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63764次
1人
1個
17個
199人
23部
斟鄩氏,以國為氏。南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云:“尋,出自姒姓。夏后(氏)同姓諸侯,曰:斟鄩氏,后為寒浞所滅,子孫因為尋氏”。正因亡國,便去邑為尋氏?!秾な献遄V》記載:“自羿、浞相繼為亂,子孫失官。有以斟為氏者,有以灌為氏者,有以鄩為氏者。后去邑為尋氏。參之樂府于音葉征”。夏朝從“太康失國”,“羿、浞代夏”到“少康中興”的四十多年中,斟鄩氏曾兩度失國。先是在河南洛陽被后羿所滅;后是在山東濰坊被寒浞之子澆所滅。其后代有以斟為氏者;有以灌為氏者;有以鄩為氏者,后去邑為尋氏。《史記·集解》徐廣曰:“斟鄩氏,一作斟氏,鄩氏”。西周有大夫鄩肸、鄩羅。欽定《四庫全書·姓氏譜纂》記載:“斟,斟鄩氏后。漢朝有斟尚,下邽人,四門博士,斟鄩氏后也”。嘉慶七年《元和姓纂》記載:“斟,夏諸侯,斟灌、斟尋氏后,以國為姓”?!妒辣尽吩疲骸罢迨?,夏同姓諸侯斟鄩氏之后,以國為氏;鄩氏,斟鄩氏之后;尋氏古斟鄩氏之后”?!度f姓統譜》記載:“尋,河南古斟鄩之后,封于尋,與夏同姓?!蔽鲿x有御史大夫尋曾。斟鄩國滅亡后,后人將鄩氏的“鄩”字去掉“邑”旁后變成 “尋”,以氏為姓,作為本族新的血緣徽志。“邑”字,據《說文解字》講:“邑即‘ 阝’(今也叫右耳旁)”,在漢字結構理論中,代表著國都、城市、土地、國家?!叭ヒ貫閷な稀奔幢硎舅麄兪鞘チ藝业摹皩恕薄拇藢ば毡忝摲f而出,形成獨立姓而流傳至今。摘自《尋氏索源》 聚集地 尋開基地點并州(今太原)。其子孫一支遷山西榮河,一支遷山東金鄉,一支遷安徽嘉山(明光市)和江蘇盱眙附近,一支遷江西吉水”。為山西、安徽、山東、江西、湖南尋姓祖先。 歷史名人 尋祥甫:誥封榮祿大夫,后唐同光二年甲申二月初二日,由江右吉安府吉水縣新江鄉十字路楓梓神,徙居湖南長沙府瀏陽縣北鄉(社港鎮)玉田灣(明源村)。為湖南尋姓祖先,遷瀏始祖。 尋鑾煒:號管香。山西人,清咸豐壬子科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授職編修,國使館協修,功臣館纂修。咸豐八年戊午科湖南鄉試正考官,(接譜注:既撤棘,我先輩晉謁行轅,殷勤接洽,欣作譜序。贈百氏其昌匾額,領去族譜一冊)為瀏陽《尋氏四修族譜》譜序。尋掌江南道監察御使,貴州道監察御使,山東道監察御使,禮科給事中任陜西潼關道。著有《榮河縣志》(1--2)共800頁。 尋淮洲:瀏陽社港人,紅軍第7軍團軍團長。并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 尋先仰:瀏陽社港人,長征老干部。曾任“四野”后勤部長。湖南省高等法院院長。摘自《尋氏索源》 輩分/派行:(自第二世始)志達思顏孟,名賢代繼醇,英才逢盛世,道學本先民,孝友傳家澤,詩書啟后人,用能承祖緒,余慶自長新。 瀏陽社港尋氏 譜載尋氏自有夏斟鄩氏受封諸侯,子孫襲尋為氏。始祖祥甫公,后唐同光2年(924)由江西吉水縣新江鄉因世亂遷湘,開基于瀏陽縣蓮溪鄉玉田灣。傳若干世,至元末衍為忠一等八房。惟忠六公世居玉田,衍為志和、志杰、志善、志禮、志益五房,分支遷瀏邑東鄉、南鄉、華容、萬載、湘陰、長沙、蒲圻、新田、平江等處。族譜始修不詳,續修于清乾隆60年(1795),道光28年(1848)三修,光緒8年(1882)四修,民國9年(1920)五修,1995年六修。族人聚居于社港市等處。至1948年,男女丁口約12000余人。同治元年(1862)建宗祠于社港市,1930年毀于火,1937年重修。今山西榮河、山東金鄉、安徽盱眙、江西吉安亦有尋姓,莫不由瀏遷去。該族名人尋淮洲,曾任紅軍軍團長。尋先仰,曾任四野后勤部長。派行:(自第二世始)志達思顏孟,名賢代繼醇,英才逢盛世,道學本先民,孝友傳家澤,詩書啟后人,用能承祖緒,余慶自長
作者:尋碩瑜 回復:0 發表時間:2011-02-20 13:12:13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