼感。怕說錯話,引起老師的批評;怕老師不能解決問題,白白地去傾訴;怕引起學生的誤會,遭學生的白眼……2、學生對老師的教育方法不理解、不接受,不相信老師能解決他們的問題,而找尋其他的傾訴對象。3、學生認為老師只是交給他們科學知識,其他的事情不是老師負責的范圍,所以有事也不找老師交流、傾訴。4、學生認為老師很忙,不會抽出時間處理他們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即使應付一下可能也帶有情緒,不如自己來解決。教師方面的原因:1、教師的角色定位還停留在“師道尊嚴”上,與學生交流的態度和口氣令學生恐懼,讓學生需仰視才見。2、教師常常不關心學生的生活,只把教學成績作為衡量自己和學生的標準。3、教師常常對學生所說的話持懷疑態度,而不是尊重信任學生,只把學生看做長不大的孩子。4、教師的教育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別是有時對學生進行不當的懲罰。5、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時機有時把握不當,選擇地點也有時不當。(二)通過調查找到了學生不和老師說心里話的原因之后,我從了解學生的心理和教師的心理出發,探索出一套不成熟的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方法,介紹如下:1、從學生方面處理好師生交流的障礙。(1)改善師生之間的緊張關系。由于老師與學生無論在年齡上,還是在地位上,都是強者,并且有時候還會對學生進行無謂的批評,甚至是處罰,因此學生對老師會產生一種畏懼。消除這種畏懼就需要學生正視與老師的關系,要把老師當成一個普通的人,只要是人,就有犯錯誤的時候,把老師看做朋友,勇于去指正。老師不會因為你的批評而記恨你,與你過不去,還會像你的父母一樣照顧你。這樣老師會對你另眼相看,不但不會記恨你,還會更加喜歡你,照顧你。就會改善你與老師的關系。(2)消除害羞心理,敢于與教師交流。不與教師交流的原因之一是源于學生的害羞心理。面對陌生人,一般人都會感到一些緊張不安,這時人的一種保護性本能,是正常現象。這就需要學生重新認識,認識到這種心理是很正常的心理現象,從而緩解心理壓力,增強與老師交流的信心。并適當地命令自己主動、頻繁地與老師交流,慢慢地就不會再感到害羞。(3)重新認識老師,把老師當成親人。很多學生認為老師的主要任務就是交給我們知識的人,而別的事情與老師無關,因此,有什么事情都不找老師,而是找其他解決的辦法或其他人。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觀察,就會發現老師在教學之余在干些什么。老師并不單單教給他們知識,還要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生活的方法;還要處理他們學生間的關系,注意他們的衣食住行,注意他們的思想變化等等。這樣才能感受到老師是可以信賴的,有些事,有些話,就會首先找老師去解決,去傾訴。2、從教師方面處理好師生之間的交流障礙。(1)轉換角色,與學生平等相處。以往的教師是居高臨下,緊緊把持著師道尊嚴,是絕對的權威,沒有學生發言的權利。這樣只能使師生更疏遠,甚至走向對立面。只有教師有“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才能使師生在情感上達到共鳴。教師視學生為朋友,與學生平等相處,既體現了一種寶貴的人文精神,有反映出了一種科學的教育思想。學生雖然是教師教育的對象,但他們在人格上和教師是平等的。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他們也會有自己的追求,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權利。在教育活動中,無論哪一種方法,都需要有師生平等的關系作為前提。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就能好學生彼此親近,對他們的情況就會有深刻的體會與了解,在與他們進行交流時就能根據他們的智能和愛好提出不同的要求,選擇不同的途徑,使教書育人做到有的放矢,恰到好處。我們徐州的全國特級教師張慶老師七十高齡還下到教學一線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在執教中,他總是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視學生為朋友,深得學生敬愛。因而,他的工作始終很愉悅,很順利,很成功。(2)用愛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積極的情感,他能激起教師對自己勞動的興趣和愛好,促使教師創造出各種良好的、切實有效地教育方法。教師的愛對學生又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力量,它會促使學生內心產生積極的情緒、愉快的感情和對自己的信心,從而轉化成為學生接受教育的內在動力,使學生顯示出自己的聰明才智。教師的愛能使師生之間在感情上、心理上接近起來、能在他們之間架起一座互相信賴的橋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會把教師當做可信賴的人,愿意向他吐露衷情,自覺地、愉快地接受教師的勸告,模仿教師的行為舉止。(3)運用語言藝術消除學生的緊張感。部分學生不能與教師好好交流的原因之一是緊張、害怕。這就需要教師在口語方面進行必要的改進,以消除學生的緊張感。語言要幽默。幽默是具有智慧、教養和道德上的優越的表現。幽默是人際關系中必不可少的“潤滑劑”,人們都喜歡幽默的交談者,喜歡聽幽默的話語。在調查問卷中表現出來的所喜歡的老師的特征中,幽默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具有幽默感的老師走進學生中間,學生會感到快樂,不再會有緊張感,溝通自然就順暢了。語言要委婉。在師生溝通中,教師的有些話雖然完全正確,但學生卻因礙于情面而覺得難以接受,久而久之就會不再信任老師。因此,直言不諱的效果一般不太好。如果教師把話語委婉些,磨去些“棱角”,變得軟化一些,使學生在聽到話語時仍感到自己是被人尊重的,學生就能從理智上、從情感上接受你的建議,并且也能說出自己的見解。還要向心理咨詢師學習語言技巧。接受過心理咨詢的人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感受:與心理咨詢師談話“真是舒服極了”,因為無論你跟心理咨詢師說什么,他都表示可以理解和接受,不會輕易下結論告訴你“對”還是“錯”,“應該”或“但是”等權力性語言,因此你會愿意“將所有的感受告訴他們”,最后“心甘情愿地接受他們的指導”。這樣的溝通語言才是有實效的。同樣的道理,當教師學會從學生的知識背景、情感體驗、能力與方法等方面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能夠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感知學生的心靈體驗,令學生開放,喜歡、愿意敞開自己的問題并樂意得到幫助解決時,師生交流就會走上良性循環。(4)積極傾聽,獲取學生的信任。學生在訴說之時,教師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會使學生認為感到自己不受重視,嚴重之時會造成學生對教師的不信任,再也不肯把心里話說給老師。在與學生相互交談時,要一邊聽學生說話,一邊注意學生的姿勢、表情以及他當時整體的反應,方能體會出他話語的意思。學生說話時的感受,是高興、憤怒,還是焦躁不安,這些情緒狀態有時比話語本身更重要,更能讓人了解到他的內心活動。針對所了解的信息,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的去解決學生所遇到的問題。這樣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程度,會自覺地把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反映給教師去解決。(5)要正確把握表揚與批評的原則。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無論什么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比較的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而不喜歡聽惡言。”因此,在表揚與批評這對矛盾中,我們提倡以表揚為主。但表揚為主,并不等于只要表揚,必須要有批評的補充。只有科學、合理地使用表揚的手段,使之真正起到鼓勵先進、樹立榜樣的作用,在此基礎上的批評才更具震懾力;同樣,只有公正、有效地批評,才能確實起到改正錯誤、矯正缺點的功效,在此基礎上的表揚才更具“誘惑力”,更令學生神往和為之作出努力。(6)要創設一種談話的氛圍。教師想接近學生,想知道學生的心理,想掏出學生的真心話,要選擇適當的地點,創設良好的談話氛圍。如果在辦公室里交談,學生總會感受到一定壓力和一定程度的束縛,心理得不到放松。特別是還有其他老師在場,更會影響他把心里的話說出來。如果是在校園里,在老師自己家里,情況就會大不一樣了。在校園里與學生散步,在家里與學生“聊天”,學生就沒有在辦公室里所感受到的緊張和拘束,心口一致,憂愁與歡樂溢于言表。結束語:通過本次小課題的研究,讓我明確了學生不與老師說心里話的主要原因不是在學生,而是在教師。因為教師沒有去深入地研究學生的心理,而一味地怪罪學生,沒有去學習有關師生交流的有關理論,沒有去借鑒別人的優秀經驗,才造成這樣的后果。也令我意識到多讀書,讀好書的重要性。我還要繼續更深入地研究,把課題研究作為工作的一部分,并用研究的成果去指導我的工作,使自己的業務水平,教育教學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以下八篇文章自己認為質量較好。 讀書筆記:溝通是一門藝術 給學生寬松環境,創設談話的氛圍 愛心無價 傾聽——師生溝通的關鍵 案例分析:善于傾聽,學會寬容 調查問卷分析(三) 他與我說出了心里話 表揚——師生溝通的鑰匙
作者:125.39.97.* 回復:0 發表時間:2010-12-05 09:24:42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