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HUANG  

03-08

1357696次

5人

15個

546個

16762人

902部


[主樓] 中國的家譜 (節錄) 黃氏家譜  [精華]

來源:水博客--上善若水、逝者如斯 作者:三水

1.起源
2.名稱與類型
4. 內容與結構
5.字輩與堂號
6. 宗規、家訓
15.價值與利用

1.起源

家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系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形態。它產生于上古時期,完善于封建時代。近四千年來,家譜在不同時代顯現出不同的形態,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從古至今,我們的先民們編制了難以數計的各類家譜,雖經歲月浸蝕,流傳至今的至少仍有三萬多種,其內容之豐,價值之高,很值得我們今天去了解與認識。

古往今來,在祖國廣袤的土地上,散居著無數個大大小小的家族,他們都有著各自的共同祖先,血緣關系將他們牢固地聯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運,雖然有貧富差異,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共同居住在同一塊地之上,即使是戰爭、瘟疫和各種自然災害,也不能將他們分開。這些家族構成了中國古代社會的基礎,氏族是一個大家族,國家是一個最大的家族,國王或皇帝是這個家族的總族長,百姓是這個家族的子民,總族長利用各種手段和相當于血緣關系的紐帶,維持和統治著自己的國家。

為了能使統治得到延續和穩定,權力更替和財產繼承能夠平穩實現,不致落入外人之手,無論是國家還是各個家族,都十分重視血統的純凈,為此,記錄血緣關系和血統世系的譜牒就應運而生了。

關于家譜起源的具體時期,歷代說法不一,歸納一下,可以看出,傳統學術界大致有宋代起源、戰國秦漢起源、周代起源、殷商起源等四種觀點。這些觀點的提出,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已有文獻的基礎之上。然而,如果我們在文獻學的基礎之上,再加上運用考古學、民俗學等方法進行考察,就會發現家譜的產生時代遠遠早于上述四說。應該說,早在文字出現之前,家族世系就曾以結繩??趥鞯确绞酱嬖谟诼L的歷史時期之中,關于這一點,已經在很多民族的發展史中得到驗證,中華民族自然也不會例外。

從文獻角度看,早在中國進入奴隸制社會初期的夏朝,王室就有了記錄自己世系的譜牒,這就是夏王室的家譜。商、周王室也都有自己的家譜,后人曾加以整理,編成《五帝德》、《帝系》、《五帝系牒》、《世本》、《帝王諸侯世譜》等通代譜牒。漢代著名史學大師司馬遷在創作其不朽的史學著作《史記》時,就曾參考并仔細研究過這些資料。他自稱:“余讀牒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在此基礎之上,他結合實地游歷、考察所得,寫成《五帝本紀》、《夏本紀》、《殷本紀》/周本紀》、《楚世家》和《三代世表》等,完整、系統而具體地記錄了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等五帝的世系和夏、商、周三代王室以及楚王室由始祖而下的本支歷代世系。同時,司馬遷還根據春秋時期各國國君的家譜,編成《十二諸候年表》。遺憾的是,那些原始的家譜文獻由于年代久遠,大多早已失傳。今天,我們只能見到后人輯佚、整理的部分本子和司馬遷《史記》中的記述。

令人欣慰的是,在傳世的甲骨文中,卻還保留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實物家譜。據有關學者的研究和釋讀,共有三件甲骨片可以確認為是最古老的家譜,一件最早見于容庚等編的《殷契卜辭》中,序號為209;一件最先收錄于《庫、方二氏藏甲骨卜辭》中,序號為1506;一件最初見于董作賓的《殷虛文字乙編》,編號為4856。第一、第三件文字不多,價值相對差一些,第二件“庫1506”為一大片牛肩胛骨,1903年左右為美國人方法斂收藏,今藏大英博物館,所載文字是一極為完整的、典型的商人家族世系。有關本片的真偽一直存在爭議,認為是偽刻的有胡小石、董作賓、郭沫若、容庚、唐蘭、胡厚宣等先生,認為是真品的有張政朗、陳夢家、于省吾、饒宗頤、李宗勤等先生。不過,近年來的學者,大多認為是真品。全片從右到左,共13短行,每行一句,除第一行為五字外,其余12行均為四字,行間無直線。陳夢家先生在其《殷虛卜辭綜述》一書將這件甲骨片定為武丁時代所刻,武丁是商代第10世23 任國王,距今大約有三千二百余年。這件家譜一共記錄了兒氏家族13個人名,其中父子關系的11人,兄弟關系的2人。也就是說,這件家譜共記錄了這個家族11代的世系。通過這件家譜實物,我們可以這么認為,遠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已有了以表格形式記錄家族世系人物的家譜了。此外,這三件實物資料上的人名,均不見于商代先公先王譜系之中,顯然,它們都不屬于商代王室成員。由此又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早在三千二百多年之前,不僅王室,就是其他一些顯貴家族,也已有了本家族文字記載的家譜。“庫1506”家譜共有11代世系,以每一代世系30年計,這個家族有家譜的歷史又可上推三百余年,這件家譜實物年代之早,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除了上述三件家譜實物之外,在現存的甲骨文中,還有不少商人求禱或祭祀列祖列宗而形成的祭祀譜。這些祭祀譜,原本是為祭祀用的,它們有的求禱于自己的祖先,有的記載受祭各先祖的名字,有的則排列各先祖的受祭日期,從而形成了一連串的世系。同時,這些祭祀譜上往往還有諸如祈禱用語。祭牲數目、祭祀日期等內容,因而,它們與專門記述家族世系的家譜有所區別。然而,由于它們記載的均為同一家族的世系人物,并逐代排列,有條不紊,則又與家譜在性質上有些相同。由此,我們基本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這些祭祀譜是家譜的初級形式,它所記載的家族世系資料,為專門家譜的撰修提供了可靠的資料保證。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商代的這些祭祀譜,是一種原始形態的家譜,它的產生年代可能要略早于專門記述家族歷代父子世系的家譜。

在現存的商朝未年的青銅器中,也有幾件是屬于專門記載商人家族世系的家譜。如現收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的三件同時出土于易州(今河北易縣)的青銅戈(文物界稱做“商三句兵”},對于它們的銘文內容中的一些具體所指,學術界尚有不同看法,但對其是記載同一個家族世系的家譜卻是大致認可的,更有學者認為,這三件銅戈的銘文記載了同一個家族六到八代的譜系。此外,在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中,還著錄了一件被稱做“祖丁戈”的青銅戈,它的銘文雖然只有“祖丁 祖己 祖乙”六個字,但從商人多以干支命名的特點看,它自然也就成了一件記載一個家族三代祖先名字的家譜了。

在周代,鑄記家族世系于鼎彝之風盛行于全社會。在流傳至今的周代青銅器中,由于各種器物鑄造時代的先后和家族地位的高下不同,其銘文中所記載的家族世系代數和功勛。慶賞事跡等內容的詳略程度也不一樣。現存周代青銅器中記載家族世系最多的,當屬1976年于陜西扶風縣莊白村同窖出土的。由于它們是出于同一窖藏,因而,被有關學者判定為是內容相聯的兩件記載周初顯貴微氏家族事跡與世系的宗廟祭器。從兩件彝器的380字銘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兩件彝器一共記載了自周文王至周穆王一百多年內微氏家族連續七代的世系??梢赃@么認為,這兩件彝器也是我國現今發現的記錄家族世系最多的青銅家譜。

甲骨文和金文中有關世系的記載,僅僅可以認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使用文字記載的家譜形式。我們知道,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文字并不是最早和惟一用于記事的方式。如前所述,在文字沒有產生之前,人類的祖先就普遍采用結繩和口述的形式來記述各種大事,其中自然也就包括了家族世系。由此就形成了兩種更為古老、更為原始的家譜形態,這些原始形態的結繩與口述家譜,在一些文明程度相對比較低的民族中,曾一直沿用或殘存到近代和現代,成為民族家譜中兩種很重要的組成形式,直至今日,我們仍可從我國某些少數民族中見到些許痕跡。

我國家譜文獻的起源很早,可家譜專詞的出現卻晚了許多。但具體出現于何時,已不可考。目前見到的最早記錄,是六朝時劉孝標《世說新語注》中曾引用了《王氏家譜》,而唐初李善《文選注》中,則不僅引用了《王氏家譜》,還引用了《顏氏家譜》。此外,《隋書。經籍志》中也著錄有《楊氏家譜狀及墓記》。這幾部家譜,當為南北朝時人所撰。我們知道,某一詞語被用做書名而存在,理應是在使用比較廣泛,詞義相對成熟之后。因此,我們可以說,家譜一詞的出現必定是在南北朝之前,但限于資料,不敢妄斷。不過,如果這樣說,即家譜一詞的出現,最晚不過南北朝,想必是不會錯的。


2.名稱與類型

家譜,歷史上曾有多種名稱,家譜僅是其中使用最多和最有代表性的一種。從古至今,家譜類文獻的名稱大致還有如下這些:譜、譜牒、族譜、族系錄、族姓昭穆記、族志、宗譜、宗簿、宗系譜、家乘、家牒、家史、家志、家記、百家集譜、世錄、世家、世本、世紀、世譜、世傳、世系錄、世家譜、支譜、本支世系、枝分譜、帝系、玉牒、辨宗錄、偕日譜、系譜、圖譜、新譜、星源集慶、列姓譜牒、血脈譜、源派譜、系葉譜、述系譜、大同譜、大成譜、氏族要狀、中表簿、房從譜、維城錄、譜錄、祖譜、聯宗譜、真譜、淵源錄、家世淵源錄、源流考,世典、世牒、世思錄、家模匯編、鄉賢錄、會譜德慶編、私譜、傳芳集、本書、系譜、清芬志、家傳簿、先德傳、續香集、房譜、祠譜、墳譜、近譜、會譜、全譜、合譜、統譜、通譜、統宗譜、宗世譜、總譜等等。

家譜的命名,通常是在家譜之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①、堂號②、幾修等內容,如《汾湖柳氏第三次纂修家譜》,有地名、姓氏、幾修;《六修嚴氏家譜》,只有幾修和姓氏;《黃山王氏輔德堂支譜》,有地名、姓氏、堂號;《倪氏報本堂重修家乘》,有姓氏、堂號、幾修;《隴西李氏宗譜》,有地望、姓氏。也有一些家譜將由何處遷來也標在名稱上,如《錫山過氏滸塘派遷常支譜》,即由無錫遷至常州的過姓滁塘支派的家譜。還有一些則標上具體住處,如《毗陵修善里胡氏宗譜》,標明毗陵(武進縣古名)修善里,以區別同縣同姓家族。此外,還有一些家譜修成后,采用一些極為特殊的帶有一定寓意的名稱,如清代初年句容華渚修成華氏家譜54卷后,沒有按照一般慣例命名,而冠名《華氏本書》??戳舜藭x例,方才了解到,這個名稱的意義是為了正本求源。清光緒年間,錢日煦修成家譜10 卷,命名為《吳越錢氏清芬志》,取義于兩晉時陸機《文賦》中 “誦先人之清芬”之意:民國年間,袁鏞修成家譜《數典不忘》一卷、這是反《左傳》中“數典忘祖”之意。像這類取名方式,在家譜中并不常見,一般還是采用地名、郡望、姓氏、幾修加上家譜字樣來命名。

注 ①郡望:也稱地望,主要用于標題一個姓氏或家族的發祥地與望 出地,普遍流行于南北朝,盛行于唐朝。
②堂號:即祠堂名號,用以區別各家族或同家族中不同支派的標 記。主要有兩種類型,有姓氏特征與無姓氏特征。有姓氏特 征的以郡望為主,兼及本姓氏或家族先人的道德情操、功名科 第、嘉言懿行;無姓氏特征的則取材于吉利、祥瑞之語。

從上古以來,歷代所修家譜是難以計數的,這其中絕大部分因年代久遠,已經湮沒于歷史的長河之中,它們的類型及特征,我們只能依靠時人與后人的記載來了解,留傳至今的和新修的家譜大約有三萬多種。這些亡佚和現存的家譜,由于編者不同,編修目的不同,再加上載體、文字、取材內容等方面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形態,仔細考察一下,古今家譜大致有如下類型:

首先,擁有記載家族血緣世系與歷史的家譜的并不僅限于漢民族。雖說漢民族擁有的家譜數量占有絕對多數,但漢民族以外的其他一些少數民族中,也有相似或類似的文獻存在。與漢民族使用同一種語言、文字的回族、壯族、畬族等民族,都有家譜存在;蒙古族、彝族也有使用本民族文字寫成的家譜,清代由于滿人襲爵、人仕都需要有證明自己血統、身份的文件,因而,在少數民族中,滿族人的家譜占了很大部分。其他一些沒有文字的民族,如怒族、哈尼族、傈僳族、苗族、普米族、阿昌族、鄂倫春族等,也都有自己的結繩或口述的家譜。這表明,家譜的類型不僅有文字記載的,也有口述和結繩的。

在使用文字記載的家譜中,因載體和生成方式不同,又可區分為實物的和書本式的。早期的如商周甲骨、青銅家譜,漢代的石刻家譜,后代的塔譜,少數民族的結繩家譜等,都是實物的。在實物家譜中,似乎還應加上簡冊的,這是因為簡冊是春秋戰國以至漢初的主要圖書形態,可惜年代久遠,至今還沒有簡冊家譜的實物出土。魏晉南北朝以后的家譜,基本上都是書本式的,不同的是有的為手寫,有的為雕版印刷,當然現在又有排印的了。書寫的載體有紙張與綢帛之分,裝幀形式也有卷軸裝、冊頁裝、經折裝、線裝、平裝、精裝等區別。

在現存的家譜中,還存在著先修后修的區別。家族的世系,一代接一代地延續,記錄家族世系的家譜就必須經?;蚨ㄆ诶m修,以記錄延續的過程,這樣,就產生了初修、續修、三修,以至十五修、二十修的不同。后代續修的家譜基本包括了前代纂修的內容,可是由于時代變了,社會風氣和修譜人的觀念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導致記錄家族歷史的側重點也就不盡相同,格式和結構也不完全一樣。如古代重本輕末,經商之人在家族中是沒有什么地位的,可近代以來,社會風氣發生變化,因商致富者在家族中的地位急劇上升,反映在家譜中是傳文篇幅增加,位置顯要,尤其是捐了一筆錢給祠堂或資助修譜后,更是如此。

在家譜發展史上,也存在著纂修者不同的區別。唐代以前大多是官修,因而,修成的多是合譜、群譜,以姓氏譜、氏族志的形式出現,將所有姓氏分出等級,依次記錄世系。由于需要記載的氏族大多,導致記錄的內容較為簡略,一般以世系為主。宋代以后,家譜由各家族自己纂修,僅記載本家族的歷史和現狀,因而,就有余力來豐富家譜的內容,家譜的構成也日漸復雜。宋代以后的家譜,由于記述范圍不一樣,又可分為僅記載一個大家族支派房系世系的支譜、房譜;記載一個大家族世系的宗譜、世譜;以及將分散于各地的同族各支派統編于一譜或多個雖不是同一家族,卻因是同一姓氏而聯合修譜的家族所修的大成譜、宗世譜、統譜、總譜;也有一些記載兩個同姓但不同宗的家族的合譜存在。其中專門記錄皇帝世系的稱帝系、玉牒,記載諸侯家世的稱世本,記錄普通家族的稱家譜或宗譜、族譜。此外,還有專門以記載宗族祠堂各種內容為主的祠譜和記載本家族歷代祖先墳墓位置、坐向、守墳、規約、墓祭儀式等內容的墳譜等特殊家譜。

在筆者閱讀過的家譜中,還見到這樣兩部有異于通常類型的家譜。一部為《誦芬詠烈編》,從名字上很難看中這是一部家譜,但從序文中可以明了名字的來源:“武林徐氏,以翰林起家,臺袞相襲:,碩德清望,累世不衰。恭讀乾隆間高宗純皇帝‘賜文敬公碑’文,有云‘亦令爾子孫誦芬詠烈,知所法焉,。“由此可以看出,這是一部家世顯赫的家族驕示其家族歷史的專門文獻。它的內容也很特殊,沒有世系,首列歷代皇帝浩敕,后列本家族中著名人物的各種傳記資料和詩文。另一部為民國間所修的《徐氏族譜》,亦無世系,只列出這個家族分布于山東濟寧、巨野、鄆城、嘉祥、壽張、范縣、陽谷等地所有現存成員的名號,間有簡單說明,由此看來,這可能是一部聯宗譜,但沒有標明。

在家譜中,還有一些較為特殊的類型。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一個人如果沒有后裔,通常會從本姓或外姓子弟中領養一個男孩。三國時的著名政治家曹操的父親曹嵩,就是從夏侯家被領養到曹家的。按說從外姓領養的后代不能入家譜,可自己既姓了別人的姓,也要生兒育女,形成家族延續,數代之后,要修家譜;又不能恢復原有的姓,只好將本姓和過繼之姓均在家譜名稱上列出。如明初時修的《袁朱宗譜》,始祖朱梓,本姓袁,后過繼給舅父朱德敏為子嗣,五世以后,子孫修譜時,向明太祖請求恢復本姓袁;沒得到同意,最后只得以“袁朱”命名,此譜到清朝一共修過八次,均冠以《袁朱宗譜》之名。清道光年間,李召棠修成的《周李合譜》,光緒年間何乘勢等修的《方何宗譜》,后世的《林李宗譜》等,也都屬于這種情況,這是家譜中的一種特殊類型。

此外,另有一種特殊的異姓間的聯宗合譜現象。比如因異姓聯姻,生子兼祧二姓而合譜的《張廖氏族譜》、《魯陳宗譜》、《羅陳文安竹庭公族譜》等,同避諱改姓再入贅而導致祧三姓的《朱莊嚴氏大族譜》等,都屬這種情況。除此之外,隋唐以前還有一些收錄全國各地各宗族情況的萬姓譜、百家譜和記錄一地各家族狀況的郡譜、州譜存在,宋代以后則沒有了。

家譜類型中,更有一種專門記錄本家族所有庶母的極為特殊的類型。封建時代,妾在家族中是沒有地位的,反映到家譜上,通常是不被收錄,除非生有兒子,方才被收入,即使收入著錄,內容也極為簡單,僅為某氏,所生子女人數、名字,連自己的名字都上不去。與此相反,明朝萬歷年間,金應宿修有六卷本的專門記錄本家族各支庶母132人的庶母譜--《|王當|溪家譜外戚篇》;清代乾隆年間所修的《芝英應氏宗譜》后也附有庶母譜,上譜的庶母每人均有小傳,內容包括姓名、籍貫、父名、生卒年月日時、葬所、子女,以及懿行、詩文等。家譜是一種被供奉于祠堂,接受族人祭拜的極為正式的家族文獻,在這種文獻中,正式確立了庶母在封建家族中的地位,不能不引起后人的重視。可以這么認為,庶母譜的出現,對于中國傳統禮教是個沖擊,然而,這并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后代似乎也沒有仿照者。

據清人黃虞稷《千頃堂書目》記載,明初太祖洪武年間曾官修過《明主婿》一卷,專門收錄明太祖及眾親王所招女婿情況,成為中國古代文獻中極為特殊的專收女婿的譜牒,這種女婿譜在其他文獻中尚未見到記載。唐朝還有專記皇后的皇后譜牒和專記自唐高祖至昭宗各朝諸王公主的《圣唐偕日譜》,取義為“逐帝書出,號曰偕日,與日齊行之義也”。此外,也有專記自唐高祖至憲宗時諸王孫的《皇孫郡王譜》和憲宗元和年間至文宗開成年間所封公主的《元和縣主譜》。

漢代還有一種專門記錄家庭恩榮情況的家譜——《鄧氏官譜》,集中記載了東漢時期大官僚鄧禹家族歷代寵貴的歷史。宋代以后,這類恩榮的內容在每部家譜中都占有比較重要的位置和篇幅,因而,再也沒有必要單獨編制恩榮譜了。

在一些特殊群體,如佛教、道教中受中國傳統宗法文化影響較深的某些教派,封建幫派如清幫等中,也都有一種類似家譜的文獻,比如道教中屬全真派常道觀的就有《龍門正宗碧洞堂支譜》,內有龍門派丹臺碧洞宗世系表。據說佛教中禪宗祖庭少林寺也有類似記載本寺師徒傳承世系的譜書。這一類文獻,包括清幫等封建幫派的譜書,從世系角度來看確實類似家譜,所不同的是,家譜是以血緣關系為特征,而這些譜書則是以師緣關系為特征。兩者雖有本質區別,但從這些群體的特殊性來看,我們還是可以認為這是家譜的一種特殊形態??上У氖?,這類譜書通常不易見著,否則,必定會給家譜研究增加新的內容。

作者:黃德城   回復:1   發表時間:2011-01-30 23:10:23

族譜錄紀念網
[回復] 回復中國的家譜 (節錄) 黃氏家譜

廣東省..河源市...永昌公..出生于那世祖..謝謝/

作者:113.71.108.*   發表時間:2011-03-01 22:34:32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