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1376235次
5人
15個
546個
16787人
902部
豐城黃氏經過宋代三次大發展后,人口迅速繁衍增加,宗族日益壯大興旺,不但成為當地望族,而且也成為整個黃姓歷史長河中最重要的主支之一。它的子孫后裔,散在今江西、湖南、安徽等省市,構成今日黃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到元明時期,豐城黃氏逐漸衰退。Page 228 善化經鏗一地,今為湖南長沙縣金坑橋,明清之世,在湖湘地區的眾多黃姓支系中,善化經鏗黃氏以其人材興旺,仕宦輩出面成為名符其實的湘中望族。 據《黃姓支系考》和《經鏗黃氏家譜》記載,善化經鏗黃氏,隸屬于著名的金華五大族之一分寧雙井黃氏一派,是北宋大詩人、書法家黃庭堅的一支后裔。 經鏗黃氏的開派始祖名叫黃國璋,原籍江西泰和,世為泰和縣鵝頸大邱黃氏,又為黃庭堅的裔孫。但關于黃國璋先世的傳承,事跡及何時從分寧雙井徙居到泰和縣的,族譜不載,今天已不得而知,我們這里也只好暫付闕如。據譜載,黃國璋,字髦士,家史稱為“髦士府君”。在“江西填湖廣”的浪潮中,黃國璋也于明朝洪武初年(1368-1376年)離開老家江西泰和縣鵝頸大邱鄉,攜同妻兒子女西徙湖湘,卜居省城長沙市對河鵬市(今長沙市榮灣鎮),隸籍善化,后裔遂發展成為善化黃氏,后自稱經鏗黃氏,以別其他異支同姓。 黃國璋的子孫,頗有功名成就。他也父以子貴,被誥贈為文林郎、監察御史。譜稱,黃國璋生一子黃興輔,字純仁,號岳山。幼隨父徙居長沙,喜讀書,后以文章學術聞名。明太祖朱元璋聞名后曾便殿召見。史載朱元璋頗賞識他的才能,便任命他為陜西道監察御史,封為奉政大夫、修政庶尹。一時之間,黃氏家族聲名大振,榮耀湖湘。事詳《湖廣通志》、《長沙府志》、《善化縣志》。 黃興輔生有三個兒子:以敬、以誠、以忠。此后,又分為三支。其中,幼子黃以忠又徙居瀏陽東鄉九都烏鴉段,其子黃德一又徙湘陰,成為湘陰黃氏始祖。據《湘陰黃氏族譜》,黃以忠的后裔,到同治年間已傳至第20代。長子黃以敬,以父蔭人仕,后因在建文帝與永樂帝的皇室爭斗中支持建文帝,永樂初被貶職,謫戌寧夏。大概黃以敬在寧夏將功補過,后來又升為百戶,并定居寧夏,他的子孫,便世代留居寧夏。這樣,在善化榮灣市黃氏第三代兄弟三房中,獨次子黃以誠一支仍隸籍湘中善化,后裔極旺。 黃以誠,字立合,有文才,尤精于醫理,是當地一個儒士兼醫生。他生二子:鏞、鎮。其中,次子黃鎮不傳;長子黃鏞,是個歲貢生。黃鏞只生獨子,名叫黃秦,字景亨,由歲貢生官至福建都指揮使司都事。 譜稱善化榮彎黃氏“四世五世,兩葉孤傳,六世而浸昌,七世而大衍,明之季遂有九大房之稱”。其實,不獨人丁的發展如此,黃氏家勢功名的發展也是如此。自第二世黃興輔大顯于時,此后即衰微不振,直到第六世又忽然大昌起來。黃秦生了六個兒子:金、福、麟、鳳、奎、璧。這六個兒子,大多有功名。長子黃金,字鵬,由歲貢生授官七品;三子黃麟,也是歲貢生;四子黃鳳,字廷鳴;五子黃奎,字遷聚;六子黃璧,由歲貢生官任候選訓導。而兄弟六人中,又以次子黃寶最優秀。黃寶,登明成化甲辰(1484年)科進士,成為這一支善化黃氏宗族的第一個進士,開該族科舉人仕的先河。黃寶后來曾歷任吏部主事、吏部左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職,而外調任山東、陜西等省巡撫。黃寶的杰出成就為該族黃氏帶來了極大的榮耀。從此以后,這個家族便以詩書傳家,子孫果然書香不絕,科第連綿,幾百年來一直長盛不衰。第六世長子黃金娶妻蘇氏又生六子:長子黃仕俊,官任南直倉大使;次子黃仁杰,官七品;三子黃仕偉,任山東太平驛丞;四子黃仕佐,官任浙江鄞縣縣丞;五子黃仕億,字汝安;幼子黃仕仁,邑庠生,也是個七品官。老五黃仕億又生了五個優秀的兒子:梅、植、模、格、砸。其中,以長子黃梅和三子黃模又最有成就。黃梅,字希說,號傅嚴,明嘉靖已酉年 (1549年)拔貢,官任江南望江知縣。老三黃模,字希孔,號道嚴,年29歲,由廩生考中嘉靖丙午(1546年)科舉人,初任鎮江府通判,后改任云南府通判。黃模為政清直,有政聲。在他任云南通判時,正值云南沐王府兵變,當時官吏聞風而逃,獨黃模一人單獨前往,最后平定叛亂,由此聲名益著。后以子貴,誥贈中議大夫贊治尹。 黃模共生九子,后嗣最為欣榮。其中,長子黃河中,邑庠生,儒官;次子黃洛中,邑庠生;三子黃浹中,歲貢生,官任北直隸通州同知;四子黃洽中,萬歷癸未進士,刑部主事,山西太原知府侯升道;五子黃澄中,歲貢生,任侯選知縣;六子黃洵中,長沙縣學庠生;七子黃涵中,字宏宇;八子黃源中,邑廩生;九子黃湛中,字眾甫。這一代中,尤其以黃模第四子黃洽中最著名。黃洽中,字景臺,高中萬歷癸未(1583年)科進士,初任浙江歸安縣知縣,江西宜春知縣,后升任南京刑部主事,轉禮部員外郎,再升北京戶部郎中,改任山西太原府知府,移江西南安知府。史稱黃洽中有治理之才,任職期間,政績突出,深受百姓愛戴,太原、南安兩郡曾立祠祭祀他。后以吏部左侍郎致仕歸長沙,晚年卜居善化經鏗,死后崇祀于鄉賢祠,事載《大明一統志》、《長沙府志》、《江西袁州府志》、《善化縣志》。黃洽中的出現,使這一支善化黃氏家族聲威大振,成為赫顯一時的湘中望族,也標志著經鏗黃氏進入最盛時期。地以人名,因黃洽中晚居善化經鏗,此后這支黃氏家族便號稱“經鏗黃氏”,以區別于長沙地區的其他各支同宗黃姓家族。 黃洽中的后代也多有出息。據載黃洽中共生七子,均以品德才學聞名鄉里,號稱“經鏗七賢”。其中,長子黃學廉,明拔貢生,中天啟元年(1621年 )副榜,官任陜西興平知縣;次子黃學知,明末崇禎庚午年(1630年)副榜進士,任瀏陽縣學教諭;三子黃學璞,萬歷己酉(1609年)舉人,官任揀選知縣;四子黃學質,邑庠生;五子黃學溫,也是邑秀才;六子黃學良,崇禎六年(1633年)舉人,官任揀選知縣;七子黃學檢,也是邑庠生。七子中,以老二黃學知一支最盛。 經鏗黃氏第12代和13代,一度衰落,功名勛業都不如前輩,直至第14代,又復中興。譜載黃文治以歲貢生補侯選訓導,但生5個很不錯的兒子:黃炎、黃誘、黃琦、黃彰、黃璃。其中,以長子、次子最優秀。次子黃瑀,中乾隆辛酉年(1741年)舉人,官任浙江石門知縣。長子黃炎,更高中雍正丁未(1727年)科進士,官居翰林院庶吉士,山西正考官,改任云南永北知府。黃炎的成就重振了經鏗黃氏昔日聲威。 黃炎之后,經鏗黃氏幾代之間都以書香傳家。 經鏗黃氏傳至第17代時,有黃維昌、黃維肆二人于光緒十八年(1892年)第七次續修《經鏗黃氏家譜》行世;稍后至光緒二十三年,又有第19世孫黃仁濟撰編《黃姓支系考》。自康熙王辰二修家譜時,黃氏宗族擬定了該族的派序名稱,此后修譜,均沿用此派語,或稍有改動。經鏗黃氏從第15代“士”字 (后改為“孝”字)派起,以后派語是: 孝友維式,仁厚其孚。克昌宗業,再啟宏圖。承先之佑,永錫爾休。嘉嗣繼武,卜世纘修。 經鏗黃氏一族至今繁衍興盛不絕,到今日,有的支房已傳到第26代“業”字輩了。六百余年以來,經鏗黃氏不斷壯大,又衍生出許多分支,除留居長沙縣經鏗故地者以外,還散布本省的長沙、望城、湘陰、寧鄉、瀏陽、湘潭、醴陵、岳陽、平江等市縣,此外又有支分甘肅中衛、陜西漢陰、四川彭水、云南保山、湖北來風等外省的子孫。到近代,這個家族更因產生了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黃興而名揚全世界。Page 243-245 在湖南的黃姓中,寧鄉箭樓黃氏是較重要的一支。據《箭樓黃氏族譜》記載,箭樓黃氏為分寧黃氏的分支,著名詩人黃庭堅的后裔,當年前來寧鄉開基的就是黃庭堅第14代孫黃大峻。 黃大峻(1331—1402年),字福山,官至員外郎。明朝洪武初年,黃大峻攜子覺遠等自江西分寧西遷入湘,最初遷居湖南寧鄉縣城東門外古新康驛化龍溪側古福寺嶺,卒葬于此,后裔便留居寧鄉。黃大峻娶妻盧氏,生一子:光濱。 黃光濱,字覺遠,官任指揮僉事,初居寧鄉縣城福寺嶺,后遷居南灣,最后定居寧鄉鴨塘箭樓沖,后裔世代居此,便形成寧鄉箭樓黃氏。 據族譜和地方文獻記載,湖南寧鄉箭樓黃氏,宗族后裔頗為興旺繁榮,雖無大富大貴,但卻世代仕宦、書香不絕,六百余年來一直為當地望族。 譜載,箭樓黃氏第二代祖黃覺遠生三子:宗翱、宗翔、宗翊。其中,長子黃宗翱,字道暹,行榮一,邑庠生;次子黃宗翔,字道中,歲貢生,官任浙江仁和縣主簿;三子黃宗翊,字道星。黃道暹生二子:鎮朝,鎮郎。黃鎮朝,字彥昶,邑增生,永樂時官授襄王殿下贊禮生,妻湯氏、周氏,生二子:福景、福星。黃福星,字添斌,例貢生,明成化甲午年(1474年)任江南風陽府壽州刺史,夫人晏氏,生五子:庭壁、庭璽、庭臣、庭瑚、庭璉。其中,次子黃庭璽,字良信,邑庠生,妻彭氏,生四子:均表、均裳、均裘、均襄。其中,以次子黃均裳一支最盛。 黃均裳娶妻王氏、胡氏,生二子:鳳柄、風庚。黃鳳庚、字壽夫,號兩江,例監生,官任廣東崖州州判,妻夏氏,生二子應舉、應選。黃應選,太學生;黃應舉,字谷,號子登,官任貴州布政司經歷,升江西寧州同知,轉升兩淮鹽運判官,娶妻李氏;劉氏、王氏、李氏、張氏、陳氏,共生六子:河清、河澄、河潤、河源、河瀾、河深。其中,長子河清,字北圣,官任浙江嚴州經歷。同輩兄弟,人邑學、州學、太學者,據《咸豐朝湖南鄉試朱卷·黃原極卷》記載多達9人。老三黃河潤,字九里,號君惠,太學生,例選同知,明末抗流賊而死,傳見《寧鄉縣志》和《湖南省志》。黃河潤妻黃氏、當氏,生八子:昌明、昌期、昌箓、昌祜、昌曦、昌試、昌會、昌建,其中,黃昌明、昌期、昌祜、昌箓、昌曦、昌試、昌建,《寧鄉縣志》均有傳,至此,箭樓黃氏名振一時。 黃昌會(1602—1705年),明末清初人,生一子:載林。黃載林生四子:日融、日和、日明、日祥。黃日融,字中郎,生三子:治韜、治珍、治典。黃治珍,字席上,考授迪功郎,妻嚴氏,生四子:世鐸、世諭、世誥、世任。黃世鐸,字聲振,其族兄黃價,乾隆時舉人。黃世鐸妻劉氏,生子起煒。黃起煒,太學生,文林郎,生子黃文錫,文林郎。黃文錫生子黃原極,派名明霆,字豐民,咸豐丁巳 (1857年)中湖南鄉試第二十四名舉人,其中舉人的試卷今見《湖南鄉試朱卷》。黃世鐸之弟黃世諭,生四子:鵬起,登仕郎;鶚起,太學生;鷺起,太學生;黃駿起,太學生。黃駿起四子:文淦、文瀾、文液、文澗。黃文瀾,字海原,號福田,登仕郎,生五子:明質、明捏、明泉、明壽。黃明壽生二子:于時、于暉。黃于時,字午元,號秋舫,生三子:以奎、以增、以厚。黃以奎,字庭初,號宗遺,生三子:端介、搖波、恩兆。黃恩兆(1934—1986年),留蘇副博士,曾任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科技部副主任,中國著名的有色金屬科學家。 箭樓黃氏自始遷祖“大”字派黃大峻以上第5世祖起,依次派語是:“祖、德、前、功、大,光、宗、鎮、福、庭(第七、八兩代缺),應、元、昌、載、日,治、世、起、文、明,于、以、端、其、本,鈞、瞻、懋、篤、敦,郎、官、忠、義、重,統、緒、國、家、同,杞、梓、興、鴻、業,衡、湘、顯,駿、勛。” 至今,已傳到始祖黃福山的第23代“本”字派,是大詩人黃庭堅的第37代孫。該族家譜現由“端”字輩的黃琳保存。 江夏黃氏宗親網http://xaq168138.blog.163.com/尋根訪祖,推動黃姓的興旺發展、與時俱進并繼續發揚光大
作者:黃德城 回復:0 發表時間:2011-01-29 16:30:58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