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2779082次
4人
13個
970個
56620人
2551部
引言 清河縣因古代有條清河而得名。據《水經注》記載:它起源于今山西、河南交界處的太行山脈,流經河南北部,穿過威縣至今清河與臨西交界處始稱清河。因而說清河、清陽(今屬清河縣境)、臨清(舊治所在今臨西縣境)都是因靠近清河而得名。《水經注》又載:清河縣為“周之甘泉巿地”。“巿”古代通“芾”,是指草木茂盛。其意思是說,這里遠在周代就被稱之為泉水甘甜草木茂盛的好地方。 清河縣這塊甘泉芾地早在軒轅黃帝時期,就是玄囂青陽氏的封地少昊之國。也是張姓授姓始祖揮公居住的地方。大禹的父親鯀亦曾在這里筑堤治水。青陽墓、白虎岡、句芒墳和鯀堤講述著遠古的故事,廉頗墓、烽火臺還彌漫著戰國的硝煙。自漢初設立清河郡,郡國的王都清陽城、甘陵城都在今清河縣境內。南北朝時至唐宋,貝州的州城也在這里修建。自從金移恩州至歷亭,清河始成偏僻小縣。歷盡滄桑數千載,回首往事話當年。 少昊之國 據說黃帝打敗炎帝、君臨天下之后,封其子玄囂(亦作玄枵)于清陽,建立少昊之國。這正像黃帝居軒轅之丘,稱軒轅氏,建有熊之國稱有熊氏一樣,因古代“清”、“青”二字相通,故而玄囂亦被稱作青陽氏或少昊氏(亦寫作少暤氏)。關于少昊(玄囂)又稱金天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少昊主張以太白金星為主觀星象,推行金星歷,故號金天氏;另一種說法是黃帝與螺祖游璇璣之宮夜觀星象,見太白金星放射出一道金光,直撲螺祖懷中而受孕,產下玄囂,故號金天氏。據《漢書·律歷志》記載:“《考德》曰:少昊曰清。清,黃帝之子青陽也,名執。”由此可知少昊清、少昊執與玄囂青陽氏原為一人。 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清陽即為清水之陽,古代衛水下游被稱之為清水,它循今衛運河流經今清河縣境東與夏津交界處。《水經注》中提到的清河流經今清河縣西北部與威縣、南宮交界處。此段清河正處清水之陽,故又名清陽江。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高祖四年,初設清河郡時,轄十四縣,其治所在清陽,并設有清陽縣(在今清河縣境東南部)。亦為地處清水之陽,而得名。據《史記》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為螺祖。螺祖為皇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由此可知玄囂原為黃帝與正妃螺祖所生的長子,他得天下于青(清)陽,降居于江水。江水當指清陽江,因古時常以人名為地名,以地名為人名,前面以兩次提到“青陽”二字,江水之前已沒有在冠名為清陽的必要。據呂思勉先生《先秦史》所引大量古典考證,中國遠古時代的江水并不在長江流域而是在黃河流域,所謂“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就是要禹對黃河流域進行治理。清陽江地處黃河流域,又有黃河故道之稱。正是舜王要禹治理的三江之一。相傳大禹的父親鯀就曾來這里筑堤治水,清河縣至今還留有鯀堤遺跡。以上這些足以證明玄囂青陽氏的封地少昊之國與居住地是在今清河縣一帶的清水與清陽江流域。其封地大約西北依清陽江,東沿清水兩岸,轄今河北省的清河、臨西、故城及威縣、南宮、棗強的部分;山東省的夏津、武城一帶,縱橫百余里。在數千年前,整個華北平原的氣候比現在要溫暖濕潤得多,降雨較多,清水的流量很大,并常常造成水災。當時除清水、清陽江之外,在清河縣境內還有許多清水、清陽江及漳河的支流。據縣志記載,僅有名的古河道就有:一字河、蔡河、七里河、趙王河等。當時的地形與現在差不多,屬華北平原,海拔在三十米左右,一望無際的原野上,江河縱橫,密如蛛網,還有一些大小高低不同的土山、土丘、土岡,星羅棋布,草木蔥郁,覆蓋其上。由于溫濕氣候的影響,當年的地貌則大不同于現在,這里雨水既多,草木亦極其茂盛,有大型食草動物及食肉動物出沒其間,各種鳥類也特別多。每逢雨季,江河泛濫,這里就變成一片湖泊,那些大小土山、土丘、土岡就成了湖泊中的小島。古人類和一些野生動物,就逃到這些島嶼上去避水。這種地理環境大致與現在江南水鄉相似,但卻沒有江南的酷暑,氣候條件又優于江南,再加上這里河清水甜空氣濕潤,因而也就成了全國最好的地方。早在八、九千年以前,太昊伏羲氏就曾來這一帶,封禪泰山,以木德王天下,配夫妻,定陰陽,并種植萊麥,開拓了原始的農業,從而開創了人類的上古文明。后來,黃帝戰勝炎帝,登了帝位。他就把清陽這塊河清水甜草木旺盛,最適宜于漁獵農桑的風水寶地,封給了其愛子玄囂青陽氏。 這里的河為什么清,水為什么甜呢?那是因為河水在上游的泥沙經過幾百里的沉淀,已經變清,因而《水經注》說,(淇水)過威縣始稱清河。再者,清河縣的土地多被茅草覆蓋,水土不易流失,因而這里的水都是清的。茅草是一種多年根生草本植物,其根細長多節,味甘甜,有極強的生命力,是水土保持的最好植被。清河縣境內在人民公社化之前的荒地上,尤其是河渠岸邊、坑洼之地及土丘、高岡之上都長滿了茅草,其它小草根本沒有立足之地。據說古時清河一帶不但生長茅草還生長甘草,那也是最好的植被,后因被作為藥材,而遭挖掘,日漸消失。清河一帶的水經常浸泡著這種草的甜根,它能不變甜嗎? 《山海經·大荒東經》所載:“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于此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淵。”就是指少昊青陽氏在今清河縣一帶建立的少昊之國。我們須知這是《大荒東經》而不是《海外經》,所謂東海之外,只不過是為少昊之國增加一點神秘色彩,來故弄虛玄。因少昊號稱金天氏,古代西方屬金。再者他亦被奉之為主宰西方的大帝,其國應在西方。東海即渤海,故東海之外應是指渤海以西。既是《大荒東經》又當指太行以東。渤海以西,太行以東,正是今清河縣所處的地理位置,大壑應指當時流量較大的清水。否則顓頊帝遠處海外島國,那時交通又不便利,怎能來今河南杞縣高陽建國?實際上是顓頊氏自幼隨少昊清陽氏生長在今清河一帶,后被封于高陽,才號稱高陽氏。因清河一帶的山甜,才被稱之為甘山,從山上流下來的水也甜,才被說成生甘水,甘水匯流成湖泊,而被稱之為甘淵。這應是《山海經》對當時清河一帶少昊之國地理環境的真實寫照,也與《水經注》中“周之甘泉巿地”遙相互應。 太昊伏羲氏以龍記官名,制《河圖》、《洛書》,創《八卦》,定歷法,開創了華夏民族的上古文明。故華夏民族號稱龍的傳人。軒轅黃帝以云記官,一統天下,被列為五帝之首。少昊執卻以鳥記官,建立了少昊鳥官王國。 據《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少昊后裔郯子來朝見魯昭公時,在宴席上,郯子將其先祖少昊氏所封以鳥命名的各類官職都作了詳細地講述。鳳鳥氏歷法總正;玄鳥氏,主管春分、秋分的節令,名司分;伯趙氏,主管夏至、冬至節令,名司至;青鳥氏,主管立春、立夏,名司啟;丹鳥氏,主管立秋、立冬,名司閉;祝鳩氏為司徒,鴡鳩氏為司馬,鳲鳩氏為司空,爽鳩氏為司寇,鶻鳩氏為司事,這五鳩,教化管理百姓;五雉氏為五工正,是分別管理五種手工業的官,掌握改善器物用具,統一度量衡,使百姓有規矩可循;九種扈(雇)鳥氏,為九農正,是九種管理農業的官,主管促使百姓遵循農時從事農業活動,使其不違農時,不亂耕作。 他就是以如此嚴密細致的社會分工在清陽之地建立起一個多層次而機能完備的少昊鳥官王國。《水經注》中記載:“《地理風俗記》曰:甘陵郡東南十七里有清河故城者,世謂之鵲城。”把清河的舊城遺址俗稱之為鵲城,這可能與少昊在清河建立鳥官王國有關,亦可作為旁證。 因少昊之國有嚴密的分工,授歷得時,政教有方,使漁獵農桑都得到了極快地發展。 據說少昊的一個兒子句芒發明了羅網,另一個兒子揮發明了@@@@,羅網和@@@@的發明大大提高了捕魚捉鳥和狩獵的效率,促進了漁獵事業的大發展。揮發明@@@@之后就被封為弓長,負責帶領@@@@隊外出狩獵,而少昊的另一兒子般(亦寫作殷,后來成為尹姓祖先)卻被封為工長,專門負責制造羅、網、弓、箭等工具,因而亦有般始制弓矢的說法。 在農業上主要是適時播種五谷,采蓮挖藕等。與農業相比蠶桑業卻更為發達。清河古代桑樹最多。古戲曲《桑園會》中秋胡戲妻的故事就發生在今清河縣境,對此傳說舊縣志亦有記載。清河人至今還把地界俗稱為桑棵,這大概是因為從前開墾耕地時,把桑樹留作地界的緣故。由此亦可見從前桑樹之多。清河桑樹既多,少昊氏又是先蠶祖師絲蠶業創始人螺祖的嫡傳長子,他以從小就耳濡目染的蠶絲技術,使清河的蠶絲業得到很快發展,為后世清河的絲綢之鄉奠定了基礎。因而漢晉之時以“清河縑”為名牌,《隋圖經》稱“清河絹為天下第一。” 由于漁獵農桑的發展,人們都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也有了空閑時間,于是音樂歌舞之風又在這里興起,也有人說,因為這里是鳥的王國,人們聽慣了鳥的啼鳴,悟出了音律,才發明了音樂。少昊的八個兒子創編了八種歌舞。一個叫晏龍的兒子還發明了琴瑟。于是少昊之國到處鶯歌燕舞,呈現出一派盛世升平景象。同時,這里的人又講禮貌,懂文明,因而被譽之為音樂之國、禮義之邦,成為富甲天下的好地方。 此時少昊之國已進入鼎盛時期。黃帝后期太行山以東的政權已全部掌握在少昊清手中,故有少昊于山東曲阜登上帝位之說。但據《史記·五帝本記》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顓頊也。”由此可知少昊清并沒有繼黃帝之后登上帝位,只不過是司馬東夷罷了。故有東夷部族首領之稱。少昊雖未登帝位,也未被《史記·五帝本記》列入五帝之一,卻被奉之為五帝之中的秋帝,亦為主宰西方的大帝。其原因大概是,少昊之國漁獵農桑大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正象征著秋天這個收獲的季節。再者,少昊號稱金天氏,古代金主秋季,亦主西方。后世奉少昊為秋帝也正是沒有磨滅他的功績。 少昊后裔與青陽氏墓 繼黃帝之后登上帝位的昌意之子顓頊,卻與少昊青陽氏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有一種說法是他從小由伯父少昊青陽氏撫養長大,十二歲就被封為官職。另一種說法是少昊的弟弟昌意,見哥哥治國有法,就送十歲的兒子顓頊至少昊之國學習治國之道,十年后,回到黃帝身邊,先封高陽,后得帝位。但,顓頊幼時隨伯父在少昊之國,先迷戀于琴瑟,后棄琴瑟而學觀天象與治國方略,因聰穎過人而成就帝業,這一點卻是一致的。 顓頊在少昊之國學習治國之道時,不但學得了其成功的經驗,而且也找出其弊端,總結出了失敗的教訓。成功的經驗當然要數少昊之國對各官職及部族都在嚴密而細致的分工,促進了各行業的發展和科技進步。其弊端主要表現在少昊清在司馬東夷之時,只靠用武力來征服東夷九黎部族的各個部落,哪里發生戰亂,就帶兵平息,或予以鎮壓,沒用神權和政教把九黎部族統為一體,而是使其各自為政。古代人們很迷信,都把觀天象治歷法的巫祝,奉之為神的代言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聽從他的安排。因而少昊之國也把歷法總正排在首位,相當于封建王朝的宰相。少昊清司馬東夷時,沒有推行統一的歷法,三苗九黎各部落中的諸侯小國都有自己的巫祝。這就是司馬遷在《史記·歷》中說的“少暤氏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擾,不可放物,禍淄薦至,莫盡其氣”。這也是少昊氏由衰落走向失敗,而沒有成就帝業的原因。同時,少昊在自己的封地設置的僅掌管歷法的官員就分五部,也太多,況且他推行的金星歷也不能被各諸侯國普遍接受。對此,顓頊和少昊的兒子句芒重曾多次提出,要用既能易于被普遍接受又較為切合時宜的以木星為主觀星象的太昊歷,來統一各部族的歷法。可是少昊氏只忙于用武力征服、鎮壓各部族的叛亂,對此卻不予理睬。 顓頊登上帝位之后,他立志改革,首先廢除了各諸侯國的巫祝,任用句芒重為主觀天象統一歷法的歷法總正。《史記·歷》載:“顓頊受之,乃命木正重司天以屬神,火正黎司地以屬民”。從此句芒重就成為顓頊時代被奉之為神靈的大宰相。在他的授意下,由顓頊的兒子火正黎來直接管理民事。顓頊還封少昊之孫、〓極之子帝嚳于高辛,故號高辛氏。后來高辛氏又被提升為監國。當時各諸侯國的巫祝都被稱之為能夠通天的人物。故把廢巫祝稱之為絕天地通。顓頊帝絕天地通,遭到各諸侯國巫祝的強烈反對。觸怒共工氏造反,一場大戰使顓頊帝大傷元氣。當時高辛氏為監國,調集各地勤王之師,打敗共工氏之后,顓頊也駕崩身亡,高辛氏帝嚳就登上了帝位。據《史記》記載,帝嚳的兒子有摯、堯,都登了帝位,還有契為商之祖先;棄為周之祖先。舜及夏禹為顓頊氏之后裔。自黃帝之后至周朝的歷代帝王都與少昊青陽氏的后人帝嚳、顓頊有關,由這些帝王分封出的許多姓氏都應為少昊青陽氏后裔。少昊族應為黃帝族甚至華夏族中最旺的一支。 被顓頊帝封為木正,即歷法總正的大宰相句芒(亦寫作勾芒),小名叫重,被后世尊之為木神、春神。他確是繼太昊氏定歷法之后,觀察天象研究歷法的一個大家。據《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載:“木正曰句芒。”《禮記·月令》載:“[孟春之月]其帝大暤(即太昊),其神句芒。”東漢經學家鄭玄注:“句芒,少暤(昊)氏之子曰重。為木官。”我們可知少昊氏的兒子句芒重,在古代天文歷法界所處的位置,僅次于太昊伏羲氏。再者,句芒神像是一只大鳥,他應為少昊鳥裔,也是當之無疑的。 關于句芒,清河縣還有個拗么的傳說。從前,掀開農歷頭一頁,便是春牛圖,該圖上有一持鞭趕牛的牧童,就是清河人傳說中的拗么。 相傳在百里為王的時候,清河有個皇帝的兒子,事事與父親相悖,父叫往西,他偏往東,故送外號拗么。皇帝深知兒子的脾氣,臨終前故意正話反說:“我死后要葬于離城較遠的低洼之地,在送葬回來的路上要脫掉孝衣,抬頭大笑。”拗兒因一生沒聽父親的話深感懊悔,為滿足父親的最后心愿,就將其葬在離城較遠地勢低洼的古蓮花池里。在今孝義屯脫掉孝衣,走到謝、劉、寧、趙、郝、黃六個臺頭村之間抬頭放聲大笑。老天為懲罰這一不孝子孫,就刮起一陣黑旋風,旋起一座高大的土丘,把他掩埋在這里。還有人說,清河縣的楊茂莊原名拗么莊,是拗么居住的地方,后來因嫌村名不雅,才改為今名。由此可知該縣的八個村名都與拗么有關,可見拗么的傳說在清河流傳之廣。 其實拗么就是句芒,據舊《清河縣志》記載:“句芒墳,在縣東南二十五里。”正是謝、趙兩個臺頭村之間水渠邊的拗么墳。其父親的皇帝墳亦稱英陵,就在清河縣東潘莊村東南2公里處的古蓮花池內。東漢經學家鄭玄在為《禮記》作注時已注明句芒為少昊之子,這就證明百里為王時的皇帝墳就是少昊青陽氏的陵墓。它之所以被俗稱為英陵,大概是因為少昊名執,亦寫作鷙,因鷙屬鷹一類兇猛的鳥,英、鷹同音故稱之為英陵。為什么說句芒事事與父相悖呢?那是因為少昊號稱金天氏,西方主金,句芒為木正是木神,東方主木,故而說父叫往西,他偏往東。同時少昊繼承推行的是金星歷,而句芒卻承襲的是太昊氏以木星觀天象的歷法,所以事事與父相悖。句芒被譽為春神,是春的使者,被當作春牛圖上的牧童也在情理之中。他葬父于古蓮池內,大概是因為其崇拜太昊氏以龍記官,認為龍應歸水的原因。那六個臺頭村中間可能就是句芒觀察天象的天文臺,臺頭的村名該是因靠近天文臺而得名。因古代觀天象的人死后多葬于天文臺下,故而天文臺也就成了拗么墳。 前面已經講過,少昊族應為黃帝族甚至華夏民族中最為興旺的一支。少昊墳既在清河,許多姓氏的根也在清河。但,在清河根基最深的還是要數張姓。 張姓之根 張姓的始祖就是前面提到的因發明@@@@被封為弓長的揮。以“弓長”二字合之為姓,故稱張揮。關于張揮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他為少昊清陽氏第五子,為黃帝之孫。另一種說他是黃帝第五子。據我認為前一種說法較為可靠。根據是:原始姓氏圖騰中張姓,頭頂兩根羽毛,兩臂分開如鳥翼狀。再者,《山海經·大荒南經》也說:“海中有張宏之國,食魚,使四鳥。有人焉鳥喙,有翼,方捕魚于海。”這都證明張姓與少昊鳥裔一脈相承,揮公應為少昊之子,黃帝之孫,而不是黃帝之子。《元和姓纂》載:“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由此可知,揮公不但是能領兵打仗的弓正,而且還是觀弧星,主祀弧的天文家,真可謂文武雙全。因而他才被列為二十八宿中的張宿,奉之為文昌帝君。 作為正史的《新唐書》,也證實張揮為少昊之子,其說法應更為可靠。其“宰相世系表”載:“張氏出自姬姓。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周宣王時有卿士張仲,其后裔事晉為大夫。” 關于張氏的祖居之地,多數張氏譜牒,都稱揮公“封于清陽”或“世居清陽”,這點基本上是一致的。甚至《中華姓氏通史·張姓》說,“直至周宣王時的張仲,還居住在這里。”張揮被封于清陽,大概是因他在黃帝大戰蚩尤之時,帶領@@@@隊,用自己發明的@@@@立了大功。繼少昊氏被任命司馬東夷之后,這塊美麗富繞的地方就成了他的封地。這里既成了張姓的封地,其他功臣又分封于別處,這也就是張姓在清河扎根最深的原因之一。 據《清河家乘》(大明永樂年癸未張君紹撰序)載:“……周未,諱晁公,字琬采,仕齊國為呈侯;妣劉氏,同葬一穴。生三子,長僎,字殿邦;次儀;三有容,仕齊襲父爵。儀仕秦為相。” 在安葬晁公時,三兄弟共同商議立一大宗祠。“祠冢在河南地方,先年是齊國縣郡,即是清河,遂以此郡定祠,立為后裔傳芳。”據明永樂癸未修撰的張氏《譜序》記載:“漢清河郡時,儀行公名策魴,當時墳塋諸處,立廟清河。遂以清河公為郡。” 由上可知,秦國名相張儀三兄弟葬父母,并建宗祠于今清河境的河南。漢清河郡時其家族已有墳塋諸處。立廟清河,當指清河郡城(清陽),因當時清河縣尚未建置。既來此葬父母,立宗祠,張儀老家在清河應已無疑。亦可看出早在戰國之時,張氏子孫就已認定根在清河。 張揮居住的清陽,少昊之國的王都,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我認為這大概就是西漢初設清河郡時的郡城治所,被《漢書·地理志》稱之為“王都”的清陽城。當時郡轄十四縣中亦有清陽縣。該縣已被確認為在今清河縣境東南部,此城亦應在此,但無確切位置。據《中國歷代行政區劃》載:“清河郡治清陽(今河北清河油坊)。” 經查東漢時清河郡已改為甘陵園,移治甘陵(今清河縣冢子古墓)。甘陵乃西漢厝縣之地與清陽無關。清陽縣已無建置。隋設清陽縣建置于甘陵城而不是西漢之清陽。據《舊唐書·地理志》載:“清陽……舊治甘陵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移治于孔橋。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移就州治。”唐時州治在今清河縣境西北部與漢清陽縣無關。宋時清陽縣已并入清河縣,不復存在。只有唐時的孔橋為公元688-735年,建置46年的清陽縣城。隋唐之時,常有還某某縣于故里之說,這大概就是要在此處建置清陽縣城的原因。可是孔橋又在哪里呢? 1989年5月,于清河縣謝葫蘆營村出土了一塊唐代青石墓志。據該志銘文載:墓主人王惟誠,系太原府人,生前歷任唐代貝州漳南縣丞、歷亭縣令。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三月,終于清陽別業,十一月葬于“清陽十里之南”,享年八十三歲。 當時的清陽縣城,已遷于州城治所71年,與此處相距太遠,根本不符。此清陽當指已被廢棄71年的清陽縣城孔橋。該縣城只有46年的建置史,71年后為什么還被稱之為清陽呢?王惟誠從未在清河縣、清陽縣一帶任職,為什么置別業不于州城,而是在這已被廢置的清陽縣城呢?大概因為這里就是漢之清陽,古之清陽,無論清陽縣的建置遷于何處,此地仍被稱之為清陽。這里古跡尚存,繁華依舊,或許就是王惟誠置別業于此的原因。距王惟誠墓址十里以北當為今清河縣謝爐鎮一帶。謝爐鎮附近有賈、趙、房、王、刁、劉六個樓莊村。據《清河縣志》記載,這六個村的村名均由“有座唐朝時期的古戲樓”而得名。唐朝時在此建有戲樓當為繁華之地,應是王惟誠置別業于此的清陽城,當之無疑。 我還記得幼時(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曾隨父母乘牛車路經此地,當時被稱之為古跡的張十五店,高大的土丘尚在。老人向我講述,此地為九龍口,有九條道路相通。張十五店時常有飛毛銅制作的銅器出土,這種銅比金子還貴。有福人撿到要發大財;沒福人撿后擦掉銅銹,它就會自己飛走。這里還埋著九壇十八缸銀子,等著后世的有福之人。此人是個鷹嘴小禿,他使用九頭黃牛在此耕地之時,才能把銀子耕出來。可是,此處早已成為耕地,至今也沒見鷹嘴小禿耕出銀子來。1987年5月,卻于此處附近發掘出漢代古墓群,其出土文物有漢代玉衣片、六博棋盤及多種青銅器、陶器等。據推斷應為漢清河王公貴族之墓。我想人們傳說中的“飛毛”銅器應該就是漢代青銅器或者少昊古國時帶有鳥類圖騰的銅器。這些青銅器是文物當然要比金子還貴。鷹嘴小禿應為少昊鳥裔或張氏之后,寓有留寶于后代子孫的意思。 據古文物出土的傳說和漢代古墓群的發現來推斷,此處或許就是西漢清河郡國的王都,乃至少昊、張揮的故居清陽城。但,最早的清陽城究竟是在此處,還是在油坊,還有待專家們進一步考證。 清河縣還有個供奉張先(仙)爺的民俗。有些難立子孫的人家,都把張先爺的神像供于臥室之內。此張先爺神像手持@@@@,怒視天狗。據說難立子孫是犯了天狗星,天狗星經常下凡,來偷吃小孩。張先爺發明的神弓神箭,能射殺天狗,讓他看守著孩子就能長命百歲。甚至供奉張先爺的異姓人家,也讓孩子假以張姓(即以張某為乳名)。這個手持@@@@的張氏之先祖先爺,當然就是張揮了。由此可見張揮至今還活在清河人的心中,在清河守護著他的張姓子孫。亦可見張姓在清河扎根之深。 清河籍張姓名人輩出,更為祖居地增輝。西漢時有被譽之為《左傳》傳人的大儒張禹。三國時有書法家、文字訓詁家張揖。南北朝時有儒將張彝、張讜、張烈及其三門之子侄;還有大天文家張子信、大數學家張丘建、大儒張譏、著名詩人張正見。隋時有武將張、謁者大夫張虔威。唐時有著名詩人張祜、張、張眾甫、張固;大音樂家張文收。更有名相張文瓘,他相高宗政績顯著,生四子,皆官至三品。他父子五人之奉祿相加已達萬石,故被時人稱之為“萬石張家”。他侄子張錫在武后、韋后時兩次出任宰相。由于清河張氏有張文瓘叔侄三任宰相,顯貴無比,才在唐朝被列為“十大國柱”之首,成為當時最為顯赫的郡望。他們的后人也以“清河世澤,唐相家聲”引以為榮。天下張姓出清河,張姓的子孫們都以作為清河張氏而感到自豪。于是到處大書“清河張”,海內外張姓人氏紛紛來清河尋根問祖,使張姓之根在清河越扎越深。 結束語 清河這塊甘泉芾地不僅養育了張姓的世代子孫,而且它也是尹姓、貝姓的發源地,崔、房、傅等姓的發祥地。自漢至唐清河崔曾為天下第一望族。那時因清河的張、崔、房、傅等姓,名人輩出,才使清河成為顯赫的郡望。并以多出宰相、狀元而聞名,被譽之為宰相之邑,狀元之鄉。 除張、尹、貝、崔、房、傅之外,還有許多姓氏是從這里走出。清河原為玄囂青陽氏的封地少昊之國,也是顓頊帝成長的地方。帝嚳、帝摯、帝堯及商、周之祖,均為青陽氏后裔;舜、禹為顓頊后裔。少昊青陽氏墓在清河,他就是諸姓之根。句芒墳亦在清河,清河也是春神居住的地方。 如今清河這塊古老的甘泉芾地,泉水依舊甘甜,草木依舊旺盛。新一代清河兒女經過艱辛努力,已把這里建設成為更加繁榮富強的,舉世聞名的羊絨之都。
作者:222.240.102.* 回復:1 發表時間:2008-12-01 22:30:59
我是湖北恩施清河堂張氏后人,我們只知道“鄭朝啟宗邦,世家訪賢王”10個字的派行,我們是賢字輩,,下一輩王字輩以后就沒有派行了,望有知道這一只張氏族譜的人告知,以便我們后輩不忘祖先,請賜教QQ184925170,郵箱eszhang_9088@163.com
作者:58.52.215.* 發表時間:2010-02-18 23:19:20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