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于慎行

02-12

7418次

2人

2個

5個

0人


吧主: [申請吧主]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主樓] 古東阿縣城(現平陰縣東阿鎮)的于氏家族

除于慎行外,為春秋時谷城舊地,是齊相管仲的采邑。[漢書].[水經注]等均記載谷城有三歸臺,現遺址尚存。[左傳]記載,齊魯等藷諸侯國多次在此期遇、會盟。漢設谷城縣。張遷曾在此任谷城長,故有著名的張遷碑.谷城山即今黃石山。秦未隱士黃石公圯橋授書后,居于此,更名黃石山。明洪武八年,因黃水為漶,東阿縣遷于此至解放初。于慎行以家鄉居此而引為自豪,所以他的詩集、文集等多以“谷城山”為名。此時的于氏家族因世代為官,又出了于慎行這位閣老爺,使于氏家族聲望達到頂峰,也成為當地之望族。于氏祖居登州府文登縣赤山盤龍村,于明洪武二十五年(一三九三年)由一世公于深遷東阿楊柳渡(東阿縣楊柳鄉),即現黃河西東阿縣楊柳渡,因是始遷之祖,后世故稱一世公。于深生子于忠,為于氏二世公。字楮村,為邑三老。于忠生三子,長隆、次盛、三時。于時號翠峰,封壽官贈通議大夫,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后長住云翠山下。此后,于氏家族便遷于黃河東居住。于時為人忠厚,樂于助人,深得鄉里稱頌。于時為于慎行族支的三世公。于時生五子,長子于璽,次子于壁,三子于瑩,四子于瑤,五子于玭,字子珍,號冊州,自幼聰惠。曾在副都御史劉隅等所辦的東流書院讀書。十三歲即考取庠生。又補廩生,后又在山東生員競考中獲第一名。被稱為神童。十七歲中嘉靖戊子科舉人,任許州知州,服闋寧、靖州知州。因他判案公道,斷案如神,又體恤百姓,并親到民間放賑救貧,眾皆交口稱頌,三年后升平涼府同知。又三年后,因政績卓著,再升慶陽府知府。累贈通議大夫,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后謝居家園。其原配便是劉隅兄,進士劉田之女,誥封淑人。生四子,長子于慎動,次子于慎思,三子于慎言,四子即于慎行。于玭又娶一側室黎氏,生五子于慎由。
  這個時侯的于氏家族,可以說是自他們遷居東阿以來至今六百余年中,最為輝煌的時期。創造這個輝煌家族史的主要人物就是于慎行父子、兄弟及兒侄等幾代人。最使于氏后人引為驕傲的當然是于慎行。至今,他的后人均尊稱他為“閣老爺爺”,各地族系的族長們每到過年仍把閣老像請出,供奉。除于慎行外,于氏其他顯赫人物也使于氏家族如錦上添花。
  于慎行父親于玭已解紹。于慎行長兄于慎動,字無咎,是他弟兄五人唯一居家為農,料理于家農事的。性靜儒雅,喜泉水,號阜泉,晚年筑屋山水間閑居,賜禮部儒士,受鄉人尊敬。配陳氏,六十一歲卒,生三女。二兄于慎思,字無妄。受其父影響,少年負志,博覽群書,尤愛兵家著論,且記性極強,過誦而不忘。家居東阿西濟水與大清河交匯處的王莊,即現班鳩店鎮王莊。曾隨父戎邊。受大中丞張子立青睞。十九歲入鄉試時,因考場兵備森嚴,強令考生解衣光腳,視考生如犯人,因而惱怒,從此不再科試。萬歷十五年,于慎思入京師,居于慎行官坻,“欲試詞林游太學,”不幸逝世于京師,享年五十八歲。朝中各部,皆去挽吊。留有著作《龐眉生集》,于慎行為其作序。所作《石淙記》、《游監山記》,是描寫洪范山水的好文章。因他鐘愛褚村石淙景致(即今洪范鎮紙坊村東南),特在此構筑別墅,會四方文人墨客賞景賦詩。于慎行也常到此處閑居。于慎行《夏日過二兄石淙別業二首》中贊其景致道:“桃花落盡武陵溪,碧草芊芊岸柳齊。洞口主人今不在,青山如畫鳥空啼。”至今石淙遺址尚存。元東平路嚴實書“石淙”二字尚存。于慎行的同窗摯友,萬歷進士,累官大理評事,工部尚書的朱維京(字可大)題寫的“石淙漱玉”猶在。于慎思配陳氏,生一子于綮、庠生。綮生一子名元廣,庠生。
  三兄于慎言,字無擇,號沖白。十四歲,入省試,雖御史贊其文,但參政萬豫章,見其年青不予入取。后又赴省闈,被舉為高魁。十七歲中嘉靖壬子科第八名舉人。未入仕,后因會試落榜,心情怨憤,年二十九歲卒。著《沖白集》傳于世。娶李氏,生二子,長名系,庠生。次子名紹,附貢授河南開封府經歷。紹子鴻勛,拔貢,授推官,改授知縣,贈文林郎。
  于慎行,字無垢,十四歲,試童子科,六人為首。十七歲入進士弟,授翰林院庶吉士,破格授翰林院編修。擢升經筵日講官,www.harbinly.com后累升資政大夫,禮部尚書,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萬歷三十五年卒,贈太子太保謚文定。著有《谷城山館文集》、《谷城山館詩集》、《讀史漫錄》、《谷山筆麈》、《兗州府志》、《東阿縣志》等百余卷留世。他娶妻秦氏,累封淑人。關于兩人婚配,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泰安蕭大享所撰秦氏墓志銘中講述了一個神奇的故事,說秦氏父母在一天同時做一夢。夢見“五色云中有兩錦衣兒,同乘一龍而翔天際,下立一朱衣指以示翁媼,此而女而婿也,寤,各語其夢,益異焉,朔明,保母抱文定公過其門,翁出諦視之,曰,“何似吾夢中乘龍兒,亟締姻焉。”不必去追究秦氏父母做夢的真假或是古人迷信與否,但必須相信秦氏父母的眼光,一是夫婦倆從襁袍中就看出于慎行準有出息。二是借老天授意想攀于氏高門而動了心計。反正把女兒嫁給于慎行準能大富大貴。事實也是如此。天作之合,www.045166.com于慎行十七歲,便娶了秦氏。這位秦氏夫人十分賢惠,對于慎行體貼備至,家中內外大小諸事,都有她操勞,于慎行求取功名,入朝為官,與她的辛勞是分不開的。秦氏恪守夫唱婦隨,隨夫入朝,歸家里居皆無怨言。于氏族譜沒記載秦氏生子,墓志銘記載有一女,嫁與布政使喬學詩之子。其子于緯是繼子。是于慎由次子過繼給他的。在那個封建時代,于慎行競未續娶,可見其品德之高尚,也可見他與秦氏感情之深厚。總之,兩人實為美滿婚姻。
  于緯,字長文,號小谷。從小受于慎行熏陶,又在秦氏的教養下:能“繼文定公志。”為中書舍人,歷戶部主事員外郎,廣州雷州知府。配王、梁、郝氏,生三子。長子元煐,字伯彥,官生。任河南南陽府通判。娶于慎行門生,大書法家邢侗女為妻。住謝莊村。次子元煜,字郎叔,號認齋。恩貢,任山西崇信縣知縣。廣西上恩州知州。住現洪范鎮紙坊村。
  于慎由。于慎行同父異母弟。黎氏生。字無欺,廩生,贈戶部郎中。住東阿縣單莊鄉東于莊村和平陰縣洪范鎮謝莊、紙坊村;江蘇沛縣、濟寧微山縣、菏澤曹縣。生于嘉靖二十九年,卒于萬歷十四年,妻李氏,生二子。長子于綬,字印臺,庠生。初封常州通判,再封順天府通判,三封刑部陜西刑部司員外郎,四封刑部四川清吏司郎中,誥封奉政大夫。配趙氏,生五子。長子于元景,字伯榮,別號斐然,以廩例貢,任福建鄒武府通判。升順德府長吏。次子元燁(沛縣、微山縣、菏澤曹縣于氏之七世祖),字仲華。中書舍人,歷遷常州、順天二府通判,刑部員外郎中,莉平府知府,兵部尚書兼七省督師,賜尚方劍,就職金陵(今南京)會清革明鼎,燁公身殉國難,其子坦字君儒,因守公先靈未得,攜眷回籍值兵荒年亂不克北上東阿,阻留于沛邑(今江蘇沛縣)城東南十五里許,后因姓名村于家樓。嗣后派分支別長居微山,次居于旗桿,三居于樓等地。乾隆五十七年東阿于氏致函沛地議修族譜,時值河決,未能集譜合修,實為吾族之憾事,民國十九年(1930)于奕溶公、于懷齡公赴東阿尋根問祖,得晤于萬韶公等回微續修族譜,二零零八年冬于保軍,于保敏等赴東阿晤洪范池鎮紙坊村于憲珍于憲福、于慶友等展閱譜頭印證支系昭然有序;二零一零年初三支代表十余人眾驅車再赴東阿閱譜勘林訪親,為履人倫之道,以慰先祖在天之靈,族眾籌議為七世祖復碑清明時節承東阿于氏宗親通力協助復立此碑以示后人,莫忘先祖、尊祖敬宗。三子元美。字魁人,京衛、京歷。四子,元煦,字季和,以廩例貢,任廣西隆安縣知縣,升桂林府兵巡道終檢查司。綬五子元昆,庠生。
  于慎由次子于緯,嗣于慎行,已介紹。
  在此僅解紹于慎行前后四代人身世,其他不再一一贅述。僅此幾代人,足顯于氏家族之顯耀。在其后至今的三百多年中,于氏后裔未達到于慎行及父子兄弟們的顯赫地位,但也不乏官宦、學者、名士之輩。據統計,明末至清,八品以上入仕為官的如:奉政大夫、知縣、文林郎、鴻盧寺,六品軍功、修職郎,登士郎,奎文閣典藉,圣廟書寫官等共二十八人;把總,拔貢,文武庠生、廩生等55人;太學生、儒學訓導、奉祀生、貢生等五十一人。民國時,入南京武備大學學習,后升軍官及在直魯軍任軍官等三人。新中國,有在領導崗位上任地區專員,主任,公安局長,黃委等中高級干部www.dongfengxiaokang.com,有國家信息部、農業部干部,又有世界文化名人,眾多大學生,工程師、軍官、軍醫等,可以看出,受其祖上遺傳,以文職為多。于氏家族主要以于慎行兄弟五人為族系,經三百余年世道變遷,遷徒,分布于北京、天津、東三省、廣東、廣西、貴州、河南等十幾個省市,山東省幾乎遍布十幾個市縣。主要以濟南、泰安、聊城、菏澤為最多。而于慎行直系后裔以東阿鎮、洪范鎮為最多。于氏可謂家族興旺,人才輩出。
  顯示于氏家族榮耀地位的建筑標志是原東阿縣(今東阿鎮)古城內的于閣老府及其御敕建筑,以及于氏前后塋地、于慎行神道碑。
  東阿縣以狼溪河橫穿其中而分東西兩城,形成“東阿縣城兩半,狼溪河中間串”的美景。東依少岱山,東北、西南,分別有黃石山、獅耳山拱衛。于閣老府座落于狼溪河東古東阿縣衙南,武衙門街前,總占地二十余畝,分前后于街,于慎行府坻即在前于街中部。單脊挑檐的大門,左右兩塊上馬石,飾花卉等浮雕。五級臺階。寬厚的木漆大門,雕有花卉紋飾,門上匾額雕刻:“黃閣調元”四個大字,www.hrbqngl.com大門內迎面是影壁。前院內北屋即正廳,三楹,單脊青瓦,全是磚、土、木結構,墻是里生外熟,即外墻用磚,里皮用土坯壘成。正廳是于慎行會客迎賓的地方。客廳正面墻上掛萬歷皇帝親自書寫的“責難陳善”木匾,是因為于慎行“不善臨池”并向萬歷說實話,萬歷褒獎的。顯示了于慎行誠實品德,曾哄動京師,永為榮耀。
  過二門入后院,于慎行夫妻和父母臥室及書房都在此院。于氏其他族人居住在閣老府東與西面。
  于氏祠堂建于閣老府后,祠堂內有乾隆時家譜碑三塊,于氏自遷東阿以來的族人皆刻其上。此處還有兩座御敕石坊。一是萬歷皇帝為于仳側室黎氏夫人敕建的,曰卽《千秋著即蔇》。另一座碑坊是崇禎年建,曰:《三世承恩》,是恩封于慎行,于慎由,子輩于綬、于緯,孫輩于元景,于元燁三代及其夫人們敕建的。
  在西城,還有幾座石坊。一是萬歷十八年,為于紕敕建的《玉堂振藻坊》.永濟橋西,為于慎行敕建的《宗伯坊》;城北門為于慎行敕建的《黃閣調元坊》。另外,還在黃河西楊柳渡為于氏敕建了《于氏始遷坊》。
  這些古建筑,幾百年來,不但記載了于氏家族的光榮歷史,顯耀地位,也極大豐富了這座古城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內涵,從而提高了它的地位。以至成為古代至解放初魯西南一帶的名城和商阜重地。遺憾的是,從公元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至今,于閣老府及其建筑隨著這座古城一年一年逐步被被毀。幸運的是,《責難陳善》匾雖然在“文革”時被村里的付業組當作案板裁剪衣服,字有損害,但該匾仍被村里老婦女主任保存下來。今天閣老府坻已被夷為平地,種了糧菜瓜果,更幸運的是,兩扇大門被當作屋梁被人蓋在屋內,《黃閣調元》四字尚存。二門西望柱尚存,原于氏祠堂內的家譜碑,還在原地子然而立,她們和永濟橋,東城門一起,象幾個失去家園的孤寂老人,晝夜默默地看著狼溪河水緩緩流去。
  于氏祖塋,最初是于時(于慎行祖父)的長子孫于忠從楊柳渡遷至今洪范鎮謝莊村前的,今叫后于林。于林位于平陰縣洪范鄉紙坊村之西謝莊之南兩河兩海之間,龍泉、扈泉、日月雙泉、孝泉、天地泉、墨泉、拔箭泉、白雁泉八大名泉環繞祖塋流入黃河,四周有華山、云翠山、大寨山、雙禎山等數百個山峰形成百鳥朝鳳、萬花吐芳之勢向祖塋肅然起敬。于慎行辭官里居后,用朝廷賜給他的金幣重新修建的,除于慎行外,于氏家族一應人等皆葬于后于林。于慎行為他祖上修了墳塋,拉了林墻,植了松柏樹,祖塋立有御敕牌坊《龍驤世襲》。現在的于氏祖塋已全部毀壞,地上建筑已蕩然無存,只有于玭、于暨元等墓志銘存于于氏后人家中,塋地被毀前,歸謝莊村于氏后人管理。
  于慎行墓地,在祖塋前。是于慎行死后萬歷皇帝敕建的,占地60余畝。所葬全是于慎行后代。歸紙坊村于慎行后代管理。叫前于林。
  于慎行墓地,規模宏大,建筑雄偉,墓前甬道兩側,立有石俑,石馬、石羊、石虎和華表各兩對,華表上雕有望天吼。石刻形態逼真,惟妙惟肖。墓地前門外有兩高大石獅,雕刻精細。生動逼真。前門外還各有兩塊石碑,東阿縣令監立,東邊碑額書“恩光金壤”,西邊碑額書“崇溢春秋。”墓前建《帝錫玄盧》坊一座,并刻有萬歷御書“責難陳善”四字。石坊兩邊立有十三塊碑,每塊碑皆在前文刻有“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應為圣旨碑,其中有一塊無字碑,據說是傳圣旨碑,即圣旨來后,掛于碑上。《于文定公墓碑》由邢侗書寫。墓內除去植柏樹等外,萬歷還御植白皮松五十九棵,此種松樹為希有樹種,至今僅存44棵,在全國仍屬集中面積最多的。
  該墓地有如此大的規模,是萬歷恩準,并按一品官例給他這位教師建的,當時并派刑部郎中金繼震等親自護送。工部侍郎劉元霖奉旨遣通政司在右通政王永光親自建造。于慎行的得意門生邢侗在于慎行死后,幫著求敕,求謚及辦理喪葬諸事,于慎行墓地及神道碑刻多由他書寫,直到把墓地建筑全部完成。
  于慎行墓地這座御敕園林,除曲阜孔林.鄒縣孟林外,在魯西南一帶是很少見的。它和閣老府一樣,顯耀著于氏家族的地位。幾百年來,是來東阿洪范一帶游賞者的必游之地。但是,它的命運與閣老府一樣,也是毀于轟轟烈烈地“文革”時代,但它沒毀于當地造反派的手中,卻毀于遠在百里之外的聊城師范的“革命小將”手中。傾刻之間,這位閣老爺就被撒骨揚墳,園內石刻全部推倒。除去當時的大趨勢,“革命小將”可以易地革命的原因外,于林被毀還有兩種傳說,一是于慎行當年得罪了人,他的后代進行報復。二是文革前,聊師的學生來于林游玩,摘了一些松殼、被看林人訓斥,學生借機報復。所幸的是,前大門基本保留。于慎行夫婦墓志銘幾經磨難未被破壞,他是被于慎行的第十九代孫于慶坤等在當時施巧計保存下來的。于慎行墓地被毀后,全部石刻被用來修橋和壘石渠,大都破成石料,分為碎塊。為了保住墓志銘不被毀壞,于慶坤等便想出一條巧計,請當時任洪范公社革命委員會主任的高長齊(屬東方紅造反派頭頭),在墓志銘背面寫上毛主席語錄,這樣,誰也就不敢毀壞了,高長齊的毛筆字寫的不錯,他欣然同意,揮筆便寫下了:“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事業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地動力''。果然,建橋時沒有人敢砸一錘。在橋上多年,完整的保存下來。與其說當時高長齊是顯示自己的字寫的好,不如說,是他做人的良知,使于氏夫婦墓志銘這件文物保存下來。他與于慶坤等應千古留名。于氏夫婦墓志銘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重修橋時,有民工欲把它們解成小塊石料,又被當時曾當過民辦教師的民工攔住,并給民工講了它的意義,民工們主動找拖拉機把它運到洪范鄉政府,現保存于洪范池內龍王廟廊檐下。于氏夫婦墓志銘是曾任首輔的葉向高撰文,它保存下來,為研究于慎行生平提供了重要資料。原來的五十九顆白皮松,現僅剩四十四棵,仍枝干挺拔茂郁蔥翠,向今人昭示著,這里就是近四百年前于閣老墓地。
  墳塋等被毀后,墓地內陸續建起了供銷社、糧所、預制件廠.粉房、食品站等。
  近幾年來,當地政府結合洪范山水旅游,欲把這處文物古跡修復起來。經過努力工作,供銷社、粉房等陸續遷出,現已修復了部分石刻。但愿這座御敕園林能恢復舊貌,以告慰于閣老在天之靈。并希望它重現昔日光彩,為現代文明服務。
  顯耀于慎行地位和為他揚名的另一個重要古跡,就是立在現舊縣鄉古御道[現二二零國道]旁的于慎行神道碑。就因為它立于古御道旁,幾百年來凡到過東阿縣的官員、名流、文人、商客等,都要觀瞻此碑,并驚嘆不已,津津樂道,因此也使此碑聞名遐邇。該碑的高廣創中國碑刻之最,“文革”時被毀。據當地人或當年毀碑人回憶,該碑高約十八米左右,寬約一米八,厚約六十多公分,這在全國是極為少見的。碑額書“大明”二字,碑文為:“資政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贈太子太保,謚文定谷山于公神道。”字為大書法家邢侗所書,萬歷皇帝敕建。建造如此大的神道碑,足見萬歷皇帝對他的這位老師的尊敬,也是對他老師的一生功績的肯定。

作者:于健   回復:0   發表時間:2011-04-06 19:28:56

族譜錄紀念網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