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RAO  

03-07

178969次

9人

12個

204個

933人

101部


站長: 饒有武 管理員: 饒曾國 饒國平   [申請管理員]
[主樓] [原創]侄玄孫與伯高祖豈能同年

我家譜遷蒲第一世千二格中載:“千二,宋寧宗嘉定十五年壬午(1222)生,元世祖至元二十年癸未卒,壽62歲。葬胡家塘尾,壬山丙向。經三分子孫屢邀堪輿,登山相之,寶系戌山辰向。山圖約契列后,詳八修。妣李氏,生卒失考,葬胡家中嘰丑塘未,兼癸丁向,同前。生子一:萬一。崇禎八年乙亥嗣孫若蒙勒石墓”。“勒石”的意思是刻字于石,也指立碑。

四修可閑小敘中說:“我族自洪都遷蒲,從前家譜煌煌,數朝遞傳而下,抱奇才、登仕藉、列賢書者實繁有人,譜之待續亟矣。祖完白公居戶部欲續之發奉欽差,植鼎革(改朝換代)故未果,而只立碑數十紀之。”完白公準備續修譜牒,但正值明清改朝換代之際而沒有修成,只立了幾十個石碑以為紀念。鼎瑚序中說:“迄崇貞乙亥歲,十三世伯祖完白公,孝思追遠,匪獨(不只是)清冢勒石,拓土禁木,建享堂,置祭田,已也復手書十二世以前系次于髻山石室,年已七十六矣。”完白公清理祖墳,豎碑立傳。

從這些材料來看,千二公墳墓上以前是沒有碑的,是完白公在崇貞乙亥年(即崇貞八年,1635年)立的。千二格中明確記載:“崇禎八年乙亥嗣孫若蒙勒石墓”。沒有碑要說出其生卒時間來,是很困難的。從千二公到完白公隔了13代,就是按20年一代計算,也有240年,況且完白公當時有70多了,這樣算來至少有300多年了。隔了這么長的時間,若要我說,我是說不上來的。

完白公在《世系》中寫道:“伯玉舊譜唯載流行支干而無帝號,惟吳孝廉所撰譜敘在永樂癸卯,因從此溯而上之,如知再一(即佐祖)府君之誕于庚辰乃在元世祖之至正二年,而千二萬一兩府君當在宋寧理(宋朝寧宗、理宗)時矣。”伯玉舊譜是遷蒲第七世祖伯玉公手編的譜牒。伯玉公編的譜中只有甲子、乙丑這些東西,而沒有何朝何代,記的是糊涂帳。但幸好有這些東西,不然更說不清楚了。伯玉公編的譜中應是:千二壬午年生,癸未年卒。“宋寧宗嘉定十五年”和“元世祖至元二十年”是完白公二修時,根據吳性的序言寫于“永樂癸未”予以推算后加上去的。完白公是怎樣推算的呢?----“從此溯而上之”。完白公的推算是否正確呢?我們根據現有資料,不妨再來推算一遍,驗證一下。

獻公格中載:“獻,行二,字伯玉。洪武廿三年庚午十月初十日生。宣德元年歲進士,官北直永平府撫寧衛經歷。致政旋里,清理祖墓,手編七代譜牒,維起者所得憑籍,有碑于族人不少也。成化十年甲午十一月十九日卒,壽85歲,成化十九年癸卯葬望湖山前江家嶺獲塘上棗園仁祖之左,亥山巳向。”

因完白公說伯玉譜只有支干,而無帝號,所以我們別開帝號,只看支干。伯玉公庚午年十月初十日生,是他自己記的,是不會錯的。甲午年十一月十九日卒,壽八十五歲當然是別人記的,死的年月日都說得清清楚楚。“癸卯年葬望湖山前江嶺獲塘上棗園仁祖之左”,死的時間與葬的時間不同,分別記得很清楚,應該是可信的。從獻祖格中我們可以得到可靠信息----伯玉公生于庚午,卒于甲午,葬于癸卯,壽85歲(虛歲)。

吳性在永樂癸卯年寫的一修譜序中說:“予友饒伯玉公,見示家譜,索予弁其首。”既然伯玉公與吳性是朋友,當然是同時代的人了。伯玉公壽85歲,從庚午活到甲午,中間只有一個癸卯,這年伯玉公33歲。按常理,這個年齡正當年富力強,應在忙于功名或在外為官,不會“致政旋里”(辭官返鄉),沒時間來清理祖墓編寫譜牒,只有退休后才有時間。所以吳氏寫序時的永樂“癸卯”不應是獻祖在世時的癸卯,應該是在獻祖去世9年后的癸卯,即獻祖下葬的那一年。“見示家譜”應在獻祖在世時。獻祖在世時,把他編的家譜給吳氏看,要求吳氏寫序,吳氏這個人可能辦事有點拖拉,一直沒寫,等到獻祖下葬時覺得再不寫就對不起朋友了,才寫了廖廖數語的一修譜序,空洞無物,敷衍了事。這時是永樂癸卯,即1424年,這年獻祖誕辰94周年。按這個推斷,獻祖生于1331年,即元明宗至順2年。可惜找不到吳性的資料,無法得知其生卒時間。若吳氏先卒于獻祖,則此推算不推自翻。

若按第一個癸卯年算,即按獻祖33歲那年算,獻祖生于1391年。洪武元年為1368年,洪武23年正好為1391年。兩種算法相差60年,即支干的一個輪回。兩種推算方法,哪一種是對的呢?

再看獻祖妻韓氏,譜載:“系出岳州府官井頭清水河百戶韓敏之女。洪武23年庚午生,天順3年己卯卒,壽70歲。先葬石枧蚌形,后改葬中心坪新塘坡孔宅后蜘蛛形,乾山巽向。生子四。”百戶為官名。元代官制,設百戶為百夫之長,隸屬於千戶,為世襲軍職。韓敏,江寧縣人,兄韓進雙戊戌年歸附,洪武九年充岳州衛總旗,韓敏代役。二十五年以年深處羽林右衛百戶。此資料來源:《蘇州衛選簿》第48頁。 http://bjfile.focus.cn/file/34791/11.doc 。這個資料應該是可靠的。雖說沒有說獻祖之妻生于何時,但我們可以從韓氏庚午年生和其父的經歷來加以推斷。

韓氏也是庚午生,應與獻祖同年,不會相差支干的一個輪回60歲。獻祖的岳父韓敏洪武9年(1376丙辰年)能代兄服役,擔任百戶長,應該有20來歲或更大一點。雖說是世襲軍職,但不比皇帝有顧命大臣輔佐,自己還是要有一定能力的,因此年齡不會太小或太大。過14年后至洪武23年應有三十多歲或四十多歲,這個年齡生兒育女是正常的。岳父比女婿大三、四十歲也是正常的。但女婿比女兒大60歲的情況是極少見的,何況是官宦之女,且韓氏是獻祖的結發之妻,獻祖總不會八十來歲才結婚吧。由此可見,獻祖應于洪武23年庚午生。完白公的推斷是正確的。雖說我偏向于前一種推算,但不得不服從于《蘇州衛選簿》上的記載。幸好獻祖娶了名門之女,名標青史,有據可查,不然扯死幾頭牛恐怕也扯不清。

再說說“致政旋里”的問題。蒲圻縣志載獻祖為宣德元年(丙午,1426年)歲進士(歲進士是歲貢生的別稱)。蒲圻縣志可不是獻祖寫的。庚午年生,丙午年36歲。36歲才得到一個歲貢生,與周進、范進的命運差不多。獻祖貢于宣德仕于宣德,從此也可以看出他出生的大致時間。宣德之前的永樂癸卯他是一個平頭百姓,難怪有時間來清理祖墓,編寫譜牒。從“致政旋里,清理祖墓,手編七代譜牒”來看,是告老還鄉后才清理祖墓編寫譜牒的,永樂癸卯他還沒當官,無政可致,致政旋里是胡扯。是不是“官北直永平府撫寧衛經歷,致政旋里。”呢?擔任過北直永平府撫寧衛后,辭官返鄉,是這個意思嗎?說不定是我的標點符號標得不對。后來找到獻祖寫的58字的《自序》,序中說:“余自解組歸*(歸字后的字印刷不清,說是家上面少了一點,說是冢下面少了一點,根據前后文意思來看是回鄉的意思),細清六世以前墓所,瞭然一一編列于后,兼承親友吳年兄贈序”。解組是辭去官職的意思。他自己說的是辭官返鄉后,細清祖墓編寫譜牒。他自己沒注意時間先后的順序,后人也沒推敲跟著以訛傳訛。五修時世熙公發現這個問題,提出了“未仕而解組也,有是理乎?”的疑問。可能是出于續譜“以疑傳疑”的原則,并沒有處理。當然這并不影響獻祖的出生時間。我們現在只要把句號標在“致政旋里”后就行了,或者干脆去掉致政旋里。

以此為基礎,再來推算獻祖之父庭芳公的出生時間是否正確。譜載廷芳公“元順帝至正23年癸卯1月24日戌時生于臨湘同文都街華里祝家莊”。還是只看支干,不看帝號。從庭芳公出生的癸卯到獻公出生的庚午隔27年,即庭芳公生獻公時27歲,這個年齡生兒子順理成章,再過一個庚午已有87歲,恐怕生不出兒子了。在明洪武23年上加27年,是元順帝至正23年。獻祖之父庭芳的出生時間是正確的。余此類推,一直推到千二公,得到千二公的出生時間為宋寧宗嘉定15年,即公元1222年。


undefined

作者:饒有武   回復:10   發表時間:2008-12-19 13:06:29

族譜錄紀念網
[回復] 回復[原創]侄玄孫與伯高祖豈能同年

一修譜牒是獻祖自己編的,他自己及妻子的出生時間應該是可靠的。另一修譜序是吳性于永樂癸卯年寫的,有明確的標注,也是可靠的。還有就是記載在古籍上的獻祖岳父的資料,是可靠的佐證。這種推算方法是以可靠資料為出發點,逐步往上推,而得出結論。其實這種推算我覺得意義不大。因獻祖身為官宦,其子以泰也為官宦,他死后不會連碑也沒有一塊。不知為亡者立碑始于何時,但知唐朝武則天死后立了一塊無字碑,可見立碑之風最遲始于唐朝。明朝的獻祖應該有一塊碑。我家譜中有七處格中載有“完白勒石于墓”,但獻祖格中沒有這個記載,可見可能有碑。要是到碑前一看不就都清楚了,還用得著花這樣大的力氣來推算嗎!

伯玉公所記載的千二生于壬午,萬一生于癸丑等是不是可靠呢?畢竟隔了七代人,是不是有誤呢?查看這七代人的記載,千二、萬一只有出生的年號,而無月日時,可見生卒時間不是很清楚了。但從第三世佐開始,便有年月日時,并有出生地點,應該是可靠的。若這些年月日時是胡編的,那為什么不把千二萬一的年月日時也索性胡編一通呢?即使千二萬一的不準確也無關大局,因為只有兩代人,再相差也差不了多少。所以千二公生于1222年基本上是可靠的。我這是站在正方的立場上予以論證的,希望有興趣的朋友站在反方的立場上來查找漏洞或錯誤。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08-12-19 13:07:14

[回復] 回復[原創]侄玄孫與伯高祖豈能同年

從崇陽饒浩良先生提供的資料得知,修水饒氏白沙支宗譜中《月灣公墓志》載:“我祖鑑公,字秉明,號月灣,宋嘉定壬午(1222)年二月十八日巳時生,……歿,實宋恭宗丙子(1184)八月二十三日巳時,……年58歲”。 有一點小錯誤,“宋恭宗丙子(1184)”應為“宋恭帝丙子(1276)”,宋朝只有恭帝而沒有恭宗。恭帝1274~1276在位兩年。另壬午生丙子卒,應為54歲。當然這是算術錯誤,算不得真正的錯誤。 我譜載鑑公與千二公的高祖鎮公是親兄弟,行一,鎮公行三。就是說,侄玄孫與伯高祖生于同年。這無論如何是不可能的,如浩良先生所說,“必有一謬”。那么是誰的出生時間不對呢?在上面我已經說明了千二公的出生時間是可靠的,但這是不夠的,還必須得說明鑒公的出生時間不對。不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還是扯不清。要能說明公有理而婆無理才是完美的。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08-12-19 13:07:52

[回復] 回復[原創]侄玄孫與伯高祖豈能同年

《漆公求相國題表族譜敘》中說:“漆亡父鑒(原文為鏗),號月灣,博極群書,領鄉庶官于湖廣之黃州府,不幸大宋天命有改,干戈尤攘,傾覆流離。亡父存日,想家譜殘于兵燹,略葺其概,而世次多缺,臨終屬日,忽持譜牒謁于相府,丐其題表……意月灣我大宋忠臣也,族譜我大宋故物也,我何讓而不書乎?……洎(原文為泊)夫月灣先生挺生,其學識超群,與夫功業顯(原文為旦)赫,余未及爾。”從這段文字來看,鑒公為宋末人。是北宋還是南宋呢?從譜序中看不出來。漆公為鑒公的長子仕清,他求相國為譜寫敘,則寫序的時間與鑒公出生時間應相差不多。這是一條非常有用的信息,可惜這篇敘沒有落款,既看不出為何人所書,也看不出何時所寫。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08-12-19 13:08:48

[回復] 回復[原創]侄玄孫與伯高祖豈能同年

《秉明公忠臣傳》全文:“饒鑒,字秉明,號月灣。隨唐堯之后派實次守之的裔。讀書深入易中鄉進士,授黃州府教授。見寇尤攘中原,復歸于寧。一日聞元逼宋,海人無膺,泣淚七日不食,衣冠坐于堂,呼諸子孫曰:‘大宋授我以官,食我以祿,今被胡虜入我大宋國,逼我大宋君,奪我大宋土地,我未盡命以報誠,臣子之罪也!’言訖仆地而呼,殞。嗚呼!古今之仕者不少,愛國厚恩者亦不少,如鑒之聞國改祚不食而死者,實又少也。余故樂傳之,以俟觀風者采為。”落款為“進士吳仙祝悠然氏撰”,并無撰寫時間。查找吳氏的信息,得知因“祝與余重婚疊好”,所以吳氏為余氏族譜撰寫過譜序,落款為:“至順壬申秋八月望日,吳仙祝彬謹書”(此序載于余氏家譜網)。由此可以看出,吳為元朝至順(1333年)年間前后的人。綜合從饒氏宗譜和余氏族譜中的信息,可以得到:吳氏為元朝進士,元朝至順(1333年)年間前后的人,因為到處寫譜序譜傳,在當時應該有較高的威望。但這些信息對于查找鑒公的出生時間沒有任何作用,元至順已是元末了,距1276年有57年。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08-12-19 13:09:25

[回復] 回復[原創]侄玄孫與伯高祖豈能同年

傳中有“見寇尤攘中原,復歸于寧”之句。中原為黃河中下游地區,北宋建都于汴梁,即今河南開封,屬中原。1125年金兵南下進犯中原,1127年靖康年間,金兵攻陷汴京,北宋亡。金朝在靖康之難中俘獲了大量的宋朝宗室,命大的康王趙構幸免。這位漏網之魚重建宋朝,于1138年定都臨安,即現在的淅江杭州,史稱南宋。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與金朝東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關(陜西寶雞)為界,直至1279年元朝滅了南宋。江西分寧(今修水縣)屬南宋地盤。“見寇尤攘中原”,寇應該是金寇,因為攘的是中原而不是江南。中原有戰事,鑒公就回到了后方分寧。那么鑒公為北宋末人。因是從黃州府教授任上“復歸于寧”,這時他應有三十來歲了。后面說“一日聞元逼宋”,那么就應該到南宋了。南宋前、中期宋、金、元如三國時期的魏、蜀、吳一樣,三足鼎立。公元1234年宋元聯手滅金后,蒙元成了南宋的勁敵,1235年蒙元軍首次南侵進攻南宋。南宋由抗金變成了抗元,抗了四、五十年。自南宋建立至元犯南宋有百來年,從前文看鑒公為北宋末人,當他“聞元逼宋”時已有一百三十來歲了。格中有“哭君亡”的記載,哭的是哪一個亡君?是不是跳海而亡的南宋最后一個皇帝趙昺?若是的話則鑒公活了180來歲。不知是我理解的錯誤,還是史學家記載有誤,還是有誰在胡扯。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08-12-19 13:09:58

[回復] 回復[原創]侄玄孫與伯高祖豈能同年

整理一下思路,這個問題牽涉到三個元素:1、鑒公出生時間;2、千二出生時間;3、千二為鑒之侄玄孫(鑒、锜、鎮為三兄弟)。這三者必有一假。若3為假,則鑒公與千二同年有可能。孝感饒氏字派為:欽明文思,允恭克中,平章親睦,至道光昭,同樂時雍,尊崇天德。現有人口中,最長為恭字輩,最晚為樂字輩,有十三代人。在這13代人中,隔五、六代同年的肯定有人在。沒有新的資料,暫時只能寫到這里,也只能用這個標題了。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08-12-19 13:10:24

[回復] 回復[原創]侄玄孫與伯高祖豈能同年

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與討論,找出錯誤。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08-12-19 17:38:54

[回復] 回復[原創]侄玄孫與伯高祖豈能同年

原發表于:
http://hi.baidu.com/0715437300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08-12-20 09:51:39

[回復] 回復[原創]侄玄孫與伯高祖豈能同年

有重大修改,請在 http://puqirao.blog.163.com/blog/#m=0&t=1&c=fks_084070085095087070084085086095085087085075083087085071093 查看最新修改版。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13-09-20 15:47:28

[回復] 回復[原創]侄玄孫與伯高祖豈能同年

前幾年寫的,當時資料有限,現在又得到了新的資料,得到了更有力的證據,一兩句話就可以解決問題,不用這樣長篇大論了。
作為當年艱難考證的見證,沒將此文刪除。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5-26 23:22:53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