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CHEN  

03-10

1626306次

5人

5個

564個

30117人

1350部


[主樓] 廣西客家人  [精華]

一、廣西客家人的祖先 

 據(jù)臺灣學者陳運棟先生在《客家人》一書中所考:客家人原來在中原活動的范圍,大約是北起現(xiàn)在的山西長治縣,西到河南靈寶縣,東達安徽的壽縣,南到湖北的黃陂、黃崗。

  客家先民南遷的歷史源遠流長。但客家民系的形成,約在唐朝中葉,五代十國至宋末這一長達八百多年的歷史時期,形成的地區(qū)約在鄱陽湖區(qū)域,贛中南,閩西,粵東北這一片相連的大三角地帶。

  當時,這一地帶山高林密,毗連千數(shù)百里,常常數(shù)十里渺無人煙,是避戰(zhàn)亂,筑室墾荒,休養(yǎng)生息的好地方。他們同心協(xié)力,墾荒種植,興利除害,加之他們從北方帶來的先進生產(chǎn)技術和傳統(tǒng)文化,很快就使這些窮鄉(xiāng)僻壤興旺起來。艱苦的環(huán)境造就了一支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勤勞勇敢,團結互助,艱苦奮斗的優(yōu)秀民系。為了安全和克服困難,需要同居一地,以便互助互濟;還因為他們的風俗和語言之不同,雅不與土人混處,故他們的血統(tǒng)、語音、習俗和文化保持不變。這樣,這些人已從自在的群體,演變?yōu)樽杂X的群體,漢族中的一大支系——客家民系終于形成。正如徐旭曾《豐湖雜記》所說:“粵之土人稱他們?yōu)榭停摰刂艘沧苑Q為客人。”這就是客家人的名稱之由來。總之,由于生活在這一區(qū)域的人群,在語言、習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這一共同區(qū)域文化的特徵,而且在長時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一個獨立的,不混同于周邊區(qū)域文化的一支民系。

  廣西客家人是指祖籍在粵、閩、贛客家地區(qū),以客家方言為母語并認同于客家歷史、文化的,明、清已在廣西落戶的客家人。

 木必有本,水必有源。客家人極重視族譜。不懂族譜,就如木無根水無源。他們用譜牒崇先報本,啟裕后昆。

 據(jù)廣東梅州劉、陳、羅、王、宋、刁、朱、何、徐、凌、湯、曾、楊、繆、魏姓氏的族譜記載,這些姓氏,在明末清初都陸續(xù)有人從廣東遷入廣西。如《劉氏家譜》記載:“其一百三十八世劉巨泉之后,于清康、雍、乾年間先后遷往廣西梧州;一百四十世劉法開之后遷往廣西。”《陳氏族譜》記:“十五世繼善,生子五,均由河田遷廣西容縣大圭村。”《羅氏族譜》載:“五十七世祖羅佩珠遷廣西梧州。”《刁氏族譜》記:“始祖刁清,生子四,元末明初自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村葛藤坪始遷潮州府揭陽藍田村,明洪武三年(1370年)再遷到海陽縣豐政大椹,為刁氏入粵之始祖。三世朝鮮,數(shù)傅至宗顏,為廣西平樂府富川縣知縣。留居廣西,為廣西刁氏之始祖。”在《何氏族譜》中則記:“梅縣松東中江何氏世系稱,十三世(中江一世)樂善,元末明初人,系何氏十二世其德之第四子,原居松源烏泥坑……廿一世,宏淑,廿二世,奕松,由中江遷居廣西賀縣里松圩。漢中、大中、受中,均于清乾隆丙戌三十年,由中江遷居廣西郁林州。”

  廣西賀縣鄒姓客家人開基祖奇周鄒公在清乾隆二年(1737年)從廣東揭西縣大洋鄉(xiāng)蒼頭村遷來八步?jīng)鐾つ_。

 昭平縣遷入最早的是居北陀、九江、馬江的邱姓人。于清初遷入。嗣后,又有現(xiàn)居樟木林鄉(xiāng)葉姓客家人于同治年間遷入,是八十二世祖葉夢蕃(字郁)的后裔。楊姓是廣東七十六世祖楊文富后裔,而貝姓則是廣東始祖貝順豐之后裔。入籍時間在乾隆至嘉慶年間。

 另從地方 、史書、族譜、墓碑看,賀縣客家人祖先,多來自廣東嘉應州。到賀縣較早的當推蓮塘鄧姓。河南淮陽人鄧壁,宋元中期(1086-1093年)任賀州剌史。后在蓮塘天臺山之北麓興建家園,以后其子孫遷蓮塘的螺橋、龍雅、松柏等地,今約六千人。

  公會鎮(zhèn)的楊姓人次之。楊道生,元末(約1368年前),其祖文昌為廣東嘉應州人,先遷廣西鐘山立宅,后由鐘山的公安遷至賀縣公會楊會排。桂嶺張姓開基祖張行遠、張?zhí)斓摗埼拈_,分別在乾隆、雍正、咸豐年間由廣東長樂(今五華)遷來。黃興財于清乾隆廿四年由廣東興寧遷來,為八步芳林黃氏開基祖。蓮塘新蓮黃氏開基祖、名威和,于清喜慶廿四年(1819)從廣東豐順遷來。蓮塘新蓮蘇氏,開基祖蘇日旺,清嘉慶年間由廣東河婆遷來。賀州公會鎮(zhèn)謝氏,原居廣東揭陽河婆,傳至十四代,謝士月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至公會定居。賀州薛氏在賀有220年歷史,來自廣東嘉應梓皋村,為薛仁甫之后裔。而仁甫之祖為伯肇,南宋時《福建漳州遷至潮州海陽(潮安),歷8代后遷嘉應州。

 在乾隆15年由陸川知縣李嶠作序的廣西陸川呂氏族譜中記載:自太德祖宦游入閩,遂家以汀州府上杭縣官田村。迨明成化16年(1480年)始祖遷善公(呂嵩)乃徙居陸川順安堡栗木村,后修名官田,示不忘本也。維時兄弟叔侄三人,占籍茲地。現(xiàn)兩廣南路8個縣均有其后代,僅陸川呂氏就有5萬余人。

 博白朱氏族譜記:朱家始祖洪珍公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由江西安遠縣東世街瓦子巷遷來。

  平南縣大鵬山區(qū)李氏,其開山祖必登公,從福建龍巖遷至廣東梅州,又從梅州遷至平南。

  上述狀況說明:廣西的客家人主要來自閩西龍巖、廣東梅州、江西贛州,即中國客家人共同的搖籃:閩粵贛三邊地區(qū)。尤以廣東為多,遷桂時間多在明末清初。

 南遷定居在閩、贛、湘、粵的客家人,到了明清交替之際,清兵入關,清王朝統(tǒng)一了全國,在清初民族壓迫之下,漢族南遷熱潮再起。一方面許多客家人隨抗清軍遷移南方各地;二是先期南遷的客家人文化素養(yǎng)較高并掌握了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加之客家人內部人口的繁衍,人多地少,謀生困難,需向外發(fā)展;三是由于當時中國人與外界接觸增多,久居沿海,便有捷足先登向海外發(fā)展的條件,于是,就出現(xiàn)向南方各地和海外謀生的熱潮。有的向內陸發(fā)展,有的則跨海到了臺灣、海南島、東南亞。

  這時就有廣東的客家人遷入廣西的武宣、馬平(今柳州)、桂平、平南、陸川、貴縣、賀縣、藤縣。 

 到了清朝乾隆嘉慶以后,廣東臺山、開平、四會一帶客家人因人多地少,遂向土著租賃。過有幾年因客家人善經(jīng)營,便由租賃轉為收購,引起土著的不滿,咸豐六年(1856年)便爆發(fā)了歷史上有名的《廣東西路土客斗案》。在相持十二年之久的爭斗中,雙方死傷散亡約五十至六十萬人,直至同治六年(1867年)廣東巡撫蔣益澧,始議令土客聯(lián)和,劃赤溪一廳,互易田地。赤溪土地貧瘠,難以解決客家人的生計,官方便撥款廿萬兩,加上地方自籌的資金,分給客家成年者每人八兩,未成年者每人四兩,客戶發(fā)執(zhí)照一份,讓他們到高州、雷州、欽廉墾荒,于是大批客家人或循水路沿南流江和西江入桂,或沿陸路交通線入桂。(3)到民國時期,廣西的信都、賀縣、鐘山、平樂、陽朔、修仁、榴江、三江、中渡、融縣、宣北、南丹、鳳山、東蘭、河池、羅城、柳城、荔浦、蒙山、昭平、梧州、平南、武宣、貴縣、象縣、桂平、興北、北流、藤縣、郁林、陸川、博白、橫縣、來賓、遷江、永淳、宜山、柳州、隆山、那馬、武鳴、崇善、寧明、明江、綏淥等45個縣,均有客家人分布。(4)

  中華民族的形成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客家這一民系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既沒有游離于整個民族之外,又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客家人形成的特點有四:躲避戰(zhàn)亂,尤其是民族間的戰(zhàn)亂;家族親友的血緣聯(lián)系;自立更生,勇于謀生;因背井離鄉(xiāng)而格外重視祖先的語言和文化傳統(tǒng)。

  慎終追遠,求本尋根。綜觀廣西客家人的祖先,他們也多是為了躲避戰(zhàn)亂,帶著祖宗牌位、宗族譜牒、圖書典籍、生產(chǎn)工具為尋求新的生息繁衍的理想之地合族舉邑而遷的。

二、當今廣西客家人的分布

  明清以來,廣西客家人的由粵閩贛祖居地陸續(xù)入桂后,經(jīng)數(shù)百年繁衍發(fā)展,已有相當數(shù)量。據(jù)羅香林在《客家研究導論》所考:民國以來,廣西純客家話縣沒有,這與客家來桂較晚有關。但半客家或有部份客家的縣市卻有45個之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廣西人口大增,到1992年已達43592638人。而廣西客家人已近500萬(5),是廣西境內漢民族中僅次于講粵語(白話)和西南官話(桂柳話)漢人的一個支系。目前,廣西客家人分布在全區(qū)76個縣市。分布特點是大分散、小集中。桂南共有230多萬。其中博白最多近百萬,陸川60萬,貴港40多萬,除此,平南、桂平、北流、容縣、玉林、興業(yè)等縣市也有分布。合浦、北海30多萬,加上南寧、防城港、欽州、浦北、靈山約100萬人,又是一片客家鄉(xiāng)土。桂東有51萬,其中賀州市(原賀縣)32萬,昭平9萬,鐘山5萬6千,蒙山2萬,藤縣一萬5千,富川5千,岑溪2千。(6)柳州地市有50多萬,桂林地市有30多萬。在所有客家人聚居的縣市中,以博白、陸川的客家人為最多。兩縣的客家人均占居民總數(shù)的一半以上。

  賀州市除南部的鋪門、靈峰鎮(zhèn)外,其余18個鄉(xiāng)鎮(zhèn)均有客家人。主要居住在桂嶺、蓮塘、黃田、里松、沙田、公會、鵝塘等鄉(xiāng)鎮(zhèn)。桂嶺張姓客家人有七千多人,分布在進民、枚江、金山、雙鳳、蓮花、均洞、瑞山等村。除此,尚有鄭、王、黃、馬、羅姓等數(shù)支人數(shù)較多的客家人。居蓮塘的除黃、蘇兩姓外,還有江、薛、曾、鄧、劉、高、張姓等諸支。里松以李、廖姓人數(shù)較多。

  昭平縣以葉、邱、貝姓居多,系縣內萬人以上的大姓。主要分布在樟木林、北陀及九龍三個鄉(xiāng)鎮(zhèn)大部村寨以及鞏橋鄉(xiāng)的中洞、文洞、客塘、對步,鳳凰鄉(xiāng)的中央洞、鳳凰、大同、蓮塘,富羅鄉(xiāng)的砂子、恩樂、鎮(zhèn)南、石齒、三合等村。

  鐘山縣居望高鎮(zhèn)的望高街、劉屋排、馮屋排、邱屋、寶山、萬支、新農村、清水拱、田廠、木園頭、立頭、三石拱、踩腳塘、鐵屎嶺、沙子沖等村的客家人有13000人。劉、李為大姓。居西灣鎮(zhèn)的觀音巖、車田頭的客家人有2500人,賴、溫二姓為大姓。居清塘新村、水東、水井頭、印山、田洋、雞舍、沙梨園、蔗山、桐油田、七分街、劉家屯等處的客家人約2萬。英家鄉(xiāng)的油榨洞、民田、赤馬、矮山、大同、龍福、新興寨、松木仔、大川背、顏山腳、尖山廠等村的客家人有2萬人。

 藤縣客家人主要居住在和平、太平、平福、?南等鄉(xiāng)鎮(zhèn)的一些自然村,主要姓氏有吳、何、楊、周、張、陳、賴、劉、馮、圳、傅、杜。

  蒙山客家人分布在25個自然村,有客家2萬。


??? 三、廣西客家三大語言 

  客家分布片點,通行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又稱“客家話”,或“涯話”、“麻介話”、“新民話”、“土廣東話”。它是漢語方言中比較一致的方言。客家話以梅縣話為代表。客家話是廣西漢民族中第三大方言,分布相當廣泛。在陸川、博白、浦北、合浦、防城港、欽州、靈山、貴港、賓陽、賀州(原賀縣)、昭平等縣市,客家話是當?shù)氐闹饕浑H語言。

  研究客家語言,探討它的形成對于客家民系的確立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客家話分布的地區(qū)如此廣大,是與客家人千百年來一次又一次地遷徙有很大的關系。客家人雖然屢遭戰(zhàn)亂、饑荒、械斗等劫難,但仍能勇往直前,興家立業(yè)。客家人一般以家庭、氏族為單位聚集而居,保持著客家人的文化風俗習慣,發(fā)揚勤勞樸素、勇于開拓、團結奮進的精神。客家人經(jīng)常外出謀生,四處闖蕩,他們身處異鄉(xiāng),勢單力薄,必須加強內部的團結,而語言就是維持內部團結的最好手段。正如客家祖訓所說:“寧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他們把不講客家話看成是忘本叛祖的行為,婚姻習俗,往往以是否會講客家話為前題,語言對婚姻起了“鵲橋”的作用。也正是如此,使客家人的后代頑強地保留客家話而世代相傳。即使到了非客家地區(qū),甚至海外異國也是如此。

  客家話是漢族八大方言:北方、吳、湘、贛、客家、閩南、閩北、粵之一的重要方言。廣西客家方言又可分三種:1、梅縣聲(話) 2、河婆聲 3、河源聲。梅縣,古稱嘉應州。廣西客家人很多來自嘉應的五華,這些人操純正的長樂(五華)口音。其語音有一個特點,就是有一些字,如田、米飯、筷子、樹、草、河、多、少、古典等的讀音與現(xiàn)行的普通話相同。據(jù)張春云先生考:這支人從梅州地區(qū)輾轉到賀縣、鐘山、平樂、荔浦、蒙山等縣。今賀縣的桂嶺、蓮塘、賀街、鵝塘、八步、黃田、沙田北半部,步頭、黃洞;鐘山縣的西灣、望高、英家、羊頭;平樂縣的源頭鎮(zhèn)及荔浦、蒙山縣的客家人均屬這一支。另一支來自廣東河婆(今揭西縣)一帶,人數(shù)次之。梅縣話和河婆話基本上一致,只是個別字詞讀音有些小差異。如稱筷子(或筷條)為“箸”,痛叫“疾”,飯讀“p澚n”。操河婆話的,今昭平縣全境的客家人;賀縣的公會鎮(zhèn)、沙田鎮(zhèn)的南半部、大平等其他一些鄉(xiāng)鎮(zhèn);蒼梧沙頭鎮(zhèn),均屬這一支。另一支河源客家聲。這支河源聲來自廣東河源市,人數(shù)較少。其口音融入了當?shù)匕自挿窖裕逝c梅縣話的差別較大。清咸豐年間,他們離開河源從珠江口溯西江轉溯賀江而在賀縣、鐘山縣擇地而居。故今賀州市的仁義鎮(zhèn)、信都鎮(zhèn)的鐘氏、廖氏,鐘山縣立頭鄉(xiāng)的李氏,賀縣的黃田、蓮塘、鵝塘、沙田等鄉(xiāng)鎮(zhèn)均有河源客家聲。其姓氏有李、包、鄒、周、張、徐等。(參見《桂東客家人》)

  那么,廣西客家話有些什么特點呢?

  (一)語音方面

  聲母的特點:

  1、古濁塞音和塞擦音如。并、定、群、從聲母字,不論是平仄,大都為送氣音。

  2、古曉,匣母的合字,多變讀F-,如:輝、懷、花、回。

  3、部分古非、敷、奉母字,口語中念重唇音聲母P-,P-,保留了古語特點,如:飛、斧、肥。

  4、古見組聲母細音今讀大都保持舌根音及喉音K,K、H,如:基、記、九的聲母是K,“希、喜”的聲母為H。

  5、大都有唇濁擦音聲母V,如:物、碗、威、灣、還。

  (二)詞匯方面

  廣西客家話和普通話的詞匯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來源、詞義、構詞等方面:  ? 1、來源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古詞語的沿用,方言的創(chuàng)新和外來語的借用上。有一部分古詞語在客家方言的日常口語中是普遍使用的,但在普通話中一般只出現(xiàn)在書面語里或作詞素使用,日常口語則不同。如:索(繩子),禾(稻谷),烏(黑),饑(餓),朝(早晨),晝(中午),沸(沸騰)。另一部分是客家方言獨自保留的古詞語,如:銃(鳥槍), 炎(烤),  該(擔、挑),晡(下午或傍晚)。從方言創(chuàng)新看,有一些方言詞語是由于反映本方言區(qū)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歷史狀況、風俗習慣、土特產(chǎn)以及不同的造詞習慣形成的。如:春(蛋),豬紅、豬旺(豬血),長生板、大料(棺材),頭那(腦袋),婿郎(女婿),目汁(眼淚),睡目(睡覺),舌嘛(舌頭),食朝(吃早餐),食晝(吃午飯)。從吸收其他方言或借用外來語看,如吸收粵方言的“ 巖”(剛剛、合得來、合適),靚(漂亮、美好),嚦(聰明,能干),論準(糊涂,不靈便,不得體),車大炮(吹牛)。有些借用來自英語的,如:波(球),波珠(軸承的滾珠)。從對外國傳入的物品名稱加“番”“洋”字,如:番茄(西紅柿),洋燭(臘燭),洋樓(樓房)。

  2、從詞匯意義的差異看,有些是同義異形的,如:叫(哭),面(臉),熱頭(太陽),火蛇(閃電),心舅(媳婦),狗虱(跳蚤),翠目睡(打瞌睡),伯姆(伯母),家官(公公),家娘(婆婆)。有些是同形異義的,如:古典客家話指故事。打靶,普通話指按一定規(guī)則對設置的目標進行射擊,而客家話是指槍斃。有些是詞形相同,但意義范圍大小不同。如:唇,普通話指人或某些動物口的周圍的肌肉組織,客家話除了具有這層意義外,還有器物的口和邊緣的含意,如:鍋唇、桌唇、河唇。燒,普通話有使東西著火,加熱使物體起變化的意義,而客家話除上述意義外,還有柴火,如割燒,熱等意義。吹,普通話除了有合攏嘴唇,用力出氣,吹氣演奏,氣流柔風等流動的意義,還有夸口,破裂或不成功等意義,而客家話只有前一部分的意義。客家話用光字的地方,普通話則用亮或明,如:月光(月亮),天光(天亮或天明)。另從詞法功能上的差異看,客家話一詞多義較多,如客家話的鼻字,除作名詞(鼻孔)外,還作動詞(聞、嗅)。愛,除作動詞(喜愛)用外,還作助動詞(要)用。燒,除作動詞(燃燒)外,還可作形容詞(暖和)和名詞(柴火)。最后從修詞的褒貶,感情色彩看,客家話的男性老人稱老人家,或老伯,貶稱老貨,或老家伙,普通話稱老頭兒,貶稱老頭子。

  3、構詞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詞素次序,重疊式,附加式和單復音詞等方面的不同上,如詞素次序不同。客家話說緊要,普通話則說要緊。塵灰(灰塵),鬧熱(熱鬧),牛公(公牛),人客(客人)等;從詞的重疊看,如:碗碗(每一碗),間間(每一間);附加式和單復音詞不同。親屬的稱呼,客家話是不用重疊的方式,
而是用前綴十單音稱謂的方式來稱呼,如:阿公(公公),阿伯(伯伯),老弟(弟弟),老妹(妹妹)等。中心詞在后,前加修飾性的重疊音,如:熬熬條(大聲地不停吼叫),釘釘企(筆直地立著)。

 (三)語法方面除上述構詞方面的差異外,還有其它方面的差異:

  1、人稱代名詞的領屬格可以通過變韻調和加“既”(個)的方法來表示,如:
主格涯(我),領屬格:涯既(我的)。

  2、特殊疑問代名詞:脈個(什么),滿人(誰)?樣般(怎么樣)?做脈個(干什么)?等。

 3、客家話有特殊的位置,動量配搭關系,如:名動詞 人 歌 衣服 被子 星 田 葉 飯 走量詞 只 條 身 番 只  丘 皮 餐 轉 擺

 4、雙賓語的位置比較靈活,如:??涯畀渠一件衫  (我給他一件衣服)涯畀一件衫渠 (意同上)

  其他通過變調的方式來表示近指和遠指等,在客家歌謠中都有較靈活的運用。

???????四、客家人才輩出

  悠悠的歷史長河,燦爛的中國文明,孕育了客家這支優(yōu)秀的漢民族支系。至今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擁近1億的客家人。(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客家風情》1頁)

  客家先民及后裔對他們所在地區(qū)的經(jīng)濟和文化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從文獻上正式出現(xiàn)“客家”名稱的唐代以來,客家先民中人才輩出。如:郭子儀(唐),文天祥(宋),明代愛國將領袁崇煥(廣西藤縣人),協(xié)助越南大敗法國侵略軍的名將劉永福,反對臺灣割讓給日本的丘逢甲,縱橫半個中國且動搖了清朝統(tǒng)治的太平天國首領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領導推翻幾千年帝制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和他的左右手廖仲愷、胡漢民等,都是客家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志士中,同樣有眾多的客家人,朱德、鄧小平、葉挺、葉劍英、宋慶齡、何香凝、康克清、張鼎丞、陳丕顯、楊成武、項南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圭亞那前總理張西瑟、稱王于暹羅(泰國)的鄭昭、吉隆坡的開埠功臣葉阿來、緬甸前總統(tǒng)吳奈溫、菲律賓前總統(tǒng)科拉松·阿基諾夫人、“坤甸蘭芳大統(tǒng)制”的大唐總長羅芳伯、名聞遐邇的萬金油大王胡文虎等均為客人。

 在文化方面,歷代客家人也卓有建樹。如唐代詩人張九齡、宋代文豪歐陽修、理學家朱熹、楊時,明代名哲學家王陽明,清末詩人黃遵憲、蜚聲中外畫壇的“揚州八怪”之一黃慎及民間畫壇巨匠上官周,廣東才子宋湘,著名書法家伊秉綬,以及當代大文豪郭沫若,國際畫壇大師林風眠,中國象征派歌先驅、現(xiàn)代雕塑藝術鼻祖李金發(fā),無一不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燦爛光輝。

  英國人墾特爾在他所著名的《客家人種志》和《客家史綱》書中云:“典型的客家人是勤勞的、剛強的、愛國的和熱情的。”客家人有“喜讀書、尚禮教、崇信義、敦樸素、勤耕作”的傳統(tǒng)美德,極重視興學育才。

  廣西賀州在明代萬歷五年已創(chuàng)辦鳴陽書院,9年后又創(chuàng)昂霄書院,清雍正十三年再辦起臨江書院,一直辦到廢科舉興新學。民國初年,凡客家人聚居之鄉(xiāng)都辦起了小學。1905年創(chuàng)辦了賀縣師范傳習所。1921年在賀街創(chuàng)辦了賀縣第一所中學——賀縣中學。1930年又在賀街文廟左側辦起了一所女子小學和一所女子中學。1940年,客家人黃研真、黃德占等人,在專員胡天樂的支持下,聯(lián)合礦業(yè)界人士,創(chuàng)辦了蜚聲中外的臨江中學(今賀縣高中)。1945年,公會客家人吳冠凡、謝立三、吳公讓等又創(chuàng)辦私立大公中學(后為賀縣第三中學)。客家人積極辦學,人才輩出,促進了社會進步。客家人舍得下本錢供子弟讀書的好傳統(tǒng)也值得稱道。只要子弟上進,上大學,出國留學,都竭力提供學費。父母供不起,親屬相幫,或由宗族、祠堂相助。有的家族設祠堂谷,專供子弟讀書。

  清代賀州涌現(xiàn)4名進士,就有2名是客家人。一是劉宗標,賀街雙蓮人,光緒二年丙子恩科進士;二是林世燾,蓮塘永慶人,光緒三十年甲科殿試,贈二甲第二名進士。

  革命戰(zhàn)爭年代又出現(xiàn)黃土韜、羅奮平、官平洋等一批客家籍的革命烈士。黃一平少將(曾任廣州軍區(qū)副參謀長、廣西省壯族自治區(qū)副主席、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蘇丹、吳冠凡、黃研真、黃樸心、黃傳林等名人。值得特別一提的是賀縣蓮塘鎮(zhèn)新聯(lián)村,出了個人才輩出的黃姓家族。其開基祖叫黃威和,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從廣東豐順遷賀縣,在新聯(lián)落腳。經(jīng)一百多年的艱苦奮斗,已出過舉人、貢生、庠生、大學生、留學生一百多人。今屬黃威和后裔的約1900人,而具大學文化的近百人。一個家庭中父子、兄弟、姐妹數(shù)人同為大學生的,數(shù)不勝數(shù)。

  時輪飛轉,滄海桑田。客家人共具的品德都尊崇中華文化,富于開拓精神,以浩然正義之氣相期許,對外反抗壓迫,對內團結互助,并以此義創(chuàng)業(yè)興利,教誨后人。從桂東的情況看,賀縣的沙田、公會、黃田、八步、桂嶺;鐘山縣的西灣、望高;富川的白沙;昭平樟木林。以及平樂縣的源頭、二塘等鄉(xiāng)鎮(zhèn)是客家人聚居較多的地區(qū),那里的經(jīng)濟、文化就較之其他鄉(xiāng)鎮(zhèn)發(fā)達。那里的致富門路就廣,經(jīng)濟能人就多。這和生活在那里的客家人適應環(huán)境能力強,思想活躍,開拓進取,勤勞敏銳是分不開的。

作者:222.240.101.*   回復:0   發(fā)表時間:2008-12-02 22:47:31

族譜錄紀念網(wǎng)
 
發(fā)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fā)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jīng)發(fā)現(xiàn)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fā)表者承擔。請慎重發(fā)表!網(wǎng)站穩(wěn)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