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436673次
5人
16個
364個
4632人
424部
大家評二種說法;遷湘始祖可弈公父親族譜說法不統一,史書誤差誰對誰錯?說法1.可弈公為譚忠公的后代;譚忠公(刺桑第十世祖)諱秉忠,字章甫,唐肅宗至德戊戌年(公元758年)生,唐穆宗長慶辛丑年(公元821年春卒享年64歲),家絳州;祖瑤,天寶末令內黃,死燕寇;忠豪健喜兵,亦去燕,至唐憲宗元和間為幽州大將軍。說法2.可弈公為譚 宮 公的后代;譚 宮,字博仁,任豫yu章[江西吉州府]太和令。傳說如下; 譚可弈:為我湖南茶陵譚氏之鼻祖,生于公元806年,原居河南譚家河,后居金陵太平路當涂縣貴游鄉。860年,遷徙到江西吉州泰和縣高行鄉二十七都,地名早禾市烏龍山石壁下。873年,由江西泰和縣遷入茶陵十五都,居住在鄧塘(上塘)、后居十三都(茶陵堯水)。子一:守祿。 譚忠:字章甫,居河南郡,授燕牙將,升紫金光祿大夫,唐敬宗寶歷元年,公元825年? , 授幽州大將軍,官居幽州后,同子徒鎮河南里,人稱譚家河[今故址猶存]。妣吳氏生資慶。 說可奕公不是譚忠公的后代,理由如下:祁東[湖南]譚氏敦睦堂1930年[民國十九年]桂秋月四修族譜“先代世系表”末“附記”文篇:己巳冬[1209年],余奉省府命視察郴[在湖南省]、桂諸邑內政,得晤譚氏子姓者不可數計,問之皆稱十八宏之苗裔,由茶陵遷徙而來也。溯其譜系,大都載大將軍譚忠之后,心耿耿然而不敢置可否。庚午春月復接省府命查辦零縣事,道經攸[攸縣:湖南東部湘江支流淶lai水流域,鄰接江西省]、茶,沿途考詢譚子姓世系,里居綦祥,抵茶謁[拜見的意思]可奕公一本祠,壯麗宏敞,惜祖牌多毀于兵,索得統篡[撰]會譜一冊,源流世系記載詳實,稽考吾族,掛誤頗多,如可奕公載為譚忠之苗裔,是茲按統譜遞數世系。奕公與忠公為兄弟行,苗裔之說誣蔑甚矣。愛照茶譜參校表而正之,庶幾稍減數典忘祖之誚乎,質之族彥然平否。2、宋朝的大理寺丞譚綸1134年為我嚴溪中和堂譚氏一修族譜寫的序言中有這樣的話:“我鼻祖光祿大夫可奕翁……考翁為幽州大將軍譚忠之裔,宦居河南,今河南譚家河故址猶存。” 我認為,考翁為幽州大將軍譚忠之裔,裔字應該作“親屬、親戚”解釋,并非后裔即后代的意思。推測,說“可弈公為譚忠公的后代”的,應該是從此處理解有誤。如果是父子關系,表述不應該是“考翁為幽州大將軍譚忠之裔”,而是“忠嫡嗣XX”、“生男XX”、“長可奕次資慶”之類的。公元1134年,嚴溪中和堂譚氏一修族譜。我族譜中記載幽州大將軍譚忠公與可奕公為兄弟行。 幽州大將軍譚忠為41世祖譚意誠的兒子。為書奇公之孫。我祖可弈公為卷達公之孫。書奇和卷達為親兄弟。《茶陵譚氏源流》上記載:卷達,自豫章(弘農)徙居建康(金陵即南京)太平路,后建極以子住豫章太和,今仍自江南徙居和書奇子孫同住矣。(卷達、書奇為兩兄弟)——證明他們關系很密切。5.因我房是卷達公房系所以依次錄下;(書奇房系另編篇目)38世 譚用之 字深遠,唐名進士,妣田氏生:書奇,卷達下。39世 譚書奇 分房排出譚卷達 妣鄭氏生子:承倫,建極.40世 譚建極 妣彭氏生子:宮41世 譚 宮 字博仁,任豫yu章[江西吉州府]太和令,任滿迎親家邑之高行鄉二十七都早禾市赤石渡烏龍山石壁下,妣李氏生子:可奕yi、可祥。注;希望譚氏族人回復有關譚氏本題史傳資料共同研究譚氏發源史學......。 冰雪tan;于2010年摘錄編輯
作者:譚曉平 回復:0 發表時間:2011-02-09 09:28:44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