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HUANG  

03-08

1357696次

5人

15個

546個

16762人

902部


[主樓] 黃峭后裔遷徙及繁衍初探  [精華]

來源:邵武黃峭后裔聯誼會 作者:黃水華

1059年前,年屆八十的峭山公遣十八房子孫信馬登程到各地創業繁衍,遷徙流布。其后子孫薪火相傳,延綿千年,興旺發達,后嗣蕃昌。據不完全統計,峭公的子孫后裔已達千萬之眾,遍及海內外五大洲。黃峭公此舉,拓展了子孫后輩的發展空間,也創下了人類歷史上家族繁衍和人口再生產的一個奇跡。



一、 智者的選擇



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遷徙史,人類的遷徙活動一直未曾停息過。黃姓快速繁衍的秘籍就是“走”或曰“遷播”。 自古以來,人口遷移就是一種復雜的人口再分布現象,除去政治性和強制性的遷移外,促使人們遷徙的原因大致有兩種:

第一是推力。遷出地的自然環境惡劣、自然資源貧乏、社會動蕩、生產成本增加、生活成本過高、就業崗位有限、收入水平降低、人才競爭加劇等消極因素起著推力作用,把人們推出原住地。

峭公八十歲的時候,光男性的孫子輩已達155人,曾孫300余人。人口多了,要住房,要吃飯,盡管不斷拓基建房,開墾荒地,但呈幾何級增長的家族人口,已給當地的生態承載帶來很大的壓力。作為博學之士和歷經世事滄桑的老人,開始著眼考慮子孫們的后續發展問題。黃峭公始終認為“燕雀倚堂而殆,鷦鷯巢林而安”,“多壽則多憂,多男則多懼”,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藍子里顯然是不恰當的。

黃峭公深諳人生的漂流狀態是最富創造力的。他教導子孫們“信馬登程往異方,任從勝地振綱常。足離此境非吾境,身在他鄉即故鄉。朝暮莫忘親囑咐,春秋須薦祖蒸嘗,漫云富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自強。”

第二是拉力。即遷入地的積極因素對遷徙者起拉力作用,如較大的發展空間、較高的收入水平、飲食習慣、熟悉的環境、良好的人情關系網絡等;同樣,遷入地也存在著排斥的消極因素,如陌生的環境、激烈的競爭以及生活的壓力等等。

后唐由于連年戰亂,百廢待興,兩廣、江浙、湖北一帶,人口銳減,沃土荒涼,加上當時朝庭遷徙政策寬松,只要勤勞,精耕細作,都比禾坪大有發展前景。

根據族譜記載,峭公18子最初的遷徙半徑,基本上都在邵武的周邊地區,其中邵武境內4人,建寧4人,泰寧4人,將樂2人,江西2人,延平2人,寧化、沙縣、福清各1人。但就是這次信馬由韁的遣子行動,開始了一個千年不息、延綿至今的偉大遷徙。峭公的子孫們在一個地方站穩腳跟后,第二代或第三代又會分出一撥人馬到外地打拼成家創業,周而復始,以下跳棋的方式向更遙遠的地方推進。

這里摘錄化公支系乆(jiǔ,古同"久")茂公的遷徙路徑,可見一斑:乆茂公,諱秧,創居漳州詔安二都。生五子:長子然,居莆田、仙游,分候官,又分古田、屏南、萬安等處。次子就,居南安,分惠安、安溪、福清、長樂等處,又分饒平水帽。三子中,居晉江,分同安、長泰、南靖、德化等處。四子泉溪,居興化,莆田、分泉州、客巷、石獅等地。五子成立,居永福,分羅源、莆田、大安、上水、海豐、又分惠來,揭陽、澄海等地。

黃氏子孫自幼生長在耕讀兼習武的家庭中,過著平淡安穩的農耕生涯,恪守祖訓家教,受到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良好教育,仁義之風潛然。以他們的學識、技能和精細的耕作方法及敦厚的為人處事風格,融入新的社區和族群。遠遷而來的人們,面臨地廣人稀的新環境,需要合眾姓之力,開辟草萊;而占據生存空間資源,抵抗外敵,防御匪亂,遭遇世變,需要足夠的種群規模共保。遷徙之初,這種生存需要只有合異姓之力才能滿足。

但在遷徙和拓荒的過程中,同樣充滿著競爭和生存的壓力,甚至也有血腥的械斗和爭奪。如峭公長子和公之后裔黃大震,因族人黃華、黃勝為首反抗元朝的殘酷壓迫,被元兵進剿,株連九族,為避追捕,進入四川,成為三臺縣江夏黃氏開基始祖。清朝的遷海復界給黃氏提供了一個從山區遷至平原,在沿海地區發展的極好機會。

就地理環境而言,黃氏后裔遷徙的地方均是小水源水稻耕作環境,因為爭奪水源、土地、山場,在相當程度上決定宗族斗爭的激烈性,宗族的分布格局和生存聚落形式。廣東省揭陽縣玉湖觀音山的黃姓,當年黃姓200多人,這里住著別姓100多人,兩姓人經常有矛盾。有一年春節前,黃姓有婦女經過其地,受到該村人調戲,大年三十晚上黃姓全村出動,把這個村子的100多人全都滅了……

清朝同治年間,廣東發生了震驚全國的“西路事件”。事情的起因是:居住在廣東下四府的黃氏先民和其它姓氏的客家人,先向當地原住民租賃田地,后來逐步購買土地,經過數代人的勤勞生息,至乾隆、嘉慶年間,農業發展,人口增加,勢力日張。因經濟利益,與當地人時有磨擦,糾紛不斷,地方封建勢力趁機挑撥,加上太平天國滅亡后,洪秀全的高層領導全為客家人,認為驅逐客家人的機會到了,至咸豐十六年,提出了“仇客分聲”的口號,經常借故打死打傷客家人,而客家人為了保護自利益,也奮起抗爭,釀成持續多年的大規模械斗,雙方死傷、逃亡60萬之眾,前往制止械斗的官兵也死傷6000余人。“西路事件”后,政府撥出專款,鼓勵客家人外遷,從臺山、鶴山、恩平、新興等縣遷出至高州、雷州、欽州、廉州,還有部分橫渡瓊州海峽抵達海南。因此,現實的生存壓力迫使黃氏子孫更多地生育孩子,只有大群體,才能夠更好地生存發展。

每一次遷徙成功后,峭公的后裔們都會舉薦新的一批人加入遠行的遷徙,就象接力跑和滾雪球,持續千年,隨著每一次遷徙帶回成功的喜悅和異國他鄉的信息,鼓動并帶動了一批又一批新的遷徙者。

《江夏黃氏峭山公宗史》記載了峭公后裔較早時候的遷徙路徑。

福建省:泰寧、建寧、將樂、寧化、明溪、永安、三明、沙縣、清流、南平、龍巖、武平、永定、上杭、長汀、連城、漳州、龍海、漳浦、云霄、詔安、平和、南靖、華安等縣市。

廣東省:廣州、梅州、惠州、潮州、揭陽、汕頭、汕尾、深圳、佛山、東莞、韶關、河源、肇慶、湛江、茂名等地區。

江西省:贛州、撫州、上饒、萍鄉、吉安、宜春、九江等地區。

廣西、四川、重慶、云南、貴州等省全境和湖南、浙江、湖北、江蘇、山東、海南、臺灣等省大部分地區。

可以發現,遷徙的足跡幾乎遍及大江南北,其中以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為最多,最遠延伸至云南、貴州、山東、遼寧和東南沿海及港臺。

自峭公組織龐大的子弟兵向外拓展后,其后裔從此遠播大江南北,形成龐大的氏族群落。到了明清之后,隨著海上運輸的發展,部分黃氏子孫,便漂洋過海,在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以及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乃至歐美各國,開發創業,生根開花。其中遷居臺灣的峭公后裔已發展至70余萬人。在海外的華僑、華人都能繼承峭山的開拓進取精神,事業有成,興旺發達。

黃峭第十子黃化(為許多黃氏家譜所尊稱的著名的“寧化公”)初定寧化縣石壁村,后生四子:萬四郎、萬五郎、萬六郎、萬七郎分別定居汀州、詔安、漳州、寧化及廣東惠陽等地,現今人口達數百萬,成為閩粵客家黃氏的始祖。后裔遍及閩、粵、贛、滇、黔、臺諸省及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各國。如廣西北海黃氏有將近20萬人,絕大多數都是峭山公之后。邵武黃氏因其人文蔚起,英才輩出,忠孝傳家及最富于向外開拓精神,而成為世界客屬中最重要、最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一支。

廣東河源埔前鎮泥金村的黃姓人家,家家有本《黃氏太祖峭山公訓子詩》,巴掌大小,手抄本。《訓子詩》里有23首詩,分“外八句”、“內八句”、“訓廿一子詩”。黃氏后人若流落他鄉遇到同姓人,能詠‘外八句’,就可獲得錢物資助返鄉;能詠‘內八句’,則可留宿。

黃姓在臺灣居第三大姓,約占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六,約137萬人。閩臺兩地黃姓都稱黃峭《遣子詩》為“太祖詩”,“認祖詩”。黃氏子孫盡管在不同的地域開門立戶,但憑“昭穆”“認祖詩”就可以“歸來報名省親幃”(上官夫人詩句),做到“頻來而不拒,久間而不疏"。



二、遠緣的優勢



民間素有“無黃不成村”之說。據不完全統計,峭公的子孫后裔已達1000余萬之眾,黃峭后裔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如何?筆者也試圖從人口統計學的角度進行分析,但由于缺乏相應的數據標本,無法進行精確的推算,不過,我們可以用最簡單的辦法進行推算。

峭公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卒于后周廣順三年(953年) ,享年82歲時,他娶妻三位,生二十一子,生出了155位孫子,13個孫女,平均每人生育了8個孩子。其中,黃政生育21個兒子,黃福13個,黃和、黃允各12個,黃衢11個。從峭公到第三代,僅男性成員就達到177人。另有曾孫334個,曾孫女116個。由于各種家譜沒有記載新生兒和兒童夭折情況,所以忽略不計。

影響人口再生產的因素很多,如風調雨順的太平盛世,人類自然繁衍的速度是驚人的,如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初,人口出生率就一下子達到30‰-40‰,但中國歷史上自然災害和戰亂不斷(包括瘟疫),因此,僅以峭公最初幾代人的繁衍速度作為依據是不科學的,由于經濟社會發展和醫療水平的限制,封建社會的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較高,人均壽命低,屬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的人口再生產模式。但峭公后裔遷徙的地區大部分是遠離中原動蕩地區的華東、華南,西南,歷史上大的戰亂波及不多(除太平天國外),人口出生規模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峭公20歲時(公元891年)生育第一個孩子,從公元891年至2010年,間隔1119年,按25年一個代際,則為44代。據《江夏黃氏峭山公宗史》載,峭公后裔世系最快的傳到43世(如政公十五郎在泰寧、邵武等地),一般的也傳到37-40世,較慢一些的則傳至30世。按此規模,即使將歷史上戰亂瘟疫和大陸1970年代末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等因素考慮在內,在過去自然生育狀態下,經歷40多代可以生育出多少人口?

讓我們從峭公的第四代開始,放緩生育的步伐。如按每人(本文僅指男丁)生育2個孩子,到22代即可達4377萬人。即使按最保守的每人生育1.5個孩子計算,到32代也有2846萬人。這里可供參考的是:我國尚未實行計劃生育"接近無節制生育狀態"的60年代平均生育水平為5.96,即平均每對夫婦生育6個孩子左右。當時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低于0.5,屬于"低水平人類發展國家"。1979年快速下降到2.75,1980年下降到2.24。就是說在1980年時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已經接近維系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世代更替水平,到2000年后,已降到1.8-1.6左右。如前所述,即使按低于目前的總和生育率(每對夫婦生育1.5個孩子)推算,到32代即達到2846萬人。因此,從理論上講,全球峭公后裔達1000萬以上一點也不過頭。

據黃承坤、黃家同、黃明書、黃文生收集整理的《峭山后裔在海內外的分布》,峭公后裔初步統計為1042萬人,具體分布為:福建47萬人(其中邵武市2萬人),廣東277萬人,江西76萬人,廣西233萬人,四川77萬人,重慶51萬人,云南、貴州、浙江、湖南、湖北、山東、海南、遼寧等省計132萬人(其中云南60萬人,貴州40萬人,湖南20萬人),臺、港、澳 84萬人,東南亞各國64萬人。江西大部分為井公和城公、盧公后代,以井公一支最為繁盛,福建南部、廣東和東南亞一帶幾乎都為化公后代,四川以和公、楚公后代居多,廣西幾乎包括井、化、蓋、塘、城、洋、荀、層、福、政、發、和公等的后代。分布在海外的以泰國為甚,達35萬人,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次之,均為8萬人左右。(引自《世界黃氏宗親總會紀念特刊》提供資料)

廣東省和平、龍川和紫金等縣現在仍有“黃半縣”的說法,意即該縣一半以上的人口為黃姓。黃姓在臺灣人中更為常見,與鄭姓共同享有“黃鄭排滿街”之美譽。

黃峭后裔快速繁衍的因素是什么?或者說決定性因素有哪些?除了一夫多妻和結婚時間早,婦女生育時間長等原因之外,黃氏獨特的遷徙現象和在遷徙過程中形成的遠緣優勢無疑是最有說服力的。

1、結婚時間早,生育期延長。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古代通常的婚齡,同男子的冠禮、女子的笄禮年齡相一致,冠、笄禮之后,男女可以成親了。冠、笄禮的年齡各個時期的口徑不一,大體上說是男子20歲,女子15歲。唐太宗貞觀元年(627)下詔男20歲,女15歲以上無夫家者,州縣以禮聘娶,婚齡規定有所提高。到唐玄宗開元22年(734)下詔又將婚齡降為男15歲,女13歲。即是“男年15、女年13以上,聽婚嫁”(《唐會要 婚嫁》)。北宋初年實行開元法。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下令,民間婚娶,依《朱子家禮》進行,即男16歲、女14歲,聽其婚配。北宋時期婚齡治唐載元立制,宋仁宗元圣年間曾經重申過,朱熹《家禮》有載。南宋寧宗嘉定時下令:男16歲,女14歲屬嫁娶之期。

由上可知,中國古代禮法婚齡,男子一般在15歲至20歲之間,以16歲為多,女子一般在13歲至17歲之間,以14歲為多。禮法婚齡的規定,實際上也是以當時醫學對人體發育成熟的認識為基礎的。

據彭衛著《漢代婚姻形態》的研究,漢代男子:普遍初婚年齡在14-18歲之間,各種身份的人無明顯差別。宋代士大夫的女子平均初婚年齡平均為18歲,男子則平均24歲,較平民年齡要高。

《大清通禮》規定官員士庶結婚等到男16歲,女14歲方可進行,實際女子平均初婚年齡為18歲,男子平均初婚年齡21歲-24歲,男子普遍在20-22歲結婚。

按照這樣的結婚年齡推算,如果女子13歲結婚生育,100年可以繁育7代人,15歲結婚生育,可以繁育6代人,其直接后果是代際結構縮短,生育時間延長,生育數量增加。在普遍晚婚和早婚的群體之間,婦女的實際生育期要相差10年左右。即早婚的婦女一生可生育的時間被延長10年左右,在無人為干預的自然生育條件下,婦女生育的數量增加,總和生育率上升。

2、一夫多妻。這種婚姻制度不僅在人類歷史的不同發展階段上曾經存在,而且在當今世界上的各種不同文化氛圍中仍在實行。周代的宗法家族組織的確立,使子嗣觀念更加濃厚,鼓勵多生子、廣繼嗣。如《詩經 螽斯》就以善生子的螽斯來比喻婦女的美德: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多妻則多子,多子則多福。中國封建社會長期處在一個農業頗為發達,戰亂頻仍的環境之下,他們自然會有多妻的要求,因為多妻可以多子,多子則可以擴張本族的勢力,以抗御外敵,同時可以協助農業的生產及襄理家事。

3、同姓不婚制度。出于倫理和生理兩方面的考慮,從西周時代起,就確立了同姓不婚制度。如“同姓不婚,懼不殖也”《國語 晉語四》);“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認為同姓通婚將影響種族的繁衍和后代的素質。古代違反這一規定者,輕則受到輿論譴責,重則受到法律懲處。唐律規定:同姓為婚者徒二年,同姓又同宗者以奸罪論。明、清律規定:凡同姓為婚者各杖六十,離異。但上古的姓和后世不同。上古時代,同姓必同宗,后世則同姓不一定有血統關系。所以清末《大清現行刑律》刪去了這一規定。黃氏祖訓也規定不準同姓通婚,從而有效避免了近親結婚導致的先天性出生缺陷遺傳。

4、遠緣優勢。生于公元前551年的孔子,比峭公足足早出生1423年,他主張“父母在,不遠游”,其后裔發展至今也才200萬人左右,而黃峭公后裔人口在一千一百年之后即擴大至千萬之眾。筆者認為,在同期婚齡、妻室數量與醫療水平、人均壽命等大體相同的情況下,黃峭后裔獨特的遷徙現象和在遷徙過程中形成的遠緣優勢無疑是最主要的因素。峭公后裔們將遷徙自立,開基奠石作為一種生活常態,推出家門、推向異地,練就了他們離家外出、遠渡重洋、自謀生路的習慣,培育了他們吃苦耐勞、敢闖敢拼的開拓精神,從而抓住了生物與文化意義上的距離優化機會。

現代醫學公認,通婚圈大,范圍廣、距離遠,可以防止共同祖先的血親婚配。男女雙方通婚圈越大、通婚距離越遠,血緣關系也就越遠,下一代的質量就越高,就越易生育一個聰明漂亮的孩子。醫學術語稱為遠緣婚配,即兩個血緣關系相距甚遠的人通婚。

從各地的黃氏家譜可以發現,峭公后裔們的生育能力非常強盛,生育男孩的數量很多。如峭公的兒子黃政生育21個兒子,黃福13個,黃和、黃允各12個,黃衢11個。如前所述,從峭公到第三代(子、孫),僅男性成員就達到177人,到第四代的時候,曾孫達334個,曾孫女116個。根據達爾文物競天擇理論,衡量種群適應能力的最主要指標是種群的繁殖能力,適應能力強的個體留下較多的后代,適應能力弱的個體留下較少的后代,長此以往,群體的遺傳結構就自然而然地趨于更高的適合度。

千年以前的峭公知道優生學和遺傳學嗎?以他創建黃氏圈論的醫學功底,應該是有所涉及的。通過不斷的遷徙,黃氏子孫們的通婚范圍在地域上不斷擴大,出現了基因的融合與交流,擁有基因的多樣性,遠緣雜交優勢突出,基因多樣性的益處十分明顯,生物學意義上的遠緣優勢得以充分展現。專家認為,擁有基因的多樣性,人的性格、相貌、體態、智力、情感、壽命等特質中的優秀部分,就可能得到充分選擇和遺傳。

人類的智商一般是在90-100之間,而猶太人的平均智商要高出20-30。猶太人高智商的一個因素,是猶太人近3000年來游走在世界各地,和當地人通婚,形成了遠血緣雜交的優勢,其基因獲得了充分的多樣性,因而他們的智商比一般人高。中國心理學家做過測試,父母均是本地人的孩子平均智商為102.45,父母是省內異地者平均智商是106.17,而隔省婚配所生子女的智商則高達109.35。

如果說黃姓后裔的快速繁衍得益于基因的多樣性,那么良好的宗族文化和客地多元化的文化環境則造就了黃氏子孫的高情商,使他們能夠與當地族群和諧相處。

似乎是為了印證這一結論,在播遷外地的后裔們蓬勃強勁發展的同時,在祖地的長房們卻相形見絀,邵武市目前的黃姓人口總數才20000人左右。

上述四種情形中,峭公后裔在前三個方面與其它姓氏之間并無多大差異,對快速繁衍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不斷遷徙迸發的生存壓力和基因遺傳及遠緣優勢。



三、文化的力量



和平書院是峭公創辦的學堂,專供族中子弟就學,自宋以后,逐漸成為一所地方性學校,吸引了一大批知名學者到書院講學,如宋代著名理學大師朱熹、楊時都曾到和平書院講學過。和平書院成為邵南人才的搖籃,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英才人杰。宋代大理丞黃通、司農卿黃伸、榜眼龍閣侍制上官均、元代國史編修、文學家黃清老等,都是身著青衫從和平書院走出,跨入峨冠博帶的人臣之列的。宋至清,和平書院培養進士137名,明清時期的“貢士”、太學生更是數不勝數,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也層出不窮,和平古鎮因此而有 “中國進士之鄉”之美譽。

峭公的21個兒子,自幼勤奮,由儒入仕,個個高官顯職,業績輝煌,家聲大振。當時一副楹聯做了如此描述:

一父三母廿一兒家聲初起江夏

二狀六會十二解世澤永傳寰峰

這些四處遷徙的黃姓子孫,即便在恬淡的鄉間僻壤,仍然保持著日耕田、夜讀書的習慣,胸懷讀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家家大門和廳堂上都有“忠孝持家遠,詩書處世長”、“世間只兩樣事耕田讀書,天下第一等人忠臣孝子”的楹聯。盡管寒窗苦讀入仕的機會很少,但黃姓子孫通過讀書,抓住了不期而來的機會,在千年的科舉考試中,一個個黃氏的子孫們榮登皇榜。

遷居各地的黃氏后裔人口發展到一定規模后,開始建造宗祠,調撥學田,獎勵莘莘學子,造就更多的才俊。遍布全球的黃氏宗祠是追祖德、報宗功,敦睦族誼,傳承血脈、延續榮光的平臺。建宗祠有緬懷祖先,聯絡黃氏宗親親誼,以及為本族后裔考生免費提供食宿學習之便。宗祠為一方的文化教育發展、人才選拔做出了不小貢獻。

僅從各地的家譜中,就發現黃氏考取功名的概率相當高。峭公三子黃荀,宋太平興國九年進士,官至宋大司徒,峭公八子黃政榮登進士,宋太平興國八年官至大司徒,第二十子黃井官至北宋刑部尚書、朝烈大夫。黃井的幾個兒子都很有出息,其中長子黃大成官至戶部尚書,次子黃大全、五子黃大用均進士,次子黃大全官至上柱光綠大夫,四子黃大忠官至光綠大夫,僅從收錄進《江夏黃氏峭山公宗史》中“歷代名賢錄”中的進士就有19名,狀元2名(宋黃大成之子黃昊、明黃士俊),黃鎮成、黃清老、黃甲、黃慎等文人。其中廣西進士黃秋槐,致仕家居后出資在欽城南鰲魚洲建立了迥蘭義學院培養人才,萬歷42年,85歲高齡時將祖先留下的一萬二千斗種田捐州府作為辦學基業,民國年間,此田仍是欽州師范的校產。

僅廣東連平縣,清朝年間黃氏家族曾出現了“雙翰林(叔顯、如金),兩撥貢(叔傳、觀云),八舉人史”,現在連平縣內峭公后裔達5萬余人。

黃化公是黃峭二十一子中最發達的一支。黃化在宋初中第十九名進士,官任左御史、廣州刺史等職。公元951年邵武黃氏大分析時,黃化即領家室自禾坪再向西南徙居汀州府寧化縣,落籍寧化石壁村,開拓新的基業。黃化的后裔,在閩粵為官任職的不少,子孫極為興盛,遍布閩、粵兩省各地。黃化六傳至黃潛善(俗稱“九子公”),他的九個兒子散處廣東各地,也曾出任廣東各府縣地方行政長官,以梅州居多,后發展成為廣東大姓。

黃峭后裔將星云集。據初步統計,建國后,峭公后裔中有15人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及以上軍銜。《江夏黃氏峭山公宗史》錄入的國民黨將領中僅廣東籍的峭公后裔就出了4名上將,13名中將,28名少將。

黃姓的子孫們之所以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能站穩腳跟并發展壯大,除了“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則故鄉”的祖訓和溫厚恭良品質,應當說與其族人人才輩出是分不開的。當一個家族的讀書人入仕后,能夠迎娶更多的妻室,進而封妻蔭子,造福一方,對家族的穩定和壯大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作者系邵武市計劃生育協會秘書長、本會常務理事)



參考文獻:

1、《江夏黃氏峭山公宗史》,香港奔馬出版社。

2、黃燕熙《黃氏通書》[M].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 1997。

3、《發黃族譜與破舊宗祠--江西演繹百家姓傳奇》,作者: admin)

4、《黃峭山后裔與客家文化》,作者:黃石華博士

5、《廣西博白縣黃峭山公祠籌建個案調查》,作者:劉道超,《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6月

6、廣東河源“閩南村”史話。

7、《從奧巴馬看人類基因優勢 遠緣“雜交”可獲高端智商》,2008年11月28日 來源:北京日報

8、《從“開基祖”稱謂及開臺始祖派下“公號”與移墾地的關系看臺灣客家人的祖地認同》,作者:黃永達

9、《黃峭之詩》,作者:若文

10、《從黃峭遣子看閩人的“闖”勁》,作者: 孟于

11、《峭山后裔在海內外的分布》,作者:黃承坤、黃家同、黃明書、黃文生

12、《人口生態學》,潘紀一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1988年8月第一版

13、《從多姓村到單姓村:東南宗族社會生存策略研究--以粵東豐順縣為例》轉自:文化研究網 作者:曾祥委

14、《江夏黃研究》,黃贊強 黃雄,暨南大學出版社

15、《試診我國人口政策之傷》,吳曉

16、《要是當年不實行計劃生育會怎么樣?》易富賢

17、《唐代男女婚嫁年齡考略》【作 者】張國剛/蔣愛花


江夏黃氏宗親網http://xaq168138.blog.163.com/

尋根訪祖,推動黃姓的興旺發展、與時俱進并繼續發揚光大

作者:黃德城   回復:2   發表時間:2011-01-29 15:23:10

族譜錄紀念網
[回復] 回復黃峭后裔遷徙及繁衍初探

很高興在這里能了解自己的宗族

作者:黃演威   發表時間:2013-02-26 22:58:48

[回復] 回復黃峭后裔遷徙及繁衍初探

作者:黃金聲   發表時間:2013-04-30 13:56:31

[回復] 黃峭后裔:江西永豐黃姓求助!


我是江西省永豐七都鄉黃家村的.全村約200多戶1000多人全姓黃(峭山公)名下.本村10年遭洪水,村里好多房子都倒了,目前還有大部份沒有重建,村里的公共WC也全倒了.因村里主要經濟來源于水稻,村民收入有限,目前公共WC等也還沒建好.本人目前也在外打工,在此:希望本姓有心人支援一下.在此萬分感謝!QQ:295696774(注:QQ空間有村里受災時的圖片)
我的帳號是:東莞工商銀行大朗富民路支行:戶名:黃葵軍:帳號:621721-2010-0053-23818.
所有善款都用于村里建設用.謝謝.

作者:黃葵軍   發表時間:2014-05-20 16:21:22

[回復] 黃峭后裔:江西永豐黃姓求助!


我是江西省永豐七都鄉黃家村的.全村200多戶1000多人全姓黃(峭山公)名下.本村10年遭洪水,村里好多房子都倒了,目前還有大部份沒有重建,村里的公共WC也全倒了.因村里主要經濟來源于水稻,村民收入有限,目前公共WC等也還沒建好.本人目前也在外打工,在此:希望本姓有心人支援一下.在此萬分感謝!QQ:295696774(注:QQ空間有村里受災時的圖片)
我的帳號是:東莞工商銀行大朗富民路支行:戶名:黃葵軍:帳號:621721-2010-0053-23818.
所有善款都用于村里建設用.謝謝.

作者:黃葵軍   發表時間:2014-05-20 16:21:57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