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558277次
7人
9個
220個
13259人
559部
客家趙氏9萬居臺?????????據臺灣學者的統計,目前臺灣的趙姓人口近九萬人,為島區的第42大姓, 分布較多的縣市依次為臺北市、臺北縣、高雄市、臺中縣、高雄縣。 根據現有的史料,趙姓向海外遷移當在明末清初。明天啟、崇禎年間,趙伯占有福建同安金門后浦遷居今澎湖西南寮村,清康熙末年,趙伯占之子趙師淵攜子希應、希達、希寬、希定、希復、希鍾6人及侄希玉等3人,移墾今彰化鹿港,其余族人亦有遷至臺南、高雄的。嘉慶年間,趙應俊等人入墾今臺北8 里,趙孟高等入墾今屏東恒春。這些人來自同安縣,為趙宋后裔的東源派。 另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曾安置趙、黃、董、柯、李五姓在恒春屯墾。依據臺灣文獻會的資料,康熙六朱一貴起義,下淡水港有一名廣東籍的義民叫趙和。雍正初年,有趙姓富戶到福建漳州、泉州一帶招募十年(1721年)佃人,入墾茄董堡,乾隆年間,有泉州人趙普、趙晉2人,在臺北的石碇鄉開墾荒地。乾隆十年(1745年),又有趙姓人入墾大肚。嘉慶三年(1798年),在宜蘭頭城開墾的人中,也有一位叫趙良盛的人。 另據《臺北縣西盛趙氏族譜》,元兵攻陷南宋臨安時,趙氏族人四處逃散。其時,趙若和奉楊太后之令,奉少帝遷于崖山,不久師潰帝死,趙若和帶著16條船跟黃侍御、許達甫等人奪港而逃,在福建漳浦的銀坑隱居下來。后來,有人以趙王的名義起兵抗元,元廷懸賞捉拿趙王。趙若和為避兵禍,便易姓為共,終其一生不敢表明自己的真實姓金黃色。到了第三代,明朝已一統天下,而趙若和的子孫仍不知自家的真姓。洪武十八年(1385年),趙若和的孫子趙惠官欲娶一位黃姓子,才有一年長者出現阻止,并拿出族譜證明"趙黃同姓"。這之后, 趙若和的子孫才恢復本姓。后來,這一支趙姓四散到今廣東潮陽、江西信豐等地,其中有一支到了臺灣,成了臺北西盛趙氏的先祖。 根據而言,臺灣的趙姓大多來源于泉州的同安縣和晉江縣、彰州的漳浦縣、南靖縣和龍溪縣以及廣東潮州的大埔縣。 民國年間,趙姓人不斷地前往臺灣。至于20世紀中,國民黨政權敗退臺灣,黨、政、軍、科、教、文等數百萬人從大陸遷到臺灣,其中就有不少趙姓人。在這之后,又有很多趙姓人自臺灣遷居北美洲、東南亞等地。目前,臺灣的湖西鄉、大肚鄉各建有趙氏宗祠。
作者:222.240.103.* 回復:0 發表時間:2008-12-09 07:30:33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