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HUANG  

03-08

1357696次

5人

15個

546個

16762人

902部


[主樓] 黃姓的歷史概況及其海南族姓的繁衍發展1  [精華]

來源:海南黃氏網 http://www.huang0898.com/

據《史記?秦本紀》中記載:帝舜時,東夷部落首領伯益(一作伯翳),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調訓鳥獸,鳥獸多馴服”被帝賜姓嬴氏。
  伯益后裔有徐氏、郯氏、莒芪、終黎氏、遠奄氏、奐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合稱嬴姓十四氏。黃氏先人大約在商末周初在河南潢川建立黃國,被周天子封為子,又稱黃子國。
  黃姓是當今中國第七大人口姓氏,總人口達3079萬人,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廣東、四川、湖南、廣西、江西五省區黃姓約占全國黃姓人口的56%。據《黃氏淵源》載:宋代江夏人黃震,官至煥章閣左司馬尚書,在重修江夏家譜時,呈奏皇帝,得御書“黃氏忠孝兩全,江夏無雙,歷代簪纓”。
  一、以國為姓及黃國歷史的演變
  今日的黃姓按古代的嚴格意義來說,只是氏不是姓。因為,遠古時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團的團徽,氏是從姓分出來的小氏族支系的標志。黃氏是從嬴姓中分離出來的,只是氏不是姓。嬴姓的始祖是東夷集團的大首領少昊,黃氏也以少昊為遙遠的始祖,姓氏合二為一是秦漢時期才開始的。那么,黃氏是怎樣來的?黃氏是由黃國而來的,黃國雖立國久長,但地方小,勢力弱,在先秦經典著作中僅有一鱗半爪的記載。它的歷史演變,朝代盛衰,風云變化等情況,一直鮮為世人知曉。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已肯定黃國為嬴姓國,是伯益后代所建,是毫無疑義的。最早記載黃國歷史的《竹書紀年》一書也是認為黃國為伯益后代所建。至于黃國的始創者是伯益的哪一位后代,不同的黃氏族譜有不同的說法,博鰲黃氏族譜認同福建邵武黃氏族譜的說法,認為古黃國的始創者是黃帝——顓頊——陸終系族與少昊——伯益族系的共同子孫所建。認為伯益是黃帝——顓頊族的女華之子,而陸終則是出自嬴姓的伯益之后,南陸公是陸終的次子(陸終有六子),名參胡又名惠連。相傳遠古時期,洪水為患,百姓遭殃。大約在堯、舜之際,大禹治水有功,繼承舜位。南陸公佐禹治水有功,受封于黃,創建黃國,以后,子孫遂以國為姓,即黃氏或黃姓。因此,南陸公是黃國的始創者,在族譜的黃氏歷代相傳世系中,南陸公是第一世,就是這個道理。其遠祖族系就是黃帝——顓頊——伯益——陸終——南陸系統。
  在古代歷史上黃國有三個,即汾水之黃(山西)、漢東之黃(湖北)和潢川之黃(河南)。前兩個黃國的歷史都湮沒無聞,后嗣衰微不昌。惟有潢川黃國之后一支,子孫人丁興旺,族姓繁昌,在今日中華十大姓中排名第七的黃姓,人丁數千萬之眾,絕大部分黃姓族人都自稱是潢川黃國的后裔,那么,潢川黃國在哪里呢?在《史記正義》引《括地志》中,關于古黃國都城位置所在早有記載。說:“黃國故城,漢弋陽縣也。秦時黃都嬴姓,在光州定城縣四十里。”宋代人的《太平寰宇記》卷127“光州定城”條目中說:“黃國故城在(定城)縣西十二里”。明朝人宋濂《諸暨孝義黃氏族譜序》也有同樣的記載,類似的記載也見于大量的方志和族譜中。總之,漢代弋陽縣和宋元時期的光州定城縣,即今河南省潢川縣。據考古調查和考證,古黃國都城位于今河南省潢川縣西北六公里,淮河之南,潢河西岸的隆古鄉。其都城遺址至今仍在,是信陽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春秋時期諸侯國都城,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黃國自公元前21世紀,夏代初年受封建國,歷經夏、商、周三個王朝,一直頑強地生存了1400余年。其歷史概況是這樣的:由于伯益是被夏啟所殺,伯益的后代同夏王朝進行了長期的斗爭。公元前16世紀原屬東夷集團的殷商部落在首領成湯領導下迅速崛起,最后滅了夏朝,建立了強大的殷商帝國。黃國同商族都屬于東夷集團,一直受夏王朝壓迫。因此,商族興起后,黃國便投奔到商人一邊,成為商的小盟國,許多黃國人參加商朝政府,在政府中任職。公元前11世紀,周王朝取代商王朝,對黃國采取承認的政策,容許其繼續存在。到兩周之際,黃國勢力有所發展,它與淮河流域的同族,臬陶、伯益的后裔、原東夷集團的江、道、柏、弦等嬴姓諸國結成同盟,并成為東夷嬴姓小國的盟主。同時,又通過與周王朝的同族姬姓小邦國聯姻等方式,改善與周王朝及中原各國的關系,成為親中原、華夏集團淮河流域嬴姓小國的代表。后來,南方的荊蠻楚國日益強大不斷向四周擴張勢力,淮水、漢水流域的諸小國都面臨著被吞并、消滅的威脅。因此,黃國加強了同嬴姓諸小國的聯盟并與周王朝在漢東的代表隨國結成同盟,始終不屈服于楚國的壓力并共同抵抗楚國的威脅和侵略。據《春秋》記載,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黃國與相鄰的同姓小邦江國一道參加齊侯主持的貫(今山東曹縣東南十里處)之盟會,次年又參加陽谷(今山東陽谷縣)之盟。從此,與中原的齊、宋、鄭、衛、魯等諸侯國結成反楚同盟。公元前656年黃國便與齊、魯、宋、衛、江等同盟國一道,攻打親楚國的陳國,惹惱了楚國。楚國隨就進行報復,決定滅掉黃國。經過充分的準備后,楚國于公元前648年,以黃國不向楚國納貢為借口,大舉入侵黃國,古黃國至此滅亡。
  二、黃氏的沉淪與復興
  公元前648年黃國滅亡后,有一部分黃國遺民仍留在潢川故地,堅守已經殘破不堪的家園,成為楚國異族統治下的臣民;一部分黃氏族人開始了背井離鄉的大逃亡,他們紛紛逃至中原的諸侯國避難。其中,有一支內遷至楚都郢(今江陵荊州),形成秦漢時期著名的江陵黃氏。另一支遷至江夏安陸一帶(今湖北云夢縣東南至武漢市一帶),后裔發展成為漢代最著名的江夏黃氏。還有一批批黃氏族人遷徙至廣大的江南地區,特別是湖湘地區。一些黃國遺民甚至逃至新羅(今朝鮮),其后裔形成朝鮮民族中的黃姓。在大逃亡中,博鰲黃氏祖先是在湖北江夏安陸一帶落腳、生根、繁衍和生息的。總之,楚人滅黃國是黃姓歷史的轉折點,從此黃姓從王族國姓淪落為普通的姓氏,黃姓族人開始了新的征途。
  黃國滅亡,散居各方的黃氏族姓一度衰落,在中國歷史上銷聲匿跡達300余年之久。到戰國末年,第74世孫黃歇的出現又重振了黃姓宗族的聲威。司馬遷寫的《史記》特為黃姓宗族史上這位杰出人物單獨立傳。但黃歇的許多生平事跡,在族譜上有記載,正史卻沒有。如福建禾坪鸛藪譜上說,黃歇生性豪獷多智,年輕時從新羅游學歸江夏祖居地,常游說諸侯各國,先在晉國做官,但仕途發展不合意愿,轉而仕楚。在楚國,黃歇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最后掛印封侯,稱雄諸侯,成為戰國四君之一。他官至楚相,封春申君。封地原在黃國故地淮北12縣,后改封于吳國故圩(即今江蘇常州、蘇州至上海一帶)。后來,黃歇被刺身亡,葬于封地吳圩,江蘇省江陰縣北門外,墓廬至今仍在,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州城內還建有春申君廟,供后人紀念、瞻仰。黃歇娶2位妻子,生有13個兒子。黃歇被刺后,黃姓這支最興盛的后裔或遭殺戮,或逃難異鄉,或改姓穩居,從此黃姓宗族又各奔東西,散居四方,族姓的發展進入低潮。但黃姓不愧是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優秀族姓,到秦漢之際又有一些著名的黃姓子孫重振了黃姓的聲威。尤其是到西漢中期以黃霸為代表的黃氏族姓迅速崛起,其影響是很大的。
  黃霸是南陸公的第81世孫,是黃歇直系的第7世孫。據譜載:黃霸自幼學習法律之學,有大志,喜歡做官,年輕時就成為鄉里豪杰。漢武帝末年,他當了一名200石的卒史,后因為官廉正,又精明能干,足智多謀,富有領導才能,升為河南太守丞。為政時期,處議當法持法寬平,深得民心。漢宣帝聞其名,升為延尉。在延尉中,又以公平正直聞名。后因夏侯勝批評皇帝詔書,犯不敬罪。黃霸因同情夏侯勝,被捕入獄。出獄后,漢宣帝任命黃霸為揚州太守,旋即升為穎川太守。公元前56年,漢宣帝下詔,封黃霸為關內侯,賜黃金百斤,旋拜為太子大傅,遷御史大夫。公元前55年黃霸代丙吉為丞相,改封建成侯(河南永城縣)食邑600戶。公元前51年,黃霸在丞相位上去世,謚號定侯。黃霸娶3位妻子,生有8個兒子,后裔人丁興旺,族姓興盛不衰。到漢魏時期,江夏黃氏發展成為地位最尊、影響最大、族姓最發達的宗族,臻至極盛。時人稱:江夏黃氏,天下無雙。
  三、江夏黃氏的空前繁榮
  江夏黃氏發展到第81世孫黃霸之后,族姓興盛不衰,尤其是發展到黃霸的第7世孫黃香、第8世孫黃瓊和第l0世孫黃琬時期,江夏黃氏族姓空前繁榮,人丁興旺,聲威大震。因此,后世黃姓都尊稱黃香為江夏黃氏始祖,有天下黃姓出江夏的說法。
  黃香字文強,出身官宦世家。但據史稱:江夏黃氏世家傳到黃香父輩時,已家境貧寒,養不起奴仆婢妾。又稱黃香命中多劫,幼遭苦難,年僅九歲,痛失慈母,他因愛母極深,為子極孝,母死后哀思過度,鄉人稱為至孝;當時江夏太守劉護聞名召見,題字“門下孝子”贈之。從此,黃香博學經典,精研道術,以文章聞名京師,時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童”。黃香以儒學入仕,初任郎中,漢章帝詔見黃香,讓他入東觀(國家圖書館)讀盡皇家藏書。后官拜尚書郎。永元四年(92年)升為左丞相,兩年后又升為尚書令,增秩至2000石,賜錢30萬。譜載漢章帝曾以“江夏黃香忠孝兩全,天下無雙”的御書賞賜給黃氏家族,經漢章帝、和帝兩朝,黃香一直受皇家親重。至安帝即位(106年),黃香出任魏郡太守。幾年后,因郡內水災牽連,被免職。不久去世歸葬家鄉江夏安陸源口。
  黃香后裔,備極繁昌。他娶妻4位,生子8個,其中長子黃瓊最為突出。班固在《后漢書》中為其立傳。據記載:黃瓊自幼隨父在京師臺閣,熟知朝廷政界故事,達練官場,父親在世時和去世后,多次辭謝不受官職。至漢順帝永建年間(127—131年),因公卿中很多人的推薦,黃瓊始公車應征,入官拜議郎后又累遷為尚書仆射,歷任尚書令、司空、太仆、司徒。漢恒帝永興元年(155年)任太尉之要職時,因與大臣梁冀政見不合被免職,延熹二年(159年)梁冀被誅,族黨被消滅,黃瓊復出,仍任太尉之職,取代梁冀自居公位,封為邟鄉侯(今河南穎川縣),食邑千戶。至此,江夏黃姓更加榮耀一時。黃瓊去世后,被贈為車騎將軍,謚號忠侯,史稱邟 鄉忠侯,歸葬江夏。黃瓊娶妻3位,生子14個,傳至黃瓊之孫黃琬時,江夏黃氏更臻至極盛。
  黃琬,字子琰,是黃瓊第四子黃儲之子,黃香的第4世孫子。生于公元141年,早年葬父,由祖父撫養長大。黃瓊當司徒時,黃琬便以才思敏捷聞名于京師。初任為五官中郎將,后因政黨之爭失敗,被免職棄官近20年。至光和末年(184年)始復出,拜議郎,升青州刺史、侍中,不久又拜為將作大匠、少府、太仆、豫州牧等職。時值東漢末年,河南豫州一帶農民暴動風起云涌,黃琬為政,將境內農民暴動起義鎮壓平定,黃琬因此聲威大震,政績突出,為東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到重賞,封為關內侯。董卓入洛陽后,征黃琬為司徒,隨即升為太尉顯職,改封為陽泉鄉侯(今安徽霍丘縣),江夏黃氏宗族的顯赫聲威至此臻于至極,如日中天。后董卓挾漢獻帝遷都西安,黃琬反對董卓專權,于公元192年與司徒王允合謀誅殺了董卓。不久,董卓部將李傕等人攻陣長安,黃琬被捕處死。享年52歲,歸葬于江夏孝行里黃氏祖墓側。黃琬娶妻5位,生子11個。黃瓊、黃琬之后,江夏黃氏的子孫們,紛紛散居四方。
  四、江夏黃氏的分流
  隨著江夏黃氏家族的繁衍壯大,家族中有一些富有開拓進取精神的優秀子孫,便離開家園故土,到異地去另謀新的發展。江夏黃氏先后分析出幾個分支:
  (一)南陽分支。南陽黃氏的開基始祖是黃香的孫子,
  黃瓊長子黃守亮。黃守亮,字子廉,官任南陽太守,他的家室也隨遷到此。子孫定居落籍,遂形成后來的南陽黃氏。發展到第5世孫時,出了一個聞名三國的老將軍黃忠。其侄子黃自溟遷居江西豐城。到南北朝時后裔又遷湖南、廣西。
  (二)閬中分支。閬中分支始祖是黃琬的兒子黃權、黃保兄弟。譜載:當年黃琬被殺,為躲避追捕迫害,黃琬的第十、第十一子黃權、黃保兄弟相牽逃難入巴,落籍四川閬中,在《三國志》中有黃權的事跡。此外黃琬次子椿壽一支,子孫傳至第1O世后遷至延陵(今江蘇常州、無錫—帶),第五子黃江壽一支傳至第6世后遷居江西廬陵。
  (三)湖北沔陽分支。始祖是黃香之子黃理。沔陽分支是三國時期很著名的家族,因出了個黃承彥父女而名傳千古。黃承彥是黃理的孫子,傳見陳壽的《三國志注》。史籍上說:黃承彥為人直爽開朗,豪放不羈,是當時沔南大名士,與諸葛亮交游甚密。他生了一個頭黃面黑、長相很難看的丑女,但她很有內才,品德也極佳,附近青年都不敢娶她,諸葛亮卻娶她為妻。當地人都把這件事當作笑料傳開,并編了一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孔明娶了這個丑女為妻,受益匪淺,后來封侯掛印成就偉業,都得力于黃氏的內助。因此,孔明擇婦的故事,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廣泛流傳。
  (四)江西信州分支。據《樟峰黃氏宗譜》和四川武隆縣黃龍光手抄本《黃氏族譜》記載,信州(今江西上饒市一帶)的始遷祖是東漢末年黃香的第7世孫黃廣。黃廣又名仁杰,字濟芳,東晉時官任蘇州總兵大元帥。兩晉之際,江北戰火連綿,黃廣便將家族從江夏祖居地渡江南遷,落籍信州,在禾坪斟頭村開基拓業。到黃香的第13世孫黃志又從信州遷徙到福建邵武32都,成為邵武黃氏中又一重要支派。
  (五)盱江黃氏。據族史記載:盱江黃氏是江夏黃香曾孫黃琬的一支后裔。其遷徙始祖是黃孟僯,是黃香的第16世孫。黃孟僯,字德崇,生于唐高宗儀鳳丙子(676年),原籍江夏安陸(今武昌一帶),唐玄宗天寶丙戌年(746年)黃孟僯以70歲高齡考中進士,官任西臺御史之職,奉命南巡江南臨汝府,在途中病逝,就近安葬。為了守護祖先的陵墓,黃孟僯的子孫后代沒有再回到江夏祖居地,都落籍盱江,以后便形成了有名的盱江黃氏。其后裔不斷裂變、分流,先后徙居福建邵武、江西金溪、浙江金華、江西余江、河南淮陽等地。
  (六)金華黃氏。公元四世紀初,五胡亂華,中原殘破,晉室南遷,江北中原的世家大族也隨東晉政權南下而紛紛向東南遷移至江浙一帶。黃香的第9世孫黃積也隨遷至安徽新安郡歙縣黃家墩(今安徽歙縣黃墩)另拓基業。東晉建立后第三年(320年)黃積官任新安郡太守,家室隨遷新安,黃積是新安黃氏始祖。不久,黃積的次子黃苾又遷至婺州金華府浦陽開基。后裔形成江夏黃氏的最大分支——金華黃氏。金華黃氏的始祖為黃香的第l0世孫黃苾。
  (七)固始黃氏。固始黃氏始祖是黃姓總始祖南陸公的第92世孫,江夏黃氏始祖黃香的第5世孫黃侃,漢陽泉鄉侯黃琬的第六子。據譜載:黃侃字荊茂,少好勇,喜歡《孫子》、《吳子》兵書。東漢末年,他因司徒王久的推薦補為宿衛。當時,關東多亂,黃侃請求帶兵平亂獲準,被朝廷官授騎都尉之職,帶兵出征。之后,黃侃便從江夏遷家于光州固始。后裔人丁興旺,形成歷史上著名的固始黃氏。日后,隨著江夏黃氏名揚四海,大多數固始黃氏都追宗江夏,博鰲黃氏族譜的封面上都寫著“江夏堂”就是這個道理。
  (八)從固始到邵武。黃侃遷入固始后,其第5世孫黃必福在晉室東渡后(遷都建康),親自進京獻策,請求恢復社稷之計。得到晉元帝賞識,被任命為江州刺史,后屢建戰功,死后封為平遠侯。他育有三子,即裳、張、聰。黃裳字以繡,號錫傳,是江夏始祖黃香的第11世孫,他是遷入福建邵武的始祖。史稱:“永嘉二年(308年)中州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林、黃、陳……是也。”黃裳家族遷入福建邵武縣和平鄉鸛藪林(即邵武市和平鎮坎頭村黃家林)。最后形成歷史上又一個堪與金華黃氏相比肩的巨族——邵武黃氏。黃裳是遷入福建邵武黃氏的始祖。但在博鰲黃氏族譜卷一第5頁“宋朝遺譜敘”一文,卻把黃志當作遷入邵武黃氏的始祖,這是沒有根據的。黃志是黃香的第13世孫,他是從江西信州遷入邵武黃氏中的一個重要支派,不是遷入邵武黃氏的始祖。
  其實,1、福建的《禾坪黃氏大成宗譜》(清光緒十五年版),此譜成書雖在清晚期,但它是由黃峭山公故鄉的嫡宗后裔所修,資料價值高,也較準確,在此譜中,遷入始祖是黃裳而不是黃志。2、在博鰲黃氏族譜卷一“黃氏歷代相傳世系”中,黃峭山公的前輩就沒有黃志此人,黃香的第13世孫中也沒有黃志。3、唐、宋時期的族譜有請名人作序的慣例,但作者對族譜的內容是否清楚是不關緊要的。例如,黃峭山公是否中過進士,博鰲譜“宋朝遺譜敘”和“明朝重修譜序”都說:“公登祥符戊申三甲第九名進士”,“峭公者登宋祥符進士”,這兩種說法都是沒有根據的。在“黃氏歷代相傳世系”中,在峭山公名下就沒有進士出身的記載,而且峭山公是在后周廣順三年(953年)十一月去世,公元960年趙匡胤才建立宋朝,峭山公怎么會在宋朝中過進士呢?這是不可能的。這些情況說明早期序文中的一些說法是錯誤的。
  (九)邵武黃氏的發展壯大。遷入邵武后,曾有黃裳長子黃果任揚州刺史,第4世孫黃大文任張掖刺史,第7世孫黃政任永嘉縣丞的歷史記載。到第14世孫出了個黃愷,又名黃愷康,字意祥。據記載,他自少孔武有力,而又性極嫻靜,隨父去太原,被唐太宗李世民重用。一日,黃愷以輕車到上郡,途中被一強盜攔路搶劫。哪知卻不是黃愷的對手,黃愷三次把強盜打翻在地。強盜起來謝罪說:“我今日知道麟是有角的了。”黃愷大笑說“豈止我是麟,君也有角,只是不頂觸自己罷了,君也為麟啊。”強盜大為感動,后來改節從良,便是唐初名將徐勛。黃愷初任渭州太守,后官至上柱國金紫光祿大夫。之后,第16世孫黃襄任潮州太守,第17世孫黃謙任虔州太守,第18世孫黃賓任靈武太守。邵武黃氏發展至第22世孫時出了中國黃姓歷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而至今仍為黃氏族姓家喻戶曉的大始祖黃峭山公。今日,無論是臺灣、港澳、國外還是大陸各地的黃姓,絕大多數都自稱是峭山公的后裔,黃峭山就成為海內外黃姓萬派共宗的大顯祖。

作者:黃德城   回復:0   發表時間:2011-01-30 23:08:14

族譜錄紀念網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